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放疗多功能尺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盛延兴;于书增;隋振忠;李学章;郑芳霞;魏绪国

关键词:放射疗法/仪器和设备, 研究/方法, 测量
摘要:1结构原理放疗多功能测量尺主要包括图1所示几部分,底座2为一平板长度刻度尺,1为长度刻度杆,与2垂直且固定在一起,3为一平板长度刻度尺,4为一带有角度刻度的套箍,3与4固定为一体,4紧套在长度刻度杆1上,4可以在1上旋转及滑动.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34例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体会

    回顾性总结了食管癌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的治疗经验.其要点包括:术前常规查血糖,术后用末梢血糖检测仪监测血糖,尿糖试纸监测尿糖,应用胰岛素调整血糖,给予充足的热量,预防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采取妥善的处理方法可减少食管癌的术后并发症.

    作者:孔冰;陈玮;孔明;孙鹏;王传琦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胃癌的疗效观察

    为进一步研究康莱特与化疗联合应用治疗胃癌的疗效,对入选的114例均已经过手术治疗且经病理学确诊的患者,随机分组为实验组57例,即化疗联合康莱特的应用;对照组57例,单纯应用化疗.化疗方案为FAM.参照WHO制定的实体瘤疗效标准,试验组CR为50.88%,PR为35.88%;对照组CR为36.84%,PR为31.58%.总的有效率实验组87%;对照组6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作者:姜祖光;史周印;张德燕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多发性骨转移癌止痛方法效果比较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骨转移癌缓解骨痛,改善生活质量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45例多发性骨转移癌患者用局部放疗,内照射治疗(153Sm-EDTMP),阿可达(帕米膦酸二钠)治疗,化疗等不同治疗方法,并分组观察治疗后疼痛缓解及生活质量的改善.结果:153Sm加止痛性放疗组疗效好,有效率达95.8%.同化疗加外照射组及化疗加153Sm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01).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0%,高于单一治疗组(P<0.005).在外照射组与外照射加153Sm组毒性反应比较组,后者的血液毒性反应稍大,但经统计学处理无意义.结论:根据患者病灶及全身情况,放射性核素153Sm,加局部止痛性放疗等综合治疗,是多发性骨转移癌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案.

    作者:王文玲;董洪敏;文小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肝节段动脉栓塞治疗肝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肝节段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将1996年1月~1999年10月232例肝癌患者根据栓塞方式不同分为2组,其中行肝节段动脉栓塞化疗68例,行常规栓塞化疗164例,对2组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节段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6.8%、61.8%和48.5%;常规组则相应为67.1%、42.1%和26.2%,节段组远期生存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1).肝功能损害程度节段组明显较常规组轻(P<0.01).结论:肝节段动脉栓塞化疗对肝功能损害轻,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栓塞化疗.

    作者:姜桂生;陈启;李学华;王力;杨风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端粒酶活性的原位检测在食管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研究端粒酶活性的原位检测在食管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30例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其正常黏膜中端粒酶mRNA的表达显示端粒酶的活性.结果:端粒酶活性在食管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性高于癌旁组织、正常黏膜.结论:端粒酶的原位检测对食管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

    作者:钱晓彬;曹友清;陈淼;成静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负性生活事件与乳腺癌患者细胞免疫状况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负性生活事件与细胞免疫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1998~2000年住本科治疗并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乳腺癌患者115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115例,按同性别、同职业、文化程度相当、生活习惯相近、年龄相仿的原则分组比较.根据杨德森编制的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scale LES),对家庭生活问题、工作学习问题、社交及其他问题进行对比调查,同时检测细胞免疫功能.结果:①乳腺癌组负性生活事件的总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而CD3(T细胞总数)明显降低(P<0.001).②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T细胞亚群无变化.③乳腺癌组随着负性生活事件分值的升高腋淋巴结转移数增多.④乳腺癌的不同组织学类型其细胞免疫指标不同(P<0.05).⑤不同年龄的乳腺癌其细胞免疫指标有差异.⑥乳腺癌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与负性生活事件、细胞免疫各组无差异.⑦良性组随着年龄的增大负性生活事件分值增多,细胞免疫指标下降.结论:乳腺癌的发生与负性生活事件关系密切;负性生活事件与机体的细胞免疫相关,并首次发现负性事件对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影响;提出在研究乳腺癌的病因学方面,应重视负性情绪与人体内分泌、免疫功能以及肿瘤转移的关系,为乳腺癌防治提出新思路.

    作者:赵春英;路向前;谈珂岚;方琦;邵明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沙培林治疗36例恶性胸腔积液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沙培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经B超定位并行胸穿抽取胸腔积液,2周内隔日1次注入不同剂量的沙培林.结果:36例患者有效率91.7%,中位缓解期8.5个月,中位生存期11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不同程度发热.结论:沙培林能有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作者:王彦英;张莉莉;高广志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卡介苗与丝裂霉素联合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疗效分析

    报道用卡介苗(BCG)与丝裂霉素(MMC)联合膀胱内灌注46例,与单纯用BCG灌注35例和单纯用MMC灌注37例进行比较,3组随访时间为12~108个月.BCG-MMC组随访41例,1年复发率为4.9%,无瘤生存率为95.1%;5年复发率为26.8%,无瘤生存率73.2%.单纯BCG组随访31例,1年复发率9.7%,无瘤生存率90.3%;5年复发率为32.8%,无瘤生存率67.7%;单纯MMC组随访33例,1年复发率15.1%,无瘤生存率84.3%;5年复发率45.5%;无瘤生存率54.5%.结果表明BCG-MMC组疗效高于单纯BCG或MMC组,不但用药量小,而且副作用少.临床认为BCG-MMC组联合用药对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是比较理想的方案之一.

    作者:高长洲;张建军;路跃玲;赵海燕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食管贲门双原发癌一例报告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64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2个月于2002年5月28日入院.查体未见阳性体征.腹部B超、腹部X线检查未发现异常.

    作者:吕长城;卢艳;吕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1996~2001年山东省肿瘤医院手术治疗恶性肿瘤病种分布

    了解手术治疗恶性肿瘤的病种分布,旨在为肿瘤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6年间共手术患者10 193例,男女比例1.02:1.有职业登记农民居第1位,占64.5%,按山东省17市统计恶性肿瘤地区分布顺位前3位的手术恶性肿瘤地区依次为济南市、聊城市、济宁市(32.2%、7.3%、6.1%).前3位手术恶性肿瘤依次为食管恶性肿瘤、女性乳腺恶性肿瘤、甲状腺恶性肿瘤(20.8%、18.4%、9.5%).应加强对贫困地区、边远地区、重点地区肿瘤普查工作,采取各种有效方法进行大力宣传,加强肿瘤的早期症状和危险因素的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早期就诊率,提高生存质量、减少痛苦.

    作者:杨伟;杨靖;杨长生;李庆云;李青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脑瘤消胶囊对60Co照射增效减毒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脑瘤消胶囊与60Co合用时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以荷S180瘤小鼠为模型,分别测定其抑瘤率、血象变化、免疫功能和肝、肾功能.结果:脑瘤消胶囊对60Co照射具有增效作用,其抑瘤率为49.79%,并能减轻60Co引起的WBC、RBC下降,增加免疫器官重量,恢复肝、肾功能.结论:脑瘤消胶囊与60Co照射合用,可明显增加其抗癌作用并降低其毒性.

    作者:曹舫;廖子君;商子周;袁秉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羟基喜树碱联合顺铂治疗中晚期肺癌疗效观察

    比较羟基喜树碱(HCPT)吸入和顺铂(DDP)静脉滴入(观察组)与EP方案(对照组)对中晚期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观察组31例患者HCPT 10 mg、生理盐水14 mL、地塞米松2.5 mg、庆大霉素4万U雾化吸入,1次/d,连用10 d,DDP 40 mg/m2,静脉滴入,d1~d3;对照组31例采用EP方案化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CR+PR)为58%,高于对照组(CR+PR)32.2%,毒副反应观察组也低于对照组.研究结果提示,HCPT和DDP静脉滴入治疗中晚期肺癌有效且安全.

    作者:任刚;魏丽;谭国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逆转录肿瘤病毒在细胞增殖和凋亡中的双向机制

    目的:研究逆转录肿瘤病毒在L615小鼠T细胞白血病增殖和凋亡中的机理.方法:615近交系小鼠20只,随机分为病毒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感染组动物皮下接种携带小鼠逆转录病毒的L615白血病肿瘤株,检测外周血白细胞总数,观察肿瘤细胞凋亡形态特征及DNA电泳图谱,并检测肿瘤细胞中c-myc和ras基因的表达.结果:感染组在接种肿瘤细胞株后第8天外周血中的肿瘤细胞急剧增高[(0.219 9±0.109 9)×109/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肿瘤细胞中c-myc和ras基因的表达率分别为(76.00±3.231 8)%和(56±2.0138)%.在肿瘤细胞中还能观察到典型的细胞凋亡小体,凋亡率为(4.60±0.97)%,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电泳也显示典型的梯形电泳带.结论:L615小鼠逆转录肿瘤病毒在引发T细胞白血病过程中,可导致肿瘤细胞c-myc和ras基因异常表达,同时还激活宿主对肿瘤细胞的凋亡路径.

    作者:姚苹;赵健;王永康;崔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微创置管引流双途径给康莱特治疗恶性胸膜炎

    选择我院1995年1月~2001年1月诊治的28例因体质差、不能接受正规放化疗的恶性胸膜炎患者,采用微创置管引流双途径给康莱特治疗,创伤小、疗效好,副作用轻微,报告如下.

    作者:奎宏;徐秀华;太祥;李海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调查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及漏报率,分析发生医院感染及漏报的原因,以便加强监控.方法:查阅1997~2001年住院病例22 617份,逐份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5年中总出院人数22 617份,发生院内感染974例次,感染率为4.13%.各感染部位发生率以呼吸道为高,占47.13%,其次为切口感染,占15.30%.各月份感染率以1月份为高,占5.06%.漏报率1997年为高达70.85%,2001年为低7.19%.结论: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各种侵袭性操作,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

    作者:陈正勤;董秀静;刘美芹;廖湘鲁;宋现让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269例大肠癌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通过对大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力求寻找大肠癌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运用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69例大肠癌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其数据分别用EPI软件及SAS软件处理.结果:分析结果显示肠道既往病史、鱼肉和蛋类高蛋白食品摄入过多为大肠癌的相关危险因素;而足量蔬菜摄入则为大肠癌的相关保护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还显示大便情况异常、蔬菜烹调过熟、精神创伤史、消化道用药史可能与大肠癌有关联.肿瘤家族史、吸烟、饮酒、饮茶、水果、奶制品、肥肉以及油炸食品摄入与大肠癌的发病未显示统计学联系或关联强度不大.结论:本研究显示通过降低肠道疾病发生、减少高蛋白食物摄入和多食新鲜蔬菜有助于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作者:张振亚;赵泽贞;马志强;李春仲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颞下窝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报告18例颞下窝肿瘤,其中原发肿瘤14例,邻近肿瘤侵入颞下窝4例;良性5例,恶性13例.恶性患者3年内死亡3例,生存1~3年9例,另有1例生存达13年;良性全部存活2~17年.X线片及CT检查有助于颞下窝肿瘤的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治疗应以手术为主,并尽可能彻底切除肿瘤,术后辅以放疗,可提高局控率.

    作者:王晖;吴湘玮;彭大文;陈杰;李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宫颈癌细胞凋亡和增殖与预后的探讨

    目的:探讨宫颈癌细胞凋亡、增殖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TUNEL法和HE染色检测50例宫颈癌组织(鳞癌、腺癌各25例)的细胞凋亡指数(AI)和核分裂指数(MI).结果:腺癌的AI、MI明显高于鳞癌(P<0.05),但AI/MI指数比值两者差异有显著性.随着宫颈癌恶性级别增高、肿瘤体积的增大,AI、MI水平增高.AI与MI之间及AI/MI的比值与宫颈癌5年生存率之间有强的正相关性.结论:宫颈癌细胞凋亡和增殖水平的增高与宫颈癌的恶化进展有关,同时检测AI、MI更有助于宫颈癌预后评价.

    作者:王平;路平;郑全庆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转移性乳腺癌临床观察

    观察长春瑞滨(NVB)联合顺铂(DDP)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22例转移性乳腺癌采用NVB 25mg/m2,d1、d8;DDP 35 mg/d1,d1~d3.CR 13例,PR11例,总有效率(CR+PR)75%.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静脉炎,采用深静脉给药可减轻静脉炎发生.NP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疗效较高.

    作者:胡新生;顾禾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体部恶性肿瘤

    目的:探讨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体部恶性肿瘤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80例体部恶性肿瘤,包括原发癌63例,转移癌17例.先给予常规外照射DT40~50 Gy/4~5 W,休息7~10 d后,行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补量治疗,分次治疗方法为DT4~8 Gy/F,隔日1次,4~6次为1个疗程,平均补量为DT30 Gy(24~40 Gy).结果:治疗后3~6个月,CT及MRI复查示:63例原发癌中,55例肿瘤缩小或消失,占87%;17例转移癌中有14例肿块明显缩小,占82%.73例患者KPS评分有提高,占91%.全部病例均未出现明显放疗并发症.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体部恶性肿瘤疗效肯定,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结合常规放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是有益的.

    作者:邹颖;彭勇;顾松;陈洪雷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主管: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主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