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情况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心理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门诊或住院部就诊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67例.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定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的社会支持情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评定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的心理状况.结果 抑郁和焦虑均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分别为-0.17、-0.22,均P<0.05);症状自评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客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18、-0.07、-0.18,均P<0.05).结论 社会支持程度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负性心理情绪反应有联系.在怀孕期间加强家庭、社会、医务人员的社会支持力度,培养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利用社会支持的能力有助于降低其分娩应激水平.
作者:邹余粮;范粉灵;苟文丽;岳亚飞;张鹏花;宗璐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检测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和血清中胎盘生长因子的水平,初步探讨两者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子痫前期及25例正常晚期妊娠患者胎盘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 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的方法检测其血清中胎盘缺氧诱导因子-1α水平.结果 重度、轻度子痫前期组及正常妊娠组胎盘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H=28.70,P<0.05);重度和轻度子痫前期组患者血清中胎盘生长因子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0,P<0.01;t=3.97,P<0.01).胎盘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迭与血清胎盘生长因子水平呈负相关(r=-0.532,P<0.05).结论 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胎盘生长因子可能在子痫前期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琳;沈树娜;王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中国西部农村婴幼儿体格发育测量指标的应用选择及关系.方法 在陕西省农村按月龄分层随机抽取0~18个月婴幼儿336例.测量婴幼儿的身长、体重、头围、上臂围及肱三头肌部皮脂厚度等体格发育指标,并对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婴幼儿的体重与身长、头围、上臂圉、肱三头肌部皮脂厚度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882、0.853、0.750、0.247.均P<0.001);身长与体重、头围、上臂围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882、0.822、0.533,均P<0.001);年龄别体重z值与年龄别身高/身长Z值、身高/身长别体重z值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649、0.475,均P<0.001),年龄别身高/身长z值与身高/身长别体重Z值之间无显著性相关关系(r=-0.040,P>0.05).采用身长和体重筛选营养不良:中重度生长发育迟缓(年龄别身高/身长Z值<-2)和中重度低体重(年龄别体重Z值<-2)的患病率分别为10.9%和6.6%.而在12月龄以后采用上臂围筛选营养不良的患病率仅为1.3%.结论 婴幼儿的体格发育指标间彼此存在着联系;在主要以高碳水化合物为饮食类型的中国西部农村,不宜单独将上臂围作为婴幼儿营养不良的筛选指标,以免造成漏诊;Z值评价法在进行群体评价上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当研究目的 为宏观了解儿童营养状况或计划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时,选用年龄别体重Z值指标较为合适.
作者:杨文方;刘黎明;孙晓勉;王懿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2~3岁儿童行为与气质特征之间的关系,为因材施教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一次性横断面研究方法.应用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2~3岁小儿行为检查表>及<1~3岁儿童气质问卷>对西安市6所幼儿园的450名2~3岁儿童进行测查.对检出的行为问题儿童与其中的正常儿童进行气质特点的对比分析.结果 行为问题组与正常对照组儿童的气质类型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X2=15.809、0.917、8.957、16.146、3.826,均P<0.01),行为问题组中麻烦型、中间近麻烦型和发动缓慢型气质类型比例增多,且在气质维度的比较中男童的活动水平、适应性、反应强度、心境维度得分高于正常对照组;女童的活动水平、趋避性、反应强度、心境、持久性、注意分散6个维度得分高于正常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333、-2.335、-3.278、-3.304、-2.353、-3.792,均P<0.05).结论 麻烦型、中间近麻烦型和发动缓慢型儿童发生行为问题的比例较其他气质类型高,因此应根据儿童的气质特征,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
作者:刘灵;何宏灵;凤欣玲;邓永宁;王亚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学龄前肥胖儿及其家长饮食行为方式,为肥胖儿干预提供有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西安市新城区4所幼儿园的所有儿童,筛查出肥胖儿童135人,按同班级、同年龄、同性别、身高相差5cm以内、身高别体重在标准体重10%以内、1:1的比例抽取正常儿童135人为对照,对其家长进行饮食行为调查.结果 ①84.2%的肥胖组家长和90.8%的对照组家长认为肥胖对健康有害,两组家长对肥胖的认识无明显差异(X2=0.113,P>0.05).但肥胖组有31.5%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胖,这部分家长鼓励儿童进食的比例明显高于肥胖组认为自己孩子胖的家长(X2=6.604,P=0.037<0.05);②两组家长都存在鼓励孩子多吃的不良养育行为,但鼓励儿童多进食的家长比例对照组明显高于肥胖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X2=17.275,P<0.01);③两组儿童在进食量多、进食速度快、喜食油炸食品、甜饮料和糖果点心等行为上,肥胖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进食量多:X2=38.103,P=0.000;进食速度快:X2=8.512,P=0.004;喜食油炸食品X2=9.037,P=0.003;甜饮料X2=4.116,P=0.042;糖果点心X2=9.876,P=0.002),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儿童看电视时间超过2小时、运动时间少于1小时人数的比例均无明显差异(看电视时间:X2=0.096,P>0.05;运动时间X2=0.169,P>0.05).结论 对照组家长在鼓励儿童过度进食方面更为严重;肥胖儿仍存在进食速度快,过度进食的不良饮食行为;关于饮食行为的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肥胖儿及家长,正常儿及家长同样重要.
作者:龙磊;刘黎明;王珍;张玲;刘新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对深圳市福田区6月龄婴儿营养性贫血患病率及影响因素进行连续5年的分析,比较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婴儿营养性贫血的流行趋势,为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婴儿营养性贫血的诊治和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2004~2008年深圳市福田区6月龄7 609例贫血婴儿分为流动组和常住组,定义常住组标准为有深圳市户籍的儿童,其他儿童归为流动组.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营养性贫血患病率及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流动组营养性贫血5年总患病率(4.96%)明显高于常住组(3.36%)(X2=4.89,P<0.05),两组患病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流动组从6.73%下降到3.08%,常住组从5.19%下降到1.96%;流动组非纯母乳喂养者营养性贫血患病率(7.51%)较常住组(5.18%)高(X2=5.64,P<0.05),未添加辅食婴儿营养性贫血患病率(9.62%)也较常住组(6.37%)高(X2=5.67,P<0.05),并且流动组母亲文化程度多为初中,占该 组的73.76%.常住组母亲文化程度多为高中及中专,占该组的53.41%,而这些可能是导致流动组营养性贫血患病率高于常住组 的影响因素.结论 指导科学的喂养方法,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对降低流动人口婴儿营养性贫血患病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雪;孙晓勉;吴缃琦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栽脂蛋白E基因在中国汉族人群胎儿生长受限母亲及新生儿中的多态性分布以及对母、耍血脂的影响.方法 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57例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A1组)和57例同期出生正常体重新生儿(A2组)脐血及其母亲(B1、B2组)外周静脉血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频率,同时检测血脂水平.结果 ①共检测到E2/3、E3/3、E3/4、E2/4共4种基因型,未发现E2/2和E4/4基因型.A1组新生儿栽脂蛋白E3/4基因型频率(17.5%)和E4等位基因频率(13.2%)显著高于其它3组(E3/4基因型X2分别为14.32、14.32、15.27,均P<0.05;E4等位基因:X2分别为12.23、15.44、20.16,均P<0.05);②A1组与A2组间,B1组与B2组间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Bl、B2组血脂水平高于A1、A2组,差异有显著性(t=8.72~22.34,均P<0.05);③各组内E3/4基因型个体总胆固醇水平(t=7.33~11.26,均P<0.05)、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E2/3基因型个体(t=5.17-11.16,均P<0.05);④相关分析发现A1与B1组,A2与B2组间血脂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E4等住基因频率增高.脐血血脂水平与妊娠母亲血脂水平无关,与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相关.新生儿中存在E4等位基因者发生高脂血症的风险增加.
作者:杨雯;周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成阳市实验中学和小学的学生视力分布状况,分析学生视力低下的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做好学生视力保护工作提出对策和建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监测的方法对在校学生视力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20 325例有效观察人数的40 650只眼中,视力正常为19 455只眼,占本次监测眼数的47.9%;21 195只眼视力低下,视力低下率为52.1%.男生11 093只眼视力低下,视力低下率为49.9%,女生10 102只眼视力低下,视力低下率为54.8%,男女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5,P<0.05).结论 中、小学生保护视力和预防视力低下要采取综合措施.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应共同重视并努力做好保护青少年视力工作.
作者:李亚玲;茹山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检测凋亡抑制蛋白Livin及Bcl-2在葡萄胎组织中的表达,讨论两者与葡萄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合素生物素化过氧化物复合酶法检测Livin和Bcl-2在20例葡萄胎组织中的表达,并以10例正常早孕绒毛组织作对照组.结果 Livin蛋白在葡萄胎中阳性表达率为100%,在正常绒毛组织中为10%;Bcl-2在葡萄胎中阳性表达率为75%,在正常绒毛组织中为30%.Livin和Bcl-2蛋白在葡萄胎组织与正常绒毛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Livin:P=0.000;Bcl-2:P=0.045);Bcl-2的表达与葡萄胎患者的临床特征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 Livin、Bcl-2蛋白在葡萄胎中的高表达有可能作为葡萄胎诊断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郭虹;刘(韦华);王艳霞;张舰;安瑞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影响湖南省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的因素,为进一步降低营养不良的发病率,改善儿童营养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湖南省5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2004年影响湖南省5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为民族、居住地、父母亲的文化程度、人均收入、母亲职业、早产、窒息、肺炎、贫血、佝偻病、母乳喂养和剖宫产(经X2检验P值均小于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父亲和母亲文化程度高(β分别为-1.503、-2.071)、剖宫产(β=-0.352)是避免低体重发生的保护因素,民族(β=0.255)、早产(β=0.981)、窒息(β=0.586)、肺炎(β=0.922)、喂养方式(β=0.181)、佝偻病(β=0.423)和贫血(β=0.709)是导致消瘦的危险因素;父亲和母亲文化程度高(β分别为-1.018及-2.509)、母亲职业(β=-0.478)、人均收入(β=-0.624)和剖宫产(β=-0.352)是避免低体重发生的保护因素,民族(β=0.507)、早产(β=0.948)、喂养方式(β=0.251)、贫血(β=1.008)和佝偻病(β=0.487)是导致低体重的危险因素;父亲文化(β=-0.977)、母亲文化(β=-2.712)、剖宫产(β=-0.259)和人均收入(β=-0.389)是避免发育迟缓发生的保护因素,民族(β=0.468)、居住地(β=0.564)、早产(β=0.640)、喂养方式(β=0.178)、贫血(β=0.706)和佝偻病(β=0.355)是导致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结论 社会经济发展、科学喂养及降低儿童常见病发生有助于改善湖南省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
作者:王湘蓉;刘嘉娜;粟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婴幼儿期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病因和干预效果.方法 用S-S语言发育评定法及Gesell智能评估法对113例3岁以内语言发育迟缓的患儿进行评估,制定干预措施,评价疗效.结果 3岁以内语言发育迟缓患儿中特异性口语表达迟缓较为常见(45%),该类儿童经训练后,语言发育商由45.80±16.90上升到88.51±9.51,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15.70.P<0.01).精神发育迟滞及孤独症患儿在3岁以内语言发育迟缓者中仍占多数(分别为28%和27%),经过系统训练后,该类儿童的语言发育商也能够得到明显的提高,与训练前比较,其语言发育商由43.91±16.36提高54.52±16.04,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3.67,P<0.01),但大部分患儿无法得到完全恢复.结论 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对于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康复至关重要.
作者:张婕;邵冬冬;左雪梅;陈艳妮;贺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胎儿宫内感染与孕妇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携带状态、乙肝病毒DNA含量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门诊产前检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孕妇80例,并以1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法检测孕妇及其新生儿脐血血清中乙肝病毒标志物的5项指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乙肝病毒DNA载量.结果 80例乙肝病毒携带孕妇新生儿脐血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7.50%、25.00%、15.00%;其中44例大三阳的孕妇体内乙肝病毒DNA载量均>103copies/mL,而31例小三阳的孕妇仅有1例体内乙肝病毒DNA载量>103copies/mL,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626,P<0.001);44例大三阳孕妇新生儿脐血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1.82%、45.45%、27.27%;而31例小三阳孕妇新生儿脐血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DNA阳性检出均为阴性,其乙肝病毒DNA载量均<103copies/mL,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12.127、19.215、10.065,均P<0.01).12例乙肝病毒DNA阳性的新生儿均由大三阳且乙肝病毒DNA载量>103copies/mL孕妇所分娩.结论 孕妇携带乙肝病毒大三阳和乙肝病毒DNA高载量(>103copies/mL)是母婴传播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作者:张清;马健;王云霞;资捷;李欣欣;姚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高危妊娠的系统化管理经验,使其进一步规范化,以有效地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方法 对2003年10月1日~2008年9月30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围产保健门诊系统管理的419例高危孕产妇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年间高危妊娠发生率平均为23.41%,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5275,P>0.05).高危因素中,固定因素占高危因素人次数的64.29%,动态因素占35.71%,高危因素转归率为12.22%.同时合并有3种及以上高危因素者占2.86%,合并有2种高危因素者占21.24%、1种高危因素者占75.89%.导致高危妊娠前3位原因依次为:I>2次人流史、妊娠并发症和不良孕产史.普通高危因素(5分)占65.63%,重度高危因素(≥10分)占34.37%.5年来孕产妇死亡数为0,围产儿死亡7例.结论 加强孕期管理,提高对高危因素的分析及处理能力,有助于孕妇平安度过妊娠期和分娩期.
作者:魏秀菊;郭瑞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儿童感染性休克发病原因及死亡相关因素,并探讨其临床救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2008年12月,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1例感染性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原发病与病死率的关系,并将其分为感染性休克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组与无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组,失代偿期休克组与代偿期休克组,分别计算其病死率,对组间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 患儿存活34例,死亡27例,病死率为44.26%.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组42例,死亡25例,病死率为59.52%,无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组19例,死亡2例,病死率为10.53%,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14.30,P<0.01);失代偿期休克组33例,死亡20例,病死率为60.61%,代偿期休克组28例,死亡7例,病死率为25.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9.38,P<0.01).结论 提高对休克早期诊断的认识,加强对高危儿病情变化的监测,积极进行脏器功能支持,防止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是降低感染性休克患儿死亡的重要举措.
作者:胡娟娟;常文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胎儿脐静脉穿刺术在产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经腹超声引导的方法,对72例中晚期孕妇的胎儿进行脐静脉穿刺术,通过时胎儿脐血染色体培养,了解胎儿畸形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及胎儿脐静脉穿刺术的安全性.结果 ①72例孕妇中,经超声检查阳性(提示胎儿形态结构异常)者51例,超声检查阴性(未提示胎儿形态结构异常)者21例.穿刺成功61例,穿刺成功率84.72%;②穿刺并发症中:穿刺点出血6例,占8.33%;胎儿心动过缓1例,占1.39%;短暂性宫缩1例,占1.39%;未见胎膜早破、早产、宫内感染及胎儿死亡等并发症;③胎儿畸形与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呈正相关(r=0.572,P<0.01).结论 超声引导下胎儿脐静脉穿刺术用于产前诊断可准确地了解胎儿染色体异常情况,其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虹;苏建芬;吴忠琴;姜科琴;方有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007年4月-2008年11月湖南省安化县农村妇女病普查普治的498例患者经病理检查的阴道镜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498例宫颈疾病病理检查的患者中发现慢性宫颈炎266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135例,浸润性鳞癌42例,浸润性腺癌1例,鳞状上皮乳头状病变5l例,正常宫颈3例.结论 阴道镜检查可识别肉眼无法发现的宫颈疾病,尤其是宫颈上皮内瘤病变、早期宫颈癌和人乳头瘤病毒亚·临床感染,阴道镜检查在诊断宫颈疾病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者:郭裕华;王艳君;夏小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孕妇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510例孕妇宫颈拭子标本进行生殖道支原体检测,对检测出阳性者(阳性组)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支原体检测阴性者作为阴性组,追踪观察3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及母婴传播感染情况.结果 支原体阳性组孕妇其围产期并发症:胎膜早破、早产、胎盘粘连及产褥病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显著性(X2分别为104.08、22.04、43.46、30.09,均P<0.01),其分娩的新生儿国产期并发症:胎儿窘迫、低体重儿、新生儿发热、新生儿肺炎以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显著性(X2分别为27.92、47.11、58.36、103.75、85.34,均P<0.01).结论 支原体在母婴间存在垂直感染,是国产期母婴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产前检查应注意筛查支原体并及早治疗,以降低母婴发病率.
作者:陈爱群;王德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的超声诊断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征,以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3月~2007年4月收治的23例胎盘早剥的声像图特点及妊娠结局的资料.结果 彩色超声诊断胎盘早剥22例,诊断符合率95.7%.主要的超声影像表现为:胎盘后方血肿(39.1%),胎盘局部增厚(21.7%),胎盘边缘血肿(17.4%),混合性团块(13.0%)和胎儿面血肿(8.7%).活婴16例,死胎6例,子宫胎盘卒中3例.结论 彩色超声对胎盘早剥的诊断准确率高,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韩蓁;阎红卫;苟文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检测雌、孕激素受体在自然临产经阴道分娩以及选择性剖宫产产妇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对分娩发动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2例自然临产经阴道分娩产妇(实验组)胎盘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以18例选择性剖宫产为对照组,并结合临床资料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实验组和对照组产妇胎盘组织中孕激素受体阳性率分别为(73.79±13.09)%和(74.02±14.40)%,两组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4,P>0.05):②实验组和对照组产妇胎盘组织中的雌激素受体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11±14.90)%和(82.65±14.30)%,两组经比较雌激素受体表达水平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4,P>0.05).结论 人类妊娠末期至分娩发动前,雌、孕激素受体在产妇妊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无显著下降.功能性孕激素撤退可能就是分娩发动的启动因素.
作者:刘明鸽;魏清敏;朱克修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各种治疗宫腔积血方法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3月-2009年3月在西电集团医院行剖宫产术后发生子宫复旧不全及宫腔积血的127例患者,随机分为米索组、缩宫素组和对照组.米索组予以米索前列醇口服,缩宫素组给予缩宫素肌注治疗,对照组未给药物治疗.结果 米索组治疗子宫复旧不良有效率达80.95%(34/42),显著高于缩宫素组的62.50%(25/40)和对照组的44.44%(20/45).米索组宫腔积血的治愈有效率达85.7l%(36/42),显著高于缩宫素组的77.50%(31/40)和对照组的51.11%(23/45),有效降低了清宫术的应用.结论 米索前列醇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不良和宫腔积血效果显著,用药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宏;闫星妹;何淑莹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小儿颅内感染合并心脏损害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 通过对76例颅内感染合并心脏损害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发病前后心肌酶谱的观察,分析颅内感染合并心脏损害时心肌酶谱在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差异,比较不同程度的颅内感染与心肌酶谱改变的直线相关性,以及电解质紊乱与心肌损害的关系.结果 颅内感染合并心脏损害时急性期心肌酶明显高于恢复期,差异有显著性(血清谷草转氨酶:t=27.77,P<0.01;乳酸脱氢酶:t=9.73,P<0.01;肌酸激酶:t=10.58,P<0.01;肌酸激酶同工酶:t=13.44.P<0.01;α-羟丁酸脱氢酶:t=7.64,P<0.01);不同程度的颅内感染与心肌酶谱的改变呈直线性正相关(r=0.71,P<0.01),而电解质紊乱与心脏损害关系不十分明显.结论 颅内感染越重,心肌损害越明显,提示心肌酶谱可作为颅内感染程度和预测病情的参考指标,心肌酶谱的动态观察有助于指导颅内感染的治疗,有助于判断预后.
作者:李加胜;张敏;吕春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首都儿科研究所就诊儿童血铅及微量元素锌、钙、铁的含量.方法 选取0~18岁在保健门诊体检的儿童813名,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儿童末梢血中铅、锌、钙、铁的含量.结果 检测0~18岁儿童末梢血中铅、锌、钙、铁的含量分别为64.43±33.38μg/L、71.95±14.39μmol/L、1.71±0.12mmol/L、8.10±0.61mmol/L.血铅≥100μg/L的检出率为10.9%,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铅、锌、铁含量平均值升高,钙含量平均值降低,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日常生活中儿童应均衡饮食,在不同年龄段注意不同营养素的添加,其有助于防止铅含量的蓄积.
作者:赵莉;戴耀华;刘玉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对宝鸡市城区儿童血清中5种微量元素的水平进行分析比较.方法 采用博辉BH5100分析仪测定1 161例儿童不同年龄组微量元素铜、锌、钙、镁和铁的含量,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男、女儿童间锌、镁、铁元素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t分别为1.70、0.39、1.72,均P>0.05),铜、钙元素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分别为2.58、2.35,均P<0.05).锌、铁含量随儿童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F分别为266.39、61.28,均P<0.05),钙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F=32.58,P<0.05),铜、镁随年龄增长无明显波动(F分别为1.27、1.51,均P>0.05).微量元素缺乏比率的顺序依次为锌(43.76%)、铁(32.04%)、钙(5.25%)、铜(2.93%)、镁(0.09%).微量元素过高比率的顺序依次为钙(2.15%)、镁(0.26%)、锌(0.17%),无高铁、高铜出现.低锌与低铁发生率随年龄增长递减(r铁=-0.74、r锌=-0.81,均P<0.05),低钙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递增(r锌=0.98,P<0.05).结论 在宝鸡市城区的儿童保健工作中,应加强儿童锌和铁的补充,提倡从婴幼儿开始补充铁和锌,定期检查微量元素,合理补钙.
作者:杜亚梅;武雅俐;徐曼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近年来剖宫产率增高的主要因素,为制定降低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提供资料.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病例6 538例,其中,剖宫产2 842例.结果 ①5年间剖宫产率分别为31.31%、32.64%、37.94%、37.50%和47.92%;②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阴道助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X2趋势=99.626,P<0.01);③2000年后,列入前6位的剖宫产手术指征是胎儿宫内窘迫、相对头盆不称、脐带绕颈、臀位、妊娠合并症和社会因素等;④单因素指征行剖宫产的比例逐年增加,但多因素指征行剖宫产的比例逐年下降(X2趋势=61.064,P<0.01);⑤胎儿宫内窘迫一直被列在剖宫产指征的第1位,自2000年起社会因素已作为剖宫产指征之一,且居于剖宫产指征的第6位,且所占比例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结论 社会因素是导致近年来割宫产逐年增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强孕产期宣教及保健,加强潜伏期及第一产程的管理监护及心理护理问题是降低临产剖宫产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玉玲;郭晓玲;其木格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临沂市兰山区病残儿疾病发生分布状况,为制定和采取优生优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山东省及临沂市有关病残儿诊断标准,对兰山区2002~2007年间确诊的322例病残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22例病残 儿中,男性246例,女性76例,男女之比为3.24:1.农村病残儿发病率高于城市(X2=7.1922,P=0.0073<0.01).病残儿疾病系 统分类以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所占比例高.病残儿疾病病种分类中先天性疾病及畸形为163例(占50.62%),后天原因致残者159例(占49.38%).结论 开展有效干预措施可降低病残儿的发生率.
作者:李敏;张为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儿童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对2007年7月-2007年12月在西安市第四医院儿科门诊被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的75例儿童进行研究,并随机分为金双歧治疗组(30例),四磨汤治疗组(30例)和颠茄片治疗组(15例),观察不同治疗组儿童的腹痛缓解所需时间、停药后疗效持续时间、大便频率改善时间、大便性状改善时间和腹胀改善时间.结果 四磨汤治疗组腹痛缓解所需时间、停药后疗效持续时间、大便频率改善时间、大便性状改善时间和腹胀改善时间依次为4.0±2.0天、2.0±1.0月、4.0±2.0天、5.0±1.0天和4.0±3.0天.金双歧治疗组依次为5.0±2.0天、2.0 4-1.0月、5.0 4-2.0天、5.0±2.0天和4.0 ±1.0天,颠茄片治疗组依次为0.5 ±0.5天、2.0 ±1.0天、7.0±2.0天、8.0 4-4.0天和7.0±4.0天.3种治疗方法进行比较,金双歧治疗组和四磨汤治疗组儿童除腹痛缓减时间长,其余各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颠茄片治疗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t=2.28~4.74,均P<0.05),而金双歧治疗组和四磨汤治疗组各观察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别(t=0~1.936,均P>0.05).结论 微生态和中成药制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是可行的临床治疗方法.
作者:张婉君;张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做好新生儿危重症转运系统实施中的管理及护理程序.方法 对实施转运的390例危重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0例危重患儿转运过程中无一例死亡.其转归与转运时间相关,6小时以内转运201例(51.54%),治愈175例,治愈率为87.06%,随着转运时间的延长,治愈率逐渐降低.结论 转运前的正确处理及转运中的监测护理是保证转运成功的关键,转运的时间与转归密切相关.
作者:薛琼;康燕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用于治疗产后胎盘胎膜残留的效果.方法 将2006年1月在至2008年1月西安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及西安铁路医院妇产科经阴道分娩,产时检查胎盘、胎膜不全,行徒手清宫后复查B超仍提示宫腔残留≤2.5cm2,阴道出血不多.产妇一般情况良好,同意药物治疗方案的患者共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口服米非司酮+产妇康+抗生素治疗,对照组口服产妇康+抗生素治疗.结果 观察组产后72小时及产后1周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4.305、5.301,均P<0.05).观察组用药后清宫2例,对照组用药后清宫7例,两组用药后清官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5.561,P<0.05).结论 用米非司酮药物治疗产后胎盘胎膜残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魏清敏;刘明鸽;程百茹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联合检测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孕酮值,对照同一孕周正常参考值来诊断早期异位妊娠,为临床争取及时、佳疗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磁微粒分离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61例早期(妊娠4~7周)未破裂异位妊娠患者血β-人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孕酮值,同时以195例早期(妊娠4~7周)正常妊娠者作对照比较.结果 早期异位妊娠患者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孕酮值在各个孕周均低于早期正常妊娠者,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联合检测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孕酮可辅助确诊早期异位妊娠,为患者赢得了治疗的时机,并对预后监测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生宙;张秋莹;黄梅霞;林丽琴;何景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脑性瘫痪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由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脑性瘫痪的病因可概括为产前因素、产时因素、产后因素和遗传性因素4个方面,其中早产和低出生体重被公认为脑性瘫痪主要的危险因素.脑性瘫痪的预防主要是针对已知的可能危险因素和各种病因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以避免或减少各种危险因素,从而降低脑性瘫痪的发生率.该文就当前对脑性瘫痪预防的尝试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刘爱琳;李利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妊娠晚期胎儿肾上腺系统发育成熟后,胎儿肾上腺大量分泌脱氢表雄酮硫酸脂和皮质醇,在促进自身成熟的同时,引发了胎盘内分泌的一系列变化,如雌激素的生成、胎盘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等等;同时,胎儿来源的糖皮质激素与分娩发动本身也有着直接的联系;而且胎儿肾上腺成熟后,糖皮质激素分泌的不断增加在分娩发动撤退理论及前列腺素生成过程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些反应很有可能是诱发分娩的关键因素,因此,胎儿肾上腺系统的发育成熟参与了分娩发动的各个环节,与分娩发动关系密切.研究分娩发动的决定因素时于预测分娩启动的时间,降低孕产妇分娩风险,提高新生儿存活能力有重要意义.该文就胎儿肾上腺系统与分娩发动关系的研究现状作以综述.
作者:王婷;吴晓荣;屈新中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孕期健康教育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参加武汉市江岸区妇幼保健院孕妇学校的200名初产妇作为实验组,进行系统化的健康教育,选取只进行常规产前检查的200名初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产科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实验组孕妇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6.83,P<0.01);实验组巨大胎儿、低出生体重儿和产科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均低于对照组(X2分别为4.43、4.17、6.32,均P<0.05).结论 对孕妇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能帮助其掌握孕期保健知识,降低剖宫产率,防止产科并发症,有利于母婴健康.
作者:胡艳芳;汪静;林璇;王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陕西省汉中市10年来孕产妇死亡情况,探讨全市及各县区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规律,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并制定干预措施.方法 对汉中市及各县区10年间孕产妇死亡资料、年报数据卡册、个案调查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年间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为28.14/10万~78.69/10万,平均为55.16/10万,呈总体下降趋势,前5年较高且波动较大,后5年较前5年降低18.53/10万(X2=4.50812,0.025
作者:樊治刚;王琼;薛利军;黄晓英;郑文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新生儿早接触率、早吸吮率及影响因素,以便采取针时性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100例1岁以下婴儿母亲进行问卷调查.对10例分娩后住院期间的产妇进行了小组访谈.结果 新生儿早接触率为12.0%,早吸吮率为23.0%,均与母亲受教育程度和民族因素影响无关.多数产妇及其家属不了解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的知识和方法.部分县乡级医护人员未掌握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的知识和技能,县、乡级医院未将帮助产妇与新生儿早接触和早吸吮纳入接产常规.结论 被调查地区新生儿早接触率和早吸吮率较低.不仅应对县、乡级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技能培训,而且应加强对目标人群的健康教育.将帮助产妇与新生儿早接触和早吸吮纳入接产常规.
作者:胡霞;郝波;赵更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西安市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分布特征及影响出生缺陷发生的有关因素,为政府部门制订预防出生缺陷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3~2008年在西安市各级开设产科的医疗保健机构出生的孕28周至生后7天所有国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3~2008年出生缺陷率呈逐年下降趋势(X2=23.590,P=0.000<0.05),平均为7.90%,,低于我国平均水平,6年下降了22.01%(X2=15.761,P=0.000<0.05).出生缺陷中以神经管缺陷多,其次为多指(趾)、先天性脑积水、唇裂合并腭裂、单纯唇裂、先天性心脏病.其中神经管缺陷的发生率为15.87/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X2=43.651,P=0.000<0.05).农村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是8.62%,显著高于城镇出生缺陷发生率7.18%.(X2=25.333,P=0.000<0.05).男童出生缺陷率为8.34%,显著高于女童7.16%.(X2=17.124,P=0.000<0.05).四季出生缺陷率无显著性差异(X2=1.920,P=0.589>0.05).产母年龄在25-29岁者出生缺陷发生率低,产母年龄>35岁和<20岁者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X2=64.185,P=0.000<0.05).缺陷儿产母有21.06%在孕早期有过致畸因素,5.81%有异常生育史,1.33%有出生缺陷家族遗传史.31.22%出生缺陷在产前通过B超等手段已确诊.出生缺陷儿中围产儿死亡率为299.24%,显著高于非出生缺陷围产儿的死亡率4.55%.(X2=37 972.440,P=0.000<0.05).结论 加强出生缺陷的一级预防即做好孕前保健、孕早期保健,二级预防即全面产前筛查与高危孕妇的产前诊断,三级预防即新生儿体检、疾病筛查等,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作者:张水平;宋晓彬;周引荣;王艳;倪懿;梁芳;钱瑞丽;相晓妹;李世红;郑兴荣;刘璐;贾森;刘黎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对镇安县辖区近10年内孕产妇死亡资料的统计分析,寻找有效地预防措施,以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方法 对1998-2007年镇安县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98-2007年度镇安县孕产妇平均死亡率为60.67/10万,各年度间孕产妇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9.50,P>0.05);死亡原因顺位依次为产后出血,占50.00%,妊娠合并心脏病,占25.00%,妊娠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药物过敏各占8.33%;文化程度低(P=0.025)、经济水平差(P=0.048)的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低.结论 建立健全产科三级服务网,加强基层产科绿色通道建设及对基层产科技术人员的培训,做好孕产期保健服务,普及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等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措施.
作者:张慧泉;陈吉萍;郑时学;苟文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时比传统宫颈涂片与薄层液基细胞涂片在宫颈癌筛查效果方面的差异,探讨更适宜本地区群体性筛查的方法.方法 2007年10月-2008年9月在密云县妇幼保健院进行体检和妇产科门诊患者分别采用传统涂片和薄层液基细胞涂片进行细胞学筛查,两组结果均采用TBS报告系统报告,对两组筛查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传统涂片阳性率2.60%(124/4 771).不满意涂片率2.97%(142/4 771);薄层液基细胞涂片阳性率3.80%(116/3 050),不满意涂片率1.57%(48/3 050),传统涂片与薄层液基细胞涂片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9.07,P<0.05).两种方法涂片阳性者进行人乳头瘤病毒 检测及阴道镜检查,传统涂片人乳头瘤病毒阳性率47.22%(34/72),病理诊断:低级别病变8例,高级别病变9例;薄层液基细胞涂片人乳头瘤病毒阳性率54.64%(53/97),病理诊断:低级别病变16例,高级别病变10例,两种涂片方法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传统涂片采用TBS报告系统能够发现宫颈病变,尤其是高级别病变,费用低廉,适合用于群体性筛查,联合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测可以筛出高风险人群,重点管理,提高成本效益.
作者:苏艳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已成为2l世纪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儿童肥胖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饮食环境因素在儿童肥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与传统的食物营养素分析相比,不健康的饮食模式更能反映肥胖风险.目前发现大份量高能量密度饮食、不规律进餐、不吃早餐、经常外出就餐以及摄入过多软饮料和西式快餐的饮食模式与儿童肥胖率的迅速增加密切相关,并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该文综合了近几年国际上对儿童饮食模式与儿童肥胖关系的研究进展,为早期干预儿童肥胖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史晓燕;李晓南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儿童肥胖已成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儿童肥胖症发生率的增加,高尿酸血症在儿童中发病率不断升高.儿童高尿酸血症可逐步发展为痛风、肾结石,且与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虽然肥胖可通过游离脂肪酸、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因子、饮食、遗传等各种途径影响尿酸代谢,导致高尿酸血症,但是肥胖导致高尿酸血症的原因错综复杂,目前机制尚不明确.因此要加大对该病的研究力度,为预防和控制肥胖儿童高尿酸血症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方启宇;万燕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对北京地区筛查确诊苯丙酮尿症(PKU)患儿进行追踪诊疗和基因检测,了解该地区人群PKU患者基因突变种类和分布.
作者:张玉敏;秦金莉;裘蕾;李淑华;陆桂香;宋昉;金煜炜;王红;张霆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产后尿潴留多发生于产后6~8小时,手术助产时发生率明显升高.自2005年6月~2009年6月对产科产后尿潴留的剖宫产产妇55例采取耳针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取得了显著效果.
作者:李国秀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苯丙酮尿症患儿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苯丙酮尿症早期诊治的认识.方法 对西安地区613 620例新生儿筛查后确诊的35例苯丙酮尿症患儿(早期干预组)与经门诊确诊的40例苯丙酮尿症患儿(延迟治疗组)的脑电图、核磁共振和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延迟治疗组脑电图、核磁共振的异常发生率与早期干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X2=38.030,P=0.000程X2=27.927,P=0.000).结论 开展新生儿筛查、早期诊治是防止苯丙酮尿症导致弱智儿发生的重要措施.
作者:景晓红;宋晓彬;蒲利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有效提高产前筛查率、产前诊断率的方法,降低唐氏综合征患儿的出生率.方法 泰安市妇幼保健院疾病筛查中心自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对10 836例孕14-20周的孕妇在知情选择情况下进行了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利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样本中甲胎蛋白和游离B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浓度,得出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率;切割值为1/350,筛查风险系数≥1/350为患病高风险.结果 共筛查14-20周孕妇10 836例,筛查率达到了13.4%,试点县、市、区为41.2%,产前诊断率达到了85.1%,确诊唐氏综合征患儿7例,发生率为0.7%.,发现染色体异常胎儿26例,其中6例伴有畸形而引产,大限度地减少了唐氏综合征患儿和染色体异常畸形儿的出生.结论 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是有效降低唐氏综合征惠儿出生的良好措施,综合管理可有效提高产前筛查率、诊断率.
作者:刘祥举;薛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出生医学证明>的管理和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北京市152家助产机构负责<出生医学证明>的签发或管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北京市的<出生医学证明>管理软件使用率为99.31%,打印发证率达98.63%,专人管理率达到80.14%,同时也发现由于目前的管理规范尚不能满足实际操作的需要,各机构执行中具体流程差别很大.结论 北京市对<出生医学证明>实行规范化管理,但工作中仍发现缺乏细化的操作流程,应加大培训力度,加强对孕产妇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
作者:高丽丽;武明辉;丁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针对更年期妇女这一人群,比较不同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对改善其更年期保健知识、信念、行为的效果.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定人群并进行分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另3组为干预组,干预l组采用发放知识小册子、以自学为主:干预2组以专题讲座和现场答疑、咨询等互动形式为主;干预3组为以上两种方法的结合实施.结果 干预前后比较,干预l组干预后知识得分与总得分高于干预前(t分别为5.046、4.634,均P<0.01),干预2组、干预3组干预后知识、信念、行为得分与总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干预2组:t分别为15.653、9.598、3.301、15.336,均P<0.01;干预3组:t分别为15.247、11.783、3.437、16.900,均P<0.01).干预组的知识、信念、行为的改变优于对照组(F=56.759,P<0.01),干预2组与干预3组知识、信念、行为的改变优于干预1组(干预2组:F=112.871,P<0.01;干预3组:F=10.091,P<0.01).结论 以健康讲座及现场咨询、现场答疑为主体的综合健康教育模式是更年期保健工作中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
作者:丁小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对女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促进干预措施后心理健康的状况.方法 将2007年l-12月在盐城市妇幼保健院门诊确诊的女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健康促进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健康促进干预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一系列健康促进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并对两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规范治疗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健康促进干预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91.0%)和规范治疗率(91.0%)较对照组(64.9%、51.4%)有显著提高(,分别为35.51、5.94,均P<0.05).健康促进干预组患者的饮食控制率(92.9%)、体育锻炼率(50.0%)与对照组(86.5%、4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0.04、2.94,均P>0.05);血压下降总有效率(87.3%)与对照组(25.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26.22,P<0.05),焦虑、抑郁得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μ分别为4.86、5.01,均P<0.01).结论 健康促进干预可提高高血压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及对规范治疗的依从性,能有效地降低心理疾病的发生.
作者:朱银亭;孟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1病例资料患者王某,女,30岁,孕.产.,因停经27周,下腹胀痛1日伴腰酸于2008年2月21日14时入院.末次月经为2007年8月16日,预产期为2008年5月23日.入院时体温(T):36.6℃,脉搏(P):75次/分钟,呼吸(R):18次/分钟,血压(BP):20.0/13.3kPa(150/100mmHg),浮肿(++),宫高26cm.腹围85cm,胎心140次/分钟.
作者:宫艳秋;韩凤娟;吴效科;陈海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异位妊娠的发病率约为1%,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然而异位葡萄胎却并不多见,大多为个案报道,其发病率约为异位妊娠的3%[1].近陕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了1例异位葡萄胎患者,现报告如下,并查阅国内外有关个案报道21例[2-14]分析临床资料,对异位葡萄胎的诊断与治疗进行总结,以期指导临床减少误诊.
作者:贺同强;何菊仙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卵巢癌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三大癌症之一,其发生率居第3位,但死亡率却高居榜首.70%的病例在确诊时已属于中晚期,手术的效果不理想或已丧失手术时机;术后接受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5年生存率也仅有30%一40%.卵巢癌是多基因疾病,从基因层面发掘其发病机制,势必为后续治疗提供良好的基础.Foxp3基因一直是免疫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是C334+CD25+调节性T细胞发育和免疫抑制功能的重要分子.F0xp3基因对肿瘤细胞也发挥着调节作用,该文对Foxp3基因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作者:张海燕;孙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实验室生化检测技术在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诊治和科研方面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异常的促性腺激素分泌和高雄激素的临床生化表现一直都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重要检测指标.随着检测方法的不断发展更新以及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种族差异的深入研究,各个国家、区域的实验室生化检测诊断标准也会存在差异.实验室应建立正常的参考范围,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抗苗勒管激素的检测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各种-临床特征的关系仍在探索中,研究中有很多对立的结果指标,仍需更多更合理的实验研究去探究.
作者:张颖;李威;季晓彬;吴效科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