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西医学杂志

广西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 主办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情报研究所
  • 国际刊号:0253-4304
  • 国内刊号:45-1122/R
  • 影响因子:1.11
  • 创刊:1972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48-29
  • 全年订价:4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省级优秀科技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广西医学杂志   1999年1期文献
  • 高健美治疗正常儿童青少年矮身材的临床研究

    为研究温肾益精中药的肾主骨、肾主生长理论的临床促生长作用,采用自制中药高健美对351例4~17岁正常儿童青少年矮身材进行治疗,连服6个月,系统观察其增长速度.经治疗后,<14岁组男、女有效率分别为93.1%和92.1%.≥14岁组男、女有效率分别为71.2%和64.7%.男、女<14岁组和≥14岁组疗效比较均有显著性(P<0.01),<14岁组疗效明显优于≥14岁组.提示温肾益精中药高健美对正常儿童青少年矮身材有增高作用,同时亦说明及早治疗的临床重要性.

    作者:罗佐杰;冼苏;梁淡媚;韦敏怡;陆焯平;李春灵;彭崇基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肺部孤立性炎性肿块的CT诊断(附21例分析)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1例经手术病理或其它方法证实的肺内孤立性炎性肿块的CT表现,因其与外围型肺癌容易混淆,作者着重从病灶大小、密度、边缘、周围肺纹理及胸膜改变等方面分析和讨论.认为病灶边缘光滑或分叶不明显、周围长毛刺、胸膜肥厚粘连、肺纹理增粗迂曲对炎性肿块的诊断有较大意义.

    作者:陆建常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鼓室成形术73例临床分析

    采用开放式和闭合式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患者73例(78耳),随访0.5~5年,鼓膜愈合良好75耳(96%),听力提高10dB以上共65耳(83%).表明鼓室成形术既消除了炎症,又能增进听力.同时强调保持咽鼓管通畅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蓓;颜炜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胎盘免疫调节因子治疗恶性肿瘤313例的临床研究

    本研究应用胎盘免疫调节因子(PIF)辅助治疗恶性肿瘤313例,并以同期诊断相同的恶性肿瘤313例作对照,以观察其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治疗组病人体重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01);CD3+;CD4+细胞、NK细胞活性和淋转率明显升高(P值均<0.001),CD8+细胞降低,但未达显著水平.CD4+/CD8+细胞比值治疗后比治疗前也有明显提高(P<0.05),而对照组无差异;IgG、IgM水平有明显提高(P<0.001),IgA水平有提高,但无显著差异.提示PIF是一种较好的免疫调节剂和免疫增强剂,具有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作用.

    作者:梁积恒;张丽生;张力图;郭建霞;黄少珍;杨剑波;胡晓桦;杨云莉;姚德生;张洁清;张作军;陈闯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尿NAG与24h尿蛋白测定及意义

    检测79例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治疗前后的尿NA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及24h尿蛋白变化.追踪随访2年其肾功能的变化,发现经治疗后尿NAG明显减少的病理组,其尿蛋白亦明显减少,两者呈正相关(r=0.81,P<0.01).结果显示:治疗后尿NAG降低的患者,其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低(P<0.01).

    作者:陈战瑞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塞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关系的临床研究

    以马尿酸定量法测定符合WHO规定的诊断标准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78例和正常对照组34例的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结果:(1)AMI患者的血清ACE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2)AMI亚急性期或恢复期的ACE活性均显著低于AMI急性期者((P<0.05,P<0.01),恢复期AMI患者的ACE活性则显著低于亚急性期者(P<0.05),(3)AMI患者并发心衰或并发休克者,其ACE活性均显著高于AMI无并发症者(P<0.01,P<0.05).AMI患者的血清ACE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AMI患者中其血清ACE活性以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者依次降低.提示AMI患者的ACE活性似与其病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通过对患者血清ACE活性的动态观测有助于更好地直接了解AMI患者机体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水平,为AMI病情的监护、治疗、预防并发症、药物选择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价值.

    作者:潘毓宁;黄冬华;吴隐雄;杨春仁;陈卫东;潘洪平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普罗布考与吉非罗齐降脂作用比较分析

    比较观察国内新上市降脂药物普罗布考与苯氧芳酸类降脂药吉非罗齐的临床疗效.41例和40例高血脂患者分别口服普罗布考和吉非罗齐治疗4周,结果,普罗布考组降低TC、TG及升高HDL-C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7%、73.3%、71.4%;吉非罗齐组降低TC、TG及升高HDL-C为75.7%、96.8%、86.4%,显示两药均有明显降脂效果.揭示临床治疗中以TC升高为主者宜选用普罗布考,而以TG升高或HDL-C低下为主者则用吉非罗齐为优.

    作者:梁显亮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25例成人急性白血病染色体研究

    本研究对25例急性白血病(急白)患者骨髓采用24小时培养法制备染色体并进行GTG显带.结果急白异常核型检出率为68%.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异常核型检出率为57%.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非淋)异常核型检出率为72%.M3型急非淋t(15;17)的检出率为100%.本文结果表明染色体有利于急白的诊断分型和预后判断.

    作者:薛志科;林金盈;任咏薇;李永敢;冯敏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前后血浆血管活性肠肽变化的观察

    对30例患者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前后的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IP)进行检测,并分析VIP与心率(HR)、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平均右房压(MRAP)、平均左房压(MLAP)、平均二尖瓣跨瓣压差(MPG)和二尖瓣口面积(MVA)的关系.结果提示:术后血浆VIP水平从15.93±4.46pmol/L(与对照组5.91±2.85pmol/L比较,P<0.001)降到8.02±3.58pmol/L(与术前比较P<0.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血浆VIP水平与HR、MRAP、MLAP、MPG呈显著正相关,与CO、MVA呈显著负相关.

    作者:吴海;尹瑞兴;赵定菁;陶新智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第一跖骨基底外侧楔形截骨联合改良McBride术治疗(足母)外翻

    目的:应用第一跖骨基底外侧楔形截骨联合改良McBride术治疗(足母)外翻.方法:先采用改良McBride术,包括收肌止点移位、第一跖骨头内侧(足母)囊炎骨赘切除、关节囊紧缩缝合矫正外翻,再行第一跖骨基底外侧楔形截骨矫正跖内翻治疗38例52足(足母)外翻,结果:优良率达98%,与改良McBride术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第一跖骨基底外侧楔形截骨联合改良McBride术治疗外翻,是一种疗效可靠的方法.

    作者:莫景木;施慧鹏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附250例分析)

    为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探索提高成功率的方法,笔者对250例(260只眼)各类型白内障施超声乳化吸出术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一周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占90.8%,一个月者占94.0%,三个月者占97.9%.平均散光术后一周为1.15±0.54D,一个月为1.04±0.61D,三个月为0.94±0.62D.分别小于12mm大切口对照组(P<0.05).认为超声乳化后效果明显优于ECCE,其诸多优点极具推广价值.选择相对软的核,CCC撕囊,二次水分离,熟练的核处理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家;赵亚军;杨灿英;卢忠国;中宁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梅花针一期内固定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

    自1992年2月至1997年12月应用梅花针一期内固定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94例,平均随访33个月,结果优良率为96.8%.作者认为,本法手术创伤小,内固定牢靠,不失为处理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刘文庚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超声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

    为了评价超声检查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对44例胃癌患者进行了术前超声检查,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表明,超声诊断的符合率为86%.超声不仅能显示胃癌的肿块回声,还能对其浸润的深度及周围脏器有否转移作出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朱尚勇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颅脑损伤血浆内皮素动态变化与分析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后血浆中内皮素(Endothelin, ET)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ET的动态变化对损伤的脑组织血液灌注的影响,ET在继发性脑损害的病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为临床救治工作提供较科学的依据和指标.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中的ET各动态时点水平,同时监测伤情程度(采用GCS计分),治疗后的效果及预后指标,并与ET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ET水平在伤后4小时开始上升,于12小时到达高峰期,约维持到伤后48小时,以后渐下降,2~3周后趋于正常.颅脑损伤程度越重,ET水平越高,维持高水平时间越长,预后越差.结论:颅脑创伤后血浆ET水平升高与伤情程度有密切关系,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

    作者:姚洁民;曾先捷;张建华;梁秀华;卢科;林立;朱晟;魏风;陈俭;陶毅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口腔颌面部多原发性癌瘤(附5例报告)

    作者收集了自1990年1月至1997年3月间病理诊断口腔颌面部癌的住院病人167例,发现多原发癌瘤5例,占2.99%(5/167),5例中有1例失访,4例随访6个月至7年,其中2例死亡.笔者结合文献讨论了口腔颌面部多原发癌瘤的发病特点、鉴别诊断、病因、治疗及预后等问题,认为口腔颌面部多原发癌瘤的预后与发病部位及早期诊治有关,在确诊第一原发癌时需同时考虑有无第二原发癌以上的可能,延长随访时间,注意鉴别诊断.

    作者:沈宁;李军;徐孔礼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动态心电图检出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及其预后--平均7年纵向观察结果

    对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一组(356例)病人,由动态心电图检出心肌缺血者230例,检出率64.6%.检出1142阵次心肌缺血,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SMI)973次,占85.2%,有症状性缺血169次,占14.8%,两者之比为5.7:1.按临床情况分三组:(1)SMI,100例;(2):有心绞痛史+SMI,80例;(3)有心肌梗塞+SMI,50例;另设对照组60例.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三个组间SMI的ST段降低幅度无显著差异(P>0.05)与(2)、(3)组中有症状缺血的ST段降低幅度比,也无显著差异(P>0.05),而(2)(3)组的SMI较有症状缺血和(1)组的SMI持续时间都长(P<0.05),提示SMI持续时间长短对反映心肌缺血程度、与不同类型冠心病的关系上比ST段压低程度的变化要敏感.SMI发作时心率增快和无变化的比率相近(50.7%和41.8%),白天日常活动和夜间休息时发作的频率相近(50.7%和49.3%),提示心肌耗氧增加和供氧不足都可能是SMI发作的机制.这对心肌缺血治疗药物应用上的调整是有帮助的.三组病人和对照组经平均7年的随访(失访22例),发生心脏事件:(1)组:心绞痛3例(3.6%)、心肌梗塞、心衰、猝死各1例(各占1.2%),而(2)组:心绞痛17例(21.8%)、心肌梗塞2例(2.56%)、心衰8例(10.25%)、死亡7例(9%),其中猝死5例(6.4%);另二例分别作了PTCA和安装了永久起搏器,(3)组:心绞痛8例(16.3%)、心肌梗塞(再发)2例(4.08%)、心衰7例(14.0%)、心脏骤停1例(2.04%),而对照组仅1例发生心绞痛而无其他心脏事件发生.心脏性事件的发生不取决于有无症状,而取决于有无心肌缺血.(2)、(3)组病人的心脏事件发生率较高,心肌缺血严重是主要因素.无症状和有症状心肌缺血具有同样的预后意义.

    作者:杨春仁;廖志云;潘毓宁;林英忠;吴隐雄;郭进;徐云;张凌;丘玲;冯一华;黄美杏;林桂华;陆建建;许春平;曾波;陈莘桃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脊液镁离子含量的测定

    本文研究10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脊液镁离子的改变.结果提示,疾病组脑脊液镁明显低于对照组,改变有显著的差异(P<0.01).作者认为,脑脊液低镁是脑梗塞早期的表现,与文献报导一致.表明测定脑卒中患者脑脊液的镁离子具有重要的意义,提示临床对于脑卒中特别是脑血栓形成可采用镁剂治疗.

    作者:王集科;黄敏承;韦云飞;刘华慧;李劲频;赵韦佳;曾丽;钟品玲;孙华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成年型多囊肾病家系成员的症前基因诊断

    目的:应用PCR方法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家系进行症前基因诊断.方法:用PCR扩增与PKD1位点连锁的的高度多态性的微小卫星体DNA(SM7,AC2.5,KG8,CW2)为遗传标记,对10个ADPKD家系的104个成员(包括28个患者)找出染色体上与疾病连锁的单体型,进行连锁分析.结果:对9个无临床症状,且B超检查呈阴性结果的儿童做出了症前基因诊断.结论:能够应用PCR方法对ADPKD家系成员快速、准确地做出基因诊断.

    作者:廖启洪;陈秀强;温黎清;贺平;陈廷波;何冰玲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检测价值的探讨

    为了探讨测定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ET)的价值,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5例急性脑梗塞病例,20例脑动脉硬化病例及2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浆ET浓度.结果急性脑梗塞组血浆ET浓度均高于脑动脉硬化组(P<0.01)和正常对照组(P<0.001).脑梗塞灶大小与血浆ET浓度,用等级相关分析呈正相关(r=0.58,(P<0.01)),提示血浆ET与脑梗塞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血浆ET参与了脑梗塞的发病过程.

    作者:贺汉昌;李瑶宣;汤建海;陈翠玲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颈内静脉穿刺改良中央进路外套管置入及导引法的临床研究

    目的:为了提高颈内V穿刺插管的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我们设计了颈内V穿刺改良中央进路外套管置入及导引法.方法:随机分两组,试验组(Ⅰ组)538例,穿刺点在胸锁乳突肌二头与锁骨形成的三角顶点上1.0cm,用短外套管针穿入抽到回血,送入外套管,直接输血输液或置入导引钢丝换所需长管插入;对照组(Ⅱ组)462例于胸锁乳突肌与颈外V交点进针,穿刺针为12号钢针,余法与Ⅰ组同.结果:穿刺成功率Ⅰ组98.88%,Ⅱ组96.96%,二者相比P<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见血深度Ⅰ组2.00±0.38cm,Ⅱ组3.65±0.52cm,两组相比,P<0.01;误穿颈总AⅠ组为5/538,Ⅱ组为16/462,两组相比P<0.01,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方法有穿刺、导引成功率高,进针浅,损伤小,安全度大的优点.

    作者:黄映善;苏高盛;黄明英;叶有国;宋建文;黄瑛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麦注射液联用硝酸甘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合用硝酸甘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方法:85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45例采用参麦注射液100ml和用硝酸甘油5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治疗,41例对照组单用硝酸甘油5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P<0.05),但在心电图改变与血液流变学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用硝酸甘油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有协同作用.

    作者:吴金玉;梁雪;梁健;胡月英;邓小敏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痛温觉障碍肢体烧烫伤24例临床分析

    总结了24例各种原因所致感觉障碍下的肢体烧伤,此部分人群发生烧伤时有其特殊性:低热烧伤概率增大;烧伤面积往往不大,但治疗上较感觉和运动均正常的肢体烧伤棘手;由于缺少痛觉指征往往不易准确判断烧伤深度,使用染色等客观检测手段可提高对创面深度判断的准确性.

    作者:李建邦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性病门诊患者中泌尿生殖系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调查

    本文对我院性病门诊患者4011例进行了支原体分离培养和衣原体间接血球凝集法检测,对其中3153例检测阳性患者作了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单独感染阳性率高,CT阳性率33.3%,UU32.0%,MH13.5%,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T+UU、UU+MH、CT+MH、CT+UU+MH的混合感染阳性率较低,但其总阳性率达9.6%.发病年龄明显集中于21~40岁年龄组,占阳性总数79.6%.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笔者认为无症状的支原体和衣原体阳性者,则不作确定疾病诊断为好,是否应接受常规抗生素治疗?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梁伶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小儿唇裂腭裂修复术气管内麻醉(附1127例报告)

    小儿唇裂腭裂修复术1127例,采用氯胺酮静脉复合镇痛药、肌肉松驰剂,气管内麻醉,连接呼吸器人工呼吸,结果保证呼吸道通畅,充分供氧,安全可靠.我们利用6种有效的方法预防严重的并发症:反流误吸和喉头水肿.

    作者:文俊;沈浩林;王维;李俏梅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女性糖尿病患者性激素水平变化与高胰岛素血症关系探讨

    对36例绝经前期和44例绝经后期Ⅱ型糖尿病非胰岛素治疗患者的雌二醇、睾酮、血浆空腹胰岛素水平进行放免测定,结果显示:绝经后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显著低于绝经前组,而空腹胰岛素水平及高胰岛素血症的百分率显著高于绝经前组.相关分析表明:雌二醇与胰岛素呈显著负相关(r=-0.2682;P<0.05),与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显著正相关(r=0.2476;P<0.05).提示女性Ⅱ型糖尿病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与高胰岛素血症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颜晓东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围手术期输血对乳腺癌病人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影响

    为探讨围手术期输血对乳癌病人的影响,采用简单形态学方法检测了输血组与未输血组两组病人的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结果发现,输血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及肿瘤红细胞花环率明显降低,而免疫复合物花环率明显增强.说明围手术期输血可使病人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受到抑制.故手术期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输血,以提高手术后疗效.

    作者:蔡小勇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万可松预注对血钾的影响

    4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琥珀胆碱2mg.kg-1作常规诱导(对照组),另一组用万可松20ug.kg-1预注后诱导,两组分别于诱导前、诱导后2min、诱导后20min抽血测定血钾的变化.结果:对照组诱导后2min血钾明显升高,另一组无明显改变.表明万可松预注可有效地预防血钾增高.

    作者:潘灵辉;黄宇;黎阳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检测微量空腹胃液NH4+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附4272例报告)

    本研究应用改良纳氏试剂半定量检测微量空腹胃液NH+4浓度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4272例,阳性率78.5%;其中与病理检查和胃活检组织尿素酶试验对照研究484例,本法与病理检查阳性符合率92.1%,尿素酶试验与病理检查阳性符合率79.7%;三种检查结果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本法优于其他两法,是一种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诊断整体胃粘膜HP感染的较良好指标,准确率高,无创伤性,简便,更适合疗效观察、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和基层应用.

    作者:韦兴国;韦晓斌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壮族正常(牙合)人APDI、ODI值的测量与研究

    通过对62例恒牙期壮族正常(牙合)人的X线头影测量,得出其APDI、ODI的正常值与标准差,并与国内、国外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分析、比较,阐述了APDI、ODI值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与意义.本研究旨在帮助临床判断上下颌骨间的前后向位置关系及垂直向位置关系,确定其骨面型及其在错畸形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完善我国各地、各民族的头测资料,为临床、科研提供参考.

    作者:周嫣;方志欣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肝癌肝切除术中热缺血的安全时限及围手术期处理(附113例分析)

    1990年6月~1997年2月我们采用常温下一次性肝门阻断法行肝癌肝切除手术113例,全组肝硬化伴发率为94/113,肝功能分级Child A、B级,手术肝门阻断时间6~15分钟,我们提倡肝门阻断时间好不超过15分钟,肝热缺血的处理,主要是阻断前10分钟静推10mg地塞米松,阻断解除后静推20mg速尿,持续低流量吸氧等的应用.全组术后并发症:胸水14/113,膈下积液7/113,住院死亡2/113,低于文献报道.

    作者:赫军;罗建强;李辛平;胡德宏;杨建荣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经鼻罩双水平正压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衰疗效观察

    经鼻罩双水平正压(BiPAP)呼吸机加单向活瓣对1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衰进行通气治疗,并以同期12例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给鼻导管吸氧作对照观察.结果发现,两组治疗后血氧分压(PaO2)都明显升高(P<0.01),但治疗组上升更高;治疗组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相差不显著(P>0.05);治疗组病情好转时间比对照组短.该通气方式为无创性,既能提高PaO2,又能降低PaCO2,为COPD合并Ⅱ型呼衰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作者:何报宁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高健美片剂质量标准的研究

    应用薄层色谱法检测高健美片剂中人参和黄芪,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中对照品法测定成药中甲状腺特有的化合碘含量,方法简便,专属性强,结果可靠.

    作者:王捷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血管内超声的临床应用进展

    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是一种介入性超声技术,它是将微型高频超声换能器装在导管顶端,置入血管内,能清晰显示血管的组织形态、内膜下各层结构,血管的横断面形态、血管腔内径、动脉壁的厚度,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分布、组织学特征等,可提供异常血管壁形态学的详细信息.

    作者:龙伟吟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雷尼替丁的不良反应

    雷尼替丁(Ranitidine)又名呋喃硝胺,是继甲氰咪胍之后新的强效H2受体阻滞剂.经临床大量观察表明,对消化道溃疡疗效较好,但随着临床广泛的应用,其副作用报道也越来越多,现综述如下.

    作者:宾开新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动态血压昼夜节律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人体的许多生理活动,如体温、心率、血压等,在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以及躯体活动的影响下,按照一定的规律周而复始地循环.如果这种生理规律发生紊乱,往往意味人体生理功能失调或疾病的产生.

    作者:霍嘉欣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病因学研究进展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进行性运动神经元变性疾病,常在病后3~5年内死亡(1,2).多数国家ALS的患病率为5/10万~7/10万(3),高的可达40/10万,太平洋关岛地区为该病的高发区,我国尚无较准确的统计资料.

    作者:王进;梁秀龄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肝动脉门静脉联合栓塞治疗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被认为是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但研究表明该法使肝癌病灶完全坏死率较低,主要原因是多数肝癌灶由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Ikeda等(1)治疗158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人,发现单次肝动脉栓塞后癌肿完全坏死率仅13.9%,多次重复栓塞后则为27.5%.采用肝动脉门静脉联合栓塞(PAVE)治疗肝癌可提高肿瘤坏死率,并被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李冠华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周围神经系的抗髓鞘抗体与免疫介导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周围神经系(PNS)的髓鞘含有多种蛋白质和糖脂,是自身免疫反应的靶垛,因为血-神经屏障的存在,正常情况下它们被遮盖,不受免疫组织的攻击.

    作者:李妮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方差分析(二)

    多个样本均数经方差分析后,如果概率P大于显著性水准a(一般a=0.05),则接受H0假设,表明各组样本所来自的总体均数相等,也就是说不同的处理产生的效应是一样的,则分析到此结束.

    作者:梁秋萍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子宫腺肌病的药物治疗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或间质侵犯入子宫肌层,常发生在40岁以后的妇女,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行子宫切除术,但对于年轻或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切除子宫显然不妥,近年来,人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作者:胡晓霞;王孟龙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

    脑瘫是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在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未发育成熟前发生病变,导致中枢神经系统部分或全部失去控制脊神经的能力所表现的临床综合症候群.脑瘫手术治疗主要方法有肌性手术、骨性手术、神经支切断术,但均不能解决脑瘫病残的主要原因.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以下简称SPR)的问世,为脑瘫患者的康复带来了一片光明.

    作者:蒙家辉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西洋参与人参鉴别方法研究概况

    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是名贵药材,又名洋参、花旗参,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有野生也有栽培,原产于北美原始森林,后加拿大、美国等国家有栽培,药用其干燥根.我国是世界上临床应用西洋参早的国家,已有300多年历史,1694年(清代康熙33年)<补图本草备要>首先收载西洋参,清代乾隆30年<本草纲目拾遗>中也有记述.我国于七十年代引种,1980年获得成功.现吉林、北京、陕西等省市已有栽培,其质量与北美产西洋参基本相同,近来对它的介绍研究增多[1~6].

    作者:莫宁烨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联合激光手术在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应用

    激光治疗仪在眼科上的应用是从七十年代开始的.自从Krasnov(1)报道用Q开关红宝石激光进行开角型青光眼小梁成形术、Hager(2)采用氩激光进行房角成形术以来,激光为青光眼的治疗开创了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作者:杜宁静;莫梓坚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脑囊虫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脑囊虫病是一种常见、严重的神经系统寄生虫病.近年由于影像学和免疫学的进展及新的化疗药物问世,对其诊断及治疗均有较大进展,现作一综述.

    作者:杨小冶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我院护理人员流失原因及其对策

    在医疗机构中,护理人员担负着护理病人和辅助医生诊疗的双重任务.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反映医院的工作质量,而护理队伍的稳定是护理质量保证的基础和前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的人生价值观的变化,护理队伍已经受到明显的冲击,护理人员流失问题越来越突出,且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不良反应.因此,如何保持护理队伍的稳定,是卫生工作改革不断深化中值得重视和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现对1991~1996年我院护理人员流失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范淑萍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北流市人民医院简介

    作者: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基层医院科研工作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医院科研工作及新技术的开发是医院技术业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医院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医院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也是医院上等级评审的重要条件之一.

    作者:覃轩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加强目标管理提高基础护理质量

    基础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病人需要的,不能缺少的基本需求,也是衡量医院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第一周期等级医院评审工作的结束,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基础护理不到位,成为医院护理工作的薄弱环节.

    作者:杨红叶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甲状旁腺癌一例

    1996年我院收治一例甲状旁腺癌病人,此前在他院误诊误治达4年半,为引起同道们注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佳标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以灰色动态模型预测麻风患病趋势

    原国际麻风协会主席勒夏教授和我国著名的麻风病学专家李桓英教授把麻风的患病率视作麻风流行监测和评估的重要综合指标之一,其可反映发病情况和防治管理水平(1).因此,做好麻风患病率的预测可以了解流行趋势.笔者试用灰色动态[GM(1.1)]模型对广西历史资料的再分析,以推断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制订正确的防治计划和措施,更好地控制麻风流行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傅志智 刊期: 199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