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增亮;朱石柱
目的 探讨目标性护理对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66例肺癌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目标性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7%,对照组患者为66.7%;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9%,对照组患者为69.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肺癌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围术期采用目标性护理,可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蔚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微波消融结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及肺转移瘤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非小细胞肺癌、肺转移癌及复发性肺癌的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微波消融结合放化疗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单纯放化疗.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存率、有效率、肿瘤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和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和脱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微波消融结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及肺转移瘤的临床效果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瑞东;乔柱;胡东玉;郑林晶;王军业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细胞膜及细胞核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间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保存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理档案,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析其病理组织切片中细胞膜及细胞核内EG-FR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结果 39例(65.0%)样本细胞膜EGFR呈阳性,7例(11.7%)样本细胞膜EGFR呈强阳性;18例(30.0%)样本细胞核EGFR呈阳性和5例(8.3%)样本细胞核EGFR呈强阳性.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发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细胞膜EGFR强阳性与总体生存率(OS)无明显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核EGFR强阳性组与总体生存率(OS)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核EGFR表达水平与Cyclin D1之间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膜EGFR表达水平与Cyclin D1之间无明显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胞核内EGFR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相关,核内EGFR强阳性者预后差.
作者:黄大福;张雷;李贺群;侯莹;严波;徐晖;聂春兰;熊红兵;乐小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塞来昔布对肿瘤放射治疗的增敏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间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塞来昔布辅助放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放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原发灶退缩有效率83.3%,淋巴结退缩有效率78.9%,较对照组的70.0%和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出现放射性皮炎,观察组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和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0.0%、10.0%和0.0%,较对照组的6.7%、10.0%和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塞来昔布辅助放射治疗肿瘤的疗效、不良反应与单纯放疗类似,即塞来昔布对放射增敏作用不明显.
作者:叶本模;唐春蔓;尹显飞;曾学富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miR-21在不同年龄段人群血清中表达量的变化及与寿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体检及住院的29例不同年龄段人群为研究对象,其中青年组10例,中老年组9例,长寿组10例,提取3组人员的血清样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原癌基因miR-21表达水平,判断miR-21在不同年龄段人群血清中的表达量情况.结果 长寿组人员血清中miR-21相对表达量为(0.82±0.39),显著低于中老年组的(1.43±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肌酐清除率、EF值和血脂水平分别与miR-21相对含量进行比对发现,不同年龄段miR-21相对含量趋势与血脂水平近似,长寿组人群中血脂水平较中老年组人群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癌基因miR-21可能在长寿人群中表达量减低,抑制恶性肿瘤发生,其表达量与血脂有相关性,有望成为寿命相关性基因之一.
作者:王珊;杨华昱;李圣楠;汪云超;陈海平;马清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复方阿胶浆联合个性化综合护理对宫颈癌化疗致骨髓抑制及癌疲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间广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宫颈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加复方阿胶浆联合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癌疲乏程度评分、外周血象指标、中医症状积分、KPS评分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综合疲乏程度评分、综合疲乏影响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和CD8+水平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CD4+和CD4+/CD8+显著上升,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PLT)、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KPS评分和CD3+均较干预前明显上升,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复方阿胶浆联合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减轻宫颈癌化疗所致骨髓抑制和癌性疲乏症状,显著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其健康状况.
作者:李华碧;周琪敏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胎盘多肽注射液对肺腺癌患者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间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2例肺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患者在紫杉醇和顺铂(TP)化疗方案基础上联合胎盘多肽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TP化疗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T细胞亚群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3+、CD4+、CD8+及CD4 +/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2.5%和16.1%,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2%和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胎盘多肽注射液有助于提高肺腺癌患者免疫功能,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化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张娟;孙秋实;徐海声;李青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清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间海南省东方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清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子宫肌瘤体积变化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为(9.12±1.75)cm3,小于对照组患者的(14.10±1.79)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清胶囊治疗子宫肌瘤,可减轻不良反应,缩小患者肌瘤体积,改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林启强;陈思丹;郭洪旧;崔静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分阶段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陕西省铜川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4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乳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观察组患者在分阶段护理干预基础上行功能性训练,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行功能性训练.观察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及患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旋内角度、后伸角度与内收肌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患者患侧并发症发生率(9.6%)低于对照组(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阶段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侧上肢功能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且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董长云;张大志;王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分子分型对多西他塞联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TE-NAC)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青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8例乳腺癌患者,于化疗前后进行免疫组化分析,按照分子分型结果分为A组(Luminal A型)、B组(Luminal B型)、C组(Her-2型)和D组(Basal-like型)四组.比较四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对四组疗效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 四组患者年龄、病灶直径、肿瘤分期临床分期和区域淋巴结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和D组病理完全缓解率(pCR)分别为12.1%、10.8%、37.5%和75.0%,有效(RR)率分别为45.5%、59.0%、87.5%和1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B组、C组和D组患者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5.8%、69.9%、37.5%和25.0%,患者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8%、80.7%、50.0%和25.0%,四组患者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乳腺癌分子亚型为NAC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乳腺癌分子分型可以作为TE-NAC疗效的预测指标.
作者:王翠平;徐鹏;徐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TM)联合骨髓形态的检测在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间陕西省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2例淋巴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包括21例浸润者和31例未浸润者),选取56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比较两组入组人员的血清TM指标水平及浸润组患者与未浸润组患者间的血清铁蛋白(SF)、癌抗原15-3 (CA15-3)、癌抗原125 (CA125)及癌胚抗原(CEA)水平和临床参数,分析淋巴瘤患者的血清SF、CA15-3、CA125及CEA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SF、CA15-3、CA125及CE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两组入组人员的鳞状细胞癌抗原(SCc)、CA724、甲胎蛋白(AFP)、CA19-9、细胞角蛋白片断21-1(CYRA21-1)及神经特异性稀醇化酶(NSE)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瘤患者的血清SF、CA15-3、CA125及CEA与淋巴瘤b症状均存在相关性,淋巴瘤患者的血清CA15-3和CA125均与骨髓幼稚淋巴细胞比例存在相关性,血清SF和CA15-3与淋巴瘤患者分期存在相关性,血清SF、CA15-3及CA125与国际预后指标(IPI)存在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浸润组患者的血小板(PLT)和伴发淋巴瘤b症状风险低于未浸润组患者,且骨髓幼稚淋巴细胞比例和血清SF及CA15-3水平均明显高于未浸润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血清TM联合骨髓形态的检测对淋巴瘤患者的诊断、预后评估及判断是否存在骨髓浸润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任羽;贺爱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结构式家庭护理指导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心理弹性、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间四川广元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按住院顺序编号,单号分为对照组,双号分为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及出院指导,观察组患者给予结构式家庭护理指导,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CS)与乳腺癌生活质量量表(FACT-B)测定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的变化,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ESCA)测定患者健康行为及自我效能的变化,采用社会功能评定表(SFRS)测定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两组患者社会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FACT-B量表各维度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各维度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患者上升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CD-RICS量表各维度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CD-RICS量表各维度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评分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ESCA量表各维度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效能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上升,且观察组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干预前,两组患者SFRS量表各维度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结构式家庭护理指导可改善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生活质量,提升其心理弹性与自护能力,改善其社会功能.
作者:张明娟;龙海碧;赵慧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乳腺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乳腺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者在普通护理基础上加循证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30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明显降低乳腺肿瘤患者化疗中PICC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延长PICC留置时限.
作者:马晓霞;孙静岚;付秋玲;刘小娜;郭萍利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体重和免疫功能下降的康复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108例食管癌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其中对照组2例退出.均给予围手术期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开展综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体重与免疫水平相关指标.结果 术后2周,观察组患者较就诊时体重下降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CD4 +/CD8+水平及IgG水平均高于术前;两组患者TNF-α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对食管癌术后体重和免疫功能下降患者,开展综合康复护理,有助于减少患者术后体重下降量,增强其免疫功能.
作者:杨蓓;孙红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形成薄壁空洞的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学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6年6月间北京中医医院延庆医院收治的22例已被证实为周围型肺癌伴薄壁空腔的患者,采用CT扫描观察患者肺癌实性病灶、空洞病灶及空洞与肺癌主体病灶毗邻关系的CT影像学临床特征.结果 22例周围型肺癌伴薄壁空洞患者中,肺癌病灶CT影像学显示,主体病灶位于右肺者16例(72.7%),位于左肺者6例(27.3%);表现分叶征者19例(86.4%),毛刺征16例(72.7%),血管集束征10例(45.5%),小泡征5例(22.7%),细支气管充气征4例(18.2%),沙粒样钙化表现2例(9.1%).空洞病灶CT影像学显示,大多呈圆形或类圆形,腔壁呈均匀表现,壁厚<2mm者18例(81.8%),壁厚2 ~ 3mm者4例(18.2%).出现内壁结节者4例(18.2%),空洞病灶外壁相贴或推移血管影者8例(36.4%),空洞内见分隔或细小血管者19例(86.4%).空洞位于肺癌实体病灶周边者18例(81.8%),位于肺癌实体病灶内者4例(18.2%).结论 CT影像学检查对于周围型肺癌伴薄壁空洞具有一定的诊断和鉴别价值,可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祁增亮;朱石柱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对肿瘤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间江苏省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04例肿瘤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急诊救治与相关护理基础上对急诊护理措施进行强化,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诊救治与相关护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患者止血的总有效率92.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9%;观察组患者平均止血时间(10.5±2.6)h,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5.6±2.4)h;观察组患者对急诊护理的总满意率10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强化急诊护理可以有效缩短肿瘤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止血时间,保证急救质量.
作者:卞雯;朱娜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围术期护理对乳腺肿瘤患者负面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四川省彭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4例乳腺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的情绪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41.59±1.9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54.34±2.47)分;观察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为(51.01±1.2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62.19±2.3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69.77 ±5.9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0.32±5.6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术期护理能够改善乳腺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朝芬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肺叶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间大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早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人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电视全胸腔镜肺叶肺段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相关指标变化.结果 围手术期间,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术后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各项实验室指标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早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电视全胸腔镜肺叶肺段切除术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相对较高.
作者:疏楠;汪洋;方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肺癌胸腔镜患者术中风险因素与护理配合措施.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96例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在胸腔镜下行肺癌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前瞻性方法,分析术中护理环节存在的风险,给予预见性的护理与指导措施.对照组患者术中采用常规护理配合措施.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析肺癌患者胸腔镜术中风险因素,给予预见性的护理配合措施,不断完善护理方案,可在同等时间内有效减少术中并发症,加快康复速度,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郝宁宁;高巍;丁凤竹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显微手术治疗血栓性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8月间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6例血栓性脑动脉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显微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血管内栓塞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30例,中残4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对照组患者预后良好25例,中残5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4例.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和死亡率分别为78.9%和2.6%,对照组患者分别为65.8%和10.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手术治疗血栓性脑动脉瘤能有效夹闭患者动脉瘤,降低继发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复发率较低,治愈率较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强;金杰;胡胜;吕华荣;吴星 刊期: 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