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护理对肿瘤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

卞雯;朱娜

关键词:急诊护理, 肿瘤,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对肿瘤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间江苏省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04例肿瘤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急诊救治与相关护理基础上对急诊护理措施进行强化,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诊救治与相关护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患者止血的总有效率92.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9%;观察组患者平均止血时间(10.5±2.6)h,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5.6±2.4)h;观察组患者对急诊护理的总满意率10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强化急诊护理可以有效缩短肿瘤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止血时间,保证急救质量.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在预防肺癌患者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肺癌患者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间南京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60例肺癌手术患者,按照床位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功能、疼痛情况及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第5d的氧气分压(P02)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C02)低于对照组,第1s用力呼气容积(FCV1)大于对照组,术后第3d的疼痛情况轻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左心衰、窦性心动过速及心房纤颤等心血管并发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能够减少肺癌患者术后心血管并发症.

    作者:李晨茜;杨蓓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早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全胸腔镜肺叶肺段切除术治疗的疗效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肺叶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间大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早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人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电视全胸腔镜肺叶肺段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相关指标变化.结果 围手术期间,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术后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各项实验室指标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早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电视全胸腔镜肺叶肺段切除术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相对较高.

    作者:疏楠;汪洋;方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调强放射治疗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剂量学比较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瘤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的剂量学分布特点.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间在苏州大学附一院放射治疗科就诊的行3 D-CRT及IMRT计划治疗的9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比较两种放射治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及重要危及器官的受照量.结果 IMRT计划与3D-CRT计划相比,靶区的均匀性、适形性及靶区覆盖率均有所提高,同时降低了晶体、眼球、视神经、中耳及腮腺的受照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改善了靶区剂量分布,降低了重要危及器官的受照量.

    作者:柴晓艳;李金利;曹莹;胡晓楚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塞来昔布对肿瘤放射治疗的增敏作用

    目的 探讨塞来昔布对肿瘤放射治疗的增敏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间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塞来昔布辅助放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放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原发灶退缩有效率83.3%,淋巴结退缩有效率78.9%,较对照组的70.0%和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出现放射性皮炎,观察组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和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0.0%、10.0%和0.0%,较对照组的6.7%、10.0%和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塞来昔布辅助放射治疗肿瘤的疗效、不良反应与单纯放疗类似,即塞来昔布对放射增敏作用不明显.

    作者:叶本模;唐春蔓;尹显飞;曾学富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显微手术治疗38例血栓性脑动脉瘤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显微手术治疗血栓性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8月间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6例血栓性脑动脉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显微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血管内栓塞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30例,中残4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对照组患者预后良好25例,中残5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4例.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和死亡率分别为78.9%和2.6%,对照组患者分别为65.8%和10.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手术治疗血栓性脑动脉瘤能有效夹闭患者动脉瘤,降低继发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复发率较低,治愈率较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强;金杰;胡胜;吕华荣;吴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原癌基因miR-21与寿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miR-21在不同年龄段人群血清中表达量的变化及与寿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体检及住院的29例不同年龄段人群为研究对象,其中青年组10例,中老年组9例,长寿组10例,提取3组人员的血清样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原癌基因miR-21表达水平,判断miR-21在不同年龄段人群血清中的表达量情况.结果 长寿组人员血清中miR-21相对表达量为(0.82±0.39),显著低于中老年组的(1.43±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肌酐清除率、EF值和血脂水平分别与miR-21相对含量进行比对发现,不同年龄段miR-21相对含量趋势与血脂水平近似,长寿组人群中血脂水平较中老年组人群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癌基因miR-21可能在长寿人群中表达量减低,抑制恶性肿瘤发生,其表达量与血脂有相关性,有望成为寿命相关性基因之一.

    作者:王珊;杨华昱;李圣楠;汪云超;陈海平;马清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乳腺导管内癌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特征及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内癌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特征及病理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间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乳腺导管内癌患者与4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析两种乳腺癌患者的超声声像特点与病理情况的差异.结果 两种乳腺癌患者的病灶大小、形状、血流信号、病灶周边毛刺与边界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乳腺导管内癌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特征及病理情况上有差异明显,有助于临床疾病的鉴别诊断.

    作者:刘国江;谭敏华;林萍;陈维林;江泽良;姚敏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手术患者的近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术后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6年3月间在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行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100例Ⅰ b~Ⅱa2期巨块型宫颈癌(直径≥4cm)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4例患者,术前采用新辅助化疗,对照组56例患者,单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和化疗后48h、7d及14d等时间点临床症状改善效果、肿瘤大横断直径、组织学有效率及宫颈癌病理组织中p16蛋白表达动态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近远期疗效差异.结果 观察组化疗后7d和化疗后14d临床症状总改善率为65.9%和79.5%,组织学有效率为68.2%和88.6%均较化疗后48h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除化疗后48h肿瘤大横断直径、p16蛋白表达阳性率同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外,化疗后7d、14d等时间点肿瘤大横断直径[(4.5±0.8)cm、(4.1±0.6)cm]及病理组织中p16蛋白表达阳性率(86.4%、72.7%)均显著低于化疗前的(5.4± 1.3)cm和1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355.6±159.2)ml vs (583.5 ±200.6)ml,P<0.05];但两组受试者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三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5.9%vs 35.7%),且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5.9%vs 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以顺铂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应用于行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Ⅰ b~Ⅱa2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临床治疗中,利于病情恢复,近远期疗效均较为理想.

    作者:李静蓉;桂定清;张力忆;何玉华;戚瑞虹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新辅助治疗对ⅠB2至ⅡA期宫颈癌患者近期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新辅助治疗对Ⅰ B2至ⅡA期宫颈癌患者近期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Ⅰ B2期至ⅡA期宫颈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3组,采用新辅助腔内放疗的33例患者为放疗组,采用新辅助静脉化疗的33例患者为化疗组,采用新辅助静脉化疗联合腔内放疗的34例患者为联合组,辅助治疗共进行2周.对三组患者新辅助治疗后的疗效、病理危险因素、术后辅助治疗及预后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放疗组、化疗组和联合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48.5%、51.5%和73.5%.联合组临床有效率高于放疗组和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联合组0个中度病理危险因素和0个高度病理危险因素的比率均高于化疗组和放疗组,在中度病理危险因素和高度病理危险因素的1个和≥2个中,联合组比率均低于放疗组和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组和化疗组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5年后生存率比较,联合组生存率高于放疗组和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组和化疗组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腔内放疗和静脉化疗联合的新辅助治疗方法有很好的临床效果,能改善预后,对治疗Ⅰ B2-ⅡA期宫颈癌具有明显效果.

    作者:王璐;潘静;段莉华;贾晓峰;姚丽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围术期护理对乳腺肿瘤患者负面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围术期护理对乳腺肿瘤患者负面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四川省彭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4例乳腺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的情绪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41.59±1.9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54.34±2.47)分;观察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为(51.01±1.2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62.19±2.3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69.77 ±5.9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0.32±5.6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术期护理能够改善乳腺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朝芬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之间的关系

    目的 探讨细胞膜及细胞核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间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保存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理档案,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析其病理组织切片中细胞膜及细胞核内EG-FR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结果 39例(65.0%)样本细胞膜EGFR呈阳性,7例(11.7%)样本细胞膜EGFR呈强阳性;18例(30.0%)样本细胞核EGFR呈阳性和5例(8.3%)样本细胞核EGFR呈强阳性.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发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细胞膜EGFR强阳性与总体生存率(OS)无明显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核EGFR强阳性组与总体生存率(OS)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核EGFR表达水平与Cyclin D1之间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膜EGFR表达水平与Cyclin D1之间无明显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胞核内EGFR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相关,核内EGFR强阳性者预后差.

    作者:黄大福;张雷;李贺群;侯莹;严波;徐晖;聂春兰;熊红兵;乐小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骨髓形态检测在淋巴瘤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TM)联合骨髓形态的检测在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间陕西省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2例淋巴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包括21例浸润者和31例未浸润者),选取56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比较两组入组人员的血清TM指标水平及浸润组患者与未浸润组患者间的血清铁蛋白(SF)、癌抗原15-3 (CA15-3)、癌抗原125 (CA125)及癌胚抗原(CEA)水平和临床参数,分析淋巴瘤患者的血清SF、CA15-3、CA125及CEA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SF、CA15-3、CA125及CE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两组入组人员的鳞状细胞癌抗原(SCc)、CA724、甲胎蛋白(AFP)、CA19-9、细胞角蛋白片断21-1(CYRA21-1)及神经特异性稀醇化酶(NSE)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瘤患者的血清SF、CA15-3、CA125及CEA与淋巴瘤b症状均存在相关性,淋巴瘤患者的血清CA15-3和CA125均与骨髓幼稚淋巴细胞比例存在相关性,血清SF和CA15-3与淋巴瘤患者分期存在相关性,血清SF、CA15-3及CA125与国际预后指标(IPI)存在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浸润组患者的血小板(PLT)和伴发淋巴瘤b症状风险低于未浸润组患者,且骨髓幼稚淋巴细胞比例和血清SF及CA15-3水平均明显高于未浸润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血清TM联合骨髓形态的检测对淋巴瘤患者的诊断、预后评估及判断是否存在骨髓浸润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任羽;贺爱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分阶段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

    目的 探讨分阶段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陕西省铜川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4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乳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观察组患者在分阶段护理干预基础上行功能性训练,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行功能性训练.观察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及患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旋内角度、后伸角度与内收肌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患者患侧并发症发生率(9.6%)低于对照组(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阶段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侧上肢功能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且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董长云;张大志;王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急诊护理对肿瘤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对肿瘤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间江苏省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04例肿瘤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急诊救治与相关护理基础上对急诊护理措施进行强化,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诊救治与相关护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患者止血的总有效率92.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9%;观察组患者平均止血时间(10.5±2.6)h,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5.6±2.4)h;观察组患者对急诊护理的总满意率10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强化急诊护理可以有效缩短肿瘤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止血时间,保证急救质量.

    作者:卞雯;朱娜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循证护理对乳腺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后并发症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乳腺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乳腺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者在普通护理基础上加循证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30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明显降低乳腺肿瘤患者化疗中PICC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延长PICC留置时限.

    作者:马晓霞;孙静岚;付秋玲;刘小娜;郭萍利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肺癌术后患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间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1 16例NSCLC患者根据采用的化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的86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引入COX回归模型对有关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及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死亡10例,癌症复发及转移23例,6个月总体生存率为84.3%,与对照组的8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出现Ⅲ度以上血液毒性16例,贫血3例(8.6%)、白细胞减少2例(4.8%)、血小板减少5例(10.2%)、粒细胞减少6例(15.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是影响患者近期疗效的有效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辅助化疗有较高疾病控制率,但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是影响NSCLC患者近期疗效的主要因素.

    作者:权瑞泉;熊明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复方阿胶浆联合个性化综合护理对宫颈癌化疗致骨髓抑制及癌疲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复方阿胶浆联合个性化综合护理对宫颈癌化疗致骨髓抑制及癌疲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间广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宫颈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加复方阿胶浆联合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癌疲乏程度评分、外周血象指标、中医症状积分、KPS评分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综合疲乏程度评分、综合疲乏影响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和CD8+水平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CD4+和CD4+/CD8+显著上升,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PLT)、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KPS评分和CD3+均较干预前明显上升,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复方阿胶浆联合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减轻宫颈癌化疗所致骨髓抑制和癌性疲乏症状,显著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其健康状况.

    作者:李华碧;周琪敏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肺癌患者胸腔镜术中风险因素分析与护理配合探讨

    目的 探讨肺癌胸腔镜患者术中风险因素与护理配合措施.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96例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在胸腔镜下行肺癌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前瞻性方法,分析术中护理环节存在的风险,给予预见性的护理与指导措施.对照组患者术中采用常规护理配合措施.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析肺癌患者胸腔镜术中风险因素,给予预见性的护理配合措施,不断完善护理方案,可在同等时间内有效减少术中并发症,加快康复速度,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郝宁宁;高巍;丁凤竹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腹膜外卵巢移位术与改良卵巢移位术对宫颈癌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腹膜外卵巢移位术与改良卵巢移位术对宫颈癌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9月间山东潍坊临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40例宫颈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行改良卵巢移位术,对照组行腹膜外卵巢移位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孕酮(P)、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雌二醇(E)含量,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24周性生活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P、FSH、LH及E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比较P值升高、FSH、LH和E值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P、FSH、LH及E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4%,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性生活满意率为81.4%,观察组性生活满意率为91.4%,观察组较对照组比较性生活满意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膜外卵巢移位术与改良式卵巢移位手术治疗宫颈癌都可以有效保留卵巢的功能,改良式卵巢移位术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显著提高患者术后性生活满意度.

    作者:张晓敏;李静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mFOLFOX6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亚叶酸钙和氟尿嘧啶(mFOLFOX6)方案化疗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9月至2015年9月间湘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8例PHC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别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RFA治疗1周后行mFOLFOX6化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RFA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评估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近期总有效率为68.1%,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4.9%,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FOLFOX6化疗联合RFA治疗PHC具有协同作用,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近期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胡十齐;封元清;王路瑶 刊期: 2017年第07期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癌症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