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6例非小细胞肺癌MDR-型化疗耐药逆转的临床观察

张克信;郭光瑗;李开富

关键词:肺肿瘤, 非小细胞, 化疗耐药, 耐药逆转
摘要:应用CAP(CTX+ADM+DDP)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同时,治疗组加用三苯氧胺(TAM)、异博定(VPL)及川芎嗪(TMP)观察TAM+VPL+TMP对MDR的逆转效果,结果化疗加逆转剂组近期有效率比单纯化疗组提高了30.7%(57.6%vs26.9%),且逆转剂的毒副反应可耐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肺癌组织中细胞周期素D1的扩增与表达

    目的:研究肺癌组织中细胞周期素(cyclin)D1的扩增和表达及其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斑点法和差异PCR方法,对40例肺癌组织及40例正常肺组织进行cyclin D1蛋白表达与基因扩增研究.结果:肺癌组织cyclin D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65.0%,高于正常肺组织的22.5%;肺癌cyclin D1基因扩增的阳性率达55.0%,也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的17.5%;肺癌cyclin D1的高度扩增和过度表达与肺癌的转移及分期密切相关.结论:cyclin D1基因的高度扩增和过度表达状态在肺癌的恶性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判定肺癌恶性度的重要参数之一.

    作者:邱红;苏长青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甲状腺髓样癌的神经内分泌激素免疫组化研究

    目的:探讨神经内分泌激素在甲状腺髓样癌表达的意义及在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方法:选择甲状腺髓样癌10例,滤泡性腺癌、乳头状腺癌和未分化癌各3例,行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结果:10例髓样癌降钙素均阳性,嗜铬粒素A 8例,NSE 7例,Syn 4例,Somat 3例阳性;其他类型癌均呈阴性.结论:降钙素是甲状腺髓样癌特异的标记物,其余内分泌激素的检出也有助于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鹿伟;孙青;张传森;吴彩志;高钟禹;孙德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胸中上段食管癌切除术后防止返流的临床研究

    我们采用食管胃左颈部吻合术后,将带血管蒂的胸骨甲状肌、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远端折叠缝合环绕在吻合口周围,使其形成3个生理性活瓣,从而阻止胃内容物返流.全组79例患者中76例无胃内容物返流,3例有轻微返流.初步研究提示,该方法具有防返流效果可靠,操作容易的特点,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陈乾德;朱向国;亓树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NP与E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NP(NVB+DDP)与EP(DDP+Vp-16)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通过前瞻性对照研究,将72例初治的中晚期NSCLC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以NP与EP方案化疗2个周期,按WHO标准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有效率(CR+PR)各为50.0%和27.8%.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全身状况治疗组也有明显改善(P<0.05).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和静脉炎,重度白细胞下降和静脉炎发生率各为55.6%和25.0%及16.7%和9.1%,治疗组重于对照组(P<0.05).结论:NVB+DD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可作为中晚期NSCLC的有效治疗方案.

    作者:曹凤军;陈平;汤翠菊;李林均;魏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狼毒蛋煎剂毒性及抑瘤效应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狼毒蛋煎剂的毒性和对肉瘤S180、HepA肿瘤细胞的抑瘤作用.方法:①半数致死量(LD50)毒性实验;②抑制HepA肿瘤细胞实验;③抑制肉瘤S180实验.结果:毒性实验:口服狼毒蛋煎剂组LD50>120,腹腔注射狼毒蛋煎剂组LD50为4.911 3;口服狼毒煎剂组LD50>120,腹腔注射狼毒煎剂组LD50为1.866 8.抑制HepA肿瘤实验:狼毒蛋煎剂组瘤重(0.714±0.149)g,5-FU组平均瘤重(0.521±0.114)g,生理盐水组平均瘤重(9.82±0.213)g.狼毒煎剂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P<0.05.抑制肉瘤S180实验狼毒蛋煎剂组平均瘤重1.17 g,生理盐水组平均重2.46 g,两组比较P<0.01.结论:狼毒蛋煎剂能安全有效地抑制HepA肿瘤细胞和肉瘤5180.

    作者:孙志刚;王娟;徐敦元;王树荣;李国锐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自制中药喷雾剂防治放射性口咽黏膜反应的疗效观察

    应用自制中药喷雾剂防治放射性口咽黏膜反应获得满意效果.其配方为:浙贝母12 g,玄参12 g,生地15 g,板兰根24 g,射干18 g,薄荷脑10 g,冰片0.56 g,甘草4 g.以上药物以乙醇回流提出工艺制成喷雾剂.初步研究提示,该喷雾剂使用安全,疗效肯定.

    作者:孙永敏;路平华;李秀玲;郭立欣;陈鸿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直肠癌术后放疗加不同剂量卡莫氟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人体对联合应用卡莫氟(化学名:1-乙胺基甲酰-5氟-2,4-嘧啶二酮)和放射治疗的耐受性,观察毒副反应与药物剂量的关系.方法:将2000年3月~2001年1月间行术后放射治疗的31例直肠癌患者根据口服卡莫氟的剂量分成300 mg/d(A组,22例)、450 mg/d(B组,4例)和600mg/d(C组,5例)3组,每例患者均连续服药5周以上.对3组的毒副反应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毒副作用主要表现为白细胞下降:A组:Ⅰ度9例(9/22),Ⅱ度7例(7/22),Ⅲ度1例(1/22);B组:Ⅱ度4例(4/4);C组:Ⅰ度4例(4/5),Ⅱ度1例(1/5).其他毒副作用同单纯放疗相似.结论:放疗加卡莫氟联合治疗的耐受性较好.在同步化放疗方案中卡莫氟的推荐剂量为600 mg/d.

    作者:惠周光;余子豪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吻合方式与胰瘘和胆瘘发生率的相关性研究

    对山东省肿瘤医院1989年5月~1999年5月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4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传统的胰肠套入法吻合103例,发生胰瘘3例,改良套入法吻合42例,无胰瘘发生.胆管空肠吻合77例,发生胆瘘7例,胆囊空肠吻合69例,无胆瘘发生.该资料提示,胰瘘、胆瘘的发生与吻合方式有关,在提高手术操作技术的前提下,改进吻合方式可减少胰瘘、胆瘘的发生.

    作者:王志强;李俊卿;王振斌;薛洪范;石学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26例非小细胞肺癌MDR-型化疗耐药逆转的临床观察

    应用CAP(CTX+ADM+DDP)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同时,治疗组加用三苯氧胺(TAM)、异博定(VPL)及川芎嗪(TMP)观察TAM+VPL+TMP对MDR的逆转效果,结果化疗加逆转剂组近期有效率比单纯化疗组提高了30.7%(57.6%vs26.9%),且逆转剂的毒副反应可耐受.

    作者:张克信;郭光瑗;李开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美施康定控制晚期肿瘤癌性疼痛69例临床疗效分析

    对69例患者予以美施康定口服,每天30 mg起,每12 h 1次,逐渐增加剂量直到疼痛缓解.结果69例患者经2~4周口服美施康定治疗后,其中完全缓解42例,部分缓解25例,无效2例.研究提示,口服美施康定控制晚期肿瘤癌性疼痛安全有效,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少.

    作者:朱小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微波治疗骨肿瘤23例临床观察

    我院1994年5月~2000年3月采用微波治疗骨肿瘤23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具有明确诊断的骨肿瘤患者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10~47岁,平均26.50岁.发病至确诊时间为16个月~3年,平均9.5个月.肿瘤性质:骨肉瘤12例,皮质旁骨肉瘤3例,软骨肉瘤3例,平滑肌肉瘤3例,骨巨细胞瘤2例.肿瘤分期:术前采用MSTS分期:ⅡB 17例,ⅡA 4例,ⅢB 2例.在ⅢB 2例中有1例为肺转移,另1例为远处淋巴结转移.

    作者:魏广栋;李峰;朱司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卵巢癌孤立脾转移一例

    1 病例报告患者,女,55岁.1998年8月因下腹肿物发现5 d,诊断为卵巢癌,行子宫加双附件加大网膜加阑尾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病理:低分化浆液性乳头状腺癌.术后行腹腔化疗及静脉化疗联合化疗(CTX 10 g,DDP 600 mg).于2000年1月18日来院复查,CT提示脾转移.于2000年1月21日全麻下行二次剖腹探查术,腹腔未见种植及淋巴转移,单纯行脾切除术.大体标本:脾脏体积增大,呈扁球形,12 cm×10 cm×8 cm大小(图1).肿瘤位于脾实质内,约3.8 cm × 3.0 cm大小,呈灰白色,周围可见假性包膜(图2).

    作者:王竹堂;沈欣堂;王福全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皮内注射方法探讨

    皮内注射是临床上各科疾病治疗前常用的一种诊疗手段,作者体会采用横向(与患者前臂长轴垂直)持皮试针注射试验液的方法注射,患者痛觉轻,乐于接受治疗,且有利于观察反应效果.

    作者:王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肺癌肉瘤二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肺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组织来源.方法:对2例肺癌内瘤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光镜观察,并结合文献对其组织发生、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肺癌肉瘤主要症状为咳嗽、胸痛、血丝痰等,X线示病灶边缘清楚,有分叶.镜下见癌与肉瘤共存,2例均可见胚胎性支气管结构.结论:肺癌肉瘤临床特征与肺癌不易区别且预后差,外科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组织学特征支持单克隆起源学说.

    作者:陈姿;王俊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细胞周期素D1与乳腺癌

    细胞周期中G1-S相的转换是肿瘤细胞增殖的必要条件,细胞周期素(cyclin)D1则是G1期进展的限速控制因素,故cyclin D1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同时,cyclin D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有助于评价乳腺癌的分期和分级,有助于乳腺癌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

    作者:马双慰;吴凯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乳腺癌组织中MMP-TIM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揭示乳腺癌的浸润转移机制.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2例乳腺癌组织和30例乳腺非癌组织中MMP-2、MMP-9、TIMP-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组织学分级的关系.结果:①在82例乳腺癌组织中,MMP-2、MMP-9和TIMP-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4%(43/82)、53.7%(44/82)和32.9%(27/8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1).②MMP-2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相关,级别越高其阳性表达率就越高(Ⅰ级/Ⅲ级P<0.01);MMP-9、TIMP-1的表达在各组织学分级中虽有差别,但无显著性(P>O.05).③MMP-2/MMP-9与TIMP-1的表达平行关系无显著性(P>O.05).④MMP-2或/和MMP-9阳性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TIMP-1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MMP-9的高表达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黄晓曦;林修;许东坡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648例原发性肺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肺癌的临床表现与病理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48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恶性肿瘤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性别、年龄及发病部位与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男性以鳞癌多见,女性以腺癌多见;未分化癌发病年龄较小;50岁以上以肺泡癌、鳞癌和腺癌多见;鳞癌和腺鳞癌以中心型为多,腺癌则以周围型为多;以上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肺癌的病理类型与其性别、年龄及发病部位有关.

    作者:徐希春;吴玉芬;张国梁;赵献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YAG激光治疗晚期中心型肺癌近期疗效

    晚期中心型肺癌由于呼吸通道阻塞造成肺不张,以致患者呼吸困难,甚至直接窒息死亡.应用YAG激光能够迅速将该肿瘤汽化消除,扩大气管、支气管管腔,立刻改善患者的呼吸机能.1995~1999年作者采取纤维支气管镜YAG激光治疗中心型肺癌43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刘加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上腔静脉综合征综合治疗疗效的探讨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合理的综合征综合治疗方案.方法:51例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先放疗后化疗组(A组)26例和先化疗后放疗组(B组)25例,所有病例均采用综合治疗,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放疗方法、化疗方案以及病理等方面均接近,具有可比性.结果:≤2周开始缓解率B组明显高于A组,>2周开始缓解率A组高于B组(P<0.05);A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B组,B组部分缓解率高于A组(P<0.0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总有效率:A组为88.5%,B组为84%(P>0.05),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放疗和化疗综合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有明显的疗效,意义是肯定的,在放、化疗应用顺序应参考原发肿瘤组织学类型等临床病理因素进行个体化选择.

    作者:况建荣;燕平;熊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食管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微血管形成的规律.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35例食管癌标本原发灶和转移灶VEGF表达水平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淋巴结转移灶VEGF表达水平高于原发灶(P<0.01);淋巴结转移灶、原发灶及阴性淋巴结MVD分别为11.33±4.44、13.85±5.57、18.61±6.67,淋巴结转移灶与后两者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转移灶VEGF表达水平高于原发灶,淋巴结内可能存在抗肿瘤血管生成因素.

    作者:袁欣;白世祥;刘菊;张合林;平育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主管: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主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