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玲;董洪敏;文小平
目的:揭示上皮钙黏附素(epithelial cadherin,E-cd)在化疗后的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表达的变化,探讨术前化疗的意义.方法:以5-FU 15 mg/(kg@d)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行术前化疗,术中取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E-cd在32例化疗后标本中的表达,与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5-FU术前化疗可明显提高E-cd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相比P<0.01)而且5-FU>3.0组与5-FU<3.0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25),在癌旁组织中5-FU>3.0组与非化疗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25),而E-cd在不同细胞分化及病期中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5-FU术前化疗可以提高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E-cd阳性表达水平,术前化疗可能减弱胃癌的侵袭转移性.
作者:梁辉;陈国玉;俞学明;郑肇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胆囊癌组织中nm23-H1和p16基因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胆囊癌组织中nm23-H1和p16蛋白的表达,并与良性胆囊组织作对比研究.结果:42例胆囊癌组织中nm23-H1和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5%、47.6%,均明显低于胆囊良性组织,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期、转移及预后有密切关系.结论:检测nm23-H1和p16蛋白表达水平可以作为判断胆囊癌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作者:史朝晖;孙现军;常新忠;王旭辉;姜希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1例直肠癌,5例直肠腺瘤患者的MVD.结果:MVD在5例直肠腺瘤中的平均值(32.20±5.59)明显低于31例直肠癌患者的平均值(82.74±30.41),P<0.05.31例直肠癌患者中MVD与其年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以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肿块外形、肿瘤的病理类型及分级无关.结论:直肠癌患者的MVD值与肿瘤的分期密切相关,可作为直肠癌的预后指标.肿瘤防治杂志,2002,9(6):599-600
作者:王京涛;何庆泗;许复郁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为比较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疗效与毒性,对观察组32例以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对照组30例单纯应用化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34.37%,病变进展率为15.62%;对照组有效率为23.33%,病变进展率40%,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病变进展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5).治疗中毒副反应明显减少(P<0.05),差异有显著性.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对稳定病情,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化疗毒副反应作用肯定.
作者:赵海芹;闵令娥;门雪琳;庄业韶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检测泰兴地区枯水期和丰水期不同水体的致突变性,并研究其与当地胃、食管和肝癌发生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蚕豆根尖微核试验和慧星实验方法,检测泰兴市枯水期97份和丰水期101份水样的致突变性.结果:水体致突变性呈塘水>河水>井水的规律;相同地区水体的致突变性在枯水期比丰水期强;枯水期河水和塘水诱发的微核效应与当地肝癌、胃癌和食管癌发病率有高度的正相关,而丰水期仅塘水微核效应与胃癌发病率有正相关;诱发微核率较高的井水、河水和沟塘水对人淋巴细胞都具有致突变性,其中尤以河水为甚.结论:上述结果提示水源污染与肿瘤的高发可能存在着病因学联系.
作者:丁建华;臧宇;吴建中;李苏平;周建农;高长明;苏平;刘燕婷;周学富;王如鸿;丁保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检测立体定向X射线全身治疗系统的物理精度.方法:通过用胶片和电离室测量法,测量出立体定向X射线全身治疗系统综合定位精度及X-TPS单靶点规划剂量误差.结果:综合定位误差1.91mm,单靶点剂量规划误差小于1%.结论:立体定向X射线全身治疗系统的物理精度符合临床要求.
作者:尹勇;李建彬;韩廷芒;卢洁;王亚彬;刘同海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了解手术治疗恶性肿瘤的病种分布,旨在为肿瘤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6年间共手术患者10 193例,男女比例1.02:1.有职业登记农民居第1位,占64.5%,按山东省17市统计恶性肿瘤地区分布顺位前3位的手术恶性肿瘤地区依次为济南市、聊城市、济宁市(32.2%、7.3%、6.1%).前3位手术恶性肿瘤依次为食管恶性肿瘤、女性乳腺恶性肿瘤、甲状腺恶性肿瘤(20.8%、18.4%、9.5%).应加强对贫困地区、边远地区、重点地区肿瘤普查工作,采取各种有效方法进行大力宣传,加强肿瘤的早期症状和危险因素的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早期就诊率,提高生存质量、减少痛苦.
作者:杨伟;杨靖;杨长生;李庆云;李青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将6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在放疗后期加用β-七叶苷20 mg,1次/d,连用7~10 d;对照组加用地塞米松10 mg,1次/d,连用5 d.结果显示:①急性放疗反应(Ⅲ~Ⅳ级):研究组为50%,对照组为36.67%;②放疗后3~4个月复查时Ⅰ~Ⅱ度颜面部水肿:研究组为76.67%,对照组为43.33%,P<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β-七叶皂苷钠急性抗炎效果与地塞米松相似,对减轻放疗后颜面部水肿有显著作用.
作者:李志琳;贺成莲;陈小玲;程平;文浩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回顾分析1979年1月~2000年12月手术大出血病例51例临床资料.出血部位及平均失血量:术野渗血4例,量1 000 mL;动脉或大静脉损伤9例,量1 878 mL;静脉丛损伤38例,量1 218 mL.妇瘤手术大出血与术者的经验有密切关系,严格系统妇科肿瘤医师培训是预防和减少手术大出血的有效措施,官颈癌较其他病种手术大出血的危险性高,盆腔炎症、年迈、肥胖、麻醉不佳等都是导致手术大出血的诱因,大出血的发生部位以宫旁静脉丛损伤为常见,以大血管损伤、腹壁下动脉根部撕脱,绒癌宫旁静脉丛出血为凶险,要尽量避免这类情况出现.大出血的处理为压迫、钳夹、缝扎,根据不同部位,分别对待.
作者:廖革望;史彩霞;崔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肝节段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将1996年1月~1999年10月232例肝癌患者根据栓塞方式不同分为2组,其中行肝节段动脉栓塞化疗68例,行常规栓塞化疗164例,对2组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节段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6.8%、61.8%和48.5%;常规组则相应为67.1%、42.1%和26.2%,节段组远期生存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1).肝功能损害程度节段组明显较常规组轻(P<0.01).结论:肝节段动脉栓塞化疗对肝功能损害轻,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栓塞化疗.
作者:姜桂生;陈启;李学华;王力;杨风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应用腋下微创切口治疗常见的胸部肿瘤,在保证与经典胸部切口治疗效果相同的情况下,减小手术创伤,达到微创的目的.方法:34例患者均采用患侧腋下小切口,保留背阔肌,沿肌纤维方向分离前锯肌,不切断肋骨,沿肋骨上缘切开肋间肌进胸完成常见胸部肿瘤的手术治疗.结果:全组均顺利地完成了手术治疗,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患者痛苦小、遗留疤痕较小,基本上不影响肌肉和关节功能,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及生活自理,并明显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术后并发症的情况与经典的胸部切口基本相同.结论:大部分胸部肿瘤手术可以应用腋下微创切口来完成,不仅手术损伤较小,术后恢复快,而且疗效也与经典胸部切口相当,符合微创手术的原则,可以作为治疗胸部肿瘤的常规手术切口.
作者:张亚宁;夏晓明;刘章顺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利用亚硝基乙基脲(ENU)经胎盘诱发大鼠脑肿瘤的模型,对肿瘤发生前、后各个阶段的p53基因的变化进行连续地观察和研究.方法:①取孕17 d大鼠,腹腔注射NEU(80 mg/kg)建立子代鼠脑肿瘤模型;②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子代鼠60 d、90 d、120 d和150 d鼠脑p53蛋白表达进行观察.结果:子代鼠出生后60d、90 d、120 d和150 d,特别是60 d和90 d组,异常p53蛋白的表达增加,肿瘤内与瘤周组织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异常p53蛋白的表达存在于肿瘤发生前、发生早期及发生后各阶段,进一步说明p53基因突变及其表达产物功能缺乏是脑胶质瘤起源的重要原因.p53基因的功能失常仅可能是导致基因链活动紊乱的因素之一,而肿瘤的形成还可能需要其他因素点燃.成年期的生命特点值得注意.
作者:张晓华;张彦芳;尤玉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检测p53和c-myc基因蛋白在喉癌手术切缘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局部复发的关系.方法:选择常规病理学检查手术切缘为阴性但术后肿瘤局部复发的34例喉癌为复发组,选年龄、性别、临床分型、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等与复发组相匹配,且随诊至少5年以上无局部复发喉癌36例为无复发组.免疫组化法检测2组手术切缘p53和c-myc基因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喉癌组织中p53和c-myc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在复发组和无复发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切缘中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复发组明显高于无复发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myc基因蛋白在2组之间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喉癌手术切缘中p53蛋白表达与术后局部复发明显相关,可预测喉癌术后局部复发高危患者及指导术后辅助治疗.
作者:秦兆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一定浓度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作用不同时间对食管癌细胞核DNA损伤作用的特征性规律.方法:以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作为NO的体外供体,以食管癌细胞系EC109作为细胞模型,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一定浓度的SNP作用不同时间后,食管癌细胞核DNA被损伤的情况.结果:SNP的浓度无论是250μmol/L还是500μmol/L,随着对食管癌细胞作用时间的延长,彗星状细胞核所占的百分率均越来越高,经x2检验总得来看各组间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食管癌细胞彗星状细胞核生成的百分率与SNP的作用时间之间显著相关.结论:NO对食管癌细胞核DNA的损伤作用具有明显的作用时间依赖性特征,总体规律是,在浓度一定的条件下,NO对细胞作用的时间越长,细胞核DNA所遭受的损伤越重.
作者:李恩民;杨帆;陈爱云;吴健谊;温博贵;黄革;许丽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比较羟基喜树碱(HCPT)吸入和顺铂(DDP)静脉滴入(观察组)与EP方案(对照组)对中晚期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观察组31例患者HCPT 10 mg、生理盐水14 mL、地塞米松2.5 mg、庆大霉素4万U雾化吸入,1次/d,连用10 d,DDP 40 mg/m2,静脉滴入,d1~d3;对照组31例采用EP方案化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CR+PR)为58%,高于对照组(CR+PR)32.2%,毒副反应观察组也低于对照组.研究结果提示,HCPT和DDP静脉滴入治疗中晚期肺癌有效且安全.
作者:任刚;魏丽;谭国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CA125水平,探讨其在判定子宫内膜癌期别、肌层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和术后监测复发的价值.方法: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检测163例(术前或术后或复发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结果:Ⅲ、Ⅳ期子宫内膜癌患者CA125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P<0.01),有深肌层受侵的患者CA125水平明显高于浅肌层或无肌层受侵的患者(P<0.01),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CA125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1),复发有病灶的患者CA125明显高于无复发的患者(P<0.01).结论:检测血清CA125值,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无价值,对晚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监测术后复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杨悦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有效治疗手段.方法:对173例分化型腺癌的回顾性分析,研究病程、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分级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结果:分化型甲状腺癌占甲状腺癌总数的83.3%(173/208),其中T0、Ⅰ期占8.1%(14/173),Ⅱ期占41.0%(71/173),Ⅲ期占50.9%(88/173).共行颈淋巴结清除手术77例,其中Ⅱ期11例,均未查见转移淋巴结;Ⅲ期66例,淋巴结转移率100%.随访5年以上者占52.6%(91/173),5年复发率为7.7%(7/91).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加内分泌治疗效果较好,放疗及化疗效果较差.Ⅰ、Ⅱ期病例可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Ⅲ期病例需加做改良式颈淋巴结清除术.
作者:顾禾;郭源;付荣湛;张丽丽;于学智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心脏肿瘤在人群发生率很低,许多尸检研究显示心脏肿瘤发生率接近0.1%~0.3%,其中原发肿瘤发生率约为0.02%.心血管影像技术和外科技术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心脏肿瘤早期诊治的机会.综述了心脏肿瘤在肿瘤分类、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进展.
作者:黑飞龙;龙村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64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2个月于2002年5月28日入院.查体未见阳性体征.腹部B超、腹部X线检查未发现异常.
作者:吕长城;卢艳;吕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结构原理放疗多功能测量尺主要包括图1所示几部分,底座2为一平板长度刻度尺,1为长度刻度杆,与2垂直且固定在一起,3为一平板长度刻度尺,4为一带有角度刻度的套箍,3与4固定为一体,4紧套在长度刻度杆1上,4可以在1上旋转及滑动.
作者:盛延兴;于书增;隋振忠;李学章;郑芳霞;魏绪国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