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 国际刊号:1673-5293
  • 国内刊号:61-1448/R
  • 影响因子:0.94
  • 创刊:1990
  • 周期:月刊
  • 发行:陕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52-135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陕西省2000年科技期刊一等奖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   2008年3期文献
  • 农村妇女生殖道感染防治健康教育方式探讨

    目的 了解临清市农村妇女目前生殖道感染防治知识知晓状况,探讨对农村妇女开展预防生殖道感染教育的方式.方法 对临清市2个乡镇育龄妇女进行生殖道感染防治教育,一个乡镇为宣传组,另一个乡镇为宣讲组,实施两种健康教育方式前后分别对育龄妇女进行问卷及患病率调查.结果 不同教育方式效果在干预后两组总知识得分值比较差异显著(t=18.313,P<0.01);在阴道冲洗、患病治疗时自行停药、遵医嘱复诊方面,宣传组干预前后无明显变化,而宣讲组的阴道冲洗、无症状自行停药比例由干预前的17.31%、48.35%下降到8.96%、23.70%,遵医嘱复诊率则由33.79%上升到60.98%(χ2分别为10.762和46.600,52.646,均P<0.01);干预后宣讲组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病率均低于干预前(χ2分别为7.231和4.456,均P<0.05).农村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相关知识缺乏,经过健康教育后生殖道感染相关知识明显提高,生殖道感染患病率降低.结论 采取发放宣传材料,组织专门讲座可有效提高农村妇女生殖道感染防治知识水平,降低生殖道感染患病率.

    作者:徐彬;邓广菊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卵巢对控制性超排卵反应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 探讨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卵巢对控制性超排卵的反应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治疗周期,病例组43例,均为因输卵管因素不孕者;对照组14例,因男性因素不孕或多囊卵巢综合征者.比较两组血清基础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激素、雌二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雌二醇水平、促性腺激素总量、促性腺激素天数及每组患者左右侧卵巢窦卵泡数、停促性腺激素日卵泡直径、获卵数、成熟卵子数.结果 两组血清基础黄体生成激素、雌二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雌二醇水平无明显差异,病例组基础卵泡刺激素水平、促性腺激素总量及促性腺激素天数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21、1.65、2.62,均P<0.05);两组患者左右侧卵巢停促性腺激素日8~14mm、15~19mm卵泡数无明显差异,但右侧卵巢窦卵泡数、停促性腺激素日20mm以上卵泡数、获卵数、成熟卵子数均高于左侧(病例组:t值分别为1.70、2.81、2.64、1.23,对照组:t值分别为1.25、2.17、1.82、2.98,均P<0.05).结论 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控制性超排卵治疗周期中,右侧卵巢的反应性明显优于左侧.

    作者:马小红;徐仙;胡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慢性子宫内膜炎中MMP-2和TIMP-2表达的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子宫内膜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的表达与慢性子宫内膜炎的关系.方法 子宫内膜活检诊断为慢性子宫内膜炎者为实验组共37例,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免疫组化链酶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连接法检测两组子宫内膜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χ2 = 15.7546,P=0.0001)和间质细胞(χ2 =8.6695,P=0.0032)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在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χ2 =21.8134,P=0.0000)和间质细胞(χ2 = 8.1883,P=0.0042)的表达也低于对照组.结论 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表达降低可能与慢性子宫内膜炎有关.

    作者:孔庆亮;孙少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抗病毒治疗副作用研究

    目的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齐多夫定、奈韦拉平联合用药与单剂量奈韦拉平用药方案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中对肝功能和血象的影响.方法 于2005年5月至2006年10月,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孕产妇109例、婴儿82例应用齐多夫定和奈韦拉平联合用药及单剂量奈韦拉平用药方案的情况进行分析;以第6版医学教材中的血象、肝功正常值为参照进行比较;以国际治疗艾滋病药物毒性指南判定肝功的损害程度.结果 在齐多夫定、奈韦拉平联合用药方案中,母亲服药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总胆红素发生改变,新发贫血15例,但未见粒细胞减少病例;婴儿贫血3例、血小板减少2例、粒细胞减少4例;采用单剂量奈韦拉平用药方案中,母亲产时(服药前)和产后42天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发生改变;婴儿在出生后6个月出现贫血3例,血小板减少3例,粒细胞减少3例.两种方案进行比较,孕产妇产后42天和婴儿出生后3个月肝功各项指标及婴儿出生后6个月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案均对母婴血液系统、肝功系统的影响不大.

    作者:袁嘉嵘;李燕;蒋成芹;章勇;高丽萍;袁成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持续性操作测试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应用

    目的 研究持续性操作测试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对2005年7月至2006年12月间在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 006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进行视觉和听觉持续性操作测试,比较两种测试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及其亚型的阳性检出率、两种测试的临床判断一致性以及不同亚型的测试特征.结果 患者中多动/冲动为主型184例(18.3%),注意缺陷为主型561例(55.8%),混合型261例(25.9%).听觉持续性操作测试阳性检出率(91.1%)显著高于视觉持续性操作测试(73.0%),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111.513,df=1,P<0.01);各亚型间听觉持续性操作测试和视觉持续性操作测试阳性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χ2分别为3.018和5.030,df=2,均P>0.05);非参数检验Ridit分析显示,视觉和听觉持续性操作测试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各亚型严重程度的判断有显著性差异(χ2分别为19.840和6.417,df=2,分别P<0.01,P<0.05);持续性操作测试对多动/冲动为主型、注意缺陷为主型和混合型检出的Kappa值分别为0.134、0.131和0.063(Kappa值均<0.5);听觉持续性操作测试虚报错误和漏报错误T值各亚型间有显著性差异(F分别为16.709和6.105,均P<0.01).结论 持续操作测试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其中听觉持续性操作测试敏感性更高;听觉和视觉持续性操作测试临床判断的一致性较差.

    作者:戴红;王惠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西部45县3岁以下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中国西部农村3岁以下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和人口比例抽样法(PPS),于2005年调查了中国西部45个县获得14 073对母子的样本,通过母亲回忆获得儿童在调查时点前两周内的腹泻患病情况.结果 西部45县3岁以下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率为7.4%,性别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率随着年龄的上升而下降,患病高峰为3~12月龄.影响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的因素有:母亲民族(OR=1.30)、农村类型(OR=1.18)、产后访视次数(OR=0.92)、母亲住院分娩(OR=0.79)、6个月以下纯母乳喂养(OR=0.72)、家庭食用碘盐(OR=0.72)、儿童年龄(OR=0.68)、母亲单独给儿童做饭(OR=0.66)和儿童服用过维生素A(OR=0.45).结论 2005年西部45县3岁以下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率低于2001年患病率.降低西部农村儿童腹泻患病措施主要是加强围产期保健、普及儿童疾病预防知识、提高儿童6个月以下纯母乳喂养率.

    作者:吴小健;王临虹;郭素芳;康轶君;颜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自愿婚检前后围产保健质量的变化

    目的 探讨2003年10月新<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前后,婚前医学检查状况与围产保健质量的变化.方法 对自愿婚检前后各4年的韶关市婚前医学检查及围产保健情况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 自愿婚检后,婚前医学检查率急剧下降(χ2=190 768.07,P<0.001),高危孕产妇检出率明显增加(χ2=369.21,P<0.001),出生缺陷发生率显著上升(χ2=88.83,P<0.001),孕产妇死亡率有所上升(χ2=4.16,P<0.05),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加强婚前保健、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加强孕前检查及孕期保健是提高围产保健质量的有效保障.

    作者:廖水珍;饶世萍;姜佩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西藏农村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症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西藏农村地区育龄妇女自述生殖道感染症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西藏4个地区、15个项目县70个乡的1 512位有3岁以下儿童的母亲进行调查,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由调查员对其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在1 512名调查对象中,有550人自述在过去2周内至少有1种生殖道感染症状,生殖道感染症状发生率为36.4%,有1种、2种、≥3种生殖道感染症状的妇女分别占20.1%,9.1%和7.1%.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地区、文化程度、是否在月经期同房、更换内裤频率、清洗外阴频率、月经是否规律以及怀孕次数与生殖道感染症状有统计学联系.西藏山南和那曲地区未上过学的月经期经常同房和怀孕次数多的妇女,其生殖道感染的症状发生率较高.结论 西藏农村妇女生殖道感染症状发生率较高,应提高妇女生殖道感染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作者:崔颖;杨丽;巫琦;田晓波;赵艳霞;徐媛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早期自然流产妇女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的表达

    目的 探讨自然流产妇女蜕膜组织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和血清中可溶性受体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技术,检测30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和30例同期正常妊娠要求人工流产者蜕膜组织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的表达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两组血清可溶性受体的表达水平.结果 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蜕膜间质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表达高于正常妊娠人工流产者,腺体上皮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表达低于正常妊娠人工流产者(t值分别为2.442和-2.130,均P<0.05).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血清可溶性受体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妊娠人工流产者(t=-2.033,P<0.05).结论 早期自然流产妇女蜕膜基质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的表达明显增高,腺体上皮细胞的表达明显降低.这种改变可能与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有关.血清可溶性受体水平的升高可能对自然流产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立芹;赵悦;于学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陕西农村母乳喂养儿肠道菌群定植抗力的研究

    目的 研究陕西农村母乳喂养婴幼儿的肠道定植抗力状况.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55名0~18个月健康婴幼儿进行粪便双歧杆菌及肠杆菌的定量检测,计算肠道双歧杆菌与肠杆菌数量的比值.菌群检测采用细菌培养法.结果 婴幼儿肠道平均双歧杆菌与肠杆菌数量的比值大于1,在10个月前基本保持平稳,在10个月~组高接近于2,13个月后下降,但仍高于10个月前,各年龄组间肠道双歧杆菌与肠杆菌数量的比值经方差分析无显著性差异.有36.36%婴幼儿的肠道双歧杆菌与肠杆菌数量的比值小于1.结论 部分婴幼儿需要调节肠道菌群,提高其肠道菌群定植抗力,以促进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作者:张水平;刘黎明;孙晓勉;杨媛媛;杨文方;王懿;周博;贾梅;Kevin Acheson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羊膜腔内灌注治疗胎儿生长受限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羊膜腔内灌注治疗胎儿生长受限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B超引导下羊膜腔内灌注复方氨基酸溶液的方法治疗30例胎儿生长受限孕妇(观察组),同时采用母体静脉给药的方法,治疗70例胎儿生长受限孕妇(对照组).了解羊膜腔内灌注治疗的安全性,并对两组治疗结局及围生儿预后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中30例孕妇共实施灌注治疗65次,其中62次为1次穿刺完成灌注,占95.38%,有3次为2次穿刺完成灌注,占4.62%;灌注术中未出现不良反应,无胎盘早剥、羊水栓塞、胎膜早破、穿刺感染等并发症.两组孕妇经不同途径给药治疗后比较,其子宫底高度(t=6.86,P<0.01)、胎儿双顶径(t=7.23,P<0.01)、胎儿腹围(t=5.58,P<0.05)、胎儿股骨长度(t=3.47,P<0.05)增长情况及新生儿出生体重(t=4.31,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经腹羊膜腔内灌注治疗胎儿生长受限是一种简便、可行、安全、有效的方法,可直接有效地促进胎儿生长发育,对改善围生儿预后,降低胎儿生长受限危重儿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虹;苏建芬;蒋小亚;程亚楠;晏明;陈蔓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动态血压监测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价值

    目的 了解动态血压监测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350例孕妇在21~27孕周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妊娠结局与动态血压监测指标的关系.结果 323例孕妇中有28例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其余295例患者为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24小时血压平均值(收缩压t=13.69、舒张压t=13.58、平均动脉压t=13.80),日均血压值(收缩压t=13.12、舒张压t=9.32)及夜均血压值(收缩压t=10.27、舒张压t=13.56)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以24小时平均舒张压等于8.9kPa为切点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94.6%;以24小时平均动脉压等于11.2kPa为切点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敏感性为89.3%;特异性为93.9%.结论 在孕中期,利用动态血压监测的24小时平均舒张压和24小时平均动脉压均可较好的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作者:高坚蓉;王颖;王秀;李东红;王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13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在治疗输卵管妊娠、卵巢良性肿瘤、子宫良性疾病中的效果和价值.方法 腹腔镜下行输卵管切除、卵巢良性肿瘤剥除(切除)、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手术患者135例为腹腔镜手术组;随机选择同期开腹行输卵管切除、卵巢良性肿瘤剥除(切除)、子宫切除患者135例为开腹手术组,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抗炎时间、补液时间、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发热率进行比较.结果 腹腔镜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相比较,手术时间稍长,t=2.26,P>0.05,差异无显著性;术中出血少(t=3.97)、术后抗炎时间短(t=3.86)、补液时间短(t=3.72)、肠道恢复快(t=2.98)、住院时间短(t=3.63)、术后发热率低(t=4.18),均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腹腔镜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胜军;高艳;张少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腹腔镜诊断女性慢性盆腔疼痛85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女性慢性盆腔疼痛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1985年~2006年因慢性盆腔疼痛行腹腔镜检查的女性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腹腔镜检查证实有病理改变者为89.73%,引起女性慢性盆腔疼痛前3位病因分别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盆腔粘连和盆腔静脉瘀血征,分别占42.36%、25.32%和10.50%.结论 腹腔镜检查可明确大部分女性慢性盆腔疼痛病因,是诊断女性慢性盆腔疼痛常规和首选的手段.

    作者:高波;郝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 阐明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用药后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变化规律,揭示影响疗效、用药疗程及治愈时间的临床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妇产科2003年1月~2007年7月期间药物保守治疗成功的148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甲氨喋呤配伍米非司酮用于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成功率为93.67%;②首次用药后患者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可出现升高、平台、缓降、速降4种类型,各占总数的14.63%、15.45%、28.46%、41.46%;③治疗前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呈下降趋势者,首次用药有效率(80.30%)高于呈上升趋势者(41.13%), χ2=21.4438,P<0.001.用药疗程前者少于后者(t=2.6529,P<0.05).临床治愈时间前者短于后者(t=5.5490,P<0.001);④治疗前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值<1 000IU/L者,首次用药有效率(52.78%)低于血清值大于1 000IU/L者(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41,P<0.05);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在1 000~2 000IU/L之间时,用药疗程少于血清值低于1 000IU/L者及高于2 000IU/L者,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影响异位妊娠患者保守治疗疗效、用药疗程及临床治愈时间重要的因素是治疗前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变化趋势.

    作者:王孝忠;曹晓晓;舒慧芳;陈茜;区海;胡喜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及相应的预防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扬州市妇幼保健院住院行剖宫产的前置胎盘患者76例,观察产后出血量多少与前置胎盘种类、胎盘附着部位、胎盘面积大小、孕产次及孕妇年龄等因素的关系.结果 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患者显著多于部分性和边缘性前置胎盘患者(χ2=7.041,P<0.01);产后出血>500mL者胎盘面积显著大于出血≤500mL者(t=4.723,P<0.01);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者出血量明显多于附着于后壁及侧壁者(t=28.041,P<0.001);流产次数≥2次者产后出血量明显多于流产次数<2次者(t=27.633,P<0.001);产后出血量与年龄无关(r=0.131,t=0.217,P=0.829).结论 中央性前置胎盘、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胎盘面积大、流产次数增加(≥2次)是影响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

    作者:魏桂兰;夏彩凤;季万里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女性盆底器官脱垂患者主韧带超微结构的研究

    目的 通过透射电镜观察主韧带的超微结构,同时测量主韧带胶原原纤维直径,探讨盆底器官脱垂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妇科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确诊为盆底器官脱垂行阴式手术的10例患者为实验组,同期因子宫良性病变行阴式子宫切除术的10例患者为对照组.术中取主韧带标本,通过透射电镜观察主韧带超微结构的变化,并测量主韧带胶原原纤维直径.结果 ①实验组主韧带胶原束排列紊乱,呈扭曲状,可见断裂结构,由结缔组织填充;局部可见变性坏死区,周围有新生的胶原纤维,直径大小不等;还可见代谢活跃的成纤维细胞及大量的肌纤维细胞;②实验组主韧带胶原原纤维直径大于对照组,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10.23,P<0.05).结论 女性盆底器官脱垂患者存在胶原形态的异常,可能是导致女性盆底组织膨出的因素之一.

    作者:李玉芳;郭端英;魏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幽门螺杆菌分型与妊娠剧吐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分型与妊娠剧吐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60例妊娠剧吐孕妇为研究组,65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用免疫印迹法进行幽门螺杆菌分型检测,观察两组孕妇不同类型幽门螺杆菌感染构成比的差异.结果 妊娠剧吐孕妇Ⅰ型(毒力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2.67,P<0.01).结论 Ⅰ型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妊娠剧吐有显著的相关性.

    作者:张清;李欣欣;马健;刘萍;资捷;王云霞;林立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CA125、CA19-9联合检测在临床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卵巢肿瘤患者血清癌相关糖链抗原125(简称CA125)和癌相关糖链抗原19-9(简称CA19-9)的含量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卵巢癌患者53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57例及健康妇女61例的血清样品中CA125、CA19-9含量.结果 卵巢癌患者血清CA125、CA19-9的含量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及健康妇女,CA125:χ2分别为45.65和84.36,P<0.01;CA19-9:χ2分别为26.73和58.03,P<0.01;在早期卵巢癌患者中CA125和CA19-9联合检测的阳性率较单独作CA125检测高(χ2=12.14,P<0.05).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CA125和CA19-9对卵巢肿瘤的良恶性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尤其对提高早期卵巢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雪绒;闫星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146例羊水过少病例的回顾分析

    目的 探讨羊水过少发生的原因以及对围生儿的影响,寻找正确的处理方法,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方法 选择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2003年11月~2007年7月的146例羊水过少患者病例作为观察组,取同期羊水量正常的146例孕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围生儿窒息为7.53%、死亡率为1.37%,剖宫产率为63.7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羊水过少可导致围生儿窒息,甚至死亡,应及早通过超声检查明确羊水过少的诊断.适时终止妊娠,并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作者:田冬梅;张少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宫内节育器与异位妊娠发生率的关系

    目的 探讨宫内节育器与异位妊娠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对2001~2006年具有广州番禺区市桥城区户口的育龄妇女按年龄段分组,并对放置与未放置宫内节育器妇女的异位妊娠发生率进行比较;同时按放置不同种类宫内节育器妇女发生异位妊娠情况进行统计评价.结果 20~30岁、31~40岁、41~50岁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妇女异位妊娠发生率分别为1.41%、1.23%和0.51%,未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妇女异位妊娠发生率分别为1.50%、1.29%和0.50%,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妇女异位妊娠发生率放置金属圆环节育器为1.37%(458/33 510)、V型节育器为1.26%(51/4 040)、TCu-200为0.58%(27/4 623)、TCu-380A为0.51%(49/9 565)、固定式宫内节育器(吉妮环)为0.36%(2/556),其中放置金属圆环与V型节育器妇女异位妊娠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放置金属圆环与放置TCu-200、TCu-380A和吉妮环这3种带铜节育器妇女的异位妊娠发生率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χ2=19.881,P<0.01; χ2=46.710,P<0.01; χ2=4.226,P<0.05).结论 宫内节育器并未增加异位妊娠的危险性;放置带铜节育器异位妊娠发生率低,不但阻止了宫内妊娠,也预防了异位妊娠的发生.

    作者:刘萍;李小利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青少年近视眼的综合保健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青少年近视眼综合保健方法的疗效.方法 对2005年1月~2007年10月资料完整的213例进行综合保健训练的青少年近视眼患者的训练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训练前视力越低,训练后提高越明显;患者年龄越小,训练效果越差;高度近视者视力均明显提高,中度近视者视力提高较低度近视者明显.本组28眼高度近视患者视力均明显提高,训练有效率为100.00%;中度近视训练有效率为94.12%;低度近视训练有效率为83.22%.结论 通过保健训练,仅能达到缓解眼部疲劳,改善视功能,提高视力,可部分控制近视的进展,并不能降低屈光度而真正治愈近视眼.减少青少年近视发生的重点在于幼儿阶段的早期预防.

    作者:滕铁波;李婷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年轻女性宫颈炎及相关病变发病现状分析

    目的 分析年轻女性宫颈炎及相关病变的发病趋势,探讨早期干预对保护年轻女性生殖器官健康的实际意义.方法 选择广西柳州市妇幼保健院病理科2006年1月~12月门诊活检宫颈炎810例,尖锐湿疣5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50例,按年龄分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30岁组的宫颈炎发病率明显低于31~40岁组和41~64岁组,χ2分别为7.95、13.25,P<0.05;20~30岁组尖锐湿疣的发病率明显高于31~40岁组和41~64岁年龄组,χ2分别为14.62、6.45,P<0.05;20~30岁组和31~40岁组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病率均高于41~64岁年龄组,χ2分别为6.04、7.20,P<0.05.结论 年轻女性宫颈炎的发病率低于中老年女性,但却是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的高峰人群,也是尖锐湿疣、宫颈上皮内瘤变高发人群.由宫颈炎症感染扩散引起的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堵塞、不孕症以及宫颈癌的发病率也同步升高.

    作者:韦毓;刘青禧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平凉市孕妇微量元素的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平凉市孕妇在不同孕期微量元素的变化规律.方法 按孕周将568名孕妇分为早孕(12周以内)、中孕(12~28周)、晚孕(28周以上)3个组,另选取103名正常体检非孕妇女为对照组,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孕妇及对照组妇女全血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比较两组检测值.结果 各组孕妇铜元素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分别为1.15、0.64、0.72,均P>0.05);锌、镁和铁元素在中孕组缺乏比例增高(t分别为8.85、6.00、6.88,均P<0.01),晚孕组缺乏明显(t分别为8.89、5.50、8.38,均P<0.01);而钙元素早、中、晚3组均明显缺乏(t分别为3.50、3.33、4.00,P<0.01).结论 孕妇应加强孕期保健,在不同孕期注意微量元素的补充.

    作者:刘琼淑;刘玲;高磊;田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酚妥拉明与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危象观察

    目的 观察酚妥拉明联合硫酸镁对妊娠高血压危象的疗效.方法 妊娠高血压危象患者40例,在血压、心电监护下,以酚妥拉明10mg+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40~100μg/min),并联用硫酸镁进行治疗.结果 用药1h后,显效23例,有效15例,低血压1例,无效1例,显效率为57.5%,总有效率为95.0%.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分别为1.885和1.912,P<0.05;治疗前后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酚妥拉明起效快,降压平稳,效果满意,对胎儿安全,适用于妊娠高血压危象.

    作者:王晓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红霉素治疗喂养不耐受新生儿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 将63例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小剂量红霉素干预治疗.结果 红霉素治疗组每天在进奶量增加、残奶量减少、体重增加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为163±42mL·kg-1·d-1,2.30±0.55mL/次,1.57±0.43kg;对照组为100±22mL·kg-1·d-1,5.30±2.04mL/次,0.82±0.30kg,均P<0.01).结论 小剂量红霉素作为胃肠动力药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满意.

    作者:王玮;任铜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西安市1 339例儿童指血5种微(宏)量元素检测

    目的 探讨儿童各年龄段锌、铁、铜、钙、镁缺乏症的现状.方法 随机选取1 339例在庆安职工医院儿保门诊健康查体的14岁以下健康儿童,用原子吸收法分别测定末梢手指血中的锌、铁、铜、钙、镁等5种微(宏)量元素含量,分析并比较各年龄组儿童各种元素的含量.结果 锌、铁、钙检测结果在各个年龄组普遍较低,5种微(宏)量元素的均值各组间进行比较,7~14岁组儿童指血锌(F=8.67~11.5, P<0.001)、铁(F=10.34~11.77, P<0.001)含量高于其它各组儿童.铜、镁缺乏不明显.结论 锌、铁、钙缺乏在儿童中仍较为多见,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预防.

    作者:滕红;沈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黑河2004~2006年度0~4岁儿童死亡分析

    目的 了解黑河市0~4岁儿童的主要死因,为降低儿童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4~2006年黑河市儿童死亡报告卡核对无误后,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儿童死亡以婴儿死亡,特别是新生儿死亡占较高比例.232例死亡儿童中,新生儿死亡164例,占70.7%.死因多为病理状态下的新生儿,主要有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等.结论 要加强孕产期系统管理,预防早产和畸形儿的发生;加强产科建设,提高产科质量,规范产时监护,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做好新生儿期的保健,预防和控制相应疾病的发生和死亡,从而达到降低儿童死亡的目的.

    作者:孔繁香;李华;惠西茜;车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51例胎儿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胎儿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10年间51例胎儿心律失常的妊娠期、分娩期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胎儿心律失常占同期分娩总数的0.15%,其中合并心脏畸形6例,新生儿窒息5例,新生儿死亡1例.结论 妊娠期发现胎儿心律失常,应进一步行胎儿超声心动、胎儿心电图等检查.

    作者:李方凤;谢琪;李春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球囊扩张尿道在一穴肛重建尿道阴道的应用

    目的 探讨球囊持续扩张尿道在一穴肛重建尿道阴道的可能性.方法 用双腔导尿管扩张患儿共同管,其长度、宽度根据CT动态观察,根据不同年龄扩张共同管到2.0~3.9cm时实施手术.结果 本方法解决了尿道和阴道成形中组织材料不足的问题,再造尿道阴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手术后患儿不但获得良好的排尿和排便控制功能,而且会阴部外观满意.成形后的阴道会随着生长而发育.结论 本方法再造尿道阴道,结构符合生理.外观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毕讯;宋杏丽;李龙;张金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资源投入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艾滋病高流行地区预防母婴传播资源投入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我国4个艾滋病病毒相对高流行地区2003~2006年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资源投入状况,运用偏相关分析方法对可能影响资源投入的6个经验因素及运用主成分分析拟合的3个综合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研究地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资源投入逐年增长,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关( P<0.01);不同地区间资源投入有差异,与地区女性人口数(P<0.01)、女性艾滋病病毒新报告感染水平(P<0.01)和地区人口规模(P<0.01)、女性艾滋病病毒感染水平(P>0.05)、服务需求(P<0.05)等3个综合指标相关(P<0.1).结论 研究地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资源投入受女性人口规模、女性艾滋病病毒感染水平和地区经济水平的影响.应进一步提高艾滋病母婴传播防治资源投入的合理性.

    作者:邱琇;王临虹;方利文;乔亚萍;崔立华;孙江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危重新生儿转运及护理

    危重新生儿转运是新生儿急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转运对降低整个区域的新生儿死亡率致关重要.通过完善转运前期人员和急救设备的准备,转运中严密监护,及转运后期与院内急救的紧密衔接,才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危重新生儿病死率与致残率.

    作者:刘征;王宇娜;贾志;蒋文慧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影响婴幼儿生长速率的生物学因素研究现状

    儿童生长速率(生长轨迹)具有反映儿童营养状况、社会经济水平、家庭喂养行为的敏感特性,能更有效地评价婴幼儿个体生长发育的进程.通过生长速率的改变,可及时发现影响婴幼儿生长的因素,因此,开展婴幼儿生长速率参考值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近年已开展的对婴幼儿生长速率参考值以及遗传、喂养方式、疾病、母亲孕期营养、母亲年龄和身心健康等影响婴幼儿生长速率的生物学因素研究对促进婴幼儿健康生长将产生积极的作用.该文对以往研究中影响婴幼儿生长速率的生物学因素作以综述.

    作者:张瑞;王惠珊;黄小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环境干扰物对卵泡发育和卵巢功能的影响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指一类外源性化合物质,其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机体后,能干扰体内正常内分泌物质的合成、释放、转运、代谢、结合、作用和排出等过程.其来源广泛,种类繁多,性质稳定,不易降解.卵泡是不可再生的组织结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可影响卵泡发育及卵母细胞的成熟过程,并进一步影响卵巢功能、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对女性生殖健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作者:章靖一;任慕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方法

    子宫异常出血是妇科门诊患者常见的就诊原因之一,对于子宫异常出血原因的诊断方法主要有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活检、声像学检查和宫腔镜检查,被视为经典方法的诊断性刮宫,由于其较高的漏诊率正在逐步被取代,而子宫内膜活检排除宫内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不高.目前宫腔镜检查对可疑病变直视下活检被公认是诊断子宫异常出血的金标准.子宫声像学造影因具有无创性、费用低、无需麻醉、并发症少、操作时间快、诊断准确性高等特点而备受关注.

    作者:陆玲玲;姜培娟;赵爱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筛查方法现状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严重地威胁着妇女的健康.宫颈癌的发生发展需要经历一定的过程,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有较长的癌前病变阶段,如能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并予以适当的干预措施是有希望完全治愈的.目前,相关筛查是早期发现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许多临床医生在利用细胞学、阴道镜及组织学等诊断宫颈疾病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因而重视并选择筛查方法对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防治有重要价值.

    作者:苑帆;洪颖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HOXA-10基因影响胚胎着床机制及调节因素

    同源框基因属多基因家族的转录调控因子.人类同源框基因分为4个基因簇,其中HOXA-10基因主要表达于子宫,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发育、子宫内膜形态的构建、胚胎的发育、子宫容受性的建立、胚胎的定位及粘附等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受雌、孕激素和白血病抑制因子等多种因素的调控.认清HOXA-10基因影响胚胎着床的作用机制及调控因素,将为避孕、治疗不孕不育及提高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成功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翟青枝;陈必良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输卵管妊娠的药物治疗进展

    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的部位着床称为异位妊娠,习称宫外孕,其中以输卵管妊娠多见.由于人工流产,盆腔炎患者的日益增加,输卵管妊娠的发病率逐年增加.随着近年来先进的检验及检查技术的应用,例如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敏感性的提高以及高分辨率阴道B超的应用,使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成为了可能,也为药物保守治疗提供了广阔空间.药物保守治疗可以免除手术痛苦及创伤,避免发生术后并发症,同时大限度地保持了输卵管的结构和功能,达到了保留生育功能的目的 ,尤其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妇女.因此,药物保守治疗的优势作用越来越大.该文从西药、中药、中西药联合用药,其他民族医药等4个方面就近年输卵管妊娠药物保守治疗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作者:程远;刘悦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息肉是局部子宫内膜过度增殖形成的,其发病机理尚不明确.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可能受雌激素及某些药物的影响,亦可能与雌孕激素受体失衡有关.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失衡导致了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发展,细胞因子亦与细胞分裂增殖相关.现将从雌激素、米非司酮、他莫昔芬药物对子宫内膜的影响,雌、孕激素受体和细胞增殖与凋亡及细胞因子等方面综述子宫内膜息肉可能的发病因素,以利于临床研究及治疗.

    作者:徐宁;胡越;吕杰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着床过程中子宫与滋养层的相互作用

    子宫内胚胎的着床是一个关键而复杂的过程,即指从受精卵植入子宫内膜开始的一系列细胞、分子信号传递过程,其常常被认为是决定辅助生殖技术成功与否的关键.不论胎盘的形成是侵入性的还是表面性的,胚胎都可能会与子宫上皮细胞发生持续或短暂的粘附作用.目前关于二者之间的很多作用机制已被识别,对胎盘形成早期所必需的基因网状结构认识也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该文主要介绍正常妊娠期间母胎的相互作用以及相关因子的研究.

    作者:李莹;侯丽辉;吴效科;丛晶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FSH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卵巢功能

    卵泡刺激素在人类生殖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其对卵巢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与颗粒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卵泡刺激素受体结合来发挥的.与卵泡刺激素受体基因突变较为罕见相比,卵泡刺激素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更为常见.目前认为卵泡刺激素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是不孕症治疗的相关基因标志,由于其与卵巢储备、卵巢反应和卵巢肿瘤发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将可能为促排卵治疗的个体化选择提供依据.但目前仍需更多样本和种族的前瞻性资料以及基础研究来明确卵泡刺激素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卵巢功能之间的关系.

    作者:牛志宏;冯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宫颈上皮细胞识别及内摄HPV机制的研究进展

    宫颈癌是威胁我国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而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演变密切相关.人乳头瘤病毒吸附、穿入宫颈上皮细胞(宿主细胞)是一个缓慢而复杂的过程.但其感染的初始机制目前仍众说纷纭,不甚明了.对人乳头瘤病毒进入细胞发挥有效感染机制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认识病毒的致病性,更重要的是可为抗宫颈癌药物的开发和疫苗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该文列举相关资料,对近期人乳头瘤病毒识别、粘附宫颈上皮细胞、依赖可能转运途径穿膜入胞相关感染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时艳梅;肖长义;叶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中国妇幼卫生信息化的回顾和展望

    该文较全面地回顾了我国妇幼保健领域国家级和地方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和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妇幼卫生信息标准研究进展,并根据当前卫生部关于全国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以及加强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提出了全国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发展思路及建议,同时介绍了国家妇幼保健中心近期在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方面的主要举措.

    作者:汤学军;金曦;聂妍;杜玉开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自然杀伤细胞与妊娠

    自然杀伤细胞起源于多功能造血干细胞,是参与人体免疫监视作用的一种重要免疫细胞,同时也参与人体排斥移植物的反应.胚胎作为半同种异体移植物进入母体,使得自然杀伤细胞的增殖及杀伤活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可见自然杀伤细胞在胚胎的植入、分化及正常生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主要介绍了外周血及子宫自然杀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功能及妊娠期激素对二者的影响,并对自然杀伤细胞与病理性妊娠的关系作以综述.

    作者:刘红;陈诵芬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为了防残亟待开展新生儿眼病筛查工作

    残奥会临近,记得前些日子电视报道采访了一位女盲人短跑教练.她是先天性白内障患者,由于新生儿期未及时发现及手术而致盲.幸运的是她跑得快,从小被盲校选上成为运动员,并在国际比赛中取得短跑优秀成绩,现在她是一位残疾运动员的教练

    作者:渠川琰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