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术后膈疝24例临床病理分析

赵峻;张德超;汪良骏;张汝刚

关键词:食管肿瘤/外科学, 胃肿瘤/外科学, 疝/并发症, 疝/外科学
摘要:目的:总结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术后隔疝的临床特点,讨论其发生的原因.方法:对我院自1958以来9 320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切除后发生的24例隔疝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发生率为0.26%.在术后4 d内早期发生的9例中,仅1例出现相关症状,而在其余15例中11例有明显症状.本组3例为绞窄性疝,4例为滑动疝.21例通过正侧位胸片或床旁相确诊,2例通过钡餐灌肠确诊,1例则在因其他并发症二次开胸时发现.23例行手术治疗,15例经胸部切口,6例经腹部切口,2例为胸腹联合切口.21例修补成功,2例死于术后并发症,死亡率为9.5%.结论: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膈疝是一个相对少见,但有较高死亡率的并发症.术后早期出现的膈疝常缺乏典型的症状,及时清晰的床旁相是诊断的关键.膈疝一旦确诊,应及时手术,手术入路以经胸途径为佳.膈疝发生的原因既有手术操作的不当,也有患者自身素质的因素.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胸腔内注入顺铂和IL-2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对20例恶性胸腔积液采用DDP和IL-2联合用药经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注入.化疗方案为DDP40~60 mg,IL-2 50~60万U,每周1次,2~4周为1疗程,1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显示,完全缓解(CR)11例,部分缓解(PR)7例,稳定(SD)2例,总有效率(CR+PR)为90%.主要副作用为恶心呕吐、发热.DDP和IL-2联合化疗恶性胸腔积液有较好的疗效和可耐受的副作用.

    作者:李成芬;李兴菊;陈春芬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人肺癌组织3p和9p丢失的研究

    目的:探讨间期核荧光原位杂交检测肺癌和癌旁支气管上皮细胞中3p、9p丢失以及将其应用肺癌早期诊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DNA特异的3p、9p探针,以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对21例短期培养的肺癌和癌旁支气管上皮细胞中3p、9p丢失进行分析.结果:3p、9p丢失在癌旁支气管上皮细胞中为14.29%(3/21)、28.57%(6/21);在肺癌细胞中为66.67%(14/21)、80.95%(17/21).3p、9p均丢失者在肺癌细胞中占57.14%(12/21),在癌旁支气管上皮细胞中为0.结论:①间期核荧光原位杂交可以检测肺癌及癌旁上皮细胞中3p、9p的丢失;②3p、9p的丢失在肺癌细胞中是频发事件,明显高于癌旁支气管上皮细胞;③检测3p、9p的丢失可为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途径.

    作者:高树庚;董向阳;程书钧;汪良骏;张德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淋巴结印戒细胞淋巴瘤二例

    1病例报告例1:患者男,68岁.因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3个月余,逐渐增大于2001年4月22日就诊.

    作者:温海滨;吴秋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气管浆细胞瘤的手术治疗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气管内恶性肿瘤的诊断方法、手术治疗要点、并发症的预防以及髓外浆细胞瘤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例气管内髓外浆细胞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气管内浆细胞瘤获得了成功切除,无任何并发症.结论:术前对气管内肿瘤的明确定位、术中麻醉插管维持通气及气管的低张力吻合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髓外浆细胞瘤的发病率较低,但可发生于多个器官,手术和放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

    作者:李单青;于洪泉;刘贞;侯夏宝;张帆;李泽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大肠癌组织中α-caten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α-catenin的表达与大肠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4例大肠癌标本中α-catenin的表达.结果:正常大肠黏膜强烈表达α-catenin,而原发灶中α-catenin表达明显减少,其表达减少与大肠癌的生长方式、分化程度、浸润等明显相关.结论:α-catenin的表达减少与大肠癌的浸润、转移明显相关.

    作者:张明金;王元和;王强;许洪卫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艾迪配合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

    我院2000年10月至今应用艾迪注射液配合化疗,以减轻化疗时的骨髓抑制及心脏毒性反应,疗效显著,总结如下.

    作者:庄娥;徐妮;张继红;卓培英;蒋树丽;李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睾丸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B超对睾丸恶性淋巴瘤诊断的影像学特征.方法:Aloka-ssd-2000型B超仪,探头频率7.5 MHz.结果:8例被怀疑睾丸肿瘤的患者,根据B超影像特征,结合年龄、病史均于手术前报告中给予有意义的提示,其中5例报告提示与病理结果符合.结论:由于B超可重复性及其特殊的声像图谱,可对睾丸恶性淋巴瘤进行早期有意义的提示,给合CT成MRI亦可为睾丸恶性淋巴瘤临床判断类型与分期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玄绪军;滕剑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MRP及GST-π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胰腺癌中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π2种多药耐药基因产物的表达与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胰腺癌中上述2种蛋白的表达.结果: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谷胱甘肽-S-转移酶π在胰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1%和59%,并且多药耐药相关蛋白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π的表达具有相关性,二者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型、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同时有2种蛋白阳性者的生存期短于相应阴性者.结论: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π在胰腺癌的多药耐药现象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常新忠;丁印鲁;王占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胃癌患者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谱研究

    目的:用基因表达谱芯片对人正常胃和胃癌组织原癌和抑癌基因表达的差异进行研究比较.方法:利用胃和胃癌组织的mRNA通过逆转录方法,将Cy3和Cy5 2种荧光分别标记到2组cDNA上制成探针,然后和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后扫描,通过计算机分析判定2种基因是否在上述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结果:在195条原癌及抑癌基因中,存在差异表达的共13条,表达上调的6条(0.071%),表达下调的7条(0.083%).结论:认为应用这种方法识别出的2种基因对胃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潜在价值.

    作者:马万山;李晓冰;汪运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VEGF基因表达与肝细胞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蛋白及mRNA与肝细胞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ABC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60例肝细胞癌中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与肝细胞癌临床及病理的关系.结果:VEGFmRNA及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3%和81.3%,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并且VEGF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有无包膜、瘤栓、直径大小均有相关性;另外,VEGF mRNA和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越高,细胞恶性程度及侵袭、转移能力越强,VEGF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郝继辉;俞鸣;焦振山;史玉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肝癌CT强化检查表现与放射治疗近期疗效的关系

    目的:探讨肝癌强化表现与放射治疗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放射治疗肝癌患者35例,对治疗前CT强化表现和临床近期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治疗总有效率(CR+PR)为82.86%(29/35),均匀强化、结节强化和周边强化的有效率分别为100.0%、87.5%和20.0%(χ2=14.05,P<0.01).结论:肿瘤强化反映肿瘤供血,肝癌的CT强化表现可初步预测放射治疗效果.

    作者:张映辉;张静婕;马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对策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少见的血栓性微血管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误诊率高,死亡率高.我院1996年1月~2000年12月共收治10例TTP患者,临床特征及诊治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钱红兰;俞康;江松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后胸腔内灌注博莱霉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28例

    恶性胸腔积液的发生率占综合性医院胸腔积液病例的25%~50%,是晚期肿瘤常见的并发症,未经治疗者平均生存期仅为6个月.近几年我们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胸腔积液后,胸腔内灌注博莱霉素(BLM)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直肠癌放射治疗不良反应的防治与护理

    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是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方法之一.在放射治疗中不可避免出现一些不良反应,积极的防治和护理是保证放疗顺利进行和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我院1998年5月~2001年12月共收治直肠癌放疗患者59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刘新芬;吴晓玲;任军华;吴希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

    目的:分析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组化表达特征,为该肿瘤病理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化S-P法标记LCA、L26阳性以确定诊断.结果:580例手术切除脾脏标本中恶性肿瘤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16~65岁,平均43岁.7例恶性淋巴瘤,海绵状血管瘤恶变、恶性血管瘤和纤维肉瘤各1例.病变完全局限于脾内和仅累及肺门淋巴结,组织学以淋巴细胞性淋巴瘤预后较好.恶性血管瘤、纤维肉瘤预后较差.结论:原发性脾脏恶性肿瘤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肿瘤.根据组织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可以作出明确的病理诊断.治疗应首选脾切除和放疗加化疗.

    作者:张仁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AFP增高与乙肝各种血清学指标模式的关系及癌变风险分析

    目的:探讨乙肝各血清学模式中发生癌变的风险.方法:应用ELISA法对436例AFP介于20~400 ng/mL的乙型肝炎患者及64例有乙肝感染史的肝细胞癌患者(AFP:431~897 ng/mL)进行了乙肝血清学指标和HBV-DNA测定.结果:乙肝血清学指标各模式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436例乙肝患者中HBsAg(+)、HBeAg(+)、HBcAg(+)模式占27.3%,HBsAg(+)、HBeAb(+)、HBcAb(+)模式占48.1%,HBsAb(+)、HBeAb(+)、HBcAb(+)模式占6%,HBeAb(+)、HBcAb(+)模式占18.6%;64例肝细胞癌患者中HBsAg(+)、HBeAg(+)、HBcAb(+)模式占25.0%,HBsAg(+)、HBeAb(+)、HBcAb(+)模式占45.3%,HBsAb(+)、HBeAb(+)、HBcAb(+)模式占10.9%,HBeAb(+)、HBcAb(+)模式占18.8%.结论:乙肝各种模式AFP的增高有高度相关性.

    作者:王翠红;山海鹰;谭磊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胃癌中α-及β-连接素联合表达

    目的:探讨α-及β-连接素(catenin)联合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间的关系.方法:应用ABC染色法在同一胃癌术后标本上进行α-及β-catenin抗体染色,计数胃癌组织中阳性细胞所占的比例.结果: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全部表达α-及β-catenin.38例胃癌组织中α-及β-caten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9%(11/38)和50%(19/38).存在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其α-及β-caten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及26.1%,均远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α-与β-catenin共同阳性表达占30%,共同阴性表达占36.9%.α-catenin(-)/β-catenin(-)表达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α-catenin(+)/β-catenin(-)表达者易发生肝转移.结论:检测α-,β-catenin联合表达可以更为精确灵敏地预测胃癌侵袭转移.

    作者:翟博;吴德敬;胡志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阿司匹林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作用的相关机理研究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ASA)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作用的相关机理,为寻找其新的药物用途奠定理论基础.方法:用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抑制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细胞凋亡;3H-TdR同位素示踪测定细胞DNA合成.结果:ASA对SGC-7901细胞株的细胞作用具有量效和时效依赖关系.ASA对细胞DNA合成有抑制作用,并可使SGC-7901细胞周期中S期及G2/M期比例升高,G1期比例下降,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未见典型的阶梯状凋亡条带.结论:阿司匹林对SGC-7901细胞株存在着细胞毒作用,其细胞毒作用可能与抑制DNA的合成、阻止细胞周期有关系.

    作者:刘兴;高青;王丕龙;李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肿瘤灵治疗甲状腺瘤临床观察

    本组330例,男75例,女255例;年龄11~78岁,20~40岁占78%.肿瘤直径2~6 cm,大部分病例经B超检查诊断为甲状腺瘤,放射性同位素扫描检查诊断甲状腺体积增大缺损块为冷结节、凉结节、温结节.半数病例针吸穿刺病理细胞学检查诊断甲状腺癌6例,镜下见有异形细胞9例.本组病例中包括手术后复发86例.

    作者:卜子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乳头溢液与乳腺疾病的发生关系

    乳头溢液的临床发生率约占乳腺疾病的8%左右,是多种乳腺疾病的共有症状.总结近几年有关乳头溢液临床报道和中西病因病理学说,分析了溢液的发生情况,以及与多种乳腺疾病的关系.

    作者:李静蔚;刘晓菲;宋爱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主管: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主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