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晓彬;曹友清;陈淼;成静
综述了目前肿瘤临床中CT特别是螺旋CT的应用,包括常用的扫描方法、肿瘤大小的测量、分期及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于甬华;罗立民;于金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有效治疗手段.方法:对173例分化型腺癌的回顾性分析,研究病程、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分级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结果:分化型甲状腺癌占甲状腺癌总数的83.3%(173/208),其中T0、Ⅰ期占8.1%(14/173),Ⅱ期占41.0%(71/173),Ⅲ期占50.9%(88/173).共行颈淋巴结清除手术77例,其中Ⅱ期11例,均未查见转移淋巴结;Ⅲ期66例,淋巴结转移率100%.随访5年以上者占52.6%(91/173),5年复发率为7.7%(7/91).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加内分泌治疗效果较好,放疗及化疗效果较差.Ⅰ、Ⅱ期病例可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Ⅲ期病例需加做改良式颈淋巴结清除术.
作者:顾禾;郭源;付荣湛;张丽丽;于学智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同时应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和外放射治疗两种治疗方法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顺铂60 mg/m2,阿霉素40 mg/m2,丝裂霉素6 mg/m2或5-FU 750 mg/m2.每3~4周灌注1次,3~4次为1个疗程.放疗于灌注后10~15 d进行.放射源为60Co,所有病例均为对穿照射.剂量DT2 Gy/次,5次/周,总量DT50~60 Gy/25~30次,共5~6周.结果CR 8例(22.2%),PR 23例(63.6%),S 3例(8.6%),P 2例(5.65%).总有效率CR+PR为(85.6%),2年生存率27.8%.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加外放射治疗肺癌有协同作用,是目前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于轩;孙晶华;王允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观察长春瑞滨(NVB)联合顺铂(DDP)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22例转移性乳腺癌采用NVB 25mg/m2,d1、d8;DDP 35 mg/d1,d1~d3.CR 13例,PR11例,总有效率(CR+PR)75%.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静脉炎,采用深静脉给药可减轻静脉炎发生.NP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疗效较高.
作者:胡新生;顾禾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检测立体定向X射线全身治疗系统的物理精度.方法:通过用胶片和电离室测量法,测量出立体定向X射线全身治疗系统综合定位精度及X-TPS单靶点规划剂量误差.结果:综合定位误差1.91mm,单靶点剂量规划误差小于1%.结论:立体定向X射线全身治疗系统的物理精度符合临床要求.
作者:尹勇;李建彬;韩廷芒;卢洁;王亚彬;刘同海 刊期: 2002年第06期
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对68例恶性肿瘤患者以顺铂为主联合化疗,第1、第2周期分别使用胃复安、盐酸格拉司琼胶囊(欧普定),比较两组控制恶心呕吐反应的效果.两药止吐有效率分别为47.06%及83.82%,其止吐效果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两药毒副反应均较轻.欧普定为一高效、经济、安全的化疗止吐药.
作者:陆军;钱开军;王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利用亚硝基乙基脲(ENU)经胎盘诱发大鼠脑肿瘤的模型,对肿瘤发生前、后各个阶段的p53基因的变化进行连续地观察和研究.方法:①取孕17 d大鼠,腹腔注射NEU(80 mg/kg)建立子代鼠脑肿瘤模型;②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子代鼠60 d、90 d、120 d和150 d鼠脑p53蛋白表达进行观察.结果:子代鼠出生后60d、90 d、120 d和150 d,特别是60 d和90 d组,异常p53蛋白的表达增加,肿瘤内与瘤周组织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异常p53蛋白的表达存在于肿瘤发生前、发生早期及发生后各阶段,进一步说明p53基因突变及其表达产物功能缺乏是脑胶质瘤起源的重要原因.p53基因的功能失常仅可能是导致基因链活动紊乱的因素之一,而肿瘤的形成还可能需要其他因素点燃.成年期的生命特点值得注意.
作者:张晓华;张彦芳;尤玉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沙培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经B超定位并行胸穿抽取胸腔积液,2周内隔日1次注入不同剂量的沙培林.结果:36例患者有效率91.7%,中位缓解期8.5个月,中位生存期11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不同程度发热.结论:沙培林能有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作者:王彦英;张莉莉;高广志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为进一步研究康莱特与化疗联合应用治疗胃癌的疗效,对入选的114例均已经过手术治疗且经病理学确诊的患者,随机分组为实验组57例,即化疗联合康莱特的应用;对照组57例,单纯应用化疗.化疗方案为FAM.参照WHO制定的实体瘤疗效标准,试验组CR为50.88%,PR为35.88%;对照组CR为36.84%,PR为31.58%.总的有效率实验组87%;对照组6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作者:姜祖光;史周印;张德燕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大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力求寻找大肠癌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运用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69例大肠癌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其数据分别用EPI软件及SAS软件处理.结果:分析结果显示肠道既往病史、鱼肉和蛋类高蛋白食品摄入过多为大肠癌的相关危险因素;而足量蔬菜摄入则为大肠癌的相关保护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还显示大便情况异常、蔬菜烹调过熟、精神创伤史、消化道用药史可能与大肠癌有关联.肿瘤家族史、吸烟、饮酒、饮茶、水果、奶制品、肥肉以及油炸食品摄入与大肠癌的发病未显示统计学联系或关联强度不大.结论:本研究显示通过降低肠道疾病发生、减少高蛋白食物摄入和多食新鲜蔬菜有助于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作者:张振亚;赵泽贞;马志强;李春仲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乳腺癌手术经历了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曲折过程.目前关于乳腺癌手术方式的选择、切口的选择、皮瓣分离、腋窝淋巴结清除以及神经的保护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着重介绍近几年广为接受的针对上述问题的方法.
作者:田兴松;常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及漏报率,分析发生医院感染及漏报的原因,以便加强监控.方法:查阅1997~2001年住院病例22 617份,逐份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5年中总出院人数22 617份,发生院内感染974例次,感染率为4.13%.各感染部位发生率以呼吸道为高,占47.13%,其次为切口感染,占15.30%.各月份感染率以1月份为高,占5.06%.漏报率1997年为高达70.85%,2001年为低7.19%.结论: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各种侵袭性操作,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
作者:陈正勤;董秀静;刘美芹;廖湘鲁;宋现让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恶性心包积液经皮心包腔置管,缓慢放出积液后注射康莱特+胞必佳.3例患者2周心包腔内注射药物3次,2例注射2次,心包积液完全控制,未出现心包腔内感染.
作者:王顺金;刘安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为了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晚期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意义,我们选择86例年龄60岁以上,已确诊为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结果化疗疗效与一般人群相近,骨髓毒性以及消化道反应均低,一般情况改善明显.研究结果提示,艾迪注射液配合化疗对老年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可增加化疗效果,减轻化疗毒性,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尹莉;方永鹏;孙晓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比较羟基喜树碱(HCPT)吸入和顺铂(DDP)静脉滴入(观察组)与EP方案(对照组)对中晚期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观察组31例患者HCPT 10 mg、生理盐水14 mL、地塞米松2.5 mg、庆大霉素4万U雾化吸入,1次/d,连用10 d,DDP 40 mg/m2,静脉滴入,d1~d3;对照组31例采用EP方案化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CR+PR)为58%,高于对照组(CR+PR)32.2%,毒副反应观察组也低于对照组.研究结果提示,HCPT和DDP静脉滴入治疗中晚期肺癌有效且安全.
作者:任刚;魏丽;谭国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报道用卡介苗(BCG)与丝裂霉素(MMC)联合膀胱内灌注46例,与单纯用BCG灌注35例和单纯用MMC灌注37例进行比较,3组随访时间为12~108个月.BCG-MMC组随访41例,1年复发率为4.9%,无瘤生存率为95.1%;5年复发率为26.8%,无瘤生存率73.2%.单纯BCG组随访31例,1年复发率9.7%,无瘤生存率90.3%;5年复发率为32.8%,无瘤生存率67.7%;单纯MMC组随访33例,1年复发率15.1%,无瘤生存率84.3%;5年复发率45.5%;无瘤生存率54.5%.结果表明BCG-MMC组疗效高于单纯BCG或MMC组,不但用药量小,而且副作用少.临床认为BCG-MMC组联合用药对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是比较理想的方案之一.
作者:高长洲;张建军;路跃玲;赵海燕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纵隔肿瘤种类繁多,鉴别肿瘤为原发性或继发性、良性或恶性,对制定治疗方案极为重要,作者综述了常见原发恶性纵隔肿瘤的常规诊断方法及纵隔镜检查、纵隔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介绍了常见原发性恶性纵隔肿瘤外科处理以及放疗、化疗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国范;张百江;杨瑞森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将6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在放疗后期加用β-七叶苷20 mg,1次/d,连用7~10 d;对照组加用地塞米松10 mg,1次/d,连用5 d.结果显示:①急性放疗反应(Ⅲ~Ⅳ级):研究组为50%,对照组为36.67%;②放疗后3~4个月复查时Ⅰ~Ⅱ度颜面部水肿:研究组为76.67%,对照组为43.33%,P<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β-七叶皂苷钠急性抗炎效果与地塞米松相似,对减轻放疗后颜面部水肿有显著作用.
作者:李志琳;贺成莲;陈小玲;程平;文浩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揭示上皮钙黏附素(epithelial cadherin,E-cd)在化疗后的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表达的变化,探讨术前化疗的意义.方法:以5-FU 15 mg/(kg@d)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行术前化疗,术中取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E-cd在32例化疗后标本中的表达,与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5-FU术前化疗可明显提高E-cd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相比P<0.01)而且5-FU>3.0组与5-FU<3.0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25),在癌旁组织中5-FU>3.0组与非化疗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25),而E-cd在不同细胞分化及病期中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5-FU术前化疗可以提高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E-cd阳性表达水平,术前化疗可能减弱胃癌的侵袭转移性.
作者:梁辉;陈国玉;俞学明;郑肇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体部恶性肿瘤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80例体部恶性肿瘤,包括原发癌63例,转移癌17例.先给予常规外照射DT40~50 Gy/4~5 W,休息7~10 d后,行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补量治疗,分次治疗方法为DT4~8 Gy/F,隔日1次,4~6次为1个疗程,平均补量为DT30 Gy(24~40 Gy).结果:治疗后3~6个月,CT及MRI复查示:63例原发癌中,55例肿瘤缩小或消失,占87%;17例转移癌中有14例肿块明显缩小,占82%.73例患者KPS评分有提高,占91%.全部病例均未出现明显放疗并发症.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体部恶性肿瘤疗效肯定,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结合常规放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是有益的.
作者:邹颖;彭勇;顾松;陈洪雷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