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何塞停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梁晓玲;左文述;杨锡贵

关键词:抗体, 单克隆, 乳腺癌/药物疗法, 何塞停/药理学, 何塞停/投药和剂量, 何塞停/副作用, 综述文献
摘要:何塞停(Herceptin)是一种人性化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地作用于HER-2受体过度表达的乳腺癌细胞,限制原癌基因HER-2/neu的过度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强化疗药物疗效并减轻其毒副作用.临床上单独或联合用于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并且具有毒副作用小,使用安全的优点.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直肠癌术后放疗加不同剂量卡莫氟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人体对联合应用卡莫氟(化学名:1-乙胺基甲酰-5氟-2,4-嘧啶二酮)和放射治疗的耐受性,观察毒副反应与药物剂量的关系.方法:将2000年3月~2001年1月间行术后放射治疗的31例直肠癌患者根据口服卡莫氟的剂量分成300 mg/d(A组,22例)、450 mg/d(B组,4例)和600mg/d(C组,5例)3组,每例患者均连续服药5周以上.对3组的毒副反应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毒副作用主要表现为白细胞下降:A组:Ⅰ度9例(9/22),Ⅱ度7例(7/22),Ⅲ度1例(1/22);B组:Ⅱ度4例(4/4);C组:Ⅰ度4例(4/5),Ⅱ度1例(1/5).其他毒副作用同单纯放疗相似.结论:放疗加卡莫氟联合治疗的耐受性较好.在同步化放疗方案中卡莫氟的推荐剂量为600 mg/d.

    作者:惠周光;余子豪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上腔静脉综合征综合治疗疗效的探讨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合理的综合征综合治疗方案.方法:51例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先放疗后化疗组(A组)26例和先化疗后放疗组(B组)25例,所有病例均采用综合治疗,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放疗方法、化疗方案以及病理等方面均接近,具有可比性.结果:≤2周开始缓解率B组明显高于A组,>2周开始缓解率A组高于B组(P<0.05);A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B组,B组部分缓解率高于A组(P<0.0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总有效率:A组为88.5%,B组为84%(P>0.05),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放疗和化疗综合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有明显的疗效,意义是肯定的,在放、化疗应用顺序应参考原发肿瘤组织学类型等临床病理因素进行个体化选择.

    作者:况建荣;燕平;熊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经导管肝动脉灌注薏苡仁提取物注射液治疗中晚期肝癌

    本研究采用随机开放性实验,探讨薏苡仁提取物(康莱特)注射液经肝动脉灌注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共43例,分为TAE组21例、TAE+康莱特治疗组11例、单纯康莱特治疗加或不加化疗组11例3组.康莱特治疗组术后经肝动脉灌注康莱特注射液200mL/d×10d.结果表明:①康莱特注射液对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术后患者的外周血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对血小板可能更加显著;②康莱特注射液经肝动脉灌注并未加重TAE术后的肝功能损伤;③康莱特注射液有良好的细胞免疫调节作用,可明显提高血清NK细胞的水平;④康莱特注射液对中晚期肝癌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当与TAE治疗合并应用时,具有提高细胞免疫及治疗效果的双重功能. 肿瘤防治杂志,2001,8(3):310-311

    作者:冯懿正;赵文和;马志敏;周杏仁;王敏;盛建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微波治疗骨肿瘤23例临床观察

    我院1994年5月~2000年3月采用微波治疗骨肿瘤23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具有明确诊断的骨肿瘤患者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10~47岁,平均26.50岁.发病至确诊时间为16个月~3年,平均9.5个月.肿瘤性质:骨肉瘤12例,皮质旁骨肉瘤3例,软骨肉瘤3例,平滑肌肉瘤3例,骨巨细胞瘤2例.肿瘤分期:术前采用MSTS分期:ⅡB 17例,ⅡA 4例,ⅢB 2例.在ⅢB 2例中有1例为肺转移,另1例为远处淋巴结转移.

    作者:魏广栋;李峰;朱司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自制中药喷雾剂防治放射性口咽黏膜反应的疗效观察

    应用自制中药喷雾剂防治放射性口咽黏膜反应获得满意效果.其配方为:浙贝母12 g,玄参12 g,生地15 g,板兰根24 g,射干18 g,薄荷脑10 g,冰片0.56 g,甘草4 g.以上药物以乙醇回流提出工艺制成喷雾剂.初步研究提示,该喷雾剂使用安全,疗效肯定.

    作者:孙永敏;路平华;李秀玲;郭立欣;陈鸿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何塞停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何塞停(Herceptin)是一种人性化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地作用于HER-2受体过度表达的乳腺癌细胞,限制原癌基因HER-2/neu的过度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强化疗药物疗效并减轻其毒副作用.临床上单独或联合用于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并且具有毒副作用小,使用安全的优点.

    作者:梁晓玲;左文述;杨锡贵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现状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占全部非小细胞肺癌的40%以上,其主要治疗方法为以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探寻更为合理有效的放射治疗策略是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和治疗所关注的焦点,其中包括剂量分割模式的变更、照射剂量的递增、适形调强放疗、联合放化疗等各个方面.

    作者:李建彬;马志芳;周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26例非小细胞肺癌MDR-型化疗耐药逆转的临床观察

    应用CAP(CTX+ADM+DDP)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同时,治疗组加用三苯氧胺(TAM)、异博定(VPL)及川芎嗪(TMP)观察TAM+VPL+TMP对MDR的逆转效果,结果化疗加逆转剂组近期有效率比单纯化疗组提高了30.7%(57.6%vs26.9%),且逆转剂的毒副反应可耐受.

    作者:张克信;郭光瑗;李开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晚期食管癌服冷疗素缓解吞咽困难的探讨

    介绍一种食管癌患者食用的冷疗素制作方法,并进行临床应用观察,结果显示,该冷疗素对于增加患者的进食量,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一定的作用;也为获得患者进一步治疗提供良好的基础.

    作者:汪晓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分化差的胶质瘤30例临床分析

    回顾分析了单纯手术、手术加放疗及手术→化疗→放疗→再化疗治疗分化差的脑胶质瘤30例临床资料,3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13%(1/8)、20%(2/10)和50%(6/1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提示综合治疗是改善分化差的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玉明;李峰;王继仁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放疗合并榄香烯乳治疗鼻咽癌近期疗效观察

    比较单纯放疗与放疗合并榄香烯乳治疗鼻咽癌的疗效,结果合并应用榄香烯乳对症状的改善,原发肿物的缩小、降低放疗的反应方面均优于单纯放疗组.研究提示,榄香烯乳配合放疗是治疗鼻咽癌的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作者:张素丽;彭宗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下颌骨牙骨质化纤维瘤诊断和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下颌骨牙骨质化纤维瘤的及时诊断和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用部分下颌骨切除和自体肋骨移植术对1例下颌骨牙骨质化纤维瘤患者的瘤体整体切除,并于植骨处行活动部分义齿修复.对该肿瘤在临床、X线和病理学的典型表现进行了讨论.结果:通过15年的随访,肿瘤未复发,咀嚼功能部分恢复.结论:对颌骨牙骨质化纤维瘤患者,一旦确诊,宜早期、整块切除,立即植骨有利于重建咬合、恢复咀嚼功能.

    作者:韩义丹;张世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小肠恶性淋巴瘤诊治体会

    回顾分析入院治疗的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小肠恶性淋巴瘤缺少特异性敏感的检查方法,需结合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剖腹术综合诊断,依肿瘤部位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小肠恶性淋巴瘤一经诊断,应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综合治疗措施.

    作者:宋进亮;田希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两种不同长春碱类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VP(长春地辛、顺铂)方案、NP(异长春花碱、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性.方法:对应用VP方案、NP方案治疗的78例NSCLC的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NP组总有效率为52.4%(22/42),其中完全缓解1例;VP组总有效率为41.7(15/36),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以白细胞、血小板下降较明显,其次为腹胀、便秘及末梢神经毒性(末梢神经炎、肌痛),在VP组较为严重(P<0.05).结论:以异长春花碱为主的NP方案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较为有效和安全的方案.

    作者:颜庭华;赵玉年;周兆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癌枯肺癌瘤体内注入实验与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不能承受手术和晚期肺癌组织内介入治疗的动物模型,研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57小鼠,接种Lewis肺癌.实验组癌组织内注入癌枯,阳性对照组注入5-FU,观察肿瘤生长状况及病理形态变化,检测WBC、PLT、ALT、BUN,了解对机体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抑瘤率50.57%,与阳性对照组49.91%相近,WBC、PLT,体重变量(13×109/L、612×109/L、+0.46 g)与阳性对照组(3.9×109/L、169×109/L、-5.20 g)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31例不能手术和晚期肺癌患者,瘤体内注药后,肿瘤细胞死亡,肿瘤缩小1/2以上7例(22.6%),1/2~1/3 13例(41.3%).治疗后手术切除8例,不能手术患者咯血、咳痰、胸痛、胸闷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肺癌组织内介入治疗对不能手术和晚期病例有一定疗效.

    作者:郑香玲;陈明跃;田燕晓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在肺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化疗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52例肺癌组织MRP的表达.结果:鳞癌和腺癌的MRP表达阳性率为65.63%、62.5%,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SCLC则与正常组织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纵隔淋巴结肿大者高于肿大者(P<0.05);中、高分化者高于低分化者(P>0.05);对鳞癌和腺癌化疗结果MRP阳性组与阴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MRP基因表达是鳞癌和腺癌产生原发性耐药的机制之一,与SCLC耐药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孙尚玲;夏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NP与E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NP(NVB+DDP)与EP(DDP+Vp-16)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通过前瞻性对照研究,将72例初治的中晚期NSCLC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以NP与EP方案化疗2个周期,按WHO标准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有效率(CR+PR)各为50.0%和27.8%.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全身状况治疗组也有明显改善(P<0.05).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和静脉炎,重度白细胞下降和静脉炎发生率各为55.6%和25.0%及16.7%和9.1%,治疗组重于对照组(P<0.05).结论:NVB+DD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可作为中晚期NSCLC的有效治疗方案.

    作者:曹凤军;陈平;汤翠菊;李林均;魏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桥本氏病误行手术15例分析

    探讨桥本氏病误诊及其误行手术的原因,总结防止误行手术的方法,提高诊治水平.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1999年12月我院误诊手术15例桥本氏病的病例临床资料.本组15例术前均误诊为甲状腺肿瘤而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均为桥本氏甲状腺炎.充分认识本病,采取必要的穿刺细胞学检查及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是提高本病诊断水平,降低本病误诊和误治的关键.

    作者:刘春生;贾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细胞周期素D1与乳腺癌

    细胞周期中G1-S相的转换是肿瘤细胞增殖的必要条件,细胞周期素(cyclin)D1则是G1期进展的限速控制因素,故cyclin D1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同时,cyclin D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有助于评价乳腺癌的分期和分级,有助于乳腺癌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

    作者:马双慰;吴凯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648例原发性肺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肺癌的临床表现与病理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48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恶性肿瘤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性别、年龄及发病部位与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男性以鳞癌多见,女性以腺癌多见;未分化癌发病年龄较小;50岁以上以肺泡癌、鳞癌和腺癌多见;鳞癌和腺鳞癌以中心型为多,腺癌则以周围型为多;以上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肺癌的病理类型与其性别、年龄及发病部位有关.

    作者:徐希春;吴玉芬;张国梁;赵献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主管: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主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