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琨;丁艳涛;孟宪;宋丽华
回顾分析了19例青年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9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手术14例,姑息性切除4例,剖腹探查2例).17例得以随访、失访2例按死亡计算,随访率89.5%.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2.1%(8/19)、26.3%(5/19)和15.8%(3/19).结果提示,青年人直肠癌恶性程度高、病期晚、根治切除率低、预后差,且误诊率高.肿瘤防治杂志,2001,8(4):427-428
作者:张春华;汪玉焕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直肠癌根治术,尤其是行侧方淋巴结清除术后,常常有较严重的排尿和性功能障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我院近年来开展了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全组16例,均为男性;年龄31~62岁,平均46岁.均行直肠癌扩大根治、保留盆腔植物神经术术式.术后病理诊断:中分化腺癌6例,低分化腺癌8例,黏液腺癌2例.
作者:刘维胜;孔冰;吴灵潼;宋玲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淋巴系统的病理诊断难度大,因此制备出优质合格的淋巴结HE切片,是保证正确诊断的先决条件.为此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对本科近5年来60例淋巴结活检的病例反复试作,总结出一种制作优质淋巴结切片的方法.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本院1995年1月~1999年12月60例淋巴结活检标本.
作者:李江涛;傅青;代翠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分析影像检查方法对眼眶皮样囊肿的定位及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1例眼眶皮样囊肿的B超、CT扫描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B超、CT和MRI均可确定病变位置并提示病变的性质,但B超能较好显示病变内部结构和动态,CT发现病变及确定位置较精确,MRI特征为TiWI、T2WI均为高信号.结论:3种影像检查中,CT检查对眼眶皮样囊肿有价值,3种手段相结合能得出佳定性、定位诊断.肿瘤防治杂志,2001:8(4):386-387
作者:徐则林;滕峰;姜国民;王树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食管癌患者不同组织细胞的DNA含量、S期细胞比值(SPF)及倍体状态与临床病理特性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食管癌患者新鲜手术标本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食管粘膜及淋巴结中DNA含量及S期细胞比值.结果:食管癌组织的异倍体发生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正常食管粘膜和淋巴结(P<0.05).二倍体组织之间的细胞DI差异无显著性(P>0.05).异倍体与二倍体细胞同一组织之间、异倍体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癌组织与正常组织、癌旁组织与淋巴结、正常组织与淋巴结之间DI差异显著(P<0.05).在二倍体组中癌组织与正常组织、癌组织与淋巴结之间SPE之间差异显著(P<0.05).DNA倍体与患者性别、肿瘤部位及大体病理类型等无关(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状况有关(P<0.05).结论:食管癌DNA倍体及SPF均与肿瘤的增殖活性有关,有助于对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了解和患者预后的判断.肿瘤防治杂志,2001,8(4):362-364
作者:王兴武;国前;魏玲;宋现让;郑燕;王家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介绍了ELFP(Vp-16+CF+5-FU+DDP)治疗晚期胃癌43例临床疗效,近期有效率为60.5%(26/43);中位生存期7.9个月;毒副反应轻,耐受性好.肿瘤防治杂志,2001,8(4):421
作者:刘福平;周华;段祥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喉癌p53基因第6、7外显子的点突变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分析(PCR-RFLP)法.结果:喉癌p53基因第6外显子第205密码子突变率为13.5%,突变情况与喉癌组织分化类型和程度无关;第7外显子248位点突变率为0.结论:p53基因205位点是喉癌的突变热点,而其248位点则不是喉癌的突变热点.肿瘤防治杂志,2001,8(4):360-361
作者:赵书佑;王春芳;罗兵;辛露;袁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对比研究前列腺增生与肿瘤的CT表现,提高早期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21例前列腺增生和16例前列腺肿瘤的CT表现及其他检查资料.结果:前列腺增生与肿瘤在前列腺形态、大小、密度、边缘及毗邻关系间存在明显差异.CT表现为体积增大、密度均匀、边缘光滑清晰,多见于前列腺增生;CT表现为不规则增大、密度不均、边缘模糊呈结节状隆起、膀胱精囊角变钝或消失,多见于前列腺肿瘤.结论:CT平扫加增强扫描在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中晚期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肿瘤防治杂志,2001,8(4):405-406
作者:傅玉存;李明利;郭芸;马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诺维本(NBV)系半合成的去甲-5-长春花碱类化合物,特异性作用于细胞有丝分裂的G2期和M期,以NVB为主的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性乳腺癌等肿瘤,疗效显著,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该药除了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外,其静脉注入后局部静脉炎的发生率高达40.1%.为了防止或减轻静脉炎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我们探索了一些方法,获得了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姜胜健;史海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人前列腺癌组织中p53基因的突变和p21 WAF1/CIP1蛋白表达的缺失.方法:采用p53基因突变的PCR-SSCP分析及DNA测序测定20例患者前列腺癌标本,同时检测p21 WAF1/CIP1蛋白的表达.结果:在20个前列腺癌标本中,4例发现有p53基因的点突变(20%),这4例标本的前列腺癌细胞中均伴有p21 WAF1/CIP1蛋白的表达缺失.结论:人前列腺癌的发生和p53基因的突变有关,而这些p53基因异常可导致p21 WAF1/C1P1蛋白的表达缺失.肿瘤防治杂志,2001,8(4):370-371
作者:叶定伟;李慧;孙颖浩;钱松溪;郑家富;马永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为了了解卵巢囊性成熟性畸胎瘤恶变临床特征及预后,对11例卵巢囊性成熟性畸胎瘤恶变的临床症状、肿瘤分期、病理类型、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68.6个月(12~168个月),5年生存率为57.2%.研究结果提示,卵巢囊性成熟性畸胎瘤恶变发生率低、恶性度高,手术治疗,辅以化、放疗有一定疗效.肿瘤防治杂志,2001,8(4):432-433
作者:陈小祥;彭素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藻红蛋白介导的光敏反应对肿瘤细胞S180生长抑制作用,研究新型光动力药物.方法:将不同浓度的藻红蛋白加入到细胞培养基中,随之以激光辐照,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结果:激光能量恒定于25.6 J/cm2时,S180细胞生存率随着藻红蛋白的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说明藻红蛋白的激光光敏反应对S180瘤细胞有很强的杀伤、破坏作用,这种效应在一定的激光能量范围内,与藻红蛋白本身的浓度相关.而单用藻红蛋白或激光处理,均不对细胞造成显著杀伤.结论:藻红蛋白是一种毒性较小,很有前景的光敏剂,可望应用于肿瘤光动力治疗.肿瘤防治杂志,2001,8(4):353-356
作者:李冠武;王广策;温博贵;李振刚;曾呈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紫杉醇是近年来发现的疗效较好的新型抗肿瘤药物,笔者就紫杉醇对卵巢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食管癌、鼻咽癌等在我国的临床应用近况进行综述.肿瘤防治杂志,2001,8(4):440-443
作者:佘琨;丁艳涛;孟宪;宋丽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选择13例肺癌合并单纯脑转移且估计原发灶及脑转移灶有手术切除可能性的患者,依据是否有颅内高压症状决定开颅、开胸手术先后,分期行病灶切除.术后EP方案化疗及全脑放疗.结果提示,该组患者生存期明显高于文献报告保守治疗患者,且术后常规化疗及放疗优于单纯手术治疗.肿瘤防治杂志,2001,8(4):420
作者:申佃京;张美霞;吴秀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院于1999年1月~2000年4月采用宽频谱小神灯--JYD远红外康复器照射预防开胸手术切口感染,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病例报告1.1 一般资料 1999年1月~2000年4月手术510例,分为A、B两组,A组男212例,女31例;年龄38~72岁,中位年龄56.2岁.食管贲门癌154例,肺癌89例.B组男229例,女38例;年龄39~74岁,中位年龄57.3岁.食管贲门癌、肺癌分别为175和92例.
作者:鞠桂芳;丁荣霜;田永莉;王春荣;景翠萍;陈现萍;靳庆燕;张雪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组装简便实用的端粒酶活性相对定量检测试剂盒,建立了膀胱肿瘤端粒酶活性非同位素相对定量检测技术.方法:用银染-TRAP略行改良,对54例膀胱癌组织、癌旁组织、12例正常膀胱黏膜,其中46例膀胱癌患者同时收集了尿液及膀胱冲洗液的脱落细胞进行端粒酶活性相对定量值分析.结果:54例膀胱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相对定量值阳性率与正常膀胱黏膜和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相对定量值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P<0.001);癌旁组织略高于正常膀胱黏膜,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46例膀胱癌膀胱冲洗液与尿液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46例膀胱癌尿液与10例正常尿液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54例膀胱癌与癌旁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相对定量均值及标准差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46例膀胱癌冲洗液与尿液端粒酶活性相对定量均值及标准差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建立了膀胱肿瘤端粒酶活性的非同位素相对定量分析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性高的特点,该方法可作为恶性肿瘤诊断和预后的指标之一.肿瘤防治杂志,2001,8(4):375-379
作者:温培娥;崔树龄;张玲;傅强;崔正言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生物靶向治疗是以乳腺癌发生发展相关的分子为靶,进行拮抗治疗.笔者综述了针对肿瘤血管生成、生长因子或生长因子受体、细胞凋亡、细胞内信号传导的新药物的研究现状及末来的研究思路.肿瘤防治杂志,2001,8(4):434-436
作者:张杰;邵志敏;沈镇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宫颈小细胞癌是一种罕见且恶性度很高的子宫颈恶性肿瘤,神经内分泌癌是小细胞癌的一种类型,同时合并妊娠者,治疗效果不理想、预后很差.报道我院收治的2例并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作者:杨宏英;卢玉波;黄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应用CAP(CTX+ADM+DD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28例,近期有效率为43%(12/28),初、复治有效率分别为50%和25%.本组同时应用中药扶正治疗,并预防性应用止吐措施,化疗毒副反应可耐受.肿瘤防治杂志,2001,8(4):422
作者:董雷;徐晓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食管癌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是一种少见的并发症,多为功能性,1992~1998年我院共行食管癌切除,胃代食管术540例,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8例,发生率1.5%.1临床资料本组8例,男6例,女2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60岁.均为中上段食管癌,其中右胸、腹、颈三切口5例,左侧胸后外切口3例.发病时间为术后7~10 d.主要症状为胸闷、气短、心慌、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不含胆汁.胸部x光片检查示:胸腔胃扩张,有大量潴留液,胃蠕动消失,口服76%泛影葡胺40mL,见碘剂在幽门处受阻.8例均行胃镜检查,见胃蠕动波消失,幽门关闭,但是胃镜可顺利进入十二指肠,同时将胃管带八十二指肠.本组均经保守治疗8~20 d治愈.
作者:胡广灿;李风勤;孙勇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