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卵巢癌血清CA125浓度与血细胞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杨德仁;周振英;彭素蓉;胡妍

关键词:卵巢肿瘤, 肿瘤标记, 生物学, 抗原, 肿瘤相关, 碳水化合物, 基因表达, 流式细胞术
摘要: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血清CA125表达水平与血细胞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和流式细胞术,对33例卵巢癌患者血清CA125浓度和血细胞p53V+、CD44s+、p170+和Apo+细胞检出率进行了检测.结果:卵巢癌患者CA125浓度、p53V+细胞的百分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D44s+细胞表达率却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着患者血清CA125浓度的增加,血细胞的p53V+细胞表达率逐渐升高,并呈显著的正相关,r=0.989,P<0.01,CD44s+细胞表达率逐渐降低,并呈显著的负相关,r =-0.910,P<0.05.结论:卵巢癌患者血清CA125浓度与p53V+细胞表达率、CD44s+细胞表达率、肿瘤临床分期以及肿瘤转移的关系都十分密切.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双倍环磷酰胺的CHOP方案加大剂量MTX治疗高危NHL

    目的:观察双倍环磷酰胺(CTX)的CHOP加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 方案治疗高危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客观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采用双倍CTX的CHOP加HD-MTX方案治疗高危NHL11例,每3周重复1次,至少用2个疗程.结果:11例患者共接受38个疗程的化疗,其中CR 8例,PR 2例,NC 1例,有效率90.9%;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恶心和呕吐、脱发和转氨酶增高,心脏毒性轻微,无肾功能异常,其余毒性均为Ⅰ~Ⅱ级.结论:双倍CTX的CHOP加HD-MTX方案在无MTX血药浓度监测下,治疗高危NHL,疗效高,毒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驯炎;张天惠;陈焰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武威市胃癌家族聚集性研究

    目的:探讨胃癌家族聚集现象.方法:用二项分布(p +q)n数学模型拟合,用χ2进行配合适度检验.结果:武威市44个家族中的胃癌分布超过了二项分布的概率范围(χ2=15.81,P<0.005).结论 :高发家族的胃癌发病存在家族聚集性.

    作者:罗好曾;米登海;聂蓬;李进学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42例胃癌术中放疗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胃癌术中一次性大剂量放疗照射范围、剂量和疗效.方法:对42例胃癌患者采用12MeV电子线进行术中放射治疗,剂量15~25Gy,靶区以瘤床及周围淋巴引流区为主.与1995年12月-2000年6月单纯手术的60例进行对照.结果:接受治疗的42例患者中无近远期并发症.Ⅲ期胃癌单纯手术组3年生存率为48.6%,手术加术中放疗组为72.4%,P<0.05.Ⅳ期胃癌患者单纯手术组3年生存率为24%,手术加术中放疗组为20%.结论:胃癌术中放射治疗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能提高Ⅲ期胃癌3生存率.术中放疗是治疗胃癌较安全的综合治疗手段之一.

    作者:王文玲;文小平;赵代炜;王黔;张凤莉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卵巢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新辅助治疗在晚期卵巢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晚期卵巢癌的治疗及预后,其中30例行术前化疗,采用CAP方案或腹腔化疗3个疗程.30例无术前化疗,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及2、5年的生存率分析.结果:术前化疗组中,症状缓解率为90%,肿块消退率(PR+CR)为70 %,基本切净率为93.33%,残留>2 cm有2例.无术前化疗组中,基本切净率为73.33%,残留>2 cm有8例,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2年生存率的比较中,术前化疗组为67.67%,明显高于无术前化疗组40.00%,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5年生存率则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术前化疗在晚期卵巢癌的治疗中能增加手术的切净率,改善预后,提高疗效.

    作者:柳洲;李子庭;于惠卿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乳腺癌肝转移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为观察乳腺癌肝转移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疗效,对 38例乳腺癌肝转移患者进行TACE治疗.CR 2例,PR 12例,SD 19例,PD 5例,总有效率36.8%(14/38).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9%、32%、21%.TACE治疗乳腺癌肝转移有一定疗效.

    作者:张浩;李伟汉;赵玉亭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肝动脉化疗栓塞及注射无水乙醇双介入疗法治疗中晚期肝癌

    1999年11月-2002年12月,我们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与在 CT 引导下经皮肝穿瘤内注射无水乙醇(PEI)综合治疗中晚期肝癌87例,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刘汝勤;苏新友;李南;谢文治;姜绪光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子宫奇异型平滑肌瘤一例

    1 病例报告患者,39岁,因月经量增多7年,加重2年于2000年8月9日入院.患者于7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月经量增多,近2年增多明显,伴有血块,色暗红,无烂肉样组织排出,下腹坠胀明显,并伴有腰骶部疼痛,全身乏力.月经周期正常,无接触性出血.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无异常,腹部查体无异常发现.妇科检查:外阴已产式,阴道通畅,宫颈轻度糜烂,宫体前位、如孕2+ 月大、于宫体右侧可触及一约8 cm×7 cm大小突起、无压痛、活动差,双附件未及异常.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4.4×109 L-1,Hb 89 g/L,B超:子宫体积增大,肌层回声欠均质 ,于宫底部可探及一实性低回声结节,范围约6.8 cm×5.0 cm×6.0 cm,边界清,内回声尚均质,并突向膀胱,余未见异常.诊断:1)子宫肌瘤;2)失血性贫血.经积极术前准备,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肌瘤挖除术,术中见宫体右侧突起约5 cm×6 cm,单发.手术顺利.术后病理检查疑为子宫平滑肌肉瘤(低分化 ).给予多部位组织切片并经山东省立医院及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病理会诊,确诊为子宫奇异型平滑肌瘤.

    作者:彭艳;厉宣英;马爱青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治疗小鼠膀胱癌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rhIL-6)对BTT739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 BTT739肿瘤细胞接种T739小鼠,随机分组:1)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 mL, 每日1次;2)rhIL-6组:每日腹腔注射1次rhIL-6,剂量为4×106 IU/kg小鼠体重;应用电镜、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膜Fas与FasL受体及Bcl-2 蛋白的表达.结果:rhIL-6组小鼠肿瘤组织电镜下可见特征性凋亡细胞的出现,流式细胞仪检测出在G1期前出现凋亡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Fas 与 FasL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rhIL-6组升至12.57%和20.1%,而对照组仅为4.66%和1 4.1%,经检验P<0.05;Bcl-2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经检验P>0.0 5.结论:rhIL-6可以诱导小鼠膀胱癌细胞凋亡,死亡受体Fas 及FasL的表达增加,可能是rhIL-6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重要信息传导途径.

    作者:李传刚;舒晓宏;李墨林;刘用楫;武文森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CT诊断肾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一例

    1 病例报告患者女,49岁,右侧腰腹部疼痛伴发热半月.于2002年12月20日突然发生右上腹部疼痛,较剧烈,发现其已时有意识不清,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及胆汁样液,后仍右上腹痛,伴下午或夜间发热,高达40℃.在当地卫生院给输液抗感染治疗,病情无明显减轻,于2003年1月5日前来就诊.患者患病以来,饮食入眠差,大便通畅,小便量正常, 色淡黄.

    作者:刘雁飞;李云;孙树群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康莱特注射液改善晚期肿瘤患者食欲和生存质量的临床观察

    2001年1月-2003年3月,我科应用康莱特治疗晚期实体瘤患者32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张明;谢可;陈淋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第12届ECOO会议非小细胞肺癌内科治疗进展概要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效果差,是研究的热点之一.对第12届欧洲肿瘤大会(ECCO)关于肺癌内科治疗的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郭其森;贾慧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组织特异性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组织特异性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67例乳腺癌患者、29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 35例正常健康人外周血中组织特异性mRNA的表达.结果:67例乳腺癌患者中有18例外周血中组织特异性 mRNA表达阳性,阳性率为26.9%,与健康对照人群和乳腺良性疾病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Ⅲ、Ⅳ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组织特异性mRNA的表达高于Ⅰ、Ⅱ期乳腺癌患者,P<0.05,在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手术后比手术前的阳性表达率低,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 05.结论: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组织特异性mRNA的阳性表达同肿瘤的分期有关,可作为乳腺癌微转移的一个监测指标.

    作者:丁小文;郑树;丁小礼;韩明勇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PTEN与VEGF165 基因mRNA在卵巢癌中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PTEN和VEGF165 基因mRNA表达在卵巢癌发生和演进中的作用.方法:利用RT-PCR方法检测正常卵巢(n=5)、卵巢囊肿(n=5)、卵巢交界性肿瘤(n=9)、上皮性卵巢癌(n=60)和卵巢癌细胞系CAOV-3中PTEN和VEGF 165 基因mRNA表达.结果:PTEN基因mRNA在卵巢交界性肿瘤和卵巢癌中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卵巢和卵巢囊肿,P<0.05,与卵巢癌的临床病理分期呈负相关,P<0. 05,而与组织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在卵巢内膜样癌中PTEN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浆液性或黏液性卵巢囊腺癌,P<0.05.VEGF165 基因mRNA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卵巢和卵巢囊肿,P<0.05,与卵巢癌的临床病理分期呈正相关,P<0. 05,而与组织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浆液性卵巢癌中VEGF165 基因mRNA 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上皮性卵巢癌,P<0.05.VEGF165 基因mRNA随PTEN基因mRNA表达的降低而升高,r=0.728,P<0.05.结论:在卵巢癌中PTEN基因mRNA表达下调和VEGF165 基因mRNA表达上调,2个指标分别与卵巢内膜样癌和浆液性囊腺癌的发生和病理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PTEN基因mRNA表达降低原因可能为通过上调VEGF基因mRNA表达促进新生血管形成,进而参与卵巢癌的发生和演进.

    作者:陈颖;赵雨杰;郑华川;杨雪飞;张淑兰;辛彦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非小细胞肺癌同时合并脑转移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

    为探索非小细胞肺癌同时脑转移时的佳治疗方法,将120例非小细胞肺癌同时脑转移患者随机分入先化疗后放疗组(A组)、化放疗同时进行组(B组)和先放疗后化疗组(C组).3组放疗方法和化疗方案相同,在治疗的同时给予20%甘露醇及地塞米松治疗.结果示,A、B、C3个组中位生存期分别是9.5个月、14.5个月和10个月,1、2、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是,A组为42.98%、8.36%和0.00%;B组为67.43%、15.17%和3.12%;C组为40.75%、6.03%和0.00%(B与A,χ2=5.11,P=0.024;B与C,χ2=5.62,P=0.019).A、B、C 3组胸部病灶中位控制时间分别是11个月、16个月和10.5个月,1、2、3年胸部病灶累计局控率A组为45.17%、21.86%和0.00%;B组为65.69%、32.74%和7.32%;C组为41.22%、20.46%和0.00%(B与A,χ2=4.14,P=0.04 2;B与C,χ2=4.33,P=0.037).A、B、C 3组脑部病灶中位控制时间分别是12个月、15个月和13个月,1、2、3年脑部病灶累计局控率A组为50.00%、24.78%和0.00%;B组为61.71%、29.54%和6.14%;C组为51.12%、24.17%和0.00%,3组两两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意义.化放疗同时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同时合并脑转移,能显著提高胸部病灶的局部控制时间,从而提高生存率.

    作者:孙新东;范晓丽;梁超前;王明臣;庄福堂;黎功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综合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负性情绪的疗效观察

    目的:根据癌症患者负性情绪的需要建立一套敏感、全面、简便的心理评定方法.方法:1999年2月23日-2001年12月31日收治483例癌症患者,心理障碍分4型:健康型、普通型、急变型、高危型,并根据不同型别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用心理分型及Zung编制的SDS、SAS评价疗效.结果:入院时普通型占63.8%,出院时健康型占70.6%,出院与入院比较SDS、SA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 P<0.001.结论:提出国内癌症患者群体性心理评价和治疗的新方法,可供进一步研究使用.

    作者:邓燕明;卫光宇;袁惠慈;陈丽富;黄惠明;庞丹梅;董惠明;张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国产去甲长春花碱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类药物耐药乳腺癌23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对蒽环类药物耐药乳腺癌的有效化疗方案.方法:对23例蒽环类药物治疗过的转移性乳腺癌给予国产去甲长春花碱(盖诺,NVB)加顺铂(DDP)化疗 .结果:23例患者总有效率56.5%,其中单发转移病灶有效率66.7%,多发转移灶有效率50.0%.肺转移灶有效率66.7%,胸壁转移灶有效率50.0%,对侧乳腺转移灶有效率33.3%,淋巴结、胸膜、骨、肝转移灶有效率分别是56.5%、40.0%、11.0%、0,心包100%.剂量限制性毒性是骨髓抑制.结论:NVB联合DDP可作为蒽环类药物耐药乳腺癌有效的二线治疗方案.

    作者:夏月琴;何续逊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RNA干涉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RNA 干涉(RNA interference,RNAi)是生物体内的一种通过双链RNA(d ouble-stranded RNA,dsRNA)来抵抗病毒入侵和抑制转座子活动的自然机制,近来研究发现,21~25nt大小的小干涉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可在哺乳动物细胞中介导高度序列特异性的基因沉默,并且具有高效性和序列特异性,已经成为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有力工具,并且有可能在某些疾病如肿瘤等的基因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亓同钢;汪运山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胃腺癌及淋巴结转移灶中上皮性钙黏素和p27与PCNA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胃腺癌及其配对淋巴结转移灶中上皮性钙黏素(E-cd)、p 27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胃黏膜,20例不典型增生、109例胃腺癌原发灶及相应淋巴结转移灶中E-cd、p27和PCNA表达.结果:E-cd、p27和PCNA在不典型增生、胃腺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17/20)、40.37%(44/109)、23.85%(26/10 9)、60%(12/20)、33.03%(36/109)、19.27%(21/109)和25%(5/20)、74.31%(81/109)及77 .98%(85/109),三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E-cd和p27表达与胃腺Lauren分型、 TNM分期和预后显著相关.E-cd和p27的下降主要见于弥漫型胃癌,其在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原发灶.结论:E-cd、p27和PCNA可反映胃腺癌的生物学特性 ,是有价值的预后指标.

    作者:姜汉国;唐慰萍;曹军;吴冬梅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肿瘤内注射 90 Y核素治疗疗效的预测

    目的:为了探讨肿瘤内注射 90 Y核素治疗疗效,对治疗中吸收剂量、细胞存活率的时空分布和肿瘤控制概率进行研究.方法: 依据肿瘤注射β核素治疗过程中的数学模型,由计算机模拟实验肿瘤中心注入74 MBq 9 0 Y核素0.5 mL时,吸收剂量、细胞存活率的时空分布,以及肿瘤控制概率与肿瘤大小、治疗时间的关系.结果:1)吸收剂量随径向距离急速下降;2)细胞存活率随时间先下降达小值后又回升;3)肿瘤控制概率经历4个时期:上升期、治愈期( >0.99)、下降期和复发期.并随肿瘤体积增大,治愈期快速缩短.结论:吸收剂量的分布极度不均,使控制概率高度依赖肿瘤大小;肿瘤控制概率是预测治疗疗效及指导临床核素用量的好指标.

    作者:陈英茂;耿建华;田嘉禾;邵明哲;丁勇;陈盛祖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原发性肝癌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将16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性别、年龄、乙肝表面抗原等14项变量设定为相关因素,以相关因素为自变量,以生存时间为因变量,采取Cox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结果肝外转移、胆红素及γ-谷氨酰转肽酶等3项因素与肝癌患者的生存期明显相关,而其他11项因素尤其是通常认为与肝癌患者的生存期有较为密切的相关的甲胎蛋白、谷丙转氨酶、白蛋白、球蛋白、肝硬化、腹水及乙肝表面抗原等因素在经过逐步回归后,差异无显著意义;腹水、白蛋白及肿瘤形态在单因素回归分析时与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存在明显相关.

    作者:李凌;饶荣生;牛佳木;陈丽;万会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主管: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主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