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芹;闵令娥;门雪琳;庄业韶
目的:探讨同时应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和外放射治疗两种治疗方法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顺铂60 mg/m2,阿霉素40 mg/m2,丝裂霉素6 mg/m2或5-FU 750 mg/m2.每3~4周灌注1次,3~4次为1个疗程.放疗于灌注后10~15 d进行.放射源为60Co,所有病例均为对穿照射.剂量DT2 Gy/次,5次/周,总量DT50~60 Gy/25~30次,共5~6周.结果CR 8例(22.2%),PR 23例(63.6%),S 3例(8.6%),P 2例(5.65%).总有效率CR+PR为(85.6%),2年生存率27.8%.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加外放射治疗肺癌有协同作用,是目前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于轩;孙晶华;王允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CA125水平,探讨其在判定子宫内膜癌期别、肌层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和术后监测复发的价值.方法: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检测163例(术前或术后或复发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结果:Ⅲ、Ⅳ期子宫内膜癌患者CA125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P<0.01),有深肌层受侵的患者CA125水平明显高于浅肌层或无肌层受侵的患者(P<0.01),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CA125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1),复发有病灶的患者CA125明显高于无复发的患者(P<0.01).结论:检测血清CA125值,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无价值,对晚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监测术后复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杨悦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近年对外科手术在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中的地位有了重新的认识.现有资料认为采用综合治疗力争根治性切除是使患者长期存活的重要治疗模式.化、放疗仍是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应掌握适应证.总的策略是在术前诱导化疗的基础上手术,辅以必须的术后化疗.手术能够完全切除的,术后应进行预防性颅脑照射.对于术中发现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建议术后纵隔放疗.
作者:贾宁;张力;李龙芸;李单青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肝节段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将1996年1月~1999年10月232例肝癌患者根据栓塞方式不同分为2组,其中行肝节段动脉栓塞化疗68例,行常规栓塞化疗164例,对2组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节段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6.8%、61.8%和48.5%;常规组则相应为67.1%、42.1%和26.2%,节段组远期生存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1).肝功能损害程度节段组明显较常规组轻(P<0.01).结论:肝节段动脉栓塞化疗对肝功能损害轻,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栓塞化疗.
作者:姜桂生;陈启;李学华;王力;杨风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选择我院1995年1月~2001年1月诊治的28例因体质差、不能接受正规放化疗的恶性胸膜炎患者,采用微创置管引流双途径给康莱特治疗,创伤小、疗效好,副作用轻微,报告如下.
作者:奎宏;徐秀华;太祥;李海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回顾分析1979年1月~2000年12月手术大出血病例51例临床资料.出血部位及平均失血量:术野渗血4例,量1 000 mL;动脉或大静脉损伤9例,量1 878 mL;静脉丛损伤38例,量1 218 mL.妇瘤手术大出血与术者的经验有密切关系,严格系统妇科肿瘤医师培训是预防和减少手术大出血的有效措施,官颈癌较其他病种手术大出血的危险性高,盆腔炎症、年迈、肥胖、麻醉不佳等都是导致手术大出血的诱因,大出血的发生部位以宫旁静脉丛损伤为常见,以大血管损伤、腹壁下动脉根部撕脱,绒癌宫旁静脉丛出血为凶险,要尽量避免这类情况出现.大出血的处理为压迫、钳夹、缝扎,根据不同部位,分别对待.
作者:廖革望;史彩霞;崔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大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力求寻找大肠癌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运用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69例大肠癌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其数据分别用EPI软件及SAS软件处理.结果:分析结果显示肠道既往病史、鱼肉和蛋类高蛋白食品摄入过多为大肠癌的相关危险因素;而足量蔬菜摄入则为大肠癌的相关保护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还显示大便情况异常、蔬菜烹调过熟、精神创伤史、消化道用药史可能与大肠癌有关联.肿瘤家族史、吸烟、饮酒、饮茶、水果、奶制品、肥肉以及油炸食品摄入与大肠癌的发病未显示统计学联系或关联强度不大.结论:本研究显示通过降低肠道疾病发生、减少高蛋白食物摄入和多食新鲜蔬菜有助于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作者:张振亚;赵泽贞;马志强;李春仲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综述了目前肿瘤临床中CT特别是螺旋CT的应用,包括常用的扫描方法、肿瘤大小的测量、分期及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于甬华;罗立民;于金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为进一步研究康莱特与化疗联合应用治疗胃癌的疗效,对入选的114例均已经过手术治疗且经病理学确诊的患者,随机分组为实验组57例,即化疗联合康莱特的应用;对照组57例,单纯应用化疗.化疗方案为FAM.参照WHO制定的实体瘤疗效标准,试验组CR为50.88%,PR为35.88%;对照组CR为36.84%,PR为31.58%.总的有效率实验组87%;对照组6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作者:姜祖光;史周印;张德燕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原发性气管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78年~2001年山东省胸科医院纤支镜检查确诊的原发性气管肿瘤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中,62例同时作活检和刷检,18例单纯作刷检.活检阳性率90.3%(56/62),刷检阳性率83%(15/18).结论:纤支镜检查是目前诊断气管肿瘤的好方法,不仅可直接窥见肿瘤的形态、大小、部位和范围,而且可通过活检、刷检取得病理和细胞学诊断,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魏威;汤华战;毕耜宝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检测立体定向X射线全身治疗系统的物理精度.方法:通过用胶片和电离室测量法,测量出立体定向X射线全身治疗系统综合定位精度及X-TPS单靶点规划剂量误差.结果:综合定位误差1.91mm,单靶点剂量规划误差小于1%.结论:立体定向X射线全身治疗系统的物理精度符合临床要求.
作者:尹勇;李建彬;韩廷芒;卢洁;王亚彬;刘同海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利用亚硝基乙基脲(ENU)经胎盘诱发大鼠脑肿瘤的模型,对肿瘤发生前、后各个阶段的p53基因的变化进行连续地观察和研究.方法:①取孕17 d大鼠,腹腔注射NEU(80 mg/kg)建立子代鼠脑肿瘤模型;②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子代鼠60 d、90 d、120 d和150 d鼠脑p53蛋白表达进行观察.结果:子代鼠出生后60d、90 d、120 d和150 d,特别是60 d和90 d组,异常p53蛋白的表达增加,肿瘤内与瘤周组织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异常p53蛋白的表达存在于肿瘤发生前、发生早期及发生后各阶段,进一步说明p53基因突变及其表达产物功能缺乏是脑胶质瘤起源的重要原因.p53基因的功能失常仅可能是导致基因链活动紊乱的因素之一,而肿瘤的形成还可能需要其他因素点燃.成年期的生命特点值得注意.
作者:张晓华;张彦芳;尤玉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为了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晚期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意义,我们选择86例年龄60岁以上,已确诊为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结果化疗疗效与一般人群相近,骨髓毒性以及消化道反应均低,一般情况改善明显.研究结果提示,艾迪注射液配合化疗对老年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可增加化疗效果,减轻化疗毒性,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尹莉;方永鹏;孙晓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乳腺癌手术经历了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曲折过程.目前关于乳腺癌手术方式的选择、切口的选择、皮瓣分离、腋窝淋巴结清除以及神经的保护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着重介绍近几年广为接受的针对上述问题的方法.
作者:田兴松;常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将6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在放疗后期加用β-七叶苷20 mg,1次/d,连用7~10 d;对照组加用地塞米松10 mg,1次/d,连用5 d.结果显示:①急性放疗反应(Ⅲ~Ⅳ级):研究组为50%,对照组为36.67%;②放疗后3~4个月复查时Ⅰ~Ⅱ度颜面部水肿:研究组为76.67%,对照组为43.33%,P<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β-七叶皂苷钠急性抗炎效果与地塞米松相似,对减轻放疗后颜面部水肿有显著作用.
作者:李志琳;贺成莲;陈小玲;程平;文浩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沙培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经B超定位并行胸穿抽取胸腔积液,2周内隔日1次注入不同剂量的沙培林.结果:36例患者有效率91.7%,中位缓解期8.5个月,中位生存期11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不同程度发热.结论:沙培林能有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作者:王彦英;张莉莉;高广志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逆转录肿瘤病毒在L615小鼠T细胞白血病增殖和凋亡中的机理.方法:615近交系小鼠20只,随机分为病毒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感染组动物皮下接种携带小鼠逆转录病毒的L615白血病肿瘤株,检测外周血白细胞总数,观察肿瘤细胞凋亡形态特征及DNA电泳图谱,并检测肿瘤细胞中c-myc和ras基因的表达.结果:感染组在接种肿瘤细胞株后第8天外周血中的肿瘤细胞急剧增高[(0.219 9±0.109 9)×109/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肿瘤细胞中c-myc和ras基因的表达率分别为(76.00±3.231 8)%和(56±2.0138)%.在肿瘤细胞中还能观察到典型的细胞凋亡小体,凋亡率为(4.60±0.97)%,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电泳也显示典型的梯形电泳带.结论:L615小鼠逆转录肿瘤病毒在引发T细胞白血病过程中,可导致肿瘤细胞c-myc和ras基因异常表达,同时还激活宿主对肿瘤细胞的凋亡路径.
作者:姚苹;赵健;王永康;崔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端粒酶活性的原位检测在食管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30例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其正常黏膜中端粒酶mRNA的表达显示端粒酶的活性.结果:端粒酶活性在食管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性高于癌旁组织、正常黏膜.结论:端粒酶的原位检测对食管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
作者:钱晓彬;曹友清;陈淼;成静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检测p53和c-myc基因蛋白在喉癌手术切缘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局部复发的关系.方法:选择常规病理学检查手术切缘为阴性但术后肿瘤局部复发的34例喉癌为复发组,选年龄、性别、临床分型、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等与复发组相匹配,且随诊至少5年以上无局部复发喉癌36例为无复发组.免疫组化法检测2组手术切缘p53和c-myc基因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喉癌组织中p53和c-myc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在复发组和无复发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切缘中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复发组明显高于无复发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myc基因蛋白在2组之间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喉癌手术切缘中p53蛋白表达与术后局部复发明显相关,可预测喉癌术后局部复发高危患者及指导术后辅助治疗.
作者:秦兆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报告18例颞下窝肿瘤,其中原发肿瘤14例,邻近肿瘤侵入颞下窝4例;良性5例,恶性13例.恶性患者3年内死亡3例,生存1~3年9例,另有1例生存达13年;良性全部存活2~17年.X线片及CT检查有助于颞下窝肿瘤的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治疗应以手术为主,并尽可能彻底切除肿瘤,术后辅以放疗,可提高局控率.
作者:王晖;吴湘玮;彭大文;陈杰;李赞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