学术投稿

黄曲霉毒素高危区肝细胞癌患者微粒体环氧化物水解酶基因检测

韦义萍;马韵;邓卓霖

关键词:黄曲霉毒素B1/副作用, 癌, 肝细胞/酶学,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基因型, 环氧化物水解酶类, 微粒体
摘要:目的:探讨微粒体环氧化物水解酶(microsomal epoxide hydrolase,mEH)低活性基因型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RFLP和PCR方法检测52例HCC患者和56例健康成人中微粒体环氧化物水解酶及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和T1基因型频率的分布.结果:发现mEH第3外显子113纯合组氨酸型和第4外显子139纯合组氨酸型都是低活性基因型,在HCC组和对照组分别占57.1%(30/52)、48.2%(27/56),82.7%(43/52)、73.2%(41/5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然而,mEH低活性型联合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M1和T1基因缺失型,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mEH处于低活性基因型可能是地区性易感HCC的原因之一,但单一种解毒酶不起决定作用,多种解毒酶联合作用,可增加HCC危险性.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黄曲霉毒素高危区肝细胞癌患者微粒体环氧化物水解酶基因检测

    目的:探讨微粒体环氧化物水解酶(microsomal epoxide hydrolase,mEH)低活性基因型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RFLP和PCR方法检测52例HCC患者和56例健康成人中微粒体环氧化物水解酶及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和T1基因型频率的分布.结果:发现mEH第3外显子113纯合组氨酸型和第4外显子139纯合组氨酸型都是低活性基因型,在HCC组和对照组分别占57.1%(30/52)、48.2%(27/56),82.7%(43/52)、73.2%(41/5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然而,mEH低活性型联合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M1和T1基因缺失型,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mEH处于低活性基因型可能是地区性易感HCC的原因之一,但单一种解毒酶不起决定作用,多种解毒酶联合作用,可增加HCC危险性.

    作者:韦义萍;马韵;邓卓霖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艾迪注射液对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AgNORs的影响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对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随机、分层、交叉对照法将137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70例)和B组(67例),其中A组第1周期化疗配合艾迪注射液治疗,即A1组;第2周期单纯化疗,即A2组.B组第1周期单纯化疗,即B2组;第2周期化疗配合艾迪注射液治疗,即B1组.所有患者分别于化疗前1周内、化疗后第3、8、15天进行AgNORs检测,计算25~30个T淋巴细胞核仁银染面积与核周银染面积的比值.结果:化疗前消化系恶性肿瘤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AgNORs水平下调(5.79±0.66、5.61±0.58);化疗后T淋巴细胞AgNORs随时间的推移而显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第3~8天下降明显,第15天开始恢复至化疗前的水平.而化疗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宜于第8天 T淋巴细胞 AgNORs水平明显升高(5.34±0.77),与同期单纯化疗组(4.62±0.63)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与第15天 AgNORs水平(5.68±0.49)对照分析,前后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具有缩短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引起的T淋巴细胞AgNORs下调的时间,改善T淋巴细胞的免疫活性.

    作者:余宗阳;欧阳学农;陈樟树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p63和p73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p53家族新成员p63和p7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对60例NSCLC和7例正常肺组织检测p63和p73基因的蛋白表达.结果:在NSCLC中,p63和p7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0.0%(48/60)、73.3%(44/60);与正常肺组织相比,p63和p73蛋白阳性表达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p63蛋白表达与肺癌组织学类型(P=0.000 3)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28;而与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无关,P>0.05.p73蛋白表达与肺癌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均无关,P>0.05.在肺癌中,p63蛋白和p73蛋白表达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00 1.结论:p63和p73高水平的表达协同促进肺癌的形成,p63是肺鳞癌恶性进展的一个标志物.

    作者:陈洪雷;陈福春;王敏;陶鸿潮;张玉霞;叶波;刘铭球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恶性胸腺瘤术后并发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抢救及护理体会

    我科于2000年7月收治1例术后并发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恶性混合性胸腺瘤患者,经积极抢救及手术治疗,治愈出院,就抢救及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郑菊妃;游惠珍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实验室检查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我院1993年4月-2002年11月共诊治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多发性骨髓瘤(MM)9例,其中5例在初诊或多次复诊时于院内或院外误诊.为提高MM的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结合9例报告,就MM的实验室检查特点,报道如下.

    作者:张金凤;于玲;姜桂英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康尔爱胶囊抗突变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康尔爱胶囊对环磷酰胺诱发的微核(MN)和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的抑制作用及对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突变型p5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ICR纯种小鼠的骨髓细胞为材料,以微核及姐妹染色单体互换为指标,研究康尔爱胶囊的致变、抗变作用;以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为材料,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康尔爱胶囊对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突变型p53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康尔爱胶囊3个剂量组微核率及SCE数与阴性对照组比差异均无显著意义;康尔爱胶囊3个剂量组对环磷酰胺诱发的微核及引起的SCE升高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康尔爱胶囊3个剂量组突变型p53基因表达与阴性对照组比差异显著.结论:康尔爱胶囊无致变作用且有一定的抗变作用;康尔爱胶囊对突变型p53基因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王明艳;徐力;许冬青;赵凤鸣;姜海英;周春祥;顾海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食管癌相关基因NGAL四种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蛋白表达产物的比较分析

    目的:筛选出能高效表达且可溶性好的NGAL(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融合表达载体.方法:将NGAL cDNA全长片段分别定向克隆到表达载体的BamHI+EcoRI位点,构建NGAL基因的4种融合表达载体,然后分别转化大肠杆菌并进行IPTG诱导小样表达,监测各NGAL融合蛋白在不同诱导时间内的表达量及其可溶性等.选择pHis-NGAL 和 pDsbA2.0-NGAL进行IPTG诱导大样表达,通过SDS-PAGE比较表达产物的量与可溶性.结果:成功构建出4种NGAL融合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小样表达后,4种载体的表达水平及其可溶性明显不同,DsbA2.0-NGAL、His-NGAL和 Trx-NGAL融合蛋白表达量分别占菌体总蛋白的33.3%、32.3%、28.7%,而它们的可溶性部分分别占各自总NGAL融合蛋白的96.8%、95.3%和63.0%.对pDsbA2.0-NGAL和pHis-NGAL进行IPTG诱导大样表达后发现,DsbA2.0-NGAL融合蛋白的表达量与可溶性较好.结论:pDsbA2.0-NGAL表达载体是能高效表达且可溶性好的NGAL融合蛋白表达载体.

    作者:王朝阳;许丽艳;荣举;韩溟;吉坤美;沈忠英;李恩民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肝细胞癌差异表达基因P-02反义寡核苷酸抑瘤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全硫代修饰的肝细胞癌差异表达基因P-02反义寡核苷酸对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增殖活性的影响,探讨P-02基因的功能.方法:以脂质体为载体,采用MTT法、RT-PCR、流式细胞术检测P-02 AS-ODN(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对SMMC-7721细胞生长、增殖、细胞周期的作用.结果:脂质体介导的P-02基因反义寡核苷酸可抑制SMMC-7721增殖,RT-PCR结果显示P-02基因的扩增条带明显减弱,流式细胞术显示G1期细胞增多,M期及S期细胞数减少.结论:脂质体介导的AS-ODN可抑制SMMC-7721的恶性表型,证实P-02基因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作者:韩娜;段芳龄;朱武凌;高天慧;陈香宇;王晓;李蔚;颜伏归;李文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IDA对白血病骨髓基质培养体系中HL-60细胞杀伤效应的观察

    目的:研究细胞毒药物对体外残留白血病模型中HL-60细胞的杀伤效应.方法:采用Dexter型骨髓培养体系形成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贴壁层,接种HL-60细胞共培养,用去甲氧基柔红霉素(IDA)处理后,动态观察HL-60细胞的活性变化.结果:随着IDA剂量的增加及培养时间的延长,HL-60细胞活力逐渐减弱,去甲氧基柔红霉素(IDA)与骨髓基质细胞层或单纯的培养基体外孵育对HL-60细胞杀伤能力减弱.结论: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有助于HL-60细胞逃避化疗药物杀伤,对残留白血病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曦;王苹;陈幸华;刘林;彭贤贵;孔佩艳;刘红;张怡;高蕾;钟永明;王庆余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细针穿吸乳腺肿块923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前检查乳腺肿块的方法很多,其细针穿吸(FNAC)对乳腺肿块的定性诊断,特别是对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具独特的诊断价值[1],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性高,且廉价痛苦小,易被患者接收.作者收集我院病理科近10年应用细针穿吸乳腺肿块923例,其中512例经手术治疗,并获得病理组织学检查对照,进行回顾性临床病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四玲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急性白血病各亚型共刺激分子CD80和CD137L的表达特点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AL)各亚型肿瘤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B7.1)和CD137L(4-1BBL)的表达特点及其在急性白血病发病学和治疗学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了50例AL患者(其中ANLL M1 8例,M2 11例,M3 7例,M4 3例,M5 10例,M6 2例,ALL 9例)肿瘤细胞表面两种重要的共刺激分子CD80和CD137L的表达.结果:1)所有病例中,CD80和CD137L的表达倾向相同,即单核细胞起源之AL表达阳性率高(40%;50%),粒细胞起源之低(0;0),淋巴细胞起源之属中(11%;11%);CD137L表达稍高于CD80,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2)同一病例CD80和CD137L的表达不尽相同,即同一白血病标本中不存在二者同时表达阳性.结论:AL细胞表面CD80和CD137L的共表达是激活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所必需的,其缺陷是急性白血病尤其是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细胞逃避宿主免疫监视的重要原因,可能是其发病机理之一.

    作者:马肖容;张王刚;何爱丽;曹星梅;陈银霞;田玮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畸胎瘤螺旋CT诊断与病理对照分析

    收集经螺旋CT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畸胎瘤30例,均行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将螺旋CT表现与病理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良性囊性畸胎瘤28例,恶性畸胎瘤2例.CT扫描对于瘤内的脂肪、钙化以及类似牙齿和骨骼状组织等多种成分均可清楚显示,对于灶周的转移病灶亦可较全面的显示.螺旋CT表现与手术病理表现基本一致.

    作者:曾庆勇;何志辉;蓝博文;杨清绪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nm23H1和E-Cadherin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nm23H1和E-Cadherin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测定NSCLC中nm23H1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组织中,nm23H1和E-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9.4%(5/17)和11.8%(2/17),无淋巴结转移的则分别为82.4%(14/17)和42.9%(9/17),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或显著意义,P<0.05.nm23H1和E-Cadherin表达与NSCLC的分期及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基因蛋白表达在NSCLC组织中呈正相关,P<0.01.结论:nm23H1和 E-Cadherin蛋白可作为判断NSCLC转移潜能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王涛;阎景铁;张毅;王善政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p16及PC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 p16 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与 BTCC 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预后的关系及其二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 p16 蛋白及 PCNA 在 59 例 BTCC 标本中的表达.结果:1) p16 蛋白在 BTCC 中的阳性率为 52.54%,PCNA 阳性率为 66.10%.2) p16 蛋白阳性表达随膀胱肿瘤病理分级的升高而降低,P<0.05,而 PCNA 阳性率随肿瘤分级升高而上升,P<0.05.3)p16蛋白阳性表达随膀胱肿瘤的临床分期升高而降低,P<0.05,PCNA 随临床分期升高而升高,P<0.05.4)p16蛋白及PCNA在未复发组与复发组中的阳性表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5)在未复发组,p16蛋白表达与PCNA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430 8,P<0.05.结论:p16 蛋白、PCNA 的检测与 BTCC 患者的预后有关,二者同时检测可以作为膀胱肿瘤恶性程度判断及预后估计的参考指标.p16 蛋白低表达与 PCNA 高表达者肿瘤易于复发.

    作者:李永生;陈坚;莫曾南;陈仕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艾迪序贯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观察

    目前,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E)用于治疗中晚期肝癌已成为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经TAE治疗后,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肿瘤体积缩小在2/3以上,但完全消失困难,而且每次隔1个月治疗缺乏连续用药,对癌细胞控制不力.为此,我们进行了TAE静脉滴入艾迪序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袁胜安;李明东;黄坤明;石磊;于峰;李淑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腹部压块对膈肌运动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腹部压块对膈肌运动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立体适形放疗患有肺癌或肝脏肿瘤的患者20例.按治疗体位仰卧于体部立体放疗定位负压袋内,待患者呼吸平稳后,将灯光野的中心点置于膈顶运动的低点,在膈肌运动至高位时拍摄照片,测量膈肌运动的大幅度;然后,将心形腹部压块放置于患者剑突下,并用定位框架的腹带交叉固定,按压程度以不引起患者呼吸困难或其他不适为标准,5 min后按上述方法再次测量膈肌运动的大幅度.结果:20例患者未加腹部压块的运动幅度为0.62~2.67 cm,平均(1.4±0.64)cm,加腹部压块后的膈肌运动幅度为0.28~2.08 cm,平均(1.0±0.55)cm,加腹部压块后膈肌运动幅度平均减小(0.4±0.34)cm,P=0.000.加腹部压块后90%(18/20)的患者膈肌运动幅度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但有10%(2/20)的患者膈肌运动幅度增加.结论:腹部压块可使大部分患者膈肌运动的幅度减小,但少部分患者例外,即腹部压块并不能使所有膈肌周围肿瘤的照射容积减少.建议在制定放射治疗计划前应预先进行测量和评价.

    作者:李宝生;闫婧;王立英;于甬华;李延持;翟利民;周涛;刘希军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青年女性乳腺癌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30岁青年乳腺癌的PCNA和p53蛋白表达的意义及与临床各指标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66例<30岁的青年乳腺癌进行检测,用有关统计学方法结合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岁青年乳腺癌的PCNA阳性率为63.6%,p53表达率为43.9%;PCNA蛋白表达阳性与月经初朝年龄(P=0.028)、临床分期(P=0.016)、核组织分级(P<0.05)、腋淋巴结转移(P<0.000 1)、雌孕激素受体(P<0.01)及预后(P<0.01)有密切关系;p53蛋白表达仅与核组织分级(P=0.038)、腋淋巴结转移(P=0.018)及预后(P<0.01)有关.结论:1)PCNA可以反映青年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并与预后有关.2)p53为预测青年乳腺癌预后的一个有价值的客观标记物.3)<30岁青年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强、预后差,其细胞增殖活性可能与激素水平有关.

    作者:耿翠芝;王小玲;王桂兰;杨会钗;林梅;吴祥德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多发性肝占位的鉴别诊断--附肝脓肿2例报道

    影像学证实存在多发性肝占位的患者,临床上往往首先考虑为原发或转移性肝癌,有时甚至接受抗肿瘤综合治疗,给患者身心健康及经济造成损失.2002年8月-2002年11月,2例多发性肝占位中年患者经肿瘤科等科室会诊终确诊为肝脓肿并治愈,报道分析如下.

    作者:邹征云;刘宝瑞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改良式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氏淋巴瘤24例疗效观察

    对经典的CHOP方案进行改良,将化疗药物的总剂量增加,分2次在d1、d8应用,疗程不变.结果示,共应用改良CHOP方案治疗NHL 24例,完全缓解12例(占50%),部分缓解8例(占33.3%),稳定1例(占4.2%),进展3例(占12.5%),总有效率83.3%.缓解率高,生存期长,疗效优于经典CHOP方案.

    作者:阮春慧;孙晓红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食管高分化平滑肌肉瘤一例

    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65岁.进食梗噎2个月,加重20天,于2003年4月28日入院.查体:胸廓对称,呼吸动度一致.心脏无明显异常.生化检查:总蛋白56.00 g/L,白蛋白27.00 g/L,白/球0.90.胸部CT检查:食管中段(隆突平面)后壁可见较大的软组织肿块突入管腔使其基本闭塞.

    作者:蔺小倩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主管: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主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