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丽;赵海燕;张传建
为探索非小细胞肺癌同时脑转移时的佳治疗方法,将120例非小细胞肺癌同时脑转移患者随机分入先化疗后放疗组(A组)、化放疗同时进行组(B组)和先放疗后化疗组(C组).3组放疗方法和化疗方案相同,在治疗的同时给予20%甘露醇及地塞米松治疗.结果示,A、B、C3个组中位生存期分别是9.5个月、14.5个月和10个月,1、2、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是,A组为42.98%、8.36%和0.00%;B组为67.43%、15.17%和3.12%;C组为40.75%、6.03%和0.00%(B与A,χ2=5.11,P=0.024;B与C,χ2=5.62,P=0.019).A、B、C 3组胸部病灶中位控制时间分别是11个月、16个月和10.5个月,1、2、3年胸部病灶累计局控率A组为45.17%、21.86%和0.00%;B组为65.69%、32.74%和7.32%;C组为41.22%、20.46%和0.00%(B与A,χ2=4.14,P=0.04 2;B与C,χ2=4.33,P=0.037).A、B、C 3组脑部病灶中位控制时间分别是12个月、15个月和13个月,1、2、3年脑部病灶累计局控率A组为50.00%、24.78%和0.00%;B组为61.71%、29.54%和6.14%;C组为51.12%、24.17%和0.00%,3组两两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意义.化放疗同时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同时合并脑转移,能显著提高胸部病灶的局部控制时间,从而提高生存率.
作者:孙新东;范晓丽;梁超前;王明臣;庄福堂;黎功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乳腺癌发生于男性少见,只占男性癌症的0.2%,其发生率只有女性乳腺癌的1%.患者发病年龄较大,在临床上易被忽视,其预后较差.本科于1987年4月-1996年12月共收治20例男性乳腺癌,分析其治疗方法及疗效.
作者:钟睿;何志坚;邬蒙;吴新生;陈志萍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新辅助治疗在晚期卵巢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晚期卵巢癌的治疗及预后,其中30例行术前化疗,采用CAP方案或腹腔化疗3个疗程.30例无术前化疗,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及2、5年的生存率分析.结果:术前化疗组中,症状缓解率为90%,肿块消退率(PR+CR)为70 %,基本切净率为93.33%,残留>2 cm有2例.无术前化疗组中,基本切净率为73.33%,残留>2 cm有8例,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2年生存率的比较中,术前化疗组为67.67%,明显高于无术前化疗组40.00%,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5年生存率则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术前化疗在晚期卵巢癌的治疗中能增加手术的切净率,改善预后,提高疗效.
作者:柳洲;李子庭;于惠卿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恶性黑色素瘤(以下简称恶黑)是一种产生黑色素、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的肿瘤,多见于中老年人.大多数病例病变位于皮肤,如足底、外阴、肛周等,部分为交界痣恶变而来.原发于宫颈之恶黑极为罕见,我们收治1例,报道如下.
作者:张文清;王忠良 刊期: 2003年第12期
RNA 干涉(RNA interference,RNAi)是生物体内的一种通过双链RNA(d ouble-stranded RNA,dsRNA)来抵抗病毒入侵和抑制转座子活动的自然机制,近来研究发现,21~25nt大小的小干涉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可在哺乳动物细胞中介导高度序列特异性的基因沉默,并且具有高效性和序列特异性,已经成为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有力工具,并且有可能在某些疾病如肿瘤等的基因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亓同钢;汪运山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血清CA125表达水平与血细胞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和流式细胞术,对33例卵巢癌患者血清CA125浓度和血细胞p53V+、CD44s+、p170+和Apo+细胞检出率进行了检测.结果:卵巢癌患者CA125浓度、p53V+细胞的百分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D44s+细胞表达率却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着患者血清CA125浓度的增加,血细胞的p53V+细胞表达率逐渐升高,并呈显著的正相关,r=0.989,P<0.01,CD44s+细胞表达率逐渐降低,并呈显著的负相关,r =-0.910,P<0.05.结论:卵巢癌患者血清CA125浓度与p53V+细胞表达率、CD44s+细胞表达率、肿瘤临床分期以及肿瘤转移的关系都十分密切.
作者:杨德仁;周振英;彭素蓉;胡妍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去甲长春花碱(NVB)、顺铂(DDP)联合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33例中晚期NSCLC进行NVB+DDP化疗,NVB 25 mg/m2,d1、d8;DDP 80 mg/m2,d2~d3.21 d为1个周期,至少完成2个周期. 结果:33例总有效率为45.45%(15/33),初治组47.37%(9/19),复治组42.86%( 6/14);Ⅲ期有效率为63.64%(7/11),Ⅳ期36.36%(8/22),各组两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分别为93.94%(31/33)和90.91%(30/33),无治疗相关死亡病例.结论:NVB+DDP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有较好的疗效,毒副反应轻,患者可耐受.
作者:尹清云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胃癌术中一次性大剂量放疗照射范围、剂量和疗效.方法:对42例胃癌患者采用12MeV电子线进行术中放射治疗,剂量15~25Gy,靶区以瘤床及周围淋巴引流区为主.与1995年12月-2000年6月单纯手术的60例进行对照.结果:接受治疗的42例患者中无近远期并发症.Ⅲ期胃癌单纯手术组3年生存率为48.6%,手术加术中放疗组为72.4%,P<0.05.Ⅳ期胃癌患者单纯手术组3年生存率为24%,手术加术中放疗组为20%.结论:胃癌术中放射治疗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能提高Ⅲ期胃癌3生存率.术中放疗是治疗胃癌较安全的综合治疗手段之一.
作者:王文玲;文小平;赵代炜;王黔;张凤莉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CD44V6、VEGF及nm23-H1在卵巢癌等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5例手术切除卵巢癌标本、卵巢良性肿瘤30例和正常卵巢组织29例,常规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以针对CD44V6、VEGF和nm23-H1单克隆抗体,SABC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了其在卵巢癌、良性卵巢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的表达并分析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1)CD44V6和VEGF两细胞因子在卵巢癌、临床Ⅱ~Ⅳ期、生存期<5年的患者癌组织内,其阳性率分别高于良性瘤和正常卵巢组、临床Ⅰ期、生存期>5年者,P<0.05;CD44V6在转移癌的阳性率亦显著高于原发灶,但VEGF阳性率在原发灶和转移瘤间差别不明显.2)nm23-H1阳性率在临床Ⅱ~Ⅳ期、癌转移灶、癌患者生存期<5年的癌组织内,分别显著低于临床Ⅰ期、原发癌和生存期>5年者,P<0.05;nm23-H1阳性率在卵巢癌中亦显著高于良性瘤、正常卵巢组.3)未看出3种因子表达在卵巢癌患者不同年龄组、不同组织类型、病理分级及残留灶大小间其阳性率有明显差异.结论:1)CD44V6和VEGF表达在分化差的肿瘤组织中较高,且患者预后差.2)nm23-H1在肿瘤早期、原发癌表达明显高于晚期转移癌,但其在恶性瘤比良性瘤、正常卵巢组织中阳性率高的结果,可能是机体遏制肿瘤、努力代偿的现象.
作者:付虹霞;王一理;毕华银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中重度癌痛患者40例,疼痛缓解率为72.5%(29/40),其中,完全缓解5例(12.5%),明显缓解24例(60.0%),中度缓解8例(20.0%),轻度缓解3例(7.5%),未见严重副作用.
作者:孙建国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总结右心黏液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0月-2001年10月收治的24例右心黏液瘤病例(其中右心房黏液瘤19例,右心室黏液瘤5例).术前均经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确诊,均在体外循环下行黏液瘤摘除术,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19例,三尖瓣机械瓣置换术1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3例.结果 :无围术期及手术死亡,随访20例,时间1个月~6年,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11例,Ⅱ级5例,Ⅲ级2例.1例死于非心脏方面的疾病,1例复发再次手术,复发率5%,效果良好.结论:右心黏液瘤一经确诊应尽快手术,手术效果满意,复发率低,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及术后随访有重要作用,应重视术后随访.
作者:章斌;张宝仁;郝家骅;梅举;徐志云;邹良建;孙道华;于伟勇;王志农 刊期: 2003年第12期
1 病例报告患者,39岁,因月经量增多7年,加重2年于2000年8月9日入院.患者于7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月经量增多,近2年增多明显,伴有血块,色暗红,无烂肉样组织排出,下腹坠胀明显,并伴有腰骶部疼痛,全身乏力.月经周期正常,无接触性出血.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无异常,腹部查体无异常发现.妇科检查:外阴已产式,阴道通畅,宫颈轻度糜烂,宫体前位、如孕2+ 月大、于宫体右侧可触及一约8 cm×7 cm大小突起、无压痛、活动差,双附件未及异常.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4.4×109 L-1,Hb 89 g/L,B超:子宫体积增大,肌层回声欠均质 ,于宫底部可探及一实性低回声结节,范围约6.8 cm×5.0 cm×6.0 cm,边界清,内回声尚均质,并突向膀胱,余未见异常.诊断:1)子宫肌瘤;2)失血性贫血.经积极术前准备,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肌瘤挖除术,术中见宫体右侧突起约5 cm×6 cm,单发.手术顺利.术后病理检查疑为子宫平滑肌肉瘤(低分化 ).给予多部位组织切片并经山东省立医院及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病理会诊,确诊为子宫奇异型平滑肌瘤.
作者:彭艳;厉宣英;马爱青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为观察用洛屈配合局部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对确诊为恶性肿瘤骨转移的31例患者予局部放疗,同时应用洛屈治疗.初步研究结果示,治疗的31 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8例,部分缓解17例,有效率(CR+PR)为81%,效果比较显著. 毒副反应主要为轻度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患者容易耐受.用洛屈配合局部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疼痛有良好疗效.
作者:闫丽;赵海燕;张传建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去甲长春花碱(NVB)联合顺铂(DDP)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随机将52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分为两组.NVB组:NVB 25 mg/m2,静脉推注,d1、d5;DDP 30 mg/m2,静脉滴入,d2~d4.对照组:醛氢叶酸(CF)0.1,静脉滴入,d1~d5;5-FU 0.5 mg/m2,静脉滴入,d1~d5; DDP 30 mg/m2,静脉滴入,d2~d4.2个方案均每4周重复,每例化疗2个周期.结果:NVB组总有效率53.3%,对照组42.3%,P>0.05;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NVB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88.5%,对照组为65.4%,P>0.05,NVB组成本疗效比大于对照组.结论:NP方案适合用于复治患者.
作者:吴云;严晓春 刊期: 2003年第12期
1999年7月-2002年4月采用EPH方案(观察组)和EPF方案(对照组 )随机治疗中晚期胃癌各30例,近期有效率分别为56.7%(17/30)和50.0%(15/30),EPH方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高继英;扬会媛;朱述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为探讨提高肺癌脑转移疗效的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1995年5月-2000年5月收治的64例肺癌脑转移患者行手术加放疗、放疗加化疗和单纯放疗.放疗采用 60 Coγ线或6 MV-X线全脑照射,多发灶全脑照射40~50 Gy/4~5周,2 Gy/次,5次/周;单发灶全脑照射40 Gy后局部野增加10~20 Gy.化疗采用威猛(Vm-26) 100 mg, 静脉滴入d1~d3;顺铂(DDP) 50 m g,d1~d3;CCNU 120 mg,口服,d1或CAP(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顺铂)+CCNU方案 ,3~4周重复.手术加放疗的中位生存期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13个月和71.4%,明显放疗加化疗的8个月和40%,而放疗加化疗又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的5个月和15.6%,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手术加放疗和放疗加化疗的综合治疗对肺癌脑转移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折虹;丁喆;海平;夏新舍;詹文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为了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晚期癌症患者合并中重度疼痛的镇痛疗效及不良反应,将50例晚期癌痛患者进行为期15 d以上治疗观察,选择初始剂量25 μg/h或者根据以前吗啡用量计算,然后根据患者疼痛缓解情况进行剂量调整,使患者达到无痛或基本不痛,记录治疗前后疼痛强度变化和不良反应.用药期间未进行任何抗肿瘤治疗.初步研究结果提示疼痛缓解率88%,其中完全缓解 14例(28%),明显缓解 28例(56%),个体剂量25~175 μg/h,未见严重副作用.
作者:王亚娟;徐世杰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应用恩格菲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患者30例(治疗组), 与单纯化疗治疗恶性肿瘤患者30例(对照组)对照.初步研究结果示,治疗组在减轻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疲乏无力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近期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66.67%,对照组46 .67%,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恩格菲注射液可作为减轻恶性肿瘤化疗毒副作用的辅助药物.
作者:董晓荣;程晶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为了探讨肿瘤内注射 90 Y核素治疗疗效,对治疗中吸收剂量、细胞存活率的时空分布和肿瘤控制概率进行研究.方法: 依据肿瘤注射β核素治疗过程中的数学模型,由计算机模拟实验肿瘤中心注入74 MBq 9 0 Y核素0.5 mL时,吸收剂量、细胞存活率的时空分布,以及肿瘤控制概率与肿瘤大小、治疗时间的关系.结果:1)吸收剂量随径向距离急速下降;2)细胞存活率随时间先下降达小值后又回升;3)肿瘤控制概率经历4个时期:上升期、治愈期( >0.99)、下降期和复发期.并随肿瘤体积增大,治愈期快速缩短.结论:吸收剂量的分布极度不均,使控制概率高度依赖肿瘤大小;肿瘤控制概率是预测治疗疗效及指导临床核素用量的好指标.
作者:陈英茂;耿建华;田嘉禾;邵明哲;丁勇;陈盛祖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将16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性别、年龄、乙肝表面抗原等14项变量设定为相关因素,以相关因素为自变量,以生存时间为因变量,采取Cox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结果肝外转移、胆红素及γ-谷氨酰转肽酶等3项因素与肝癌患者的生存期明显相关,而其他11项因素尤其是通常认为与肝癌患者的生存期有较为密切的相关的甲胎蛋白、谷丙转氨酶、白蛋白、球蛋白、肝硬化、腹水及乙肝表面抗原等因素在经过逐步回归后,差异无显著意义;腹水、白蛋白及肿瘤形态在单因素回归分析时与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存在明显相关.
作者:李凌;饶荣生;牛佳木;陈丽;万会平 刊期: 200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