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节段动脉栓塞治疗肝癌的疗效观察

姜桂生;陈启;李学华;王力;杨风辉

关键词:肝肿瘤/药物疗法, 化学栓塞, 治疗性, 肝动脉
摘要:目的:探讨肝节段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将1996年1月~1999年10月232例肝癌患者根据栓塞方式不同分为2组,其中行肝节段动脉栓塞化疗68例,行常规栓塞化疗164例,对2组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节段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6.8%、61.8%和48.5%;常规组则相应为67.1%、42.1%和26.2%,节段组远期生存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1).肝功能损害程度节段组明显较常规组轻(P<0.01).结论:肝节段动脉栓塞化疗对肝功能损害轻,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栓塞化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心脏肿瘤研究进展

    心脏肿瘤在人群发生率很低,许多尸检研究显示心脏肿瘤发生率接近0.1%~0.3%,其中原发肿瘤发生率约为0.02%.心血管影像技术和外科技术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心脏肿瘤早期诊治的机会.综述了心脏肿瘤在肿瘤分类、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进展.

    作者:黑飞龙;龙村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立体定向X射线全身治疗系统物理精度测试分析

    目的:检测立体定向X射线全身治疗系统的物理精度.方法:通过用胶片和电离室测量法,测量出立体定向X射线全身治疗系统综合定位精度及X-TPS单靶点规划剂量误差.结果:综合定位误差1.91mm,单靶点剂量规划误差小于1%.结论:立体定向X射线全身治疗系统的物理精度符合临床要求.

    作者:尹勇;李建彬;韩廷芒;卢洁;王亚彬;刘同海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颞下窝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报告18例颞下窝肿瘤,其中原发肿瘤14例,邻近肿瘤侵入颞下窝4例;良性5例,恶性13例.恶性患者3年内死亡3例,生存1~3年9例,另有1例生存达13年;良性全部存活2~17年.X线片及CT检查有助于颞下窝肿瘤的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治疗应以手术为主,并尽可能彻底切除肿瘤,术后辅以放疗,可提高局控率.

    作者:王晖;吴湘玮;彭大文;陈杰;李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肿瘤微血管密度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1例直肠癌,5例直肠腺瘤患者的MVD.结果:MVD在5例直肠腺瘤中的平均值(32.20±5.59)明显低于31例直肠癌患者的平均值(82.74±30.41),P<0.05.31例直肠癌患者中MVD与其年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以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肿块外形、肿瘤的病理类型及分级无关.结论:直肠癌患者的MVD值与肿瘤的分期密切相关,可作为直肠癌的预后指标.肿瘤防治杂志,2002,9(6):599-600

    作者:王京涛;何庆泗;许复郁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体部恶性肿瘤

    目的:探讨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体部恶性肿瘤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80例体部恶性肿瘤,包括原发癌63例,转移癌17例.先给予常规外照射DT40~50 Gy/4~5 W,休息7~10 d后,行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补量治疗,分次治疗方法为DT4~8 Gy/F,隔日1次,4~6次为1个疗程,平均补量为DT30 Gy(24~40 Gy).结果:治疗后3~6个月,CT及MRI复查示:63例原发癌中,55例肿瘤缩小或消失,占87%;17例转移癌中有14例肿块明显缩小,占82%.73例患者KPS评分有提高,占91%.全部病例均未出现明显放疗并发症.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体部恶性肿瘤疗效肯定,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结合常规放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是有益的.

    作者:邹颖;彭勇;顾松;陈洪雷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端粒酶活性的原位检测在食管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研究端粒酶活性的原位检测在食管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30例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其正常黏膜中端粒酶mRNA的表达显示端粒酶的活性.结果:端粒酶活性在食管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性高于癌旁组织、正常黏膜.结论:端粒酶的原位检测对食管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

    作者:钱晓彬;曹友清;陈淼;成静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胃癌的疗效观察

    为进一步研究康莱特与化疗联合应用治疗胃癌的疗效,对入选的114例均已经过手术治疗且经病理学确诊的患者,随机分组为实验组57例,即化疗联合康莱特的应用;对照组57例,单纯应用化疗.化疗方案为FAM.参照WHO制定的实体瘤疗效标准,试验组CR为50.88%,PR为35.88%;对照组CR为36.84%,PR为31.58%.总的有效率实验组87%;对照组6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作者:姜祖光;史周印;张德燕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脑瘤消胶囊对60Co照射增效减毒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脑瘤消胶囊与60Co合用时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以荷S180瘤小鼠为模型,分别测定其抑瘤率、血象变化、免疫功能和肝、肾功能.结果:脑瘤消胶囊对60Co照射具有增效作用,其抑瘤率为49.79%,并能减轻60Co引起的WBC、RBC下降,增加免疫器官重量,恢复肝、肾功能.结论:脑瘤消胶囊与60Co照射合用,可明显增加其抗癌作用并降低其毒性.

    作者:曹舫;廖子君;商子周;袁秉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269例大肠癌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通过对大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力求寻找大肠癌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运用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69例大肠癌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其数据分别用EPI软件及SAS软件处理.结果:分析结果显示肠道既往病史、鱼肉和蛋类高蛋白食品摄入过多为大肠癌的相关危险因素;而足量蔬菜摄入则为大肠癌的相关保护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还显示大便情况异常、蔬菜烹调过熟、精神创伤史、消化道用药史可能与大肠癌有关联.肿瘤家族史、吸烟、饮酒、饮茶、水果、奶制品、肥肉以及油炸食品摄入与大肠癌的发病未显示统计学联系或关联强度不大.结论:本研究显示通过降低肠道疾病发生、减少高蛋白食物摄入和多食新鲜蔬菜有助于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作者:张振亚;赵泽贞;马志强;李春仲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微创置管引流双途径给康莱特治疗恶性胸膜炎

    选择我院1995年1月~2001年1月诊治的28例因体质差、不能接受正规放化疗的恶性胸膜炎患者,采用微创置管引流双途径给康莱特治疗,创伤小、疗效好,副作用轻微,报告如下.

    作者:奎宏;徐秀华;太祥;李海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放疗多功能尺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1结构原理放疗多功能测量尺主要包括图1所示几部分,底座2为一平板长度刻度尺,1为长度刻度杆,与2垂直且固定在一起,3为一平板长度刻度尺,4为一带有角度刻度的套箍,3与4固定为一体,4紧套在长度刻度杆1上,4可以在1上旋转及滑动.

    作者:盛延兴;于书增;隋振忠;李学章;郑芳霞;魏绪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沙培林治疗36例恶性胸腔积液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沙培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经B超定位并行胸穿抽取胸腔积液,2周内隔日1次注入不同剂量的沙培林.结果:36例患者有效率91.7%,中位缓解期8.5个月,中位生存期11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不同程度发热.结论:沙培林能有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作者:王彦英;张莉莉;高广志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羟基喜树碱联合顺铂治疗中晚期肺癌疗效观察

    比较羟基喜树碱(HCPT)吸入和顺铂(DDP)静脉滴入(观察组)与EP方案(对照组)对中晚期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观察组31例患者HCPT 10 mg、生理盐水14 mL、地塞米松2.5 mg、庆大霉素4万U雾化吸入,1次/d,连用10 d,DDP 40 mg/m2,静脉滴入,d1~d3;对照组31例采用EP方案化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CR+PR)为58%,高于对照组(CR+PR)32.2%,毒副反应观察组也低于对照组.研究结果提示,HCPT和DDP静脉滴入治疗中晚期肺癌有效且安全.

    作者:任刚;魏丽;谭国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逆转录肿瘤病毒在细胞增殖和凋亡中的双向机制

    目的:研究逆转录肿瘤病毒在L615小鼠T细胞白血病增殖和凋亡中的机理.方法:615近交系小鼠20只,随机分为病毒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感染组动物皮下接种携带小鼠逆转录病毒的L615白血病肿瘤株,检测外周血白细胞总数,观察肿瘤细胞凋亡形态特征及DNA电泳图谱,并检测肿瘤细胞中c-myc和ras基因的表达.结果:感染组在接种肿瘤细胞株后第8天外周血中的肿瘤细胞急剧增高[(0.219 9±0.109 9)×109/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肿瘤细胞中c-myc和ras基因的表达率分别为(76.00±3.231 8)%和(56±2.0138)%.在肿瘤细胞中还能观察到典型的细胞凋亡小体,凋亡率为(4.60±0.97)%,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电泳也显示典型的梯形电泳带.结论:L615小鼠逆转录肿瘤病毒在引发T细胞白血病过程中,可导致肿瘤细胞c-myc和ras基因异常表达,同时还激活宿主对肿瘤细胞的凋亡路径.

    作者:姚苹;赵健;王永康;崔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腋下微创小切口治疗胸部肿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应用腋下微创切口治疗常见的胸部肿瘤,在保证与经典胸部切口治疗效果相同的情况下,减小手术创伤,达到微创的目的.方法:34例患者均采用患侧腋下小切口,保留背阔肌,沿肌纤维方向分离前锯肌,不切断肋骨,沿肋骨上缘切开肋间肌进胸完成常见胸部肿瘤的手术治疗.结果:全组均顺利地完成了手术治疗,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患者痛苦小、遗留疤痕较小,基本上不影响肌肉和关节功能,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及生活自理,并明显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术后并发症的情况与经典的胸部切口基本相同.结论:大部分胸部肿瘤手术可以应用腋下微创切口来完成,不仅手术损伤较小,术后恢复快,而且疗效也与经典胸部切口相当,符合微创手术的原则,可以作为治疗胸部肿瘤的常规手术切口.

    作者:张亚宁;夏晓明;刘章顺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血清CA125对子宫内膜癌分期及预后的价值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CA125水平,探讨其在判定子宫内膜癌期别、肌层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和术后监测复发的价值.方法: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检测163例(术前或术后或复发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结果:Ⅲ、Ⅳ期子宫内膜癌患者CA125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P<0.01),有深肌层受侵的患者CA125水平明显高于浅肌层或无肌层受侵的患者(P<0.01),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CA125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1),复发有病灶的患者CA125明显高于无复发的患者(P<0.01).结论:检测血清CA125值,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无价值,对晚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监测术后复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杨悦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胃癌转移的免疫分子和基因研究进展

    近年来肿瘤免疫学的研究发展较快.综述了有关胃癌浸润转移的免疫分子和基因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新的免疫学诊断指标在预测肿瘤转移方面的应用,以及多项指标联合检测的可能性.

    作者:袭燕;段瑞生;宋伟;王建文;张瑞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术前化疗对胃癌组织上皮钙黏附素表达的影响

    目的:揭示上皮钙黏附素(epithelial cadherin,E-cd)在化疗后的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表达的变化,探讨术前化疗的意义.方法:以5-FU 15 mg/(kg@d)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行术前化疗,术中取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E-cd在32例化疗后标本中的表达,与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5-FU术前化疗可明显提高E-cd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相比P<0.01)而且5-FU>3.0组与5-FU<3.0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25),在癌旁组织中5-FU>3.0组与非化疗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25),而E-cd在不同细胞分化及病期中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5-FU术前化疗可以提高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E-cd阳性表达水平,术前化疗可能减弱胃癌的侵袭转移性.

    作者:梁辉;陈国玉;俞学明;郑肇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食管贲门双原发癌一例报告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64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2个月于2002年5月28日入院.查体未见阳性体征.腹部B超、腹部X线检查未发现异常.

    作者:吕长城;卢艳;吕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肝节段动脉栓塞治疗肝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肝节段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将1996年1月~1999年10月232例肝癌患者根据栓塞方式不同分为2组,其中行肝节段动脉栓塞化疗68例,行常规栓塞化疗164例,对2组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节段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6.8%、61.8%和48.5%;常规组则相应为67.1%、42.1%和26.2%,节段组远期生存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1).肝功能损害程度节段组明显较常规组轻(P<0.01).结论:肝节段动脉栓塞化疗对肝功能损害轻,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栓塞化疗.

    作者:姜桂生;陈启;李学华;王力;杨风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主管: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主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