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膀胱灌注不同化疗药物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

尚中义;于昌连;曹俊峰;那日苏;于洪波;刘斌

关键词:膀胱灌注, 化疗, 药物预防, 膀胱癌, 术后复发率, 保留膀胱, 疗效对比观察, 现报告如下, 全膀胱切除, 丝裂霉素, 生活质量, 泌尿系统, 癌患者, 恶性肿瘤, 吡柔比星, 膀胱手术, 卡介苗, 治疗
摘要: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保留膀胱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全膀胱切除者,但术后复发率高,因此如何降低术后复发率至关重要.我院2003至2006年对91例行保留膀胱手术的膀胱癌患者,术后34例膀胱灌注吡柔比星治疗,30例灌注卡介苗,27例灌注丝裂霉素,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肿瘤切除联合同期心脏手术1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肿瘤切除联合同期心脏手术的经验.方法 从2000年至2007年,我科共实施肿瘤切除联合同期心脏手术18例,其中根治性肾切除7例,肺癌根治4例,肺楔形切除3例,食管贲门癌根治2例,子宫及卵巢切除2例.同期心脏瓣膜置换1例,冠脉旁路移植(CABG)16例.体外循环3例,非体外循环15例.结果 全组患者无院内死亡,1例术后发生膈下脓肿经引流痊愈.随访6~80个月,术后远期4例死亡,1例死于心肌梗死,3例死于癌扩散.本组术后1,5年生存率分别为86.6%和70.9%.结论 肿瘤切除联合同期心脏手术安全可行,远期效果可能与肿瘤自身生物学行为相关.

    作者:宋波;肖锋;李岩;张明礼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33例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吡柔比星(T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33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2周THP 30 mg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共10个月,随访期间内行膀胱镜检查.结果 30例可评价疗效,无肿瘤复发28例,复发2例,复发率为6.7%;发生不良反应者12例(40.0%),均为不同程度膀胱刺激症状.结论 T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近期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小,耐受性良好.

    作者:刘再成;贾元歆;熊海志;解贵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进展期胃癌术后腹腔温热化疗278例回顾分析

    目的 总结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温热化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在1990年代后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比较腹腔温热化疗组(治疗组)和常规静脉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腹腔温热化疗+常规静脉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化疗,两组治疗方案及剂量均相同.分析两组患者化疗毒副作用、腹腔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 两组毒副作用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腹腔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温热化疗可提高生存率,预防腹腔复发,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杜剑平;胡冰;胡长路;孙玉蓓;陈曼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艾迪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加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观察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它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发病率约占肺癌发病总数的80%,2/3的患者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即为Ⅲb~Ⅳ期患者,其中位生存期仅为8~10个月[1],需要有效的治疗来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化疗在晚期NSCLC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化疗常出现程度不一的毒副作用,以致影响了其治疗效果.因此,化疗毒副反应是临床医师制定化疗方案时需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中医药在防治化疗毒副反应与增效方面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我们于2006年1月至2007年2月采用艾迪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加顺铂治疗晚期NSCLC(联合组)31例,并与单用化疗(化疗组)27例比较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42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s,PGIL)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PGIL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CD20、CD30、CD3及CD45RO等抗体标记.结果 本组42例PGIL中,男女之比约为2∶1,发病中位年龄47.5岁,胃及结肠多见.免疫组化表型:CD20阳性率95.2%,CD3及CD45RO阳性率均为4.8%,CD30无阳性表达.组织学分型:T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仅2例,而B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40例,其中29例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型淋巴瘤.低度、高度恶性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65.5%和20.0%.本组病例术前误诊率为33.3%.结论 本病易误诊,MALT淋巴瘤是PGIL常见的病理类型,恶性程度是PGIL重要的预后因素.

    作者:赵树鹏;齐凤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睾丸平滑肌肉瘤一例

    患者男,17岁,发现右侧睾丸一无痛性肿物7个月余,2005年10月31日就诊于某院泌尿外科.查体:右侧阴囊内可触及一约25 cm×10 cm×9 cm肿物,表面光滑、质中、无触痛、透光反射阴性、平卧位无缩小,睾丸、附睾存在,结构消失,分界不清,精索无明显增粗,未触及肿大淋巴结.术前检查:B超腹腔探查未探及肿大淋巴结,胸片未见肺部占位.2005年11月4日在硬膜外腔阻滞麻醉下行睾丸高位切除术.术后病理:(右)睾丸平滑肌肉瘤(低分化).免疫组化:actin(+)、SMA(-)、S-100(-)、CK(-)、Mesothelial(-).未行放化疗.2006年2月底出现腰部右侧憋胀疼痛,自查后发现右上腹部一肿物,无明显腹痛.入院查体:右上腹部膨隆,可触及一肿物,质硬、无压痛、固定,与肝、肾分界不清,肿物下缘为锁骨中线肋弓下约7 cm.行CT检查示:右肾前方见圆形软组织密度影,中心密度低,与肾分界不清,侵犯肾门部,右肾盂扩张,肺内可见多个圆形结节影,边缘光滑.B超探查右侧阴囊内低回声结节(1.5 cm×1.0 cm).临床诊断:(1)睾丸平滑肌肉瘤术后复发;(2)腹腔淋巴结转移瘤;(3)肺转移瘤.我科于2006年3月9日采用CAO方案(CTX 800 mg,d1,8;VCR 2 mg,d1,8;ADM40 mg,d1)行静脉化疗,化疗后复查肿瘤稍有增大.2006年3月31日、4月22日、5月17日采用CVAD方案(CTX 800 mg,d1,8;VCR 2mg,d1,8;ADM 40 mg,d1;DTIC 40 mg,d1~3)化疗三疗程,化疗后疗效评价为NC,化疗期间恶心呕吐,呕吐胃内容物(消化道反应为Ⅱ度),无明显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但患者体质明显下降,体重减轻约10kg.患者及家属拒绝继续治疗,于2006年8月6日死亡.

    作者:李海;白培青;谷春晓;任成波;樊静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沙利度胺联合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沙利度胺联合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89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口服沙利度胺+肝动脉灌注栓塞化疗组(TLD+TACE组)和单纯肝动脉灌注栓塞化疗组(TACE组).结果 TLD+TACE组近期有效率、1年局控率分别为57.5%和65.0%,明显高于TA-CE组的34.5%和43.1%.不良反应以腹胀、便秘、头晕、嗜睡常见,患者可耐受.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轻,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秀芳;张海;王炳胜;张建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前列腺癌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前列腺癌(human prostate cancer,Pca)和前列腺增生(benign of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中的表达,探讨VEGF与前列腺癌的相关性及其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收集整理我院1997至2004年收治的23例前列腺癌患者和1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蜡块标本,其中前列腺癌组为实验组,前列腺增生作对照组.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VEGF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中的表达,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其表达情况,并应用二步法免疫组化技术进一步验证其试验结果.结果 VEGF在前列腺增生组织中呈低表达,前列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在前列腺癌组织的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中,VEGF表达情况亦有差异性.结论 VEGF与前列腺肿瘤的发病年龄、前列腺体积、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ic special antigen,PSA)和组织类型无相关性;与前列腺增生亦元明显相关;与前列腺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呈正相关,是检测前列腺癌的较好的分子标志物.

    作者:黄红卫;潘正跃;史子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肩部骨肿瘤保肢治疗

    目的 探讨肩部骨肿瘤保肢治疗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2例肩部恶性肿瘤实施保肢术,肱骨近端成骨肉瘤1例,行肱骨瘤段切除,锁骨翻转重建骨缺损;肩胛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行肿瘤切除、肱骨肩峰悬吊术.结果 术后短期随访,肩关节被动活动有一定的功能.结论 肩部恶性肿瘤应根据肿瘤发生的不同部位,患者的经济实力,选择不同保肢手术,目的是使肩部保留一定的功能和外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平;杨兆义;李钰;米睿;郑海峰;刘宾宾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恶性脑胶质瘤的化疗以及与放疗的相互作用

    脑恶性胶质瘤的治疗是一直困扰着医学界的一大难题,在所有的原发脑部恶性肿瘤,大约一半是胶质细胞瘤,按照WHO的分级标准,Ⅰ和Ⅱ级为低分级胶质瘤,Ⅲ和Ⅳ级为高分级胶质瘤.高分级的胶质瘤大约占胶质瘤总数的75%,而且恶性程度极高,侵袭性很强,如果不治疗,往往在数周内导致死亡[1].标准的脑原发肿瘤治疗包括手术、术后放疗,尽管放射治疗的一些新方法、新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提高了局控率和生存时间,但相对于单纯手术后的4~5个月而言,手术加放射治疗的总的中位生存时间仍然只有9~12个月.近30年来的研究表明,辅助化疗的效果并不乐观,通常使用的化疗药物,如亚硝脲类,也只对预后带来微弱的改善[2].近来,更多的研究者试图从新的角度、新的思路来改善恶性胶质瘤的预后,比如,使更多的高活性化疗药物能通过血脑屏障、克服多药耐药、放化疗结合,以及放化疗使用过程中的时间、剂量强度的佳组合等都已经成为新的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作者:林清;金冶宁;吴国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膀胱灌注不同化疗药物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保留膀胱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全膀胱切除者,但术后复发率高,因此如何降低术后复发率至关重要.我院2003至2006年对91例行保留膀胱手术的膀胱癌患者,术后34例膀胱灌注吡柔比星治疗,30例灌注卡介苗,27例灌注丝裂霉素,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尚中义;于昌连;曹俊峰;那日苏;于洪波;刘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rhG-CSF逐级递增给药法对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疗效与剂量探讨

    目的 观察国产rhG-CSF(特尔津)以按白细胞下降程度逐级递增给药法对癌症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疗效,以探讨其新的给药方法.方法 对化疗后白细胞减少者根据骨髓毒性分度每日皮下注射特尔津,Ⅰ度75靏;Ⅱ度75~150靏;Ⅲ度150~225 靏;Ⅳ度225~300靏.白细胞回升至≥4.0×109/L停药.结果 共治疗66例,显效58例(87.9%),有效8例(12.1%),总有效率100%.治疗前白细胞平均2.53×109/L,治疗后平均9.08×109/L(P<0.01).中性粒细胞治疗前平均1.55×109/L,治疗后平均7.15×109/L(P<0.01).白细胞升至≥4.0×109/L所需剂量、天数分别平均为:Ⅰ度:95.45靏/例,1.18 d;Ⅱ度:196.88靏/例,1.69d;Ⅲ度:693.75靏/例,5.25 d;Ⅳ度:975.0靏/例,5.50 d.结论 国产rhG-CSF每日较适合的剂量为随白细胞减少程度的加重而逐级递增用量的给药方法,对癌症患者多种方案化疗后不同程度白细胞减少均有较好疗效,副作用甚少;所需剂量不大,疗程较短,费用远较进口产品低,该方法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何续逊;焦爱民;夏月琴;孙鼎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多瑞吉治疗64例中重度癌性疼痛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多瑞吉(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疗效、毒副作用,评价多瑞吉在癌症三阶梯止痛中的地位.方法 64例具有中重度癌痛的患者使用多瑞吉治疗,初治患者初剂量为25靏/h,以前曾用过强阿片类药物的患者根据用药情况进行多瑞吉剂量转换.用药后观察24 h,疼痛缓解欠佳时进行剂量滴定,按照25靏/h增加剂量,直至疼痛缓解.治疗医师严密观察药物剂量、疗效、副作用、药物依赖性等,填写标准疼痛观察表.结果 全组患者总缓解率95.3%(61/64),其中完全缓解率为79.7%(51/64),中度和明显缓解率为15.6%(10/64).主要的不良反应是便秘、头晕、恶心、嗜睡、皮肤瘙痒等,发生率很低.全组无呼吸抑制、成瘾发生.结论 多瑞吉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疗效确切,副作用轻微,可作为口服强阿片类药物外的替代治疗.

    作者:姚亚民;赵艳秋;吴慧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多希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和评价多希紫杉醇联合顺铂(D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 将我科近几年收治的4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多希紫杉醇联合顺铂(DP方案),对照组采用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P方案).2周期化疗后进行疗效、毒性对比研究.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45.5%和37.5%,疾病进展时间(TTP)分别为6.3和5.9个月,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1和9.0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45.8%和39.4%,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在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毒性反应发生率方面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多希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与NP方案相比较,疗效相似,但毒性反应低于NP组,患者更易耐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曲范杰;王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养阴柔肝法配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目前,在我国超过80%的肺癌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失去手术机会,化疗在缩小肿瘤的同时,其严重的毒副反应常使身体机能受到严重的打击.以往常用的瘤体大小、无瘤生存期等指标,过分强调瘤体的反应,而忽视了患者自身的感受.随着WHO健康新概念的提出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生存质量在肿瘤学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衡量和评价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我们临床使用养阴柔肝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霆;马胜林;李勇强;张艳;贾英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组织蛋白酶D与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也是多因素参与的过程,其中一些生物学因子发挥了关键性作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致力于对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Cath-D)的研究,Cath-D与许多恶性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尤其在乳腺癌方面,研究逐渐走向成熟.许多文献相继报道了Cath-D与恶性肿瘤之间的关系,为此,就Cath-D的近期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刘贵秋;王玉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胸腔置管灌注药物治疗恶性胸腔积液49例护理体会

    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发展迅速,常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为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提高护理效率,我们采用胸腔置管灌注化疗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燕;杜筱;刘迎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THP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疗效观察

    自1997年5月至2001年10月,我们采用吡柔比星(THP)膀胱腔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肿瘤术后复发,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斌;王广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23例临床分析

    目前,在原发性食管肿瘤中,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鳞癌.其他组织学类型少见,而小细胞癌就更少见,约占所有食管肿瘤的0.4%~7.6%[1],在1995年全世界范围统计病例不到200例.近来,仍有相对零散的病例报告.小细胞癌作为一种组织病理学及临床生物学行为独特的肺癌类型已被广泛认识,其特征是临床具有明显侵袭性,易发生转移,预后极差.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primary esophageal small cell carcinoma,PESC)的特征和肺小细胞癌相似.虽然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采取了多种治疗方式,其中包括外科手术切除,放疗,化疗或者综合治疗,但由于恶性度极高,患者预后极差.我们于1997年3月至2004年3月共收治PESC患者23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范献生;王宇;李书沛;曹景峰;岳光成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的中期疗效评估

    目的 研究评估临床Ⅰ、Ⅱa期乳腺癌行保留乳房手术的中期疗效.方法 1995年1月至2005年10月对96例旱期乳腺癌行保留乳房根治术.手术适应证:肿瘤≤3 cm,周围型,年龄31~55岁(44例),患者有保留乳房意愿,乳房大小适中.手术方式:肿瘤广泛切除加腋淋巴结清扫,术后常规行辅助放疗、化疗及内分泌等治疗.对照组:随访同期的248例改良根治术(Auchinclo术)乳腺癌,与保留乳房根治术比较疗效.结果 ①所有病例切缘均未见有肿瘤细胞残留.②病理:原位癌8例,浸润性导管癌76例,黏液腺癌8例,其他癌4例.③肿瘤部位以外上象限多.④10例腋淋巴结阳性,1例伴有腋中群淋巴结阳性.中位腋淋巴结转移数3个.⑤随访:保乳组随访率100%,中位随访期78个月,5年生存率100%,复发率2.1%,转移率2.1%;对照组随访率90.3%(224例),中位随访期86个月,5年生存率95.5%,复发率1.8%,转移率4.9%.两组生存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转移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⑥保乳组1例在37个月时再发第二源性乳腺癌,改行全乳切除术后随访至今51个月.⑦放疗后综合征以短期症状及色素沉着为主,6个月内基本消除.⑧大于12个月主观满意度99.0%,乳房美观检测数据提示,90%以上的保留乳房根治术均能获得理想的外观.结论 规范的病灶广泛切除、腋淋巴结清扫加术后辅助放疗是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根治术的关键.保留乳房的乳腺癌根治术可以与改良根治术一样获得长期疗效.保留乳房的乳腺癌根治术可使患者获得良好的心理康复和满意的乳腺外观.

    作者:陈国庆;谢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癌症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