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抑制绒癌细胞系表达PAI-1

庞战军;邢福祺

关键词:滋养层细胞, 侵袭,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绒毛膜癌,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
摘要:目的:为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绒癌细胞侵袭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方法,观察了不同浓度hCG不同处理时间对JEG-3绒癌细胞系表达PAI-1的影响.结果:分别用0、50、5 000、25 000 mIU/mL hCG处理48 h后,JEG-3细胞中PAI-1 mRNA的含量逐渐降低,并随hCG作用浓度增高而显著.此外还发现,在25 000 mIU/mL hCG的作用下,JEG-3细胞中PAI-1的表达随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减低.结论:推测hCG可能通过抑制细胞中PAI-1的表达而影响绒癌细胞的侵袭行为.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贞芪扶正胶囊对大鼠实验性肝癌发生发展的影响

    目的:观察贞芪扶正胶囊在化学致癌剂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A)诱发大鼠肝癌过程中,对肝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4组,除单纯致癌组(D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在给予致癌剂前(A组)、同时(B组)或后(C组)加给贞芪扶正胶囊.在给予致癌剂20周后取肝脏作肉眼、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单纯致癌组大鼠均形成肝癌.服用贞芪扶正胶囊的各组情况则有较大差异,A组大鼠显示致癌剂对肝脏毒性损伤明显低于其他各组,并且当其他各组动物均已形成肝癌甚至已有转移时,此组中仅有少数大鼠形成肿瘤,多数大鼠则仅出现DENA毒性刺激而形成的细胞增生结节.结论:贞芪扶正胶囊有预防或延缓肝癌发生的作用.

    作者:官阳;周泽斌;阮幼冰;武忠弼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乳腺癌肺转移的综合治疗

    目的:分析乳腺癌肺转移综合治疗的疗效及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65例乳腺癌肺转移患者采用化疗、放疗、内分泌和综合治疗,分单一方法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疗效评价按WHO标准,生存率按寿命表法计算.结果:单一方法治疗组总有效率为46.9%,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7%,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相近;内分泌治疗未能提高总有效率.结论:乳腺癌肺转移综合治疗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单一方法治疗,但不能延长患者生存期.

    作者:方伟达;赵斌;余其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羟基喜树碱抗癌谱的实验研究

    目的:预测羟基喜树碱(OPT)的抗癌谱,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6月~2000年11月96例手术切除的肿瘤标本,行肿瘤细胞原代培养,用MTT法对OPT进行体外药敏试验.抑制率≥50%为敏感,推荐临床使用;<30%为耐药.结果:OPT平均敏感率为25.5%,耐药率为42.6%.各类肿瘤敏感率为乳腺癌(50.0%)>贲门腺癌(41.7%)>胃癌、宫颈癌(33.3%)>食管癌(30.4%)>结肠癌、膀胱癌(25.0%)>卵巢癌、肺癌(16.7%)>肾癌、甲状腺癌(0);耐药率依次为甲状腺癌(1∞.0%)>膀胱癌(75.0%)>食管癌(52.0%)>肺癌、宫颈癌、肾癌(50.0%)>胃癌、卵巢癌(33.3%)>乳腺癌、贲门腺癌、结肠癌(25.0%).结论:OPT的抗癌谱为乳腺癌、贲门腺癌、结肠癌、胃癌、卵巢癌、肺癌、宫颈癌.肾癌、甲状腺癌不推荐使用.

    作者:任中海;仝运科;张成辉;程明芝;韩东景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麦胚提取物对抗肿瘤化疗的辅助调节

    目的:研究麦胚提取物(WEE)对减轻肿瘤化疗的毒性,增强疗效的效果.方法:采用动物实验方法,对试验组化疗/荷瘤动物施于化疗的同时加喂WEE,观察肿瘤抑制率(STR)和白细胞总数的变化.结果:化疗同时给予WEE,能显著的提高STR(P<0.05);能迅速回升化疗造成的外周血白细胞减少(P<0.01).结论:WEE在肿瘤化疗中,可协同抑制肿瘤,提高外周血中白细胞的总数,进而调节生理功能,修复受损的组织或细胞,与其富含多不饱合脂肪酸(PUFA)有关.

    作者:喻卫红;于德泉;逯晓波;于爱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流式细胞术在胸腔积液及腹水细胞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DNA异倍体对于伴有胸腔积液及腹水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将临床上出现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或腹水的55例患者,抽取胸腔积液或腹水,分离其中的细胞,制备单细胞悬液,用流式细胞仪分析DNA异倍体,并探讨其与病理诊断及临床诊断的关系.结果:DNA异倍体在肿瘤细胞中出现率显著高于非肿瘤细胞,统计学检验表明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流式细胞术分析胸腔积液及腹水细胞的DNA异倍体,对于恶性肿瘤的细胞学诊断有较大的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殷缨;张盈华;郝晓柯;张利朝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肿瘤防治杂志》编辑部启事——敬告读者、作者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关于统计学符号的规范化书写要求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大肠癌β-连环素和上皮钙黏附素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β-连环素(β-catenin,β-cat)和上皮钙黏附素(E-cadherin,E-cd)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5例正常人大肠黏膜、42例大肠腺瘤、19例腺瘤癌变及58例大肠癌组织的β-cat、E-cd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大肠黏膜β-cat、E-cd呈胞膜阳性表达.大肠腺瘤、腺瘤癌变和大肠癌组织β-cat表达特征发生改变,胞膜表达缺失,呈胞浆和/或胞核异位表达,腺瘤癌变β-cat异位表达率为89.5%,显著高于大肠腺瘤(42.9%,P<0.01)和大肠癌(65.5%,P<0.05);β-cat异位表达与大肠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等因素有关.大肠癌β-cat、E-cd胞膜表达缺失率分别为77.6%、70.7%,显著高于大肠腺瘤(33.3%、28.6%)和腺瘤癌变(42.1%、36.8%)(P<0.01),且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有关.结论:β-cat异位表达可能参与了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β-cat、E-cd胞膜表达缺失可能与大肠癌的侵袭和转移有关.

    作者:向德兵;吴晓华;李增鹏;刘友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辐射所致残存染色体易位与放射敏感性关系研究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研究人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与染色体残存易位关系及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3种放射敏感性不同的人肿瘤细胞系:鼻咽鳞癌(CNE)、肺腺癌(SPC)和乳腺腺癌(MCF-7).通过克隆形成方法测定2 Gy、4 Gy、6 Gy和8 Gy X线照射剂量下肿瘤细胞的存活率.采用常规染色体制片过程和2号染色体涂染探针及FISH方法,测定2 Gy、4 Gy和6 Gy X线照射24 h后,肿瘤细胞2号染色体内在和诱导的畸变量.结果:未照射的对照细胞2号染色体存在不同程度的内在畸变.2 Gy、4 Gy和6 Gy照射后24 h,CNE、SPC和MCF-7细胞诱导生成的残存染色体畸变与剂量关系一致,能够反映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所有细胞系诱导2号染色体生成的畸变与细胞存活率均存在良好相关性(rs=0.96).结论:诱导的残存染色体畸变与照射剂量呈线性关系,采用FISH方法计数照射诱导的残存染色体畸变,可以预测肿瘤细胞间的放射敏感性差异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顺;陆雪官;胡超苏;冯炎;郑颂国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抑制绒癌细胞系表达PAI-1

    目的:为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绒癌细胞侵袭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方法,观察了不同浓度hCG不同处理时间对JEG-3绒癌细胞系表达PAI-1的影响.结果:分别用0、50、5 000、25 000 mIU/mL hCG处理48 h后,JEG-3细胞中PAI-1 mRNA的含量逐渐降低,并随hCG作用浓度增高而显著.此外还发现,在25 000 mIU/mL hCG的作用下,JEG-3细胞中PAI-1的表达随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减低.结论:推测hCG可能通过抑制细胞中PAI-1的表达而影响绒癌细胞的侵袭行为.

    作者:庞战军;邢福祺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女工乳腺病普查结果阶段性回顾分析

    随着生活方式、生育模式的改变,乳腺病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妇女生命健康.因此,对乳腺病的诊治和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就更具有重要性和现实性.乳腺疾病主要包括乳腺增生性疾病、乳房良性肿瘤、乳房恶性肿瘤,乳房的炎症性疾病等几大类.其中以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和乳腺的发病率高.据资料报道,我国女性乳腺增生的发病率为20%~30%,其中有2%~3%的病例会发生恶变.为了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我院自2000年5月组织乳腺、红外线、细胞学、B超等专家对山东省部分企事业单位女性职工进行普查.

    作者:方晋平;盛修贵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半边旗提取物6F诱导HL-60细胞凋亡

    目的:探讨蕨类植物半边旗提取物6F杀伤HL-60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光度术、DNA片段形成率等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58~231 nmoL/L 6F作用HL-60细胞12~24h后,呈现典型的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DNA梯状条带,流式细胞光度术结果显示有亚倍体(Sub-G1)峰,DNA片段率结果显示6F诱导HL-60细胞凋亡呈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6F达到29 umol/L时只需作用3 h即可直接使细胞坏死.结论:6F可诱导HL-60细胞凋亡,药物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是其杀伤HL-60细胞的机制之一.

    作者:何承伟;梁念慈;莫丽儿;李金华;张晓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含草酸铂方案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分析——附18例报告

    目的:观察甲酰四氢叶酸钙(CF)与5-氟脲嘧啶(5-FU)合用草酸铂(OXA)和表阿霉素(EPI)作为一线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共收治Ⅳ期胃癌18例,其中低分化腺癌10例,中分化腺癌3例,黏液腺癌3例,印戒细胞癌2例.初治15例,复治3例.方案包括CF 150 mg/m2静脉滴入2 h,第1~5天,5-FU 375 mg/m2持续静脉滴入,连续120 h;国产草酸铂80~100mg/m2静脉滴入2h,第1天;EPI 60 mg/m2静脉推注,第1天;3~4周为1个周期.结果:CR 1例,PR 10例,NC 5例和PD2例,总有效率(CR+PR)为61.1%(11/18).中位缓解期8个月,中位生存期11个月,1年生存率为45%.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脱发.骨髓抑制为剂量限制性毒性,其中Ⅲ~Ⅳ度占22.2%,需要配合G-CSF的应用.1例发生Ⅰ度腹泻和1例发生Ⅰ度外周神经病变,未作特殊处理.结论:LFOE方案是治疗晚期或转移性胃癌高效且较安全的方案.

    作者:杨锡贵;宋恕平;陈阵;周登光;牛作兴;郭珺;盛立军;刘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姜黄素抗肿瘤作用试验观察

    目的:观察姜黄素是否具有抗癌活性.方法:体外采用药物直接与肿瘤细胞接触,检测细胞存活率;体内试验以口服给药观察该药对几种小鼠移植性肿瘤的抑瘤作用.结果:姜黄素对肿瘤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对人白血病细胞HL60、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人胃腺癌细胞SGC7901、人肝癌细胞Bel7402的IC50分别为0.56~4.15 μg/mL;以150~300 mg/kg剂量给药对小鼠S180肉瘤、艾氏实体瘤的抑瘤率分别为23.3%~49.1%.结论:姜黄素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作者:崔淑香;金东庆;周玲;侯金玲;朱燕;宋守芹;曲显俊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胃癌外周血sTNFR-1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静脉血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1)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对49例胃腺癌患者于术前1 d、术后14 d分别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sTNFR-1水平,并以正常献血者为对照组.所有病例随访2年以上.结果:①胃癌外周静脉血术前、术后sTNFR-1均高于正常对照组.②术前外周静脉血sTNFR-1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否远处转移、UICC分期、是否行根治手术有关,低~未分化、有远处转移、UICC分期IV期及姑息性手术组sTNFR-1水平明显高于高~中分化、无远处转移、UICC分期Ⅰ~Ⅲ期及根治性手术组.③术后2周血sTNFR-1水平在术后1年内肿瘤复发或死亡组较术后1年内无肿瘤复发组明显增高;术后2周sTNFR-1水平未降至正常40例,术后1年内复发或死亡28例(70%),明显高于术后降至正常组(2/9 22.2%).结论:胃癌患者存在高水平的sTNFR-1,肿瘤分化程度差、已有远处转移患者增高更加明显,术后仍维持高水平的sTNFR-1提示早期复发或死亡.

    作者:董秀志;赵文和;马志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T细胞生长因子活化癌性腹水中TIL对树突状细胞抗原提呈的应答能力

    目的:用T细胞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和植物血凝素(PHA)活化癌性腹水中肿瘤浸润的淋巴细胞(TIL),联合肿瘤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Ag)腹腔回输,探讨对腹腔抗原提呈微环境的优化作用,评估免疫治疗晚期癌性腹水的可行性.方法:从晚期癌症患者腹腔积液中分离TIL,用小剂量IL-2和PHA活化,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TIL表面IL-2R和IL-10R的变化;3H-TdR掺入法检测TIL对DC-Ag抗原提呈的增殖能力;腹腔回输后观察腹水中IFN-γ的含量变化和对恶性腹水的治疗效果.结果:癌性腹水中分离的TIL经IL-2和PHA活化后,细胞表面表达IL-2R的淋巴细胞数目明显增多,表达IL-10R的淋巴细胞数目明显减少,活化后的TIL对DC-Ag的增殖能力增强;腹水中IFN-γ的含量为(3.50±0.32)μg/mL,明显高于对照组;免疫治疗的完全缓解率54.5%,部分缓解率45.5%,总有效率100%.结论:IL-2能有效地解除肿瘤细胞对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促进TIL表面的Th1型细胞因子受体的表达,降低Th2型细胞因子受体的表达,增强对DC-Ag的免疫应答能力,联合DC-Ag腹腔回输,能有效地治疗恶性腹水.

    作者:孙黎飞;许刚;徐景明;王冬青;郝洪峰;解放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中华癌症姑息医学杂志》征稿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PML/RAR α融合基因检测临床应用及变异易位的研究

    目的:优化PML-RAR α融合基因检测方法,观察变异易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RT-PCR查骨髓及部分外周血PML-RAR α融合基因,变异易位产物作测序分析.结果:发病期的8例APL患者(初发4例、复发4例)PML-RAR α融合基因均阳性;缓解期APL患者的20人次检查中6人次阳性,而其骨髓涂片早幼粒细胞比率均小于5%;发现一种新的S型变异易位,并见L、S型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体.外周血中的阳性率低于骨髓中.结论:证实S型206bp的变异产物是一种新的变异易位产物;同一个体L、S型可同时存在;提取骨髓单个核细胞用于RT-PCR查PML-RAR α融合基因效果佳.

    作者:董学君;管允理;钟永根;叶飞;詹乾钢;胡若愚;葛国兴;邵剑峰;傅佳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益气养阴方诱导急性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方诱导急性白血病模型小鼠细胞凋亡的作用,探讨益气养阴方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作用机制.方法:以L7212白血病小鼠为研究对象,用益气养阴方浓缩液给小鼠灌胃8 d后处死,利用光学显微镜、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手段观察益气养阴方对急性白血病的作用.结果:形态学观察可见细胞凋亡特征,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显示细胞凋亡现象.结论:本研究提示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是益气养阴方治疗急性白血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孙静;李震;王莉;臧运华;张丹;李军山;李兰;刘黎青;高苏缇;简隆磊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无鼻咽部症状的鼻咽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49例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无鼻咽部症状的鼻咽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临床误诊原因.方法: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淋巴结,纤维鼻咽镜活检病理证实鼻咽癌.结果:鼻咽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49例,误诊为颈部淋巴结炎33例(细胞学诊断鳞状细胞癌10例,腺癌4例,未分化癌16例,类型未定转移癌3例);误诊为淋巴结核13例(细胞学诊断鳞状细胞癌3例,腺癌2例,未分化癌7例,类型未定转移癌1例;误诊为霍奇金病3例,细胞学诊断未分化癌2例,类型未定转移癌1例).纤维鼻咽镜活检病理均为鼻咽癌.结论:无鼻咽部症状的鼻咽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肿大,行穿刺细胞学检查对明确诊断有指导意义.

    作者:国桂松;刘宁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主管: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主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