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亚;赵泽贞;马志强;李春仲
1病例报告患者男,44岁.因咳嗽、咯血、胸痛1周,于1999年12月在某医院门诊,体检提示:肥胖体型,神清皮肤无黄疸、皮疹及皮下结节,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胸廓无畸形,两侧对称,呼吸音稍粗,无湿啰音、心率92/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无杂音,腹部隆起,未见肠型及腹壁静脉曲张,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
作者:李平;王雅洁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揭示上皮钙黏附素(epithelial cadherin,E-cd)在化疗后的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表达的变化,探讨术前化疗的意义.方法:以5-FU 15 mg/(kg@d)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行术前化疗,术中取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E-cd在32例化疗后标本中的表达,与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5-FU术前化疗可明显提高E-cd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相比P<0.01)而且5-FU>3.0组与5-FU<3.0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25),在癌旁组织中5-FU>3.0组与非化疗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25),而E-cd在不同细胞分化及病期中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5-FU术前化疗可以提高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E-cd阳性表达水平,术前化疗可能减弱胃癌的侵袭转移性.
作者:梁辉;陈国玉;俞学明;郑肇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了解手术治疗恶性肿瘤的病种分布,旨在为肿瘤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6年间共手术患者10 193例,男女比例1.02:1.有职业登记农民居第1位,占64.5%,按山东省17市统计恶性肿瘤地区分布顺位前3位的手术恶性肿瘤地区依次为济南市、聊城市、济宁市(32.2%、7.3%、6.1%).前3位手术恶性肿瘤依次为食管恶性肿瘤、女性乳腺恶性肿瘤、甲状腺恶性肿瘤(20.8%、18.4%、9.5%).应加强对贫困地区、边远地区、重点地区肿瘤普查工作,采取各种有效方法进行大力宣传,加强肿瘤的早期症状和危险因素的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早期就诊率,提高生存质量、减少痛苦.
作者:杨伟;杨靖;杨长生;李庆云;李青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原发性气管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78年~2001年山东省胸科医院纤支镜检查确诊的原发性气管肿瘤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中,62例同时作活检和刷检,18例单纯作刷检.活检阳性率90.3%(56/62),刷检阳性率83%(15/18).结论:纤支镜检查是目前诊断气管肿瘤的好方法,不仅可直接窥见肿瘤的形态、大小、部位和范围,而且可通过活检、刷检取得病理和细胞学诊断,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魏威;汤华战;毕耜宝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骨转移癌缓解骨痛,改善生活质量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45例多发性骨转移癌患者用局部放疗,内照射治疗(153Sm-EDTMP),阿可达(帕米膦酸二钠)治疗,化疗等不同治疗方法,并分组观察治疗后疼痛缓解及生活质量的改善.结果:153Sm加止痛性放疗组疗效好,有效率达95.8%.同化疗加外照射组及化疗加153Sm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01).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0%,高于单一治疗组(P<0.005).在外照射组与外照射加153Sm组毒性反应比较组,后者的血液毒性反应稍大,但经统计学处理无意义.结论:根据患者病灶及全身情况,放射性核素153Sm,加局部止痛性放疗等综合治疗,是多发性骨转移癌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案.
作者:王文玲;董洪敏;文小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恶性心包积液经皮心包腔置管,缓慢放出积液后注射康莱特+胞必佳.3例患者2周心包腔内注射药物3次,2例注射2次,心包积液完全控制,未出现心包腔内感染.
作者:王顺金;刘安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同时应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和外放射治疗两种治疗方法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顺铂60 mg/m2,阿霉素40 mg/m2,丝裂霉素6 mg/m2或5-FU 750 mg/m2.每3~4周灌注1次,3~4次为1个疗程.放疗于灌注后10~15 d进行.放射源为60Co,所有病例均为对穿照射.剂量DT2 Gy/次,5次/周,总量DT50~60 Gy/25~30次,共5~6周.结果CR 8例(22.2%),PR 23例(63.6%),S 3例(8.6%),P 2例(5.65%).总有效率CR+PR为(85.6%),2年生存率27.8%.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加外放射治疗肺癌有协同作用,是目前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于轩;孙晶华;王允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64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2个月于2002年5月28日入院.查体未见阳性体征.腹部B超、腹部X线检查未发现异常.
作者:吕长城;卢艳;吕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检测p53和c-myc基因蛋白在喉癌手术切缘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局部复发的关系.方法:选择常规病理学检查手术切缘为阴性但术后肿瘤局部复发的34例喉癌为复发组,选年龄、性别、临床分型、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等与复发组相匹配,且随诊至少5年以上无局部复发喉癌36例为无复发组.免疫组化法检测2组手术切缘p53和c-myc基因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喉癌组织中p53和c-myc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在复发组和无复发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切缘中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复发组明显高于无复发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myc基因蛋白在2组之间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喉癌手术切缘中p53蛋白表达与术后局部复发明显相关,可预测喉癌术后局部复发高危患者及指导术后辅助治疗.
作者:秦兆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大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力求寻找大肠癌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运用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69例大肠癌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其数据分别用EPI软件及SAS软件处理.结果:分析结果显示肠道既往病史、鱼肉和蛋类高蛋白食品摄入过多为大肠癌的相关危险因素;而足量蔬菜摄入则为大肠癌的相关保护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还显示大便情况异常、蔬菜烹调过熟、精神创伤史、消化道用药史可能与大肠癌有关联.肿瘤家族史、吸烟、饮酒、饮茶、水果、奶制品、肥肉以及油炸食品摄入与大肠癌的发病未显示统计学联系或关联强度不大.结论:本研究显示通过降低肠道疾病发生、减少高蛋白食物摄入和多食新鲜蔬菜有助于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作者:张振亚;赵泽贞;马志强;李春仲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检测立体定向X射线全身治疗系统的物理精度.方法:通过用胶片和电离室测量法,测量出立体定向X射线全身治疗系统综合定位精度及X-TPS单靶点规划剂量误差.结果:综合定位误差1.91mm,单靶点剂量规划误差小于1%.结论:立体定向X射线全身治疗系统的物理精度符合临床要求.
作者:尹勇;李建彬;韩廷芒;卢洁;王亚彬;刘同海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细胞凋亡、增殖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TUNEL法和HE染色检测50例宫颈癌组织(鳞癌、腺癌各25例)的细胞凋亡指数(AI)和核分裂指数(MI).结果:腺癌的AI、MI明显高于鳞癌(P<0.05),但AI/MI指数比值两者差异有显著性.随着宫颈癌恶性级别增高、肿瘤体积的增大,AI、MI水平增高.AI与MI之间及AI/MI的比值与宫颈癌5年生存率之间有强的正相关性.结论:宫颈癌细胞凋亡和增殖水平的增高与宫颈癌的恶化进展有关,同时检测AI、MI更有助于宫颈癌预后评价.
作者:王平;路平;郑全庆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综述了目前肿瘤临床中CT特别是螺旋CT的应用,包括常用的扫描方法、肿瘤大小的测量、分期及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于甬华;罗立民;于金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胃癌穿孔属晚期胃癌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约3%~6%[1].随着临床及病理学的深入研究及胃癌治疗水平的进展,对本病的治疗不只限于急诊急救,更要重视远期疗效.我院1988年1月~1998年1月,共收治胃癌穿孔患者45例,占同期胃癌患者的7.7%(45/586).治疗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伊丕钦;高庆冉;仇长敬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应用腋下微创切口治疗常见的胸部肿瘤,在保证与经典胸部切口治疗效果相同的情况下,减小手术创伤,达到微创的目的.方法:34例患者均采用患侧腋下小切口,保留背阔肌,沿肌纤维方向分离前锯肌,不切断肋骨,沿肋骨上缘切开肋间肌进胸完成常见胸部肿瘤的手术治疗.结果:全组均顺利地完成了手术治疗,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患者痛苦小、遗留疤痕较小,基本上不影响肌肉和关节功能,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及生活自理,并明显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术后并发症的情况与经典的胸部切口基本相同.结论:大部分胸部肿瘤手术可以应用腋下微创切口来完成,不仅手术损伤较小,术后恢复快,而且疗效也与经典胸部切口相当,符合微创手术的原则,可以作为治疗胸部肿瘤的常规手术切口.
作者:张亚宁;夏晓明;刘章顺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近年对外科手术在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中的地位有了重新的认识.现有资料认为采用综合治疗力争根治性切除是使患者长期存活的重要治疗模式.化、放疗仍是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应掌握适应证.总的策略是在术前诱导化疗的基础上手术,辅以必须的术后化疗.手术能够完全切除的,术后应进行预防性颅脑照射.对于术中发现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建议术后纵隔放疗.
作者:贾宁;张力;李龙芸;李单青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检测泰兴地区枯水期和丰水期不同水体的致突变性,并研究其与当地胃、食管和肝癌发生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蚕豆根尖微核试验和慧星实验方法,检测泰兴市枯水期97份和丰水期101份水样的致突变性.结果:水体致突变性呈塘水>河水>井水的规律;相同地区水体的致突变性在枯水期比丰水期强;枯水期河水和塘水诱发的微核效应与当地肝癌、胃癌和食管癌发病率有高度的正相关,而丰水期仅塘水微核效应与胃癌发病率有正相关;诱发微核率较高的井水、河水和沟塘水对人淋巴细胞都具有致突变性,其中尤以河水为甚.结论:上述结果提示水源污染与肿瘤的高发可能存在着病因学联系.
作者:丁建华;臧宇;吴建中;李苏平;周建农;高长明;苏平;刘燕婷;周学富;王如鸿;丁保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报告18例颞下窝肿瘤,其中原发肿瘤14例,邻近肿瘤侵入颞下窝4例;良性5例,恶性13例.恶性患者3年内死亡3例,生存1~3年9例,另有1例生存达13年;良性全部存活2~17年.X线片及CT检查有助于颞下窝肿瘤的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治疗应以手术为主,并尽可能彻底切除肿瘤,术后辅以放疗,可提高局控率.
作者:王晖;吴湘玮;彭大文;陈杰;李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胆囊癌组织中nm23-H1和p16基因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胆囊癌组织中nm23-H1和p16蛋白的表达,并与良性胆囊组织作对比研究.结果:42例胆囊癌组织中nm23-H1和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5%、47.6%,均明显低于胆囊良性组织,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期、转移及预后有密切关系.结论:检测nm23-H1和p16蛋白表达水平可以作为判断胆囊癌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作者:史朝晖;孙现军;常新忠;王旭辉;姜希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心脏肿瘤在人群发生率很低,许多尸检研究显示心脏肿瘤发生率接近0.1%~0.3%,其中原发肿瘤发生率约为0.02%.心血管影像技术和外科技术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心脏肿瘤早期诊治的机会.综述了心脏肿瘤在肿瘤分类、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进展.
作者:黑飞龙;龙村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