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学君;管允理;钟永根;叶飞;詹乾钢;胡若愚;葛国兴;邵剑峰;傅佳萍
目的:研究胶质瘤患者是否具有某些特殊的行为模式.方法:应用C型行为问卷对30例胶质瘤患者进行答题测量,并用相同的方式测量对照组,对测量结果统计分析.结果:胶质瘤组在焦虑、抑郁、愤怒、理智、情绪控制、乐观及社会支持各方面均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研究胶质瘤患者具有显著的C型行为特征.
作者:阎志勇;刘玉光;朱树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为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绒癌细胞侵袭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方法,观察了不同浓度hCG不同处理时间对JEG-3绒癌细胞系表达PAI-1的影响.结果:分别用0、50、5 000、25 000 mIU/mL hCG处理48 h后,JEG-3细胞中PAI-1 mRNA的含量逐渐降低,并随hCG作用浓度增高而显著.此外还发现,在25 000 mIU/mL hCG的作用下,JEG-3细胞中PAI-1的表达随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减低.结论:推测hCG可能通过抑制细胞中PAI-1的表达而影响绒癌细胞的侵袭行为.
作者:庞战军;邢福祺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癌症患者化疗后口腔炎发生的高危因素,建立数学模型,对口腔炎作出预测.方法:对83例癌症患者进行研究,按口腔炎发生与否分为口腔炎组和对照组,对15例临床指标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判别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持续灌注、体力状态、白细胞计数及口腔pH值4项指标为口腔炎的高危因素;据高危因素所建立的判别函数,阳性预测值为85.2%、阴性预测值为94.6%、判别准确率为91.6%.结论:持续灌注、体力状态、白细胞计数及口腔pH值4项指标为口腔炎的高危因素;据此所建立的判别函数模型简单,能较准确地预测口腔炎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谢德荣;陈岱佳;谢雪霞;陈丽容;梁佩仲;吴琛;陈紫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姜黄素是否具有抗癌活性.方法:体外采用药物直接与肿瘤细胞接触,检测细胞存活率;体内试验以口服给药观察该药对几种小鼠移植性肿瘤的抑瘤作用.结果:姜黄素对肿瘤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对人白血病细胞HL60、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人胃腺癌细胞SGC7901、人肝癌细胞Bel7402的IC50分别为0.56~4.15 μg/mL;以150~300 mg/kg剂量给药对小鼠S180肉瘤、艾氏实体瘤的抑瘤率分别为23.3%~49.1%.结论:姜黄素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作者:崔淑香;金东庆;周玲;侯金玲;朱燕;宋守芹;曲显俊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乳腺癌肺转移综合治疗的疗效及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65例乳腺癌肺转移患者采用化疗、放疗、内分泌和综合治疗,分单一方法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疗效评价按WHO标准,生存率按寿命表法计算.结果:单一方法治疗组总有效率为46.9%,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7%,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相近;内分泌治疗未能提高总有效率.结论:乳腺癌肺转移综合治疗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单一方法治疗,但不能延长患者生存期.
作者:方伟达;赵斌;余其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995年8月~1998年7月对85例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其中恶性胸腔积液47例,恶性腹水38例)应用DDP胸腹腔内注射进行疗效观察.在尽量抽尽胸腔积液及腹水后,以适量生理盐水溶解DDP 80~100mg/m2经导管注入胸腹腔,每3周1次,连用2次.对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率为68.1%(32/47),对恶性腹水的有效率为63.2%(24/38),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无明显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损害.
作者:王作志;魏长宏;任春红;武贵存;左芳;陈景春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随着生活方式、生育模式的改变,乳腺病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妇女生命健康.因此,对乳腺病的诊治和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就更具有重要性和现实性.乳腺疾病主要包括乳腺增生性疾病、乳房良性肿瘤、乳房恶性肿瘤,乳房的炎症性疾病等几大类.其中以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和乳腺的发病率高.据资料报道,我国女性乳腺增生的发病率为20%~30%,其中有2%~3%的病例会发生恶变.为了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我院自2000年5月组织乳腺、红外线、细胞学、B超等专家对山东省部分企事业单位女性职工进行普查.
作者:方晋平;盛修贵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端粒酶激活与肿瘤发生关系密切.综述了端粒酶与食管癌的发生、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钱晓彬;曹友清;陈淼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降低食管、贲门癌切除吻合口瘘及狭窄的发生率的方法:方法:对126例病人采用Gambee氏单层吻合,并与同期78例传统双层套入式食管、胃吻合患者比较.结果:Gambee氏单层吻合发生吻合口瘘1例(1/126),发生率0.8%,无吻合口狭窄;对照组吻合口瘘4例(4/78),发生率为5.1%,吻合口狭窄7例(7/78),发生率9%.结论:Gambee氏单层吻合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的降低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的吻合方法.
作者:王敬华;刘增坤;辛绍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无鼻咽部症状的鼻咽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临床误诊原因.方法: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淋巴结,纤维鼻咽镜活检病理证实鼻咽癌.结果:鼻咽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49例,误诊为颈部淋巴结炎33例(细胞学诊断鳞状细胞癌10例,腺癌4例,未分化癌16例,类型未定转移癌3例);误诊为淋巴结核13例(细胞学诊断鳞状细胞癌3例,腺癌2例,未分化癌7例,类型未定转移癌1例;误诊为霍奇金病3例,细胞学诊断未分化癌2例,类型未定转移癌1例).纤维鼻咽镜活检病理均为鼻咽癌.结论:无鼻咽部症状的鼻咽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肿大,行穿刺细胞学检查对明确诊断有指导意义.
作者:国桂松;刘宁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牛膝多糖(ABP)对正常及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ABP经腹腔注射给药后,测定各组小鼠外周血中NK细胞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的变化.结果:ABP 60 mg/(kg@d)10 d能显著提高免疫低下小鼠NK细胞和小鼠外周血中TNF的活性,还能促进正常小鼠外周血中YNK细胞及TNF活性的增强.结论:ABP是一种免疫调节剂,能提高正常及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
作者:邵树军;刘彩玉;刘雄伯;王天元 刊期: 2002年第01期
20世纪50~60年代以来,胰腺癌发病率在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目前在有些国家已成为十大恶性肿瘤之一,预后极差.从地理分布、种族、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社会经济状况、职业、移民、宗教、血型、时间发展趋势、分子流行病学等方面,就胰腺癌的发病率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余志良;李兆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998年1月~2000年12月,将82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3例,放化疗同时加用薏苡仁提取物(康莱特)注射液200mL静脉滴入,1次/d,14 d为1周期;或100 mL静脉滴入,1次/d,20天为1个周期.共用1~3个周期.对照组39例,仅用放化疗,不加用其他中药制剂或生物反应修饰剂.治疗组有教率略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白细胞下降减少、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康莱特与放化疗联合使用能提高疗效,改善生存质量,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
作者:刘贤称;陈不尤;季斌;施健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Mcl-1和bcl-2在反应性和肿瘤性淋巴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临床资料完整的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石蜡包埋标本3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78例和霍奇金病(HD)10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染色观察Mcl-1和bcl-2表达.结果:反应性淋巴组织中Mcl-1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生发中心和滤泡间区,而bcl-2阳性的套区淋巴细胞为Mcl-1阴性.78例NHL中,有57例不同程度地表达Mcl-1蛋白,53例表达bcl-2,B细胞肿瘤中两者阳性率高于T细胞肿瘤.10例HD中有9例Mcl-1/bcl-2阳性.结论:Mcl-1作为一种凋亡抑制基因在淋巴组织的表达不同于bcl-2;鉴于两者在淋巴组织肿瘤中的广泛分布,提示其在淋巴瘤细胞凋亡调控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建中;桂开林;周金莲;张卫国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甲酰四氢叶酸钙(CF)与5-氟脲嘧啶(5-FU)合用草酸铂(OXA)和表阿霉素(EPI)作为一线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共收治Ⅳ期胃癌18例,其中低分化腺癌10例,中分化腺癌3例,黏液腺癌3例,印戒细胞癌2例.初治15例,复治3例.方案包括CF 150 mg/m2静脉滴入2 h,第1~5天,5-FU 375 mg/m2持续静脉滴入,连续120 h;国产草酸铂80~100mg/m2静脉滴入2h,第1天;EPI 60 mg/m2静脉推注,第1天;3~4周为1个周期.结果:CR 1例,PR 10例,NC 5例和PD2例,总有效率(CR+PR)为61.1%(11/18).中位缓解期8个月,中位生存期11个月,1年生存率为45%.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脱发.骨髓抑制为剂量限制性毒性,其中Ⅲ~Ⅳ度占22.2%,需要配合G-CSF的应用.1例发生Ⅰ度腹泻和1例发生Ⅰ度外周神经病变,未作特殊处理.结论:LFOE方案是治疗晚期或转移性胃癌高效且较安全的方案.
作者:杨锡贵;宋恕平;陈阵;周登光;牛作兴;郭珺;盛立军;刘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优化PML-RAR α融合基因检测方法,观察变异易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RT-PCR查骨髓及部分外周血PML-RAR α融合基因,变异易位产物作测序分析.结果:发病期的8例APL患者(初发4例、复发4例)PML-RAR α融合基因均阳性;缓解期APL患者的20人次检查中6人次阳性,而其骨髓涂片早幼粒细胞比率均小于5%;发现一种新的S型变异易位,并见L、S型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体.外周血中的阳性率低于骨髓中.结论:证实S型206bp的变异产物是一种新的变异易位产物;同一个体L、S型可同时存在;提取骨髓单个核细胞用于RT-PCR查PML-RAR α融合基因效果佳.
作者:董学君;管允理;钟永根;叶飞;詹乾钢;胡若愚;葛国兴;邵剑峰;傅佳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在提高乳腺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介绍了初治可手术乳腺癌的综合治疗策略研究的现状.
作者:于金明;左文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贞芪扶正胶囊在化学致癌剂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A)诱发大鼠肝癌过程中,对肝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4组,除单纯致癌组(D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在给予致癌剂前(A组)、同时(B组)或后(C组)加给贞芪扶正胶囊.在给予致癌剂20周后取肝脏作肉眼、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单纯致癌组大鼠均形成肝癌.服用贞芪扶正胶囊的各组情况则有较大差异,A组大鼠显示致癌剂对肝脏毒性损伤明显低于其他各组,并且当其他各组动物均已形成肝癌甚至已有转移时,此组中仅有少数大鼠形成肿瘤,多数大鼠则仅出现DENA毒性刺激而形成的细胞增生结节.结论:贞芪扶正胶囊有预防或延缓肝癌发生的作用.
作者:官阳;周泽斌;阮幼冰;武忠弼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低剂量辐射对荷瘤小鼠红细胞系统代谢的影响,探讨低剂量辐射在红细胞内是否存在兴奋效应.方法:采用昆明种雄性小白鼠100只,种植S180肉瘤细胞制做荷瘤动物模型,随机分成05.0、7.5、10.0 cGy组,全身X线照射,每周1次,共4次.检测红细胞2,3-DPG、ATP、SOD水平.结果:与O cGy组相比,5.0、7.5、10.0 cGy各组红细胞2,3-DPG、ATP、SOD水平均增高(P<0.05).低剂量照射各组间,7.5 cGy组增高为明显(P<0.05).结论:低剂量辐射可提高荷瘤小鼠红细胞2,3-DPG、ATP、SOD水平,在红细胞系统代谢中仍存在兴奋效应,可能具有肿瘤治疗潜在临床意义.
作者:卢彦达;殷亮;于洪升;赵环宇;张昌义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