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苹;赵健;王永康;崔晞
综述了目前肿瘤临床中CT特别是螺旋CT的应用,包括常用的扫描方法、肿瘤大小的测量、分期及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于甬华;罗立民;于金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揭示上皮钙黏附素(epithelial cadherin,E-cd)在化疗后的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表达的变化,探讨术前化疗的意义.方法:以5-FU 15 mg/(kg@d)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行术前化疗,术中取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E-cd在32例化疗后标本中的表达,与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5-FU术前化疗可明显提高E-cd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相比P<0.01)而且5-FU>3.0组与5-FU<3.0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25),在癌旁组织中5-FU>3.0组与非化疗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25),而E-cd在不同细胞分化及病期中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5-FU术前化疗可以提高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E-cd阳性表达水平,术前化疗可能减弱胃癌的侵袭转移性.
作者:梁辉;陈国玉;俞学明;郑肇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纵隔肿瘤种类繁多,鉴别肿瘤为原发性或继发性、良性或恶性,对制定治疗方案极为重要,作者综述了常见原发恶性纵隔肿瘤的常规诊断方法及纵隔镜检查、纵隔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介绍了常见原发性恶性纵隔肿瘤外科处理以及放疗、化疗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国范;张百江;杨瑞森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近年来肿瘤免疫学的研究发展较快.综述了有关胃癌浸润转移的免疫分子和基因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新的免疫学诊断指标在预测肿瘤转移方面的应用,以及多项指标联合检测的可能性.
作者:袭燕;段瑞生;宋伟;王建文;张瑞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骨转移癌缓解骨痛,改善生活质量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45例多发性骨转移癌患者用局部放疗,内照射治疗(153Sm-EDTMP),阿可达(帕米膦酸二钠)治疗,化疗等不同治疗方法,并分组观察治疗后疼痛缓解及生活质量的改善.结果:153Sm加止痛性放疗组疗效好,有效率达95.8%.同化疗加外照射组及化疗加153Sm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01).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0%,高于单一治疗组(P<0.005).在外照射组与外照射加153Sm组毒性反应比较组,后者的血液毒性反应稍大,但经统计学处理无意义.结论:根据患者病灶及全身情况,放射性核素153Sm,加局部止痛性放疗等综合治疗,是多发性骨转移癌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案.
作者:王文玲;董洪敏;文小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为比较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疗效与毒性,对观察组32例以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对照组30例单纯应用化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34.37%,病变进展率为15.62%;对照组有效率为23.33%,病变进展率40%,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病变进展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5).治疗中毒副反应明显减少(P<0.05),差异有显著性.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对稳定病情,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化疗毒副反应作用肯定.
作者:赵海芹;闵令娥;门雪琳;庄业韶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1例直肠癌,5例直肠腺瘤患者的MVD.结果:MVD在5例直肠腺瘤中的平均值(32.20±5.59)明显低于31例直肠癌患者的平均值(82.74±30.41),P<0.05.31例直肠癌患者中MVD与其年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以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肿块外形、肿瘤的病理类型及分级无关.结论:直肠癌患者的MVD值与肿瘤的分期密切相关,可作为直肠癌的预后指标.肿瘤防治杂志,2002,9(6):599-600
作者:王京涛;何庆泗;许复郁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及漏报率,分析发生医院感染及漏报的原因,以便加强监控.方法:查阅1997~2001年住院病例22 617份,逐份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5年中总出院人数22 617份,发生院内感染974例次,感染率为4.13%.各感染部位发生率以呼吸道为高,占47.13%,其次为切口感染,占15.30%.各月份感染率以1月份为高,占5.06%.漏报率1997年为高达70.85%,2001年为低7.19%.结论: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各种侵袭性操作,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
作者:陈正勤;董秀静;刘美芹;廖湘鲁;宋现让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端粒酶活性的原位检测在食管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30例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其正常黏膜中端粒酶mRNA的表达显示端粒酶的活性.结果:端粒酶活性在食管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性高于癌旁组织、正常黏膜.结论:端粒酶的原位检测对食管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
作者:钱晓彬;曹友清;陈淼;成静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64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2个月于2002年5月28日入院.查体未见阳性体征.腹部B超、腹部X线检查未发现异常.
作者:吕长城;卢艳;吕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心脏肿瘤在人群发生率很低,许多尸检研究显示心脏肿瘤发生率接近0.1%~0.3%,其中原发肿瘤发生率约为0.02%.心血管影像技术和外科技术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心脏肿瘤早期诊治的机会.综述了心脏肿瘤在肿瘤分类、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进展.
作者:黑飞龙;龙村 刊期: 2002年第06期
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对68例恶性肿瘤患者以顺铂为主联合化疗,第1、第2周期分别使用胃复安、盐酸格拉司琼胶囊(欧普定),比较两组控制恶心呕吐反应的效果.两药止吐有效率分别为47.06%及83.82%,其止吐效果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两药毒副反应均较轻.欧普定为一高效、经济、安全的化疗止吐药.
作者:陆军;钱开军;王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胆囊癌组织中nm23-H1和p16基因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胆囊癌组织中nm23-H1和p16蛋白的表达,并与良性胆囊组织作对比研究.结果:42例胆囊癌组织中nm23-H1和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5%、47.6%,均明显低于胆囊良性组织,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期、转移及预后有密切关系.结论:检测nm23-H1和p16蛋白表达水平可以作为判断胆囊癌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作者:史朝晖;孙现军;常新忠;王旭辉;姜希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同时应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和外放射治疗两种治疗方法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顺铂60 mg/m2,阿霉素40 mg/m2,丝裂霉素6 mg/m2或5-FU 750 mg/m2.每3~4周灌注1次,3~4次为1个疗程.放疗于灌注后10~15 d进行.放射源为60Co,所有病例均为对穿照射.剂量DT2 Gy/次,5次/周,总量DT50~60 Gy/25~30次,共5~6周.结果CR 8例(22.2%),PR 23例(63.6%),S 3例(8.6%),P 2例(5.65%).总有效率CR+PR为(85.6%),2年生存率27.8%.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加外放射治疗肺癌有协同作用,是目前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于轩;孙晶华;王允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将1997年5月~2001年6月收治的26例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分为2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采用随机分组法.一组为治疗组:顺铂(DDP)+阿霉素(ADM)+康莱特(KLT)组;另一组为对照组:顺铂+阿霉素.治疗组CR 8例(66.7%),PR 3例(25%),NR 1例(8.3%),CR+PR为91.7%;对照组CR为4例(28.6%),PR为8例(57.1%),NR为2例(14.3%),CR+PR为85.7%.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CR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三药联合配合良好的护理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可达到增效、减毒之功效,并能有效的预防各种并发症,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达到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的目的.
作者:赵晓红;张兰;崔显美;白雪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脑瘤消胶囊与60Co合用时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以荷S180瘤小鼠为模型,分别测定其抑瘤率、血象变化、免疫功能和肝、肾功能.结果:脑瘤消胶囊对60Co照射具有增效作用,其抑瘤率为49.79%,并能减轻60Co引起的WBC、RBC下降,增加免疫器官重量,恢复肝、肾功能.结论:脑瘤消胶囊与60Co照射合用,可明显增加其抗癌作用并降低其毒性.
作者:曹舫;廖子君;商子周;袁秉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比较羟基喜树碱(HCPT)吸入和顺铂(DDP)静脉滴入(观察组)与EP方案(对照组)对中晚期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观察组31例患者HCPT 10 mg、生理盐水14 mL、地塞米松2.5 mg、庆大霉素4万U雾化吸入,1次/d,连用10 d,DDP 40 mg/m2,静脉滴入,d1~d3;对照组31例采用EP方案化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CR+PR)为58%,高于对照组(CR+PR)32.2%,毒副反应观察组也低于对照组.研究结果提示,HCPT和DDP静脉滴入治疗中晚期肺癌有效且安全.
作者:任刚;魏丽;谭国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负性生活事件与细胞免疫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1998~2000年住本科治疗并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乳腺癌患者115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115例,按同性别、同职业、文化程度相当、生活习惯相近、年龄相仿的原则分组比较.根据杨德森编制的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scale LES),对家庭生活问题、工作学习问题、社交及其他问题进行对比调查,同时检测细胞免疫功能.结果:①乳腺癌组负性生活事件的总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而CD3(T细胞总数)明显降低(P<0.001).②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T细胞亚群无变化.③乳腺癌组随着负性生活事件分值的升高腋淋巴结转移数增多.④乳腺癌的不同组织学类型其细胞免疫指标不同(P<0.05).⑤不同年龄的乳腺癌其细胞免疫指标有差异.⑥乳腺癌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与负性生活事件、细胞免疫各组无差异.⑦良性组随着年龄的增大负性生活事件分值增多,细胞免疫指标下降.结论:乳腺癌的发生与负性生活事件关系密切;负性生活事件与机体的细胞免疫相关,并首次发现负性事件对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影响;提出在研究乳腺癌的病因学方面,应重视负性情绪与人体内分泌、免疫功能以及肿瘤转移的关系,为乳腺癌防治提出新思路.
作者:赵春英;路向前;谈珂岚;方琦;邵明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胃癌穿孔属晚期胃癌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约3%~6%[1].随着临床及病理学的深入研究及胃癌治疗水平的进展,对本病的治疗不只限于急诊急救,更要重视远期疗效.我院1988年1月~1998年1月,共收治胃癌穿孔患者45例,占同期胃癌患者的7.7%(45/586).治疗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伊丕钦;高庆冉;仇长敬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检测立体定向X射线全身治疗系统的物理精度.方法:通过用胶片和电离室测量法,测量出立体定向X射线全身治疗系统综合定位精度及X-TPS单靶点规划剂量误差.结果:综合定位误差1.91mm,单靶点剂量规划误差小于1%.结论:立体定向X射线全身治疗系统的物理精度符合临床要求.
作者:尹勇;李建彬;韩廷芒;卢洁;王亚彬;刘同海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