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朝晖;孙现军;常新忠;王旭辉;姜希宏
目的:探讨同时应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和外放射治疗两种治疗方法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顺铂60 mg/m2,阿霉素40 mg/m2,丝裂霉素6 mg/m2或5-FU 750 mg/m2.每3~4周灌注1次,3~4次为1个疗程.放疗于灌注后10~15 d进行.放射源为60Co,所有病例均为对穿照射.剂量DT2 Gy/次,5次/周,总量DT50~60 Gy/25~30次,共5~6周.结果CR 8例(22.2%),PR 23例(63.6%),S 3例(8.6%),P 2例(5.65%).总有效率CR+PR为(85.6%),2年生存率27.8%.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加外放射治疗肺癌有协同作用,是目前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于轩;孙晶华;王允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对68例恶性肿瘤患者以顺铂为主联合化疗,第1、第2周期分别使用胃复安、盐酸格拉司琼胶囊(欧普定),比较两组控制恶心呕吐反应的效果.两药止吐有效率分别为47.06%及83.82%,其止吐效果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两药毒副反应均较轻.欧普定为一高效、经济、安全的化疗止吐药.
作者:陆军;钱开军;王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肿瘤临床诊断指标尿多胺、尿红、尿紫的可行性.方法:尿多胺采用HPLC法测定,尿红、尿紫采用化学法测定.结果:肿瘤患者尿标本中腐胺的浓度为2.5~42.4 μg/mg肌酐,精眯为0.8~40.2 μg/mg肌酐,精胺为0.5~11.4 μg/mg肌酐,肿瘤患者尿样尿红实验阳性率为82.0%,尿紫实验阳性率为46.0%.结论:腐胺、精脒、精胺可作为肿瘤临床诊断指标;尿红实验仅适用于肿瘤患者的临床筛选和大面积人群普查,不能用于临床确诊;而尿紫实验则不适用于肿瘤的诊断或普查.
作者:邵华;张宪党;程虎;黄海南;韩金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纵隔肿瘤种类繁多,鉴别肿瘤为原发性或继发性、良性或恶性,对制定治疗方案极为重要,作者综述了常见原发恶性纵隔肿瘤的常规诊断方法及纵隔镜检查、纵隔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介绍了常见原发性恶性纵隔肿瘤外科处理以及放疗、化疗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国范;张百江;杨瑞森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44岁.因咳嗽、咯血、胸痛1周,于1999年12月在某医院门诊,体检提示:肥胖体型,神清皮肤无黄疸、皮疹及皮下结节,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胸廓无畸形,两侧对称,呼吸音稍粗,无湿啰音、心率92/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无杂音,腹部隆起,未见肠型及腹壁静脉曲张,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
作者:李平;王雅洁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乳腺癌手术经历了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曲折过程.目前关于乳腺癌手术方式的选择、切口的选择、皮瓣分离、腋窝淋巴结清除以及神经的保护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着重介绍近几年广为接受的针对上述问题的方法.
作者:田兴松;常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脑瘤消胶囊与60Co合用时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以荷S180瘤小鼠为模型,分别测定其抑瘤率、血象变化、免疫功能和肝、肾功能.结果:脑瘤消胶囊对60Co照射具有增效作用,其抑瘤率为49.79%,并能减轻60Co引起的WBC、RBC下降,增加免疫器官重量,恢复肝、肾功能.结论:脑瘤消胶囊与60Co照射合用,可明显增加其抗癌作用并降低其毒性.
作者:曹舫;廖子君;商子周;袁秉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应用腋下微创切口治疗常见的胸部肿瘤,在保证与经典胸部切口治疗效果相同的情况下,减小手术创伤,达到微创的目的.方法:34例患者均采用患侧腋下小切口,保留背阔肌,沿肌纤维方向分离前锯肌,不切断肋骨,沿肋骨上缘切开肋间肌进胸完成常见胸部肿瘤的手术治疗.结果:全组均顺利地完成了手术治疗,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患者痛苦小、遗留疤痕较小,基本上不影响肌肉和关节功能,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及生活自理,并明显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术后并发症的情况与经典的胸部切口基本相同.结论:大部分胸部肿瘤手术可以应用腋下微创切口来完成,不仅手术损伤较小,术后恢复快,而且疗效也与经典胸部切口相当,符合微创手术的原则,可以作为治疗胸部肿瘤的常规手术切口.
作者:张亚宁;夏晓明;刘章顺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检测p53和c-myc基因蛋白在喉癌手术切缘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局部复发的关系.方法:选择常规病理学检查手术切缘为阴性但术后肿瘤局部复发的34例喉癌为复发组,选年龄、性别、临床分型、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等与复发组相匹配,且随诊至少5年以上无局部复发喉癌36例为无复发组.免疫组化法检测2组手术切缘p53和c-myc基因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喉癌组织中p53和c-myc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在复发组和无复发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切缘中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复发组明显高于无复发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myc基因蛋白在2组之间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喉癌手术切缘中p53蛋白表达与术后局部复发明显相关,可预测喉癌术后局部复发高危患者及指导术后辅助治疗.
作者:秦兆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分离高浸润转移能力的膀胱癌细胞亚系,探讨肿瘤细胞浸润能力与细胞粘附力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体内和体外两种方法,分离出具有高浸润转移能力的细胞亚系,并用微管吸吮系统直接测定细胞与人工基底膜间的粘附力.结果:成功从T24细胞系中分离出具有高淋巴结转移能力的细胞亚系Ts3L,发现肿瘤细胞与基底膜间的粘附力随浸润转移能力增高而逐渐降低.结论:高浸润转移能力细胞与基底膜粘附力减小,故更容易脱离基底膜形成转移.
作者:潘进洪;金锡御;宋波;熊恩庆;方强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近年对外科手术在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中的地位有了重新的认识.现有资料认为采用综合治疗力争根治性切除是使患者长期存活的重要治疗模式.化、放疗仍是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应掌握适应证.总的策略是在术前诱导化疗的基础上手术,辅以必须的术后化疗.手术能够完全切除的,术后应进行预防性颅脑照射.对于术中发现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建议术后纵隔放疗.
作者:贾宁;张力;李龙芸;李单青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综述了目前肿瘤临床中CT特别是螺旋CT的应用,包括常用的扫描方法、肿瘤大小的测量、分期及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于甬华;罗立民;于金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一定浓度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作用不同时间对食管癌细胞核DNA损伤作用的特征性规律.方法:以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作为NO的体外供体,以食管癌细胞系EC109作为细胞模型,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一定浓度的SNP作用不同时间后,食管癌细胞核DNA被损伤的情况.结果:SNP的浓度无论是250μmol/L还是500μmol/L,随着对食管癌细胞作用时间的延长,彗星状细胞核所占的百分率均越来越高,经x2检验总得来看各组间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食管癌细胞彗星状细胞核生成的百分率与SNP的作用时间之间显著相关.结论:NO对食管癌细胞核DNA的损伤作用具有明显的作用时间依赖性特征,总体规律是,在浓度一定的条件下,NO对细胞作用的时间越长,细胞核DNA所遭受的损伤越重.
作者:李恩民;杨帆;陈爱云;吴健谊;温博贵;黄革;许丽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了解手术治疗恶性肿瘤的病种分布,旨在为肿瘤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6年间共手术患者10 193例,男女比例1.02:1.有职业登记农民居第1位,占64.5%,按山东省17市统计恶性肿瘤地区分布顺位前3位的手术恶性肿瘤地区依次为济南市、聊城市、济宁市(32.2%、7.3%、6.1%).前3位手术恶性肿瘤依次为食管恶性肿瘤、女性乳腺恶性肿瘤、甲状腺恶性肿瘤(20.8%、18.4%、9.5%).应加强对贫困地区、边远地区、重点地区肿瘤普查工作,采取各种有效方法进行大力宣传,加强肿瘤的早期症状和危险因素的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早期就诊率,提高生存质量、减少痛苦.
作者:杨伟;杨靖;杨长生;李庆云;李青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检测立体定向X射线全身治疗系统的物理精度.方法:通过用胶片和电离室测量法,测量出立体定向X射线全身治疗系统综合定位精度及X-TPS单靶点规划剂量误差.结果:综合定位误差1.91mm,单靶点剂量规划误差小于1%.结论:立体定向X射线全身治疗系统的物理精度符合临床要求.
作者:尹勇;李建彬;韩廷芒;卢洁;王亚彬;刘同海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回顾性总结了食管癌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的治疗经验.其要点包括:术前常规查血糖,术后用末梢血糖检测仪监测血糖,尿糖试纸监测尿糖,应用胰岛素调整血糖,给予充足的热量,预防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采取妥善的处理方法可减少食管癌的术后并发症.
作者:孔冰;陈玮;孔明;孙鹏;王传琦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报道用卡介苗(BCG)与丝裂霉素(MMC)联合膀胱内灌注46例,与单纯用BCG灌注35例和单纯用MMC灌注37例进行比较,3组随访时间为12~108个月.BCG-MMC组随访41例,1年复发率为4.9%,无瘤生存率为95.1%;5年复发率为26.8%,无瘤生存率73.2%.单纯BCG组随访31例,1年复发率9.7%,无瘤生存率90.3%;5年复发率为32.8%,无瘤生存率67.7%;单纯MMC组随访33例,1年复发率15.1%,无瘤生存率84.3%;5年复发率45.5%;无瘤生存率54.5%.结果表明BCG-MMC组疗效高于单纯BCG或MMC组,不但用药量小,而且副作用少.临床认为BCG-MMC组联合用药对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是比较理想的方案之一.
作者:高长洲;张建军;路跃玲;赵海燕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近年来肿瘤免疫学的研究发展较快.综述了有关胃癌浸润转移的免疫分子和基因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新的免疫学诊断指标在预测肿瘤转移方面的应用,以及多项指标联合检测的可能性.
作者:袭燕;段瑞生;宋伟;王建文;张瑞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及漏报率,分析发生医院感染及漏报的原因,以便加强监控.方法:查阅1997~2001年住院病例22 617份,逐份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5年中总出院人数22 617份,发生院内感染974例次,感染率为4.13%.各感染部位发生率以呼吸道为高,占47.13%,其次为切口感染,占15.30%.各月份感染率以1月份为高,占5.06%.漏报率1997年为高达70.85%,2001年为低7.19%.结论: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各种侵袭性操作,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
作者:陈正勤;董秀静;刘美芹;廖湘鲁;宋现让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为了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晚期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意义,我们选择86例年龄60岁以上,已确诊为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结果化疗疗效与一般人群相近,骨髓毒性以及消化道反应均低,一般情况改善明显.研究结果提示,艾迪注射液配合化疗对老年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可增加化疗效果,减轻化疗毒性,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尹莉;方永鹏;孙晓阳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