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四川大学
  • 国际刊号:1672-173X
  • 国内刊号:51-1644/R
  • 影响因子:0.96
  • 创刊:1959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62-72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首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 医药卫生综合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2003年1期文献
  • 正常肝组织和肝细胞系、肝癌组织及细胞系中连环蛋白P120的表达

    目的探讨正常肝细胞、肝癌细胞、正常肝组织和肝癌组织中连环蛋白P120(P120ctn)的表达及其在细胞内的分布,揭示连环蛋白与肝癌间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免疫荧光标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分别对正常肝细胞、肝癌细胞、正常肝组织和肝癌组织中P120ctn进行检测.结果 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上述细胞和组织中均可检测到P120ctn同工蛋白1A和3A mRNA表达;免疫荧光标记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在正常肝细胞和正常肝组织中,P120ctn分布在细胞与细胞连接处和细胞膜上,而肝癌细胞和肝癌组织中P120ctn的分布发生了转位,胞膜表达减弱或消失,胞浆表达增强,出现核内转位.结论 P120ctn表达异常与肝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提示肝癌发生时肝细胞的信号转导功能和粘附功能发生异常.

    作者:农朝赞;郭凌霄;黄华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AchR特异性TsF cDNA文库的构建及筛选

    目的构建AchR特异性TsF cDNA文库并对该文库进行筛选.方法从建立的分泌AchR-TsF的特异性Ts细胞系中直接提取了TsF PolyA+mRNA,反转录合成全长cDNA,以脱磷酸化的λgt11EcoRI臂为载体,体外包装成噬菌体颗粒并转染E.coli Y1090hsdR,得到cDNA文库,并用TCR-α单克隆抗体膜上免疫印迹法对该文库进行筛选.结果重组噬菌体的滴度约为1.4×107 pfu/ml,阳性重组率为86.9%,重组噬菌体DNA的酶切电泳分析证实插入片段大小在0.8~4.0 kb之间.初步筛到27个阳性重组噬菌体,其插入片段大小约为1 kb左右.结论该文库的建立有望获得持续高效表达AchR特异性TsF的重组噬菌体.

    作者:李婉宜;李虹;李明远;龚其美;肖丽英;蒋中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四环素-哌嗪雌酚酮对小鼠骺板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四环素-哌嗪雌酚酮(XW630)对胚胎小鼠骺板Ⅰ型胶原的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胚胎小鼠体外培养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手段,观察XW630对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当培养基中XW630浓度为10-7 mol/L和10-8 mol/L时,各区Ⅰ型胶原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细胞面积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加;与同浓度的雌酚酮组相比,10-7 mol/L XW630组增殖区和肥大区阳性细胞面积增加.当浓度降至10-9 mol/L时,只有肥大区阳性细胞面积增加.随浓度升高,各区阳性细胞面积呈增加趋势.结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XW630剂量依赖地上调小鼠骺板静止区、增殖区和肥大区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水平.

    作者:李灵芝;翁玲玲;张永亮;楼荣良;郑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小板活化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评价血小板活化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以B超检测颈动脉,按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将患者分为:颈动脉正常组(正常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增厚组)、稳定性斑块组、不稳定性斑块组共4组,各组同时测定CD62p、CD63,并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评分与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 CD62p:不稳定性斑块组较其余三组均增高,P<0.05~0.01,稳定性斑块组较正常组增高(P<0.01).CD63:不稳定性斑块组较正常组、内中膜增厚组增高(P<0.05),稳定性斑块组较正常组增高(P<0.05).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CD62p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小板活化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梁旭;孙枫;罗林杰;李富荣;戴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针刺对备用背根节神经元TrkC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刺对备用背根节(DRG)TrkC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成年雄猫分为三组,即假手术组、单侧部分背根切除术组、单侧部分背根切除术并针刺组.通过免疫组化ABC法,观察各组L6DRG中TrkC免疫反应(TrkC-IR)神经元数量.结果在假手术组TrkC-IR主要定位于L6 DRG的大神经元及少数中小神经元胞浆内;部分背根切断后,TrkC-IR大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而中小神经元数量则明显增多(P<0.05);针刺后,TrkC-IR大神经元数量较手术组又明显增多,且反应强度明显增加(P<0.05),而对中小神经元TrkC阳性细胞数无明显影响.结论针刺促进TrkC在大神经元的表达上调, 提示TrkC可能与脊髓可塑性有关.

    作者:王廷华;柯青;吴林艳;张晓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生长激素在肝硬变门脉高压低蛋白血症手术前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生长激素(rhGH)对肝硬变门脉高压低蛋白血症患者手术前的治疗价值.方法肝硬变门脉高压拟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手术患者60例,Child分级B级,随机分为rhGH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rhGH组术前5 d每天皮下注射rhGH 4IU,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生理盐水.两组术前均行相同肠外营养支持.测定治疗前、治疗后3 d、4 d、5 d血浆白蛋白、球蛋白、前白蛋白及空腹血糖.结果 rhGH组治疗后3 d前白蛋白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4 d、5 d仍维持较高水平;治疗后5 d白蛋白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rhGH组患者一般情况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对照组白蛋白、前白蛋白无明显变化.两组空腹血糖、球蛋白无明显改变.结论 rhGH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对纠正肝硬变门脉高压低蛋白血症患者术前低蛋白状态,改善生活质量有良好疗效,由于rhGH起效慢,应早期、足量、足疗程应用.

    作者:庄文;伍晓汀;吕汝琦;徐红;曹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孟鲁司特对哮喘大鼠淋巴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MK)对哮喘大鼠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哮喘组、MK和地塞米松(DXM)组.采用卵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并反复雾化吸入刺激建立大鼠哮喘模型,药物干预组管喂MK或腹腔注射DXM.采用双标记双染色的方法先标记CD4+/CD8+ T淋巴细胞,然后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淋巴细胞Fas的表达.结果哮喘大鼠外周血及肺组织中T淋巴细胞的凋亡率低于正常组大鼠,MK、DXM处理后,CD4+/CD8+ T淋巴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与哮喘组及正常组比较差异均具显著性(P<0.01).体外培养时MK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促进OVA抗原刺激的外周血淋巴细胞Fas表达水平及凋亡,其中以CD4+ T淋巴细胞凋亡率和Fas表达的增加更为明显,与CD8+ T淋巴细胞比较差异具显著性(P<0.05).10-6 mol/L的MK可明显促进10-6 mol/L DXM对淋巴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结论 MK可促进哮喘大鼠外周血及肺组织中CD4+ T淋巴细胞凋亡,该作用可能通过Fas途径介导.MK对DXM促淋巴细胞凋亡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冼乐武;梁宗安;刘春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血清IL-2及其受体、IL-6、sICAM-1和sVCAM-1水平的研究

    目的了解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及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水平.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了34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血清中白介素-2(IL-2)及其可溶性受体(sIL-2R)、白介素-6(IL-6)、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水平.结果患者血清IL-2及IL-6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1),sIL-2R、sICAM-1和sVCAM-1明显高于对照(P<0.05);发作期与缓解期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存在细胞免疫缺陷和血清高粘附分子水平,可能与本病反复发作以及发生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张敏;张谊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腺病毒介导人IL-2基因治疗的抗肿瘤作用及机理分析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介素2腺病毒(advhIL-2)在小鼠肝癌H22中的转染效率、表达时程、体内抗肿瘤作用及其免疫机理. 方法小鼠皮下接种肝癌H22,将肿瘤生长至体积为100~200mm3的荷瘤小鼠随机分组,经肿瘤局部注射给药.用X-gal染色法检测重组腺病毒载体advLacZ的转染效率;用RT-PCR检测人IL-2 基因的持续表达时间;以H22瘤体生长及荷瘤小鼠存活时间评价advhIL-2抗肿瘤作用;以51Cr 4小时释放法测定治疗小鼠脾细胞的LAK与CTL杀伤活性,免疫荧光法分析肿瘤组织内CD4+与CD8+T细胞浸润情况. 结果肿瘤局部单次注射1×109pfu重组腺病毒,可在肿瘤组织中进行有效的转染及表达,人IL-2 基因的表达时间长于12 d.Advh IL-2的抗肿瘤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与PBS组比较,2×109pfu advh IL-2可非常明显地抑制H22皮下瘤的生长、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P<0.01), 同时明显增强脾细胞LAK与CTL杀伤活性(P<0.01),增加肿瘤组织内CD4+与CD8+T细胞的浸润. 结论 AdvhIL-2通过介导人IL-2基因在小鼠H22肿瘤组织中的持续表达,产生明显的体内抗肿瘤作用, 其机理与激活荷瘤小鼠抗肿瘤免疫反应有关.

    作者:杜俊蓉;冉胤威;林治荣;郑常文;魏海燕;王修杰;周良;任怡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肾移植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脂质过氧化机制

    目的探讨器官移植过程中缺血再灌注中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机制.方法按照组织配型结果将动物分成自体肾移植组和同种异体肾移植组,并动态采集不同时间点实验动物前腔静脉血,分别测定其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自体和同种异体肾移植组术后第二天血清SOD、MDA均开始增高,达峰值后渐下降,1个月后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但同种异体肾移植组血清SOD增高的幅度小于自体组,而血清MDA增高的幅度大于自体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同种异体肾移植组SOD、MDA达峰值的时间迟于自体组.结论①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可通过增加过氧化脂质损伤移植肾功能.②IRI可以单独引起移植肾损伤或与免疫因素协同作用加重移植肾的损伤.

    作者:李萍;张璘;彭志英;赵清江;李幼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中药WPY对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白细胞肌动蛋白的作用

    目的了解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时白细胞肌动蛋白的变化及中药复方WPY对其的影响.方法蛙皮缩胆囊肽诱发的AEP以及中药WPY治疗的大鼠白细胞肌动蛋白纤维多聚体(F-actin), 经TRITIC-Phalloidin标记后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扫描摄像,测定F-actin在白细胞边缘和中央区域的灰度值,分析两者之比的变化.结果 AEP脾静脉及下腔静脉血中白细胞F-actin细胞边缘与中央灰度比在造模后2~6 h均有增高,以6 h明显.而中药WPY治疗组的上述比值各时相均下降,其中下腔静脉血白细胞在6 h的比值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EP疾病过程中大鼠体循环和胰腺局部循环内白细胞的僵硬度增高,中药WPY可调节F-actin在白细胞内的分布,降低它的僵硬度,改善细胞的变形能力,是其改善AEP微循环的机理之一.

    作者:唐诗彬;张肇达;蒋俊明;周总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成都地区151例健康成人血清HDL亚类组成的研究

    目的研究健康成人HDL亚类组成的相对含量及年龄、性别对HDL亚类组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相电泳-免疫印迹法分析了151例健康成人血清preβ-HDL及α-HDL各亚类含量.结果健康成人血清preβ1-HDL、preβ2-HDL、HDL3c、HDL3b、HDL3a、HDL2a与HDL2b含量分别为6.11%、4.74%、5.97%、11.70%、20.27%、21.85%和29.19%.随年龄增长,健康成人血清中preβ1-HDL含量逐渐升高,HDL2b含量逐渐降低,其中男性50~59岁和≥60岁组,女性≥60岁组preβ1-HDL含量显著高于<40岁组(P<0.05);男性及女性50~59岁和≥60岁组HDL2b含量显著低于<40岁组(P<0.01).女性血清中preβ1-HDL含量较男性显著降低,而HDL2b含量显著升高(P<0.01).相关分析发现,健康成人血清中preβ1-HDL含量与BMI、年龄及TG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HDL2b含量与年龄(P<0.01) 、TG水平(P<0.05)、apoB100水平(P<0.05)呈显著负相关,与HDL-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健康成人血清HDL亚类颗粒呈逐渐变小的趋势,且男性HDL颗粒较女性小,胆固醇逆向转运过程有减弱的倾向.

    作者:徐勇霞;傅明德;徐燕华;杨鲁川;刘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国产匹格列酮片单用及与磺脲类药物合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国产盐酸匹格列酮片单用及与磺脲类药物合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117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用匹格列酮组(PIO-mono)和匹格列酮加磺脲类药物组(PIO-SU),进行为期12周的自身前后对照临床研究.观察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及血糖、糖化白红蛋白(HbA1c)、血清胰岛素及C肽、血脂、游离脂肪酸(FFA)水平的变化. 结果治疗后PIO-mono组HbA1c、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较治疗前分别下降了1.64%、 2.1 mmol/L、 5.2mmol/L(P<0.01), PIO-SU组分别下降了1.06%、 2.3 mmol/L、 5.4 mmol/L(P<0.01), 上述指标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血糖水平下降的同时,两组空腹及餐后血清胰岛素及C肽水平均有轻度下降,血甘油三酯及游离脂肪酸水平降低,HDL-C升高.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未观察到肝肾毒性反应. 结论国产匹格列酮片每日30 mg单用及与磺脲类药物合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均可有效降低HbA1c和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并能减轻胰岛β细胞负荷和改善脂代谢紊乱,耐受性良好.

    作者:余叶蓉;李延兵;樊继援;王颜刚;喻红霖;王椿;廖志红;高桦;赵文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内AVP mRNA表达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免疫增强/免疫抑制动物模型,以研究免疫应答不同时期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内精氨酸加压素神经元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多点、多部位、多方式注射牛血清白蛋白建立免疫增强动物模型;低剂量、隔日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建立免疫抑制动物模型,并在不同时间点同时取动物的血清进行研究.结果①初次抗原刺激后第6 d血清IgG 及IL-2的含量开始升高,再次刺激后第6 d(实验的第16 d)血清IgG 及IL-2的含量达峰值;②第1、2次腹腔注射CY后血清IgG 及IL-2的含量开始降低,4次注射CY后血清IgG 及IL-2的含量降至低.结论牛血清白蛋白和CY是建立免疫增强和免疫抑制动物模型的较好试剂,牛血清白蛋白可同时直接增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CY直接抑制细胞免疫功能,间接抑制体液免疫功能.

    作者:朱家媛;欧可群;王蕾;陈文玉;马玉琼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阳离子脂质体介导IL-2基因治疗SCCⅦ移植瘤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多价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治疗头颈鳞癌的佳比例和免疫机理.方法利用SCCⅦ细胞株在C3H/HeJ小鼠口底建立头颈鳞癌荷瘤动物模型.用不同比例的脂质体与DNA混合物及裸DNA进行体内外转染,用ELISA方法检测其转染后IL-2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用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荷瘤小鼠脾脏的自然杀伤细胞(NK)和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活性.结果佳IL-2分泌水平在体外细胞株与体内瘤内转染时的脂质混和物比例不一致.与裸DNA和空载体相比,合适比例的脂质混和物转染可增强脾脏NK和CTL的杀伤活性.结论脂质复合物在瘤内直接基因转染的良好效能取决于其合适的构成比例,体外细胞转染的佳脂质混和物比例不能作为体内转染的参考;与裸DNA转染相比,多价阳离子脂质体适于作为头颈肿瘤进行直接瘤内基因治疗的非病毒载体.

    作者:杨焕;刘世喜;梁传余;彭文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成都汉族ACTBP2位点多态性研究及三个位点的复合扩增

    目的获得中国成都地区汉族人群中短串联重复序列ACTBP2(SE33) 位点的多态性分布,建立DHFRP2、FIBRA和ACTBP2三个STR位点的复合扩增方法.方法用Amp-FLP、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技术,对147个成都汉族无血缘关系个体进行分析.结果发现ACTBP2位点的等位基因为20个;基因型86种;观察杂合度(h)0.9728;个体鉴别机率(DP)0.9861;多态性信息量(PIC)0.9310;非父排除率(EP)0.8203.基因型分布皆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家系调查结果证明均符合孟德尔遗传法则. 结论 ACTBP2位点多态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人类遗传分析及法科学中的亲子鉴定和个人识别,三个STR位点的复合扩增方法简便,结果可靠.

    作者:徐振波;陈林;吴梅筠;孙光云;李晓斌;赖跃;胡海洋;王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下颌前突伴偏位患者正颌外科手术后的长期稳定性探讨

    目的探讨两种手术方法(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术和单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术加单侧下颌支垂直劈开术)对下颌前突伴偏位的患者正颌外科手术后稳定性的影响,探讨髁突骨变化与稳定性的关系,以及下颌后退量与复发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23例正畸和正颌外科联合治疗的患者进入本研究.用术前(T1)、术后(T2)和戴固位器(T3)三阶段的头侧位片、后前位片来评价术后的组织变化及稳定性.结果术后的长期稳定性较好.但有术前髁突骨变化的病例,术后的水平向的复发倾向相对更明显,本研究未发现两种手术治疗后的稳定性有显著性差异.下颌后退量与复发间没有相关关系.结论下颌前突伴偏位患者正颌外科手术后长期稳定性较好.髁突骨变化可能是下颌前突伴偏位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赖文莉;山田一寻;花田晃治;高木律男;小林正治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TIF3转基因CHO和COS7细胞株的构建与鉴定

    目的构建TIF3转基因CHO和COS7细胞株并对其构建的细胞株进行鉴定。方法 采用磷酸钙介导转染技术和G418细胞筛选法,以pcDNA3.1/V5-His-TOPO为表达载体,构建TIF3转基因CHO和COS7细胞株;并应用Western Blot技术对转基因表达产物进行分析与鉴定。实验设计分无转染组、载体转染组和目的基因转染组。结果 在7株转染的CHO细胞株中,有3株具有高效稳定表达的TIF3编码蛋白质;在4株转染的COS7细胞株中有2株同样具有高效稳定的TIF3编码蛋白质表达。结论 本研究成功地构建了3株TIF3转基因CHO细胞株和2株TIF3转基因COS7细胞株,它们对今后镉化物相关癌基因的发现及其他生物学功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雷毅雄;Pius Joseph;刘玉清;Tong-man Ong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原癌基因C-met和雌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的探讨

    目的了解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原癌基因C-met和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状况,探讨内膜癌中C-met的表达与ER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结果判断采用组织化学记分(H值),H值≥70为阳性表达.结果宫内膜癌中C-met表达随手术-病理分期及组织学分级的增加而增强,ER的表达随着手术-病理分期及组织学分级的增加而减弱.C-met表达与ER呈负相关趋势(r=-0.5842,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中,C-met的表达与ER表达呈负相关,两者联合使用对宫内膜癌的激素治疗,预后判断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作者:何跃东;彭芝兰;潘小玲;王和;欧阳运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CML自体树突状细胞对CML白血病细胞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自体树突状细胞(DC)对费城(Ph)染色体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液体培养法从4例CML慢性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培养出DC及T细胞,而后将DC加IL-2或IL-2激活的T细胞,分别与自体PBMNC及K562细胞共同孵育6 h,行常规染色体测定,分析自体及K562 Ph+染色体细胞残存率. 结果从4例CML患者PBMNC中培养出约3×105~2×106 PBMNC 的自体DC;DC加IL-2激活的T细胞比单用IL-2激活的T细胞对自体Ph+染色体细胞的杀伤作用强(P<0.001);DC激活的自体T细胞对自体Ph+染色体细胞的杀伤作用强于对K562 Ph+染色体细胞的杀伤作用(P<0.001). 结论 DC激活的T细胞能有效抑制Ph+染色体细胞;CML患者DC激活的自体T细胞对自体Ph+染色体细胞特异性的杀伤作用可能受到主要组织相容性(MHC)的限制.

    作者:李云;羊裔明;李胜富;孟文彤;丁新民;吴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α受体结构域切除对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探讨从血小板源生长因子-α(PDGF-α)受体水平阻断对肺血管平滑肌增殖的影响.方法将组织贴块法培养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VSMC)分别施加小、中、大剂量的受体结构域切除的PDGF-α受体腺病毒重组体Ad5CMV-PaRtr(ACP),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细胞不同时相的增殖曲线;采用流式细胞学技术观察不同干预条件下VSMC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中、大浓度ACP对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中、大剂量ACP干预后,VSMC生长明显受抑,波峰减弱或消失,第7~9天生长曲线才呈现上升趋势.在中浓度的ACP作用下,加入PDGF-BB不能促进VSMC的增殖.ACP干预前后,VSMC增殖周期中各期细胞构成发生显著的变化,以G0+G1期细胞增多、S+G2+M期细胞减少为特征.与对照组相比,各组的G0+G1期细胞均有显著升高(P<0.05).小剂量与中剂量、中剂量与大剂量间G0+G1期细胞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CP作为细胞增殖抑制剂,能在中、大剂量下明显抑制肺VSMC的增殖,可使G0/G1期细胞数明显增多,且与ACP有剂量依赖关系.

    作者:周同甫;刘瀚旻;张平;罗春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腺病毒载体介导的CD基因转移联合5-FC对大鼠卵巢癌细胞株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转移及其与5-氟胞嘧啶(5-FC)联合应用对卵巢癌细胞株生长的影响.方法用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为载体,将CD基因转染大鼠卵巢癌细胞株NUTU-19细胞,加入含5-FC的培养液培养.MTT法检测培养孔吸光度值,计算细胞存活率.结果 5-FC对转染了CD基因的NUTU-1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显著增强,并随着腺病毒滴度和5-FC浓度的增加,该作用不断增强.此外,5-FC可通过旁观者效应杀伤CD基因转染细胞周围未转入该基因的NUTU-19细胞.结论 CD基因转移联合5-FC作用对NUTU-19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作用.

    作者:李清丽;彭芝兰;王和;姚远;张家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地塞米松和维生素B12对A系小鼠胚胎腭突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揭示地塞米松(DEX)引起腭裂发生及维生素B12阻抑腭裂发生的分子机理.方法应用RT-PCR技术,半定量研究DEX和维生素B12对培养的A系小鼠腭突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DEX能明显刺激腭突细胞EGF及TGFβ1基因的表达,而对TGFα基因表达无明显影响;维生素B12对EGF、TGFα、TGFβ1的基因表达无明显影响;维生素B12可抑制DEX促进腭突细胞EGF、TGFβ1基因表达的作用.结论 DEX可能是通过改变腭突细胞一些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干扰了正常的腭突发育,导致腭裂畸形.维生素B12则通过减弱DEX对腭突细胞一些生长因子基因表达而抑制DEX引起腭裂畸形的作用.

    作者:石冰;孙晋虎;王大章;左晖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Bax蛋白在骺板软骨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凋亡相关基因Bax在正常骺板软骨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结果 Bax的免疫反应阳性物在正常骺板软骨的各个区中有不均衡的表达,在骺板软骨膜下的软骨细胞中没有Bax表达;在骺板的静止区Bax的免疫反应阳性物在软骨的细胞质中表达;在骺板的增殖区位于细胞质中的Bax免疫阳性反应增强;在骺板的肥大区Bax的免疫反应强度达到大值,免疫反应阳性物位于软骨细胞的胞质和胞核中.结论 Bax可能通过数量的积累促使骺板软骨细胞凋亡.

    作者:张晓;李瑞祥;羊惠君;高礼;杨淑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中国汉族健康人群醛固酮合酶遗传多态性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健康人群醛固酮合酶(CYP11B2)遗传多态性是否影响左心室的结构和功能.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对110例年龄在20~49岁之间的汉族健康人进行醛固酮合酶CYP11B2基因型检测,并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技术测量左心室的结构和功能.结果位于转录调节区-334位点的醛固酮合酶基因型分为TT、TC及CC型三种;所有受检者的血压、血浆醛固酮水平、左室内径、心肌质量及左室功能在三种CYP11B2基因型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小样本研究显示中国汉族健康人群醛固酮合酶CYP11B2遗传多态性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无明显关系.

    作者:饶莉;张庆;梁伟波;黄明惠;张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HSV-tk/GCV系统对人宫颈癌细胞株ME180旁观者效应的研究

    目的研究以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HSV-tk/GCV系统对宫颈癌ME180细胞株的旁观者效应.方法应用脂质体及ploybrene转染技术,将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HSV-tk,导入PA317包装细胞,以其分泌的逆转录病毒感染宫颈癌ME180细胞(ME),建立ME/TK转化细胞株.观察GCV对ME、ME/TK细胞的存活率及旁观者效应.结果从病毒滴度、电镜及PCR检查,证实tk基因随病毒的感染已成功地导入PA317及ME180细胞.ME/TK细胞对GCV的敏感性显著高于亲代ME细胞.ME/TK及ME+ME/TK混合细胞还随GCV浓度的增加受到明显的抑制.ME+ME/TK混合细胞的存活率,随ME/TK细胞比例的增加而降低,说明TK/GCV系统不但能杀伤tk+细胞,也能杀伤未导入tk的细胞,存在明显的旁观者效应.结论 HSV-tk/GCV系统对宫颈癌ME180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及旁观者效应.

    作者:黄光琦;宋毅;肖林;陆燕蓉;张洁;陈蔚蔚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三相避孕片的雌激素活性研究

    目的了解三相避孕片的雌激素活性及药理作用,为国产三相避孕片卡丽瑞用于妇科月经紊乱等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光镜观察灌服国产(卡丽瑞)和进口(特定偶)三相避孕片的雌性小鼠的阴道涂片,观察其对雌性幼年小鼠阴道角化上皮细胞形成的促进作用;用成年雌兔去卵巢一周后子宫组织细胞液,通过放射受体分析测定上述三相避孕片对雌激素受体作用.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卡丽瑞各相的大、中、小剂量组和特定偶组均对雌性幼年小鼠阴道角化上皮细胞的形成产生明显促进作用(P<0.01).三相避孕片各相相似剂量组比,第一、二相之间无明显差异,但均较第三相作用明显(P<0.05).卡丽瑞与特定偶各相同等剂量组比,两者无明显差异.结果还显示,卡丽瑞和特定偶均对雌激素受体具较高亲和力,与雌激素标准品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三相避孕片具有显著雌激素活性.

    作者:杨芳炬;张敏;朱玲;周冠强;周素珍;范爱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肠上皮细胞的粘弹性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通过建立肠上皮细胞力学模型,以进一步了解肠上皮细胞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采用微管吸吮技术研究肠上皮细胞的粘弹特性.结果测得正常IEC-6细胞弹性系数K1为436.21±89.64 dyn/cm2,弹性系数K2为298.37±75.16 dyn/cm2,粘性系数μ为15.94±4.93 dyn/(s*cm2).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肠上皮细胞的弹性成分影响细胞变形,主要反映肠上皮细胞的初始变形程度;肠上皮细胞的粘性成分影响细胞变形速度,反映了肠上皮细胞变形对时间的依赖性.

    作者:陈军;肖光夏;吴泽志;秦健;李章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血浆亚硝酸根及环磷酸鸟苷浓度预测早产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浆亚硝酸根(NO2-)及环磷酸鸟苷(cGMP)浓度预测早产的价值.方法采用示波极谱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了250例妊娠妇女(210例正常妊娠妇女和40例早产妇女)血浆NO2-和cGMP浓度. 结果正常妊娠妇女从28周至36+6周,血浆NO2-和cGMP浓度均逐渐增加.NO-2从1.9575±0.3509增加至2.2360±0.3486 μmol/L,cGMP从31.1625±3.9082增加至42.1850±11.3816 μmol/L.血浆NO2-浓度在34~34+6周达高值(2.2425±0.3407 μmol/L),血浆cGMP浓度在33~33+6周达高值(49.0010±8.6719 μmol/L).早产妇女血浆NO2-和cGMP浓度均低于相应孕周的正常妊娠妇女(P<0.01和P<0.05).结论血浆NO2-和cGMP浓度预测早产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

    作者:周容;熊庆;游泳;邱东生;张克荣;刘淑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NGF、BDNF和NT-3在背根节卫星细胞的表达

    目的观察神经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营养因子-3(NT-3)及其mRNA在成年猫背根节(L6)卫星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成年雄猫5只,随机取一侧的L6背根节(DRG)制作20 μm厚冰冻切片,行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染色.观察NGF、BDNF和NT-3及其mRNA在DRG卫星细胞的分布以及亚细胞定位.结果在正常DRG,可见NGF、BDNF和NT-3及其mRNA阳性卫星细胞.各因子mRNA的阳性反应物定位于胞质.BDNF-IR定位于胞质,而NGF-IR和NT-3-IR则定位于胞核.结论背根节部分卫星细胞内有NGF、BDNF和NT-3及其mRNA的分布,BDNF和NGF、NT-3亚细胞定位的不同提示成年猫背根节卫星细胞内不同生长因子发挥作用的机制可能不同.

    作者:刘芬;王廷华;李明;吴林艳;冯忠堂;王特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中国人2型糖尿病患者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法,分别对74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191例血脂、血糖正常且无糖尿病史者的apoE基因型、空腹血脂及载脂蛋白AⅠ、AⅡ、B100、CⅡ、CⅢ及E进行全面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HDLC),载脂蛋白B100、CⅡ、CⅢ、E水平及TG/HDLC比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apoE/apoCⅢ比值显著降低(P<0.05).2型糖尿病组与对照组apoE基因频率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携带ε2等位基因组血清TG/HDLC比值较E3/3基因型显著降低;而携带ε4等位基因组血清apo AⅡ水平较E3/3基因型及携带ε2等位基因组显著升高(P<0.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TG/HDLC及apoAⅡ有一定关联.

    作者:张雪梅;刘秉文;白怀;田浩明;吴兆丰;张蓉;方定志;张荣爵;徐燕华;姚佳;任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计算机辅助分析精子运动能力在试管婴儿术中的应用

    目的用计算机辅助分析方法(CASA)评价精子的运动能力,并探讨各参数与试管婴儿术成功率的关系,从男性方面确立临床上用于试管婴儿术预后的定量参数.方法根据卵的受精情况分为受精率≥50%组、受精率<50%组和受精率为0三组;根据胚胎移植后妊娠情况分为妊娠组和非妊娠组,以代表试管婴儿术成功率的高低.对与精子运动有关的参数进行定量测定,用t检验法确定与试管婴儿术的成功率高低有关的参数.结果本试验共进行了69个周期,实际完成了64个,妊娠20例(包括生化妊娠和临床妊娠).体外受精率≥50%组的精子活力、VAP、 VSL和VCL值四项精子运动参数以及正常形态精子百分比与体外受精率<50%组和体外受精率为0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妊娠组与非妊娠组上述各项参数的比较也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洗涤后的精子运动参数和正常形态精子百分比较洗涤前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试管婴儿术的成功率与精子的运动能力有关,定量参数VAP、VSL、VCL值和正常形态精子百分比可用于试管婴儿术的临床预后判断,精子的洗涤处理会改善精子的运动参数,从而提高试管婴儿术的成功率.

    作者:李丽莎;宁郁玲;尹海林;孙昭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Graves病患者外周血分泌TRAb前体细胞的存在及意义

    目的探讨分泌TRAb的前体细胞在Graves病(GD)患者外周血中的存在及意义. 方法利用EB病毒体外激活外周血淋巴细胞,测定GD患者外周血中潜在的TRAb分泌细胞.结果 Graves病患者的分泌TRAb的转化B细胞阳性孔占免疫球蛋白阳性孔的百分率远高于正常对照.正常对照中也可以检出较低频率的TRAb前体细胞.EBV转化的TRAb前体细胞以分泌IgM型抗体为主.结论在Graves病患者体内,有较高频率的潜在分泌TRAb前体细胞存在.推测这可能是药物治疗的患者易复发的原因.

    作者:贾卫国;安振梅;陈德才;魏松全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高密度脂蛋白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HDL)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oxLDL单独或与HDL共同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后,通过流式细胞仪、DNA电泳检测细胞凋亡并测定Caspase-3酶活性.结果 100 μg/ml和200 μg/ml浓度oxLDL作用内皮细胞后,其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8.40±5.30%、34.72±4.64%,DNA 电泳呈典型的梯状图谱,Caspase-3酶活性达到166.01±16.44、263.74±46.62 pmd/(min*mg protein),与空白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HDL(200 μg/ml)与oxLDL(100 μg/ml、200 μg/ml)共同作用后,凋亡率降至8.06±2.35% 及9.40 ±2.58%,未出现梯状图谱,Caspase-3酶活性减低(分别为67.73±14.83、111.26±27.13 min*mg protein),与对应的oxLDL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1).结论 HDL能减少oxLDL所致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凋亡,这一作用可能与降低Caspase-3酶活性有关.

    作者:张庆;曾智;任敏;陈玉成;黄明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Graves病患者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的变化

    目的研究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在Graves 病中的检出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及放射免疫法检测了初发尚未并发糖尿病的Graves 病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的GAD抗体、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 、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游离T3(FT3)、游离T4(FT4)的变化,并研究了GAD抗体与FT3、FT4、TGA、TPOAb的关系.结果 GAD抗体与血清FT3、FT4水平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367(P>0.05)、0.029(P>0.05),与血清TGA、TPOAb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320(P>0.05)、0.394(P>0.05).Graves病治疗前后相比GAD抗体、TGA、TPOAb、GAD抗体阳性率治疗后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GAD抗体与Graves 病相关,而与甲状腺功能亢进无关.

    作者:安振梅;赵红莉;李双庆;赵桂芝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人→猪脾块移植嵌合细胞的体内转归

    目的建立人→猪异种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模型来模拟猪→人异种移植时人免疫系统对猪的攻击.方法以中国内江猪为实验动物, 经环磷酰胺静注行免疫抑制后,腹膜腔内植入人脾块悬液,术前、术后定期采集猪外周血行血常规检查监测猪被免疫抑制程度.行流式细胞术检查监测人细胞在猪外周血中嵌合情况,行细胞介导的淋巴细胞毒试验动态监测人抗猪和猪抗人的细胞毒活性.结果各试验猪存活良好,给药后4 d各猪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可降至正常值的15%左右,移植后第2天和第2周左右,人细胞在猪体内可形成两个较明显的嵌合高峰,尽管人抗猪淋巴细胞毒性于术后2周时有明显升高,但在术后1个月内猪抗人淋巴细胞毒性始终明显高于人抗猪淋巴细胞毒性. 结论人→猪脾块移植后,受猪体内的供受细胞呈现一个两元(猪细胞、人细胞)三态(微嵌合、宿主抗移植物反应、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的动态平衡过程.

    作者:张海涛;李幼平;王坤杰;李胜富;程惊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胃癌双对比造影表现与血5′-核苷酸酶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胃癌影像学表现与5′- 核苷酸酶(5′-NT)活性的变化关系.方法经病理证实的41例胃癌,均行X线双对比造影摄片,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其治疗前血清5′-NT活性.以40例健康人作对照组.结果胃癌组5′-NT活性(1.14±0.16 u/ml)较正常健康人明显减低(2.60±0.10 u/ml)(P<0.05).解剖部位上,从贲门、胃体到胃窦部胃癌,其5′-NT活性分别为0.98、1.20、1.28 u/ml,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溃疡型胃癌5′-NT活性(0.96 u/ml)低于肿块型(1.12 u/ml)和浸润型(1.40 u/ml).Ⅳ期胃癌5′-NT(1.53 u/ml)高于Ⅰ期(0.83 u/ml)、Ⅱ期(0.98 u/ml)和Ⅲ期(1.03 u/ml) (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5′-NT活性明显较正常人降低,其酶活性的变化与胃癌的形态、生长部位及进展程度有一定的相关.

    作者:余建群;廖方义;陈曼玲;杨开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胫骨前肌腱及其止点的应用解剖研究

    目的观察国人胫骨前肌腱止点的形态,附着部位以及变异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择46侧国人灌注后防腐足标本,作胫骨前肌腱止点解剖学观察,组织学观察,记录胫骨前肌腱以内侧楔骨或第一跖骨为主要止点各自的数据,测量胫骨前肌腱内外踝突连线平面以下长度.结果根据胫骨前肌腱止点的形态可分为三型:束状型28侧(60.87%);中间型14侧(30.43%);分叉型4侧(8.7%).胫骨前肌腱止点以内侧楔骨或第一跖骨为主分别为40侧(86.96%)和6侧(13.04%).成尸足及童尸足于内外踝突连线平面以下胫骨前肌腱的长度分别为72.33±5.29 mm和56.77±4.54 mm.结论若作胫骨前肌腱向外移植术时,注意将分叉型的变异止点完全切断.束状型和分叉型胫骨前肌腱不宜作半腱外移植术;中间型胫骨前肌腱适宜作半腱外移植术.

    作者:王林强;彭明惺;刘蜀生;朱磊;靳升荣;刘利君;刘敏;张敬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实验性胰腺炎小鼠小肠隐凹素-4 mRNA表达变化的研究

    目的检测实验性胰腺炎时小鼠小肠隐凹素-4 mRNA表达的变化,从分子水平上探讨胰腺炎时肠粘膜屏障受损的机制.方法 36只ICR小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6只.实验组(A~E组)腹腔注射雨蛙素,50 μg/(kg*h),共7次,于首次注射后第9、18、24、48和72 h处死;对照组(F组)注射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于第18 h处死.取血送淀粉酶检查,胰腺送病理检查.用UVI软件分析PCR产物凝胶图像以检测各组隐凹素-4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大剂量雨蛙素腹腔注射导致了ICR小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胰腺病理损害以首次注射后第18 h明显.第9 h隐凹素-4 mRNA表达轻微下调,18 h下调明显(P<0.05),24 h后逐渐升高,72 h接近正常水平.结论隐凹素-4的获得性缺陷可能是胰腺炎时发生肠道细菌移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李全生;张肇达;陈晓理;王伯瑶;周总光;严律南;蒋俊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先心病的初步体会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52例16周以上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疑有或确诊先天性心脏病的胎儿进行动态追踪观察. 结果发现胎儿心脏异常83例(12.7 %),其中疑诊或确诊胎儿先天性心脏病29例(4.4 %),成功随访及病检证实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5例,产后超声检查发现3例房间隔缺损为假阳性,占检出先天性心脏病的10 %;另外,漏诊1例室间隔缺损,产后超声检查发现患儿心脏有小室间隔缺损,为假阴性1例,占检出先天性心脏病的3.4 %. 结论产前超声心动图筛查胎儿心脏疾病,减少出生缺陷是可行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朱琦;杨太珠;罗红;郭文琪;杨帆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浸润型胃癌的超声诊断

    目的探讨浸润型胃癌的声像图特征及诊断方法.方法对12例浸润型胃癌的B型超声图像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2例浸润型胃癌中,呈弥漫型胃壁浸润改变者9例,其胃壁呈明显均匀增厚,超声检查呈均匀弱回声,且失去蠕动功能.胃壁呈局限性增厚者3例,胃壁的局限增厚均>20 mm,呈稍粗糙的弱回声,受累胃壁亦失去蠕动功能.结论 B型超声可以作为浸润型胃癌的首选影像诊断方法.

    作者:赵元全;金莎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α1胸腺肽治疗15例慢性重型肝炎报告

    慢性重型肝炎是临床中常见的危重疾病之一,治疗困难,病死率高.α1胸腺肽为化学合成的28个氨基酸多肽,已用于临床上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近年来开始逐步探讨α1胸腺肽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我科应用美国赛生公司提供的α1胸腺肽(商品名:日达仙)治疗了慢性重型肝炎1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丽春;徐孔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112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1994年1月至2002年1月间收治的112例新生儿先心病.结果新生儿期严重的先心病以复杂畸形和青紫型较多见,常表现为气促、喂养困难、反复心衰、存活率不高.新生儿先心病的心脏杂音常有不典型、不稳定的特点.在严重、复杂畸形或心衰的患儿可以听不到心脏杂音,但不能因此而排除先心病的存在.新生儿先心病合并心衰时,仍以洋地黄类药物为首选抗心衰药物,一般情况下,有流出道梗阻的先心病患儿应忌用洋地黄.结论严重的复合畸形应早期采用介入治疗.

    作者:唐瑟;王嵋景;骆珊;熊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剖宫产指征的变迁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剖宫产指征的变迁情况.方法对1990年及2000年各200份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近十年来社会因素在剖宫产指征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升高,同时妊娠并发症(主要是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症)及胎儿宫内窘迫成为目前剖宫产的主要指征. 结论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防治产科并发症是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的重要措施.

    作者:刘兴会;彭冰;杨小芸;容俊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输卵管性不孕的主要危险因素探讨--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通过对输卵管性不孕妇女的月经、生育、生殖道感染状况、既往手术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输卵管性不孕的病因和危险因素,对其预防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2000年9月至2001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257例不孕妇女和同期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241例孕妇的各项对生育力有不良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产后感染(包括流产后感染)、盆腔炎、异位妊娠是输卵管性不孕的主要危险因素(OR分别为7.87、6.52、5.95),结核病史、阑尾手术、宫内节育器避孕和人工流产也是不孕症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3.54、1.64、2.02、0.92),月经紊乱对不孕的发生有不利影响.结论盆腔感染、异位妊娠、结核病史、阑尾手术、宫内节育器避孕和人工流产是输卵管性不孕的主要危险因素,应注意预防和治疗盆腔感染,减少盆腔手术的干扰和创面损伤,避免非意愿妊娠,采用口服避孕药等具有保护作用的避孕方法.

    作者:黄薇;罗志香;陈文静;吴艳乔;钟英静;黄秀玲;韩字研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可吸收接骨板行下颌骨骨折内固定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可吸收性聚乳酸内固定系统在下颌骨骨折内固定中的疗效.方法采用队列研究,将24例下颌骨骨折分为条件接近的两组,分别行可吸收接骨板内固定和微型金属接骨板内固定. 结果可吸收内固定术后骨折段的稳定性好,骨折的愈合正常,咬合关系恢复良好,与微型金属接骨板的疗效相似,且近期内无明显的异物反应,无任何疼痛、不适.结论在下颌骨单纯性线性骨折治疗中,可吸收性高分子聚合物微型接骨板和螺钉是一种比金属接骨板更理想的骨折内固定系统.

    作者:郑谦;魏世成;田卫东;周立伟;刘磊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Comfort-DA义齿粘附剂的口腔粘膜刺激试验

    目的了解自行研制的高分子合成树脂类Comfort义齿粘附剂(Comfort-DA)对口腔粘膜的刺激性.方法健康金黄地鼠10只随机等分为2组,麻醉后将Comfort-DA的浸提液和阳性对照材料分别固定于其中一组动物的左侧中央颊粘膜极低处,而将阴性对照材料置于2组动物右侧的中央颊粘膜极低处,分别于1、4、6、8 h后肉眼观察并做组织切片.结果试验动物均未出现局部及全身的不良刺激反应.结论所研制的义齿粘附剂材料Comfort-DA不具有对口腔粘膜的不良刺激反应.

    作者:王嫚;赵克;程祥荣;李志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48例分析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将48例经肾活检确诊的PNS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激素和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加用LMWH,每日皮下注射3075~6150 IU,观察临床疗效及生化指标. 结果 LMWH治疗组8周临床缓解率96.2%,尿蛋白下降明显,治疗缓解时间缩短,血组织纤溶酶(t-PA)活性增强,D-二聚体水平增高,纤维蛋白原(FiB)降低,血胆固醇下降亦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肾功能(Ccr)、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则无明显改变. 结论激素联合LMWH治疗PNS可有效地减少尿蛋白,缩短病程.其机制可能部分通过促进纤溶、溶栓起作用.

    作者:杨立川;陈海燕;樊均明;许国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Ⅳ型胶原、脯氨酸肽酶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不同类型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中Ⅳ型胶原(ⅣC)和脯氨酸肽酶(PLD)水平的研究,探讨不同类型肾病综合征在肾小球基底膜上胶原蛋白代谢上的差异.方法 77例肾病综合征患儿分为初治组及不同病程组,采用放免法测定各组ⅣC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PLD水平.结果初治肾病综合征患儿与对照组儿童血清ⅣC、PLD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病程在两年以上的肾炎型肾病 (NNS) 和紫癜性肾病 (PNS) 患儿较病程在两年以内者血清ⅣC水平明显升高,PLD水平明显降低;在激素治疗前后,各型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ⅣC水平均有所下降,PLD水平有所上升,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NNS和PNS患儿血清ⅣC的分解和合成代谢有明显异常.激素的使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断ⅣC在肾小球外基质的异常沉积.

    作者:陈大鹏;王峥;姚裕家;陈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TNF-α和可溶性TNF受体的动态变化

    目的了解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患者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Ⅰ和sTNFR-Ⅱ)在抗结核治疗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用夹心ELISA法检测24例结脑患者治疗前和其中12例在治疗后第10、20、30 d的脑脊液TNF-α、sTNFR-Ⅰ和sTNFR-Ⅱ含量.结果结脑患者脑脊液中TNF-α、sTNFR-Ⅰ和sTNFR-Ⅱ显著高于对照组,抗结核治疗一个月后仍维持较高水平,但是与治疗前相比sTNFR-Ⅰ和sTNFR-Ⅱ水平呈明显下降,而TNF-α水平变化不明显.结论 TNF-α、sTNFR-Ⅰ和sTNFR-Ⅱ与结核感染有关;sTNFR-Ⅰ和sTNFR-Ⅱ对抗结核治疗的反应较敏感,其水平的动态变化可作为判断结脑病情及治疗效果的一种指标.

    作者:程道胜;卢贤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冠心病患者胆红素代谢与冠脉病变及血脂水平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胆红素水平及其与冠脉病变程度及与血脂的关系.方法采用酶法测定41例冠心病患者血清甘油三酯(TG)、血总胆固醇(T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水平,钒酸氧化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并计算间接胆红素(IB),冠脉病变程度由冠脉造影确定.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较正常人低,其胆红素与血脂间呈负相关关系,尚未见胆红素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有相关关系.结论胆红素代谢异常,可能对冠心病产生影响.

    作者:陈晓平;崔凯军;张菊英;田奇;张立;祝烨;黄德嘉;杨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猪海马皮层及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猪海马皮层与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变化及二者的相关关系.方法将50只出生3 d的小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假手术组).实验组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后置于8%氧气和92%氮气中2 h,制成HIBD模型,然后移置于自然环境中.根据其在自然环境中放置的时间,实验组又分为HIBD后0、24、48和 72 h 4个亚组,每组10只.测定每只猪左侧海马皮层及血清中NSE含量.结果①HIBD后0和24 h组海马皮层的NSE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48和72 h组又较24 h组明显上升 (P<0.05),但72 h组仍未恢复到对照组水平.② HIBD后0和24 h组血清中NSE含量较对照组上升(P<0.05),48和72 h组较24 h组下降(P<0.05),72 h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③对照组、0 h组、24 h组脑组织中NSE与血清中NSE含量均呈负相关(r均<-0.78),但48 h组与72 h组比较则无相关性(r均>-0.28).结论新生猪HIBD后24 h内,其血清中NSE的升高与脑组织中NSE的下降呈负相关.

    作者:付雪梅;李炜如;姚裕家;石晶;向龙;杨惠明;唐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580例牙龈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口腔牙龈部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及各类肿瘤的构成比.方法对1958~1998年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收治住院的580例有病理诊断结果的牙龈部恶性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男性402例,女性178例(男女比例为2.2∶1); 41~70岁之间者占77.76%.其原发灶位于下颌387例,位于上颌193例,下、上颌比例为2.0∶1.本组580例中鳞状细胞癌435例(75.00%),其它依次为恶性黑色素瘤37例(6.38%),肉瘤29例(5.00%),腺癌14例(2.41%).临床分期为早期56例(9.66%),晚期524例(90.34%),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61.72%,远位转移6例(1.03%).结论牙龈部恶性肿瘤以中老年、男性、下颌的鳞状细胞癌占绝大多数.

    作者:高庆红;龚浩;温玉明;王昌美;华成舸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痛风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痛风患者微量白蛋白尿排泄率(UAER)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择不伴有糖尿病及原发性肾脏疾病的痛风患者63例,所有患者按是否合并微量白蛋白尿(MAU),将其分为MAU组(UAER:30~300 g/24 h)和对照组(UAER<30 g/24 h),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脂、血尿酸、餐后2 h血糖、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结果 MAU组空腹、餐后2 h胰岛素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分别为16.25±6.67 mU/L、67.54±11.29 mU/L和-1.91±0.53,其对照组分别为11.88±4.24 mU/L、44.36±10.71 mU/L及-1.75±0.45,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0.01).结论痛风患者合并MAU时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

    作者:于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人血清对氧磷酶-1活性与血脂及主要载脂蛋白含量的相关性初探

    目的初步分析健康成人血清对氧磷酶-1(PON1)活性与血脂及主要载脂蛋白含量的相关性.方法用比色法测定PON1活性;用酶法测定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用沉淀法分离高密度脂蛋白并用酶法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用Friedewald公式计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用免疫单扩散法测定载脂蛋白(apo)AⅠ、B100、CⅡ、CⅢ和E含量.结果 47例健康成人血清PON1活性与TG、TC、HDL-C及LDL-C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11、0.177、0.228及0.071(P均>0.05);与apo AⅠ、B100、CⅡ、CⅢ及E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03、-0.212、-0.065、-0.112及-0.122(P均>0.05).结论正常成人血清PON1活性与血脂及主要载脂蛋白含量无关联.

    作者:方定志;张朝良;刘秉文;沈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P2z/P2x7受体检测的研究

    目的检测白血病细胞的P2z/P2x7受体.方法将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CEM)、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THP-1)、M2型白血病细胞株(HL-60)、M3型白血病细胞株(NB4)、巨核细胞病细胞株(Dami/Dam)和伯基特淋巴瘤细胞株(Raji)共六株白血病细胞株制成2×107/ml的细胞悬液,分别加入P2z/P2x7受体的激动剂ATP和/或特异性抑制剂KN-62,测定加入前后细胞内荧光强度变化,同时以P2z/P2x7受体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ABC法鉴定P2z/P2x7受体.结果① 0.4 mmol/L的ATP对于THP-1、NB4和HL-60细胞株钙离子通透性有较强的激活作用,其激活率分别为54.91%、39.45%和30.46%;ATP对CEM、Dam和Raji细胞株的激活作用很弱,激活率分别为10.435%、13.215%和2.67%; KN-62对THP-1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88.74%),而对NB4和HL-60的抑制作用很弱(抑制率仅为15.81%和12.50%),对Raji细胞株没有抑制作用;②免疫组化ABC法显示各对照细胞株均成阴性,而白血病细胞株均成阳性.结论 THP-1细胞含P2z/P2x7受体,NB4和HL-60含P2受体其它亚型的细胞株,CEM、Raji和Dam细胞株不含P2z/P2x7受体;免疫组化ABC法使用的多克隆抗体与其它蛋白有交叉反应,其结果不具P2z/P2x7受体特异性.

    作者:彭黎明;杨寒朔;张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凝血因子Ⅸ复合物制备工艺的优化及性质研究

    目的用国产凝胶制备高质量的凝血因子Ⅸ复合物.方法以新鲜冰冻血浆为原料,经过国产DEAE-琼脂糖快流速阴离子交换层析及Ca3(PO4)2吸附法制备凝血因子Ⅸ复合物.对制备获得的凝血因子Ⅸ复合物进行凝血活性测定,高分子量杂蛋白定量检测以及SDS-PAGE、免疫电泳(IE)、交叉免疫电泳(CIE)等性质分析,并且与用进口DEAE-Sepharose CL-6B 制备获得的凝血因子Ⅸ复合物相比较.结果两步的活性回收率分别为93.67±2.56%(n=6)和88.71±2.39%(n=6).凝血因子Ⅸ(FⅨ):C比活为7.36±0.96 U/mg (n=6).性质分析结果显示,本工艺制备的凝血因子Ⅸ复合物不仅充分保留了有效成分,而且制品的纯度和血栓安全性有明显提高.结论国产凝胶完全能取代进口凝胶用于制备高质量、低成本的凝血因子Ⅸ复合物.

    作者:曾蓉;余蓉;李晓红;邬杨斌;祁晖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用精原细胞介导法制备乙肝病毒X基因转基因小鼠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精原细胞介导法制备乙肝病毒X基因转基因小鼠的可行性.方法构建乙肝病毒X基因表达载体pcDNA3-X;应用微量注射针将脂质体包裹的pcDNA3-X表达载体直接注入C57BL/6N雄性小鼠睾丸的曲细精管内,于第一次注射后6周,与雌鼠交配,用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仔鼠基因组中的外源DNA和肝组织中表达的pX蛋白.结果测序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并且X基因在Hela细胞中表达;共产仔鼠16只,其中1只为阳性仔鼠,阳性率为6.25%.结论初步证明用精原干细胞介导法制备X基因转基因小鼠是可行的.

    作者:胡火珍;李丹;李小玉;姚玉成;胡以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大豆异黄酮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大豆异黄酮(包括染料木黄酮和大豆苷元)的含量,探讨样品的提取方法及测定影响因素.方法样品经0.50 mol/L盐酸回流和乙醇提取大豆异黄酮后,采用甲醇-0.01 mol/L乙酸铵溶液(pH4.5)(60+40)作为流动相分离待测物质,等度洗脱,采用紫外检测器于254 nm波长下测定.结果染料木黄酮的检出限为 0.04 μg/ml,大豆苷元为0.05 μg/ml;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1.4%~113.1%,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1%~2.8% 和2.9%~5.1%.结论本法简便、快速,易于推广普及,为大豆及其制品和保健食品中大豆异黄酮的检测和膳食摄取植物性雌激素提供了分析方法.

    作者:米建萍;黎源倩;曾红燕;张继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在尖锐湿疣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尖锐湿疣(CA)的诊断价值.方法 FQ-PCR检测病理确诊的CA患者36份标本和健康人84份标本;FQ-PCR及病理诊断同期检测临床送检病例273份标本,并做诊断性试验评价.结果 36例病理确诊的CA患者HPV6和HPV11的DNA FQ-PCR全部阳性,平均拷贝数为1.0×107±1.0×102/ml;84例健康人FQ-PCR全部阴性,平均拷贝数为3×10±2×10/ml.FQ-PCR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CA患者与健康人拷贝数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FQ-PCR与病理诊断对比得出: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2%,误诊率为0.08,漏诊率为0,准确度为98.9%,阳性预测值为98.8%,阴性预测值为100%,阳性似然比为12.5,阴性似然比为0.结论 FQ-PCR能准确定量,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快速,简便,可作为尖锐湿疣早期诊断的指标.

    作者:谢华;覃桂芳;程颂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CT图象的面罩式覆盖法定量诊断脂肪肝

    目的探讨脂肪肝的脂肪浸润程度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用GE 3000I CT机扫描36例脂肪肝患者肝脏、脾脏,用CT机配备软件处理数据,面罩式覆盖法计算肝脏各个层面的脂肪面积与对应层面肝脏面积,并得出比值(脂肪浸润指数).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指标.肝穿刺病理检测肝组织内脂肪浸润程度.结果平均脂肪浸润指数与肝功能状态呈显著正相关,亦与肝穿刺的病理结果呈正相关(r=0.865,P<0.01).结论 CT图象面罩式覆盖法对脂肪浸润的定量分析是诊断脂肪肝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对非均匀性脂肪肝该方法优于肝穿刺.

    作者:党俊;徐芸;魏岩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肥胖合并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例报告

    患者,男,30岁,5年前开始体重明显增加,增至118kg,并逐渐出现活动后气紧,思睡,睡眠时打鼾明显。

    作者:赵铁耘;蒲素;陈茂;李军;魏松全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携带反义多药耐药相关蛋白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

    目的构建携带反义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以用于肝癌耐药的基因治疗研究.方法将MRP基因片段反向克隆到腺病毒载体质粒pAdTrack-CMV上,与骨架质粒在大肠杆菌BJ5183胞内进行同源重组,经293细胞包装、扩增后得到携带反义MRP的重组腺病毒AdEasy-GFP-ASmrp.结果成功地构建了携带反义MRP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系统,经测定病毒滴度可达2.5×109. 结论构建的重组腺病毒AdEasy-GFP-ASmrp可望有效地将反义MRP导入人肝癌耐药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肝癌耐药机制及其逆转方式提供实验基础.

    作者:陈琳;苟兴华;严律南;韩蕾;李德华;赵永恒;胡海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中药影响变形链球菌对唾液获得性膜粘附的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传统中药提取物对变形链球菌在唾液获得性膜粘附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中药防龋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唾液包被羟磷灰石(S-HA)形成实验性获得性膜的体外模式,以变形链球菌作为试验菌株,用不同的药物提取物分别处理S-HA和菌细胞,观察细菌对S-HA的粘附情况.结果两组试验中大部分试验药物均能抑制菌细胞对S-HA的粘附,且随药物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强.这些药物中,以五倍子的抑制作用表现更为显著,其在1、2、4 mg/ml时的抑制率可达100%.结论五倍子等传统中药能有效抑制变形链球菌对唾液获得性膜的早期粘附.

    作者:黄正蔚;周学东;李继遥;刘天佳;李红;朱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镁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亚型的影响

    目的观察镁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不同亚型的影响.方法镀铜镉还原法测定培养液中NO2-/NO3-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内皮细胞型NOS(eNOS)和诱导型NOS(iNOS)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g2+各剂量组NO2-/NO3-含量较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H2O2+Mg2+各剂量组NO2-/NO3-含量高于H2O2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2O2组iNOS和NF-κB P65平均灰度下降,eNOS平均灰度升高,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Mg2+各剂量组eNOS平均灰度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H2O2组相比,H2O2+Mg2+各剂量组iNOS和NF-κB P65平均灰度显著升高(P<0.01),eNOS平均灰度下降(P<0.05);H2O2+Mg2+各剂量组eNOS和iNOS平均灰度低于相应的Mg2+剂量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镁的抗氧化作用机制可能涉及调控细胞转录因子和一氧化氮合酶不同亚型.

    作者:吕晓华;王瑞淑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