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蓉;吕丽荣;徐红燕
通过对细胞凋亡水平和宫颈癌化学治疗的文献综述,阐明细胞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和宫颈癌化疗的目前研究概况,以及细胞凋亡指数在宫颈癌化疗中的应用价值.目前结果表明,细胞凋亡指数在宫颈癌化疗,尤其是新辅助化疗中,具有广阔的临床运用前景.诱导细胞凋亡可能是宫颈癌化学治疗的机制之一.肿瘤防治杂志,2001,8(4):437-439
作者:杨静婉;彭芝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康莱特(KLT)注射液对肝癌细胞化疗增敏作用.方法:用癌细胞药物敏感性试验(MTr法)测定KLT注射液和5种化疗药联合作用的敏感度与对照组比较.结果:KLT注射液联合化疗药的抑瘤率高于单纯化疗药(P<0.05).结论:KLT注射液分别和5-FU、CP、DDP、MMC联用比单纯化学药物治疗肝癌有明显的增敏作用.肿瘤防治杂志,2001,8(4):396-397
作者:唐东平;韦长元;唐凯;刘剑仑;李挺;杨南武;南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应用吡喃阿霉素(THP)膀胱灌注治疗复发性膀胱癌35例,随访期内无复发率为68.6%.初步结果显示,THP膀胱灌注是治疗复发性膀胱癌的理想药物之一.肿瘤防治杂志,2001,8(4):429
作者:马海明;张宝轩;姚树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淋巴系统的病理诊断难度大,因此制备出优质合格的淋巴结HE切片,是保证正确诊断的先决条件.为此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对本科近5年来60例淋巴结活检的病例反复试作,总结出一种制作优质淋巴结切片的方法.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本院1995年1月~1999年12月60例淋巴结活检标本.
作者:李江涛;傅青;代翠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蕨类植物半边旗提取物对HL-60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成活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时相分布.结果:半边旗乙醇总提取物PSE及纯化合物5F、6F及A对HL-60细胞有强烈的杀伤作用,具明显的时间和剂量效应;PSE、5F、6F及A作用HL-60细胞24 h后,Go/G1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S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G2/M期轻度升高(5F作用组例外).结论:半边旗提取物对HL-60细胞有强烈的杀伤作用,明显影响细胞周期时相分布.肿瘤防治杂志,2001,8(4):348-350
作者:何承伟;梁念慈;莫丽儿;李金华;张晓;广东;湛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对比研究前列腺增生与肿瘤的CT表现,提高早期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21例前列腺增生和16例前列腺肿瘤的CT表现及其他检查资料.结果:前列腺增生与肿瘤在前列腺形态、大小、密度、边缘及毗邻关系间存在明显差异.CT表现为体积增大、密度均匀、边缘光滑清晰,多见于前列腺增生;CT表现为不规则增大、密度不均、边缘模糊呈结节状隆起、膀胱精囊角变钝或消失,多见于前列腺肿瘤.结论:CT平扫加增强扫描在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中晚期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肿瘤防治杂志,2001,8(4):405-406
作者:傅玉存;李明利;郭芸;马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介绍了ELFP(Vp-16+CF+5-FU+DDP)治疗晚期胃癌43例临床疗效,近期有效率为60.5%(26/43);中位生存期7.9个月;毒副反应轻,耐受性好.肿瘤防治杂志,2001,8(4):421
作者:刘福平;周华;段祥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食管癌患者不同组织细胞的DNA含量、S期细胞比值(SPF)及倍体状态与临床病理特性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食管癌患者新鲜手术标本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食管粘膜及淋巴结中DNA含量及S期细胞比值.结果:食管癌组织的异倍体发生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正常食管粘膜和淋巴结(P<0.05).二倍体组织之间的细胞DI差异无显著性(P>0.05).异倍体与二倍体细胞同一组织之间、异倍体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癌组织与正常组织、癌旁组织与淋巴结、正常组织与淋巴结之间DI差异显著(P<0.05).在二倍体组中癌组织与正常组织、癌组织与淋巴结之间SPE之间差异显著(P<0.05).DNA倍体与患者性别、肿瘤部位及大体病理类型等无关(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状况有关(P<0.05).结论:食管癌DNA倍体及SPF均与肿瘤的增殖活性有关,有助于对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了解和患者预后的判断.肿瘤防治杂志,2001,8(4):362-364
作者:王兴武;国前;魏玲;宋现让;郑燕;王家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食管癌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是一种少见的并发症,多为功能性,1992~1998年我院共行食管癌切除,胃代食管术540例,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8例,发生率1.5%.1临床资料本组8例,男6例,女2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60岁.均为中上段食管癌,其中右胸、腹、颈三切口5例,左侧胸后外切口3例.发病时间为术后7~10 d.主要症状为胸闷、气短、心慌、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不含胆汁.胸部x光片检查示:胸腔胃扩张,有大量潴留液,胃蠕动消失,口服76%泛影葡胺40mL,见碘剂在幽门处受阻.8例均行胃镜检查,见胃蠕动波消失,幽门关闭,但是胃镜可顺利进入十二指肠,同时将胃管带八十二指肠.本组均经保守治疗8~20 d治愈.
作者:胡广灿;李风勤;孙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左侧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的相关问题.方法:对38例左侧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结果:行肿瘤切除一期结肠吻合22例,无吻合口瘘等严重的手术并发症;肿瘤切除近端结肠腹壁造口12例,其中4例3个月后行造口还纳闭瘘;4例单纯剖腹探查的患者,2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于围手术期.结论:积极做好术前准备,早期手术治疗是提高左侧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治愈率的关键.肿瘤防治杂志,2001,8(4):403-404
作者:李运太;李芝梅;王峰;乔鹏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分析1996年1月1日~1998年6月30日在法国马塞市Conception医院妇产科进行的218例宫颈锥型切除术的病理结果与HPV感染情况.结果:HPV总阳性率为52.75%,CIN 3的HPV阳性率高,而CIN 2的HPV阳性率比CIN 1高.结论:宫颈癌前病变与HPV感染极相关,宫颈癌者HPV感染的组织病理学诊断率低,应积极预防宫颈癌的发生.肿瘤防治杂志,2001,8(4):345-347
作者:杨伶俐;侍庆;朱钟治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藻红蛋白介导的光敏反应对肿瘤细胞S180生长抑制作用,研究新型光动力药物.方法:将不同浓度的藻红蛋白加入到细胞培养基中,随之以激光辐照,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结果:激光能量恒定于25.6 J/cm2时,S180细胞生存率随着藻红蛋白的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说明藻红蛋白的激光光敏反应对S180瘤细胞有很强的杀伤、破坏作用,这种效应在一定的激光能量范围内,与藻红蛋白本身的浓度相关.而单用藻红蛋白或激光处理,均不对细胞造成显著杀伤.结论:藻红蛋白是一种毒性较小,很有前景的光敏剂,可望应用于肿瘤光动力治疗.肿瘤防治杂志,2001,8(4):353-356
作者:李冠武;王广策;温博贵;李振刚;曾呈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组装简便实用的端粒酶活性相对定量检测试剂盒,建立了膀胱肿瘤端粒酶活性非同位素相对定量检测技术.方法:用银染-TRAP略行改良,对54例膀胱癌组织、癌旁组织、12例正常膀胱黏膜,其中46例膀胱癌患者同时收集了尿液及膀胱冲洗液的脱落细胞进行端粒酶活性相对定量值分析.结果:54例膀胱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相对定量值阳性率与正常膀胱黏膜和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相对定量值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P<0.001);癌旁组织略高于正常膀胱黏膜,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46例膀胱癌膀胱冲洗液与尿液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46例膀胱癌尿液与10例正常尿液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54例膀胱癌与癌旁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相对定量均值及标准差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46例膀胱癌冲洗液与尿液端粒酶活性相对定量均值及标准差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建立了膀胱肿瘤端粒酶活性的非同位素相对定量分析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性高的特点,该方法可作为恶性肿瘤诊断和预后的指标之一.肿瘤防治杂志,2001,8(4):375-379
作者:温培娥;崔树龄;张玲;傅强;崔正言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996年1月~1999年12月我们共对72例胃癌术后患者完成了腹腔灌注化疗,近期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胃癌术后患者72例,男59例,女13例;年龄35~67岁,中位年龄53岁.其中胃低、中、高分化腺癌各为32、18、12例,黏液腺癌12例.术后辅助化疗24例,初治晚期胃癌28例(其中伴单纯肝转移12例,伴腹水16例),术后腹腔种植转移和/或肝转移20例(均伴有腹水).全组可观察肝转移灶变化共28例,腹水变化共36例.
作者:宋爱武;王淑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30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进行分析.结果:腋淋巴结无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64.7%)明显高于腋淋巴结转移的患者(30.8%).肿瘤直径<2 cm的患者5年生存率(62.5%)明显高于肿瘤直径≥2 cm的患者(45.5%).ER受体阳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66.7%)明显高于ER受体阴性患者(38.9%).结论: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预后取决于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肿瘤大小以及ER受体是否阳性.其中腋淋巴结有无转移是影响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肿瘤防治杂志,2001,8(4):389-390
作者:邓军;田怀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对70岁以上胃癌患者84例,选择手术治疗71例,非手术治疗13例.手术死于并发症5例,3、5年生存率分别为63.0%(29/46)和36.9%(14/38).非手术患者均在14个月内死亡,中位生存期2.5个月,明显低于手术组.该资料提示,高龄胃癌患者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提倡积极地进行手术治疗.肿瘤防治杂志,2001,8(4):423-424
作者:朱于启;杨德峰;李杰;陈福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晚期癌症患者由于肿瘤浸润神经干、神经丛,压迫神经根或神经干及瘤体破溃感染并发周围组织坏死;或浸润血管、局部缺氧,引起难以控制的疼痛.可以说,晚期癌症主要的症状就是疼痛[1],其不仅给患者带来肉体痛苦,而且带来精神折磨,严重影响患者情绪及休息.单纯使用镇痛药物效果不佳,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1998年10月~1999年8月将患者自控止痛用于临床,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寇立青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大肠癌转移与p53基因突变及染色体倍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特异合成引物对p53基因7~8外显子进行PCR扩增,结合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和银染技术,检则22例大肠癌手术标本p53基因的突变;用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其染色体的倍性.结果:在有淋巴结转移10例大肠腺癌中,p53基因突变者占6例(60%);在无淋巴结转移的12例大肠腺癌中,p53基因突变者占1例(8.3%).在有p53基因突变的7例大肠腺癌中异倍体者6例(85.7%);无p53基因突变的15例大肠癌中异倍体者6例(40%).在有淋巴结转移的10例大肠癌中,p53基因突变及DNA异倍体共同表达者5例(50%);无淋巴结转移的12例大肠腺癌中p53基因突变及DNA异倍体共同表达者1例.结论:大肠癌p53基因突变及DNA异倍体共同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肿瘤防治杂志,2001,8(4):367-369
作者:于志伟;董新舒;王锡山;柳铭;傅松滨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成像(MRI)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病理证实的33例脊柱转移瘤作为研究对象,常规行T1WI、T2WI矢状位扫描,必要时行横断、冠状位扫描或增强扫描.结果:33例中,多椎体转移27例(81.8%),病灶大都呈跳跃式分布(25/27,92.5%),不累及椎间盘;单椎体转移6例(18.2%).病变侵及椎体全部或部分受累,部分受累者多数边界清楚,呈结节状或不规则形.在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合并病理骨折14例,计27个椎体;椎体破坏伴附件破坏16例;伴椎体旁软组织肿块9例.注射Gd-DTPA后呈中等度增强或明显增强.结论:低场MRI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肿瘤防治杂志,2001,8(4):413-415
作者:徐金法;孙云霞;狄玉进;谢海柱;许世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为探讨小儿恶性组织细胞病的临床特点,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现将我院20年来收治的15例患儿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刘玉;王凌夏;王凯;吴玉娟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