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五营;李遂莹;汤少鹏
由H2A,H2B,H3和H4各两个拷贝组成的核心组蛋白可通过乙酰化和脱乙酰化来改变染色体的结构,在调节基因表达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而组蛋白乙酰化状态取决于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histone acetylase,HAT)与组蛋白去乙酰基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之间的活性竞争.HDAC异常结合到特定的启动子区从而抑制正常功能基因的转录是恶性肿瘤发生的机制之一.近年来,HDAC抑制剂(histone deaeetylase inhibitor,HDI)的发现为恶性肿瘤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我们对此作一综述.
作者:储卫华;冯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观察采用吡柔比星(THP)和多柔比星(ADM)为主的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126例乳腺癌患者于手术前采用CTF方案治疗75例,采用CAF方案治疗51例,分别进行2个周期化疗后进行评估.结果 全组总有效率(CR+PR)是74.6%,其中CTF组为77.3%,CAF组70.6%,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不良反应: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等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吡柔比星组脱发及心肌损害发生率低于多柔比星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吡柔比星、多柔比星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无差异,THP组脱发、心肌损害轻于ADM组.
作者:徐鹏;李妙玉;温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难治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12例难治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沙利度胺起始剂量100 mg/d,每周增加100 mg,大剂量400mg/d,地塞米松40 mg,第1~4天,第9~12天,第17~20天,4周一个疗程,至少观察3个疗程以上.结果 完全缓解2例(16.7%),部分缓解6例(50.0%),微小反应2例(16.7%),无反应2例(16.7%),有效8例(66.7%).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对难治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有较好疗效.
作者:韩雨;王成;丁海霞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肺癌再切除的手术适应证、手术要点和术后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分析1990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4例肺癌再切除的临床资料,其中属于复发性肺癌20例,第二次原发性肺癌4例,再切除术后病理证实鳞癌16例,腺癌7例,鳞腺混合癌1例.属根治性手术22例,姑息性手术2例.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随访23例,失访1例,失访者按1年内死亡计,应用生命率的直接计算方法计算再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20/24)、52.6%(10/19)和26.7%(4/15).结论 肺癌再切除术是治疗复发性肺癌和二次原发肺癌的可行性手段之一,能够为余肺癌患者提供了一次再手术、改善预后和延长生命的机会.
作者:袁五营;李遂莹;汤少鹏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咖啡酸片对肝动脉化疗栓塞引起白细胞减少的疗效.方法 将肝动脉化疗栓塞后引起白细胞减少的8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咖啡酸片0.2 g,3次/d,疗程2周;对照组口服肌苷400 mg、氨肽素1 g,3次/d,疗程2周.两组病例在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每周复查1次血象,观察治疗前后白细胞上升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咖啡酸片升白细胞有效率95.0%,对照组3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咖啡酸片对肝动脉化疗栓塞引起白细胞减少有很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伦俊杰;孙宗丽;梁付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吗啡自控静脉镇痛治疗晚期顽固性癌痛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晚期顽固性癌痛患者22例,应用PCIA方法治疗,观察疼痛程度(PI)及疼痛缓解程度(PAR),并记录疼痛开始缓解的时间、持续缓解的治疗时间.结果 吗啡PCLA给药前后疼痛评分分别为8.45±1.057和2.95±2.42(P<0.05);疼痛缓解程度:完全缓解率18.2%,明显缓解率36.4%,中度缓解率31.8%;吗啡PCIA治疗时间平均达1.15个月,疼痛开始明显缓解时间平均为1.12 h.结论 晚期顽固性癌痛治疗中吗啡PCIA给药效果满意,且简单、易行,提高了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作为口服、肌注吗啡或外用芬太尼镇痛无效时的二线治疗手段.
作者:张海琛;李国权;石静滨;邹丽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肺癌患者血清CEA、NSE、Cyfra21-1、Ca50水平与肺癌分期、疗效及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 确诊肺癌患者治疗前、后,常规检查血清CEA、NSE、Cyfra21-1、Ca50表达水平,评估变化.结果 146例肺癌患者中,血清肿瘤标志物增高96.6%(141/146);43例小细胞肺癌CEA、Cyfra21-1、NSE、Ca50增高率分别为32.6%(14/43)、39.5%(17/43)、76.7%(33/43)和27.9%(12/43);39例肺鳞癌分别为30.0%(13/39)、71.8%(28/39)、23.1%(9/39)和23.1%(9/39);62例肺腺癌分别为67.7%(42/62)、32.3%(20/62)、25.8%(16/62)和45.2%(28/62).Ⅰ~Ⅱ期分别为16.7%(2/12)、16.7%(2/12)、25.0%(3/12)和8.3%(1/12);ⅢA期分别为26.3%(5/19)、31.6%(6/19)、36.8%(7/19)和15.8%(3/19);ⅢB期分别为37.2%(16/43)、37.2%(16/43)、46.5%(20/43)和30.2%(13/43);Ⅳ期分别为70.1%(47/67)、50.7%(34/67)、62.7%(42/67)和46.3%(31/67).手术组治疗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NSE、Ca50降低率分别为85.7%、87.5%、90.0%和50.0%;放疗组分别为70.0%、86.7%、72.7%和50.0%;化疗组分别为83.7%、91.4%、75.0%和76.5%.小细胞肺癌中位生存期为12.08个月,非小细胞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增高者为11.02个月.结论 肺癌患者血清CEA、NSE、Cyfra21-1、Ca50水平与肺癌分期、疗效及生存时间有关;治疗以手术首选,且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下降明显;增高的患者预后差、生存时间短.
作者:陈武;刘洋;范艳红;贺贵福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肾癌(RCC)的临床特点、误诊为肾良性肿瘤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误诊为肾良性肿瘤的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术前全部误诊,均行手术治疗;术中行冰冻病理检查,结果都提示为肾细胞癌,遂行患肾根治切除术.手术均成功,预后良好.结论 肾细胞癌系恶性疾病,临床表现与肾良性肿瘤相似,临床医师应重视此病,结合病史、体检、影像学检查以及其他检查以明诊断.
作者:习明;胡卫列;王元利;姚华强;张利朝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易瑞沙(Irssa)单药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经TP和NP/GP方案化疗失败的Ⅳ期NSCLC患者10例,口服易瑞沙250 mg,1次/d,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果 10例患者中CR 3例,PR 5例,NC 2例,有效率80.0%.有效者均不吸烟,5例为女性,3例男性均为肺泡细胞癌.不良反应:7例有皮肤改变表现(脱屑、痤疮),1例有轻度腹泻.1例CR和1例PR患者在服药14个月和10个月后出现复发和新病灶.结论 易瑞沙能有效缓解晚期化疗失败的女性NSCLC及不吸烟的男性肺泡细胞癌患者的病情.长期服用易瑞沙的患者可能出现获得性耐药.
作者:王志新;胡义德;金彦青;徐先琼;谢启超;段玉忠;陈正堂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氟铁龙同步化疗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86例患者根据人选标准随机分组,44例进入同步放化组,42例进入单纯放疗组.化疗方案:氟铁龙200 mg,tid;亚叶酸钙片(同奥)15 mg,tid.放疗第一天开始应用,与化疗同步进行.两组均采用三维适形放疗,95%PTV 59.4 Gy/33次/6.5周.结果 放化疗组与单放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6.4%和64.3%(X2=4.5420,P<0.05);CRT组与RT组近期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93.2%和76.2%(X2=3.6014,P=0.0577).放化组毒性反应大于单放组,但患者均能耐受.结论 以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氟铁龙化疗对食管癌近期疗效好于单纯三维适形放疗,虽毒性反应增加,但患者可以耐受.
作者:毕益明;付艳;陈兴秀;刘百百;李全奎;杨金山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胸闷、呼吸困难是主要临床症状,消除胸水、减轻症状,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应用绿慕安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38例,疗效可靠,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岚;张丽;刘延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患者女,55岁.主诉:体检发现右上纵隔肿物4年,胸部不适1年.4年前外伤碰撞后CT检查提示;右上纵隔肿物,团块状高密度灶,密度欠均匀,内部可见不规则钙化灶.未予重视.近1年来,自觉胸闷胸部不适,不伴发热、盗汗、咳嗽、咳痰、胸痛、上睑下垂等症状.2007年5月CT提示:右上中纵隔上腔静脉与气管间肿物,约5.2 cm×3.6 cm,边缘光整,内部可见脂肪密度及钙化;上腔静脉受压明显.收住院.因血D-二聚体偏高,行心脏、下腔静脉、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杨昆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祖国医学对于肿瘤类疾病的认识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情志为病是中医学对肿瘤病因认识的一个方面,早在<内经>时期就非常重视情志致病,认识也较为深刻.中医的心理学思想源远流长,七情过度与肿瘤有一定关系早有大量的论述[1].长期以来,随着医学模式的逐渐转变,心理因素与疾病转归的关系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是肿瘤作为一类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其患者可能经历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因此,表现出情绪障碍就更加多见了.国外报道,Sarah[2]认为焦虑在癌症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0.0%~26.0%,并认为焦虑的发生比抑郁要高.
作者:杨婧;张捷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前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肺癌患者30例,于支气管动脉灌注(BAI)化疗前、化疗后2周、4周,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及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e)法检测血清SIL-2R、T细胞亚群的变化,并与30例健康者作对比分析.结果 肺癌患者SIL-2R水平、CD8细胞显著高于健康者,同时CD3细胞、CD4细胞、CD4/CD8比值低于健康对照组.按TNM分期,Ⅲ期患者SIL-2R水平高于Ⅱ期(P<0.01),Ⅳ期高于Ⅲ期(P<0.05).BAI治疗后2周血清SIL-2R水平、T细胞亚群与治疗前比较未见明显变化(P<0.01),治疗后4周血清SIL-2R、CD3、CD4、CD4/CD8比值升高,CD8下降(P<0.01).结论 动态观察肺癌患者BAI治疗前后血清SIL-2R水平、T细胞亚群变化可监测机体的免疫状况,有助于判断病情及预后,指导临床综合治疗;对首次接受BAI治疗的患者在4周后进行第二次治疗较为恰当.
作者:谭隆旺;尚国燕;焦俊;贺斌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1995至2005年间我院收治的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30例,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分型、临床分期、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总的2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86.7%和73.7%.手术治疗组、手术+放疗组、手术+化疗组、手术+放疗+化疗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100%、77.8%和71.4%,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低度恶性/惰性淋巴瘤组2、5年生存率分别为92.9%和92.9%,高于中高度恶性/侵袭性淋巴瘤组的71.4%和47.6%,二者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Ⅰ期患者2、5年生存率分别为90.9%和90.9%,高于Ⅱ期的75.0%和58.3%,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本组的甲状腺淋巴瘤生存率在年龄、性别、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手术方式、气管切开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甲状腺淋巴瘤的预后与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密切相关.治疗以手术+放疗+化疗综合治疗为主,但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全身情况等)选择治疗方式.
作者:冯云;唐平章;徐震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越来越多的证据指出,肿瘤的发生具有多阶段、多基因的特征,是多基因的遗传学(genetics)和表遗传学(epigenetics)共同起作用的结果[1].胃癌也是如此.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涉及基因缺陷,如突变、缺失等导致的编码区结构和功能破坏,还包括表遗传学改变等.当前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表遗传学机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顾立萍;刘斌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泽菲与顺铂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生存期及毒副反应.方法 入选患者均为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初治33例,复治40例.泽菲1000 mg,/m2,dl、d8;顺铂25 mg/m2,dl,d2,d3,21d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73例可评价患者,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33例,总有效率50.7%;中位生存期9.2个月,1年生存率39.0%.Ⅲ~Ⅳ度白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分别为15.1%和19.2%.结论 泽菲与顺铂联合化疗方案治疗NSCLC有较好疗效,耐受性好.
作者:李佰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肺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我国城市发生率高的肿瘤.虽然近年来肺癌的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总体预后仍旧很差.由于多数肺癌患者都处于疾病的进展期,因此,以缓解症状和维持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姑息治疗是肺癌治疗的主要目标,甚至是终目标.
作者:王皓;王俊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放射工作者长期接触放射线引起慢性放射性皮肤炎而终发生皮肤癌时有报道,但鼻咽癌放疗后诱发皮肤癌少有报道,我们收治了2例患者,现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对放射性皮肤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
作者:陈洪兴;杨云利;邹瑜斌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占位病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甲状旁腺占位病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男12例,女15例,男女比例为1:1.25;平均年龄(47±11.3)岁.其中甲状旁腺腺瘤12例,甲状旁腺癌5例,甲状旁腺囊肿10例.临床表现有颈部肿物、骨关节疼痛、骨质疏松、脊柱侧弯、局部骨肿物、泌尿系结石、恶心呕吐、口渴乏力、多尿多饮、声嘶、胸闷咳嗽等.术前定性检查为血清钙离子及血甲状旁腺素检测.术前定位检查为B超、99mTc-MIBI、CT、MRI.甲状旁腺腺瘤12例(1例多发性腺瘤)、甲状旁腺囊肿10例均经手术治疗,症状缓解,随访未见复发.甲状旁腺癌5例均经手术治疗,3例分别于随诊9、13、14个月后死亡,1例随诊2年3个月无瘤生存,1例随诊1年6个月无瘤生存.结论 血清钙离子及血甲状旁腺素检测结合B超、99mTcMIBI、CT、MRI有助于甲状旁腺占位的诊断.手术为甲状旁腺占位病变的治疗手段.甲状旁腺癌的首次手术应为根治性手术,如有颈淋巴结肿大须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单纯肿瘤切除效果不佳.
作者:冯云;唐平章;徐震纲 刊期: 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