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科药学杂志

儿科药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中国药学会儿科药学专业组
  • 国际刊号:1672-108X
  • 国内刊号:50-1156/R
  • 影响因子:1.03
  • 创刊:1995
  • 周期:月刊
  • 发行:重庆
  • 语言:中文
  • 邮发:78-133
  • 全年订价:249.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金牛奖”
  • 儿科学
儿科药学杂志   2005年2期文献
  • 不典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诊疗体会

    1临床资料患儿,女,4岁,因发热伴心前区疼痛3 d加重伴左上肢疼痛1 d入院.中度发热,无畏寒、寒颤及皮疹,自觉心前区疼痛,无心悸及面色苍白.入院前l d,感左上肢疼痛,无红肿及活动障碍,未诉其它部位疼痛.体检:面色稍白,无发绀及三凹征,未扪及浅表淋巴结肿大,右胸廓轻压痛,双肺(-),无胸膜摩擦音,心音有力律齐,无杂音,肝脾肋下未及,四肢关节(-).实验室查:三次血象HB下降(89g/L),余正常.CK、CK-MB、cTnl(-).ECG:窦性心动过速.胸片:示胸腔少量积液.腹部B超,血培养(-).诊断:(1)急性胸膜炎;(2)感染性贫血(中度).予静脉注射头孢哌酮4 d后,换用苯唑西林、铃兰欣静脉给药6 d,体温正常,无胸痛及肢体疼痛,复查胸片胸腔积液吸收,考虑临床治愈出院.

    作者:罗玉蓉;谢晓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观察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按病情轻、中、重度持续不同,分别给予不同剂量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同时按需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对<7岁的患儿可加用储雾罐.并由专科护士讲解使用方法.结果:治疗2周后,日间、夜间症状、肺部哮鸣音评分显著下降,治疗至6个月时无症状的病例已达99.15%,治疗2周后用万托林的量明显减少.6月时有记录的357例随访中显效355例(99.4%),有效1例(0.3%),无效1例(0.3%),总有效率99.7%.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哮喘,只要用量恰当,吸入的方法正确,可以减少哮喘发作的次数和减轻哮喘发作的程度.

    作者:李芙蓉;袁小平;蒋永惠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尿样中甘露醇和乳果糖浓度

    目的:建立甘露醇和乳果糖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示差折光检测器、糖专用柱)检测研究尿液标本中甘露醇和乳果糖浓度.结果:该方法甘露醇和乳果糖能得到良好分离.检测甘露醇和乳果糖的平均日内变异系数分别为2.51%和3.03%(n=4):日间变异系数分别为3.53%和5.52%;甘露醇的回收率在93%~98%之间,乳果糖的回收率在91%~97%之间.本方法测定甘露醇的大检出限为25 mmg/L,乳果糖为12.5 mg/L.结论:HPLC检测甘露醇和乳果糖的准确性高,重复性好,样品前处理简便易行,是临床上检测甘露醇和乳果糖一种较好的实用方法.

    作者:瞿平;胡燕;黎海芪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利分能配合赛庚啶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利分能(干扰素α-2b)、赛庚啶联合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肌肉注射利分能(重组人干扰素α-2b)100万单位,每日1次,赛庚啶0.25 m/(kg·次),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利巴韦林10~15mg/(kg静脉点滴,每日1次,同时给予板蓝根冲剂10g,每日3次口服,两组疗程均5 d.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分能与赛庚啶联合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张德生;胡国华;张冬卿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阿奇霉素治疗地方性斑疹伤寒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地方性斑疹伤寒的疗效.方法:61例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20例应用阿奇霉素治疗,B组21例应用氯霉素治疗,C组20例应用氨苄西林治疗.结果:A、B、C三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0.0%、91.1%、60.0%,经统计学处理AB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C、BC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三组退热时间分别为(2.46±.56)d、(2.62±0.53)d、(3.25±0.48)d,AB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C、BC两组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地方性斑疹伤寒效果好,副作用少,可替代氯霉素、强力霉素治疗小儿地方性斑疹伤寒.

    作者:王广方;杨爱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喉炎、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喉炎、喉气管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65例急性喉炎、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4例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照组31例给予地塞米松超声雾化治疗.结果:治疗组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喉炎、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刘硕;柳国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儿童哮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治疗儿童哮喘的效果.方法:48例儿童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基本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BCG-PSN注射液0.5 mg/次肌肉注射,2次/周,疗程3个月.结果:疗程结束后0~6个月内,治疗组总有效率95.6%,明显高于对照组70.9%(P<0.05);疗程结束后7~12个月内,治疗组总有效率78.2%,对照组总有效率75.0%,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BCG-PSN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确切,但具有时效性.

    作者:倪玉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舒利迭治疗中、重度儿童哮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舒利迭治疗中、重度儿童哮喘的疗效.方法:60例5~14岁中、重度哮喘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观察组吸入舒利迭200μg、300μg;对照组吸入等量辅舒酮,共用12周,观察两组达到哮喘良好控制和全面控制标准的例数及半数达到哮喘良好控制和全面控制所需时间.结果:观察组在达到哮喘良好控制和全面控制标准的人数分别为29例(96.7%)和27例(90%),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半数人达到哮喘良好控制和全面控制标准所需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舒利迭是治疗中、重度儿童哮喘的主要药物之一.

    作者:许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1,6-二磷酸果糖复方丹参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心肌损害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心肌损害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1,6-二磷酸果糖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临床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1,6-二磷酸果糖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有良好疗效.

    作者:利丹;郭伟中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抗生素序贯疗法和持续静滴治疗婴幼儿肺炎的对比观察

    目的:观察抗生素序贯疗法和持续静脉滴注治疗婴幼儿肺炎的疗效.方法:观察组采用抗生素序贯疗法(STA),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抗生素.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为95%(P>0.01).观察组抗生素费用和总医疗费用分别为(436±8)元、(620±82)元,对照组分别为(747±64)元、(1120±97)元,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其费用分别节省41.23%、44.64%.住院时间观察组为(5.3±2.5)d,对照组为(9.6±3.6)d(P<0.01),平均缩短4.3 d.用药时间观察组为(12.7±3.5)d,对照组为(10.2±3.2)d(P<0.01),平均延长2.5 d.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4.5%,对照组为15.0%(P>0.05).结论:STA治疗婴幼儿肺炎安全有效,节省医疗费用,缩短了住院日,降低了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宋伯松;朱莉;丁卫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利分能与西咪替丁联合治疗小儿重症水痘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利分能与西咪替丁治疗小儿重症水痘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n=30)给予利分能(重组人干扰素α-2b)100万IU肌肉注射,1次/d,同时与西咪替丁20 mg/(kg·d)分3次口服;对照组(n=20)利巴韦林15 mg/g(kg·d)加入150~250ml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5 d.结果:治疗组退热、止痒、结痂和痊愈时间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血小板计数(Plt)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利分能与西咪替丁联合治疗小儿重症水痘能明显缩短病程,减轻症状.

    作者:胡国华;胡春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班布特罗口服液治疗学龄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盐酸班布特罗口服液与硫酸特布他林片治疗学龄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疗效.方法:学龄儿童CVA64例随机分为二组,A组服班布特罗口服液10 mg,每晚1次,B组特布他林片0.0625 mg/(kg·次),每日3次口服.治疗前、治疗两周后测定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大呼气流量(PEF)作为肺功能指标,并作临床评分、生命质量评分作自身对照,并将两组作比较.结果:A、B两组FEVl%、PEF%、生命质量评分均比治疗前升高(P<0.05),且A组PEF%、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评分需吸入β2激动剂次数比治疗前降低,且A组低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盐酸班布特罗口服液疗效优于硫酸特布他林片.

    作者:冯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小儿碳酸氢盐透析液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适用于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血液透析液的制备.方法:制备无糖碳酸氢盐透析液,用于我院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结果:ARF患者透析后血BUN、Cr显著下降,同时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纠正或改善.结论:无糖碳酸氢盐透析液用于ARF患儿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杜甦;王晓刚;陈学兰;冉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132例小儿急性中毒临床分析

    自1996年1月~2004年5月我科共收治各类中毒132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77例,女55例,年龄9月~14岁,平均年龄5.35岁,其中9月~3岁48例,3~6岁53例,6~11岁21例.

    作者:余可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婴幼儿复方苯乙哌啶中毒51例

    复方苯乙哌啶是治疗急慢性功能性腹泻的常用药物,止泻作用明显.对于婴幼儿不合理应用或误服极易造成中毒,自2002年9月至2004年9月,我科共收治复方苯乙哌啶中毒5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田美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泼尼松外用致幼儿强迫神经征1例

    1临床资料患儿男,3岁,因恐惧不安,头后仰,双臂抬起,不能主动放下3 d,疑精神症状型病毒性脑炎入院.体检:体温36.5℃,发育中等,神志清,惊恐貌,头后仰,皮肤无血点及皮疹,心肺无异常,双臂持续架起,被动按下,解除阻力后又不由自主的抬起,下肢无异常,病理征阴性.血常规、脑电图、脑脊液、肝功能等检查均无异常.详细询问病史,于6 d前因皮肤起皮疹、发痒,在外院按过敏性皮疹,给予泼尼松(5 mg/片)4片压成粉末加入100 ml蒸溜水中,涂搽皮肤,3次/d,2 d后皮疹消失,继而出现以上症状.

    作者:程凤莲;张新春;刘宪河;孙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甲氧氯普胺致小儿锥体外系症状18例临床分析

    甲氧氯普胺常用于治疗胃肠疾病或上呼吸道感染等引起的恶心和呕吐.此药有时可引起神经系统副作用,尤其是小儿易误诊为其他疾病,现将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18例报导如下.

    作者:钟康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儿童用药不依从的因素及对策

    依从性(compliance)也称顺从性、顺应性,指患者按医嘱规定对疾病进行治疗的程度,包括用药、饮食、生活方式等行为与医嘱的一致性.医嘱是医生根据每个病人不同的疾病状况、生理特点而制订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在不同病程时期,所需药物剂量不同,医嘱都作了详细说明.因此,患者应严格遵医嘱,才有可能实现安全、合理、有效、经济的用药,达到用药目的.

    作者:高向波;黄云;王玉梅;王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以指导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对55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标本进行血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55株细菌中80%以上为球菌,金葡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达80.77%、61.54%、57.69%,对头孢呋辛、头孢噻吩、氨苄/舒巴坦耐药率<30%.结论:球菌为本院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头孢呋辛、头孢噻吩、氨苄/舒巴坦可作为首选药物.

    作者:谭秋;陈红兵;侯建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我院临床药学服务的实践与探索

    临床药学(Clinical pharmacy,CP)早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提出并迅速发展,被认为是医院药学的一次突破性进展.它是一门以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为基础理论支持,以合理用药为核心内容的综合性药学分支学科.临床药学服务就是通过药师参与临床,探讨药物应用规律,为病人提供合适的治疗药物、佳的治疗方案和全程化药学服务,其目的是保证临床病人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为适应医疗发展的需要和临床药物治疗的需要,我院十分重视临床药学的全面建设与发展,并于1996年将开展临床药学服务作为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8年不断摸索和努力实践,临床药学服务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现将我院开展的临床药学服务实践总结如下,望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作者:鲍仕慧;徐敢;郑映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丙戊酸托吡酯治疗儿童特发性全身性癫痫疗效比较研究

    目的:评价丙戊酸和托吡酯治疗儿童特发性全身性癫痫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对1999年10月至2003年4月来我院的152例首诊特发性全身性癫痫并接受丙戊酸或/和托吡酯治疗的病人进行随访,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丙戊酸单药治疗完全控制率为63.41%,托吡酯单药治疗完全控制率40.00%,二者有显著差异;丙戊酸部分控制者添加托吡酯治疗31.25%完全控制,托吡酯治疗部分控制者添加丙戊酸后36.84%发作停止,无显著差异.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均较轻且耐受性较好.结论:丙戊酸是治疗儿童特发性全身性癫痫的有效药物之一,如丙戊酸未能完全控制发作,添加托吡酯治疗疗效好.

    作者:黄铁栓;廖建湘;李冰;胡雁;陈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急性鼠药中毒的苯巴比妥疗法

    目的:对88例急性鼠药(氟乙酰胺、毒鼠强)中毒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损病人进行苯巴比妥疗法,寻找更好的防治措施.方法:两组病人入院后均常规洗胃,使用特效解毒药(乙酰胺、二巯基丙磺酸钠),及时用地西泮、苯巴比妥控制抽搐,昏迷病人佐以脑细胞营养药胞二磷胆碱、纳洛酮治疗.结果:本组88例病人有48例患儿出现抽搐,40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经综合性治疗82例(93%)治愈,死亡6例(7%).死亡与毒量大、发病时间长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原因有关(P<0.01).结论:急性鼠药中毒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损、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高,在综合治疗基础上佐以苯巴比妥是临床上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马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头孢替唑钠与头孢哌酮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评价头孢替唑钠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方法:轻、中度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115例分成2组,头孢替唑组58例,予头孢替唑钠20~80 mg/(kg·d),溶于10%葡萄糖溶液中,分2次静脉滴注.头孢哌酮组57例,予头孢哌酮50~150 mg/(kg·d),分二次静脉滴注.两组均以7~10 d为一疗程.结果:头孢替唑钠组与头孢哌酮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3%与91%(P>0.0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2%与89%(P>0.05).两组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头孢替唑可作为治疗小儿轻、中度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有效和安全的抗生素.

    作者:蔡长清;陈继业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头孢吡肟对儿科常见G-杆菌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

    目的:评价头孢吡肟对儿科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ATB G-5药敏分析仪测定头孢吡肟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敏感性,并与头孢他啶、头孢噻肟、阿莫西林+克拉雏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作对比研究.结果:总敏感率依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3.3%、阿莫西林+克拉维酸62.6%、头孢吡肟61.8%、头孢他啶58.8%、头孢噻肟51.3%.头孢吡肟对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茵、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的敏感率分别为82.4%、70.3%、65.6%、27.3%,与头孢他啶、头孢噻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率31.3%,明显低于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x2=4.50,P<0.05).结论:头孢吡肟对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均有强大的体外抗菌活性,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不如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作者:柳锡永;陈淑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射干麻黄汤配合西替利嗪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射干麻黄汤配合西替利嗪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射干麻黄汤加减,每日1剂,分2次服用,配合西替利嗪每日1次口服;对照组单纯口服西替利嗪,剂量同治疗组,两组均7 d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射干麻黄汤配合替利嗪治疗小儿CVA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作者:张德生;胡国华;张冬卿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微生态制剂在儿科合理应用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目前儿科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情况.方法:抽取2004年1月~12月我院儿科微生态制剂处方4950张,分析微生态制剂使用情况;与抗生素、胃肠药物联用情况及微生态制剂间的联用情况,并对其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含微生态制剂处方占总处方数的1.21%,以双歧杆菌活菌制剂使用率高,占27.15%;与抗生素合用率为16.36%;二种及二种以上微生态制剂合用9.98%.结论:我院儿科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存在不少的不合理现象,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作者:黄肖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1:1)与头孢他啶治疗儿童肠炎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目的:对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1:1)和头孢他啶治疗儿童肠炎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为临床提供用药参考方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1:1)和头孢他啶治疗儿童肠道感染的成本和效果.结果: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1:1)和头孢他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3%和96.7%,效果差异无显著性(x2=0.102,P>0.05);治疗成本分别为1260.46元和1780.13元,差异有显著性(x3=4.96,P<0.05).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1:1)治疗儿童肠炎比头孢他啶经济,符合药物经济学原则.

    作者:蒋云;周丽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医疗机构制剂批准文号换发中存在的问题

    为加强医疗机构制剂的监督管理,保证制剂质量及人体用药安全,江苏省药监局于2003年7月对全省医疗机构配置的制剂品种进行清理整顿和重新评价,各医疗机构须按要求填报申请表及相关资料,报市药监局安监处审核.在制剂品种受理、审评过程中,发现医疗机构的申报资料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现就其进行分析讨论,以利医疗机构能迅速、有效地进行许可证换发工作.

    作者:柴云;赵真龄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药学服务-面向病人的服务模式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加强,医疗机构药学部门的工作重点将从以药物提供为特点的传统医院药学工作模式向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Pharmaceutical Care,PC)转移,后者将成为医院药学工作的主要内容.我国医药卫生管理部门制定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也明确规定医疗机构的药学部门要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参与临床疾病治疗,提供药学技术服务,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吴澄清;涂琼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糜蛋白酶超声雾化吸入法给药值得商榷

    糜蛋白酶为蛋白分解酶类药物,系由牛(或猪)胰脏中提取的一种蛋白分解酶.具有肽链内切酶的作用,使蛋白质大分子肽链切断,或在蛋白质分子肽链端上作用,使分出氨基酸.尚有脂酶作用,可使某些脂水解.因此,可消化脓性粘痰、脓液、积血和坏死组织,故有净化创面,消炎、消肿作用.

    作者:郑烜;秦立忠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甲醛对神经系统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甲醛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大量存在于多种装饰材料和建筑材料中,是主要的室内空气污染物.还存在于多种工业及民用产品中,也是一种重要的环境污染物.甲醛对人体有多方面的毒性作用,其急性刺激作用,以及致敏、致畸和致癌作用国内外已有深入研究[1-3],其神经系统毒性也越来越引起关注.本文就甲醛的神经毒性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张明;蒋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婴幼儿肺功能测定与临床应用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以婴幼儿时期高.肺功能测定是临床上胸肺疾病及呼吸生理的重要检查内容,常用于检出肺,气道病变,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其预后,判定药物治疗效果,评估胸心外科或其他外科手术领域耐受力及对危重病人的监护[1].由于婴幼儿缺乏配合,不能进行常规用力呼气量的检测,而采取潮式呼吸分析技术,该技术具有无创,重复性好,不需要患儿的配合等优点.

    作者:罗健;陈坤华;符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维生素A与新生儿代谢

    维生素A(VA)是机体必需的重要微量营养素,它包含有多种形式,参与机体多种功能.除了影响视觉和生长发育外,它还是维持上皮组织功能和结构完整性的至关重要的物质.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由于出生时体内储备不足和生后膳食的特殊,极易发生VA缺乏(VADD)及亚临床缺乏(VASD),从而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导致多种疾病.

    作者:古锐;余加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肝内视黄醇代谢调控全身维生素A状态

    维生素A(视黄醇)是机体生物合成视黄醛和视黄酸的必须饮食源性前体物质.视黄酸是一种能够有效调控多种基因表达的激素,主要影响转录.视黄醇不足或视黄酸过多均对人和动物产生不良影响,对于大多数人,维生素A长期处于适中范围内,适中范围指:边缘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A正常和维生素A过多但无明显的中毒表现三种情况.调控维生素A处于适中状态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文对这一机制进行探讨.

    作者:陈贻骥;吴季俭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小儿醒脑片中麝香酮的含量

    目的:建立小儿醒脑片的质量标准.方法: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麝香酮的含量.结果:麝香酮在0.01264mg/ml~0.2527mg/m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460.14X+0.8469,r=0.9997,麝香酮的平均回收率97.53%,RSD=2.46%(n=5).结论:本方法重现性好,可有效的控制小儿醒脑片的质量.

    作者:冉萍;喻强;罗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新斯的明治疗产后尿潴留疗效观察

    产后尿潴留是产后因暂时性排尿功能障碍使部分或全部尿不能从膀胱排出[1],是产科急症,如处理不及时,不仅给产妇带来痛苦,而且还影响子宫收缩,造成不良后果.我们采用新斯的明治疗产后尿潴留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素芹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