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平;周华;段祥娣
目的:探讨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分析1996年1月1日~1998年6月30日在法国马塞市Conception医院妇产科进行的218例宫颈锥型切除术的病理结果与HPV感染情况.结果:HPV总阳性率为52.75%,CIN 3的HPV阳性率高,而CIN 2的HPV阳性率比CIN 1高.结论:宫颈癌前病变与HPV感染极相关,宫颈癌者HPV感染的组织病理学诊断率低,应积极预防宫颈癌的发生.肿瘤防治杂志,2001,8(4):345-347
作者:杨伶俐;侍庆;朱钟治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食管癌患者不同组织细胞的DNA含量、S期细胞比值(SPF)及倍体状态与临床病理特性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食管癌患者新鲜手术标本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食管粘膜及淋巴结中DNA含量及S期细胞比值.结果:食管癌组织的异倍体发生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正常食管粘膜和淋巴结(P<0.05).二倍体组织之间的细胞DI差异无显著性(P>0.05).异倍体与二倍体细胞同一组织之间、异倍体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癌组织与正常组织、癌旁组织与淋巴结、正常组织与淋巴结之间DI差异显著(P<0.05).在二倍体组中癌组织与正常组织、癌组织与淋巴结之间SPE之间差异显著(P<0.05).DNA倍体与患者性别、肿瘤部位及大体病理类型等无关(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状况有关(P<0.05).结论:食管癌DNA倍体及SPF均与肿瘤的增殖活性有关,有助于对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了解和患者预后的判断.肿瘤防治杂志,2001,8(4):362-364
作者:王兴武;国前;魏玲;宋现让;郑燕;王家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直肠癌根治术,尤其是行侧方淋巴结清除术后,常常有较严重的排尿和性功能障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我院近年来开展了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全组16例,均为男性;年龄31~62岁,平均46岁.均行直肠癌扩大根治、保留盆腔植物神经术术式.术后病理诊断:中分化腺癌6例,低分化腺癌8例,黏液腺癌2例.
作者:刘维胜;孔冰;吴灵潼;宋玲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粘着斑激酶(FAK)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浸润的关系,以及与p53、bcl-2、ki-67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FAK在81例膀胱TCC中的表达情况.结果:FAK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黏膜,浸润性膀胱癌明显高于非浸润性,p53或ki-67阳性膀胱癌明显高于阴性组.结论:FAK可能是一种肿瘤转化相关酶,又是一种肿瘤演变相关酶;它的表达量可作为膀胱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价值的指标.肿瘤防治杂志,2001,8(4):372-374
作者:桂律;罗金芳;李如昌;林梅绥;许祖德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评价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对卵巢癌腹水的治疗价值.方法:HCPT治疗组Ⅱ、Ⅲ期卵巢癌合并腹水患者16例,均为顺铂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顺铂治疗的患者,腹穿尽量抽尽腹水或置管引流,注入HCPT 10~20 mg+NS 20 mL,每周2~3次,连用2~4周,全身CAH方案化疗4~12个疗程;顺铂(DDP)治疗组(对照组)卵巢癌合并腹水患者28例,腹穿抽液后注入DDP 40~60 mg+NS 50 mL,水化利尿,每周l~2次,连用4周,全身CAP方案化疗3~12个疗程.结果:HCPT治疗组患者CR 8例,PR 5例,有效率(CR+PR)81.3%(13/16);对照组有效率64.3%(18/28),两组疗效相似(P>0.75).HCPT组白细胞降低Ⅱ度以上2/16,较对照组显著降低(20/28,0.025>P>0.01);HCPT组16/16的患者消化道反应在0~Ⅰ度,对照组Ⅱ~Ⅳ度消化道反应病例20/2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脱发反应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25).结论:HCPT腹腔灌注结合全身化疗治疗卵巢癌腹水疗效可靠,毒副反应小,尤适合老年及一般情况较差患者的治疗.肿瘤防治杂志,2001,8(4):411-412
作者:乔华;王艾蓉;林雁;王青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肝硬化及肝癌p53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选择80例肝硬化、肝癌标本,分别以PCR-SSCP法,双链DNA序列测定法研究其p53基因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及突变位点.结果:62例肝癌标本p53总突变率为19.4%,其中,早、中、晚期突变率分别为10.5%、15.0%、35.0%;18例肝硬化标本p53总突变率为5.6%;第7外显子的突变发生在249位密码子第3号碱基上,为G:C→T:A的颠换突变;第8外显子的突变发生在273位密码子第1号碱基上,为C:G→T:A的转换突变.结论:p53基因突变发生在肝细胞发生形态学改变之初,随着肝癌的进展逐渐积累,突变率呈上升趋势,故p53基因突变很可能是启动癌变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肿瘤防治杂志,2001,8(4):365-367
作者:邵华;张宪党;黄海南;韩金祥;程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CD44V7/V8分子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中的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新鲜TCC和8例正常膀胱黏膜CD44V7/V8的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TCC组织CD44V7/V8表达的阳性率及阳性强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分别<0.05和<0.01).CD44V7/V8表达的阳性率随恶性程度升高,浸润深度增加,肿瘤基底直径增大及复发的出现而增加(P<0.05),与患者的年龄及肿瘤数目无关(P<0.05).结论:CD44V7/V8分子检测可能对判断TCC的发展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肿瘤防治杂志,2001,8(4):380-382
作者:韩斌德;葛根;习小庆;吴绮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分析影像检查方法对眼眶皮样囊肿的定位及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1例眼眶皮样囊肿的B超、CT扫描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B超、CT和MRI均可确定病变位置并提示病变的性质,但B超能较好显示病变内部结构和动态,CT发现病变及确定位置较精确,MRI特征为TiWI、T2WI均为高信号.结论:3种影像检查中,CT检查对眼眶皮样囊肿有价值,3种手段相结合能得出佳定性、定位诊断.肿瘤防治杂志,2001:8(4):386-387
作者:徐则林;滕峰;姜国民;王树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藻红蛋白介导的光敏反应对肿瘤细胞S180生长抑制作用,研究新型光动力药物.方法:将不同浓度的藻红蛋白加入到细胞培养基中,随之以激光辐照,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结果:激光能量恒定于25.6 J/cm2时,S180细胞生存率随着藻红蛋白的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说明藻红蛋白的激光光敏反应对S180瘤细胞有很强的杀伤、破坏作用,这种效应在一定的激光能量范围内,与藻红蛋白本身的浓度相关.而单用藻红蛋白或激光处理,均不对细胞造成显著杀伤.结论:藻红蛋白是一种毒性较小,很有前景的光敏剂,可望应用于肿瘤光动力治疗.肿瘤防治杂志,2001,8(4):353-356
作者:李冠武;王广策;温博贵;李振刚;曾呈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56岁.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头痛,伴右眼视物不清,头痛为钝痛,晨起为重,下午及夜间较轻,对症治疗无效,症状逐渐加重.专科检查:神志清晰,语言欠流利,近期记忆力下降,嗅觉正常,右眼远视力下降,视野缺失,眼裂6mm.颅脑CT示:左颞枕顶叶类环形混杂密度肿块影,约4.8cm×4.2 cm×6 cm大小,边缘增强,其内液实性密度并存,明显占位效应,灶周低密度水肿带包绕,于肿块前外侧见斑块状钙化影及异常迂曲、增粗的强化血管影.CT诊断:①脑星形细胞瘤(Ⅲ级);②脑动静脉畸形.术中见:肿瘤位于左枕颞顶叶,约5 cm×4 cm×6 cm,质软,边界不清,周围血管迂曲、变形,脑压较高.病理诊断:(左枕、颞、顶叶)星形细胞瘤Ⅱ~Ⅲ级合并脑
作者:房俊飞;李万湖;钟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应用CAP(CTX+ADM+DD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28例,近期有效率为43%(12/28),初、复治有效率分别为50%和25%.本组同时应用中药扶正治疗,并预防性应用止吐措施,化疗毒副反应可耐受.肿瘤防治杂志,2001,8(4):422
作者:董雷;徐晓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998年10月~2001年2月将42例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康莱特注射液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进行临床观察比较,结果提示,康莱特注射液能有效地缓解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肿瘤防治杂志,2001,8(4):418-419
作者:罗智辉;孔令言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病例报告患者女,42岁.因左乳晕下肿物5月,左腋下肿物15 d于1994年10月17日入院.患者于4年前行胃癌根治术,病理报告为低分化腺癌,浆膜未受累,淋巴结未见转移.18个月前又因左卵巢肿瘤再次人院行子宫全切除术,病理报告为转移性腺癌,符合胃癌转移.术后行FAM方案化疗4周期.本次入院体检,左乳晕偏外上方肿物3 cm×4 cm×3 cm大小,乳头无内陷,左腋下触及肿大淋巴结2枚,直经皆为1 cm,无融合,可推动.彩超及钼靶摄片提示乳腺恶性肿瘤,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查见核大、深染细胞,腹腔、盆腔超声及CT检查未见肿物,纤维胃镜检查残胃及吻合口正常.在气管内全麻下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报告:左乳转移性腺癌,左锁骨下动脉周围淋巴转移2/3,左肩胛下动脉周围淋巴结转移3/6,中央组淋巴结转移3/5,淋巴结内腺癌转移,查到印戒细胞,符合胃癌转移,ER(-),PR(-).
作者:李东方;梁晓玲;戚红艳;姜青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淋巴系统的病理诊断难度大,因此制备出优质合格的淋巴结HE切片,是保证正确诊断的先决条件.为此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对本科近5年来60例淋巴结活检的病例反复试作,总结出一种制作优质淋巴结切片的方法.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本院1995年1月~1999年12月60例淋巴结活检标本.
作者:李江涛;傅青;代翠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对比研究前列腺增生与肿瘤的CT表现,提高早期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21例前列腺增生和16例前列腺肿瘤的CT表现及其他检查资料.结果:前列腺增生与肿瘤在前列腺形态、大小、密度、边缘及毗邻关系间存在明显差异.CT表现为体积增大、密度均匀、边缘光滑清晰,多见于前列腺增生;CT表现为不规则增大、密度不均、边缘模糊呈结节状隆起、膀胱精囊角变钝或消失,多见于前列腺肿瘤.结论:CT平扫加增强扫描在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中晚期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肿瘤防治杂志,2001,8(4):405-406
作者:傅玉存;李明利;郭芸;马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威海市立医院于1970年1月~1990年1月采用宫颈管部分切除术和保留完整宫颈两种不同术式进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并进行长期随访观察,发现宫颈管部分切除术在预防宫颈残端癌中有良好的预防作用.报道如下.
作者:杨丽;杜建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紫杉醇是近年来发现的疗效较好的新型抗肿瘤药物,笔者就紫杉醇对卵巢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食管癌、鼻咽癌等在我国的临床应用近况进行综述.肿瘤防治杂志,2001,8(4):440-443
作者:佘琨;丁艳涛;孟宪;宋丽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康莱特注射液与化疗联用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2例中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康莱特联用诺维本+异环磷酰胺(NVB+IFO+NI)组和单纯NI化疗组.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53.1%和36.6%,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组治疗前后KPS评分改善及稳定者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结论:长期应用康莱特能使患者KPS提高或保持稳定,有助于提高疗效,延长缓解期.肿瘤防治杂志,2001,8(4):394-395
作者:陈茂森;聂立功;阙成立;章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熊果酸对体外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用MTT法、细胞迁移及小管实验观察熊果酸对培养血管内皮细胞(VEC)增殖、迁移和小管形成的影响.结果:熊果酸质量浓度为62.5~500μg/mL时,对VEC增殖呈剂量依赖性抑制;质量浓量为125 μg/mL时,对VEC迁移及小管形成均有抑制作用(P<0.05);质量浓度为500 μg/mL时,对VEC迁移及小管形成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熊果酸对体外血管形成具有抑制作用.肿瘤防治杂志,2001,8(4):351-352
作者:王兵;王杰军;徐钧;高勇;许青;陈万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组装简便实用的端粒酶活性相对定量检测试剂盒,建立了膀胱肿瘤端粒酶活性非同位素相对定量检测技术.方法:用银染-TRAP略行改良,对54例膀胱癌组织、癌旁组织、12例正常膀胱黏膜,其中46例膀胱癌患者同时收集了尿液及膀胱冲洗液的脱落细胞进行端粒酶活性相对定量值分析.结果:54例膀胱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相对定量值阳性率与正常膀胱黏膜和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相对定量值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P<0.001);癌旁组织略高于正常膀胱黏膜,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46例膀胱癌膀胱冲洗液与尿液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46例膀胱癌尿液与10例正常尿液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54例膀胱癌与癌旁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相对定量均值及标准差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46例膀胱癌冲洗液与尿液端粒酶活性相对定量均值及标准差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建立了膀胱肿瘤端粒酶活性的非同位素相对定量分析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性高的特点,该方法可作为恶性肿瘤诊断和预后的指标之一.肿瘤防治杂志,2001,8(4):375-379
作者:温培娥;崔树龄;张玲;傅强;崔正言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