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革望;史彩霞;崔毅
乳腺癌手术经历了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曲折过程.目前关于乳腺癌手术方式的选择、切口的选择、皮瓣分离、腋窝淋巴结清除以及神经的保护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着重介绍近几年广为接受的针对上述问题的方法.
作者:田兴松;常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沙培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经B超定位并行胸穿抽取胸腔积液,2周内隔日1次注入不同剂量的沙培林.结果:36例患者有效率91.7%,中位缓解期8.5个月,中位生存期11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不同程度发热.结论:沙培林能有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作者:王彦英;张莉莉;高广志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为比较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疗效与毒性,对观察组32例以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对照组30例单纯应用化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34.37%,病变进展率为15.62%;对照组有效率为23.33%,病变进展率40%,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病变进展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5).治疗中毒副反应明显减少(P<0.05),差异有显著性.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对稳定病情,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化疗毒副反应作用肯定.
作者:赵海芹;闵令娥;门雪琳;庄业韶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回顾分析1979年1月~2000年12月手术大出血病例51例临床资料.出血部位及平均失血量:术野渗血4例,量1 000 mL;动脉或大静脉损伤9例,量1 878 mL;静脉丛损伤38例,量1 218 mL.妇瘤手术大出血与术者的经验有密切关系,严格系统妇科肿瘤医师培训是预防和减少手术大出血的有效措施,官颈癌较其他病种手术大出血的危险性高,盆腔炎症、年迈、肥胖、麻醉不佳等都是导致手术大出血的诱因,大出血的发生部位以宫旁静脉丛损伤为常见,以大血管损伤、腹壁下动脉根部撕脱,绒癌宫旁静脉丛出血为凶险,要尽量避免这类情况出现.大出血的处理为压迫、钳夹、缝扎,根据不同部位,分别对待.
作者:廖革望;史彩霞;崔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体部恶性肿瘤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80例体部恶性肿瘤,包括原发癌63例,转移癌17例.先给予常规外照射DT40~50 Gy/4~5 W,休息7~10 d后,行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补量治疗,分次治疗方法为DT4~8 Gy/F,隔日1次,4~6次为1个疗程,平均补量为DT30 Gy(24~40 Gy).结果:治疗后3~6个月,CT及MRI复查示:63例原发癌中,55例肿瘤缩小或消失,占87%;17例转移癌中有14例肿块明显缩小,占82%.73例患者KPS评分有提高,占91%.全部病例均未出现明显放疗并发症.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体部恶性肿瘤疗效肯定,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结合常规放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是有益的.
作者:邹颖;彭勇;顾松;陈洪雷 刊期: 2002年第06期
选择我院1995年1月~2001年1月诊治的28例因体质差、不能接受正规放化疗的恶性胸膜炎患者,采用微创置管引流双途径给康莱特治疗,创伤小、疗效好,副作用轻微,报告如下.
作者:奎宏;徐秀华;太祥;李海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结构原理放疗多功能测量尺主要包括图1所示几部分,底座2为一平板长度刻度尺,1为长度刻度杆,与2垂直且固定在一起,3为一平板长度刻度尺,4为一带有角度刻度的套箍,3与4固定为一体,4紧套在长度刻度杆1上,4可以在1上旋转及滑动.
作者:盛延兴;于书增;隋振忠;李学章;郑芳霞;魏绪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利用亚硝基乙基脲(ENU)经胎盘诱发大鼠脑肿瘤的模型,对肿瘤发生前、后各个阶段的p53基因的变化进行连续地观察和研究.方法:①取孕17 d大鼠,腹腔注射NEU(80 mg/kg)建立子代鼠脑肿瘤模型;②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子代鼠60 d、90 d、120 d和150 d鼠脑p53蛋白表达进行观察.结果:子代鼠出生后60d、90 d、120 d和150 d,特别是60 d和90 d组,异常p53蛋白的表达增加,肿瘤内与瘤周组织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异常p53蛋白的表达存在于肿瘤发生前、发生早期及发生后各阶段,进一步说明p53基因突变及其表达产物功能缺乏是脑胶质瘤起源的重要原因.p53基因的功能失常仅可能是导致基因链活动紊乱的因素之一,而肿瘤的形成还可能需要其他因素点燃.成年期的生命特点值得注意.
作者:张晓华;张彦芳;尤玉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观察长春瑞滨(NVB)联合顺铂(DDP)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22例转移性乳腺癌采用NVB 25mg/m2,d1、d8;DDP 35 mg/d1,d1~d3.CR 13例,PR11例,总有效率(CR+PR)75%.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静脉炎,采用深静脉给药可减轻静脉炎发生.NP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疗效较高.
作者:胡新生;顾禾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揭示上皮钙黏附素(epithelial cadherin,E-cd)在化疗后的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表达的变化,探讨术前化疗的意义.方法:以5-FU 15 mg/(kg@d)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行术前化疗,术中取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E-cd在32例化疗后标本中的表达,与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5-FU术前化疗可明显提高E-cd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相比P<0.01)而且5-FU>3.0组与5-FU<3.0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25),在癌旁组织中5-FU>3.0组与非化疗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25),而E-cd在不同细胞分化及病期中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5-FU术前化疗可以提高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E-cd阳性表达水平,术前化疗可能减弱胃癌的侵袭转移性.
作者:梁辉;陈国玉;俞学明;郑肇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及漏报率,分析发生医院感染及漏报的原因,以便加强监控.方法:查阅1997~2001年住院病例22 617份,逐份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5年中总出院人数22 617份,发生院内感染974例次,感染率为4.13%.各感染部位发生率以呼吸道为高,占47.13%,其次为切口感染,占15.30%.各月份感染率以1月份为高,占5.06%.漏报率1997年为高达70.85%,2001年为低7.19%.结论: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各种侵袭性操作,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
作者:陈正勤;董秀静;刘美芹;廖湘鲁;宋现让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检测泰兴地区枯水期和丰水期不同水体的致突变性,并研究其与当地胃、食管和肝癌发生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蚕豆根尖微核试验和慧星实验方法,检测泰兴市枯水期97份和丰水期101份水样的致突变性.结果:水体致突变性呈塘水>河水>井水的规律;相同地区水体的致突变性在枯水期比丰水期强;枯水期河水和塘水诱发的微核效应与当地肝癌、胃癌和食管癌发病率有高度的正相关,而丰水期仅塘水微核效应与胃癌发病率有正相关;诱发微核率较高的井水、河水和沟塘水对人淋巴细胞都具有致突变性,其中尤以河水为甚.结论:上述结果提示水源污染与肿瘤的高发可能存在着病因学联系.
作者:丁建华;臧宇;吴建中;李苏平;周建农;高长明;苏平;刘燕婷;周学富;王如鸿;丁保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了解手术治疗恶性肿瘤的病种分布,旨在为肿瘤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6年间共手术患者10 193例,男女比例1.02:1.有职业登记农民居第1位,占64.5%,按山东省17市统计恶性肿瘤地区分布顺位前3位的手术恶性肿瘤地区依次为济南市、聊城市、济宁市(32.2%、7.3%、6.1%).前3位手术恶性肿瘤依次为食管恶性肿瘤、女性乳腺恶性肿瘤、甲状腺恶性肿瘤(20.8%、18.4%、9.5%).应加强对贫困地区、边远地区、重点地区肿瘤普查工作,采取各种有效方法进行大力宣传,加强肿瘤的早期症状和危险因素的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早期就诊率,提高生存质量、减少痛苦.
作者:杨伟;杨靖;杨长生;李庆云;李青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报道用卡介苗(BCG)与丝裂霉素(MMC)联合膀胱内灌注46例,与单纯用BCG灌注35例和单纯用MMC灌注37例进行比较,3组随访时间为12~108个月.BCG-MMC组随访41例,1年复发率为4.9%,无瘤生存率为95.1%;5年复发率为26.8%,无瘤生存率73.2%.单纯BCG组随访31例,1年复发率9.7%,无瘤生存率90.3%;5年复发率为32.8%,无瘤生存率67.7%;单纯MMC组随访33例,1年复发率15.1%,无瘤生存率84.3%;5年复发率45.5%;无瘤生存率54.5%.结果表明BCG-MMC组疗效高于单纯BCG或MMC组,不但用药量小,而且副作用少.临床认为BCG-MMC组联合用药对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是比较理想的方案之一.
作者:高长洲;张建军;路跃玲;赵海燕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细胞凋亡、增殖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TUNEL法和HE染色检测50例宫颈癌组织(鳞癌、腺癌各25例)的细胞凋亡指数(AI)和核分裂指数(MI).结果:腺癌的AI、MI明显高于鳞癌(P<0.05),但AI/MI指数比值两者差异有显著性.随着宫颈癌恶性级别增高、肿瘤体积的增大,AI、MI水平增高.AI与MI之间及AI/MI的比值与宫颈癌5年生存率之间有强的正相关性.结论:宫颈癌细胞凋亡和增殖水平的增高与宫颈癌的恶化进展有关,同时检测AI、MI更有助于宫颈癌预后评价.
作者:王平;路平;郑全庆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恶性心包积液经皮心包腔置管,缓慢放出积液后注射康莱特+胞必佳.3例患者2周心包腔内注射药物3次,2例注射2次,心包积液完全控制,未出现心包腔内感染.
作者:王顺金;刘安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44岁.因咳嗽、咯血、胸痛1周,于1999年12月在某医院门诊,体检提示:肥胖体型,神清皮肤无黄疸、皮疹及皮下结节,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胸廓无畸形,两侧对称,呼吸音稍粗,无湿啰音、心率92/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无杂音,腹部隆起,未见肠型及腹壁静脉曲张,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
作者:李平;王雅洁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心脏肿瘤在人群发生率很低,许多尸检研究显示心脏肿瘤发生率接近0.1%~0.3%,其中原发肿瘤发生率约为0.02%.心血管影像技术和外科技术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心脏肿瘤早期诊治的机会.综述了心脏肿瘤在肿瘤分类、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进展.
作者:黑飞龙;龙村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同时应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和外放射治疗两种治疗方法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顺铂60 mg/m2,阿霉素40 mg/m2,丝裂霉素6 mg/m2或5-FU 750 mg/m2.每3~4周灌注1次,3~4次为1个疗程.放疗于灌注后10~15 d进行.放射源为60Co,所有病例均为对穿照射.剂量DT2 Gy/次,5次/周,总量DT50~60 Gy/25~30次,共5~6周.结果CR 8例(22.2%),PR 23例(63.6%),S 3例(8.6%),P 2例(5.65%).总有效率CR+PR为(85.6%),2年生存率27.8%.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加外放射治疗肺癌有协同作用,是目前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于轩;孙晶华;王允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将1997年5月~2001年6月收治的26例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分为2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采用随机分组法.一组为治疗组:顺铂(DDP)+阿霉素(ADM)+康莱特(KLT)组;另一组为对照组:顺铂+阿霉素.治疗组CR 8例(66.7%),PR 3例(25%),NR 1例(8.3%),CR+PR为91.7%;对照组CR为4例(28.6%),PR为8例(57.1%),NR为2例(14.3%),CR+PR为85.7%.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CR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三药联合配合良好的护理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可达到增效、减毒之功效,并能有效的预防各种并发症,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达到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的目的.
作者:赵晓红;张兰;崔显美;白雪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