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洪基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红细胞(RBC)免疫功能与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变化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黏附酵母菌花环法,检测116例恶性肿瘤患者的RBC 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RBC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患者血清sIL-2R,并与50例健康对照相比较.结果:消化道肿瘤组、胸腺瘤组RBC-C3bRR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肺癌组、淋巴瘤组RBC-C3bRR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各肿瘤组RBC-ICR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多,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各肿瘤组间RBC-C3bRR、RBC-ICR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各肿瘤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IL-2R水平明显增高(P<0.01),各肿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测定RBC免疫功能和sIL-2R,可了解肿瘤患者的免疫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对疾病的严重程度、肿瘤分期、疗效及预后作出正确的评估.
作者:邹爱民;张盈华;张利朝;殷缨;陶秦渝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总结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术后隔疝的临床特点,讨论其发生的原因.方法:对我院自1958以来9 320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切除后发生的24例隔疝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发生率为0.26%.在术后4 d内早期发生的9例中,仅1例出现相关症状,而在其余15例中11例有明显症状.本组3例为绞窄性疝,4例为滑动疝.21例通过正侧位胸片或床旁相确诊,2例通过钡餐灌肠确诊,1例则在因其他并发症二次开胸时发现.23例行手术治疗,15例经胸部切口,6例经腹部切口,2例为胸腹联合切口.21例修补成功,2例死于术后并发症,死亡率为9.5%.结论: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膈疝是一个相对少见,但有较高死亡率的并发症.术后早期出现的膈疝常缺乏典型的症状,及时清晰的床旁相是诊断的关键.膈疝一旦确诊,应及时手术,手术入路以经胸途径为佳.膈疝发生的原因既有手术操作的不当,也有患者自身素质的因素.
作者:赵峻;张德超;汪良骏;张汝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超声介入局部注射无水酒精及中药口服序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中晚期肝癌114例,分两组治疗:序贯治疗组76例;单纯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38例为对照组.结果:0.5年、1年、2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分别为97.3%、82.8%、71.10%及19.3个月;对照组0.5年、1年、2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1.5%、68.4%、52.6%及10.8个月.两组间0.5年、1年、2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期及瘤体变化的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01).结论:两组比效序贯治疗优于单纯插管化疗栓塞(P<0.001).
作者:李善义;申方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胃肠道癌的主要转移方式之一是直接蔓延及腹腔种植,腹腔化疗是胃肠道癌治疗的重要途径.灌注化疗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病灶,即可增加肿瘤局部化疗药物浓度,提高疗效,又可减少化疗药物对全身的毒副作用,是增强疗效的一个重要环节.莱芜市人民医院1995年1月~1999年1月共对185例胃肠道癌术后患者应用细针穿刺行腹腔化疗,近期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志强;左文述;徐海燕;张启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方法.方法:我们选择了32例乳腺癌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患者,进行胸腔穿刺抽液或闭式引流及胸腔内给予化疗药和/或生物反应调节剂,结合全身治疗和对症处理.结果:经过1~3次治疗,胸腔积液均完全消失,有效率达100%.结论:本组采用局部和全身治疗相结合的办法,选择有效的化疗方案,配合对症治疗,使有效率达100%,而治疗后出现的毒副作用通过对症治疗均能完全或大部分克服.
作者:刘继锁;吕丽;李延玲;吴新五;高先满;冯秀琪;左文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对56例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均给予MVP方案化疗,参麦注射液、三苯氧胺、硝苯吡啶配合MVP方案用于试验组,比较两组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为试验组近期有效率(CR+PR)为58.5%,高于对照组(3O.9%),两组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中位缓解期为4.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9.3个月均高于对照组(中位缓解期为2.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5.3个月),两组比较试验组中位缓解期、中位生存期均长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育显著性(P<0.05);毒副反应比较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参麦注射液、三苯氧胺、硝苯吡啶联合应用于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有提高化疗疗效,延长中位生存期的作用,其机理可能是有逆转MDR作用.
作者:林胜友;钦志泉;徐颖扉;吴良村;刘鲁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为了观察探讨中药七叶灵方结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对Ⅲ、Ⅳ期不能手术的52例晚期肺癌患者,台用化疗MVP及EP、ⅣP方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观察1、3、5年生存率及近期疗效和生活质量.结果43例NSCLC治疗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54%、49.5%和18.97%,中位生存期为2年.近期有效率(RR)为42%,KPS评分治后平均提高20分.提示中药七叶灵方合用化疗可提高晚期肺癌的生存率、中位生存期、近期疗效及生活质量.
作者:金长娟;李蕾;崔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对118例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观察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89例2~15年,14例复发,误诊14例.手术是本病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方法不当是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根治性切除是预防术后复发的关键.
作者:张春生;张经中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995年3月~1999年10月我们对40例原因不明的胸腔积液患者进行胸膜活组织检查,取得满意的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学刚;邸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蛋白及mRNA与肝细胞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ABC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60例肝细胞癌中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与肝细胞癌临床及病理的关系.结果:VEGFmRNA及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3%和81.3%,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并且VEGF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有无包膜、瘤栓、直径大小均有相关性;另外,VEGF mRNA和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越高,细胞恶性程度及侵袭、转移能力越强,VEGF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郝继辉;俞鸣;焦振山;史玉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报告7例恶性食管气管瘘的治疗经验.方法:气管环行切除对端吻合同期食管癌根治胃代食管颈部吻合术4例;食管癌旷置银夹置标胃代食管颈部吻合术2例;用带蒂大网膜分别修补瘘口术1例.术后4~6周根据银夹标记及纵隔淋巴结癌转移者共4例行60Co放射治疗,总量50~60Gy/5~7周.结果:术后1周均可正常经口进食,肺部炎症消退5例,好转2例,术后4周体重平均增加2.08 kg.生存1年7例,3年4例,5年以上2例.结论:对于肿瘤组织仅侵犯食管气管而无远处转移,肺功能又能胜任开胸手术的病例,积极手术治疗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同时为放、化疗奠定基础.
作者:李前生;高长虹;王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早期肿块大小及有无腋淋巴结转移对免疫功能状态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手术前3~6 d抽取外周静脉血,FCM检测CD+3总T淋巴细胞、CD+4辅助T细胞、CD+8杀伤/抑制T细胞、CD+4/CD+8比值、CD+56NK细胞、CD南总B淋巴细胞、CD+25白介素-2(IL-2)受体细胞比例.结果:乳腺癌T2N1M0组较T2M0M0组CD+4辅助T细胞显著增高,其他淋巴细胞无显著性变化;T1N0-1M0和T2N0-1M0两组间、T1N0M0和T2N0M0两组间比较,各淋巴细胞亚群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乳腺癌早期肿块大小及腋淋巴结转移对机体免疫功能状态未产生明显影响.
作者:蒋友华;邹德宏;冯建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恶性胸腔积液的发生率占综合性医院胸腔积液病例的25%~50%,是晚期肿瘤常见的并发症,未经治疗者平均生存期仅为6个月.近几年我们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胸腔积液后,胸腔内灌注博莱霉素(BLM)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健择、诺维本、顺铂三药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0例Ⅲ期及Ⅳ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健择、诺维本及顺铂方案化疗后观察其疗效、副作用及生存期.结果:30例患者化疗3~6个周期后,Ⅲ期及Ⅳ期的有效率分别为65%和30%,总有效率为53.3%.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Ⅲ期及Ⅳ期的1年生存率为65%和20%,总的1年生存率为50%.副作用主要为Ⅱ~Ⅳ度的骨髓抑制及Ⅰ~Ⅱ度的消化道反应.结论:健择、诺维本、顺铂联合化疗方案可有效地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王丽茹;于涛;孙彦秋 刊期: 2002年第04期
2000年1月~2001年6月,我院收治105例胃癌患者,在围化疗期间我们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实施相应的护理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于丽娜;郑燕;张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997年6月~1999年12月用艾迪注射液治疗33例术后肺癌患者,结果提示,艾迪注射液有巩固疗效,改善免疫功能的作用,且副作用小,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肖家荣;甄运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α-及β-连接素(catenin)联合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间的关系.方法:应用ABC染色法在同一胃癌术后标本上进行α-及β-catenin抗体染色,计数胃癌组织中阳性细胞所占的比例.结果: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全部表达α-及β-catenin.38例胃癌组织中α-及β-caten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9%(11/38)和50%(19/38).存在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其α-及β-caten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及26.1%,均远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α-与β-catenin共同阳性表达占30%,共同阴性表达占36.9%.α-catenin(-)/β-catenin(-)表达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α-catenin(+)/β-catenin(-)表达者易发生肝转移.结论:检测α-,β-catenin联合表达可以更为精确灵敏地预测胃癌侵袭转移.
作者:翟博;吴德敬;胡志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对20例恶性胸腔积液采用DDP和IL-2联合用药经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注入.化疗方案为DDP40~60 mg,IL-2 50~60万U,每周1次,2~4周为1疗程,1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显示,完全缓解(CR)11例,部分缓解(PR)7例,稳定(SD)2例,总有效率(CR+PR)为90%.主要副作用为恶心呕吐、发热.DDP和IL-2联合化疗恶性胸腔积液有较好的疗效和可耐受的副作用.
作者:李成芬;李兴菊;陈春芬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在各种类型的急性白血病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因病情进展快,治疗效果差,易并发DIC,引起严重的出血,导致早期死亡而被认为是凶险的一种.20世纪80年代,全反式维甲酸的问世,使M3的完全缓解率比以前提高了26%,它可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避免骨髓抑制[1],使DIC的发生率降低,早期病死率下降,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周慧;程冠玲;王倩 刊期: 2002年第04期
27例病理证实的早期中心型肺癌早期症状为痰血、干咳、低热者分别为63%、29.6%和7.4%.以上三症状成为早期中心型肺癌的重要信号.X线表现为段性肺炎、肺不张、肺门影增浓和局限性肺气肿者占63%、X线阴性者占37%.早期中心型肺癌有价值诊断方法是纤维镜和痰脱落细胞检查,其阳性率为100%和81.5%.
作者:阎申;毕耜宝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