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粘着斑激酶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的意义

桂律;罗金芳;李如昌;林梅绥;许祖德

关键词:癌, 移行性细胞, 膀胱肿瘤, 粘着斑激酶
摘要:目的:探讨粘着斑激酶(FAK)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浸润的关系,以及与p53、bcl-2、ki-67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FAK在81例膀胱TCC中的表达情况.结果:FAK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黏膜,浸润性膀胱癌明显高于非浸润性,p53或ki-67阳性膀胱癌明显高于阴性组.结论:FAK可能是一种肿瘤转化相关酶,又是一种肿瘤演变相关酶;它的表达量可作为膀胱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价值的指标.肿瘤防治杂志,2001,8(4):372-374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脑星形细胞瘤合并脑动静脉畸形一例报告

    1 病例报告患者男,56岁.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头痛,伴右眼视物不清,头痛为钝痛,晨起为重,下午及夜间较轻,对症治疗无效,症状逐渐加重.专科检查:神志清晰,语言欠流利,近期记忆力下降,嗅觉正常,右眼远视力下降,视野缺失,眼裂6mm.颅脑CT示:左颞枕顶叶类环形混杂密度肿块影,约4.8cm×4.2 cm×6 cm大小,边缘增强,其内液实性密度并存,明显占位效应,灶周低密度水肿带包绕,于肿块前外侧见斑块状钙化影及异常迂曲、增粗的强化血管影.CT诊断:①脑星形细胞瘤(Ⅲ级);②脑动静脉畸形.术中见:肿瘤位于左枕颞顶叶,约5 cm×4 cm×6 cm,质软,边界不清,周围血管迂曲、变形,脑压较高.病理诊断:(左枕、颞、顶叶)星形细胞瘤Ⅱ~Ⅲ级合并脑

    作者:房俊飞;李万湖;钟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细胞凋亡水平和宫颈癌化学治疗的研究回顾

    通过对细胞凋亡水平和宫颈癌化学治疗的文献综述,阐明细胞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和宫颈癌化疗的目前研究概况,以及细胞凋亡指数在宫颈癌化疗中的应用价值.目前结果表明,细胞凋亡指数在宫颈癌化疗,尤其是新辅助化疗中,具有广阔的临床运用前景.诱导细胞凋亡可能是宫颈癌化学治疗的机制之一.肿瘤防治杂志,2001,8(4):437-439

    作者:杨静婉;彭芝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左侧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38例手术治疗

    目的:研究左侧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的相关问题.方法:对38例左侧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结果:行肿瘤切除一期结肠吻合22例,无吻合口瘘等严重的手术并发症;肿瘤切除近端结肠腹壁造口12例,其中4例3个月后行造口还纳闭瘘;4例单纯剖腹探查的患者,2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于围手术期.结论:积极做好术前准备,早期手术治疗是提高左侧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治愈率的关键.肿瘤防治杂志,2001,8(4):403-404

    作者:李运太;李芝梅;王峰;乔鹏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PCA用于控制晚期癌痛的效果评价

    晚期癌症患者由于肿瘤浸润神经干、神经丛,压迫神经根或神经干及瘤体破溃感染并发周围组织坏死;或浸润血管、局部缺氧,引起难以控制的疼痛.可以说,晚期癌症主要的症状就是疼痛[1],其不仅给患者带来肉体痛苦,而且带来精神折磨,严重影响患者情绪及休息.单纯使用镇痛药物效果不佳,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1998年10月~1999年8月将患者自控止痛用于临床,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寇立青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半边旗提取物对HL-60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研究蕨类植物半边旗提取物对HL-60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成活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时相分布.结果:半边旗乙醇总提取物PSE及纯化合物5F、6F及A对HL-60细胞有强烈的杀伤作用,具明显的时间和剂量效应;PSE、5F、6F及A作用HL-60细胞24 h后,Go/G1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S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G2/M期轻度升高(5F作用组例外).结论:半边旗提取物对HL-60细胞有强烈的杀伤作用,明显影响细胞周期时相分布.肿瘤防治杂志,2001,8(4):348-350

    作者:何承伟;梁念慈;莫丽儿;李金华;张晓;广东;湛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高龄胃癌84例外科治疗体会

    对70岁以上胃癌患者84例,选择手术治疗71例,非手术治疗13例.手术死于并发症5例,3、5年生存率分别为63.0%(29/46)和36.9%(14/38).非手术患者均在14个月内死亡,中位生存期2.5个月,明显低于手术组.该资料提示,高龄胃癌患者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提倡积极地进行手术治疗.肿瘤防治杂志,2001,8(4):423-424

    作者:朱于启;杨德峰;李杰;陈福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紫杉醇在我国的应用近况

    紫杉醇是近年来发现的疗效较好的新型抗肿瘤药物,笔者就紫杉醇对卵巢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食管癌、鼻咽癌等在我国的临床应用近况进行综述.肿瘤防治杂志,2001,8(4):440-443

    作者:佘琨;丁艳涛;孟宪;宋丽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ELFP方案治疗晚期胃癌43例临床分析

    介绍了ELFP(Vp-16+CF+5-FU+DDP)治疗晚期胃癌43例临床疗效,近期有效率为60.5%(26/43);中位生存期7.9个月;毒副反应轻,耐受性好.肿瘤防治杂志,2001,8(4):421

    作者:刘福平;周华;段祥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宫颈腺癌临床治疗与预后--附44例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腺癌合理的治疗方法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986~1995年44例官颈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年总生存率59.09%,其中IA100%,IB50%,Ⅱ期72.72%,Ⅲ期44.44%.临床分期、局部肿瘤直径、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对5年生存率有影响.结论:IB期以上的宫颈腺癌应予以综合治疗;影响宫颈腺癌的预后因素包括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学类型及治疗方式等.肿瘤防治杂志,2001,8(4):409-410

    作者:周学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低强度氦氖激光辐照对内皮细胞增殖和变异的影响

    目的:研究低强度氦氖激光对内皮细胞增殖和变异的影响.方法:应用低强度氦氖激光辐照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研究内皮细胞的增殖情况,用光镜和电镜观察细胞核变异程度.结果:应用不同功率的低强度氦氖激光辐照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随着辐照次数与辐照时间的延长,内皮细胞增殖呈上升趋势,但没发现细胞变异.结论:激光辐照可促进内皮细胞的生长,但不会导致内皮细胞恶变.肿瘤防治杂志,2001,8(4):357-359

    作者:金丽英;刘广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人前列腺癌组织中p53基因突变和p21表达缺失

    目的:探讨人前列腺癌组织中p53基因的突变和p21 WAF1/CIP1蛋白表达的缺失.方法:采用p53基因突变的PCR-SSCP分析及DNA测序测定20例患者前列腺癌标本,同时检测p21 WAF1/CIP1蛋白的表达.结果:在20个前列腺癌标本中,4例发现有p53基因的点突变(20%),这4例标本的前列腺癌细胞中均伴有p21 WAF1/CIP1蛋白的表达缺失.结论:人前列腺癌的发生和p53基因的突变有关,而这些p53基因异常可导致p21 WAF1/C1P1蛋白的表达缺失.肿瘤防治杂志,2001,8(4):370-371

    作者:叶定伟;李慧;孙颖浩;钱松溪;郑家富;马永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肺癌合并脑转移13例手术治疗

    选择13例肺癌合并单纯脑转移且估计原发灶及脑转移灶有手术切除可能性的患者,依据是否有颅内高压症状决定开颅、开胸手术先后,分期行病灶切除.术后EP方案化疗及全脑放疗.结果提示,该组患者生存期明显高于文献报告保守治疗患者,且术后常规化疗及放疗优于单纯手术治疗.肿瘤防治杂志,2001,8(4):420

    作者:申佃京;张美霞;吴秀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喉癌p53基因点突变的研究

    目的:研究喉癌p53基因第6、7外显子的点突变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分析(PCR-RFLP)法.结果:喉癌p53基因第6外显子第205密码子突变率为13.5%,突变情况与喉癌组织分化类型和程度无关;第7外显子248位点突变率为0.结论:p53基因205位点是喉癌的突变热点,而其248位点则不是喉癌的突变热点.肿瘤防治杂志,2001,8(4):360-361

    作者:赵书佑;王春芳;罗兵;辛露;袁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食管癌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防治

    食管癌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是一种少见的并发症,多为功能性,1992~1998年我院共行食管癌切除,胃代食管术540例,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8例,发生率1.5%.1临床资料本组8例,男6例,女2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60岁.均为中上段食管癌,其中右胸、腹、颈三切口5例,左侧胸后外切口3例.发病时间为术后7~10 d.主要症状为胸闷、气短、心慌、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不含胆汁.胸部x光片检查示:胸腔胃扩张,有大量潴留液,胃蠕动消失,口服76%泛影葡胺40mL,见碘剂在幽门处受阻.8例均行胃镜检查,见胃蠕动波消失,幽门关闭,但是胃镜可顺利进入十二指肠,同时将胃管带八十二指肠.本组均经保守治疗8~20 d治愈.

    作者:胡广灿;李风勤;孙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青年人直肠癌19例临床分析

    回顾分析了19例青年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9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手术14例,姑息性切除4例,剖腹探查2例).17例得以随访、失访2例按死亡计算,随访率89.5%.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2.1%(8/19)、26.3%(5/19)和15.8%(3/19).结果提示,青年人直肠癌恶性程度高、病期晚、根治切除率低、预后差,且误诊率高.肿瘤防治杂志,2001,8(4):427-428

    作者:张春华;汪玉焕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大肠癌p53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倍体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目的:研究大肠癌转移与p53基因突变及染色体倍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特异合成引物对p53基因7~8外显子进行PCR扩增,结合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和银染技术,检则22例大肠癌手术标本p53基因的突变;用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其染色体的倍性.结果:在有淋巴结转移10例大肠腺癌中,p53基因突变者占6例(60%);在无淋巴结转移的12例大肠腺癌中,p53基因突变者占1例(8.3%).在有p53基因突变的7例大肠腺癌中异倍体者6例(85.7%);无p53基因突变的15例大肠癌中异倍体者6例(40%).在有淋巴结转移的10例大肠癌中,p53基因突变及DNA异倍体共同表达者5例(50%);无淋巴结转移的12例大肠腺癌中p53基因突变及DNA异倍体共同表达者1例.结论:大肠癌p53基因突变及DNA异倍体共同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肿瘤防治杂志,2001,8(4):367-369

    作者:于志伟;董新舒;王锡山;柳铭;傅松滨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Ⅰ、Ⅱ期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和治疗

    回顾分析了Ⅰ、Ⅱ期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Ⅰ、Ⅱ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72%和25%,全组5年生存率为64%,单纯治疗和联合治疗分别为70%和61%.研究提示,临床分期是影响预后重要因素,Ⅰ期采用局限单纯放疗即可,不必做颈部预防照射;Ⅱ期或Ⅰ期超腔组建议采用综合治疗.肿瘤防治杂志,2001,8(4):416-417

    作者:钟睿;陈志萍;邬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肿瘤描述流行病学

    描述性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并通过初步分析,找出影响分布差异的可能因素,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或初步防治对策.肿瘤描述流行病学是根据日常记录资料或通过特殊调查所得到的资料,包括实验检查结果,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人群特征分组,将人群肿瘤分布情况真实地展现出来.研究方法包括常规资料分析与应用、现况研究、筛检和生态学研究等.肿瘤防治杂志,2001,8(4):337-341

    作者:张开金;李学信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CAP方案治疗晚期肺鳞癌28例疗效观察

    应用CAP(CTX+ADM+DD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28例,近期有效率为43%(12/28),初、复治有效率分别为50%和25%.本组同时应用中药扶正治疗,并预防性应用止吐措施,化疗毒副反应可耐受.肿瘤防治杂志,2001,8(4):422

    作者:董雷;徐晓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熊果酸对体外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熊果酸对体外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用MTT法、细胞迁移及小管实验观察熊果酸对培养血管内皮细胞(VEC)增殖、迁移和小管形成的影响.结果:熊果酸质量浓度为62.5~500μg/mL时,对VEC增殖呈剂量依赖性抑制;质量浓量为125 μg/mL时,对VEC迁移及小管形成均有抑制作用(P<0.05);质量浓度为500 μg/mL时,对VEC迁移及小管形成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熊果酸对体外血管形成具有抑制作用.肿瘤防治杂志,2001,8(4):351-352

    作者:王兵;王杰军;徐钧;高勇;许青;陈万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主管: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主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