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3-3289
  • 国内刊号:11-1881/R
  • 影响因子:0.76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医学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SA 科学文摘(英),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文摘杂志,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期刊
  • 临床医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2011年7期文献
  • 重症流行性出血热1例

    患者男,27岁,于2010年9月27日去陕西渭南市探亲,11月2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无恶心、呕吐、腹痛、发热等症状,休息后无缓解,11月3日于渭南市一卫生所就诊,考虑上呼吸道感染,11月4日上午体温38.5℃,双侧扁桃体肿大,考虑急性扁桃体炎,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11月5日体温38.2℃,出现水样便、球结膜轻度水肿,视物不清,11月6日转至和田地区人民医院,CT检查肺部未见明显异常,11月7日全身及四肢皮肤出现散在出血点,以双下肢为著,11月9日急诊转入我院.X线胸片;双肺重度感染,肺水肿,双侧胸腔积液.

    作者:王丙宇;宛红娥;赵云辉;格日丽;贾景磊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原发性宫颈绒癌1例

    患者女,34岁,因”阴道出血近1个月,HCG持续上升”入院.患者1个月前宫颈妊娠,清宫术后超声复查“子宫、双卵巢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当日血βHCG 81 596 mIU/ml,超声见右侧卵巢大小32 mm×24 mm,内见26 mm×19 mm无回声区,且有细小分隔;左附件区见32 mm×36 mm无回声区,内见细小分隔,宫颈处见4 mm×3 mm等无回声区.

    作者:赵淳;邓学东;刘会秀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腹部嗜血细胞综合征1例

    患者女,54岁.10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经药物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并出现皮肤瘙痒,在当地医院应用激素治疗后好转;近2个月再次出现发热,伴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入院查体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清铁蛋白897.00μg/L;RBC 3.48×1012/L;WBC 3.28×109/L;PLT 62.00×109/L.骨髓穿刺细胞涂片;组织细胞比例增高,可见巨噬细胞及吞噬血细胞现象.

    作者:马晓璇;时惠平;于梅艳;郭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超声诊断胎儿右肺缺如1例

    孕妇25岁,孕1产0,孕33周.产前常规超声;胎头位于耻骨联合上方,颅骨光环完整,脊柱排列整齐,双顶径86.43 mm,腹径86.23 mm,股骨长65.31 mm,羊水指数36/46/49/38 mm,胎心搏动存在;CDFI示脐动脉阻力指数0.54,S/D 2.18,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0.61,胎盘位于子宫右侧壁,Ⅱ级,厚约32.12 mm;胎儿心脏位于右侧胸腔内,反复扫查胎儿右侧胸腔,未探及明显肺组织回声(图1);左侧胸腔内肺组织回声均匀.超声提示;宫内妊娠,左枕前,单活胎,胎儿右肺缺如.引产后证实胎儿右肺缺如.

    作者:邵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超声生物显微镜斑点追踪成像评价正常小鼠左心室内、外膜心肌应变

    目的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及斑点追踪(STI)技术探讨不同月龄正常小鼠左心室内膜及外膜心肌应变的特征.方法 对48只不同月龄的健康成年雄性小鼠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胸骨旁左心室长轴、乳头肌水平左心室短轴二维图像.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内径缩短率(LVFS).脱机分析两个不同切面左心室内、外膜的纵向应变、圆周应变及径向应变的峰值应变(PK)、达峰时间(TPk)、室壁大达峰延迟时间(MOWD)等指标.结果 不同月龄间心率、IVST、LVPWT、LVEDD和LVES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3月龄组比较,12月龄组LVEF、LVFS均减小(P<0.05).随月龄增加,小鼠左心室内膜下和外膜下心肌纵向、圆周及径向PK均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与3月龄组相比,12月龄组的测值均明显减小(P<0.05);与6月龄组相比,12月龄组径向应变测值也明显减小(P<0.05).外膜下心肌的纵向及圆周应变均显著小于内膜下心肌(P<0.01).随月龄增加,左心室内膜下和外膜下心肌纵向、圆周及径向TPk、MOWD均呈逐渐增大趋势.与3、6月龄组相比,12月龄组的部分测值明显增大(P<0.05).同月龄正常小鼠内膜下及外膜下心肌纵向、圆周TPk及MOWD接近(P>0.05).结论 UBM及STI技术能够无创、简便地全面评价正常小鼠左心室内、外膜下心肌的应变;所获不同月龄正常小鼠心脏结构及功能的正常测量值范围可为今后其他小鼠心脏模型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李振洲;李泉水;郑敏娟;Shu-ping GE;Xiong-wen CHEN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麻醉大鼠皮层及纹状体静息态脑功能网络连接

    目的 以功能连接分析方法探讨大鼠麻醉状态和呼吸、心跳消失早期状态不同脑部位静息态自主性BOLD低频振荡(LFBF)信号的变化.方法 对SD大鼠20只,于吸入麻醉后应用7.0T小动物磁共振仪行MRI,采集鼠脑解剖及功能成像数据;处死大鼠,呼吸、心跳停止5 min后以相同方法行鼠脑MRI;分别以大脑皮层和纹状体为ROI,以功能连接分析方法行脑功能相关性分析.结果 麻醉状态下皮层相关性强于纹状体,信号差异范围以皮层为主;呼吸、心跳停止早期皮层与纹状体相关性差异变小,信号差异以皮层之外的区域为主;相应ROI内两种状态相关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醉状态下大鼠脑功能活动网络依然存在.LFBF信号蕴含着神经活动的生理性信息,可能为研究局限性脑缺血早期脑神经活动变化及预后评估提供一种新的技术.

    作者:姚群立;张红英;方芳;余辉;陈蓉;滕皋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实时心肌造影评价犬腺苷预适应的心肌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腺苷预适应对犬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收缩功能及危险区心肌血流量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犬13只,随机分为2组;腺苷预适应组(n=7);缺血前静脉滴注腺苷0.3 mg/min,30 ml;对照组(n=6);缺血前静脉滴注生理盐水30 ml作为平衡对照.阻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3 h,再灌注1 h),于阻断前基础状态、缺血3 h、再灌注1 h各时间点经股静脉注入造影剂声诺维,分别采集左心室乳头肌水平短轴图像.同步记录左心室压力曲线.结果腺苷预适应组再灌注1 h的左心室内压峰值(LVSP)高于对照组(P<0.05);缺血3 h、再灌注1 h的左心室内压大上升速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坏死区、危险区心肌血流量低于正常区,其中坏死区低(P均<0.05),腺苷预适应组危险区心肌血流量较对照组增加(P<0.05).结论腺苷预适应能够有效改善犬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收缩功能,增加危险区心肌血流灌注,改善心肌微循环.

    作者:王欣;杨军;喻晓娜;白洋;韩舒;郭亚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家兔正常肝脏超声造影两种大小感兴趣区定量参数的比较

    目的 比较家兔正常肝脏CEUS两种大小ROI的定量参数.方法 将15只肝脏正常的新西兰大白兔麻醉后行CEUS检查,选择两种大小的ROI,得出肝实质、肝动脉、肝静脉和门静脉相应的定量参数[曲线上升支斜率(SIC)、峰值强度(DPI)、达峰时间(TTP)]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种大小ROI所测得的定量参数中,肝实质、肝动脉、肝静脉SIC、DPI、TT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门静脉SIC、DPI、TT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实质区适合应用固定大小的ROI,肝动脉、肝静脉、门静脉适合应用与血管截面积大小相同的ROI.

    作者:李银燕;王学梅;欧国成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兔VX2肌肿瘤模型制作方法的改良及超声评价

    目的 改良VX2肌肿瘤模型的制作方法,并采用超声对肿瘤进行评价.方法 健康新西兰兔20只,随机分为超声引导组和切口包埋组,每组10只,于实验兔双侧后肢肌肉行VX2肿瘤种植,超声引导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组织块接种法,切口包埋组采用切口组织块包埋法,每侧种植约1 mm3的VX2瘤块.观察比较两组肿瘤接种所需时间、成瘤率,且分别于种植后第7、14、21、26天进行超声检查,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 超声引导组及切口包埋组肿瘤接种所需时间分别为(93.78±7.42)s与(251.81±17.87)s,成瘤率分别为100%(20/20)、80.00%(16/2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组与切口包埋组接种成功的肿瘤均为单发,且大小均一.结论 超声引导下接种1 mm3大小瘤块建立兔VX2肌肿瘤模型操作简单、快速、成功率高、肿瘤生长均一,是实验研究肿瘤介入治疗的理想动物模型.

    作者:吴菲;曹兵生;邓娟;史迎昌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弥散加权成像诊断兔急性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目的 探讨3.0T MR DWI对兔急性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诊断价值.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24只,将其中18只兔制成IRI模型,结扎肝左叶血供60 min后恢复血供,随机分为0.5 h、2 h和6 h组,每组6只;另外6只作为对照组,仅解剖肝十二指肠韧带,未阻断血供.b值分别选取100、200、300、500、600 s/mm2,行T2W、T1W、增强T1W检查,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IRI后0.5 h,T2WI和DWI表现为整个肝左叶信号增高,在2 h和6 h时出现点片状高信号以及相对应的强化减低区.b=100、200、300 s/mm2时,0.5 h组AD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 h组ADC值虽有升高(b≤300 s/mm2较明显),但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100 s/mm2时,6 h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表现;IRI早期肝细胞弥漫性肿胀、肝窦内、中央静脉及小动脉内大量红细胞淤积.随着损伤加重,肝窦及肝实质内中性粒细胞浸润,肝细胞核固缩凋亡,肝窦解离.结论 应用较小b值(b≤300 mm2/s),3.0T DWI能反映兔肝脏IRI早期阶段的肝血窦淤血等微循环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对于早期动态监测、预防肝脏IRI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郭成伟;易贤林;罗维;曾琼新;曹希明;梁长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放射性核素标记[Tyr3]octreotide的体外毒性作用

    目的 观察放射性核素[131I]标记的奥曲肽(131I-TOC)对Graves病病理生理过程中不同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 以相同浓度131I-TOC处理增殖期和静止期细胞以及不同性质细胞后,观察131I-TOC的毒性作用;以不同放射剂量的131I-TOC处理活化的成纤维细胞后检测细胞毒性.结果 131I-TOC对增殖期细胞以及活化的成纤维细胞有明显毒性作用;随着剂量增加,细胞毒性增强.结论 131I-TOC有望成为治疗Graves病的新方法.

    作者:周颖明;卢霞;王荣福;闫平;张一帆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磁敏感加权成像诊断慢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

    目的 利用SWI评价慢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患者相应供血区域的脑氧代谢,检出易损脑组织.方法 对单侧慢性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11例(患病组)和性别、年龄与之相匹配的正常人10名(正常对照组)行TOF-MRA及SWI检查,选取相同大小的ROI测量,并比较患者患侧、健侧以及正常对照组两侧脑组织的相位弧度值及SWI信号值.结果.结论 患者患侧、健侧、正常对照组左侧及右侧的相位弧度值分别为(6.00±2.10)×10-3、(11.66±3.52)×10-3、(12.08±2.86)×10-3、(10.51±2.30)×10-3(F=13.48,P<0.05),SWI信号值分别为194.29±28.08、238.33±24.76、245.05±8.76、233.06±11.66(F=13.3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患侧相位弧度值及SWI信号值均低于健侧及正常对照组(P<0.05).患病组患者中2例大脑后动脉侧支循环丰富区域(枕叶为主)SWI信号及相位弧度值高于健侧.结论 SWI能间接反映慢性缺血脑组织氧摄取分数升高及脑血流量降低,可代替CT或MR灌注成像评价MCA狭窄或闭塞患者缺血范围及缺血程度,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刘红军;梁长虹;黄飚;张水兴;王广谊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与血管成像联合评价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CTP)与CTA联合评价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价值.方法 对26例临床诊断TIA患者行头颅CT平扫、脑CTP和颈动脉CTA.评价脑CTP的达峰时间(TT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以及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及斑块的性质.选取20名无TIA病史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 26例中,21例头颅CT平扫正常,5例有腔隙性脑梗死.脑CTP检查正常9例,异常17例,患者患侧与对侧的TTP、CB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A显示颈动脉狭窄19例,发现颈动脉斑块44处.随访6个月中3例发生脑梗死.结论脑CTP结合CTA对评价TIA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方元;陈爽;关颖;叶春梅;秦少华;徐瑛;王建民;陈晓荣;韩云学;叶春燕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人脑内脂质代谢产物的磁共振质子波谱

    目的 探讨正常人脑脂质代谢产物在不同年龄及不同解剖部位的变化特点.方法 对38名健康志愿者进行1H-MRS扫描,ROI包括双侧海马、左侧丘脑及左侧半卵圆中心脑白质.对不同年龄组(儿童组;≤16岁;青年组;17~29岁;中老年组;≥30岁)及不同解剖部位(海马、丘脑和半卵圆中心脑白质)进行分析,原始波谱数据经LCModel软件处理,并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结论 38名健康志愿者共107个体素中,脑波谱0.9 ppm处脂质代谢产物峰的出现率达91.59%(98/107).不同年龄组及不同解剖部位间脂质代谢产物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儿童组中,海马的脂质代谢产物含量高于丘脑(P=0.034);青年组中,海马及半卵圆中心脑白质的脂质代谢产物含量高于丘脑(P<0.001),且海马的脂质代谢产物含量高于半卵圆中心脑白质(P=0.01);中老年组中,海马的脂质代谢产物含量高于半卵圆中心脑白质和丘脑(P<0.001).在半卵圆中心脑白质,青年组的脂质代谢物含量高于中老年组(P=0.004);而在海马和丘脑,不同年龄组间脂质代谢物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0.294).在青年组及中老年组中,半卵圆中心脑白质的脂质代谢物含量与年龄呈负相关(r=-0.63,P=0.004).结论 正常人脑波谱0.9 ppm处的脂质代谢产物峰可能为某种或某几种正常磷脂代谢的产物.

    作者:杨志勇;全红;月强;任雯廷;曹婷;龚启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儿童髓外硬膜下结核球的临床特点及其MRI诊断

    目的 探讨儿童髓外硬膜下结核球(IET)的临床特点及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IET患儿的临床资料和MRI表现.结果 7例患儿均有其他部位结核病史,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进行性肢体瘫痪及感觉功能障碍、尿潴留或尿失禁等脊髓压迫症状.3例初发症状出现于抗结核治疗后3个月以内,1例出现于4~6个月,3例出现于7~9个月.MR平扫及增强扫描发现全部IET,病灶呈长梭形或扁豆状位于椎管内脊髓后方纵向走行,T1WI呈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混杂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呈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 IET可能是机体对抗结核药物治疗所发生的矛盾反应的结果,MR检查特别是增强扫描可清楚显示病变的范围、形态和信号特点,结合临床可及时、准确诊断IET.

    作者:秦勇;蔡金华;兰秀夫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扩散张量成像观察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小脑

    目的 通过DTI观察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小脑微观解剖结构的变化情况,探讨相应功能改变及发病机制.方法 PD组为25例符合PD诊断标准的患者,包括震颤亚组12例,非震颤亚组13例;选取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进行常规颅脑MR检查和DTI检查,分别计算出全脑的FA图及平均弥散率(MD)图.采用基于体素依赖分析(VBA)方法的SPM 5软件分别比较PD组和对照组、震颤亚组和非震颤亚组的FA图和MD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D组右侧小脑后叶FA值增高,MD值减低;与非震颤亚组相比,震颤亚组FA值升高的脑区包括左侧小脑前叶、右侧小脑后叶及脑桥,MD值减低的脑区包括左侧小脑前后叶、右侧小脑后叶及脑桥.结论 PD患者小脑结构的完整性在发病早期已发生改变,小脑可能对PD患者的功能障碍起到代偿作用,并参与静止性震颤的调节.

    作者:李建;范国光;徐克;何志义;商秀丽;韩旭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MRI在早期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中的应用

    新辅助化疗(NAC)已成为局部进展期乳腺癌(LABC)的标准治疗方法.正确评价LABC对NAC的反应,对进一步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判断患者预后意义重大.评价乳腺癌NAC疗效的影像学方法主要有超声、乳腺X线摄影和MRI.本文综述MRI在早期评价乳腺癌NAC疗效中的作用.

    作者:杨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影像学诊断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是一种与运动功能、视觉、听觉以及认知障碍密切相关的疾病,是早产儿脑瘫的主要原因.经颅超声能对PVL做出初步诊断及预后评价,且可重复多次对早产儿脑部结构变化进行评估;结合MRI,可评价PVL患儿的损伤程度,预测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本文对早产儿脑白质软化的影像学诊断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程桂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超声诊断技术在慢性肾衰竭导致的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进展

    慢性肾衰竭(CRF)是一种危及多种器官和组织的疾病,包括不同阶段和不同种类的心血管疾病.虽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技术已用于临床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治疗,但心血管并发症仍严重影响CRF和MHD患者的生存率.超声诊断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评估CRF和MHD导致的心血管并发症.本文就该技术对CRF和MHD导致的心血管并发症的临床诊断和评估及一些新技术进行简要介绍.

    作者:王迎莲;郑敏;常叶;谢蠡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超声检查诊断小儿结肠息肉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小儿结肠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常规超声或结合生理盐水灌肠后超声检查的结肠息肉患儿46例,以结肠镜检查为金标准,对超声检出结肠息肉的敏感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结肠镜诊断结肠息肉患儿46例,其中单发息肉44例,2枚息肉2例;7枚息肉直径≤1 cm,38枚>1 cm且<3 cm者,3枚≥3 cm.超声诊断息肉患儿43例,其中单发息肉42例,2枚息肉1例;超声漏诊3例(4枚息肉).超声检出息肉的总敏感度为91.67%(44/48),其中对直径>1 cm且<3 cm、≥3 cm息肉的敏感度分别为97.37%(37/38)、100%(3/3),明显高于直径≤1 cm的结肠息肉检出敏感度(4/7,57.14%).结论超声检查具有安全、无创、简便等特点,可作为检查小儿结肠息肉的首选方法.

    作者:刘庆华;李杰;刘小芳;苗莉莉;张文花;张新村;曲妮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超声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技术在脂肪肝分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技术在脂肪肝分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75例脂肪肝患者(脂肪肝组)分为轻度(28例)、中度(26例)、重度(21例)3亚组,另设正常对照组30名.对所有受检者进行常规超声扫查后,使用实时组织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进行扫查,并行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测量ROI内应变均值.结果 各组间超声弹性成像图表现有不同特点.弹性成像ROI内应变均值在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弹性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技术在评价脂肪肝程度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陈越峰;甘科红;丛淑珍;李妙珊;李谊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轻症急性胰腺炎

    目的 探讨DWI、ADC、指数表观扩散系数(eADC)对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临床确诊的MAP患者19例(MAP组)及正常对照者24名(NC组),均接受MR和DWI扫描(b值为0、600 s/mm2).采用双盲法对DWI、MRI诊断MAP阳性率进行比较;分别测量MAP组、NC组的ADC、eADC值并进行分析,评估两者的95%可信区间;对MAP组ADC、eADC值与MR检查当日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以竖脊肌DWI信号为参照,MAP组胰腺组织DWI呈高或明显高信号,而NC组呈等或稍高信号,DWI诊断MAP阳性率为84.21%(16/19),明显高于常规MRI(9/19,47.37%,χ2=5.14,P<0.05);MAP组、NC组ADC均值分别为(1.76±0.44)×10-3 mm2/s、(2.13±0.48)×10-3 mm2/s,eADC均值分别为0.20±0.08、0.15±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0.01、0.02,P均<0.05);MAP组中ADC、eADC值与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无相关性(rADC=-0.06、-0.04,reADC=0.03、0.01,P均>0.05).结论 MAP在DWI主要表现为高信号.DWI诊断MAP优于常规MRI,并有可能作为疗效评估的客观指标.

    作者:谢斯栋;王劲;单鸿;全力;康庄;何炳均;廖碧红;刘静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超声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描在乳腺占位性病变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描(ABVS)在乳腺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93个乳腺占位性病变ABVS和二维灰阶超声影像特征;并以病理结果为标准,比较ABVS与二维灰阶超声的诊断效果.结果 ABVS可显示乳腺占位性病变的冠状面形态特征、内部细微结构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ABVS检出乳腺病灶数(87个)明显多于常规超声(78个,P<0.05),并且ABVS诊断准确率(83/87,95.40%)明显高于常规超声(67/78,85.90%,P<0.05).结论 ABVS能为乳腺占位性病变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在病灶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方面可发挥更多优势,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陈林;陈悦;庞芸;裘之瑛;柴启亮;朱隽;詹嘉;王海尔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HRCT定量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支气管重构

    目的 观察不同临床表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段和亚段支气管重构的差异.方法 COPD患者76例,正常对照者30名(正常组),均接受胸部HRCT检查.对双上肺尖后段及亚段、双下肺后基底段及亚段支气管进行定量分析,分别测量4支段和4支亚段支气管的壁厚度(WT)、腔内径(Din)、壁面积(WA)和壁面积百分比(WA%),比较组间各指标差异.结果 76例COPD患者分为支气管炎型(A组,41例)和肺气肿型(B组,35例)2种临床表型.A组表现为支气管管壁增厚和管腔变窄,以亚段支气管明显;B组表现为肺密度减低和肺气肿,支气管壁增厚不明显或轻度增厚.A、B两组段和亚段支气管WT大于正常组(P<0.05),段支气管Din小于正常组,A组亚段支气管Din小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两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段和亚段支气管WA大于正常组(P<0.05).A、B两组段和亚段支气管WA%大于正常组(P<0.05),亚段支气管WA%显著大于段支气管(P<0.05).结论 HRCT能够检测段和亚段支气管重构,有助于诊断COPD患者临床表型.

    作者:邹利光;张旭升;戚跃勇;张松;文利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未行肾替代治疗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尿毒症肺CT分级与血肌酐水平的关系

    目的 探讨未行肾替代治疗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尿毒症肺(UL)CT分级与血肌酐(SCr)水平的关系.方法 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58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行MSCT检查,并于CT检查前后3天内测定SCr.按CT征象及肺部病变范围积分分别进行分级和分组,比较各组间的SCr.结果按CT征象分为0~4级,共5组,各组间SC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按肺部病变范围积分亦分为0~4级,共5组,各组间SC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UL的严重程度与肾功能下降程度有关.

    作者:彭泰松;许志高;武志峰;南喜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超声评价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目的 评价糖尿病肾病、非糖尿病肾病患者在透析前及不同透析时间段的肱动脉内皮功能指标,观察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及随透析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 利用高频多普勒超声,计算透析前和不同透析时间段(透析前、透析12个月、透析36个月)以糖尿病(DN组,n=60)和其他疾病(NDN组,n=60)为原发病的尿毒症患者和正常成人(n=20)的肱动脉扩张系数(DC)、僵硬度(SD)及血流介导的内径扩张值(FMD).结果 ①DN、NDN组透析36个月肱动脉DC值、FMD值小于透析12个月,SD值大于透析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DN组、NDN组DC值和FMD值减小,SD值增大(P<0.05);透析前及各透析时间段组间比较,DN组肱动脉DC值、FMD值小于NDN组,SD值大于NDN组(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内皮功能损害程度较其他原发病患者更为严重,且随透析时间延长继续恶化.

    作者:李丽娜;李翔;徐岩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超声二维应变成像观察冠心病患者缺血心肌收缩功能异常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成像技术检测冠心病患者左心室缺血心肌在不同方向上收缩运动的变化特点.方法 收集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83例,其中52例造影证实为冠心病(冠心病组),31例造影未见异常(对照组).超声采集左心室短轴及心尖长轴切面的高频二维动态图像,应用二维应变分析软件测量左心室各节段心肌的收缩期纵向应变(LS)、径向应变(RS)、圆周应变(CS)和旋转角度(RA).结果 二维应变技术对冠心病组缺血心肌的测量成功率为95.26%(402/422);缺血心肌的LS、RS显著低于对照组正常心肌(P<0.05);除乳头肌水平前壁及后壁RA外,两组心肌CS、R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维应变技术所测LS、RS可敏感反映缺血所致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异常;而CS、RA对于观察缺血心肌收缩功能损害不够敏感.

    作者:杨莉;吴灵敏;邱琼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心率≥70次/分或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CA)对心率≥70次/分或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临床诊断和疑诊冠心病的心率≥70次/分或心律不齐患者51例(研究组)及窦性心律且心率<70次/分者40例(对照组),在1个月内完成MSCTCA和DSA检查.以DSA为标准,评价MSCTCA对研究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研究组MSCTCA检出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的敏感度、准确率、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2.73%(29/55)、78.02%(142/182)、88.98%(113/127)、67.44%(29/43)、81.29%(113/139),中度狭窄为62.50%(30/48)、87.82%(137/156)、99.07%(107/108)、96.77%(30/31)、85.60%(107/125),重度狭窄为69.89%(65/93)、90.07%(263/292)、99.50%(198/199)、98.48%(65/66)、87.61%(198/226).MSCTCA与DSA检出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的总节段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59,P>0.05);两种方法在检出冠状动脉狭窄方面显著相关(r=0.731,P<0.01).结论 与DSA相比,MSCTCA评价心率较高、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敏感度虽然偏低,但采用适当的扫描和后处理技术后有较高的准确率和特异度,与DSA相关性较好,能满足临床筛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狭窄适应证的需要.

    作者:曾庆玉;邸杰;祖德贵;潘国忠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价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弹性

    目的 探讨TDI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CCA)弹性的可行性.方法 以89例2型糖尿病患者(病例组)和88名健康成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连接心电图,行右CCA超声检查.应用M型超声测量收缩末期内径(DS)、舒张末期内径(DD)及内径差(△D);采用TDI技术记录CCA壁运动曲线,应用MedArchive Viewer软件测定CCA壁运动加速度时间、峰值壁速度,计算CCA的相关弹性参数;膨胀性(DC)、局部顺应性(CC)、经DD和脉压(PP)校正后的壁峰值运动速度指标(Wvipeakrel)、经DD和PP校正后的平均加速度(meanACrel)等.应用HDI-QLab软件测量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对两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IMT、DC、CC、前壁-meanACrel及后壁-meanACre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除IMT较对照组厚以外,其他值均低于对照组;DS、DD、△D及Wvipeakre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DI可用于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CCA弹性,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云燕;葛辉玉;苗立英;王金锐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测定左心室容积及整体收缩功能

    目的 探讨采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STE)定量测定左心室容积及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STE在心尖四腔切面测定118人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二维超声心动图(2DE)Simpson双平面法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测定的LVEDV、LVESV和LVEF进行对比及相关性分析.进行STE测量的重复性分析.结果 STE测定的LVEDV与2D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于RT3DE(P<0.05);STE测定的LVESV与RT3D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于2DE(P<0.05);STE测定的LVEF低于2DE和RT3DE的测定结果(P<0.001).STE与2DE及RT3DE测定的LVEDV、LVESV、LVEF具有良好相关性(P均<0.001).STE测定左心室容积的同一观察者和观察者间变异分别为6.94%、8.31%,测定LVEF的同一观察者和观察者间的变异分别为9.12%、9.87%.结论 STE测定的左心室容积和LVEF与2DE及RT3DE的测定值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及重复性;STE可用于评价左心室容积及整体收缩功能.

    作者:杨性安;郑哲岚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右心导管测值的相关性

    目的 通过与右心导管测值比较,评价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参数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肺动脉高压患者60例测量超声心动图指标,包括三尖瓣反流压差、肺动脉瓣舒张期大反流压差、肺动脉瓣舒张末期反流压差、下腔静脉大内径、下腔静脉小内径,计算肺动脉收缩压(SPAP)、肺动脉舒张压(DPAP)、肺动脉平均压(MPAP)、右心输出量(RCO),并与右心导管的测值比较.结果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压力与右心导管测值之间有良好相关性(P<0.001);两种方法测得的右心输出量存在相关性(P<0.001).结论 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压力与右心导管测值有良好相关性,为临床无创测量及研究肺循环疾病血流动力学提供了可能.

    作者:李一丹;吴雅峰;马展鸿;杨媛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应用门控心肌显像定量分析室壁局部运动对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利用定量门控99mTc-MIBI心肌显像评价左心室室壁各节段运动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768例患者进行门控99mTc-MIBI心肌显像,采用QGSPECT程序定量获得20节段的局部室壁运动(WM)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分析LVEF与心室各节段WM的关系.结果 所得4个公共因子分别代表不同的节段信息,F1反映了心尖、侧壁的近心尖和中段、前壁、下壁和下间隔的近心尖的信息.F2反映了前壁和下间隔的中段、整个前间隔的信息.F3反映了前壁和下侧壁的基底段的信息.F4反映了下壁的中段和基底段及下间隔基底段的信息.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出其对LVEF影响的大小顺序为F1>F3>F2>F4(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633、0.471、0.415、0.169,P<0.001).结论应用定量门控心肌显像获得的WM与LVEF有显著的相关性,影响大的包括心尖、侧壁的近心尖和中段、前壁、下壁和下间隔的近心尖.

    作者:郭小闪;李思进;刘建中;武志芳;胡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手足口病患儿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方法 收集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28例(重症组)、轻症手足口病患儿30例(轻症组)、同期年龄及性别匹配体检儿童30名(对照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检测重症组、轻症组及对照组左心室17个节段的收缩期长轴峰值应变、双平面Simpson法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重症组、轻症组与对照组临床及血清学检查结果.结果 重症组心率增快,白细胞总数、血糖及肌酸磷酸激酶心肌同工酶升高,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与轻症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组仅见下壁基底段及中间段收缩期峰值应变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左心室后壁基底段及中间段、侧壁中间段收缩期峰值应变减低,与轻症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壁基底段收缩期峰值应变减低,与轻症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侧壁心尖段收缩期峰值应变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存在明显局部及整体收缩功能减低.轻症手足口病患儿尽管整体收缩功能正常,但可见个别节段局部收缩功能异常.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可检测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可为轻症患儿的心脏受累的早期诊断及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情进展和预后评价提供帮助.

    作者:王红英;李健如;虢艳;朱玲;徐翼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预测卵巢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过程中的反应性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预测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卵巢反应性的价值.方法 选择接受IVF-ET的83例不孕症患者,根据获卵数分为低反应组(获卵数≤5个)、正常反应组(获卵数6~15个)和高反应组(获卵数>15个).采用TV-CDS测量月经周期第3天(d3)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hCG日)的卵巢总体积、窦卵泡数(AFC)、卵巢间质血流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比值(S/D)、收缩期大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值,分析上述指标对卵巢反应性的预测价值.记录并比较三组间的卵巢间质血流参数和卵子数、获卵数、受精卵数和优质胚胎数.结果 高反应组卵巢体积显著大于低反应组和正常反应组,三组间AFC、MⅡ卵子数、受精卵数、优质胚胎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低反应组与高反应组d3的PI、RI、S/D、PSV和EDV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卵巢体积及AFC与获卵数、MⅡ卵子数、受精卵数呈正相关;d3 PI、RI、S/D与获卵数呈负相关,d3 PSV、EDV与获卵数呈正相关.结论 AFC、卵巢总体积、d3卵巢间质血流对预测卵巢反应性有一定价值.

    作者:屈文娟;姜宏;裴红;罗福成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18F-FDG PET/CT显像在上皮性卵巢癌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及对临床决策的影响

    目的 探讨PET/CT显像在上皮性卵巢癌术后和(或)综合治疗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及对临床治疗决策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上皮性卵巢癌术后,接受18F-FDG PET/CT显像及常规影像学方法检查患者的随访及临床评价资料,与临床随访的金标准[再次术后病理和(或)长期随访观察]进行对比,并分析PET/CT显像对临床决策的影响.结果 52例患者中,33例经临床随访确诊为复发和(或)转移,19例无明显复发和(或)转移.PET/CT显像以视觉分析法结合标准摄取值(SUVmax≥2.5作为阳性诊断标准),34例诊断为复发和(或)转移(真阳性30例,假阳性4例),阴性结果18例(其中3例为假阴性).PET/CT在随访中诊断复发和(或)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1%(30/33)、78.95%(15/19)、86.54%(45/52)、88.24%(30/34)和83.33%(15/18);而常规影像学分别为70.00%(28/40)、58.33%(7/12)、67.31%(35/52)、84.85%(28/33)和36.84%(7/19).基于PET/CT结果,16例(16/52,30.77%)患者的治疗方案发生改变.结论 应用18F-FDG PET/CT检查对卵巢癌综合治疗后患者进行随访,在监测复发和(或)转移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常规影像学检查.

    作者:奚嘉婧;兰晓莉;曹国祥;张永学;廖珊珊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脉冲组织多普勒超声评价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儿心脏功能

    目的 利用脉冲组织多普勒超声(PW-TDI)评价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对胎儿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PIH孕妇62例(PIH组),正常妊娠孕妇60名(对照组),在胎儿心脏四腔切面,应用PW-TDI测量左心室(LV)侧壁、右心室(RV)侧壁、室间隔(IVS)与房室环交界处心肌运动速度,获得舒张早期E波峰值速度(Em)、舒张晚期A波峰值速度(Am)、收缩期S波峰值速度(Sm),计算Em/Am比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随着孕周增大,对照组胎儿RV、LV的Em增高,IVS、LV的Sm增高,RV、IVS的Em/Am增大(P均<0.05),PIH组胎儿LV、RV、IVS的Em、Sm升高,RV、LV的Am升高,RV、IVS的Em/Am降低,LV的Em/Am升高(P均<0.05).与相同孕周正常胎儿相比,PIH组胎儿LV、RV、IVS的Em、Am、Em/A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0周的胎儿中,PIH组较对照组RV的Sm增高(P<0.05),<30周的胎儿中,PIH组较对照组IVS、LV的Sm降低(P均<0.01).结论 PIH患者胎儿心脏舒张功能与收缩功能受损.PW-TDI可评价PIH患者胎儿心脏形态和功能.

    作者:冯艳红;张华荣;吴世慧;展英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B-flow联合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在正常胎儿心血管系统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四维B-flow联合时间-空间相关成像(STIC)技术在正常胎儿心血管系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306胎孕20~39周正常胎儿,先在二维超声下进行常规扫查,然后进行B-flow显像及STIC数据采集.结果 在306胎中,289胎在B-flow显像方式下STIC数据采集成功,采集成功率为94.44%(289/306);所采集的容积数据通过重建可获得下列心外血管;主动脉弓、动脉导管弓、降主动脉、下腔静脉、静脉导管、肝静脉及肺静脉.B-flow联合STIC技术对≥1条、≥2条、≥3条和4条肺静脉的显示率分别为100%(289/289)、97.23%(281/289)、81.31%(235/289)、46.37%(134/289),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显示率分别为100%(289/289)、94.46%(273/289)、44.64%(129/289)、17.65%(51/289),二维灰阶超声显示率分别为100%(289/289)、93.08%(269/289)、40.83%(118/289)、15.92%(46/289).采用B-flow联合STIC技术对于3条及以上肺静脉和4条肺静脉的显示率明显高于二维灰阶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P均<0.05).结论 B-flow联合STIC技术能较好地显示血流速度较低的细小血管,如肺静脉.

    作者:吴红梅;蔡爱露;张颖;孙微;孙佳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超声造影对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CEUS对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CEUS表现及肌层浸润情况,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CEUS示Ⅰa期4例,Ⅰb期20例,Ⅰc期13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CEUS诊断Ⅰa期子宫内膜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00%(3/4)、93.94%(31/33)、91.89%(34/37)、60.00%(3/5)、96.88%(31/32);Ⅰb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00%(17/20)、82.35%(14/17)、83.78%(31/37)、85.00%(17/20)、82.35%(14/17);Ⅰc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62%(11/13)、95.83%(23/24)、91.89%(34/37)、91.67%(11/12)、92.00%(23/25).结论 CEUS在判断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情况及术前分期中有较高价值.

    作者:刘春英;王晓芳;谢晴;万贝贝;盛夏;王曼;赵琳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体外磁共振成像对比观察磁敏感加权成像及扩散加权成像检测金属离子的敏感性

    目的 采用体外实验方法对比SWI和DWI对金属离子的成像特性及敏感性.方法 将等量不同浓度梯度Fe3+、Fe2+、Cu2+、Ca2+溶液装入小塑料管中,分别行常规T2W、T1W、SWI、DWI序列成像,观察信号变化规律,并进行对比.结果与水信号相比较,浓度较低时(0.4 mmol/L),SWI和DWI上各种离子溶液信号无明显差别;当浓度较高时(40 mmol/L),SWI显示Fe3+呈明显低信号,Ca2+呈稍低信号,而Fe2+和Cu2+呈稍高信号;DWI对Fe3+和Fe2+都很敏感,超过T2WI和SWI的敏感性,基本表现为信号缺失.当浓度为0.3125~10 mmol/L时,Fe3+在T2WI、T1WI及SWI图像上的信号随浓度增加而呈梯度减低,T2WI对其敏感性略高于SWI,DWI对Fe3+敏感性相对更高,但梯度性不明显,SWI显示Fe2+和Cu2+信号随浓度增高而呈增高趋势.结论 SWI显示游离Fe3+的敏感性并不高于常规T1WI和T2WI;SWI上Fe2+和Cu2+信号随浓度增加而增强;DWI检测铁离子、特别是Fe3+非常敏感,超过其他序列.

    作者:张劲松;魏梦绮;刘凯;尹涛;程晓东;尤志军;葛雅丽;任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正常成人上臂五大神经分支的高频超声声像图表现与检查方法

    目的 探讨正常成人上臂五大神经分支(腋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的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及检查方法.方法 使用高频超声检查30名正常成人60侧上臂神经分支,描述并记录声像图特点及检查方法,测量其横截面积.结果 以骨骼、肌肉、肌腱、血管作为解剖标志,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正常成人上臂腋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及其与周围骨骼、肌肉、血管的毗邻关系.测得的横截面积分别为;腋神经(5.11±1.54)mm2,肌皮神经(4.85±1.70)mm2,正中神经(11.03±2.13)mm2,尺神经(7.76±2.72)mm2,桡神经(5.08±2.46)mm2.结论 高频超声可作为上臂五大神经分支的首选无创性检查方法.

    作者:陈敏;鄂占森;徐文中;赵新宇;代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比较相位排序自动门控窗选择及同时多重容积算法双呼吸导航门控与屏气二维双反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波黑血心脏MR序列的成像质量

    目的 探讨分别采用相位排序自动门控窗选择(PAWS)及同时多重容积(SMV)算法双呼吸导航门控与屏气二维双反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波(2DNAV DIR FSE,2DBH DIR FSE)黑血心脏MR序列的图像质量,评价前者的临床应用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对15名健康成年志愿者分别进行2DNAV DIR FSE及2DBH DIR FSE黑血MR心脏成像,对比评价两个序列对应层面的图像质量(定性评价及定量分析).结果 2名医师评估2DNAV DIR FSE序列图像质量的一致性较好(Kappa=0.573,P<0.01);2名医师对2DNAV DIR FSE序列相对诊断可信性主观评分显著相关(r=0.733,P<0.01).2DNAV DIR FSE序列各层面图像左心室心肌、心腔信噪比及左心室心肌/心腔对比噪声比均低于2DBH DIR FSE序列(t=-15.847、-18.399、-14.824,P均<0.05).结论 采用PAWS及SMV算法的2DNAV DIR FSE黑血MR序列对于屏气配合差的患者优势明显,但对屏气配合良好者不宜作为首选.

    作者:具海月;杨立;程流泉;蔡祖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诊断颈椎病颈部肌群损伤

    目的 探讨DTI在研究颈椎病颈部肌群损伤中的应用价值,观察颈部肌群在颈椎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30例患者(颈椎病组)与25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常规MRI和DTI,以肌腹中心作为ROI,分别测量不同肌肉相应ROI内的ADC值和FA值,并比较颈椎病患者与健康人对应肌肉ADC值和FA值的差异.结果 颈椎病组与对照组左侧颈半棘肌的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右侧颈半棘肌、两侧头半棘肌、两侧头颈夹肌、两侧胸锁乳突肌和两侧斜角肌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病组与对照组两侧颈半棘肌、两侧头半棘肌、两侧头颈夹肌、两侧胸锁乳突肌和两侧斜角肌的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病患者部分颈部肌群有受损表现.颈部肌群弥散受限在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一定作用.

    作者:王亚;刘怀军;杨飞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正常小儿髋关节发育的磁共振成像定量分析

    目的 应用磁共振T2W快速梯度回波(FFE)序列进行多参数定量测量,观察正常小儿髋关节发育过程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163名6个月~12岁正常发育小儿髋关节进行MR扫描,测量反映股骨头覆盖率的指标,包括髋臼总覆盖角(TCA)、骨性髋臼覆盖角(ACA)、盂唇覆盖角(LCA),并测量反映髋臼窝宽度、深度和股骨头直径的指标,包括髋臼窝宽度(AW)、髋臼窝深度(AD)和股骨头直径(DFH),并分析以上指标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ACA、LCA、AW、AD、DFH均与年龄呈明显相关.TCA在1岁以内与年龄有相关性,1岁以后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TCA与ACA及LCA均呈明显正相关,ACA与LCA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正常髋关节的发育是髋臼软骨增加、骨化比例增多、髋臼窝逐渐增大与加深、股骨头逐渐增大的过程.发育早期髋臼软骨及盂唇在维持髋关节承重及保持关节稳定性方面起重要作用.随年龄增大,骨性结构逐渐替代软骨结构的作用,髋臼与股骨头同步发育,髋关节结构始终保持相对稳定.

    作者:曾斯慧;刘鸿圣;徐宏文;陈元凯;缪定强;聂丽怡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MR增强扫描评估HIFU治疗原发骨肉瘤的短期疗效

    目的 评估MR平扫和增强扫描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原发骨肉瘤短期疗效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原发骨肉瘤患者HIFU治疗前后的MR平扫和增强图像,观察病灶HIFU治疗前后的信号变化和强化特点.结果 HIFU治疗前11例原发骨肉瘤T1WI以低信号为主、T2WI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同程度强化.HIFU治疗后病灶T1WI信号增高,T2WI信号减低;8例治疗1个月后病灶未见强化,其周围区域见条带样强化,3~4个月后呈线样强化;1例治疗1个月后在病变骨干内见片状强化;1例治疗1个月后在病灶边缘出现结节样强化,再次HIFU治疗后强化消失,病灶周围见条带状强化;1例治疗后与治疗前强化形式相似,再次HIFU治疗后病灶未见强化,周围出现线样强化带.结论 MR增强扫描能准确评估原发骨肉瘤HIFU治疗后的短期疗效;根据常规MR平扫的信号改变不能准确判断肿瘤完全坏死或残留.

    作者:鄢雄;余聪;郭大静;赵建农;冉立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骨膜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相关病理改变

    目的 探讨骨膜骨肉瘤(POOS)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POOS患者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结果 4例胫骨POOS X线表现为基底部紧贴于胫骨骨干皮质表面的软组织肿块,肿块内可见放射状钙化或骨化影;MRI示肿块的软组织成分呈T1WI等低信号为主、T2WI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瘤内的钙化、骨化T1WI及T2WI均表现为低信号.1例颅骨POOS CT表现为顶骨表面的宽基底软组织肿块,肿块内亦可见放射状钙化或骨化影.光镜下见软骨小叶中有骨样组织形成为POOS的特征性病理表现.结论 POOS的影像学和病理学表现具有特征性,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

    作者:陈韵;周永红;潘恒;林琼燕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甲状腺显像疏/甲比预测131I治疗Graves病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目的 探讨99mTcO4-甲状腺显像中甲状腺内稀疏部位平均放射性计数与整个甲状腺内平均放射性计数的比值(疏/甲比)与Graves病(GD)131I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的关系.方法 对172例经131I治疗的GD患者于治疗前进行99mTcO4-甲状腺显像,并计算其疏/甲比.根据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痊愈组、甲减组和未愈组.用ROC曲线确定疏/甲比的诊断阈值,分析疏/甲比与治疗后甲减的关系.结果 取疏/甲比0.92为诊断甲状腺内存在稀疏部位的临界值,其灵敏度为0.86,特异度为0.65.甲减组与痊愈组、未愈组的疏/甲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疏/甲比<0.92时,治疗后甲减发生率高.结论 疏/甲比与131I治疗后GD患者发生甲减有相关性,疏/甲比<0.92时,甲减发生率高.

    作者:李俊红;韦智晓;李亚范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MRI对前列腺癌诊断准确性的系统评估

    目的 通过随访评估MRI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性.方法 对因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异常而接受前列腺MR检查的612例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随访对象中396例在MR检查后3个月内接受首次穿刺或手术,其中发现前列腺癌183例.MR检查结果与穿刺或手术后病理结果有显著相关性(χ2=106.04,P<0.05).MR检查诊断准确率75.25%(298/396),敏感度83.06%(152/183),特异度68.54%(146/213),阳性预测值69.41%(152/219),阴性预测值82.48%(146/177).MRI分期为B期者穿刺阳性率为52.21%(59/113),C期、D期者穿刺阳性率分别为86.17%(81/94)和100%(12/12).在213例3个月内穿刺未发现前列腺癌患者中,随访期内新发现前列腺癌12例,其中6例(6/67,8.96%)MRI曾诊断为癌,6例(6/146,4.11%)MRI曾诊断为非癌.612例患者中共发现前列腺癌195例,失访134例.结论 MRI对C期及D期的前列腺癌患者有较大诊断价值;对1次穿刺未发现肿瘤而MRI提示异常的患者需定期复查.

    作者:刘汀;王霄英;郭雪梅;佟艳军;李飞宇;蒋媛嫄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经DWI定位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诊断前列腺癌

    目的 探讨经DWI定位经直肠超声(TRUS)引导下目标穿刺方法诊断前列腺癌(PCa)的价值.方法 对50例临床疑似PCa患者行DWI,之后于TRUS引导下行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术.采用系统穿刺(SB)与DWI目标穿刺(DWI-TB)相结合进行穿刺.根据穿刺病理结果,分别统计DWI-TB、SB及DWI-TB+SB的PCa检出率和穿刺阳性率.结果 DWI-TB和SB及DWI-TB+SB对PCa的检出率分别为54.00%(27/50)、46.00%(23/50)和66.00%(33/50),其中DWI-TB+SB与单纯SB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TB、SB及DWI-TB+SB穿刺阳性率分别为40.41%(59/146)、9.33%(39/418)和14.23%(72/506),三种穿刺方案穿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有助于发现可疑PCa病灶,为TRUS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提供目标、特别是移行区目标信息,联合运用SB和DWI-TB价值较高.

    作者:戚庭月;陈亚青;苗华栋;朱云开;蒋珺;姚晓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Achieva1.5T SE锐智磁共振的性能特点与临床应用

    磁共振设备面世以来就以其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飞速发展,但随着应用的广泛普及,其繁复的定位与参数设置、复杂的扫描序列和后处理等问题也日益突出,使扫描效率与扫描质量受到极大制约.为此,将全程智能检查与高分辨成像技术完美结合起来的Achieva 1.5T SE锐智磁共振产品应运而生.

    作者:飞利浦医疗保健事业部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