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

张仁亚

关键词:脾肿瘤/病理学, 脾肿瘤/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分析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组化表达特征,为该肿瘤病理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化S-P法标记LCA、L26阳性以确定诊断.结果:580例手术切除脾脏标本中恶性肿瘤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16~65岁,平均43岁.7例恶性淋巴瘤,海绵状血管瘤恶变、恶性血管瘤和纤维肉瘤各1例.病变完全局限于脾内和仅累及肺门淋巴结,组织学以淋巴细胞性淋巴瘤预后较好.恶性血管瘤、纤维肉瘤预后较差.结论:原发性脾脏恶性肿瘤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肿瘤.根据组织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可以作出明确的病理诊断.治疗应首选脾切除和放疗加化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MMP-9与MMP-2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阐明MMP-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和MMP-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在食管癌组织中的分布特点及其活性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酶谱法(Zymography)分别检测食管癌组织中MMP-9和MMP-2蛋白的分布及其活性.结果:MMP-9和MMP-2在食管癌组织中的分布呈多样性,既存在于癌细胞中,也存在于成纤维细胞和组织巨噬细胞中;在角质细胞以及细胞间隙中也发现存在着MMP-9和MMP-2蛋白.在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远端食管组织中存在着各种形式的MMP-9(130×103-异源二聚体、92×103-前酶形式和84×103-活性形式)和MMP-2(72×103-前酶形式和62×103-活性形式).84×103(活性形式)的MMP-9以及72×103(前酶形式)和62×103(活性形式)的MMP-2在食管癌组织中的活性明显比癌旁组织和远端食管组织中的强(P<0.05).结论:MMP-9与MMP-2在食管癌的病理进程中可能发挥着较重要的作用.

    作者:韩溟;许丽艳;李淳;吴贤英;沈忠英;李恩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非小细胞肺癌化疗辅助应用参麦针三苯氧胺及硝苯吡啶的临床意义

    对56例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均给予MVP方案化疗,参麦注射液、三苯氧胺、硝苯吡啶配合MVP方案用于试验组,比较两组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为试验组近期有效率(CR+PR)为58.5%,高于对照组(3O.9%),两组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中位缓解期为4.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9.3个月均高于对照组(中位缓解期为2.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5.3个月),两组比较试验组中位缓解期、中位生存期均长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育显著性(P<0.05);毒副反应比较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参麦注射液、三苯氧胺、硝苯吡啶联合应用于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有提高化疗疗效,延长中位生存期的作用,其机理可能是有逆转MDR作用.

    作者:林胜友;钦志泉;徐颖扉;吴良村;刘鲁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手术治疗外阴恶性肿瘤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回顾分析外阴恶性肿瘤外科治疗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了山东省肿瘤医院1971~1999年收治的71例经手术治疗的外阴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中位发病年龄57.9岁;Ⅰ期8例、Ⅱ期32例、Ⅲ期22例、Ⅳ期6例、复发者3例;鳞癌52例、恶性黑色素瘤9例、其他类型10例;行腹股沟淋巴结清除术者45例,未清除者26例.外阴区伤口Ⅰ期愈合57例(80%),腹股沟区伤口Ⅰ期愈合32例(71.1%).总5年生存率为50.9%(29/57),较早期(Ⅰ、Ⅱ)患者5年生存率均高于晚期,伤口愈合情况对预后有一定的影响.结论:①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外阴癌的治疗预后尤为重要.②手术切除是外阴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方式的选择应个体化,对病期较早淋巴结转移率小的患者可试行单纯外阴切除,术后给予放疗或化疗.③外阴复发癌亦应积极创造再治疗机会,如处理得当,可挽救或延长患者生命.④加强护理,促进伤口愈合,及时治疗利于提高生存率.

    作者:路平华;张爱华;罗红敏;杜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淋巴结印戒细胞淋巴瘤二例

    1病例报告例1:患者男,68岁.因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3个月余,逐渐增大于2001年4月22日就诊.

    作者:温海滨;吴秋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大肠癌组织中α-caten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α-catenin的表达与大肠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4例大肠癌标本中α-catenin的表达.结果:正常大肠黏膜强烈表达α-catenin,而原发灶中α-catenin表达明显减少,其表达减少与大肠癌的生长方式、分化程度、浸润等明显相关.结论:α-catenin的表达减少与大肠癌的浸润、转移明显相关.

    作者:张明金;王元和;王强;许洪卫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胸膜活检对胸腔积液病因的诊断价值

    1995年3月~1999年10月我们对40例原因不明的胸腔积液患者进行胸膜活组织检查,取得满意的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学刚;邸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Fas系统与肿瘤免疫的关系

    Fasl是TNF家族成员,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的死亡受体Fas蛋白结合,诱导靶细胞发生凋亡.许多研究表明Fas系统在肿瘤发生、发展和肿瘤免疫逃逸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综述了Fas系统与肿瘤免疫的关系.

    作者:邓清;袁宏银;熊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阿司匹林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作用的相关机理研究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ASA)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作用的相关机理,为寻找其新的药物用途奠定理论基础.方法:用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抑制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细胞凋亡;3H-TdR同位素示踪测定细胞DNA合成.结果:ASA对SGC-7901细胞株的细胞作用具有量效和时效依赖关系.ASA对细胞DNA合成有抑制作用,并可使SGC-7901细胞周期中S期及G2/M期比例升高,G1期比例下降,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未见典型的阶梯状凋亡条带.结论:阿司匹林对SGC-7901细胞株存在着细胞毒作用,其细胞毒作用可能与抑制DNA的合成、阻止细胞周期有关系.

    作者:刘兴;高青;王丕龙;李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健择与诺维本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评价

    目的:研究健择、诺维本、顺铂三药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0例Ⅲ期及Ⅳ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健择、诺维本及顺铂方案化疗后观察其疗效、副作用及生存期.结果:30例患者化疗3~6个周期后,Ⅲ期及Ⅳ期的有效率分别为65%和30%,总有效率为53.3%.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Ⅲ期及Ⅳ期的1年生存率为65%和20%,总的1年生存率为50%.副作用主要为Ⅱ~Ⅳ度的骨髓抑制及Ⅰ~Ⅱ度的消化道反应.结论:健择、诺维本、顺铂联合化疗方案可有效地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王丽茹;于涛;孙彦秋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术后膈疝24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总结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术后隔疝的临床特点,讨论其发生的原因.方法:对我院自1958以来9 320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切除后发生的24例隔疝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发生率为0.26%.在术后4 d内早期发生的9例中,仅1例出现相关症状,而在其余15例中11例有明显症状.本组3例为绞窄性疝,4例为滑动疝.21例通过正侧位胸片或床旁相确诊,2例通过钡餐灌肠确诊,1例则在因其他并发症二次开胸时发现.23例行手术治疗,15例经胸部切口,6例经腹部切口,2例为胸腹联合切口.21例修补成功,2例死于术后并发症,死亡率为9.5%.结论: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膈疝是一个相对少见,但有较高死亡率的并发症.术后早期出现的膈疝常缺乏典型的症状,及时清晰的床旁相是诊断的关键.膈疝一旦确诊,应及时手术,手术入路以经胸途径为佳.膈疝发生的原因既有手术操作的不当,也有患者自身素质的因素.

    作者:赵峻;张德超;汪良骏;张汝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TGF-βRⅡ型受体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例胃癌组织中TGF-β RⅡ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TGF-β RⅡ型受体表达阳性率为14.5%(9/62),与Rorrmann分型、浸润深度相关(P<0.05).生存期超过5年的患者阳性率显著高于生存期低于5年者(P<0.05).结论:TGF-RⅡ参与胃癌的进展,可能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指标.

    作者:陈玉芳;万美珍;朱友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瑞白与惠尔血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比较

    为比较瑞白和惠尔血治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对182例化疗后出现Ⅲ度骨髓抑制的患者,使用不周的升血药瑞白和惠尔血,观察造血刺激因子对白细胞升高作用及毒副作用.瑞白组与惠尔血组升高白细胞所用时间无明显差异.白细胞上升后稳定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毒副反应瑞白组和惠尔血无明显差异.瑞白相对价格低,惠尔血价格昂贵.瑞白为国产药,价格低于进口药惠尔血,可根据患者的经济条件选择用药.

    作者:金秀华;郭丽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肺癌开胸手术前肺功能检查及临床意义

    1992年2月~1998年2月对我院585例肺癌手术患者进行了常规肺功能监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常秀云;刘金英;刘秀荣;杜云生;潘荣超;李小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治疗及护理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al syndrome,SVCS)为肿瘤临床常见的急症,需要紧急处理以缓解症状.我科1993年6月~2000年11月共收治上腔静脉综合征28例,由于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琴;崔莉;申向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乳腺癌早期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FCM检测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癌早期肿块大小及有无腋淋巴结转移对免疫功能状态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手术前3~6 d抽取外周静脉血,FCM检测CD+3总T淋巴细胞、CD+4辅助T细胞、CD+8杀伤/抑制T细胞、CD+4/CD+8比值、CD+56NK细胞、CD南总B淋巴细胞、CD+25白介素-2(IL-2)受体细胞比例.结果:乳腺癌T2N1M0组较T2M0M0组CD+4辅助T细胞显著增高,其他淋巴细胞无显著性变化;T1N0-1M0和T2N0-1M0两组间、T1N0M0和T2N0M0两组间比较,各淋巴细胞亚群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乳腺癌早期肿块大小及腋淋巴结转移对机体免疫功能状态未产生明显影响.

    作者:蒋友华;邹德宏;冯建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睾丸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B超对睾丸恶性淋巴瘤诊断的影像学特征.方法:Aloka-ssd-2000型B超仪,探头频率7.5 MHz.结果:8例被怀疑睾丸肿瘤的患者,根据B超影像特征,结合年龄、病史均于手术前报告中给予有意义的提示,其中5例报告提示与病理结果符合.结论:由于B超可重复性及其特殊的声像图谱,可对睾丸恶性淋巴瘤进行早期有意义的提示,给合CT成MRI亦可为睾丸恶性淋巴瘤临床判断类型与分期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玄绪军;滕剑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硫酸吗啡控释片用于剖胸手术后止痛118例疗效分析

    本组118例施行剖胸手术患者应用美施康定口服或直肠给药控制术后切口疼痛,口服给药有效率98.39%,直肠给药有效率98.21%,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少数患者有较轻的恶心、呕吐、头痛、便秘等副作用,经对症处理后缓解.

    作者:曹雪萍;王国范;潘丽坤;田明雪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艾迪注射液治疗术后肺癌33例疗效观察

    1997年6月~1999年12月用艾迪注射液治疗33例术后肺癌患者,结果提示,艾迪注射液有巩固疗效,改善免疫功能的作用,且副作用小,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肖家荣;甄运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CARBO+DDP+5-FU方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58例临床研究

    目的:CARBO 300 mg/m2静脉滴入,d1;PDD25mg/m2静脉滴入,d2-5;5-FU 500 mg/m2静脉滴入,d1-4,28 d为1周期,治疗2~3周期后评价疗效.CR为32.8%(19/58),PR为50.0%(29/58),CR+PR为82.8%(48/58);转移淋巴结有效率87.9%(51/58);吞咽困难有效率80%.毒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发生率69.0%(40/58),其中3~4级为41.4%(24/58);血液学毒性为中性粒细胞下降,2~3级者29.3%(17/58),无4级者.结论:CPF方案是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有效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任中海;仝运科;张成辉;韩东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COX-2及其抑制剂与结直肠肿瘤

    动物实验、细胞学研究、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资料皆证明COX-2抑制剂可以在早期阶段阻止结直肠癌的发生.就COX-2理化特征、表达与调控、与结直肠癌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制予以综述.

    作者:郑燕;管杰;徐忠法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主管: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主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