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瑞泉;熊明兰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TM)联合骨髓形态的检测在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间陕西省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2例淋巴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包括21例浸润者和31例未浸润者),选取56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比较两组入组人员的血清TM指标水平及浸润组患者与未浸润组患者间的血清铁蛋白(SF)、癌抗原15-3 (CA15-3)、癌抗原125 (CA125)及癌胚抗原(CEA)水平和临床参数,分析淋巴瘤患者的血清SF、CA15-3、CA125及CEA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SF、CA15-3、CA125及CE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两组入组人员的鳞状细胞癌抗原(SCc)、CA724、甲胎蛋白(AFP)、CA19-9、细胞角蛋白片断21-1(CYRA21-1)及神经特异性稀醇化酶(NSE)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瘤患者的血清SF、CA15-3、CA125及CEA与淋巴瘤b症状均存在相关性,淋巴瘤患者的血清CA15-3和CA125均与骨髓幼稚淋巴细胞比例存在相关性,血清SF和CA15-3与淋巴瘤患者分期存在相关性,血清SF、CA15-3及CA125与国际预后指标(IPI)存在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浸润组患者的血小板(PLT)和伴发淋巴瘤b症状风险低于未浸润组患者,且骨髓幼稚淋巴细胞比例和血清SF及CA15-3水平均明显高于未浸润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血清TM联合骨髓形态的检测对淋巴瘤患者的诊断、预后评估及判断是否存在骨髓浸润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任羽;贺爱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腔内超声联合糖链抗原CA19-9、CA125、CA72-4及CA242检测对肠道黏膜下肿瘤患者的随访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间在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随访的174例肠道黏膜下肿瘤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2年内每隔3个月及术后2年后每隔半年时进行糖链抗原检查,采用电化学发光自动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清标志物,对于血清标志物阳性或显著上升患者及有消化道症状者,进行腔内超声检查,分析腔内超声结果和糖链抗原水平与患者治疗结果的关系.结果 术后3个月,患者的C119-9、CA125和CA242水平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3个月时,C119-9、CA125、CA72-4和CA242阳性率分别为6.9%、3.4%、12.1%和6.9%低于术前的18.4%、15.5%、40.8%和2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时间为(24.4±12.5)个月.其中,64例出现复发与转移,36例复发,其余均为转移.复发转移者复发转移时血清C119-9、CA125、CA72-4和CA242水平高于未复发转移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糖链抗原标志物出现一项阳性或显著上升者复发与转移前置时间为(2.84±0.52)个月,两项及以上阳性或显著上升诊断前置时间为(1.34±0.25)个月.随访期间,共检出糖链抗原标志物阳性或显著上升者79例,对复发或转移敏感性为82.8% (53/64),特异性为85.5%(94/110),符合率为84.5%(147/174).超声内镜检查结果,新检出息肉3例,溃疡2例,均表现为血清标志物阳性,检出1例未见糖链抗原标志物上升但确诊为复发者.结论 糖链抗原检测对肠道黏膜下肿瘤转移与复发诊断效率较高,联合腔内超声可提高诊断效率,减少假阳性和假阴性.
作者:丁顺斌;张文利;李耀东;姜天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体重和免疫功能下降的康复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108例食管癌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其中对照组2例退出.均给予围手术期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开展综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体重与免疫水平相关指标.结果 术后2周,观察组患者较就诊时体重下降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CD4 +/CD8+水平及IgG水平均高于术前;两组患者TNF-α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对食管癌术后体重和免疫功能下降患者,开展综合康复护理,有助于减少患者术后体重下降量,增强其免疫功能.
作者:杨蓓;孙红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塞来昔布对肿瘤放射治疗的增敏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间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塞来昔布辅助放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放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原发灶退缩有效率83.3%,淋巴结退缩有效率78.9%,较对照组的70.0%和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出现放射性皮炎,观察组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和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0.0%、10.0%和0.0%,较对照组的6.7%、10.0%和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塞来昔布辅助放射治疗肿瘤的疗效、不良反应与单纯放疗类似,即塞来昔布对放射增敏作用不明显.
作者:叶本模;唐春蔓;尹显飞;曾学富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乳腺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乳腺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者在普通护理基础上加循证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30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明显降低乳腺肿瘤患者化疗中PICC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延长PICC留置时限.
作者:马晓霞;孙静岚;付秋玲;刘小娜;郭萍利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胎盘多肽注射液对肺腺癌患者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间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2例肺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患者在紫杉醇和顺铂(TP)化疗方案基础上联合胎盘多肽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TP化疗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T细胞亚群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3+、CD4+、CD8+及CD4 +/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2.5%和16.1%,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2%和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胎盘多肽注射液有助于提高肺腺癌患者免疫功能,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化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张娟;孙秋实;徐海声;李青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腹膜外卵巢移位术与改良卵巢移位术对宫颈癌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9月间山东潍坊临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40例宫颈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行改良卵巢移位术,对照组行腹膜外卵巢移位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孕酮(P)、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雌二醇(E)含量,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24周性生活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P、FSH、LH及E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比较P值升高、FSH、LH和E值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P、FSH、LH及E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4%,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性生活满意率为81.4%,观察组性生活满意率为91.4%,观察组较对照组比较性生活满意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膜外卵巢移位术与改良式卵巢移位手术治疗宫颈癌都可以有效保留卵巢的功能,改良式卵巢移位术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显著提高患者术后性生活满意度.
作者:张晓敏;李静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间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1 16例NSCLC患者根据采用的化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的86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引入COX回归模型对有关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及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死亡10例,癌症复发及转移23例,6个月总体生存率为84.3%,与对照组的8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出现Ⅲ度以上血液毒性16例,贫血3例(8.6%)、白细胞减少2例(4.8%)、血小板减少5例(10.2%)、粒细胞减少6例(15.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是影响患者近期疗效的有效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辅助化疗有较高疾病控制率,但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是影响NSCLC患者近期疗效的主要因素.
作者:权瑞泉;熊明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究超声检查诊断卵巢良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间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卵巢肿瘤患者,按照检测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超声检查,对照组采用X线检查,结合病理检查对照,观察分析两组患者卵巢肿瘤良恶性诊断符合率和良恶性病变类型.结果 观察组患者超声检测出恶性肿瘤患者23例,符合率为100.0% (23/23),良性肿瘤患者22例,符合率为95.5% (21/22).观察组中良性肿瘤病理诊断病变类型有卵巢囊肿4例,浆液性囊肿腺瘤3例,黏液性囊肿腺瘤2例,输卵管炎症3例,闭锁黄体3例,红体1例,黄体囊肿2例,副输卵管囊肿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恶性肿瘤病理诊断病变类型有腺癌2例,卵巢癌6例,透明细胞癌3例,子宫内膜样癌2例,成熟囊性畸胎瘤3例,乳头状癌2例,梭形细胞肿瘤3例,浆液性囊腺癌2例.对照组患者X线片检测出的恶性肿瘤符合率为80.0%(16/20),良性肿瘤符合率为76.0%(19/25),其良恶性肿瘤的病变类型未有明确辨别,两组患者的良恶性诊断符合率和病变类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采用超声检查对卵巢肿瘤患者进行诊断,可较好地提高卵巢肿瘤患者的诊断符合率,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较大意义.
作者:周燕;陈列;黄平;姚淑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结构式家庭护理指导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心理弹性、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间四川广元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按住院顺序编号,单号分为对照组,双号分为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及出院指导,观察组患者给予结构式家庭护理指导,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CS)与乳腺癌生活质量量表(FACT-B)测定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的变化,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ESCA)测定患者健康行为及自我效能的变化,采用社会功能评定表(SFRS)测定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两组患者社会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FACT-B量表各维度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各维度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患者上升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CD-RICS量表各维度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CD-RICS量表各维度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评分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ESCA量表各维度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效能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上升,且观察组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干预前,两组患者SFRS量表各维度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结构式家庭护理指导可改善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生活质量,提升其心理弹性与自护能力,改善其社会功能.
作者:张明娟;龙海碧;赵慧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结肠癌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90例结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疗效与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4.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化疗期间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神经毒性、静脉炎及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结肠癌期间,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提高治疗的临床效果,还能降低化疗期间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夏运梅;王群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目标性护理对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66例肺癌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目标性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7%,对照组患者为66.7%;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9%,对照组患者为69.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肺癌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围术期采用目标性护理,可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蔚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间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静脉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即刻(T1)、术毕(T2)、术后24h(T3)和术后72h(T4)等时间点,外周血血浆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Ⅱ(A-Ⅱ)、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变化情况及CD3+、CD4+、CD4+ CD25+、CD4+/CD8+比值改变情况.结果 给予不同麻醉至术毕,两组患者血清Cor和IL-2水平均明显降低,A-Ⅱ和IL-10水平则较T0时点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3时点,观察组患者Cor、IL-2、IL-10及A-Ⅱ水平均趋于术前水平,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Cor、IL-2、IL-10和A-Ⅱ水平至T4时点远未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患者T1、T2时点CD3+、CD4+、CD4+CD25+和CD4 +/CD8+比值均明显低于T0时点水平,且观察组患者各比值均较同期对照组水平明显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T3时点,观察组患者CD3+、CD4+、CD4+ CD25+和CD4+/CD8+比值明显升高近术前水平,且较同期对照组明显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至T4时点各免疫指标水平开始升高,较T0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相较于单纯静脉麻醉能明显减轻肺癌根治术对肺癌患者应激状态下的机体反应,使患者保持相对稳定的免疫功能.
作者:苏玉强;郑仲磊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肺癌患者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间南京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60例肺癌手术患者,按照床位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功能、疼痛情况及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第5d的氧气分压(P02)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C02)低于对照组,第1s用力呼气容积(FCV1)大于对照组,术后第3d的疼痛情况轻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左心衰、窦性心动过速及心房纤颤等心血管并发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能够减少肺癌患者术后心血管并发症.
作者:李晨茜;杨蓓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细胞膜及细胞核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间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保存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理档案,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析其病理组织切片中细胞膜及细胞核内EG-FR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结果 39例(65.0%)样本细胞膜EGFR呈阳性,7例(11.7%)样本细胞膜EGFR呈强阳性;18例(30.0%)样本细胞核EGFR呈阳性和5例(8.3%)样本细胞核EGFR呈强阳性.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发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细胞膜EGFR强阳性与总体生存率(OS)无明显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核EGFR强阳性组与总体生存率(OS)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核EGFR表达水平与Cyclin D1之间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膜EGFR表达水平与Cyclin D1之间无明显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胞核内EGFR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相关,核内EGFR强阳性者预后差.
作者:黄大福;张雷;李贺群;侯莹;严波;徐晖;聂春兰;熊红兵;乐小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亚叶酸钙和氟尿嘧啶(mFOLFOX6)方案化疗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9月至2015年9月间湘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8例PHC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别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RFA治疗1周后行mFOLFOX6化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RFA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评估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近期总有效率为68.1%,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4.9%,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FOLFOX6化疗联合RFA治疗PHC具有协同作用,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近期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胡十齐;封元清;王路瑶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新辅助治疗对Ⅰ B2至ⅡA期宫颈癌患者近期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Ⅰ B2期至ⅡA期宫颈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3组,采用新辅助腔内放疗的33例患者为放疗组,采用新辅助静脉化疗的33例患者为化疗组,采用新辅助静脉化疗联合腔内放疗的34例患者为联合组,辅助治疗共进行2周.对三组患者新辅助治疗后的疗效、病理危险因素、术后辅助治疗及预后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放疗组、化疗组和联合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48.5%、51.5%和73.5%.联合组临床有效率高于放疗组和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联合组0个中度病理危险因素和0个高度病理危险因素的比率均高于化疗组和放疗组,在中度病理危险因素和高度病理危险因素的1个和≥2个中,联合组比率均低于放疗组和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组和化疗组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5年后生存率比较,联合组生存率高于放疗组和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组和化疗组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腔内放疗和静脉化疗联合的新辅助治疗方法有很好的临床效果,能改善预后,对治疗Ⅰ B2-ⅡA期宫颈癌具有明显效果.
作者:王璐;潘静;段莉华;贾晓峰;姚丽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微波消融结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及肺转移瘤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非小细胞肺癌、肺转移癌及复发性肺癌的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微波消融结合放化疗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单纯放化疗.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存率、有效率、肿瘤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和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和脱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微波消融结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及肺转移瘤的临床效果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瑞东;乔柱;胡东玉;郑林晶;王军业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内癌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特征及病理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间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乳腺导管内癌患者与4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析两种乳腺癌患者的超声声像特点与病理情况的差异.结果 两种乳腺癌患者的病灶大小、形状、血流信号、病灶周边毛刺与边界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乳腺导管内癌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特征及病理情况上有差异明显,有助于临床疾病的鉴别诊断.
作者:刘国江;谭敏华;林萍;陈维林;江泽良;姚敏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瘤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的剂量学分布特点.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间在苏州大学附一院放射治疗科就诊的行3 D-CRT及IMRT计划治疗的9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比较两种放射治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及重要危及器官的受照量.结果 IMRT计划与3D-CRT计划相比,靶区的均匀性、适形性及靶区覆盖率均有所提高,同时降低了晶体、眼球、视神经、中耳及腮腺的受照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改善了靶区剂量分布,降低了重要危及器官的受照量.
作者:柴晓艳;李金利;曹莹;胡晓楚 刊期: 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