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1-8348
  • 国内刊号:50-1097/R
  • 影响因子:1.79
  • 创刊:1972
  • 周期:旬刊
  • 发行:重庆
  • 语言:中文
  • 邮发:78-27
  • 全年订价:79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剑桥科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重庆医学杂志   2019年3期文献
  • 1848名重庆地区汉族女性晚孕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1 848名重庆地区汉族女性晚孕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建立参考区间.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住院的1 848名健康单胎晚孕期汉族女性(孕周大于或等于35周)的检验资料,另选202名年龄匹配的同期体检的健康育龄期非孕汉族女性为对照,根据年龄分为18~<30、30~<35、35~<40、40~45岁共4个年龄段,再按胎次将观察组分为一胎和二胎两个胎次.采集分离枸橼酸钠抗凝血浆,使用CA-1500型凝血仪检测D-二聚体水平.结果 重庆地区汉族女性晚孕期血浆D-二聚体参考区间细分:一胎者D-二聚体水平小于或等于2.75 mg/L,二胎者D-二聚体水平小于或等于3.47mg/L(18~<35岁)及小于或等于3.95 mg/L(35~45岁).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与年龄及生育次数相关的重庆汉族女性晚孕期血浆D-二聚体参考区间.

    作者:刘定华;周红艳;何祺;蔡伟;刘欢;薛建江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扁桃体肥大与咽喉反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扁桃体肥大与咽喉反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2-10月就诊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需行手术治疗的扁桃体肥大患者67例,按照年龄大小分为儿童组(3~15岁,n=47)和成人组(20~60岁,n=20).所有患者均使用进口低温等离子刀切除扁桃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扁桃体组织中的胃蛋白酶含量并计算胃蛋白酶阳性率.结果 儿童组扁桃体组织胃蛋白酶表达阳性率为53.19%(25/47),阴性率为46.81%(22/47);成人组扁桃体组织胃蛋白酶表达阳性率为90.00%(18/20),阴性率为10.00%(2/20).两组患者胃蛋白酶表达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68,P<0.05).儿童组扁桃体肥大程度与胃蛋白酶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406,P<0.05);成人组扁桃体肥大程度与胃蛋白酶的表达强度无相关性(r=0.099,P>0.05).结论 儿童扁桃体肥大程度与胃蛋白酶表达强度呈正相关,提示儿童扁桃体肥大与咽喉反流可能存在相关性.

    作者:张麦叶;李进让;梁媛;张淑君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中药超微粉穴位敷贴对变应性鼻炎大鼠白三烯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中药超微粉穴位敷贴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血清白三烯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50只SD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滴鼻)、丙酸氟替卡松组(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喷鼻)、普通粉敷贴组(用普通中药粉进行穴位贴敷)和超微粉敷贴组(用超微中药粉进行穴位贴敷),每组10只.干预10 d后,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大鼠外周血白三烯水平.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其余组血清白三烯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酸氟替卡松组和普通粉敷贴组血清白三烯水平高于超微粉敷贴组、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普通粉敷贴和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比较,中药超微粉穴位敷贴能有效降低AR大鼠血清中白三烯水平.

    作者:陈静;陈绮倩;李彦辉;张嘉玲;陈俊琦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安全护理模式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安全护理模式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250例肺心病患者为对照组,2017年4-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50例肺心病患者为干预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安全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不良健康事件发生率、医院感染发生率、护理质量及患者安全护理自评量表得分.结果 干预组患者静脉炎、静脉血栓、输液反应、压疮及其他不良健康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两组管道脱落、跌倒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干预组患者发生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及茵血症/败血症等院内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患纠纷、患者投诉、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而干预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干预组的患者安全护理自评量表总得分及各个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安全护理模式对减少护理风险,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护理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倩;江德鹏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半乳糖凝集素3和半乳糖凝集素9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Galectin)-3、Galectin-9的水平,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并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23例,另选取于该院体检的健康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对研究对象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根据IVUS检测结果,将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斑块组30例和易损斑块组93例,比较3组血生化指标、Galectin-3、Galectin-9水平及IVUS结果,分析Galectin-3、Galectin-9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Galectin-3与Galectin-9对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易损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患者血清Galectin-3、Galectin-9明显高于对照组,易损斑决组Galectin-3、Galectin-9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易损斑块组血管重塑指数,斑块负荷、坏死核心、钙化组织比例均高于稳定斑块组,纤维脂质和纤维组织比例均低于稳定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alectin-3与Galectin-9与斑块中血管重塑指数、斑块负荷、坏死核心及钙化组织呈正相关,与纤维脂质和纤维组织比例呈负相关(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Galectin-3与Galectin-9的AUC面积分别为0.701、0.715,灵敏度分别为52.5%、88.5%,特异度分别为82.0%、45.9%.结论 血清Galectin-3、Galectin-9水平的异常升高与冠心病冠状动脉斑决稳定性密切相关,其可作为临床评估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重要血清学指标.

    作者:彭新涛;张丽娟;陈蔚然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帕瑞昔布钠联合地佐辛超前镇痛对下肢骨折手术术后镇痛和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联合地佐辛超前镇痛对下肢骨折手术术后疼痛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择期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行下肢骨折手术患者8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各20例):空白对照组(A组)、地佐辛组(B组)、帕瑞昔布钠组(C组)、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组(D组).麻醉前30 min A组不使用超前镇痛药物,B组静脉注射地佐辛10 mg,C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D组静脉注射地佐辛10 mg和帕瑞昔布钠40 mg.记录入手术室时、给药后30 min、麻醉后12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血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结果 麻醉后12h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30 min,与A组比较,B、D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麻醉后12hB、C、D组血清肾上腺素、血清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清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与C、D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 地佐辛和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联合应用减轻术后疼痛效果佳,且地佐辛抑制应激反应效果更明显.

    作者:刘佩佩;高巍;周小红;郭宝英;杨敏;程文娟;叶青山;海克蓉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延期支架在高血栓负荷的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延期支架与传统介入治疗高血栓负荷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疗效.方法 将68例急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显示为高血栓负荷的STEMI患者分为传统组和延期组,各为34例.传统组急诊支架置入,延期组仅恢复心肌灌注,7d后延迟支架置入.比较两组无复流/慢血流发生、TIMI血流、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延期组住院时间较传统组明显增加(P<0.01);延期组有4例患者未置入支架,低于传统组.延期组急诊PCI术中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术毕TIMI血流分级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 延期支架应用于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可明显减少无复流的发生,改善TIMI血流水平,部分患者可避免支架置入.

    作者:马东明;叶世权;范忠才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荆州市养老护理员对老年人态度与老化知识现状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荆州市养老机构内养老护理员对老年人的态度及其老化知识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老年人态度量表、老化知识量表、职业认同量表对荆州市14家养老机构的养老护理员(n=135)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24份,养老护理员对老年人态度总分为(145.98±18.92)分,养老护理员老化知识总分为(12.37±2.01)分.一般资料单因素分析得出工作单位性质、工作年限为养老护理员对老年人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和婚姻状况为其老化知识的影响因素(P<0.05).养老护理员对老年人态度还与老化知识、职业认同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公办机构养老护理员对老年人态度更积极,对老年人态度和老化知识互为积极影响因素,婚姻状况也是老化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之一(P<0.01).结论 荆州市养老机构内养老护理员对老年人的态度处于积极水平,但其老化知识缺乏.

    作者:刘凤;潘婉玉;郑钧译;彭笑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孙氏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单发左侧椎动脉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孙氏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合并左侧单发椎动脉(ILVA)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2月至2014年5月在安贞医院住院治疗的TAAD合并ILVA患者20例,ILVA均起源于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间主动脉弓.所有患者均在中低温停循环、选择性顺行脑灌注下进行孙氏手术(全主动脉弓替换+支架象鼻术),术中均重建或保留ILVA.结果 全组平均手术时间(7.72±1.45)h,体外循环时间(212.85±37.59)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23.15±26.28) 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36.45±9.80)min.术后无脊髓并发症.二次开胸止血1例,一过性脑功能障碍1例,肾衰竭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3例,呼吸系统并发症2例.术后早期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10.0%),其余患者均康复出院.术后平均随访(57.65士20.65)个月,随访率100%.随访期间,1例因主动脉破裂死亡,1例因支架血管远端主动脉破裂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1例行迷走右锁骨下动脉-主动脉漏封堵术.其余患者无神经系统及主动脉并发症.结论 孙氏手术治疗TAAD合并ILVA可获得满意的中期临床效果,术中应尽可能保留或重建ILVA.

    作者:赖前成;朱俊明;葛翼鹏;程力剑;乔志钰;里程楠;文自力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应用品管圈降低新生儿住院期间安全隐患发生率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应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新生儿住院期间安全隐患发生率的实践效果.方法 从2017年2-8月该院产科分娩的新生儿1 764名中,于实施品管圈前的2-3月和实施后的4-8月分别选取250名(对照组)和275名(试验组)母婴同室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黄疸新生儿、低体质量儿均不纳入研究对象.采取自愿报名、择优选取的方式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全体圈员运用头脑风暴的方式选定主题和拟定活动计划,分析现况及要因,制订对策并按计划实施.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对照组和试验组住院期间安全隐患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住院期间安全隐患总数、有窒息的危险、有感染的危险和其他安全隐患数较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此次品管圈活动可降低新生儿住院期间安全隐患的发生.

    作者:李兴川;陈志美;李仁兰;喻少红;刘黎;杨靓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对老年COPD患者运动耐力和负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耐力、负性情绪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住院诊治的老年COPD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干预,两组护理观察时间为4周.结果 观察组的显效率94.9%,对照组显效率79.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1 s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值、6 min步行距离测定(6MWD)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对照组FEV1/FVC高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观察组FEV1/FVC、6MW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都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圣乔治问卷(SGRQ)症状分、活动分、影响分与总分等生存质量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老年COPD患者中的应用能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与运动耐力,缓解负性情绪.

    作者:齐飞;肖金玲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判断老年结直肠癌病理分期及肌层侵犯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判断老年结直肠癌病理分期及肌层侵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月到2017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接诊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直肠癌根治术,术后进行病理分期,比较不同分期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单纯扩散系数(Dslow)、灌注分数(f)和假性扩散系数(Dfast)值;比较非肌层侵犯和肌层侵犯病灶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的差别.结果 随着TNM分期的增长,ADC值、D值及f值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肌层侵犯患者病灶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各参数均明显高于肌层侵犯患者,ADC值、Dslow值及f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中应用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病理分期,肌层侵犯情况.

    作者:马倩;敬文波;陈莉;齐玲俊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一个共同性外斜视家系基因突变研究

    目的 研究一个共同性外斜视家系中患者的基因突变位点及其发病机制.方法 对一个共同性外斜视一家系检查,抽取4例患者外周静脉血,及1名正常家系成员,3名非家系健康人外周静脉血作阴性对照,以外周血基因组为模板,通过PCR扩增ARIX基因外显子、TUBB2b基因外显子、TUBB3基因的外显子,并将PCR产物纯化后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公布的基因正常序列进行比对.结果 该家系成员在ARIX基因无任何外显子突变,而1例患者在TUBB2b基因外显子存在位点rs2259136同义突变,3例患者在TUBB3基因中3'UTR区域rs1135425位点出现突变.结论 共同性外斜视遗传受多因素影响,TUBB3基因rs1135425位点突变可能是引起该家系外斜视的一种原因.

    作者:李永蓉;王慧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低氧和缺氧诱导因子-1α对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血管相关生成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低氧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K562细胞分泌血管相关生成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用携带和干扰HIF-1α基因的慢病毒转染K562细胞,以转染携带和干扰HIF-1α基因的K562细胞分别作为过表达组、干扰组,同时以空载病毒转染K562细胞作为对照组,3组在低氧状态下培养72 h后收集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采用RT-PCR法检测HIF-1α和血管相关生成因子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血管相关生成因子蛋白水平.结果 慢病毒转染K562细胞佳感染复数(MOI)为10,转染效率约50%,经过嘌呤霉筛选后转染阳性细胞达90%以上.干扰组人血管生成素(ANG)-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表达均低于过表达组,而转化生长因子(TGF)-β 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和过表达组,过表达组ANG-Ⅱ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上清液中TGF-α未检测到,过表达组AN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过表达组VEGF和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干扰组TGF-β和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干扰组TGF-β、VEGF和TNF-α水平低于过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氧和HIF-1α可影响慢性白血病K562细胞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和自分泌,但在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水平上存在差异.

    作者:解友邦;李建平;沈括;孟芳;王莉;韩国雄;艾国;蒋白丽;赵强强;候艳;杨红艳;李文倩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检测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导致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病理类型,目前已经发现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是导致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主要抗体,但近年发现的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THSD7A)抗体是导致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另一个主要抗体,而且目前研究发现与PLA2R抗体相关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相比,THSD7A抗体相关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有其自身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本文主要从THSD7A的结构特点、检测方法,以及在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应用进行主要综述.

    作者:申绯翡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p90核糖体S6激酶在耐药中的研究进展

    p90核糖体S6激酶(RSK)是一种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其包括RSK1、RSK2、RSK3及RSK44种亚型.RSK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酶(MAPK/ERK)信号通路下游重要的效应分子,其通过磷酸化底物介导细胞增殖、侵袭、转移、衰老等一系列生物学活动.日前,RSK在化疗耐药方面的作用逐渐清晰,而其介导耐药的机制是学界关注的重点.本文将从RSK家族结构与功能,RSK所在的MAPK/ERK信号通路及RSK在不同癌症耐药中的作用方面,总结与归纳RSK与耐药的相关性及所涉及的研究机制,并探索RSK抑制剂用于逆转化疗耐药的发展潜力.

    作者:朱玲钰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microRNA在脊柱脊髓损伤中作用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脊髓损伤(SCI)是当今全球性的医学难题之一,致残率及病死率极高,当前临床治疗手段有限且疗效欠佳.SCI后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使得神经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脊髓再生和功能恢复困难.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基因表达的改变在SCI中起到了重要作用,microRNA (miRNA)是一类在转录后水平负性调控基因表达的非编码单链RNA小分子,是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机制之一,在细胞分化、生长、增殖和神经活动等多种神经生物学过程及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SCI后miRNA主要通过调节中性粒细胞和炎性反应通路在炎性应答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细胞凋亡过程中,因miRNA表达的改变可能同时刺激和抑制凋亡而显得其功能复杂;miRNA也可作用于星形胶质细胞调节胶质瘢痕的进程,在促使神经元存活、轴突生长和促进SCI部位再生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总之,对神经系统疾病中miRNA作用机制的研究不仅为基因治疗SCI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miRNA本身也可能成为临床治疗SCI的潜在靶点.

    作者:李贺祥;丛岩;王佳瑶;邱涛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血小板自噬在动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动脉血栓造成的血管堵塞是引发心肌梗死等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过程,血小板在动脉血栓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虽然双抗的应用在防治动脉血栓中的临床收益显著,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复发性血栓性心血管事件发生,并且在治疗过程中还有可能增加出血风险,进一步探讨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机制,研发新型抗栓药物,仍具有重要意义.自噬在病理生理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研究发现,血小板作为无核的细胞也存在自噬机制,而且血小板自噬可影响血小板黏附、聚集功能,进而影响动脉血栓形成.本文主要总结了血小板自噬在动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丽娟;梁珊;何亚州;黄彩依;黄景伟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基于CRISPR/Cas9技术治疗G6PD缺乏症的运用前景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由于G6PD基因突变引起的X连锁常见的血液系统遗传疾病,目前的治疗以预防为主,严重者采用对症治疗.在基因水平上修复其突变位点将极大地改善这一现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新的基因编辑技术,即成簇规则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相关蛋白9 (CRISPR/Cas9)可通过同源性指导的修复来修正突变基因.这项技术正在体外应用于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中,以纠正多种严重的遗传疾病,但目前鲜见用于G6PD缺乏症的治疗研究.本文重点介绍新型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治疗G6PD缺乏症的可行性和运用前景.

    作者:周燕霞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头颈部Rosai-Dorfman病4例及文献复习

    Rosai-Dorfman病又名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SHML),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但具有明显病理特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常发生于淋巴结内,结外少见,患者有时会出现发热、血沉加快、白细胞增多等表现.多数病例发生于淋巴结内,为结内型;少数只有淋巴结外病变而无淋巴结病变者称为结外型;二者均发生为混合型[1].

    作者:倪红丽;高珊;易庆川;涂厚义;梁国庆;徐勤;周光耀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成人颈部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累及甲状腺误诊淋巴瘤1例超声表现并文献复习

    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临床上比较少见,该病以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树突细胞克隆性增生广泛浸润为特点,免疫组织化学单克隆抗体CD1a、CD207常呈强阳性,该病在婴幼儿及儿童中发病率高,而成人发病率较低,临床上常见的受累部位包括肝、肺、淋巴结等,累及甲状腺或原发于甲状腺均较少见[1-2].截止2017年12月30日国内外文献报道LCH累及甲状腺病例总共约34例,其中原发于甲状腺有16例[3].本文纳入在本院误诊为淋巴瘤,终超声引导下穿刺组织活检病理证实为成人LCH累及甲状腺患者1例,并对其超声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期提高超声诊断认识.

    作者:毛战斌;姜青明;罗跃胜;李芳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慢性肾衰竭并发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累及胸骨1例并文献复习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和慢性肾衰竭(CRF)的发病率均不低,在临床工作中也会遇到两者同时发病的病例,但很少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针对两者合并发病的情况国内外均无相关诊治指南,也鲜有个案报道.本文对1位CRF并发CML累及胸骨的病例的诊疗过程进行报道,并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归纳CML合并CRF及CML的髓外病变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

    作者:李芬;曾云;杨金荣;罗丽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7例少见类型多发性骨髓瘤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少见类型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诊断的7例少见类型MM的病例,对其进行实验室检查和骨髓形态学及流式细胞术检查.因硼替佐米价格昂贵,7例患者均选择给予沙利度胺口服联合长春新碱+吡柔比星+地塞米松(VTD)方案治疗,出院期间均给予环磷酰胺+沙利度胺+地塞米松(CTD)方案维持.结果 例1为IgG-KAP/IgA-LAM型,例2为IgG-KAP/KAP型,例3为IgG-KAP/IgA-KAP型,例4为IgG-LAM/LAM型M蛋白血症,例5为分泌三克隆免疫球蛋白的MM (IgG-KAP/IgG-LAM/LAM),例6为IgD型MM,例7为IgM型MM.2例(例1,例2)患者在治疗半年后另一M蛋白消失,除例3患者死亡外,目前其余6例患者仍在治疗中.结论 分泌双克隆及三克隆免疫球蛋白及IgD、IgM型的MM非常少见,临床表现多样.

    作者:冶秀鹏;包慎;郭莹;魏玉萍;智峰;李叶琼;宋丽君;牛玉捷;孙月;刘耀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低强度超声波促进顺产产后子宫复旧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低强度超声波促进顺产产后子宫复旧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足月分娩顺产产妇340例,分为治疗组(n=175)和对照组(n=165).治疗组以移动法输出超声波治疗,对照组仅移动治疗头,不输出超声.比较两组产妇官底下降指数、恶露情况及子宫复旧不良发生率等,并对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18.30±5.21))%]宫底下降指数高于对照组[(16.22±5.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性恶露结束时间[(7.69±3.55)d vs.(8.77±3.68)d]及浆液性恶露结束时间[(18.00±7.82)d vs.(21.81±7.14)d]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产后42 d随访,恶露尚未结束的产妇例数为4例,对照组11例,子宫复旧不良率分别为2.28%、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强度超声波有促进顺产产后子宫复旧的作用.

    作者:刘晓芳;牟燕;钟晓霞;何佳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两种浓度人血清清蛋白制剂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伴低蛋白血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5%和25%人血清清蛋白制剂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期合并低清蛋白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90例血清清蛋白浓度小于35 g/L的COPD急性期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A组(30例)和治疗B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医治及营养支持;在此基础上,治疗A组给予5%人血清清蛋白制剂250 mL静脉滴注,每周3次,连续2周;治疗B组给予25%人血清清蛋白50 mL,每周3次,连续2周.比较治疗前后3组患者的血清清蛋白水平、前清蛋白水平、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分值变化情况,分析3组间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总额的差异.结果 治疗B组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和治疗A组下降,治疗B组平均住院费用总额较对照组下降(P<0.05).治疗A组血清清蛋白及前清蛋白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B组治疗前后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血清清蛋白及前清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APACHEⅡ分值低于对照组和治疗A组(P<0.05).结论 人血清清蛋白制剂可有效改善低蛋白血症症状,25%人血清清蛋白制剂有利于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和费用.

    作者:刘敏;安志红;徐小芳;戴丽丽;朱春黎;康圆超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肌动蛋白相关蛋白2/3复合体4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肌动蛋白相关蛋白2/3复合体4(ARPC4)在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ARPC4蛋白的表达变化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ARPC4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ARPC4在110例结肠癌患者的结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ARPC4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采用Transwell法检测结直肠癌细胞系HCT-8中ARPC4敲降后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研究ARPC4影响结直肠癌细胞侵袭相关蛋白,分析ARPC4影响结直肠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分子机制.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的结果显示,ARPC4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免疫组织化学的结果显示,ARPC4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59% vs.12%,P<0.01).ARPC4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病理分期有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ARPC4蛋白阳性表达可明显缩短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期(P=0.01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RPC4蛋白阳性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P=0.035).下调ARPC4表达能够抑制HCT-8的侵袭,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HCT-8中ARPC4敲降后,侵袭相关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表达受到抑制.结论 ARPC4蛋白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并与结直肠癌的转移及预后相关,ARPC4可能通过MMP-2和MMP-9影响结直肠癌细胞侵袭.

    作者:任海亮;李云涛;张抒;龙飞伍;古建辉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白细胞介素27在舌下脱敏治疗调控变应性鼻炎患者Th17/Treg平衡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7(IL-27)在舌下脱敏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调控变应性鼻炎(AR)患者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平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60例就诊于该院耳鼻喉科门诊并确诊为AR的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LIT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SLIT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舌下脱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AR症状评分、药物积分、外周血AR特异性IgE(sIgE)、特异性IgG4(sIgG4)、IL-27水平,以及Th17和Treg细胞比例.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SLIT治疗组患者药物积分和sIgG4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Th17/CD4+T的比例均下降,而Treg/CD4+T的比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SLIT组治疗后Th17/CD4+T进一步下降,而Treg/CD4+T的比例进一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IL-27水平升高至(23.18±2.72) pg/mL,SLIT组升高至(26.33±3.69)pg/m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SLIT组血清IL-27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前IL-27与Th17/CD4+T比例呈负相关(r=-0.723,P=0.015).结论 SLIT在调控AR患者Th17/Treg失衡过程中需要IL-27的参与,IL-27与抑制AR患者Th17反应有关.

    作者:申震;李白芽;戴浩;张少强;白艳霞;邵渊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FBXO31与细胞周期蛋白D1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结直肠腺癌组织中FBXO31及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46例结直肠腺癌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所有标本中FBXO31及Cyclin D1的表达情况.结果 结直肠腺癌组织中FBXO31和Cyclin D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6.99%和69.86%,与癌旁组织中FBXO31和Cyclin D1的表达(76.71%和16.4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BXO31和Cyclin D1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大小无关(P>0.05),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P<0.05);Cyclin D1的表达也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5).FBXO31与Cyclin D1的表达呈负相关(r=-0.641,P<0.05).结论 在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过程中,FBXO31和Cyclin D1的异常表达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杰;向德兵;唐瑶;孙贵银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老年脑卒中患者多维健康测定量表研制中的条目筛选

    目的 制订适合我国老年脑卒中患者多维健康测定量表(MHIEC-ST)的特异模块,为形成完整量表打下基础.方法 采用专家核心小组讨论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已经存在的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的条目进行评价和修改形成初步量表,到医院对57例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变异度法、相关系数法、因子分析法、克朗巴赫系数法并经过再次专家集中讨论对条目进行筛选.结果 按上述4种统计方法综合入选的条目为ST1、ST3、ST4、ST6、ST7、ST8、ST10、ST11、ST12、ST13,结合专家组再次讨论的意见,入选条目为ST1、ST4、ST9、ST11、ST12、ST13、ST14.结论 按严格的程序选出7个条目组成我国老年脑卒中患者多维健康测定量表(MHIEC-ST)的特异模块.

    作者:薛红红;褚成静;万崇华;谭健烽;程梅;伊向仁;王束枚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特殊部位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对卵巢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特殊部位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对卵巢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4例,对照组(52例)采取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观察组(52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应用ELISA法检测两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IL-6及心肌细胞P物质(SP)水平;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记录患者随访2年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所用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留置尿管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和排便时间、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3d的TNF-α、IL-1及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中SP、FSH和LH水平明显降低(P<0.05),E2水平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手术中均未发生血管及脏器损伤.结论 经腹腔镜下手术切除治疗特殊部位子宫肌瘤手术创伤小,减少手术导致机体的应激反应与疼痛反应,可加快卵巢分泌功能的恢复,利于术后康复.

    作者:黄勇;李彦曦;刁蓉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3种不同方法检测11项常见临床生化指标的结果对比

    目的 分析比对3种不同检测系统在11项常见临床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方法 以OLYMPUS AU2700检测系统(X)为比较方法,HITACHI 7020检测系统(Y1)、CHEMIX-800检测系统(Y2)为试验方法,并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制定的NCCLS EP9-A2文件作为判断依据,检测患者新鲜血清中11项常规生化指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葡萄糖、肌酐、尿素、尿酸、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回归分析不同系统的相对偏差或医学决定水平处的系统误差,探讨检测系统间的可比性.结果 检测系统(Y1)和检测系统(Y2)的尿素与检测系统(X)存在正偏差分别为8.4%和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具可比性.两种待评系统其他项目在医学决定水平处的预期偏差均小于实验室可接受偏差,与比对系统有可比性(P>0.05).结论 该实验室3个生化检测系统结果的可比性较好,但某些项目仍存在偏差,当同一项目应用不同系统检测时应评价其临床可接受性,确保检验结果的可比性.

    作者:代云峰;潘洪明;曹春姚;马远洋;李昂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长链非编码RNA DLX6-AS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反义RNA1(lncRNA DLX6-AS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NSCLC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节作用.方法 收集2011-2016年于该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23例NSCLC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培养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NSCLC细胞系(腺癌:A549、SPC-A1;鳞癌:SK-MES-1),运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DLX6-AS1的表达.运用LipofectamineTM 2000转染DLX6-AS1 siRNA至A549细胞内干扰DLX6-AS1表达后,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重组人半胱天冬酶-3(caspase-3)活力试剂盒检测细胞caspase-3活力,Western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结果 lncRNA DLX6-AS1在NSCLC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且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呈明显正相关(P<0.01).相比16HBE,NSCLC腺癌细胞系A549、SPC-A1和鳞癌细胞系SK-MES-1中lncRNA DLX6-AS1表达均上调(P<0.05).干扰DLX6-AS1表达可抑制A549的增殖(P<0.05).lncRNA DLX6-AS1 siRNA可增强caspase-3活力,并上调Bax表达和下调Bcl-2表达(P<0.05).结论 lncRNA DLX6-AS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上调,促进NSCLC细胞的增殖、抑制凋亡.

    作者:朱多杰;王成;李斌;蒋鹏;杨建宝;宋铁牛;魏小平;孟于琪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长期护理机构老年痴呆照顾者疲劳状况与虐待倾向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长期护理机构老年痴呆照顾者疲劳状况与虐待倾向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疲劳量表(FS-14)、中文版照顾者虐待老年人评估量表(CASE)对广州市3所长期护理机构的340名老年痴呆患者及其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 长期护理机构老年痴呆照顾者疲劳总分、躯体疲劳、脑力疲劳得分分别为(4.70±2.88)、(2.62±2.12)、(2.08±1.43)分,虐待倾向总分为(2.70士2.14)分;照顾者疲劳总分、躯体疲劳、脑力疲劳与虐待倾向均呈正相关(ρ=0.440、0.479、0.180,P<0.01);不同文化程度、性别、工作时间、自评照护难度和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照顾者,其疲劳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痴呆照顾者疲劳与虐待存在关联,且影响因素多样.

    作者:陈蔚臣;曾丽娟;陈瑜;许妹仔;杨文娇;高源敏;王晶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重庆地区2850例地中海贫血患者基因分析

    目的 分析重庆地区2 850例地中海贫血患者基因型的分布.方法 以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就诊于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和陆军军医大学新挢医院的6 609名疑似地中海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缺口聚合酶链反应法和反向点杂交技术对该群体地中海贫血相关基因进行检测.分析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地中海贫血基因型分布及其在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性别中的分布差异.结果 共检测出2 850例(检出率43.05%)地申海贫血患者(0~88岁),其中男707例(24.81%),女2 143例(75.19%).α地中海贫血患者1 245例(43.68%),β地中海贫血患者1 562例(54.81%)、α地中海贫血合并β地中海贫血患者43例(1.51%).本次α地中海贫血检出__SEA/aa、-a3.7/aa、__SEA/a3.7、-a3.7/-a4.2、_-SEA/a4.2、-a4.2/aa、aaQS/aa、aaCS/aa、aaWS/aa、_SEA/aaws、_SEA/aaQS、__SEA/aaCS共计12种基因型,以_SEA/aa基因型(790例)和-a3.7/aa(274例)多见,构成比分别为63.45%、22.01%.β地中海贫血栓出CD17、CD41-42、Ivs-2-654、-28、CD71-72、βE、CD43、CD27-28、-29、CAP、IVS-I-1、CD14-15、CD17/Ivs-2-654、CD17/βE、CD17/43、Ivs-2-654/βE、-28邝E、CD41-42/17共计18种基因型,其中CD17 (475例)、CD41-42 (466例)、Ivs-2-654(424例)3种基因型多见,构成比分别为30.41%、29.83%、27.14%.结论 重庆地区地中海贫血患者以_SEA/aa、-a3.7/aa、CD17、CD41-42、Ivs-2-654 5种基因型多见.

    作者:伍莎莎;蒋凡;项贵明;唱凯;曾东风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2246例老年血脂异常患者高血压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老年血脂异常患者的高血压患病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 对北京大学医院2015年2 246名老年血脂异常患者体检数据进行数据分析,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等方法对其高血压患病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血脂异常患者的高血压患病率为46.84%,其中总胆固醇(TC)过高、三酰甘油(TG)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偏低的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47.64%、50.17%、42.28%和47.99%.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有上升趋势,性别分布差异不明显.多元Logistic回归表明,高龄(OR=1.060)、超重或肥胖(OR=1.368)及患糖尿病(OR=1.653)的老年人更易患高血压(P<0.01).结论 高龄、超重或肥胖及患糖尿病是老年血脂异常患者患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作者:黄国桂;宋新明;朱晓姝;陈功;云虹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农村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心理困扰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

    目的 研究调查农村晚期肺癌患者化疗阶段心理困扰和应对方式的现状.方法 (1)量性研究:采取便利取样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住院化疗的107位农村肺癌晚期患者,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心理困扰筛查工具和癌症应对方式量表进行调查;(2)质性研究:对量性研究中心理困扰得分大于或等于4分的9例农村晚期肺癌化疗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运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1)60.7%的患者心理困扰得分大于或等于4分,有无疼痛及不同人均月收入水平的患者心理困扰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面对与心理困扰呈负相关(r=-0.320,P<0.01),幻想、屈服与心理困扰呈正相关(r=0.247、0.314,P<0.05);(2)心理困扰体验包括:因化疗不良反应而无奈,因对不可预知的未来的恐慌,因难以胜任病前角色,因巨大的经济压力而自责,因难以获得支持与帮助而绝望,有巨大的精神压力;应对体验归纳为:积极寻求帮助,屈服,压抑,幻想奇迹出现等.结论 农村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心理困扰较为普遍且主观体验复杂多变,应对方式与心理困扰存在相关性.

    作者:江一铃;洪静芳;余永美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下癌痛患者个体化管理的效果分析

    癌性疼痛(癌痛)是肿瘤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中晚期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高达70%~90%[1].癌痛如无法得到及时缓解,患者易感到极度的不适,可能会引起不安的情绪或加重抑郁、焦虑、失眠、食欲减退、乏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影响日常活动、交往能力、自理能力及整体生存质量[2].控制癌痛已成为癌症治疗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并被WHO列为癌症综合控制规划4项重点之一[3].因此,及时、有效地缓解癌痛,减轻癌症患者痛苦,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既往研究显示,仍有三分之一的癌症患者的疼痛没有得到充分缓解[4].因此,本研究旨在建立癌痛个体化管理的多学科团队,探讨癌痛个体化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治疗是否较常规癌痛治疗能更加有效地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同时提高患者对癌痛的认知度及自我管理能力,以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芬;桂琦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居家临终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体验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1],癌症发病率逐年上升[2],而癌症患者照顾者人数随之增加并发展为一个特殊群体.鉴于我国癌症患者主要选择居家度过临终阶段[3],家庭照顾者几乎承担癌症临终患者大部分照料责任与压力[4],其生存状态亟待改善.LAZARUS等[5]认为,压力本身不等于不适应和有害,个体对压力的反应结果取决于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等影响.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可验证并清晰呈现评价、应对与健康结局的关系[6].本研究基于“压力-评价-应对”模型对临终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顾负担、积极感受、应对方式、生存质量及幸福感指数进行调查,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图,具体描述变量间的效应关系,以便了解照顾者在癌症临终阶段的照顾体验,为采取干预措施改善癌症临终照顾者照顾感受及维持身心健康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发展适合癌症临终患者照顾者需求的关怀模式提供参考.

    作者:陈李妍;杨智慧;李瑞娜;李文苑;曹伟华;林栋美;尹西西;张立力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尖端佳位置定位的可靠影像学标志研究

    经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位置在临床实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静脉输液护士学会(INS)输液治疗实践标准推荐:PICC尖端应位于上腔静脉(SVC)的下1/3段,靠近SVC与右心房交界(CAJ)处[1].PICC尖端位置过高易引起静脉血栓[2],位置过低会增加心律失常等风险[3].PICC置管后胸部X射线检查仍是尖端定位的“金标准”,但是在胸片上无法直接观察SVC和CAJ的位置.有研究报道,腔内心电图作为一种新的PICC尖端定位技术,在定位准确性和精确性上要优于胸部X线片[4-6].本研究以腔内心电图指导导管尖端定位为基础,胸部CT多平面成像测出气管隆凸至CAJ的距离为金标准,评估胸片上不同影像学标志与导管尖端佳位置的关系,为PICC尖端定位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王晓;魏秀红;张秀霞;李林坤;沈娇;林芳;郭杰敏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白藜芦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海马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MMP-9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RE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I/R组和RES组,每组8只.采用线栓法建立短暂性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造模前连续10 d给予药物干预,I/R后进行神经功能损害评价,并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量变化,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海马MMP-9表达.结果 I/R组和RES组均表现出左侧肢体肌力降低,与Sham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ham组相比,I/R组和RES组大鼠均表现大脑中动脉血流量不同程度降低(P<0.05).Sham组的海马CA1和CA2区MMP-9的平均光密度值均明显低于I/R组和RES组(P<0.01),I/R组明显高于RES组(P=0.011).结论 I/R前预防性给予RES能有效改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预后,其机制可能与RES抑制MMP-9的活性表达有关.

    作者:张跃奇;王媛;张志强;梁霞;张桂青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基于降低TLR9表达的电针联合疼痛贴对骨癌痛大鼠的镇痛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电针联合疼痛贴对骨癌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对脊髓Toll样受体9(TLR9)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雄性SPF级SD大鼠84只,建立大鼠胫骨癌痛模型.将大鼠分为7组,每组12只:模型组、针刺安慰组、胶布安慰组、联合安慰组、电针组、疼痛贴组、联合组.另有空白组大鼠12只.造模成功后给予对应干预12 d,进行自发性疼痛评分测定、热痛觉过敏测定、机械性痛觉超敏测定.处死动物,留取腰椎膨大部位冻存,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LR9的表达.结果 空白组的自发性疼痛评分结果低于模型组、缩爪潜伏期(PWL)时间、机械性痛阚值高于模型组(P<0.01).疼痛贴组、联合组的自发性疼痛评分结果低于模型组、PWL时间高于模型组(P<0.05).电针组、疼痛贴组、联合组的机械性痛闽值高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大鼠脊髓内的TLR9 mRNA与蛋白水平明显升高,电针组、疼痛贴组、联合组的TLR9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 疼痛贴联合电针治疗具有缓解骨癌痛大鼠疼痛的作用,其机制与降低TLR9表达有关.

    作者:覃双来;吴永贵;关江锋;张秋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姜黄素在糖基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脂质聚积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姜黄素在糖基化低密度脂蛋白(AGE-LDL)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脂质聚积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制备并检测AGE-LDL,将AGE-LDL及不同浓度的姜黄素作用于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系A7r5,分别设置空白对照组、AGE-LDL处理组、10μmol/L姜黄素处理组、20μmol/L姜黄素处理组和10、20μmol/L姜黄素+3-MA处理组;Western blot检测B类I型清道夫受体(SRB1)、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自噬相关蛋白Beclin和SQSTM1/p62蛋白表达水平;油红O染色检测脂质聚积程度.结果 体外糖基化修饰的LDL硫代巴比妥反应显著降低、电泳迁移率明显增加,表明AGE-LDL构建成功.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姜黄素处理组明显上调AGE-LDL诱导的SRB1的表达,并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效应.姜黄素还能够抑制p-GSK3β和p-mTOR的表达水平,增加细胞的自噬水平(beclin表达升高和p62表达下降).油红O染色实验证实,AGE-LDL处理组脂质聚积明显,而姜黄素各处理组脂质聚积减弱,但3-MA各处理组脂质聚积进一步增加.结论 姜黄素可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SRB1表达,抑制其脂质聚积,机制可能与通过GSK-3β/mTOR途径增加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郑伟;朱明明;陈欣;柳丹;白磊;路可欣;李珊;武福云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AT1受体自身抗体调控肾组织内质网应激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AT1受体自身抗体(AT1-AA)调控肾组织内质网应激诱导大鼠糖尿病肾病的机制.方法 构建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为实验组,以正常大鼠为阳性对照组,以正常大鼠静脉注射AT1-AA作为AT1-AA处理组.使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AT1-AA表达变化;进一步使用HE染色法观察3组大鼠肾组织变化;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RP78)及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表述水平.结果 实验组大鼠血清中空腹血糖(FBG)、肾脏肥大指数(KHI)、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大鼠(P<0.01),糖尿病肾病大鼠造模成功.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血清FBG、KHI、TGF-β1、IGF-1表达增加(P<0.01).实验组和AT1-AA处理组肾组织中GRP78、CHOP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阳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糖尿病个体中AT1-AA通过调节GRP78、CHOP信号通路,增加肾组织内质网应激,从而诱导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郭乃凤;陈晓岚;曹英杰;袁莉;范亚平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环境浓度壬基酚暴露对大鼠焦虑行为及其海马组织形态的影响

    目的 探索环境浓度壬基酚(NP)暴露对大鼠焦虑行为及海马的影响.方法 选取SD大鼠雌雄各20只,分为对照组(C组,玉米油)、低NP剂量(L组)、中NP剂量(M组)、高NP剂量(H组),每组10只,NP暴露剂量为0、0.02、0.20、2.00μg·kg-1·d-1,持续90 d后做高架十字迷宫和旷场实验,结束后取海马做HE染色和电镜.结果 和C组比较,M、H组大鼠在开放臂停留时间缩短(P<0.05),在闭合臂停留时间缩短(P<0.05).和C组相比,H组在中央区停留时间缩短(P<0.05),在中央区停留时间百分比降低(P<0.05),M、H组在中央区运动距离缩短(P<0.05).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发现:与C组相比,M组锥体细胞减少,组织疏松有少量空泡,H组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细胞排列紊乱,神经元颗粒空泡变性,核溶解固缩.电镜观察海马CA1区显示:与C组对比,M组海马组织内空泡增多,神经元轻微空泡变性,线粒体肿胀,H组海马神经元间界限模糊,髓鞘溶解,胞体固缩,线粒体肿胀变性,出现空泡.结论 0.20 μg·kg-1·d-1 NP暴露可使大鼠出现焦虑行为,2.00 μg·kg-1·d-1 NP暴露可能通过损伤大鼠海马组织结构导致大鼠焦虑行为.

    作者:严文霞;徐卫红;陈旭;杨静;罗娅;俞捷;许洁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大型医院医技检查自动预约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 探讨医技检查自动预约系统的设计与实践效果.方法 研发一套智能检查自动预约系统,设计相应的预约规则和智能的预约算法,实现医生开单自动预约并打印在申请单中交由患者缴费.同时医技科室的登记护士可查询并统一安排检查当天病区所有患者的检查清单.比较预约系统上线前(2016年)和上线后(2017年)超声、256排CT、磁共振成像(MRI)1.5、MRI3.0检查的平均预约时间.结果 截止至2017年底,超声、256排CT、MRI1.5、MRI3.0检查平均预约时间比2016年分别缩短了3.42、1.68、2.94、2.39d.结论 自动预约系统改善了患者排队预约的问题,提高了预约效率,缩短了预约时间.

    作者:王国光;何梦文;刘谦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通过国内数据库及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数据库检索2017年11月前发表的关于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依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符合要求的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本研究一共纳入8篇RCT文献,共394例肝硬化患者,其中MSCs试验组219例,对照组175例.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移植前各项指标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s移植治疗3个月后两组终末期肝脏疾病(MELD)评分(MD=-1.22,95%CI:-2.36~-0.08)、血清谷丙转氨酶(MD=-19.13,95 %CI:-25.59~-9.2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MELD评分(MD=-1.38,95%CI:-2.19~-0.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s移植治疗对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是有效的,可改善肝功能,降低病死率.

    作者:李静;郑雪;向辉;陈卫刚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失眠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目的 研究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失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系统检索电子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咨询中文期刊服务平台,筛选各数据库自建库至2017年10月发表的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失眠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由两名评价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确认文献纳入并进行数据提取.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的整合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 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13篇,其中1篇含有2个对照组,共计为14个RCT,1 302例原发性失眠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以中药穴位贴敷为主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能明显提高临床有效率[OR=3.33,95%CI(2.40,4.60),P<0.01],并降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情况[OR=-1.77,95%CI(-2.82,-0.71),P<0.01].临床疗效与干预时间成正比,干预时间小于1个月时疗效不明显,干预时间等于1个月及干预时间大于1个月时试验组临床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失眠能明显提高临床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陈玉状;原嘉民;徐福平;孙晨;杨志敏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医学教育学发展述评

    我国举办现代医学教育的历史已超过百年,但医学教育学尚未成为独立的学科.本研究综述了医学教育学在国外的发展和学科建设情况,对比国内医学教育学发展历程,研究发现如下:(1)我国医学教育学处于学科形成的“前范式”时期;(2)应借鉴国外经验,在医学教育学发展过程中逐渐完善学科,同时应用范式理论推动我国医学教育学学科建设.

    作者:张进瑜;王红漫 刊期: 201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