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3-3289
  • 国内刊号:11-1881/R
  • 影响因子:0.76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医学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SA 科学文摘(英),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文摘杂志,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期刊
  • 临床医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2004年2期文献
  • 喉部异物蚂蝗误诊1例

    患者男,56岁,农民,出现声音嘶哑1月余,咳嗽偶血丝痰,发病前1个月有疫水接触史.

    作者:李耀强;李铁一;黄晗;王建国;吴以宾;郑小令;何泽娟;詹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超声监测移植肾术后妊娠1例

    患者女,32岁,于1997年11月26日因慢性肾炎尿毒症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

    作者:徐夙媛;黄惠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右房巨大血栓1例

    患者男,60岁,突发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入院,既往有糖尿病史.入院后6天出现右下肢肿胀,腓肠肌压痛.

    作者:申亚伟;程颜苓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白血病脑膜浸润1例报告

    患者男,66岁.因头痛4天,加重并恶心呕吐1天入院.体检:左眼球突出,左眼睑下垂,左侧瞳孔较右侧大,伸舌居中,双乳突压痛(+),胸骨压痛(+),淋巴结无肿大,肝未触及,脾大,左锁中线肋下2 cm,压痛.

    作者:张芳;卢东霞;原兰;张凤翔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超声早期诊断胎儿消化道闭锁1例

    孕妇24岁,17周妊娠,B超检查: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厚2.3 cm,羊水大径4.8 cm,于胎儿胸腹腔见4.2 cm×3.0 cm无回声区,将心脏向前挤压,胎儿心肾正常.

    作者:李小英;雷晓莉;瞿琼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PVA微球栓塞肝脏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

    患者女,49岁,因间断咳嗽2年,颜面及双下肢水肿1年半入院.早期曾有鼻衄史,肝肋下1指,肝区可闻及明显的收缩期杂音.

    作者:李海涛;佟小强;邹英华;吕永兴;蒋学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阴道超声监测绝经后子宫内膜的临床研究

    本研究应用阴道超声(transvaginal ultrasonography,TVS)检测绝经后子宫内膜厚度及超声图像的改变,评估有无内膜病变,并将其与相应的诊断病理结果比较,以判断该方法鉴别内膜病变的可靠性.

    作者:范晓芳;毛玉荣;孙卫健;冯佩珍;王雪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超声诊断胎儿筛窦囊肿1例

    孕妇,24岁,孕27周.常规超声检查:妊娠子宫,胎头双顶径76mm,颅骨光环完整,脑中线居中,右左眼眶鼻侧下方分别见16 mm×15 mm、15 mm×13 mm大小的囊状无回声区,壁薄光滑,内部透声好(见图),余未见异常.

    作者:刘晓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超急性期脑出血低场强MR诊断研究

    本研究旨在通过总结一组超急性期脑出血MR表现,提高MR对超急性期脑出血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丽雅;周旭峰;卢超;张璐;刘晓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生物凝胶注射法隆乳声像图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56例女性患者,均来自我院美容科,其中42例(63只)在我院行HPG注射隆乳术,14例(28只)在外院行HPG注射隆乳术后转诊我院美容科,年龄25~48岁,平均年龄32.64岁,术后时间四周至两年不等.

    作者:郑大伟;陈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超声诊断颈内静脉血栓2例

    例1男,43岁,为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尿毒症血透患者,右颈内静脉拔管2月余.

    作者:周华;杨燕;苏安利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B超诊断过敏性紫癜致胆囊腔出血1例

    患儿女,9岁,因上腹部疼痛不适7天,皮疹5天入院.临床诊断: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

    作者:王银;赵夏夏;孟颖;吴景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提高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闭塞性兔脑缺血模型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提高线栓法在制作兔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的方法.方法 67只雄性新西兰白兔被随机分为4组,其中A组12只,用于进行颈动脉系统血管铸型,以观察颈动脉系统的走行特点及分支情况;B组7只,为假手术对照组;C组36只,用于探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兔脑缺血模型时合适的线栓头端直径;D组12只,用于对C组的结果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对于B组以及C、D组插线成功的动物分别于插线后30 min、1 h、2 h、3 h、和6 h行T2WI和DWI检查,C组线栓插入颈内动脉小于4.0 cm的动物改行颈动脉系统血管铸型.结果颈动脉系统血管铸型可以清楚地显示兔颈动脉系统的走行特点及分支情况;适合造成局灶性脑缺血的线栓头端直径是0.51~0.55 mm;当枕动脉起自颈内动脉时线栓很容易进入枕动脉而导致手术失败.通过选择合适的线栓和正确控制插线的方向,该模型的成功率由开始的25%提高至83.33%.结论选择合适的线栓以及熟悉兔颈内动脉系统的解剖及变异情况能够明显提高线栓法在制作局灶性兔脑缺血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作者:孔令琦;谢敬霞;韩鸿宾;刘洪东;郎宁;裴新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小动脉瘤CTA与DSA的动物实验对比研究

    目的通过CTA的容积再现法(VR)、表面阴影遮盖法(SSD)、仿真内镜(VE)等重建图像与DSA血管造影所见对照分析,探讨CTA对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外科手术方法建立了20只新西兰大白兔颈总动脉囊状侧壁型小动脉瘤模型,直径小于4 mm.分别进行CTA多种方法重建和DSA造影,测量动脉瘤的长、宽、瘤颈、顶/颈的比值、动脉瘤与载瘤动脉的夹角及对比剂用量,观察有无血栓形成、血管痉挛等征象,将DSA与CTA的结果进行统计学配对t检验.结果 CTA的VR对动脉瘤纵径、瘤体宽度、瘤颈宽度、动脉瘤顶/颈的比值、动脉瘤与载瘤动脉夹角的测量数据,与DSA测量的结果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CTA的VR与DSA效果相同.CTA的SSD测得的动脉瘤瘤体、瘤颈数据较DSA测得的数据偏大(P<0.05),CTA的SSD对动脉瘤顶/颈的比值、与载瘤动脉夹角,与DSA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CTA的SSD与DSA效果相同.DSA比CTA所用的对比剂量更多(P<0.05).结论 CTA能准确显示小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大小、起源、与载瘤动脉的夹角、载瘤动脉的通畅性等重要信息,可提示DSA的佳投照角度、与周围血管组织的关系,造影剂的用量更少,可为选择治疗方案提供详实的影像信息.

    作者:詹松华;宋国红;杨振燕;郑少强;徐卫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鱼肝油酸钠经皮瘤内注射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及机制探讨

    目的以肝细胞癌裸鼠动物模型为对象,研究鱼肝油酸钠经皮瘤内注射治疗肝癌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肝癌模型裸鼠28只,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鱼肝油酸钠及生理盐水局部浸润注射治疗.每隔2天局部注射1次,共3次.治疗前后分别测肝、肾功能及白细胞计数.第一次注射后两组各随机选取4只裸鼠,分别依次切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完成实验,对所有动物行解剖病理检查,明确有无内脏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第一次注射后,治疗组病理切片报告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血管内血栓形成.实验结束时,治疗组肿瘤全部坏死脱落,与对照组肿瘤体积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前后两组肝、肾功能检查及白细胞计数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鱼肝油酸钠瘤内注射治疗具有显著效果,肿瘤血供障碍是一重要作用机制.并且该药无明显肝、肾毒性.

    作者:崔立刚;张武;王金锐;赵蕊;叶嗣懋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犬额叶脑出血模型制做及影像学评价

    目的建立稳定的犬额叶脑出血模型.方法健康家犬20只,采用新鲜自体动脉血3 ml立体定向一次性缓慢匀速注入左/右额叶皮层,并利用CT、MRI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自体血立体定向脑内注入法建立的脑出血模型,术后3 h CT显示血肿大小为(2.78±0.42) ml,MRI能清晰显示血肿及周边组织的病理改变,术后第1~10天Purdy PD评分为(8.12±1.37)~(3.26±1.43).结论自体血立体定向脑内注入法建立的犬额叶脑出血模型稳定、可靠,其中注血部位、注血量、注血速度以及注血方式是影响模型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作者:贺丹;刘怀军;汪国石;李林芳;吴艳凯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CT灌注成像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CT灌注成像变化及其与病理学相关性.方法 1~1.5年龄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包括实验组16只,每周两次臀肌注射甲基强的松龙8 mg/kg,在给药2、4、6、8周周末各处死4只;对照组:4只,在2、4、6、8周周末各处死1只.所有动物于处死前行CT灌注检查,经耳缘静脉注入欧乃派克350 mgI/ml,剂量2 ml/kg,速度1 ml/s.绘制感兴趣区时间-密度曲线(T-DC),计算Perfusion,PEI,PTT,MTT等指标.动物处死后取双侧股骨头制作病理切片,光镜观察.结果在给予激素后早期(2周后)股骨头内血流量开始下降,随着时间的延长下降更明显,股骨头内峰值增强值和平均通过时间仅在给药后4周有所下降.给药2周后股骨头空骨陷窝率明显增加,CT动态灌注各参数与空骨陷窝率没有统计学显著相关性.结论 MSCT灌注成像能够很好地发现股骨头血供的微循环变化,大量应用激素早期(2周后)股骨头内血流量开始减低,并随着激素应用时间延长,血流量逐渐减低至正常的60%,提示有股骨头缺血坏死.

    作者:董越;吴振华;范国光;郭传骥;程志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术中超声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32例神经外科患者的研究,评价术中超声检查在病灶的定位,肿瘤边界的确定,监测术后有无肿瘤残余等方面的应用价值.结果术中超声对颅内病灶的发现率达到了100%.术中超声能准确地判断病灶的边缘.在术后对残余肿瘤的监测方面,超声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结论术中超声的应用,将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正常脑组织损伤,因此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作者:王怡;王涌;杨永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脑内和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目的分析脑内和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45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其中37例经病理证实.全部病例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39例,脑外型6例.结果脑内和脑外海绵状血管瘤在发生部位,大小及形态,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外科处理特点上有很多不同之处.结论认识脑内和脑外海绵状血管瘤在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上的这些不同,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作者:尚爱加;安宁豫;程东源;许百男;周定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语义判断中选择与抑制机制的功能MRI研究

    目的采用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成像(event-related functional MRI,ER-fMRI)技术,探讨汉语语义判断任务中选择、抑制机制的神经基础.方法对9例右利手的健康成人进行了侧抑制任务(flanker task)与汉语语义判断任务相结合的实验测试,同时采用1.5 T磁共振成像系统,采集其脑部的BOLD-fMRI数据,通过AFNI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脑功能活动的图像.结果①语义选择的相关脑区包括右侧额上回(BA 6区)、右侧扣带回、左侧额中回(BA 9区)、双侧运动区和运动前区、左侧顶下小叶;②负责语义判断抑制功能的脑区主要有右侧额中回和左侧额下回.此外,随任务难度增大,前扣带回激活,而且从以右半球激活为主过渡到以左半球激活为主.结论 ER-fMRI可以对语义判断任务中选择、抑制机制的有关大脑皮层区进行定位,是研究高级认知活动神经基础的重要手段.

    作者:郝晶;李坤成;王岩;陈骐;彭晓哲;周晓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VEGF与星形细胞瘤血管生成和瘤周脑水肿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血管生成和瘤周脑水肿(PTBE)及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术前进行MRI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星形细胞瘤患者.在MRI计算星形细胞瘤的瘤体体积和瘤周脑水肿体积,从瘤周脑水肿与肿瘤本身的体积之比获得水肿指数(EI),估价脑水肿的程度.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 34例星形细胞瘤VEGF表达;Ⅷ因子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显示微血管,测量微血管密度(MVD)表示肿瘤血管生成.结果 VEGF表达与脑星形细胞瘤的血管生成、瘤周脑水肿均呈显著正相关(r=0.77,P<0.001;r=0.336,P=0.05);高级别星形细胞瘤VEGF、MVD、EI分别显著高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t=7.08,3.37,2.74;P=0.01,0.011,0.025).结论 VEGF可能通过参与星形细胞瘤血管生成和脑水肿发生,对胶质瘤的恶性演进起促进作用;MRI瘤周脑水肿征象能间接反映星形细胞瘤的肿瘤血管形成和预测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

    作者:陈军;周义成;朱文珍;夏黎明;冯定义;邹明丽;王承缘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人类大脑皮层对人物肖像和风景识别的fMRI研究

    目的探讨人类大脑对物体的识别功能区集中在大脑皮层的位置.方法使用了三种黑白图片:人物肖像、自然风景和打乱的图片给9例均为右利手的正常人观看,同时用1.5 T MRI仪采集实验对象的解剖像、三维全脑结构像和功能像.实验结果用功能神经成像分析软件 (AFNI)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结果在腹侧颞叶(梭状回)后部存在两个相邻的区域分别对风景和人物敏感,其中靠内侧的区域对风景刺激的反应更强烈,靠外侧的区域则对人物刺激的反应更强;而且风景相关区域和人物相关区域呈现出从内侧到外侧的一种渐变过渡的分布.结论尽管参与人物视觉加工的脑区和参与风景视觉加工的脑区对不同的两种刺激的反应强度有所不同,但两个脑区并不截然分开,而是连续分布并相互重叠的.

    作者:柯维旭;李俊雄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对盆腔静脉血流的研究进展

    盆腔静脉是一组以静脉丛为特征的静脉血管,没有瓣膜,结构较为薄弱,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盆腔静脉的研究较少,而且内容较为局限,还没有盆腔静脉相关参数正常值的报道.为此我们展开对盆腔静脉的研究,建立盆腔静脉相关参数的正常值,为临床上一些盆腔疾病的诊断提供帮助.

    作者:陈粉红;段学蕴;雷小莹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肺通气MRI研究进展

    肺通气是人体的一项基本生理功能,评估肺部疾病的通气状况是非常重要的,尽管检测肺通气的方法较多,但MRI表现出了极大的优越性.现将近年来应用MRI进行肺通气研究的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吴晓明;张志琴;郭佑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肝脏CT灌注成像的研究进展

    CT灌注成像是基于核医学计算器官血流量的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技术.它能反映组织、器官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属于功能成像的范畴.对肝脏的灌注参数进行定量有助于在形态学变化之前发现肝脏的病变,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肝脏CT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各种肝脏病变的灌注成像特点.

    作者:范光明;郭启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进展期胃癌的X线表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关系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的X线表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间的关系. 方法分析55例手术病理证实进展期胃癌的气钡双重造影和其中32例的CT表现;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测定切除标本中肿瘤组织VEGF及PCNA的表达结果. 结果 55例进展期胃癌组织VEGF及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5%和81.8%.双重造影肿瘤范围≥4区或CT示纵向直径≥5 cm、胃窦癌伴有幽门梗阻、肿瘤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组VEGF的阳性表达率显著增高(P<0.05).PCNA的阳性表达率与X线表现之间无统计学显著意义.胃壁增厚的程度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 结论从细胞分子水平证明,气钡双重造影肿瘤范围≥4区、胃窦癌伴有幽门梗阻以及CT示肿瘤纵向直径≥5 cm、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的进展期胃癌其恶性程度更大,提示预后较差.

    作者:李耀东;郭顺林;赵鹏普;王文辉;张皓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肺结节CT三维血管重建的技术和方法

    目的探讨肺结节性病变CT三维血管成像的技术和方法.方法 23例肺结节性病变患者,增强后35 s时间段螺旋扫描并行三维血管重建,观察结节处血管情况及与定性的关系.结果 23例三维血管重建图像中,质量良好19例,其中14例恶性结节中,13例可见结节处异常血管,良性结节5例,结节处血管未见异常.结论①层厚3~5 mm,螺距1.2~1.5可获得良好的三维血管重建图像,且层数不会过多;②位于肺野外带的结节成像更加清晰,扫描时可适当增加层厚;③肺结节CT三维血管成像对病灶的定性诊断有帮助.

    作者:刘斌;杨明;储成凤;徐秋贞;张俭;郏爱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多层螺旋CT肺灌注对肺肿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 肿瘤灌注对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肺部病变进行前瞻性分析.其中肺癌29例,病灶大直径2~7 cm(平均4 cm).17例良性病灶中,结核7例,肺脓肿3例,非特异性炎症3例,炎性假瘤1例,曲菌球1例,错构瘤2例,病灶大直径2~5 cm(平均3 cm).采用GE Lightspeed Qx/i Extra 8排探测器螺旋CT,电影模式,层厚5 mm/4层.扫描时间1 s/圈,数据采集时间40 s.非离子对比剂(300 mgI/ml)50 ml用高压注射器经前臂浅静脉注射,速率4 ml/s,延迟5.6 s.CT灌注2-体部肿瘤软件包分析.测定病变的血流量(BF)、血容积(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渗透性(PS).结果良恶性比较以BV和PS值有显著性差异(P=0.002和P=0.000).若以BV值≥6作为恶性病变的域值,则灵敏度为100%,特异度64.7%,阳性预测值82.9%,阴性预测值为100%.以PS值≥30作为恶性病变域值,灵敏度为86.2%,特异度88.2%,阳性预测值92.6%,阴性预测值为79%.结论螺旋CT肺灌注在肺部病变的良恶性鉴别中有较大的帮助.灌注参数以BV和PS为佳,BV的敏感度高而PS的特异度高,两者相结合有利于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作者:赵振军;梁长虹;谢淑飞;何晖;茹光腾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薄层解剖断面与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基础上的心脏三维重建

    目的利用薄层断面解剖和多平面TEE技术完成心脏内部结构的三维重建,为心脏的影像学和外科手术提供三维解剖学依据.方法将心脏的薄层解剖断面和多平面TEE二维图像输入三维重建工作站,分别完成心脏及内部结构的三维重建,并将二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本研究利用心脏连续薄层解剖断面和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成功地重建出了心脏及其内部结构,二者具有良好的对照性.结论在多平面TEE基础上重建的心内三维结构清晰、生动;在断面解剖基础上完成的心脏三维重建较TEE更为细致、完整,能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理解TEE三维图像.

    作者:郭燕丽;张绍祥;刘政;刘正津;谭立文;李锐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间接下肢CT静脉造影检查的初步研究

    目的评价间接下肢CT静脉造影检查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组共收集8例有下肢肿胀病例10人次行该方法检查.结果 10人次间接下肢CT静脉造影轴位像显示良好,依据静脉横径增粗和静脉内充盈缺损均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间接下肢CT静脉造影检查较下肢静脉造影术和超声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方法易行、易普及.

    作者:吴新淮;王志文;常钧;胡可;张文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多普勒血流参数的变化

    目的评价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脑动静脉畸形(AVM)、烟雾病及脑动脉瘤的供血或病变动脉颅外段血管超声血流参数特点.方法患者组52例,其中CCF10例;AVM13例:主要供血动脉来源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的AVM定为Ⅰ组,来源于颈内动脉系统的AVM定为Ⅱ组;脑动脉瘤12例;烟雾病17例;均经脑血管造影证实.正常对照组55例健康志愿者.测量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及椎动脉(VA)的大峰值流速(Vmax)、舒张末血流速度(Vmin)、平均血流速度(Vmean)及阻力指数(RI).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①CCF患侧颈内动脉Vmin及Vmean升高,RI下降(P<0.05);②Ⅰ组位于小脑的7例中-特大型AVM,供血侧椎动脉的Vmax、Vmin、Vmean升高,RI降低(P<0.05);Ⅱ组位于顶、颞、额叶等部位的6例中-大型AVM,供血侧颈内动脉血流参数无明显变化(P>0.05);③脑动脉瘤载瘤侧颈内动脉血流参数无明显变化(P>0.05);④烟雾病患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Vmean降低,RI升高(P<0.05).结论 CCF、烟雾病及位于小脑中型以上的AVM的供血或病变动脉颅外段血管超声血流参数的变化具有特征性,可为临床诊断脑血管病提供参考.

    作者:周晓彦;段云友;阮骊韬;曹铁生;刘禧;魏娟;吕发勤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年龄对正常成年人左室各节段心肌运动速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正常成年人左室各节段心肌运动速度随年龄变化的规律,为定量评价左室局部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应用心肌组织速度成像技术(TVI)观察108例不同年龄组正常成年人左室各节段心肌收缩期、舒张早期和心房收缩期速度峰值(Vs、Ve、Va)和Ve/Va,分析其随年龄增加的变化规律.结果 Vs在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Ve在40岁以上年龄组显著低于低龄组,而Va在40~49岁组显著高于低龄组,Ve/Va随年龄增长呈逐渐减低趋势,尤其是40~49岁组和360岁组均显著低于低龄组.结论年龄对左室各节段心肌舒张期速度影响显著.

    作者:王建华;郑淋;尹洪宁;韩若凌;王岳恒;毛天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彩色双功超声扫描在腹主动脉瘤血管内修复术后随访的价值

    目的评价彩色双功超声扫描(CDUS)在腹主动脉瘤(AAA)血管内修复术(EVR)后随访的价值.方法用CDUS对28例腹主动脉瘤血管内修复术后患者进行随访,将有内漏者与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进行比较.结果检出内漏4例5人次占14.29%,其中Ⅰ型内漏2例占7.14%,Ⅱ型内漏2例占7.14%,Ⅲ型内漏1例占3.57%;血管内支架分支阻塞2例占7.14%;腹股沟血肿2例占7.14%.结论 CDUS对于AAA血管内修复术后的随访检查能确定内漏的类型及病因血管;有无支架狭窄或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作者:王节;刘萃;张国华;原金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高血压病人中血管内皮功能与左室重量指数的关系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人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左室重量指数的关系.方法高分辨力血管超声无创性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包括血流介导性舒张(FMD%即反应性充血后内径变化与静息内径比值)及反应性充血(反应性充血大血流量与静息血流量比值);心脏超声测量舒张末期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及左室内径,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高血压组FMD%和反应性充血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高血压组的LVMI显著高于对照组;高血压伴心室肥厚组FMD%及反应性充血低于非肥厚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相关分析显示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LVMI临界相关.结论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LVMI在高血压病生理机制上可能存在某种联系,但需更加合理的研究方法进一步考证.

    作者:黄葵;勇强;李治安;孙慧;厚磊;贾妍娜;赵冬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肺静脉血流评价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左心室舒张功能

    目的探讨肺静脉血流方法评价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35例患病组于术前1周内及术后1个月应用肺静脉血流频谱评价左室舒张功能并与二尖瓣口血流方法比较,同时与37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患病组据心室负荷分左心型和右心型.结果左心型术前D波增高,S/D与TS/TD比值下降,术后S波D波速度较术前明显降低,S/D比值增加,TS增加,TD减低,TS/TD比值增加.右心型术前S波增高,S/D比值增高,TS/TD比值下降,术后D波速度增加,S/D比值减低,TS/TD比值增加.患病组中71%二尖瓣口血流E/A比值正常,其中92%通过肺静脉血流频谱TS/TD比值异常检测出左室舒张功能异常,56%肺静脉血流频谱S/D比值异常.结论肺静脉血流方法是评价先心病患儿术前左室舒张功能的可靠方法,可鉴别二尖瓣血流E/A比值假性正常.

    作者:马桂琴;李仲智;杜忠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三维超声诊断胎儿面部畸形的价值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对胎儿面部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Voluson 730 pro三维超声成像系统对163例孕22~40周的胎儿面部结构进行三维超声成像.结果 163例中发现唇裂(含腭裂)6例,眼间距增宽1例(唐氏面容),独眼1例,面部复合畸形1例,均经引产后证实.结论三维超声能直观显示胎儿的面部结构,是诊断胎儿面部畸形的首选方法.

    作者:黄丽卿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方法对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壁瘢痕处探及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不均质的低回声肿块,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肿块周边部血流信号丰富,多普勒频谱表现为低速高阻的特点,PSV 6.5~19 cm/s,RI 0.71~0.8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对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李萍;王正滨;赵诚;李美兰;王建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鼻窦真菌球CT和MRI诊断

    目的探讨鼻窦真菌球的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病理学证实的68例鼻窦真菌球的影像学资料.结果发病部位:单个鼻窦发病60例(88.2 %),其中上颌窦常见,占41例(60.3%),依次为蝶窦12例(17.6%),筛窦6例(8.8%),额窦1例(1.5%);CT表现:受累鼻窦腔内充以软组织影,其中64例(94.1%)中央见点状、不规则细条状或云絮状高密度影,融合成团块状,代表菌丝,窦壁骨质有不同程度增生肥厚,35例(76.1%)上颌窦内壁见骨质吸收破坏;MRI表现:病变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与脑实质比较,以下相同),T2WI均呈极低信号,增强后均未见强化;病变周围黏膜明显增厚,T1WI多呈等信号,T2WI均表现高信号,有明显强化.结论 CT是目前诊断鼻窦真菌球佳影像学检查方法,MRI能够显示真菌球范围和帮助鉴别诊断,可作为一种补充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杨本涛;王振常;曹明阁;张征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促进我国头颈部影像学的发展(述评)

    头颈部影像学研究自颅底至胸廓入口各种组织结构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诊断和鉴别诊断等内容,包括眼、耳、鼻、咽喉、口腔及颈部等部分,由于解剖复杂,涉及众多的血管、神经及其通道,因此临床表现常为多样性和复杂化.

    作者:王振常;刘中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颌面部恶性肿瘤CT表现与微血管生成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评价颌面部恶性肿瘤CT表现与微血管密度(MVD)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 37例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前均行螺旋CT扫描.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病理标本的VIII因子及PCNA表达,统计学分析MVD和PCNA与CT表现间的相关性.结果颌面部恶性肿瘤的CT表现中肿瘤边界、强化时期、增强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与MVD明显相关,而肿瘤大小及密度与MVD则无明显关系;肿瘤大小、边界、密度、强化时期及增强程度与PCNA明显相关.结论 CT表现与肿瘤内MVD和PCNA有明显相关性,有助于对颌面部恶性肿瘤预后进行评价.

    作者:吕玉波;李传亭;张东生;张卫东;吕京光;刘学静;柳澄;武乐斌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鼻腔常见肿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目的分析鼻腔常见肿瘤的CT表现,了解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鼻腔肿瘤43例,内翻乳头状瘤12例(其中恶变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2例,鼻腔癌19例.结果 12例内翻乳头状瘤均为单侧病变,12例肿物均位于鼻腔外侧壁,10例良性内翻乳头状瘤中,肿物主要位于鼻腔中后部9例(90%),10例(100%)边界清晰,无明显外侵征象,密度均匀8例.12例淋巴瘤中,单侧病变10例(83.3%),9例(75%)位于鼻腔前部,9 例(75%)侵犯鼻翼、颜面部皮肤,6例(50%)皮下脂肪层消失,骨质侵蚀变薄3例.鼻腔癌19例,单侧病变13 例(68.4%),形态不规则、明显外侵18 例(94.7%),溶骨性破坏15 例(78.4 %).结论鼻腔内翻乳头状瘤、淋巴瘤、鼻腔癌有不同的影像特点,CT扫描有助于诊断及鉴别鼻腔各种常见肿瘤.

    作者:刘媛;罗德红;李琳;姚雪松;孙伟;吴宁;周纯武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与复视相关影像学改变探讨

    目的探讨复视患者影像学改变,提高复视病因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收集复视患者153例,对其CT、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153例中影像表现正常者37例(24.2%),有异常影像表现者116例(75.8%);②37例影像表现正常者中,有外伤病史者19例(51.4%),临床检查发现眼外肌麻痹者8例(21.6%),临床诊断为脑梗死者2例(5.4%),临床诊断不明确者8例(21.6%); ③有异常影像表现的116例中,病变位于眼眶内90例 (77.6%),其中眶壁骨折66例 (71.8%);病变位于颅内者20例(17.2%);眶颅沟通者3例(2.6%);其他3例(2.6%).结论引起复视的疾病影像学表现多样,仔细观察,全面分析有助于明确引起复视的原因.

    作者:张征宇;杨本涛;王振常;鲜军舫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鼻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表现

    目的分析鼻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表现并探讨其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累及鼻咽部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CT及临床资料.结果病变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肿块或对称性黏膜软组织增厚,均伴不同程度慢性鼻窦炎.大多数病例咽缝间隙清晰(n=13),仅2例有颅骨破坏.鼻咽部局限性病变5例(局部肿块3例,肿块充填鼻咽腔2例);鼻腔鼻咽腔同时受累9例,其中以鼻腔病变为主5例,向后累及鼻咽腔前部,伴鼻前庭皮肤增厚1例.结论 NHL在鼻咽部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病变常呈多部位受累对称性分布,鼻部受累者可伴有皮肤的改变.病变局限者需与鼻咽癌等肿瘤鉴别.CT可显示病变范围.

    作者:张在鹏;龙清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颅中窝底后缘的HRCT测量及其临床价值

    目的测量正常成人颅中窝底后缘相关解剖径线,探讨颅中窝底变异的诊断标准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健康成人40例(80侧),在冠状位HRCT上测量颅中窝底后缘相关解剖径线并行统计分析.结果健康成人颅中窝底后缘深径左侧为(4.09±2.26) mm,右侧为(4.75±2.14) mm,总体为(4.42±2.21) mm,双侧比较(P=0.14)无显著统计学差异;95%可信区间0.09~8.75 mm.男性颅中窝底后缘深径(4.75±2.07) mm,女性(4.80±2.05) mm,男女比较(P=0.927)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HRCT可以清晰显示颅中窝底后缘骨性解剖结构,当颅中窝底后缘深径大于8.75 mm时,规定为颅中窝底低位,应提示临床此种变异.

    作者:监悟帅;王振常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慢性鼻窦炎螺旋CT扫描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对慢性鼻窦炎分型和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小林春美分型标准、Friedman分期标准和Lund得分对195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螺旋CT扫描结果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对螺旋CT扫描结果术前分期、分型及结果定量分析表明,Friedman分期与Lund评分有良好一致性.结论应用螺旋CT扫描对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前分期、分型及定量分析,有利于选择术式及彻底清除病变.

    作者:刘亚群;张杨;王鲁中;崔凤玉;张玫;韩璋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鼻骨孔的解剖基础及HRCT表现

    目的探讨鼻骨孔的解剖基础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干颅标本8个,离体鼻骨16个(8对),均行CT横断扫描及冠状扫描.结果在CT横断扫描及冠状扫描中,鼻骨孔均可表现为线样骨质不连续.结论鼻骨孔是鼻骨上一对正常解剖结构,在CT上与鼻骨骨折表现相似,认识其影像学表现,对于鼻骨骨折的鉴别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琳;张瑞禄;孙东辉;何岸苇;王振常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眼眶扁平肥厚型脑膜瘤CT及MRI表现

    目的探讨眼眶外壁蝶骨大翼扁平肥厚型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及其影像学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10例眼眶蝶骨大翼扁平肥厚型脑膜瘤,其中9例行CT检查,10例行MRI检查.结果 CT 及MRI常见的表现为蝶骨大翼增厚伴有软组织肿块,增强后均可见中等到明显强化.结论 CT可清楚显示蝶骨大翼骨质改变,MRI显示软组织清晰,并准确判断病变的范围,两者结合在本病的诊断、治疗及随访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高爱英;王振常;杨本涛;鲜军舫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鼓室硬化的HRCT诊断

    目的探讨鼓室硬化的HRCT表现,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共29耳)经临床证实的鼓室硬化患者,均经HRCT检查.结果病变累及鼓膜19耳,均表现鼓膜增厚,其中出现钙化12耳,呈条状9耳,点状3耳.鼓膜内陷9耳.病变位于鼓室内28耳,表现为钙化及软组织影共存23耳,软组织影4耳,仅为钙化影1耳.软组织影按形态分为条索状3耳,斑片状24耳,钙化影按其形态分为点状10耳,筛网状6耳,团块状8耳.硬化斑块包埋听骨链20耳.粘连锤骨7耳,砧骨6耳,镫骨2耳.硬化斑块与听小骨关系不密切2耳.累及鼓膜张肌腱1耳.结论 HRCT可以准确地显示鼓膜和鼓室内硬化斑块及其并发改变,对其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刘兆会;王振常;陶建华;鲜军舫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先天性骨性外耳道畸形的HRCT影像分析

    目的分析81耳骨性外耳道畸形的HRCT表现,探讨颞骨鼓部的发育情况与外耳道畸形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及HRCT证实外耳畸形病例81耳,观察颞骨鼓部的发育情况及相邻结构的改变.结果骨性外耳道轻度发育不良20耳(20/81),表现为鼓部形成外耳道结构,但鼓部发育短小、骨性外耳道狭窄或走行异常;外耳道重度发育不良21耳(21/81),表现为鼓部为一骨块,未形成管形外耳道结构;骨性外耳道缺如40耳(40/81),表现为鼓部结构缺如.结论颞骨鼓部是构成骨性外耳道结构的重要部分,鼓部的发育情况对外耳道畸形的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于文玲;刘中林;王振常;刘博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多层螺旋CT在小喉癌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处于T1、T2期的小喉癌多层螺旋CT(MSCT)成像技术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病理证实的小喉癌患者MSCT资料,评价其图像质量并比较不同窗技术图像及CT仿真喉镜图像对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所有横断面软组织窗图像1级,所有MPR重建图像2级.所有CT仿真喉镜图像1级.所有图像均能满足临床需要.常规软组织窗显示病变20例(69%),宽窗显示病变24例(81%),CT仿真喉镜显示病变27例(93%).结论 MSCT能有效显示小喉癌,可常规用于小喉癌检查.

    作者:吴任国;唐秉航;陈嵘;何亚奇;李良才;黄德成;吴金波;王振常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女性尿道损伤的腔内超声检测

    目的讨论女性尿道损伤后的声像图表现,探讨腔内超声探测技术在检测该病时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腔内超声技术探测18例尿道损伤的女性患者.结果 18例女性尿道损伤的超声表现:①膀胱颈阴道瘘和尿道阴道瘘;②尿道狭窄或闭锁;③阴道狭窄或闭锁;④尿道周围瘢痕形成;⑤尿道缺损;⑥上尿路损害和尿潴留.结论腔内超声操作简单,无创伤性,是检测女性尿道损伤的一种非常好的检查方法.

    作者:应涛;胡兵;冯亮;陈磊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精囊的磁共振扩散成像初步研究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成像对精囊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75例患者行MR扩散成像检查,使用回波平面扩散张量成像序列检查,b值为0和1 000.测量其精囊、膀胱、盆底脂肪和直肠内气体的ADC值.40例获终诊断结果,其中10例为前列腺癌侵犯精囊,9例为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后改变,9例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2例为无前列腺和精囊症状的健康志愿者.结果 40例患者中36例(90%)获得精囊的ADC值.前列腺癌侵犯精囊的ADC值为[0.30±0.08(均值±标准差)]×10-3 mm2/s (n=8),较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后精囊的ADC值低(P<0.05).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后精囊的ADC值为(0.46±0.17)×10-3 mm2/s (n=8),较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精囊ADC值低(P<0.05).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精囊ADC值为(0.96±0.10)×10-3mm2/s (n=8),健康志愿者的精囊ADC值为(0.97±0.33)×10-3mm2/s (n=12),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间膀胱、盆底脂肪和直肠内气体的ADC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DC值可用于精囊病变的鉴别诊断.

    作者:王霄英;孙非;丁建平;王继琛;蒋学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磁共振成像系统中梯度线圈设计的一种新的长度约束方案

    目的针对磁共振成像系统中长度约束的梯度线圈设计,寻求一种新的方案,使其能代替原有的方法,并且可以设计用于头部成像的不对称短线圈.方法本文在目标场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了流函数约束条件,从而提出了流函数约束方案.并在该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简单的不对称短梯度线圈设计方案.结果文中分别对直径32 cm,长径比1.5∶1的对称和不对称横向梯度线圈进行了仿真设计,结果显示了该方案的有效性.结论文中比较了对称和不对称线圈梯度均匀区的位置,结果显示后一种线圈适合头部成像而前一种不适合.

    作者:唐昕;俎栋林;包尚联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肝癌的近期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肝癌的近期效果.方法对临床病理确诊的6例肝癌患者,选择了8个病灶接受HIFU治疗,根据治疗前后磁共振(MRI)、血清肿瘤标记物和临床症状的变化等评估近期疗效.结果 MRI表现:病灶由治疗前的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变成治疗后的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病灶完全覆盖)或高低不一的混杂信号(病灶部分覆盖),呈现完全或部分凝固性坏死的特征性表现;动态增强扫描显示病灶由治疗前的信号强化,变成治疗后的信号强化减少或消失.患者治疗后血清肿瘤标记物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肝区疼痛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所有患者治疗后未出现重要脏器功能明显异常和邻近组织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HIFU治疗肝癌局部疗效明确,且安全、可行,为临床无创性治疗肝癌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作者:郭发金;杨杨;张永强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子宫肌瘤栓塞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子宫动脉栓塞术(TUAE)对子宫肌瘤治疗后的临床及卵巢内分泌功能的观察.方法 65例病人采用Seldinger技术一侧经皮股动脉插管,超选择至双侧子宫动脉,用聚乙烯醇微粒(PVA)栓塞.每个病人随访3~12个月.结果 48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7例明显好转,有效率100%,B超或MRI复查肌瘤缩小率为97%,无一例复发.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卵巢内分泌功能测试栓塞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子宫肌瘤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疗效好,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郑俊;刘晋波;王文新;高萍;吴新淮;高莉莎;窦彩绘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治疗肝血管瘤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在肝海绵状血管瘤(CHL)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8例肝CHL,经肝动脉的PLE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肿瘤大小,碘油沉积情况,临床症状及并发症.结果 PLE治疗后,肿瘤直径明显缩小,碘油沉积良好,临床症状缓解,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PLE经肝动脉介入治疗CHL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忱瑞;王涛;畅俊平;郭彦军;姜文浩;史仲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数字人体标准化体系研究

    本文首先概述了建立数字人体标准化体系的需求和当前国际医药信息领域的标准概况;然后,论述了数字人体标准化构建基本策略;后,讨论了数字人体标准化构建方法路线、数字人体标准化论域确定和数字人体标准化概念建模,为研究数字人体标准化体系提出了理论依据.

    作者:毕思文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