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之间的关系

黄大福;张雷;李贺群;侯莹;严波;徐晖;聂春兰;熊红兵;乐小莉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核转位, 癌, 非小细胞肺
摘要:目的 探讨细胞膜及细胞核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间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保存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理档案,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析其病理组织切片中细胞膜及细胞核内EG-FR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结果 39例(65.0%)样本细胞膜EGFR呈阳性,7例(11.7%)样本细胞膜EGFR呈强阳性;18例(30.0%)样本细胞核EGFR呈阳性和5例(8.3%)样本细胞核EGFR呈强阳性.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发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细胞膜EGFR强阳性与总体生存率(OS)无明显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核EGFR强阳性组与总体生存率(OS)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核EGFR表达水平与Cyclin D1之间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膜EGFR表达水平与Cyclin D1之间无明显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胞核内EGFR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相关,核内EGFR强阳性者预后差.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在预防肺癌患者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肺癌患者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间南京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60例肺癌手术患者,按照床位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功能、疼痛情况及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第5d的氧气分压(P02)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C02)低于对照组,第1s用力呼气容积(FCV1)大于对照组,术后第3d的疼痛情况轻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左心衰、窦性心动过速及心房纤颤等心血管并发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能够减少肺癌患者术后心血管并发症.

    作者:李晨茜;杨蓓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急诊护理对肿瘤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对肿瘤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间江苏省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04例肿瘤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急诊救治与相关护理基础上对急诊护理措施进行强化,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诊救治与相关护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患者止血的总有效率92.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9%;观察组患者平均止血时间(10.5±2.6)h,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5.6±2.4)h;观察组患者对急诊护理的总满意率10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强化急诊护理可以有效缩短肿瘤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止血时间,保证急救质量.

    作者:卞雯;朱娜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不同麻醉方法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间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静脉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即刻(T1)、术毕(T2)、术后24h(T3)和术后72h(T4)等时间点,外周血血浆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Ⅱ(A-Ⅱ)、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变化情况及CD3+、CD4+、CD4+ CD25+、CD4+/CD8+比值改变情况.结果 给予不同麻醉至术毕,两组患者血清Cor和IL-2水平均明显降低,A-Ⅱ和IL-10水平则较T0时点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3时点,观察组患者Cor、IL-2、IL-10及A-Ⅱ水平均趋于术前水平,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Cor、IL-2、IL-10和A-Ⅱ水平至T4时点远未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患者T1、T2时点CD3+、CD4+、CD4+CD25+和CD4 +/CD8+比值均明显低于T0时点水平,且观察组患者各比值均较同期对照组水平明显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T3时点,观察组患者CD3+、CD4+、CD4+ CD25+和CD4+/CD8+比值明显升高近术前水平,且较同期对照组明显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至T4时点各免疫指标水平开始升高,较T0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相较于单纯静脉麻醉能明显减轻肺癌根治术对肺癌患者应激状态下的机体反应,使患者保持相对稳定的免疫功能.

    作者:苏玉强;郑仲磊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食管癌患者术后体重和免疫功能下降的康复护理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体重和免疫功能下降的康复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108例食管癌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其中对照组2例退出.均给予围手术期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开展综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体重与免疫水平相关指标.结果 术后2周,观察组患者较就诊时体重下降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CD4 +/CD8+水平及IgG水平均高于术前;两组患者TNF-α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对食管癌术后体重和免疫功能下降患者,开展综合康复护理,有助于减少患者术后体重下降量,增强其免疫功能.

    作者:杨蓓;孙红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乳腺导管内癌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特征及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内癌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特征及病理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间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乳腺导管内癌患者与4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析两种乳腺癌患者的超声声像特点与病理情况的差异.结果 两种乳腺癌患者的病灶大小、形状、血流信号、病灶周边毛刺与边界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乳腺导管内癌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特征及病理情况上有差异明显,有助于临床疾病的鉴别诊断.

    作者:刘国江;谭敏华;林萍;陈维林;江泽良;姚敏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mFOLFOX6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亚叶酸钙和氟尿嘧啶(mFOLFOX6)方案化疗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9月至2015年9月间湘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8例PHC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别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RFA治疗1周后行mFOLFOX6化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RFA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评估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近期总有效率为68.1%,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4.9%,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FOLFOX6化疗联合RFA治疗PHC具有协同作用,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近期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胡十齐;封元清;王路瑶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微波消融结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及肺转移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微波消融结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及肺转移瘤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非小细胞肺癌、肺转移癌及复发性肺癌的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微波消融结合放化疗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单纯放化疗.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存率、有效率、肿瘤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和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和脱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微波消融结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及肺转移瘤的临床效果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瑞东;乔柱;胡东玉;郑林晶;王军业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围术期护理对乳腺肿瘤患者负面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围术期护理对乳腺肿瘤患者负面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四川省彭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4例乳腺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的情绪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41.59±1.9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54.34±2.47)分;观察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为(51.01±1.2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62.19±2.3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69.77 ±5.9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0.32±5.6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术期护理能够改善乳腺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朝芬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之间的关系

    目的 探讨细胞膜及细胞核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间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保存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理档案,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析其病理组织切片中细胞膜及细胞核内EG-FR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结果 39例(65.0%)样本细胞膜EGFR呈阳性,7例(11.7%)样本细胞膜EGFR呈强阳性;18例(30.0%)样本细胞核EGFR呈阳性和5例(8.3%)样本细胞核EGFR呈强阳性.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发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细胞膜EGFR强阳性与总体生存率(OS)无明显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核EGFR强阳性组与总体生存率(OS)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核EGFR表达水平与Cyclin D1之间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膜EGFR表达水平与Cyclin D1之间无明显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胞核内EGFR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相关,核内EGFR强阳性者预后差.

    作者:黄大福;张雷;李贺群;侯莹;严波;徐晖;聂春兰;熊红兵;乐小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调强放射治疗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剂量学比较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瘤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的剂量学分布特点.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间在苏州大学附一院放射治疗科就诊的行3 D-CRT及IMRT计划治疗的9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比较两种放射治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及重要危及器官的受照量.结果 IMRT计划与3D-CRT计划相比,靶区的均匀性、适形性及靶区覆盖率均有所提高,同时降低了晶体、眼球、视神经、中耳及腮腺的受照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改善了靶区剂量分布,降低了重要危及器官的受照量.

    作者:柴晓艳;李金利;曹莹;胡晓楚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骨髓形态检测在淋巴瘤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TM)联合骨髓形态的检测在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间陕西省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2例淋巴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包括21例浸润者和31例未浸润者),选取56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比较两组入组人员的血清TM指标水平及浸润组患者与未浸润组患者间的血清铁蛋白(SF)、癌抗原15-3 (CA15-3)、癌抗原125 (CA125)及癌胚抗原(CEA)水平和临床参数,分析淋巴瘤患者的血清SF、CA15-3、CA125及CEA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SF、CA15-3、CA125及CE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两组入组人员的鳞状细胞癌抗原(SCc)、CA724、甲胎蛋白(AFP)、CA19-9、细胞角蛋白片断21-1(CYRA21-1)及神经特异性稀醇化酶(NSE)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瘤患者的血清SF、CA15-3、CA125及CEA与淋巴瘤b症状均存在相关性,淋巴瘤患者的血清CA15-3和CA125均与骨髓幼稚淋巴细胞比例存在相关性,血清SF和CA15-3与淋巴瘤患者分期存在相关性,血清SF、CA15-3及CA125与国际预后指标(IPI)存在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浸润组患者的血小板(PLT)和伴发淋巴瘤b症状风险低于未浸润组患者,且骨髓幼稚淋巴细胞比例和血清SF及CA15-3水平均明显高于未浸润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血清TM联合骨髓形态的检测对淋巴瘤患者的诊断、预后评估及判断是否存在骨髓浸润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任羽;贺爱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分阶段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

    目的 探讨分阶段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陕西省铜川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4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乳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观察组患者在分阶段护理干预基础上行功能性训练,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行功能性训练.观察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及患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旋内角度、后伸角度与内收肌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患者患侧并发症发生率(9.6%)低于对照组(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阶段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侧上肢功能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且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董长云;张大志;王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目标性护理在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应用

    目的 探讨目标性护理对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66例肺癌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目标性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7%,对照组患者为66.7%;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9%,对照组患者为69.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肺癌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围术期采用目标性护理,可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蔚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显微手术治疗38例血栓性脑动脉瘤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显微手术治疗血栓性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8月间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6例血栓性脑动脉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显微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血管内栓塞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30例,中残4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对照组患者预后良好25例,中残5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4例.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和死亡率分别为78.9%和2.6%,对照组患者分别为65.8%和10.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手术治疗血栓性脑动脉瘤能有效夹闭患者动脉瘤,降低继发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复发率较低,治愈率较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强;金杰;胡胜;吕华荣;吴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原癌基因miR-21与寿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miR-21在不同年龄段人群血清中表达量的变化及与寿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体检及住院的29例不同年龄段人群为研究对象,其中青年组10例,中老年组9例,长寿组10例,提取3组人员的血清样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原癌基因miR-21表达水平,判断miR-21在不同年龄段人群血清中的表达量情况.结果 长寿组人员血清中miR-21相对表达量为(0.82±0.39),显著低于中老年组的(1.43±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肌酐清除率、EF值和血脂水平分别与miR-21相对含量进行比对发现,不同年龄段miR-21相对含量趋势与血脂水平近似,长寿组人群中血脂水平较中老年组人群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癌基因miR-21可能在长寿人群中表达量减低,抑制恶性肿瘤发生,其表达量与血脂有相关性,有望成为寿命相关性基因之一.

    作者:王珊;杨华昱;李圣楠;汪云超;陈海平;马清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清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清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间海南省东方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清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子宫肌瘤体积变化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为(9.12±1.75)cm3,小于对照组患者的(14.10±1.79)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清胶囊治疗子宫肌瘤,可减轻不良反应,缩小患者肌瘤体积,改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林启强;陈思丹;郭洪旧;崔静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薄壁空洞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学临床特征

    目的 探讨形成薄壁空洞的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学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6年6月间北京中医医院延庆医院收治的22例已被证实为周围型肺癌伴薄壁空腔的患者,采用CT扫描观察患者肺癌实性病灶、空洞病灶及空洞与肺癌主体病灶毗邻关系的CT影像学临床特征.结果 22例周围型肺癌伴薄壁空洞患者中,肺癌病灶CT影像学显示,主体病灶位于右肺者16例(72.7%),位于左肺者6例(27.3%);表现分叶征者19例(86.4%),毛刺征16例(72.7%),血管集束征10例(45.5%),小泡征5例(22.7%),细支气管充气征4例(18.2%),沙粒样钙化表现2例(9.1%).空洞病灶CT影像学显示,大多呈圆形或类圆形,腔壁呈均匀表现,壁厚<2mm者18例(81.8%),壁厚2 ~ 3mm者4例(18.2%).出现内壁结节者4例(18.2%),空洞病灶外壁相贴或推移血管影者8例(36.4%),空洞内见分隔或细小血管者19例(86.4%).空洞位于肺癌实体病灶周边者18例(81.8%),位于肺癌实体病灶内者4例(18.2%).结论 CT影像学检查对于周围型肺癌伴薄壁空洞具有一定的诊断和鉴别价值,可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祁增亮;朱石柱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手术患者的近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术后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6年3月间在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行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100例Ⅰ b~Ⅱa2期巨块型宫颈癌(直径≥4cm)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4例患者,术前采用新辅助化疗,对照组56例患者,单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和化疗后48h、7d及14d等时间点临床症状改善效果、肿瘤大横断直径、组织学有效率及宫颈癌病理组织中p16蛋白表达动态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近远期疗效差异.结果 观察组化疗后7d和化疗后14d临床症状总改善率为65.9%和79.5%,组织学有效率为68.2%和88.6%均较化疗后48h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除化疗后48h肿瘤大横断直径、p16蛋白表达阳性率同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外,化疗后7d、14d等时间点肿瘤大横断直径[(4.5±0.8)cm、(4.1±0.6)cm]及病理组织中p16蛋白表达阳性率(86.4%、72.7%)均显著低于化疗前的(5.4± 1.3)cm和1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355.6±159.2)ml vs (583.5 ±200.6)ml,P<0.05];但两组受试者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三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5.9%vs 35.7%),且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5.9%vs 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以顺铂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应用于行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Ⅰ b~Ⅱa2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临床治疗中,利于病情恢复,近远期疗效均较为理想.

    作者:李静蓉;桂定清;张力忆;何玉华;戚瑞虹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腔内超声联合糖链抗原检测对肠道黏膜下肿瘤患者的随访价值

    目的 探讨腔内超声联合糖链抗原CA19-9、CA125、CA72-4及CA242检测对肠道黏膜下肿瘤患者的随访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间在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随访的174例肠道黏膜下肿瘤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2年内每隔3个月及术后2年后每隔半年时进行糖链抗原检查,采用电化学发光自动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清标志物,对于血清标志物阳性或显著上升患者及有消化道症状者,进行腔内超声检查,分析腔内超声结果和糖链抗原水平与患者治疗结果的关系.结果 术后3个月,患者的C119-9、CA125和CA242水平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3个月时,C119-9、CA125、CA72-4和CA242阳性率分别为6.9%、3.4%、12.1%和6.9%低于术前的18.4%、15.5%、40.8%和2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时间为(24.4±12.5)个月.其中,64例出现复发与转移,36例复发,其余均为转移.复发转移者复发转移时血清C119-9、CA125、CA72-4和CA242水平高于未复发转移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糖链抗原标志物出现一项阳性或显著上升者复发与转移前置时间为(2.84±0.52)个月,两项及以上阳性或显著上升诊断前置时间为(1.34±0.25)个月.随访期间,共检出糖链抗原标志物阳性或显著上升者79例,对复发或转移敏感性为82.8% (53/64),特异性为85.5%(94/110),符合率为84.5%(147/174).超声内镜检查结果,新检出息肉3例,溃疡2例,均表现为血清标志物阳性,检出1例未见糖链抗原标志物上升但确诊为复发者.结论 糖链抗原检测对肠道黏膜下肿瘤转移与复发诊断效率较高,联合腔内超声可提高诊断效率,减少假阳性和假阴性.

    作者:丁顺斌;张文利;李耀东;姜天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塞来昔布对肿瘤放射治疗的增敏作用

    目的 探讨塞来昔布对肿瘤放射治疗的增敏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间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塞来昔布辅助放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放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原发灶退缩有效率83.3%,淋巴结退缩有效率78.9%,较对照组的70.0%和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出现放射性皮炎,观察组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和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0.0%、10.0%和0.0%,较对照组的6.7%、10.0%和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塞来昔布辅助放射治疗肿瘤的疗效、不良反应与单纯放疗类似,即塞来昔布对放射增敏作用不明显.

    作者:叶本模;唐春蔓;尹显飞;曾学富 刊期: 2017年第07期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癌症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