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肿瘤患者化疗期间测定尿微量白蛋白、α1-微球蛋白和免疫球蛋白G的临床意义

王雷;高莉华;郭秀梅;李尧;焦桂复

关键词:尿白蛋白, 球蛋白类, 肿瘤, 药物疗法, 肾功能不全
摘要:目的 探讨测定尿微量白蛋白、α1-微球蛋白和免疫球蛋白G,对肿瘤患者化疗期间肾功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130例患者在化疗前1天及化疗第10天检测尿微量白蛋白、α1-微球蛋白和免疫球蛋白G,并检测患者同期的血肌酐及尿素.结果 化疗前、后患者尿微量白蛋白、α1-微球蛋白和免疫球蛋白G数值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化疗前后血尿素和肌酐数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尿微量白蛋白、α1-微球蛋白和免疫球蛋白G作为肿瘤化疗患者肾功监测指标,较常规指标血尿素氮、肌酐更灵敏,可早期有效地反映化疗所致患者肾功能损害.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mFOLFOX-6方案胃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mFOLFOX-6方案新辅助化疗对进展期胃癌的疗效以及手术风险,术后复发转移率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进展期胃癌40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腺癌,治疗组(20例)采用mFOLFOX-6方案方案术前化疗2周期,化疗后2~3周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D2或D3切除;对照组行单纯手术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55.0% (11/20),稳定7例(35.0%),进展2例(10.0%).2组手术后4、6d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率,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发生率和术后1、2、3年复发转移率、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年生产率有增高趋势.结论 mFOLFOX-6方案作为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方案安全有效,其远期疗效尚需观察.

    作者:张斌;姬社青;陈小兵;王修身;刘文静;金歌;罗素霞;花亚伟;刘英强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国产吉西他滨联合铂类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国产吉西他滨联合铂类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方法 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吉西他滨联合卡铂(GC方案组),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组).GC组采用吉西他滨1000 mg/m2,静脉滴注30 min,d1、8,卡铂300 mg/m2,d1;GP组采用顺铂30 mg/m2,d1 ~3,吉西他滨用法同GC组.每3周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评价疗效,每个周期评价不良反应.采用EORTC QLQ-C30和QLQ-LC13问卷对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总有效率、中位生存时间、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1年生存率、临床获益率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恶心呕吐,其中GC组反应较轻;两组生活质量各领域包括功能子领域及症状子领域评分治疗后明显改善,GC组改善更明显.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铂类治疗晚期NSCLC疗效确切,两组化疗方案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其中GC方案耐受性更好,不良反应轻,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赵丽波;张颖;韩磊;张志国;陆汉红;周维国;刘会芳;王毓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6例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培美曲塞5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21 d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全组26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CR 1例,PR 5例,SD 11例,PD 9例,有效率23.1% (6/26).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较好,毒副反应低,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岳顺;秦晓冰;张大红;周磊磊;潘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八珍汤加味预防宫颈癌放疗血液学毒副反应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八珍汤加味对宫颈癌放疗引起的血液学毒副反应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124例宫颈癌放疗患者,均未预防性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治疗组放疗加服中药八珍汤加味,对照组放疗,同时服利可君片、鲨肝醇.结果 治疗组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下降情况明显比对照组好.结论 八珍汤加味对于宫颈癌放疗引起的WBC下降有显著预防作用,对宫颈癌放疗引起的HGB下降预防作用较明显,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宫颈癌放疗引起的血小板降低例数较少,预防价值不大.

    作者:徐达稳;夏建华;朱海文;王汉华;陈斌;周小祥;施文莹;蒋红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一例

    患者,女,17岁.患者2007年初开始间断发热,大约1次月,高热达39℃数天,经抗感染退热处理后体温恢复正常,2007年7月因高热伴乏力和颈部多发肿物于当地皖南医学院戈矶山医院就诊,体温高时达40℃,颈部肿物活检示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经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会诊免疫组化结果为:LCA(+),CD3(+),CD4部分(+),CD8部分(+),TIA-1(+),CD20(-),perforin(+),CD56(-),CD792(-),CD57(+),EMA(-),MPO(-),Lmp-1(-),AE1/AE3(-),Ki-67:(+)60%,片中可见部分细胞有噬红血球,建议临床行支持治疗.

    作者:杜亦陶;杨渤彦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脑转移的临床观察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吉非替尼单药治疗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的疗效和耐受性.方法 30例肺腺癌脑转移患者中,接受过全脑放疗者17例,接受过化疗者18例,均在入组前1个月结束治疗.入组者口服吉非替尼250 mg,1次/d,直到病变进展或其他原因停药.服药后定期复查.结果 经吉非替尼治疗后客观缓解率为30%,总的疾病控制率为90%.接受治疗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9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4个月.颅内病灶客观缓解率为20%,颅内病灶的疾病控制率为86.7%.既往接受全脑放疗的疾病控制率为94.1%,未接受全脑放疗的患者疾病控制率为8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吉非替尼对肺腺癌脑转移疗效显著.

    作者:陈连刚;张怡梅;刘建坤;朱铁年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晚期胃癌的治疗进展

    据统计,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胃癌排名第4位,每年新发病例约93.3万人,死亡约70万人[1],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区域,每年约有40万胃癌新发患者,占世界发病患者数的42%,且新发胃癌患者呈年轻化趋势,近5年来,19~35岁青年人胃癌发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据统计在我国大中城市,胃癌死亡率为男性52.24/10万,居恶性肿瘤第2位,女性为29.26/10万,居恶性肿瘤的第3位[2],中国胃癌死亡率是欧美发达国家的4~8倍,胃癌是当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胃癌起病隐匿,早期常无症状,也无体征,容易漏诊,有些患者仅有非特异性的消化不良症状,很难用癌症来解释,发现时常属晚期.晚期胃癌又称进展期胃癌,晚期胃癌失去了根治手术的机会,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生物免医学治疗等治疗方法,但这些方法都有明显的副作用,疗效远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乐观.

    作者:徐学新;张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博莱霉素局部注射预防乳腺癌术后腋窝淋巴积液的应用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手术合并腋窝淋巴清扫术后腋窝积液的发生原因与局部注射博莱霉素的效果和副作用.方法 对65例乳腺癌患者手术,手术同时进行腋窝淋巴组织、锁骨下、胸大小肌之间淋巴组织清扫,并沿腋静脉、锁骨下静脉走向注射博莱霉素30 mg.结果 术后患者适当延长腋窝引流时间,全组患者无腋窝积液,局部无感染.结论 通过合理的术前准备、恰当的术中操作和术后护理可以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腋窝淋巴积液的发生.

    作者:李有怀;佘青;唐铁雷;陈元元;李昭琦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小牛脾提取物联合FOLFOX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小牛脾提取物联合FOLFOX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小牛脾取物10 ml+ 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滴,奥沙利铂130 mg/m2第1天,亚叶酸钙200mg/m2第1~天5,5-氟尿嘧啶300/m2第1~5天,21 d为1个周期.结果 本组有效率(CR+ PR)53.1%,不良反应较对照组轻.结论 小牛脾提取物联合FOLFOX方案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疗效较高,不良反应轻.

    作者:尹梅;赖寒;罗朝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药在胰腺癌临床治疗中的研究现状

    胰腺癌具有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生存率低、病死率高等特点,被国际外科界列为“21世纪的顽固堡垒”.近年来,胰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故诊断和治疗都极为困难.胰腺癌在美国癌症相关死亡率中排第4位.2008年,美国新发的胰腺癌有37 680例,死亡约34 290例[1].根据美国的癌症统计数据显示,胰腺癌的发病率由1920年的2.9/10万上升到1960年的7.9/10万,再到2003年的11.0/10万,其中黑人的发病率高为14.0/10万,美洲印第安人和亚太地区的发病率低,分别为6.7/10万和7.9/10万[2].在我国,每年新增胰腺癌5~6万例,吸烟、大量饮酒(每周摄入酒精量>750 g)、糖尿病史、胆石症史和多次生育史(生育数>3胎)为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3].

    作者:孙建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MicroRNA和肿瘤

    1993年,Lee等在对秀丽新小杆线虫发育过程的研究中发现第一个微小RNA( microRNA,miRNA):lin-4.此后,文献报道的miRNA愈来愈多.成熟miRNA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为一类长约22 nt的内源性单链RNA分子,其生成分3个过程:细胞核中miRNA基因生成原始转录本pri-miRNA、继之pri-miRNA转变成为pre-miRNA、后pre-miRNA转运至细胞质转变为成熟miRNA.成熟miRNA的作用是对基因翻译进行后调节,引起靶mRNA的降解或翻泽过程暂时中断.miRNA进化中高度保守,参与了人类近1/3基因的表达,涉及细胞增殖、凋亡、免疫、神经内分泌等众多生命过程.

    作者:张路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索拉菲尼对COC1DDP细胞增殖凋亡及血管形成影响的研究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管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和子宫体癌的常见肿瘤之一,但是其死亡率却占女性各类生殖器官疾病之首.目前的综合治疗手段有化疗、手术、放疗、靶向治疗等.手术及化疗对进展期的卵巢癌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目前靶向治疗正逐渐成为抗肿瘤药物治疗的重点和热点.索拉菲尼是一种新型的多靶点的生物靶向药物,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的结果都提示索拉菲尼具有抗肿瘤的作用.我们观察索拉菲尼对人体卵巢癌细胞株COC1/DDP的抑制作用,以期为使用索拉菲尼等靶向型药物治疗女性卵巢癌提供试验依据.

    作者:刘嘉琦;郑毅;杨阳;张广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抗叶酸制剂与结直肠癌

    人体叶酸缺乏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叶酸缺乏者补充叶酸可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结直肠癌发生后可用抗叶酸制剂来进行化学治疗.现将抗叶酸制剂用于治疗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顾湘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 37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3DCRT联合卡培他滨组(实验组)18例和单纯3DCRT组(对照组)19例,实验组接受三维适形放疗,总量50.4~54.0 Gy,1.8 ~2.0 Gy/次,5次/周,同时口服卡培他滨850 mg/m2,2次/d,周一至周五与放疗同步;对照组只接受三维适形放疗.放疗结束后停止2~3周后,两组均开始用吉西他滨1000 mg/m2第1、8天,每3周为1个疗程,共4疗程.观察两组近期疗效、1年生存率、临床受益反应和毒性反应.结果 实验组完全缓解率1/18(5.5%),部分缓解率7/18(38.9%),总有效率44.4%;对照组完全缓解率1/19(5.3%),部分缓解率6/19(31.5%),总有效率36.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61.1%和47.4% (P >0.05).中位生存期实验组较对照组延长1月,分别为12月(CI:10.34~ 13.66)和11月(CI:8.16~13.84).实验组疼痛评分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体重增加和Karnofsky评分升高实验组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两组血液毒性、胃肠道反应等发生率无差异(P>0.05),但实验组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P<0.01).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与单纯三维适形放疗相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可耐受,近期疗效和1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

    作者:吴福林;陈署波;过雪丹;徐演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肿瘤急诊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肿瘤急诊患者死亡原因及其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至12月收治所有986例肿瘤患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86例中男573例(58.1%),女413例(41.9%),年龄中位数为65岁,卡式评分(Karnofsky评分)中位数62分,平均住院日为14 d.死亡124例,住院病死率为12.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感染、免疫功能抑制、器官功能衰竭、Karnofsky评分<70分等因素与肿瘤急诊患者死亡有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转移部位≥3个(P =0.000,OR 1.920,95.0% CI 1.360~3.618)、器官功能衰竭≥3个(P=0.000,OR 3.252,95.0% CI 1.891 ~9.363)、KPS< 70分(P=0.000,OR 4.462,95.0% CI 2.596~ 7.762)与肿瘤急诊患者死亡有关.结论 转移部位≥3个、器官功能衰竭≥3个、KPS< 70分是晚期肿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作者:于雷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外耳道腺样囊性癌三例

    外耳道腺样囊性癌是发生于外耳道的一种很少见的恶性肿瘤.现将我科诊治的3例外耳道腺样囊性癌报告如下.患者 1 女,67岁.入院前半年,不明原因感右耳部疼痛,无听力下降,无耳流液及流脓等,入院查体:右耳外耳道下壁皮肤有一新生物突起,直径0.5 cm,质中等,色泽粉红呈肉芽状,鼓膜正常,无面瘫征.活检示:腺样囊性癌.在全麻下行外耳道肿瘤扩大切除及外耳道游离植皮修复术.

    作者:李春华;王朝晖;陈建超;李彬;陈锦;王薇;刘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GDP方案治疗复发和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GD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氟美松)治疗复发和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26例复发和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采用GDP方案治疗:吉西他滨1000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氟美松40mg/d 口服,第1~4天,21 d为1个周期.观察疗效和毒副反应,并随访疾病进展情况.结果 26例均能评价疗效,复发组18例总缓解率(RR)为66.7% (12/18),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为7.3个月(4.5 ~11.2个月),难治组8例总缓解率(RR)为62.5% (5/8),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为6.5个月(2.9~10.1个月),经统计学检验两组间RR及中位TT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毒副反应程度较轻,毒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但均为可逆,未出现因化疗毒性而死亡患者.结论 GDP方案是治疗复发和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安全有效的可行解救方案,缓解率高,化疗耐受性好.

    作者:刘永钟;梁淑仪;彭杰文;梁汉霖;殷兆锋;贺景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铂用于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铂在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确诊的34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采用紫杉醇脂质体+卡铂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紫杉醇脂质体135 mg/m2+卡铂(AUC =6),21 d为1个周期,每位患者取前4周期,紫杉醇脂质体给药前未进行任何预处理.结果 34例均可评价疗效,临床完全缓解为26.5%,临床部分缓解为50%,临床有效率为76.5%,其中病理完全缓解为20.6%.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肝功能异常及脱发,多为Ⅰ~Ⅱ度,其发生率分别为61.8%、35.3%和32.4%,无明显超敏反应,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铂方案在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疗效好,毒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王剑;张岩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肿瘤患者化疗期间测定尿微量白蛋白、α1-微球蛋白和免疫球蛋白G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测定尿微量白蛋白、α1-微球蛋白和免疫球蛋白G,对肿瘤患者化疗期间肾功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130例患者在化疗前1天及化疗第10天检测尿微量白蛋白、α1-微球蛋白和免疫球蛋白G,并检测患者同期的血肌酐及尿素.结果 化疗前、后患者尿微量白蛋白、α1-微球蛋白和免疫球蛋白G数值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化疗前后血尿素和肌酐数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尿微量白蛋白、α1-微球蛋白和免疫球蛋白G作为肿瘤化疗患者肾功监测指标,较常规指标血尿素氮、肌酐更灵敏,可早期有效地反映化疗所致患者肾功能损害.

    作者:王雷;高莉华;郭秀梅;李尧;焦桂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氟尿嘧啶衍生物维持治疗对晚期胃癌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仅次于肺癌、肝癌.大量临床实践与实验证明,一线化学药物,如紫杉醇、多西紫杉醇、顺铂、卡铂、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依立替康等联合化学治疗可以延长胃癌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林小燕;郑建伟;侯培锋;王新利;赖金火;陈强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癌症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