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 主办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5-930X
  • 国内刊号:45-1211/R
  • 影响因子:0.78
  • 创刊:1977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广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48-178
  • 全年订价:34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 全国高校自然科学优秀学报
  • 医药卫生综合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2013年2期文献
  •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母婴结局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孕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发病与母婴结局.方法:对105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孕周不同分为3组,即A组(孕周≤28周)23例、B组(孕周29~31周)36例、C组(孕周32~34周)46例,比较分析3组间孕产妇终止妊娠和期待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围生儿结局以及分娩方式.结果:3组间终止妊娠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期待治疗时间与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并发症发生率与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胎死宫内、新生儿窒息、围生儿病死发生率均明显高于B组与C组(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常伴有高并发症率和高围生儿病死率,且孕周越小发生率越高,需充分估计期待治疗或终止妊娠的利弊,个性化地选择适宜的分娩孕周和分娩方式,以获得佳的母婴结局.

    作者:曾伟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全麻联合持续泵注硬膜外麻醉在高龄患者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高龄患者全麻联合持续泵注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70岁以上老年人腹部择期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Ⅲ级,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全麻联合持续泵注硬膜外组(A组)与单纯全麻组(B组),每组30例.A组患者先行硬膜外麻醉,待硬膜外平面确定后,行全麻诱导,气管内插管,术中用丙泊酚泵入及硬膜外持续泵注0.5%盐酸罗哌卡因(耐乐品)5~8 mL/h维持,根据需要给予阿曲库铵,行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B组患者常规给予全麻诱导(同A组),气管内插管,术中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维持,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VA).记录两组患者全麻药用量;观察两组患者拔管时间、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情况,并行VAS评分.结果:A组全麻药用量明显少于B组(P<0.05),A组循环明显比B组稳定(P<0.05),A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上腹部手术,可降低术中全麻药物的用量,拔管时间提前且麻醉安全性增加.

    作者:陈淼岚;周瑞仁;唐小曼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小剂量布比卡因联合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小剂量的布比卡因联合芬太尼行蛛网膜下腔阻滞在骨科膝关节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60例拟行椎管内麻醉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30例,按常规行蛛网膜下腔穿刺,穿刺成功后,A组注入0.75%的布比卡因12 mg.B组注入0.75%的布比卡因6 mg与10μg芬太尼混合药液1 mL.连续监测血压、心率,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用针刺法测感觉阻滞平面,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评估运动阻滞程度.结果:A组的感觉阻滞平面高于B组,A组为T5~T8,B组为T8~T10,运动阻滞持续时间,A组比B组延长(P<0.05).A组血流动力学波动幅度大于B组(P<0.05).两组的麻醉止痛效果无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A组高于B组(P<0.05).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联合芬太尼应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可以满足骨科膝关节镜手术的需求,且有术后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低,血流动力学平稳的优点.

    作者:田文海;王志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小儿手足口病80例心肌酶谱临床分析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高.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为主要特征,少数可并发心肌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和循环障碍等,个别重症患者病情进展迅速,是易发生死亡的一种儿童急性传染病.2008年5月2日我国正式将HFMD列为丙类法定传染病.《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中指出:血生化检查部分病例可有轻度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升高.笔者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80例HFMD患儿(其中重症病例30例,普通病例50例)和37例为门诊查体的儿童(排除心肌损害相关疾病)血清心肌酶谱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农玉芳;林天云;陈柱荣;冼新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经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期间,42例经病理诊断或临床诊断为中晚期肝癌并接受TACE治疗的患者,动脉灌注药物为奥沙利铂130 mg/m2,动脉栓塞药物为吉西他滨200 mg/m2+10~20 mL碘化油乳化剂,其中22例患者加用明胶海绵栓塞.近期疗效按照WHO实体瘤疗效评价,远期疗效采用生存分析,不良反应按照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评价.结果:42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13例(31%)患者部分缓解、22例(52.4%)患者稳定、7例(16.7%)患者进展,疾病控制率为83.3%.中位生存期为14个月(95 %CI:12~15),治疗后6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73%,37%,18%.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神经毒性,大部分患者为1~2级.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经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闫赵斌;马亦龙;欧盛秋;赵昌;李志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那素达、贝复舒滴眼液在翼状胬肉术后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那素达、贝复舒滴眼液在翼状胬肉术后促进角膜创面愈合及预防复发的作用.方法:将68例(76眼)翼状胬肉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34例38眼,由专人并采用同一术式完成,术后第1天起,两组均常规滴用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滴眼液,观察组加用那素达、贝复舒滴眼液,每日4次,貝复舒眼液滴至角膜创面愈合,那素达眼液滴至球结膜充血消退,1个月左右,观察手术区域角膜创面愈合及翼状胬肉术后复发情况.结果:随访1年,两组比较,观察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角膜薄翳和角膜血管翳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复发4例,占10.5%,常规组16例,占36.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那素达联合贝复舒滴眼液在翼状胬肉术后应用,有缩短角膜上皮愈合时间,降低角膜薄翳和角膜缘血管翳的发生,预防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效果,可以作为预防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马华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鞘内注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患者腰椎麻醉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20例拟行TURP患者分为3组,A组以0.5%罗哌卡因1.5 mL;B组以芬太尼25 μg+0.5%罗哌卡因1.0 mL;C组以舒芬太尼10 μg+0.5%罗哌卡因1.0 mL;观察并比较3种方法对TURP患者血流动力学、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鞘内注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镇痛持续时间长及运动神经阻滞完全恢复时间缩短,不良反应少.结论:低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麻下行TURP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何二宁;甘伟耀;孙旻;辜春霖;廖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全切除术的应用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全切除术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子宫肌瘤行择期经腹子宫全切除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SE组)和硬膜外麻醉组(E组),每组60例,SE组于L2~L3间隙行腰—硬联合穿刺,以0.2 mL/s蛛网膜下腔注入0.5%布比卡因等密度液2.5 mL(12.5 mg),调控感觉阻滞平面上界达T6.E组于T12~L1或L1~L2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管3~4 cm,注入试验量2%利多卡因3 mL和0.75%布比卡因10~15 mL,使感觉阻滞平面上界达T6.结果:SE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阻滞平面达峰时间显著短于E组[(28.8±5.6)s与(486.4±112.6)s和(10.4±2.1)min与(18.6±2.4)min(P<0.05)];术中牵拉反应SE组显著少于E组[(6.6%与60%)(P<0.05)];麻醉后低血压SE组显著高于E组[(36.6%与28.3%)(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及达峰时间快,镇痛及肌松效果好,牵拉反应少,适用于子宫切除术.但麻醉后低血压发生率高于硬膜外麻醉,应注意预防和及时纠正.

    作者:唐培佳;梁勇升;黄今肇;徐月秀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间苯三酚对体外冲击波碎石后输尿管结石排出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后应用间苯三酚注射液促进输尿管结石排出的效果.方法:将198例ESWL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ESWL+间苯三酚)98例及对照组(ESWL+山莨菪碱)100例,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在排石时间及排石效果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ESWL后间苯三酚对促进输尿管结石,特别是输尿管上段和下段的结石排出有明显疗效.

    作者:刘志森;钟礼剑;洪阳春;陈计梅;陈照阳;陈俊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碘海醇与复方泛影葡胺在静脉肾盂造影术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碘海醇与复方泛影葡胺在静脉肾盂造影术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应用30%碘海醇造影45例为碘海醇组,采用76%复方泛影葡胺造影60例为复方泛影葡胺组.观察两组肾盂肾盏的影像质量、显影情况及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复方泛影葡胺组的影像质量高于碘海醇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碘海醇组明显低于复方泛影葡胺组(P<0.05),两组的显影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造影剂各有不同优点,可根据不同患者选择不同的类型的造影剂.

    作者:廖金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MRI在宫颈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MRI在宫颈癌诊断、分期中的应用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或宫颈活检证实的宫颈癌患者34例资料,根据原发肿瘤在MRI图像上的位置、大小、影像特点及宫旁、盆壁侵犯情况进行分期,并与临床手术后病理分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中鳞癌31例,腺癌3例,21例进行了手术.结果:宫颈癌的MRI表现较具特征性,T2WI呈高信号,与低信号的宫颈基质具有良好的对比;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与盆腔脂肪的高信号形成鲜明对比;Gd-DTPA增强后扫描,病灶呈不同程度强化.MRI对Ib期以上宫颈癌部位判断均准确,对Ib~Ⅳ期宫颈癌术前分期的准确率为85.5%(18/21).结论:MRI多方位成像及其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能清晰显示宫颈癌瘤灶及其侵犯范围.MRI对宫颈癌的诊断和分期的准确率均明显优于临床和其他影像检查,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与评估预后提供佳依据,应成为宫颈癌术前常规的影像检查方法.

    作者:覃飞;车锦连;薛元领;郭雄全;郭豪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及预防

    目的:探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方法:对101例新生儿NEC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孕周分为早产儿组65例和足月儿组36例,对两组患儿发病因素、临床表现、腹部X线片、实验检查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发病因素均以喂养不当、产时窒息、胎膜早破和致病菌感染居多,其中早产儿组产时窒息、胎膜早破、喂养不当、代谢性酸中毒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组(均P<0.05);两组患儿临床表现以精神萎靡、呕吐、腹胀、肠鸣音减弱居多,其中早产儿组呕血、便血、反应低下、肌张力减弱、体温不升和精神萎靡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组(均P<0.05);两组患儿腹部X线片均以肠胀气、肠间隙增厚、肠管排列紊乱、肠壁积气居多,其中早产儿组气腹、腹水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WBC、C反应蛋白、血培养等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CO3-值、粪隐血、pH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产儿NEC是由诸多发病因素单独或联合作用下形成的,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可从根本上减少早产儿NEC的发生.

    作者:黄国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小儿惊厥285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惊厥的临床特点,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85例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岁为242例(84.9%),其中热性惊厥135例(47.4%),颅内感染81例(28.4%),无热惊厥69例(24.2%),其中癫痫28例(9.8%),颅内出血10例(3.5%),中毒10例(3.5%),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6例(2.1%),中毒性脑病7例(2.5%),腹泻、电解质紊乱6例(2.1%),脑积水2例(0.7%).结论:小儿惊厥多见于1~3岁婴幼儿,以感染性疾病为主要病因,以热性惊厥为主,其次为颅内感染.因此,对于惊厥的小儿应注意查找病因,及时控制惊厥,积极治疗,防止复发,以免造成缺氧性脑损伤.

    作者:梁冰;汤华波;陈海华;张文良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脊柱内固定术后伤口深部感染12例

    脊柱内固定术后伤口深部感染是脊柱外科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处理极为棘手.由于脊柱内固定装置的广泛使用和手术时间的延长,其发生率逐渐增多.对于脊柱内固定术后伤口深部感染,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是否保留内固定装置,一直是骨科界有争议的话题.我院2005年2月至2010年10月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腰椎融合术治疗各类胸腰椎疾病426例,其中12例患者术后发生腰椎感染,均为伤口深部感染.应用清创、负压封闭引流(Vacuum-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共治疗脊柱内固定术后伤口深部感染患者12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勇喜;农新盛;黄超;彭硕;黎荣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肝肾功能动态变化

    目的:观察职业性急性砷化氢(Arsine,AsH3)中毒患者肝肾功能动态变化,为AsH3中毒肝肾损害的治疗与康复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1例职业性急性AsH3中毒并发肝肾损害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清和尿样,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时间分辨仪分别测定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5项指标,分析各项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11例急性AsH3中毒患者肝肾功能指标变化范围:ALT:22.3~315.2 U/L,AST:25.2~472.5U/L,BUN:6.2~38.7 mmol/L,Cr:98.7~685 μmol/L,β2-MG:0.45~27.5 mg/L.结论:急性AsH3中毒患者肝肾功能早期损害严重,但肝功能恢复良好,而肾功能损害严重、病情时间长.

    作者:包维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胃癌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胃癌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广西武鸣县人民医院胃癌合并脑梗死在医院接受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符合胃癌合并脑梗死条件的患者共7例,占同期467例胃癌患者的1.50%,其中男6例,女1例,年龄35~71岁,平均(51.83±10.87)岁.胃癌患者中腺癌5例(71.43%),胃癌未能分类的2例(28.57%),5例(71.43%)发现癌细胞转移,脑梗死发生在胃癌诊断后的3~93 d,平均发病时间为(35.14±39.13)d,5例(71.43%)患者出现意识改变,5例(71.43%)患者的MRI显示颅内存在多个病灶、左右两侧同时受累,第30天,3例(42.86%)死亡.结论:胃癌患者脑梗死发生在胃癌的活动期,机制尚不清楚,预后不良.

    作者:李胜愉;秦超;梁志坚;蒙喜斯;黄彩球;曾莉梅;韦生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克拉屈滨治疗多毛细胞白血病4例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多毛细胞白血病(HCL)临床诊断及使用克拉屈滨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初治HCL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患者的血常规均为二系或三系血细胞减少,单核细胞数减少,均有脾肿大,且外周血和骨髓中均可见典型的毛细胞.免疫表型发现毛细胞表达CD11c、CD19、CD20、CD22、CD25、FMC-7、CD103;不表达CD5及CD10.使用克拉屈滨治疗,3例患者1个疗程达到完全缓解(CR),1例患者2个疗程达CR;克拉屈滨主要毒副作用是骨髓抑制,易并发肺部感染.结论:HCL患者以血细胞减少、单核细胞数减少,脾肿大,外周血和骨髓发现多毛细胞为主要临床特征,结合免疫学分型,可诊断HCL;使用克拉屈滨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

    作者:周莉;马劼;赖颖晖;刘振芳;彭志刚;罗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热毒宁注射液辅助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35例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辅助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同期收治的65例C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CAP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热毒宁注射液静滴,疗程均为7d.治疗前后比较临床症状,并测定全血白细胞计数,监测胸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2.12±1.20)d,咳嗽消失时间(4.32±1.33)d,啰音消失时间(5.50±2.03)d,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5.65±2.12)d,胸片炎症消失时间(8.52±2.55)d,血白介素(IL)-6降至正常的时间(6.72±2.26)d,而对照组则分别为(4.58±2.31)d,(7.54±1.65)d,(8.82±3.41)d,(8.87±3.07)d,(14.32±3.24)d,(12.46±4.2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辅助治疗CAP可以较快改善患者发热、咳嗽等症状和体征,促进病灶吸收,疗效好且安全性高.

    作者:明莫瑜;李超乾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大剂量肾上腺素在术中急性重度失血性休克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大剂量肾上腺素应用在术中急性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意义,为临床麻醉处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急性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术中大剂量肾上腺素的使用情况及患者术后恢复状况.结果:2例腹主动脉瘤破裂的患者因出血无法控制,在术中心脏停搏,抢救无效死亡;20例安全出手术室,6例于术后第一天死亡,其中1例死于脑干衰竭,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4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4例患者康复出院.结论:大剂量肾上腺素可以较好的提升血压,保证心脑的血供,防止心跳骤停,用于术中急性重度失血性休克的患者的抢救效果较好.

    作者:原见春;陈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199例老年人肾活检病理分析

    目的:探索老年人肾活检病理种类和诊断意义.方法:在彩超引导下,采用经皮肾活检术,所取出组织分别送光镜、荧光和电镜检查并分析其病理种类和诊断意义.结果:199例年龄≥60患者中,按病因分类,原发性肾小球病变常见,占82.4%,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发病高,占46.7%.继发性占17.6%,继发性肾病以糖尿病肾病(3.5%)、狼疮性肾炎(3%)、肾淀粉样变(3%)、血管炎肾损害(3%)、高血压肾病(1.5%)和急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病(2.5%)多见.结论:肾活检病理结果对明确老年人肾脏疾病的诊断和病理类型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明军;莫晓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厄洛替尼联合安康欣胶囊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8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厄洛替尼、安康欣胶囊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6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经常规化疗但效果欠佳,且EFGR监测为阳性者,观察组给予厄洛替尼化疗基础上联用安康欣胶囊;对照组只用安康欣胶囊.以30 d为一个疗程,连续给药2个疗程.比较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获益率为52.5%,对照组临床获益率为35.0%(P<0.05).两组皮疹、胃肠道反应、呼吸困难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皮疹有2例为3级不良反应外,其余不良反应均为1~2级.结论: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效果欠佳患者选择厄洛替尼联合安康欣胶囊治疗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轻.

    作者:胡忠杰;张斯时;许夏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上颌窦内提升窦黏膜穿孔同期植入种植体临床疗效

    目的:评价上颌窦内提升过程中窦底黏膜穿孔不植入骨移植材料,同期进行种植体植入修复上颌磨牙缺失的临床疗效.方法:11例上颌磨牙缺失患者行上颌窦内提升术时不慎发生窦底黏膜穿孔,同期行13颗种植体植入术,随诊观察半年.结果:一期手术6个月后,X线片显示种植体与骨结合紧密,种植体周围无骨吸收及炎症表现,行常规种植修复,随诊半年无不良反应,种植牙行使功能良好.结论:上颌窦内提升窦底黏膜穿孔不必修补破损区,可直接植入种植体,但需要掌握好适应证.

    作者:陆丽萍;唐礼;李秋莹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腹茧症的临床与影像分析(附6例报告)

    目的:分析腹茧症的临床与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腹茧症患者的临床及X线、螺旋CT(MSCT)、MRI资料.结果:6例均有腹痛、腹胀,反复发作,逐渐加重,1例腹部触及包块.病变累及全小肠4例,部分小肠2例.DR腹部立位片中,4例表现肠梗阻,2例未见异常.CT6例均见肠管盘曲聚拢,管壁增厚、粘连,肠外见膜状组织包裹、环绕,形成软组织包块,肠间隙积液,2例肠管明显扩张、积液,增强包膜稍强化.1例行MRI检查,表现与CT相仿,包膜呈稍长T1稍长T2.结论:腹痛、腹胀,反复发作,腹部触及包块为本病的临床表现特点,CT与MRI能清晰显示覆盖、包绕于小肠外的纤维膜,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作者:李家言;黄增超;邓德茂;何欣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改良Millard术式整复单侧完全性唇裂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运用改良Millard术式整复单侧完全性唇裂同期鼻畸形矫正的临床效果.方法:运用改良的Millard术式整复142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6个月后测量比较健侧和患侧的唇高、唇长、鼻底宽度、鼻翼基底点到矢状面的距离差异.结果:5例病例伤口Ⅱ期愈合,余患儿伤口Ⅰ期愈合,82%人中嵴形态明显.术后健、患侧唇高、唇长、鼻底宽度、鼻翼基底点到矢状面的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Millard法整复单侧完全性唇裂可较好地修复唇部及鼻部畸形,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陈安;吕道志;余夏妍;覃毅;玉丽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颈动脉体瘤的外科诊治体会

    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由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发生的副神经节肿瘤组成,临床上较为少见,易误诊为其他病因所致的颈部包块.因其与颈总、颈内外动脉及颅神经毗邻,且瘤体血供丰富,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难度,术中、术后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我科2005年1月至2012年5月共行CBT切除术20例,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叶奕辉;郭思恩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MRI检查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及手术方式选择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MRI检查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评价及指导手术方式选择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首诊子宫内膜癌患者4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将MRI术前临床分期及判断肌层浸润深度、宫颈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MRI诊断子宫内膜癌Ⅰ a期的准确率为89.3%(25/28),诊断Ⅰb期、Ⅱ期、Ⅲ期及以上的准确度分别为6/9、2/3、1/1;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准确率为75.61% (31/41);诊断宫颈间质有无受累准确率为95.12%(39/41);MRI诊断有无淋巴结转移准确率85.37%(35/41).结论:MRI对分析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宫颈受累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均有较高的准确度,可用于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

    作者:梁少凤;张洁清;林小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乳腺癌术后Ⅰ期乳房重建78例报告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性手术后即刻应用单纯假体、自体组织移植乳房再造术和软组织扩张器植入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78例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根治性手术后,其中36例在胸大肌下方植入麦格(MayGain)或曼托(Mentor)硅胶假体再造乳房;10例用单蒂下腹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M)移植再造乳房;21例背阔肌肌皮瓣移植再造乳房;2例背阔肌肌皮瓣联合假体再造乳房;9例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填充乳房缺损.结果:随访78例3~60个月,中位时间32个月,无肿瘤局部复发,1例假体外露并感染,1例术后25个月出现骨转移,1例术后42个月因全身多处转移死亡.术后乳房外观评价优良率达93.6%.结论:严格掌握乳腺癌根治性手术后Ⅰ期乳房重建的适应证,合理选择乳房重建术式,从而获得佳美容效果,乳房再造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华伟;刘剑仑;韦薇;蒋奕;唐玮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广西儿童龋病与营养状况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广西儿童龋病与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利用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原始资料,从中选择7,9,12岁儿童的口腔健康检查、营养状况的数据,将营养状况以不同年龄、性别的体重指数(BMI)参考值为标准分为营养不良组,正常体重组,超重肥胖组,分析不同营养状况下儿童的患龋情况的差异.结果:7,9,12岁儿童总数3581人,乳牙患龋率为53.4%(1914/3581),恒牙患龋率为30.9%(1108/3581),乳恒牙总患龋率为68.4%(2448/3581);儿童正常体重检出率为74.1%(2655/3581),营养不良检出率为14.5%(520/3581),超重肥胖检出率为11.3%(406/3581).不同营养状况分组中,乳牙患龋率、乳恒牙患龋率存在一定的差异(P<0.01),且乳恒牙患龋率由高到低为营养不良组>正常体重组>超重肥胖组.结论:广西7,9,12岁儿童龋病与营养状况存在一定关联,在所调查的人群中营养不良儿童患龋率高.

    作者:唐芊苇;曾晓娟;李秋忠;李雅娟;阮青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单次经骶管注入不同麻醉药物对婴幼儿腹部手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目的:观察婴幼儿腹部手术后经骶管单次注入不同麻醉药物的镇痛效果,探讨婴幼儿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方法:60例行择期腹部手术患儿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术毕经骶管注入0.1%布比卡因+芬太尼0.1 μg/kg,B组注入0.1%布比卡因,C组注入芬太尼0.1 μg/kg,注药量为1.0 mL/kg.记录各组患儿不同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呼吸频率(RR)、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住院时间.用FLACC量表评分法进行疼痛评分并随访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结果:患儿FLACC评分在术后4h时A、B组低于C组(P<0.05);在术后8h时A组低于B、C组(P<0.05).结论:术后单次经骶管注入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可为婴幼儿腹部术后提供较好的镇痛效果且副作用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唐莹;曹草;曾丽;宋慧洁;蓝雨雁;刘敬臣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硫酸镁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Meta分析

    目的:评估硫酸镁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系统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等数据库,搜索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13年1月,纳入研究为硫酸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治疗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名评价员按纳入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并进行资料提取.采用Jadad质量评价标准评价文献质量,使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RCT,合计67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比较,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使用硫酸镁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OR=0.88,95%CI0.63~1.25,P>0.05),也未能显著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相关性死亡率(OR=0.77,95%CI 0.47~1.25,P>0.05).结论:硫酸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方面无明显效果.

    作者:谢伟星;龚文劲;贺启荣;梁建平;张高炼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主肾动脉窃血现象对肾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主肾动脉窃血现象对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35例肾癌患者和34例健康体检者的肾动脉和癌体血供情况,测量主肾动脉及腹主动脉的平均流速(V)、动脉内径(D)、癌体大直径,计算主肾动脉血流量(Qk)及主肾动脉与腹主动脉每分血流量比(Qk/Qa),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肾癌患侧主肾动脉V、Qk及Qk/Qa明显高于健侧及健康对照组(P<0.05).癌体大直径与患侧主肾动脉V呈正相关(r=0.639,P=0.000).结论:肾癌患侧主肾动脉V、Qk及Qk/Qa均明显增加,即主肾动脉出现窃血现象.可作为主肾动脉窃血现象的客观指标,在对肾癌的诊断方面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艳芬;黄健源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在原因不明早期流产中的作用及关系

    目的:研究早期不明原因自然流产患者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产物水平,探讨不明原因自然流产的发病机制.方法:以40例早期不明原因自然流产患者为流产组,35例同期正常早孕要求人工流产的妇女(正常妊娠组)和20例健康妇女(正常非孕组)为对照组.检测血浆TNF-α、hs-CRP、IL-6等炎症反应产物和8-异前列腺素(8-isoprostane)、丙二醛(MDA)、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等氧化应激产物的水平.结果:流产组血浆8-isoprostane、ox-LDL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正常早孕妇女和健康非孕妇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5,P<0.01);而血浆MDA也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组TNF-α、hs-CRP、IL-6的水平也均高于对照组(正常早孕妇女和健康非孕妇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1,P<0.01,P<0.05,P<0.01);而正常妊娠组也稍高于正常非孕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孕流产患者8-isoprostane及ox-LDL与hs-CRP、IL-6、TNF-α呈正相关(P<0.01,P<0.05),MDA与hs-CRP、IL-6、TNF-α无相关性(P>0.05).结论:正常妊娠存在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氧化应激失衡和炎症反应的加剧及两者的相互作用可能在早期不明原因自然流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徐又先;陈广莉;明芳;许燕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妊娠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120例HBsAg、HBeAg均阳性的孕妇纳入研究,将母亲妊娠晚期注射HBIG分为观察组(妊娠晚期从28周开始一次性肌注HBIG 200 IU,每间隔4周肌注1次,共3次),妊娠晚期未注射HBIG者作为对照组.根据孕期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分为高风险、低风险和极低风险,胎儿娩出后立即收集脐静脉血进行HBsAg测定.观察孕晚期注射HBIG后对婴儿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HBV-DNA高风险的孕妇孕晚期注射HBIG对提高新生儿阻断成功率有帮助,观察组感染率为14.81%,对照组感染率为40.9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风险和极低风险观察组感染率分别为13.63%、10.53%,对照组感染率分别为2.0%、13.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HBV-DNA低风险和极风险孕妇,孕晚期注射HBIG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无明显效果;HBV-DNA高风险的孕妇孕晚期注射HBIG对减少胎儿宫内感染有一定帮助.

    作者:庞丽红;黄海霞;黄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心不停跳心内直视术体外循环初期低血压对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初期低血压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心不停跳二尖瓣置换术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D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CPB开始时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在5.33~8.67kPa,MAP≥8.67 kPa剔除,观察中D组和C组各有1例退出研究,终每组20例,D组转流15 min内MAP在5.33~8.67kPa,C组转流15 min内MAP在8.67~10.67 kPa.两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前(T0)、手术结束(T1)、术后6 h(T2)、12 h(T3)、24 h(T4)、48 h(T5)采集静脉血,用于检测肌酐(SCr)、尿素氮(BUN)、α1微球蛋白(α1-MG)的水平.结果:与T0比较,T3、T4时点C组BUN升高(P<0.01),T2、T3、T4、T5时点D组BUN升高(P<0.01),T3、T4、T5时点C组SCr升高(P<0.05或P<0.01),T2、T3、T4、T5时点D组SCr升高(P<0.01),T2、T3时点C组α1-MG升高(P<0.05或P<0.01),T2、T3、T4时点D组α1-MG升高(P<0.05或P<0.01).与C组比较,T5时点D组BUN升高(P<0.05),T2、T5时点D组SCr升高(P<0.05),T1、T2时点D组α1-MG升高(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均未发现血红蛋白尿,都没有发生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结论:心不停跳心内直视术CPB初期不同血压水平对术后肾功能均有影响,以CPB初期低血压对患者肾功能影响较大.

    作者:陈燕桦;张炳东;郑丽萍;梁东科;梁蓓薇;刘国锋;唐志清;覃洋洋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影响电脑比色仪临床测量精确度的分析研究

    目的:了解VITA easyshade compact无线电脑比色仪在不同光源以及不同牙体部位的比色精确度以及可重复性,总结影响比色仪正确比色的操作因素,为临床工作进行准确颜色测量提供参考.方法:在自然光、日光灯和卤钨灯(椅位照明)3种不同光源下,挑选31名操作者,使用VITA easyshade compact比色仪分别测定VITA 3D master比色板各牙片中1/3的颜色,将测出的色值与比色板色值进行比较,将两者相符的和不相符的结果分别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在自然光下,将VITA 3D master比色板的牙片唇面体部以三分法分成近中1/3、中1/3、远中1/3三个部位,挑选31名操作者,使用VITA easyshade compact比色仪分别测定VITA 3D master比色板各牙片近中1/3、中1/3、远中1/3三个部位的颜色,将测出的色值与比色板色值进行比较,将两者相符的和不相符的结果分别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自然光、日光灯和卤钨灯3种不同光源下,电脑比色仪测量上颌中切牙中1/3部位的比色精确度没有明显差异(P>0.05);在自然光下,使用电脑比色仪对上颌中切牙的不同部位进行比色时,中1/3的精确度明显高于近中1/3和远中1/3(P<0.01),远中1/3的精确度高于近中1/3(P<0.05).结论:不同光源下对VITA easyshade compact的比色操作精确度影响不大,牙齿的局部的解剖部位容易造成比色结果的差异.

    作者:朱光宇;廖红兵;王玲菲;麦昱颖;赵崇莹;武辉煌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CTLA-4基因rs231775位点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易感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基因rs231775位点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运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MS)对406例EH患者(病例组)和723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CTLA-4基因rs231775位点进行多态性检测,分析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研究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与EH易感性的关系.结果:CTLA-4基因rs231775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A基因型相比,AG或者GG基因型与EH患病风险无统计学关联(校正OR=0.751,95%CI 0.498~1.134,P=0.174;校正OR=0.772,95%CI 0.505~1.179,P=0.230),携带等位基因G亦与EH患病风险无关联(校正OR=0.760,95%CI 0.515~1.122,P=0.168).结论:CTLA-4基因rs231775位点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易感性可能无关.

    作者:卢世玲;吴华贝;欧阳云;谭爱花;杨虹;李虹;胡艳玲;高勇;莫曾南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限制性输液应用于老年开腹手术对血液流变学和S100B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老年人开腹手术中采用限制性输液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清S100B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60岁以上择期行开腹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常规输液组(S组):输入液体总量=补偿性扩容+生理需要量+累计缺失量+继续损失量+第三间隙缺失量.限制输液组(R组):麻醉诱导前至进腹约60 min内补累积缺失量的1/2,之后输液速度为4 mL/kg· h-1,每15 min测中心静脉压(CVP),维持CVP在0.49~0.69 kPa.两组晶、胶体比均为2∶1.两组均在麻醉前(T1)、术中2 h(T2)、术毕拔管后30 min(T3)、术后24 h(T4)检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S100B蛋白含量,观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R组术中液体输入总量低于S组(P<0.05);R组术中CVP显著低于S组(P<0.05);R组术中2h及术毕拔管后30 min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与S组相比有明显变化(P<0.05).两组术中、术后S100B蛋白水平分别与术前比较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R组与S组比较,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较少(P<0.05).结论:老年人开腹手术中采用4 mL/kg·h-1的限制性输液方案是安全的,不增加血液黏滞度,对S100B蛋白水平亦无明显影响.

    作者:江朝秀;刘敬臣;倪玉霞;彭镌宝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生活方式干预对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血糖转归正常的研究

    目的:探索不同生活方式对空腹血糖受损(IFG)人群转归为正常血糖的影响.方法:采取前瞻性观察的研究方法,将南宁、柳州及贺州4个社区300例IFG人群采用不同生活方式进行为期2年的干预,观察研究对象空腹血糖值,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x2检验.结果:①比较各干预组与对照组空腹血糖值:第1年血糖均呈下降趋势(P<0.05),且空腹血糖值A组>B1组>B2组>B3组,B3组干预效果明显;第2年3个干预组空腹血糖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各干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比较各干预组与对照组IFG血糖转归正常的发生率:第1年各组间转归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归率B3组>B2组>B1组>A组;第2年B1组转归率大于另外3组,转归率B1组>A组=B2组=B3组;两年累计转归率比较3个干预组均比对照组高(P<0.05),转归率B3组=B2组>A组,B2组=B1组>A组,B3组>B1组>A组.结论:IFG人群接受不同生活方式干预,能提高IFG人群血糖转归正常的概率.对于社区IFG人群综合评价3种不同生活方式,建议应采用加强饮食控制+运动处方的生活干预方式,并更应关注患者第1年的干预效果.

    作者:韦薇;戴霞;何燕玲;陈青云;周爱民;黎莹;黎亚叶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TLR2和TLR4在单肺通气麻醉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2(TLR2)和Toll样受体4(TLR4)在单肺通气麻醉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胸科肺癌行肺叶切除手术3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n=11,双肺通气),B组(n=19,单肺通气组),收集开胸后/单肺通气后15(T1),30(T2),45(T3),90(T4)min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中IL-8,TNF-α的表达;收集切除标本后的肺组织,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病理变化,采用RT-PCR检测TLR2 mRNA和TLR4 mRNA,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TLR2和TLR4蛋白的表达.结果:电镜检测表明:两组均发生肺细胞炎症反应,其中B组发生炎性反应明显比A组显著;两组TLR2 mRNA和TLR4 mRNA表达比较,B组的TLR2 mRNA和TIR4 mRNA表达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中的IL-8,TNF-α浓度在各时点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组内比较T4时点的IL-8,TNF-α浓度明显高于T1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间比较,在T4时点IL-8,TNF-α浓度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点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免疫组化比较,B组的TLR2和TLR4阳性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肺通气期间,随着时间的延长,炎症反应更为显著,TLR2、TLR4表达上调并参与炎症反应.

    作者:魏玥;潘灵辉;林飞;赵琼;朱珊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维生素E预防草酸铂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维生素E在草酸铂引起的周围神经系统毒性中的防治作用.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32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17例)接受维生素E 400mg/d治疗+化疗,B组(15例)单纯接受化疗.治疗从接受草酸铂化疗前开始口服,直至草酸铂化疗结束后的3个月.在患者完成8个周期的化疗后评估和统计1、2、3、4级周围神经毒性的发生率.结果:A组1、2、3级的周围神经毒性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维生素E对草酸铂导致的神经毒性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并可作为以草酸铂为基础的化疗病人的补充治疗.

    作者:曹宇华;朱州;冯国生;陈可和;袁贤彬;徐志勇;谢嫣嫣;蓝必全;兰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舍尼通治疗合并前列腺炎的BPH患者术后下尿路症状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估舍尼通治疗合并组织学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仍存在的下尿路症状的疗效.方法:将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病理诊断证实BPH并合并组织学前列腺炎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空白对照组90例,B组:舍尼通治疗组90例.用IPSS评分系统评估各组术后第1个月及治疗1个月后的下尿路症状.结果:A组观察1个月后和B组舍尼通治疗1个月后的IPSS评分分别为(12.04±4.73)分和(6.56±2.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有效率2.2%,B组有效率91.1%.结论:舍尼通能明显改善合并组织学炎症的BPH患者手术后仍存在的下尿路症状,且无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梁毅文;黄向华;覃斌;李长赞;韦钢山;季汉初;吴清国;关挺;黄寿付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强化饮食控制加量化运动对IFG人群的影响

    目的:探讨强化饮食控制加量化运动对空腹血糖受损(IFG)人群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南宁、柳州及贺州4个社区体检确诊为IFG 147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实验组制订强化饮食控制加量化运动方案,评估他们的自我管理水平及血糖转归正常情况.结果:实验组人群生活方式干预后自我管理水平均比对照组高,血糖转归正常比率高(P<0.05).结论:强化饮食控制加量化运动能提高IFG人群的自我管理水平,并能很好的提高正常血糖转归率.

    作者:黎水莲;苏飞群;周翠屏;戴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呋塞米联合人血白蛋白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呋塞米联合静滴人血白蛋白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27例,将其随机分成A组42例、B组42例和C组43例.A组采用静脉注射呋塞米,B组静滴人血白蛋白,C组采取静脉注射呋塞米联合静滴人血白蛋白.检测分析3组患者入院确诊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收缩压、舒张压、血浆白蛋白、12h尿量、血清钾、钠、氯、肌酐的水平差异,比较3组患者浆膜腔积液、肝酶异常、肾功损害、HELLP综合征、心力衰竭、眼底损害、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同时追踪其3组孕妇发病孕周、终止妊娠孕周、定期产检率、既往病史及多胎妊娠率,观察孕妇在治疗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结果:应用呋塞米后6h内,C组尿量较A、B组多(P<0.05);之后的6h内,C组尿量较A、B组明显增多(P<0.01).与C组比较,A组浆膜腔积液、肝酶异常、肾功损害、HELLP综合征、心力衰竭、眼底损害、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较C组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采用静脉注射呋塞米联合静滴人血白蛋白治疗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环,避免血容量大幅升降,积极防治重要脏器损伤,延长孕周,避免不良妊娠结局.

    作者:张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同步热放化疗对宫颈癌组织C-myc、HSP70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同步热放化疗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及其对宫颈癌组织C-myc、HSP70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例宫颈癌Ⅲb期随机分为同步热放化疗组(H+CRT组)和同步放化疗组(CRT组),观察比较局部肿瘤消退情况和1,2,3年无进展生存期;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治疗前、中宫颈肿瘤组织中C-myc、HSP70蛋白表达.结果:在完成体外照射45Gy时H+CRT组局部肿瘤完全消退率高于CRT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1,2,3年无进展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两组C-myc、HSP70蛋白阳性表达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中,H+CRT组较CRT组的C-myc蛋白阳性表达强度减弱(P<0.05);H+CRT组较CRT组HSP70蛋白阳性表达强度增强(P<0.05);H+CRT组治疗中较治疗前HSP70蛋白表达强度增强(P<0.05).结论:热疗与同步放化疗具有协同增强作用,但1,2,3年无进展生存期无差异.热放化疗能减弱C-myc蛋白阳性表达强度;可以上调HSP70蛋白阳性表达强度.同步热放化疗是否通过干扰肿瘤细胞HSP70通路诱导或对抗凋亡,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许君艳;高琨;张彩红;陈心秋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颈动脉支架术后血压变化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人术后影响动脉血压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对经过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的颈内动脉狭窄患者术后出现血压降低32例和未出现血压变化的35例临床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影响动脉血压变化的相关因素.结果:狭窄程度(β=0.536;P=0.024;OR=2.591)、高血压(β=-1.654;P= 0.006;OR=0.131)、球囊型号(β=1.818;P=0.012;OR=0.133)和支架的型号(β=1.328;P=0.021;OR=2.29)、病变位于球部(β=1.613:P=0.014;OR=0.133)和球囊扩张的次数(β=1.328;P=0.022;OR=2.39)与血压的降低密切相关.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继发的颈动脉窦反射引起患者血压降低是常见的并发症,其术前的血压、狭窄的程度、病变位于球部、球囊的型号、支架的型号及球囊扩张次数这些因素将会直接影响术后血压的变化.

    作者:齐立;俸军林;刘开祥;李慎茂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超声与手工龈下刮治对离体牙根面影响的扫描电镜结果比较

    目的:超声治疗仪和手用器械龈下刮治后的离体牙牙根面的扫描电镜结果比较.方法:选取因慢性牙周炎拔牙的未经牙周治疗的18颗离体前磨牙,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超声刮治组、手工刮治组,每组6颗患牙.在相同操作时间内超声治疗组和手用器械组分别用超声治疗仪和手用器械刮治,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各组牙根面残留的菌斑牙石、膜状物及牙根面光滑程度.结果:超声刮治组根面光滑、无菌斑、残留物方面,均较手用器械组效果好.结论:超声刮治和手用器械相比,能制造更加平整的牙根面,刮治效果更好.

    作者:屠佳;曾启新;吴佳璇;陶人川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子宫内膜浅表机械刺激对IVF-ET者子宫内膜血流动力学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浅表机械刺激对IVF-ET患者子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子宫内膜浅表机械刺激对IVF-ET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行子宫内膜浅表机械刺激和未行机械刺激的IVF-ET患者在降调日、hCG注射日、ET日的子宫内膜和内膜下血流情况,比较机械刺激组与非机械刺激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内膜厚度、卵巢反应、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子宫内膜和内膜下血流分布类型和妊娠结局.结果:机械刺激组在降调日、HCG日、ET日的子宫动脉血流参数PI、RI均低于非机械刺激组(P<0.05);机械刺激组与非机械刺激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2%和43.3%,种植率分别为36.96%和31.67%(P>0.05),但机械刺激组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有上升趋势.结论:子宫内膜浅表机械刺激可改善子宫内膜血流灌注情况,对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和改善IVF-ET妊娠结局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王安然;吴洪波;李柳铭;唐慧;李汝斐;邓翎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乳腺癌患者P53、Ki-67及HER-2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与其手术标本中P53、Ki-67及HER-2表达情况的关系,并阐明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观察103例乳腺癌患者手术标本中的P53、Ki-67及HER-2的表达情况,对其临床病理特征作回顾性分析.结果:P53、Ki-67及HER-2的阳性率分别为51.5%(53/103)、76.7%(79/103)、29.1%(30/103).P53与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以及ER关系密切(P<0.05),与肿瘤大小、PR无关(P>0.05).Ki-67与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大小、TNM分期以及ER关系密切(P<0.05),与PR无关(P>0.05).HER-2与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ER关系密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肿瘤大小、TNM分期及PR无关(P>0.05).结论:P53、Ki-67及HER-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对判断乳腺癌的恶性程度、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及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赵善琳;韦燕;龚建忠;卢小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液氮冻存不同时间大鼠带瓣管道对其活性和组织中IGF-1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研究液氮冻存不同时间的大鼠带瓣管道的活性和其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的水平,提供一种检测带瓣管道活性的新思路.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新鲜组(A组),-196℃液氮冻存1个月(B组),冻存3个月(C组).取材处理后检测其葡萄糖代谢、管道结构及组织中IGF-1水平的变化.结果:大鼠带瓣管道的3组葡萄糖代谢率测定,A组(3.812±0.4768)mmol/L、B组(3.826±0.3495)mmol/L、C组(3.655±0.3736)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F-1在带瓣管道中的表达分别为35%、30%、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氮冻存后的大鼠带瓣管道活性良好,提示IGF-1的表达水平可作为评价带瓣管道活性的指标.

    作者:韩越博;郑宝石;罗程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体外SD大鼠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培养及酒精的损伤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大鼠皮层星形胶质细胞(AS)的体外培养方法以及酒精对其损伤作用.方法:通过酶消化法获取AS、GFAP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法鉴定,传代纯化后将系列浓度的酒精加入培养液中,24 h后用MTT法测定酒精对AS的损伤作用.结果:MTT法显示低浓度的酒精已经能对AS产生损伤作用(P<0.05).结论:酒精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皮层AS有明显的损伤作用,且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

    作者:于海艳;黄巨恩;吴世芬;李校堃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全骨髓贴壁改良培养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方法:应用改良的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SD大鼠BMSCs,进行形态学观察,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对培养的细胞向成骨方向诱导进行鉴定.结果:体外培养的原代BMSCs 9 d左右融合,细胞生长以梭形为主,呈螺旋状且生长旺盛的细胞集落.生长曲线显示BMSCs符合正常细胞生长特征.第3代BMSCs CD29,CD90均呈阳性表达,而CD34,CD45几乎不表达.成骨诱导后,茜素红染色呈阳性.结论:全骨髓贴壁改良法简单实用,在体外容易分离培养和扩增BMSCs,对细胞活性影响小,是获得高纯度BMSCs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阳玉群;莫雪安;农伟东;杨龙秀;孔德燕;张泰鹏;刘金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肾茶的生药学鉴别研究

    目的:对肾茶药材进行生药学鉴别研究,为肾茶质量标准提供起草依据.方法:从原植物形态、显微特征等方面对肾茶进行研究.结果:肾茶具有唇形科植物基本形态特征及基本组织结构,但茎被倒向短柔毛,雄蕊形状酷似猫须,幼茎淡紫色,轮伞花序具6朵花,外形特征明显;韧皮部薄壁细胞小而略皱缩,髓部薄壁细胞具壁孔.结论:该研究为肾茶的生药学鉴定和质量标准制定及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焦爱军;冯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Pr1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基因为报告基因,类枯草菌素蛋白酶(subtilisin-like protease,Pr1)基因为目的基因,分别构建含有EGFP-Pr1和Pr1-EGFP融合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方法:将Pr1基因分别连接到EGFP基因的上游和下游,插入质粒pTWIN1,构建表达载体pEGFP-Pr1和pPr1-EGFP.结果:经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后,重组菌株在长波紫外线的照射下,均能发出明亮的绿色荧光,并且诱导菌株破碎后均可检测到Pr1蛋白酶的活性.结论: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成功构建pPr1-EGFP和pEGFP-Pr1融合基因表达载体,EGFP作为Pr1生物标记分子,有利于进一步开展Pr1基因的特异性功能研究.

    作者:段斯亮;于声;苏晓庆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肝细胞肝癌组织中PTEN、CyclinD1及C-myc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PTEN、CyclinD1及C-myc蛋白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了解其与HCC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EnVisionTM plus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TEN、Cyclin D1及C-myc蛋白在52例HCC及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52例HCC中PTEN、CyclinD1及C-myc蛋白染色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3%(22/52)、48.1%(25/52)及53.8%(28/52),癌旁肝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92.3%(48/52)、25.0%(13/52)及32.7%(17/52),PTEN、CyclinD1及C-myc在HCC及癌旁肝组织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CC中,PTEN与CyclinD1、C-myc的阳性表达均呈负相关(r=-0.3631,P=0.0197;r=-0.3697,P=0.0172);PTEN、CyclinD1及C-myc在人H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肝外转移、术后复发及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CyclinD1和PTEN的阳性表达率与门静脉癌栓有关(P<0.05).结论:PTEN、CyclinD1及C-myc蛋白在HCC中过表达.PTEN与CyclinD1及C-myc阳性表达呈负相关,与HCC转移复发及肿瘤细胞分化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张小英;匡志鹏;何杰宾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胰高血糖素样肽-1对葡萄糖刺激下胰岛β细胞胰岛素原合成的短期作用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在高浓度、低浓度葡萄糖作用下对胰岛β细胞胰岛素原合成的短期影响.方法:将NIT-1细胞随机分为低浓度葡萄糖(LG)组、低浓度葡萄糖+GLP-1(LGG)组、高浓度葡萄糖(HG)组和高浓度葡萄糖+GLP-1 (HGG)组4组.检测基线0h及葡萄糖和(或)GLP-1刺激后4h各组细胞胰岛素原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基线时各组胰岛素原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4h后HG组、HGG组胰岛素原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而LG和LGG组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HGG组胰岛素原表达量明显高于LG组、LGG组及HG组(均P<0.05).HG组胰岛素原表达量显著高于LG组、LGG组(均P<0.05).结论:在高浓度葡萄糖条件下,短期GLP-1刺激可显著增加胰岛β细胞胰岛素原合成;GLP-1联合高糖对胰岛素原合成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钟慕贤;刘红;荣曦;岳惠芬;吴宇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卵巢癌侧群细胞流式分选方法的建立及探讨

    目的:探讨分选卵巢癌细胞株SKOV3中的侧群(side population,SP)细胞的荧光染料Hoechst33342的佳染色浓度及SKOV3的适细胞密度.方法:制备SKOV3细胞悬液,以荧光染料Hoechst33342和7-AAD染色,维拉帕米拮抗对照,选择不同浓度的Hoechst33342(2.5,3,4,5,6 mg/L)孵育1×106个/mL SKOV3细胞90 min,流式细胞仪检测SP细胞比例及活细胞比例;选取不同细胞密度的SKOV3细胞悬液(6×105,7×105,8×105,9×105,1×106个/mL),3 mg/L的Hoechst33342孵育90 min,流式细胞仪检测SP细胞比例及活细胞比例.结果:通过Hoechst33342蓝光和红光双参数图,SP细胞位于左下角两种荧光均很弱的区域.Hoechst33342浓度不变时,SP细胞比例随细胞密度的增加而升高;SKOV3细胞密度不变时,SP细胞比例及细胞活性随hoechst33342浓度升高而降低.卵巢癌SKOV3细胞株在细胞密度为8×105个/mL,加入终浓度为3 mg/L的Hoechst33342,37℃水浴90 min,为佳染色条件,此时SP细胞比例为(1.12±0.104)%,且细胞保持良好的活性.结论: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中存在SP细胞,Hoechst33342浓度及SKOV3细胞密度是影响SP细胞比例及细胞活性的重要因素.

    作者:孟泳圳;李力;钟艳平;张玮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分子机制及诊断进展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是小儿梗阻性肾病的常见原因,其发生率约为1/100~1/500[1].自从上世纪80年代后,产前B超检查的普及使得很多患儿在胎儿期即被发现并诊断,这也意味着更多的患儿出生后能够得到更及时、适当的治疗[2].据文献报道,超声产前筛选胎儿肾积水发病率为0.2%~2.2%[3].本文就先天性UPJO的分子机制及诊断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苏成;王红;杨体泉;陈志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病因学研究现状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指根据初诊年龄划分的10岁以上未成年患者,脊柱有侧弯及旋转畸形,而无任何先天性脊柱异常或合并有神经肌肉或骨骼疾病,占特发性脊柱侧弯的80%左右,国内外发病率为2%~4%,女性多见,男∶女的比例大约为1∶4[1].目前已有的病因学研究显示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本文从基因遗传因素、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生物化学因素、肌肉骨骼系统发育异常、生长发育的影响和生物力学因素这几个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崔明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脂氧素与子痫前期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子痫前期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危害母婴健康的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其病因学及发病机制一直是产科领域研究的热点,目前发现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与机体过度炎症反应相关.脂氧素(lipoxins,LXs)被喻为“炎症刹车信号”.研究发现,LXs不仅对多种炎性细胞的功能和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起广泛调节作用,还与多种免疫细胞、免疫调节介质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调节免疫应答.本文就LXs与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王素梅;苏莎;唐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制备的研究进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发达国家的SCI发病率为每年28.3~45人/百万人,在美国每年有11000人遭此损伤;我国发病率虽较低,约为每年6.7人/百万人,但每年也有1万余人.SCI是医学难题和研究热点,建立一个合理的SCI模型是进行该病基础研究的前提,该模型的研究也经历了数十年的逐步发展,探索出不同的造模方法.本文就近20年来不同特点的SCI模型综述如下.

    作者:周红海;秦明芳;曹明亮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广西艾滋病监测报告暨533例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产妇情况分析

    目的:为了掌握广西孕产妇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状况,研究HIV母婴阻断的效果.方法:在监测点对孕产妇进行HIV咨询和HIV-抗体检测,对HIV感染孕产妇进行追踪管理.结果:监测点HIV检测569 061例,检测率90.14%,HIV阳性533例,阳性率0.094%(533/631 284),其中2009年HIV阳性229例,阳性率0.085%(229/269 754);2010年HIV阳性304例,阳性率0.102%(304/299 307).有逐年上升趋势.两年共有HIV感染孕产妇死亡4例,病死率0.75%;HIV感染孕产妇所娩死胎和早期新生儿死亡共12例,引产1例,存活520例.结论:广西的HIV母婴阻断工作应该加强孕产妇的HIV咨询和检测,强化HIV感染孕产妇跟踪监测.采取提高终止妊娠率、抗HIV病毒药物干预、存活新生儿的随访、喂养指导、抗HIV病毒药物的使用等措施,大限度地减少婴儿的HIV感染,才能实现HIV母婴传播阻断的目标.

    作者:覃耀明;黄越华;李映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南宁市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南宁市居民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患病率.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03年7月至2005年12月在广西南宁市按年龄构成比例抽取年龄≥18岁,TC、TG、LDL-C、HDL-C等资料完整的15 765例,统计人群的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患病率.结果:抽样人群TC、TG、HDL-C及LDL-C水平分别为(5.33±1.13) mmol/L、(1.73±1.42) mmol/L、(1.46±0.35) mmol/L、(2.93±0.82) mmol/L,校正年龄后分别为4.95,1.48,1、50,2.75 mmol/L;抽样人群总血脂异常患病率为68.2%,其中男性为71.8%,女性为62.5%,标化率分别为51.5%,58.1%,43.5%.结论:南宁市居民有较高的血脂水平,血脂异常患病率高,防治血脂异常迫在眉睫.

    作者:陈智;陈青云;李春灵;李必迅;欧阳玲莉;韦宏;陆凤机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