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癌开胸手术前肺功能检查及临床意义

常秀云;刘金英;刘秀荣;杜云生;潘荣超;李小芳

关键词:呼吸功能试验, 手术前护理
摘要:1992年2月~1998年2月对我院585例肺癌手术患者进行了常规肺功能监测,总结报告如下.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恶性食管气管瘘的治疗

    目的:报告7例恶性食管气管瘘的治疗经验.方法:气管环行切除对端吻合同期食管癌根治胃代食管颈部吻合术4例;食管癌旷置银夹置标胃代食管颈部吻合术2例;用带蒂大网膜分别修补瘘口术1例.术后4~6周根据银夹标记及纵隔淋巴结癌转移者共4例行60Co放射治疗,总量50~60Gy/5~7周.结果:术后1周均可正常经口进食,肺部炎症消退5例,好转2例,术后4周体重平均增加2.08 kg.生存1年7例,3年4例,5年以上2例.结论:对于肿瘤组织仅侵犯食管气管而无远处转移,肺功能又能胜任开胸手术的病例,积极手术治疗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同时为放、化疗奠定基础.

    作者:李前生;高长虹;王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手术治疗外阴恶性肿瘤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回顾分析外阴恶性肿瘤外科治疗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了山东省肿瘤医院1971~1999年收治的71例经手术治疗的外阴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中位发病年龄57.9岁;Ⅰ期8例、Ⅱ期32例、Ⅲ期22例、Ⅳ期6例、复发者3例;鳞癌52例、恶性黑色素瘤9例、其他类型10例;行腹股沟淋巴结清除术者45例,未清除者26例.外阴区伤口Ⅰ期愈合57例(80%),腹股沟区伤口Ⅰ期愈合32例(71.1%).总5年生存率为50.9%(29/57),较早期(Ⅰ、Ⅱ)患者5年生存率均高于晚期,伤口愈合情况对预后有一定的影响.结论:①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外阴癌的治疗预后尤为重要.②手术切除是外阴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方式的选择应个体化,对病期较早淋巴结转移率小的患者可试行单纯外阴切除,术后给予放疗或化疗.③外阴复发癌亦应积极创造再治疗机会,如处理得当,可挽救或延长患者生命.④加强护理,促进伤口愈合,及时治疗利于提高生存率.

    作者:路平华;张爱华;罗红敏;杜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紫草等中药油膏治疗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紫草等中药油膏治疗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Ⅲ、Ⅳ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个对照组,42例Ⅲ度分为治疗组22例,对照组20例;29例Ⅳ度分为治疗组16例,对照组13例.结果:紫草等中药油膏组和庆大霉素+康复新组创面愈合时间:Ⅲ度分别为(7.05±1.36)d和(16.75±2.08)d;Ⅳ度分别为(16.69±3.11)d和(32.92±4.39)d,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紫草等中药油膏组疗效明显优于庆大霉素+康复新组,表明紫草等中药治疗急性放射性损伤有明显效果.

    作者:田世禹;于甬华;陈延条;梁超前;孙新东;林兆华;李建彬;罗立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剖宫产并卵巢肿瘤切除术63例临床分析

    我院近年来行剖宫产合并卵巢肿瘤切除术63例临床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杨柳;黄晓燕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转移性肺癌镂空放疗技术及疗效初步总结

    目的:评价放射治疗在多发性转移性肺癌中的价值.方法:对23例多发性转移性肺癌运用镂空式挡块放疗.每野每次Dm 3 Gy,每天1次,每周5次,每野总DT 50~65 Gy.以近期疗效、远期疗效评价放疗效果,以肺功能评价副作用.结果:多发性转移性肺癌运用镂空式挡块放疗后,CR 13%(3/23)、PR 65%(15/23)、NR+PD 22%(5/23)、未作放疗组CR 5%(1/21)、PR 21%(24/21)、NR+PD 71%(15/21)、放疗组CR+PR显著优于未作放疗组(P<0.01).远期疗效:放疗组中位生存期18个月,未放疗组中位生存期9个月.1年生存率放疗组67%(16/24),未放疗组38%(8/21).18个月生存率放疗组16%(6/24),未放疗组4%(1/21).放疗后1年生存率放疗组显著优于未放疗组(P<0.01).放射治疗前后,肺功能未发现明显改变.结论:镂空式铅模治疗多发性肺转移有效,副作用轻,在改善生存质量同时,部分提高了生存时间.

    作者:涂文勇;胡春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气管浆细胞瘤的手术治疗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气管内恶性肿瘤的诊断方法、手术治疗要点、并发症的预防以及髓外浆细胞瘤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例气管内髓外浆细胞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气管内浆细胞瘤获得了成功切除,无任何并发症.结论:术前对气管内肿瘤的明确定位、术中麻醉插管维持通气及气管的低张力吻合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髓外浆细胞瘤的发病率较低,但可发生于多个器官,手术和放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

    作者:李单青;于洪泉;刘贞;侯夏宝;张帆;李泽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G-CSF治疗化疗引起白细胞减少症三种方法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确定标准剂量化疗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合理的用药方法.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方法,分别以不同顺序进行3个疗程化疗加rhG-CSF治疗,A周期为化疗后预防性应用rhG-CSF,B周期为化疗后出现Ⅳ度白细胞下降,再予rhG-CSF治疗,C周期为出现Ⅱ度白细胞下降后加用rhG-CSF治疗,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其疗效及成本进行评价.结果:化疗后预防性应用rhG-CSF和Ⅱ度白细胞下降后予rhG-CSF,与Ⅳ度白细胞下降后应用rhG-CSF相比,疗效均明显提高,分别为76%、80%、46%,前二者之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前者疗效每提高1%,成本增加5514元,后者疗效每提高1%,成本增加1 391元.结论:标准剂量化疗,出现Ⅱ度白细胞下降后应用rhG-CSF,有效、经济、合理.

    作者:丁红华;李达;吴晴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护理体会

    在各种类型的急性白血病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因病情进展快,治疗效果差,易并发DIC,引起严重的出血,导致早期死亡而被认为是凶险的一种.20世纪80年代,全反式维甲酸的问世,使M3的完全缓解率比以前提高了26%,它可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避免骨髓抑制[1],使DIC的发生率降低,早期病死率下降,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周慧;程冠玲;王倩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胃肠道肿瘤腹腔内化疗疗效观察

    胃肠道癌的主要转移方式之一是直接蔓延及腹腔种植,腹腔化疗是胃肠道癌治疗的重要途径.灌注化疗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病灶,即可增加肿瘤局部化疗药物浓度,提高疗效,又可减少化疗药物对全身的毒副作用,是增强疗效的一个重要环节.莱芜市人民医院1995年1月~1999年1月共对185例胃肠道癌术后患者应用细针穿刺行腹腔化疗,近期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志强;左文述;徐海燕;张启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生物芯片技术及其在肿瘤研究的应用进展

    生物芯片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生物技术,它将大量的核酸或蛋白质等的探针同时有序的固化于固相支持物表面,然后与样品进行杂交,可以实现对核酸、蛋白、细胞等生物组分进行快速、准确、平行、大量的检测.这些芯片具有体积小、便于携带、无污染、分析速度快、所用样品少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分析、新基因发现、基因组文库作图、基因突变及多态性分析、疾病诊断、药物筛选、基因测序等领域.本文就其技术原理、操作步骤、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闫实;韩金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前哨淋巴结病理学检查研究进展

    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是一项正在发展中的新技术.综述了SLNB的意义和方法,着重介绍了SLN的病理学检查方法和进展,并展望了SLNB的发展前景.

    作者:丁洪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中药七叶灵方结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临床疗效观察

    为了观察探讨中药七叶灵方结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对Ⅲ、Ⅳ期不能手术的52例晚期肺癌患者,台用化疗MVP及EP、ⅣP方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观察1、3、5年生存率及近期疗效和生活质量.结果43例NSCLC治疗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54%、49.5%和18.97%,中位生存期为2年.近期有效率(RR)为42%,KPS评分治后平均提高20分.提示中药七叶灵方合用化疗可提高晚期肺癌的生存率、中位生存期、近期疗效及生活质量.

    作者:金长娟;李蕾;崔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TGF-βRⅡ型受体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例胃癌组织中TGF-β RⅡ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TGF-β RⅡ型受体表达阳性率为14.5%(9/62),与Rorrmann分型、浸润深度相关(P<0.05).生存期超过5年的患者阳性率显著高于生存期低于5年者(P<0.05).结论:TGF-RⅡ参与胃癌的进展,可能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指标.

    作者:陈玉芳;万美珍;朱友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纵隔囊性淋巴管瘤的外科治疗

    目的:分析纵隔囊性淋巴管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66~2000年收治的6例纵隔囊性淋巴管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有临床非特异性症状者4例,2例为查体胸片发现纵隔阴影.4例肿瘤位于前纵隔,中、后纵隔各1例.2例术前明确诊断.5例囊性淋巴管瘤完整切除,1例囊壁少量残留.术后长期随诊无复发.结论:本病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和X线表现,术前确诊困难,外科手术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病愈后好.

    作者:薛奇;汪良骏;张德超;赵峻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乳腺癌早期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FCM检测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癌早期肿块大小及有无腋淋巴结转移对免疫功能状态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手术前3~6 d抽取外周静脉血,FCM检测CD+3总T淋巴细胞、CD+4辅助T细胞、CD+8杀伤/抑制T细胞、CD+4/CD+8比值、CD+56NK细胞、CD南总B淋巴细胞、CD+25白介素-2(IL-2)受体细胞比例.结果:乳腺癌T2N1M0组较T2M0M0组CD+4辅助T细胞显著增高,其他淋巴细胞无显著性变化;T1N0-1M0和T2N0-1M0两组间、T1N0M0和T2N0M0两组间比较,各淋巴细胞亚群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乳腺癌早期肿块大小及腋淋巴结转移对机体免疫功能状态未产生明显影响.

    作者:蒋友华;邹德宏;冯建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乳头溢液与乳腺疾病的发生关系

    乳头溢液的临床发生率约占乳腺疾病的8%左右,是多种乳腺疾病的共有症状.总结近几年有关乳头溢液临床报道和中西病因病理学说,分析了溢液的发生情况,以及与多种乳腺疾病的关系.

    作者:李静蔚;刘晓菲;宋爱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宫颈癌化疗前后多药耐药基因产物表达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宫颈癌化疗前后癌组织中P-糖蛋白(P-gp)、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JI)及DNA拓扑酶Ⅱ(Topo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56例宫颈癌.结果:化疗后宫颈癌组织中GST-JI、P-gp的表达率分别由化疗前的57.14%升高到92.86%,28.57%升高到82.14%,而TopoⅡ在化疗后表达强度降低.化疗前GST-JI的阳性率与化疗后癌组织的化疗反应呈负相关(P<0.01).结论:GST-JI、P-gp及TopoⅡ的表达与宫颈癌多药耐药性相关,GST-JI的高表达可能在宫颈癌耐药中起主导作用,检测宫颈癌组织中GST-JI、P-gp及TopoⅡ的表达有助于预测化疗效果及指导化疗用药.

    作者:阮永华;魏万里;粱正南;杨西敏;刘宝源;陈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SC及NDV修饰的瘤苗治疗胃癌的实验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中药三棱、莪术的提取物SC修饰构建的肿瘤细胞疫苗对SGC-7901胃癌细胞株的抗瘤效应及联合新城鸡疫病毒疫苗的实验杀瘤疗效.方法:对SGC-7901胃肿瘤细胞进行系列处理,用SC(sparganium stoloniferum Bueh hum、Curcuma zedoaria rosc-SC,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及NDV(新城鸡瘟病毒)对其进行生物构建,修饰构建的瘤苗经免疫小鼠(1次/周×4)28 d后,接种SGC-7901胃肿瘤细胞,观察抑制肿瘤肺转移、皮下结节形成及生存时间状况.结果:经SC修饰构建的SC-SGC-7901瘤苗能明显阻止胃癌细胞的肺转移,显著抑制皮下肿瘤结节形成,能明显延长荷瘤鼠的生存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由NDV构建的疫苗的抗瘤作用低于SC瘤苗组,在延长荷瘤鼠生存期方面和单瘤苗组相近,SC与NDV联合构建的瘤苗其抗瘤未呈生物放大及相加效应.结论:SC修饰构建的SGC-7901新型疫苗可以增强胃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对胃癌有较好的实验治疗效果.

    作者:徐立春;陈平;孙振华;陈志琳;刘晓丹;朱海航;卜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PE方案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临床观察

    我院对近两年收治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共20例给予Vp16及顺铂联合化疗,探讨PE方案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可行性.

    作者:田丽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大肠癌组织中α-caten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α-catenin的表达与大肠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4例大肠癌标本中α-catenin的表达.结果:正常大肠黏膜强烈表达α-catenin,而原发灶中α-catenin表达明显减少,其表达减少与大肠癌的生长方式、分化程度、浸润等明显相关.结论:α-catenin的表达减少与大肠癌的浸润、转移明显相关.

    作者:张明金;王元和;王强;许洪卫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主管: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主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