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3-3289
  • 国内刊号:11-1881/R
  • 影响因子:0.76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医学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SA 科学文摘(英),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文摘杂志,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期刊
  • 临床医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2013年2期文献
  • 超声误诊甲状旁腺腺瘤囊变1例

    患者女,37岁,发现颈部饱满似可触及肿物3天.生化检查示血钙增高、血磷降低.超声:左侧颈部无回声区,边界清楚,内可见少量中等回声分隔,未见明显结节样凸起,其内侧及表面可见少量正常回声甲状腺组织;CDFI 示分隔内少量血流信号.超声诊断:左侧颈部囊性包块,考虑甲状腺囊性i结节.CT:左侧甲状腺区包块,考虑来源于甲状旁腺.应临床要求复查超声,于颈部自上而下连续行横断面扫查,同步对比观察双叶,发现甲状腺左侧叶被上述囊性肿物推挤,向颈前及气管方向移位并略变薄,连续性完好(图1).诊断:左侧颈部囊性结节,不除外来源于甲状旁腺.患者后接受左侧甲状旁腺切除术.术后病理示甲状旁腺腺瘤囊变.

    作者:王艳滨;欧阳向柳;张元元;刘晓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1例

    孕妇26岁,孕2产0,孕36周,否认药物接触史、家族遗传病史及近亲结婚史,孕期常规超声检查未见异常.孕36周超声:胎位左枕前,双顶径8.5 cm,脑中线居中;股骨长6.8 cm,脊柱排列整齐;四腔心切面心尖向左,卵圆孔直径约0.6 cm,房间隔及室间隔连续未见明显中断,左心室3.3 cm×1.8 cm,右心室2.6 cm×1.7 cm,左心房1.5 cm×1.6 cm,右心房1.9 cm×1.7 cm,主动脉出自左心室,内径0.78 cm,主动脉弓形态正常,肺动脉出自右心室,内径约0.84 cm,左右分支可见;三血管气管切面示升主动脉远端回声中断(图1A),直径约0.80 cm;CDFI示胎儿主肺动脉异常分流,心率145次/分.超声提示:晚期妊娠,单活胎;胎儿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

    作者:李霞;蔡宇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巨大表皮样囊肿1例

    患者女,82岁,3年前偶然发现右乳肿物,无疼痛、无乳头溢液,近2个月曾有破溃.查体:双乳不对称,右乳变形,体积明显增大,外形失常且皮肤张力增高,局部皮肤破溃,可见暗红色液体流出,可触及多个大小不等肿物,彼此相连,质韧、界清,无压痛,活动度尚可.左乳未触及异常,双侧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超声表现:右乳可探及巨大囊性包块,大长径约8.4 cm,大前后径约4.9 cm,内可见细小点状回声飘动,并可见多条带状分隔(图1),其前缘距皮约0.2 cm,CDFI仅在分隔上可见条带状血流信号,右乳内侧仅可见少许腺体组织,与上述包块分界尚清.右侧腋窝未见肿大淋巴结.考虑为来源于皮肤层的良性病变,伴出血可能性大.遂行右乳肿物切除术,术中完整切除肿物,其内可见暗红色浓稠液体.术后病理诊断:右乳巨大表皮样囊肿继发出血,陈旧性血肿形成.

    作者:剧红娟;田晖;李涛;张彤迪;赵雅培;张丽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超声辐照血卟啉单甲醚和声诺维协同杀伤MDA-MB-231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辐照中血卟啉单甲醚(HMME)和声诺维(SonoVue)杀伤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细胞的协同作用.方法 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MDA-MB-231细胞分为8组(M组、H组、H+M组、U组、U+M组、U+H组、U+H+M组和对照组).采用优化后的实验参数,以50 Hz脉冲波照射60 s,以MTT法检测照射后的MDA-MB-231细胞存活率,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 M组、H组、H+M组、U组、U+M组、U+H组、U+H+M组及对照组中MDA-MB-231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1.90±1.41)%、(95.28±3.30)%、(90.76±4.01)%、(77.59±1.52)%、(52.12±2.90)%、(46.72±1.35)%、(31.47±1.48)%和(99.95±0.66)%.U+ H+M组细胞存活率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超声辐照时,SonoVue和HMME能够相互协同杀伤MDA-MB-231细胞.

    作者:阮镜良;吴欢;许晓琳;杨海云;智慧;罗葆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超声造影评价兔肝VX2移植瘤血流灌注及其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CEUS评价兔肝VX2移植瘤血流灌注及其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价值.方法 建立兔肝VX2移植瘤动物模型,之后10~14天进行常规超声及CEUS检查.应用低机械指数CEUS(CnTI)及QontraXt定量分析软件,测得VX2移植瘤和肝实质CEUS定量参数,并与组织病理所示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成功建立肿瘤模型兔11只,共22个肿瘤.兔肝VX2移植瘤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均早于周围肝实质,其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曲线尖度均高于周围肝实质(P均<0.05).兔肝VX2移植瘤MVD与CEUS的峰值强度呈正相关(r=0.58,P=0.005),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64,P=0.001).兔肝VX2移植瘤VEGF的表达均为阳性,肝实质VEGF的表达均为阴性.结论 CEUS可定量反映兔肝VX2移植瘤血流灌注,其峰值强度与MVD呈正相关,可间接提示肝恶性肿瘤的MVD表达水平,评估肿瘤的血管生成.

    作者:曹成;刘利平;张炎晶;鲁琴;张敏;李奕莹;李廷廷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CEUS评估兔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滑膜炎

    目的 探讨CEUS评价兔胶原诱导性关节炎(AIA)模型膝关节滑膜炎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30只新西兰大白兔均分为A、B组,分别将2 mg及8 mg鸡卵蛋白注入兔右侧膝关节腔制成AIA模型.于4周后行二维超声、CEUS及增强MR检查,评估滑膜炎严重程度,将超声与MRI结果进行对比,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二维超声及MR均显示A、B组兔AIA模型膝关节滑膜炎的发生率及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EUS与增强MRI对于兔AIA模型滑膜炎的检出率及评价滑膜炎分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对于滑膜炎分级的评价一致性较高(Kappa=0.78,P<0.05),相关性高(r=0.94,P<0.05).以MRI作为金标准,二维超声诊断兔AIA模型膝关节滑膜炎的敏感度为72.73%(16/22),特异度为97.37% (37/38),准确率为88.33% (53/60),Youden指数为0.70,CEUS的敏感度为90.91% (20/22),特异度为100% (38/38),准确率为96.67%(58/60),Youden指数为0.91.结论 CEUS可作为评价AIA兔模型滑膜炎严重程度及其治疗性实验效果随访的新方法.

    作者:唐远姣;张凌燕;王磊;邱逦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大鼠肝纤维化分期

    目的 探讨常规二维超声及CDFI评价大鼠肝纤维化分期的价值.方法 选取80只健康Wistar大鼠,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应用二维超声及CDFI测量大鼠门静脉内径及血流速度、脾脏厚度及长度,对测量结果与大鼠肝纤维化病理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大鼠门静脉内径在S4与S0、S1、S2、S3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1与S3、S2与S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门静脉血流速度S0与S4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期肝纤维化中,脾脏厚度及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门静脉内径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呈正相关(r=0.77,P<0.001),门静脉血流速度与肝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性(r=-0.29,P<0.05).脾脏厚度及长度与肝纤维化分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常规二维超声及CDFI可通过检测大鼠门静脉内径及血流速度,简便、无创、客观地评价肝纤维化进程.

    作者:王鹏;唐少珊;王一娇;赵国家;刘守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DWI观察乳猪腮腺放射治疗后ADC值变化与病理的相关性

    目的 分析乳猪腮腺放射治疗前、后的ADC值和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探讨DWI诊断乳猪腮腺放射性损伤的价值.方法 对8只乳猪行单剂量放疗,放疗前、后行常规MR和DWI检查,测量左、右侧腮腺的ADC值,记录放疗前、后腮腺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 放疗前乳猪左、右侧腮腺的唾液流速和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左、右侧腮腺的唾液流速和ADC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均<0.05).ADC值与腮腺病理等级具有相关性(rs=0.649,P<0.05).结论 通过测量ADC值,DWI可能为腮腺放射性损伤提供一种无创的监测手段.

    作者:金观桥;苏丹柯;张卫;刘丽东;朱旭娜;黄向阳;赖少侣;谢东;李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兔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

    目的 建立标准化不同免疫状态新西兰大白兔肺隐球菌病模型,探讨肺隐球菌病急性期CT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免疫抑制组及免疫正常组.对免疫抑制组注射阿糖胞苷以诱导免疫抑制状态,对全部动物均注射抗生素以预防细菌感染;通过气道注射的方式接种隐球菌菌株,接种后隔天行CT扫描并与病理对照.结果 两组病变类型均以实变为主,且多发生于胸膜下,免疫抑制组急性期易出现结节.免疫抑制组病灶多为多发且病程演变过程中病灶范围多有扩大.结论 不同免疫状态兔肺隐球菌病急性期病变均以斑片浸润为主,但部分模型肺部亦出现结节、团块改变,提示在急性肺隐球菌病早期即可出现结节、团块样病变.

    作者:骆静;刘士远;肖湘生;谢丽璇;刘锴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利用载舒尼替尼的多聚体微泡实现超声介导的靶向药物运输:实验研究

    目的 探索载舒尼替尼的新型多聚体型微泡抑制人肾癌GRC-1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肾癌GRC-1细胞,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舒尼替尼组、新型多聚体型微泡联合超声组(pMB+ US组)、载舒尼替尼的新型多聚体型微泡不联合超声组(pMBS-US组)、载舒尼替尼的新型多聚体型微泡联合超声组(pMBS+ US组).舒尼替尼组、pMBS-US组、pMBS+ US组分别以0.01、0.10、1.00 μg/ml舒尼替尼给予处理,于不同时间以MTT法观察不同处理组细胞生存率,检测细胞凋亡,并用HE染色法及DAPI荧光染色法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 pMBS+ US组较之其余各组对肿瘤细胞有更为明显的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效应(P<0.01).结论 载舒尼替尼的新型多聚体型微泡在超声作用下能显著促进药物与肿瘤细胞的作用,为靶向持续药物运输提供了可能.

    作者:胡劼;苏海砾;宗瑜瑾;张军;周晓东;段瀚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犬急性心肌缺血及再灌注心内膜下心肌和心外膜下心肌径向应变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检测犬急性心肌缺血及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心内膜下心肌和心外膜下心肌的径向应变.方法 选取20只健康成年杂种犬,结扎左冠状动脉第一对角支,分别对结扎前、结扎即刻、60、120和180 min及再灌注即刻、60和120 min基底水平、乳头肌水平和心尖水平心内膜下和心外膜下心肌的径向应变进行比较.结果 在急性缺血过程中,基底水平心肌起代偿作用,其径向应变上升;乳头肌水平和心尖水平心肌下降明显,心尖水平心肌甚至出现反向运动.在急性缺血及再灌注过程中,心内膜下心肌对缺血更加敏感.再灌注后,乳头肌水平和心尖水平心内膜下和心外膜下心肌及跨壁的径向应变仍低于基础状态.结论 斑点追踪技术可以评价犬局部及整体心脏功能,并判断急性心肌缺血的透壁程度.

    作者:宋平梅;任卫东;马春燕;王秀芹;乔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评估正常人群脑静脉血相位值

    目的 利用SWI测量正常人群脑静脉血相位值,评价不同年龄组及不同血管的静脉血相位值.方法 对96名健康受试者行常规MR、SWI检查,对大脑内静脉、基底静脉、大脑中浅静脉、上矢状窦、小脑静脉、脑干前正中静脉的静脉血相位值进行测量.比较5个年龄组(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间及不同血管之间静脉血相位值的差异.结果 各测量血管的静脉血相位值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上矢状窦的血液相位值(-0.644±0.079)在各测量血管中低(P均<0.05),而小脑静脉和脑干前正中静脉相位值较高(-0.473±0.089、-0.354±0.075,P均<0.05).结论 脑静脉血相位值随年龄改变无明显变化,而不同静脉血相位值存在差异.

    作者:刘铁利;张竞文;谭艳梅;伍建林;苗延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未受教育及受教育儿童语言处理脑区偏侧化的差异:基于体素的MR形态学分析

    目的 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方法分析未受教育及受教育儿童语言处理相关脑区的偏侧化差异.方法 对42名学龄儿童(未受教育组23名,6.0~7.8岁,中位年龄6.5岁;受教育组19名,5.8~7.6岁,中位年龄6.3岁)行高分辨力T1W扫描,采用VBM8软件包进行图像后处理,并采用LI-tools工具软件进行偏侧化分析,比较未受教育组与受教育组的灰质密度(GMD)偏侧化指数情况.结果 受教育组的额下回(BA44)以及颞上回(BA22)的GMD偏侧化指数显著高于未受教育组.结论 学校教育可能显著促进额下回和颞上回的GMD偏侧化.

    作者:孔繁星;于兵;孙红彬;孟凡星;刘娜;郭启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锰离子增强MRI在视觉相关研究中的应用

    锰离子增强磁共振(MEMRI)是一种分子影像学方法,近年来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研究视网膜、视皮质及视觉功能.本文对MEMRI视觉相关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卫善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超声微泡造影剂携基因抑制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随着超声微泡造影剂制备技术的提高,以及对肾间质纤维化分子机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微泡介导基因抑制肾间质纤维化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且比其他基因转染方法更为高效和安全.本文就超声微泡携相关基因抗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肖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肝癌射频消融术后疗效的CT形态学和功能学评价

    射频消融已成为治疗肝癌的公认的有效方法;CT以其突出优势成为射频消融术后疗效评价的重要影像学手段.正确认识射频消融灶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学及功能学改变,有助于及时准确发现局部残留或复发,实行有效干预,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就CT增强扫描及灌注成像在肝癌射频消融术后疗效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经直肠腔内超声术前评价直肠癌周围淋巴结转移

    目的 探讨经直肠腔内超声(ERUS)术前评价直肠癌周围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5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直肠癌患者,行ERUS检查,通过淋巴结的大小判断其良、恶性,淋巴结大径≤5 mm者判定为良性,>5 mm者判定为恶性.结果 超声判断直肠癌周围淋巴结转移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欠佳(Kappa=0.228,P>0.05),其敏感度为80.00%(16/20),特异度为41.67%(5/12),准确率为65.63%(21/32).以淋巴结大径5.25 mm作为诊断界值时,ROC曲线下面积大(P<0.01),为0.835,其诊断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度为85.00%,特异度为66.70%.结论 ERUS评价原发性直肠癌局部淋巴结转移的能力有限,但仍可作为临床术前评估直肠癌的辅助检查方法.

    作者:张春爽;项玉平;王良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比较实时超声弹性成像与声触诊组织定性弹性成像诊断肝局灶性病变

    目的 比较实时超声弹性成像(RTE)与声触诊定性弹性成像(VTI)在肝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及二者诊断的一致性.方法 对44例肝结节患者(共54个结节)分别进行RTE及VTI检查.对弹性图像分别进行评分,并评价结节硬度.对照临床诊断结果,分别计算RTE和VTI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采用x2检验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差异.结果 RTE诊断肝脏恶性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82% (27/33)、71.43%(15/21)、77.78%(42/54)、81.82%(27/33)、71.43%(15/21),VTI分别为72.73%(24/33)、71.43%(15/21)、72.22%(39/54)、80.00%(24/30)、62.50%(15/24).RTE和VTI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6和0.722(Z=0.45,P=0.3264),两种弹性成像方法均具有一定诊断价值.RTE和VTI对同一病灶的诊断一致性较好(P>0.05).结论 RTE与VTI对肝内良恶性局灶性病变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且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作者:李艺;王燕;曾敏霞;栾艳艳;常婷;胡兵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晚期胰体癌HIFU消融效果与CT靶皮距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晚期胰体癌HIFU消融效果与CT靶皮距的相关性.方法 将HIFU消融体积比>30%定为A组,即存在与HIFU相关的消融;≤30%定为B组,即不明确存在与HIFU相关的消融.根据上述分组,对20例晚期胰体癌肿物消融效果与CT靶皮距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A组与B组之间CT靶皮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T靶皮距每增加1 cm,消融效果降低0.31倍;ROC曲线显示,当CT靶皮距为7.15 cm时,其预测消融效果的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70.00%,曲线下面积为0.81(P=0.02).结合临床,将7 cm作为CT靶皮距的分界值,预测消融效果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80%和72.70%,OR值为9.33.结论 晚期胰体癌HIFU消融效果与CT靶皮距呈负相关;CT靶皮距等于7 cm可作为胰体癌HIFU治疗的适应证选择界值.

    作者:葛辉玉;苗立英;熊六林;王金锐;贾建文;郑粹闪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CT能谱成像定量评估胃癌分化程度

    目的 探讨宝石CT能谱成像(GSI)定量评估胃癌分化程度的价值.方法 对79例胃镜诊断的胃癌患者于术前行单源双能CT GSI三期增强扫描;通过GSI Viewer分析软件获得碘基图、水基图,应用ROI技术测得病灶的碘、水浓度,并计算标准化后的碘浓度(病灶碘浓度与腹主动脉碘浓度的比值).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术后病理相对照;同时运用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 病理证实中高分化腺癌32例,低分化腺癌35例.中高分化腺癌的碘浓度低于低分化腺癌,动脉期分别为(13.88±3.83)(100 μg/ml)和(14.82±6.68)(100 μg/ml),静脉期分别为(18.98±5.26)(100 μg/ml)和(23.43±6.49)(100 μg/ml),实质期分别为(18.28±4.47)(100 μg/ml)和(22.95±5.51)(100 μg/ml).中高分化腺癌的碘浓度比亦低于低分化腺癌,动脉期分别为0.17±0.07和0.18±0.06,静脉期分别为0.48±0.15和0.61±0.16,实质期分别为0.63±0.15和0.81±0.21.两组间静脉期和实质期碘浓度、碘浓度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动脉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质期中高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的碘浓度、碘浓度比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3和0.760;以碘浓度比>0.757作为诊断阈值(实质期),判断分化程度的敏感度可达65.7%,特异度达84.4%.结论 胃癌病灶内的碘浓度和碘浓度比均与其组织学分化程度相关;GSI图像中的碘浓度、尤其是标化后的碘浓度比能为术前定量评估胃癌分化程度提供新的指标.

    作者:陈丽红;薛蕴菁;段青;孙斌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对比进展期胃癌与原发性胃淋巴瘤中上腹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AGC)与原发性胃淋巴瘤(PGL)中上腹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且有中上腹淋巴结转移的61例AGC和17例PGL患者的中上腹CT表现,对比分析转移淋巴结的部位、大小、数目、形态、密度及强化方式.结果 AGC中上腹淋巴结转移以肝胃韧带(44/61,72.13%)、贲门周围(28/61,45.90%)、腹腔千周围(27/61,44.26%)、胃结肠韧带(18/61,29.51%)和肝十二指肠韧带及胰头周围(18/61,29.51%)发生率较高,PGL则以肝胃韧带(15/17,88.24%)、肝十二指肠韧带及胰头周围(9/17,52.94%)、胃结肠韧带(8/17,47.06%)、腹腔干周围(8/17,47.06%)和腹主动脉周围下部(8/17,47.06%)发生率较高;PGL腹主动脉周围下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x2 =4.606,P=0.032),转移淋巴结大短轴径(MSAD)≥2.5 cm的比例高于AGC,强化较均匀,坏死少见(P均<0.001).结论 与AGC相比,PGL更易引起腹主动脉周围下部淋巴结肿大,MSAD≥2.5cm的淋巴结比例较高,强化较均匀而坏死较少.

    作者:罗小华;宋彬;庄雄杰;吴秀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高场MRI诊断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

    目的 探讨高场MRI对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IHPC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18例经病理证实的IHPCC的MR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MR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观察MR平扫和各期强化特点,测量病灶和正常肝实质的ADC值.结果 所有病灶T2WI主体均呈不均匀高或稍高信号,其中11例中心可见斑片状或星芒状低或略低信号.12例病灶动脉期呈环状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范围向中心扩展;3例动脉期周边及中心均不规则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范围扩大;1例动脉期未见强化,门静脉期边缘强化,延迟期中心强化;2例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呈环状强化,延迟期中心未见强化.DWI病灶均呈不均匀高或稍高信号.病变区和正常肝实质ADC值为(1.42±0.13)×10-3 mm2/s、(1.26±0.08)×10-3 mm2/s(P<0.05).结论 高场MRI的T2WI、DWI、ADC值及多期增强扫描相结合对IHPCC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薛鹏;高剑波;张伟;陈勇;马秀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健康体检中DR胸片筛查北京地区中老年心肺疾病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中DR胸片对筛查北京地区中老年心肺疾病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508名45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体检DR胸片及进一步接受的CT检查等资料.依据年龄将受检者分为3组,中年组(45~59岁)3890名,年轻老年组(60~74岁)1146名,老年组(≥75岁)472名.结果 1233名(1233/5508,22.39%)胸片显示阳性征象,不同年龄组间胸片的总阳性率、陈旧病变、肺纹理增重待查、胸膜肥厚钙化、心影增大及肺间质病变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性胸膜肥厚钙化、肺气肿、肺间质病变明显多于女性,结节性质待查略高于女性(P均<0.05).共发现肺内结节待查121例,平均年龄(56.9±9.1)岁;其中10例确诊为肺癌,男8例,女2例.结论 健康体检中摄DR胸片对于筛查中老年心肺疾病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能够检出并初步诊断心肺疾病,可指导进一步检查方案.

    作者:王煦;洪楠;孙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声触诊组织量化和弹性成像技术评价乳腺良、恶性肿瘤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和弹性成像技术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 对86例乳腺病变患者术前分别进行常规超声、弹性超声及VTQ检查,对各病灶进行弹性成像评分和VTQ速度分组,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乳腺良、恶性肿瘤弹性超声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中弹性超声评分为1~3分者占为68.09%(32/47),恶性肿瘤中弹性超声4~5分者占82.05%(32/39).乳腺良、恶性肿瘤的VTQ速度值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弹性超声、VTQ技术联合应用的诊断准确率达91.86%.结论 联合应用常规超声、弹性成像、VTQ技术,可显著提高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准确率.

    作者:张渊;江泉;陈剑;张云霄;何竹;顾晓鸣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高频超声动态观察妊娠期乳腺良性肿瘤及评价佳手术时机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动态观察妊娠期乳腺良性肿瘤的发展变化及其评价合理干预肿瘤佳手术时机的价值.方法 对186例妊娠期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定期行高频超声检查,动态观察肿块的变化.对接受妊娠期非手术治疗患者每隔2个月复查超声,对接受手术治疗者于术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复查超声.结果 186例中,105例肿块较小,增长速度缓慢、无变化或消失;78例肿块较大(超过20 mm),多在孕22~30周增长较迅速,30周后增长速度逐渐缓慢;3例肿块生长迅速者术后病理确定为恶性.超声动态观察发现于妊娠18~24周手术治疗并发症较少,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高频超声可动态观察妊娠期乳腺肿块的发展变化,有助于选择佳手术时机.

    作者:王雪梅;常新;朱晨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二维斑点追踪检测心肌跨壁应变梯度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STE)检测心肌跨壁应变梯度(TMSG)识别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准确性.方法 对58例首次NSTEMI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前)和50名健康成年人行STE检查,分别测量心内膜下心肌和心外膜下心肌的径向、圆周应变及跨壁应变梯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梗死心肌心内膜下心肌的径向和圆周应变均低于正常心肌(P均<0.001),跨壁梯度显著减小(P均<0.001).应用TMSG-RS预测梗死心肌的ROC曲线下面积大(AUC=0.87,P<0.001),以TMSG-RS≤-7.24%为界值,诊断NSTEM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30%和80.40%.结论 NSTEMI时梗死心肌的跨壁应变梯度显著减小;STE可通过检测心肌TMSG-RS准确识别梗死心肌.

    作者:马春燕;李楠;刘爽;张妍;李雯娜;唐力;杨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左心房容积追踪技术及实时三维超声评价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左心房功能

    目的 运用左心房容积追踪(LAVT)技术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肥厚性心肌病(HCM)患者左心房功能.方法 选取HCM患者31例(HCM组)和健康志愿者27名(对照组),运用LAVT技术获取左心房排空率曲线,测量收缩期左心房排空率峰值(dv/dts)、舒张早期左心房排空率峰值(dv/dtE)、舒张晚期左心房排空率峰值(dv/dtA);以RT-3DE测量左心房大容积(LAVmax)、左心房小容积(LAVmin)、左心房收缩前容积(LAVp)、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并对以上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CM组dv/dts、dv/dtA增大而dv/dtE减小(P均<0.05),LAVmax、LAAEF增大而LAPEF减小(P均<0.05).结论 联合应用LAVT和RT-3DE可从不同角度综合评价HCM患者左心房功能.

    作者:侯苏芸;崔可飞;许进;滑少华;程安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评价输卵管通畅性

    目的 探讨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3D-HyCoSy)评价输卵管通畅性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选择206例(397条输卵管)不孕症患者,采用造影剂SonoVue及编码造影成像技术进行3D-HyCoSy检查.通过3D-H yCoSy评价输卵管的通畅性,并对其图像质量进行分析.42例患者同时接受腹腔镜下通染液检查,以此为金标准,与31D-HyCoSy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96.60%(199/206)3D-HyCoSy图像质量优良,能很好地评价输卵管的通畅性.80条输卵管同时接受腹腔镜下通染液检查,以其结果作为对照,3D-HyCoSy诊断输卵管通畅性的准确率为90.00% (72/80),敏感度为94.83%(55/58),特异度为77.27%(17/22),阳性预测值为91.67%(55/60),阴性预测值为85.00%(17/20);判断输卵管的阻塞部位和阻塞程度的准确率为75.00%(60/80).结论 3D-HyCoSy有望成为比较理想的评价输卵管通畅性的方法之一.

    作者:梁娜;吴青青;高凤云;冯颖;李菁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四维超声STIC技术检测中孕早期胎儿心脏畸形

    目的 探讨四维超声时空关联成像(STIC)技术筛查中孕早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连续性选取70胎14~17+6周高危妊娠胎儿,先行二维超声筛查,再应用四维超声STIC技术采集胎儿心脏容积数据;由同1名超声医师采用单盲法进行分析,并将二维超声和四维超声STIC技术的诊断结果与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58胎高危胎儿获得随访结果,其中心脏异常16胎,心脏正常42胎.STIC技术正确诊断率为86.21%(50/58),3胎诊断不完整,漏诊2胎,误诊3胎;二维超声正确诊断率为91.38%(53/58),1胎诊断不完整,漏诊1胎,误诊3胎;两者正确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78,P>0.05).四维超声STIC联合二维超声后正确诊断率96.55%(56/58),明显高于单独应用STIC技术(x2 =3.94,P<0.0S).结论 四维超声STIC技术可用于诊断中孕早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将其纳入胎儿心脏二维超声产前早期筛查,可提高正确诊断率.

    作者:赵艳春;吕国荣;李敏;谢婧娴;凌乐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经皮微波消融子宫肌层良性病变围消融期灰阶声像图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二维灰阶超声在经皮微波消融(PMA)子宫肌层良性病变围消融期声像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9例接受PMA治疗的患者,共21个病灶(13个子宫肌瘤,8个子宫腺肌病).消融前常规观察病变位置、回声及血供特点,消融中以灰阶超声监测消融区高回声范围,消融后即刻测量、计算高回声体积,并与CEUS测量无增强区体积进行比较.结果 灰阶超声显示消融前病变均为偏低回声.微波辐射开始约3 s,辐射点周围组织回声即增高,并随时间延长而呈球形或类球形增大,子宫肌瘤以高回声达到肌瘤被膜时停止微波辐射,子宫腺肌病以高回声达到病灶内缘0.3 cm时停止消融,高回声范围不再增大.消融后即刻灰阶超声高回声范围[(97.94±72.88)cm3]与CEUS无增强区范围[(88.82±70.06)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二者呈正相关(r=0.859,P<0.01).结论 PMA子宫肌层良性病变围手术期灰阶声像图变化特点鲜明;高回声范围可粗略代表凝固坏死区范围.

    作者:王芳;张晶;韩治宇;周洪雨;程志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三叉神经责任血管MRTA扫描序列的优化

    目的 探讨应用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技术诊断三叉神经责任血管时对于扫描序列的优化.方法 对32例临床诊断为三叉神经痛的患者行MRTA,采用三维时间飞跃法扰相梯度回波(3D-TOF FLASH)与容积内插屏气检查(VIBE)的大体素和小体素模式扫描,分析比较其图像质量.结果 VIBE序列图像所显示的三叉神经周围血管数目多于3D-TOF FLASH序列.大、小体素VIBE序列图像与大、小体素3D-TOF FLASH序列图像显示三叉神经周围血管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VIBE序列图像的SNR与CNR均显著高于3D-TOF FLASH序列(P<0.05).两种扫描序列中,应用大体素扫描模式获得图像的SNR与CNR均显著高于小体素扫描模式(P均<0.05).结论 应用MRTA检查三叉神经时,采用大体素3D-TOF FLASH序列大范围扫描,能够准确、快速地辨认责任动脉血管,小范围内采用小体素VIBE序列能够精确显示脑桥小脑角池内三叉神经与邻近血管的关系.

    作者:陈凯;李天然;杨平生;郑向东;黄晓斌;杨志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能谱CT碘基物质分离技术定量评价肺灌注

    目的 探讨能谱CT碘基物质成像定量分析肺血流灌注分布的价值.方法 对10例可疑肺栓塞患者行能谱CT模式(GSI)肺动脉CTA,由腹侧向背侧重建5个冠状位碘基物质图像,分别为P3、P6、P9、P12及P15,测量其左、右肺上、中、下肺野ROI碘含量值,统计分析左、右肺及腹背、头足方向上碘含量的差异.结果 P3~P15图像上,ROI碘含量由腹侧向背侧递增,分别为(1.24±0.43)mg/ml、(1.52±0.42) mg/ml、(1.68±0.46)mg/ml、(1.81±0.44) mg/ml和(1.94±0.52)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回归系数(r)为0.0436,平均变化率为(3.47±1.77) %/cm.头足方向上,肺上、中、下野碘含量分别为(1.66±0.43) mg/ml、(1.71±0.50)mg/ml及(1.55±0.60)mg/ml,下肺野碘含量低于上、中肺野(P均<0.001).左肺[(1.65±0.53) mg/ml]与右肺[(1.62±0.50) mg/ml]碘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能谱CT碘基图像能够显示肺灌注沿重力方向的梯度变化,可作为评价肺血流灌注状态的新方法.

    作者:周汝明;何磊;张淑倩;孙吉林;王曼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比较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和平衡式快速场回波序列对胎盘植入征象的显示效能

    目的 比较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和平衡式快速场回波(B-FFE)序列显示胎盘植入(PI)征象的效能.方法 将29例可疑PI患者分为TSE组和B-FFE组,分析两种序列显示PI征象的效能、诊断P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TSE组显示胎盘内信号变化和胎盘与肌层的分界较B-FFE组有优势;B-FFE组显示胎盘是否突入肌层较TSE组有优势.两种序列诊断P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1%(18/21)、50.00%(4/8)和76.19%(16/21)、87.50%(7/8).结论 TSE的软组织对比度较好,B-FFE的空间分辨率较高;两者结合能提高MRI对PI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炳光;曹满瑞;张方璟;朱志军;杜牧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宝石高分辨CT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方法在儿童颈椎外伤低剂量扫描中的应用

    目的 对比儿童颈椎外伤后宝石高分辨CT(GE Discovery HDCT750)及64排容积CT (GE LightSpeed VCT64)扫描的辐射剂量,评价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方法对儿童颈椎低剂量扫描的价值.方法 将47例因颈椎外伤来我院影像中心接受颈椎CT扫描的患儿按照性别、年龄及就诊顺序分为A组(n=24)和B组(n=23).A组以GEDiscovery HDCT750行颈椎CT扫描,预设噪声指数(NI)为14,使用ASiR对图像进行后重建,ASiR权重值为30%.B组以GE LightSpeed VCT64进行扫描,预设NI 12,使用滤波反向投影(FBP)对图像进行重建.分别记录各组CT扫描的大电流、小电流及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测量并记录颈椎椎体及同层面颈部肌群客观噪声,同时评价和记录图像的主观图像质量.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的平均管电流和CTDIvol值为(42.38±9.56)mA和(1.45±0.65)mGy,B组为(64.21±11.95)mA和(2.18±0.73) mGy,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94、11.34,P均<0.01).A组椎体松质骨及颈部肌群的客观噪声为26.04±7.83、5.65±1.00,B组分别为27.01±8.63、6.46±1.2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0.84);两组图像的主观噪声评分分别为4.03±0.81、4.02±0.69(P=0.65).结论 在获得同样质量图像的前提下,与GE LightSpeed VCT64的FBP方法相比,GE Discovery HDCT750使用30% ASiR重建并提高2个单位NI值的扫描方案可有效减低儿童颈椎外伤CT扫描的辐射剂量.

    作者:于彤;李镇;路春兰;段晓岷;彭芸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全心冠状动脉MR成像的图像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评价全心冠状动脉MR成像(WH CMRA)的图像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88例疑诊冠心病者,采用1.5T非对比增强、心电门控兼呼吸导航、T2预备脉冲并脂肪抑制的3D稳态自由进动序列扫描;采用4分制(1分,差;4分,优)评价图像质量,对得分2~4分者评估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以CAG显示狭窄≥50%为标准评价MR的准确率.结果 ①完成组:79例(79/88,89.77%)完成WH CMRA检查,扫描时间(13.28±4.33)min,心率(67±8)次/分,呼吸导航效率(34.12±8.10)%,体质量指数(BMI)为(25.90±3.20) kg/m2;75例平均图像质量评分(2.9±1.0)分,4例图像质量为1分;②对照组:42例(42/75,56.00%)完成CAG检查,扫描时间(13.50±4.60)min,心率(67±10)次/分,图像质量评分(3.2±0.9)分,与CAG间隔(5±2)天;WH CMR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90.48%(19/21)、66.67%(14/21)、73.08%(19/26)、87.50%(14/16)和78.57%(33/42);③完成组与对照组间平均年龄、心率、扫描时间、呼吸导航效率、BMI和图像质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WHCMRA图像质量大多能满足诊断需要,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心脏搏动、呼吸运动和BMI.

    作者:戴沁怡;贺毅;张兆琪;安靖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应用低管电压能谱CT成像降低肾动脉CTA对比剂用量

    目的 探索低管电压宝石CT能谱成像(GSI)降低肾动脉CTA对比剂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8例临床怀疑肾血管源性高血压患者行肾动脉CTA,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23例,应用常规扫描模式,管电压120 kVp,对比剂剂量为1 ml/kg体质量;GSI组25例,应用GSI扫描,对比剂剂量为0.5 ml/kg体质量.重建GSI组数据,得到101组(40~140 keV)单能量图像,从中选出腹主动脉与竖脊肌之间具有佳CNR的单能量图像;对GSI组佳单能量图像和常规组图像进行MIP、VR和CPR等后处理,分别在原始图像上测量具有佳CNR的单能量图像和常规组混合能量图像中双侧肾动脉的CT值、噪声和CNR,并以5分法比较两组重建图像的图像质量,记录并比较两组成像的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 GSI组内,(51±1)keV单能图像具有佳CNR,与70 keV图像相比CNR提高了72.00%(P=0.001).GSI组中佳CNR单能量图像的肾动脉的平均CT值(466.45±109.93) HU高于常规组的(317.32±49.93) HU(P<0.001),CNR(14.31±4.70)和主观评分(4.75±0.30)与常规组中混合能量图像[CNR:(17.07±9.60),主观评分:(4.64±0.1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2、0.11).GSI组的DLP(333.44±19.35)与常规组(340.08±127.06)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81).结论 51 keV能谱CTA可降低对比剂用量,提高CT值,并维持与常规CTA相同的图像质量,可在具有潜在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中推荐使用.

    作者:吴青霞;朱绍成;谢瑞刚;文泽军;孙明华;孙亚平;史大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高频超声检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足部肌肉萎缩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技术对2型糖尿病(T2DM)及合并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足部肌肉萎缩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06例T2DM患者,分为两组:A组56例,为T2DM伴DPN患者,B组50例,为T2DM不伴DPN患者;另选同期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C组).应用高频超声观察受试者非优势足趾短伸肌(EDB)和第一、二跖趾间肌群(MIL),测量EDB横径、厚度和横截面积以及MIL厚度.结果 A组EDB横径、厚度和横截面积及MIL厚度均显著小于B组和C组(P均<0.01);B组EDB横径和横截面积及MIL厚度显著小于C组(P均<0.01).结论 高频超声技术能够客观评价T2DM及合并DPN患者足部肌肉萎缩.

    作者:王晓慧;张宇虹;苏本利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能谱CT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非钙化斑块成分

    目的 应用能谱CT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AS)非钙化斑块成分及稳定性.方法 收集3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能谱CTA检查,应用能谱分析软件,分析非钙化斑块成分,对不同成分的能谱CT特征性参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35例共检出非钙化斑块65处,其中脂质成分23处,纤维成分33处,血栓样组织9处.脂肪成分、纤维成分、血栓样组织的CT值衰减曲线斜率分别为-3.46±0.62、2.06±0.73、0.32±0.09;有效原子序数分别为3.73±0.88、8.76±0.53、7.60±0.78;碘(脂肪)浓度分别为(-2.62±0.83)g/L、(3.65±0.56)g/L、(1.71±0.74)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颈动脉非钙化斑块中的脂质成分、纤维成分及血栓样组织表现出不同的能谱成像特性;能谱CT参数分析可为区分非钙化斑块成分提供量化依据.

    作者:任小璐;刘云;王杏娟;王雪梅;张志远;宝金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小肾癌超声表现与病理学改变的相关性

    目的 评价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成像(CDI)在小肾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30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肾癌的声像图资料,评价CDI特征与肿瘤病理学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30例中,18例病灶以稍高回声为主,22例病灶边界清楚,22例病灶向肾表面隆起;21例病灶血流丰富,周边多呈环绕型血流信号,并向内部穿入.30例中,24例为肾透明细胞癌,2例为乳头状肾细胞癌,1例为多房囊性肾细胞癌,1例为肾嫌色细胞癌,2例肾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均为单侧病变;超声诊断小肾癌的准确率100%.结论 超声二维声像图结合CDI对小肾癌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郑敏;佟杰;杨琳;郝美娜;贾冬林;耿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CT能谱成像鉴别膀胱后壁癌与前列腺增生突入膀胱

    目的 探讨宝石CT能谱成像(GSI)鉴别膀胱后壁癌与前列腺增生突向膀胱内的价值.方法 收集接受GS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20例膀胱后壁癌及21例突入膀胱内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分别以40~140 keV条件下在病灶及前列腺组织内取ROI,获得4组不同keV水平的CT值及CT能谱曲线;分析其差异,计算膀胱后壁癌与前列腺增生突入膀胱内的能谱曲线斜率.结果 50~70 keV条件下,膀胱后壁癌与前列腺组织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keV条件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 keV时CT值差异大(t=-5.776,P=0.002).前列腺增生突入膀胱内与前列腺组织之间不同keV条件下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膀胱后壁癌与前列腺增生突入膀胱内的CT值在60~90 keV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其他keV条件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40 keV条件下差异大(t=-4.711,P=0.001).膀胱后壁癌能谱曲线斜率(k=0.86)明显大于前列腺增生突入膀胱内曲线斜率(k=0.25).结论 CT能谱成像可较准确地区分膀胱后壁癌与前列腺增生突入膀胱内.

    作者:郝丽;刘爱连;汪禾清;张婷;刘静红;王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前列腺癌动态对比增强MRI与扩散加权成像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诊断中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灌注指标与DWI ADC值的相关性,从影像学角度评估前列腺癌微循环灌注水平与癌组织增殖的关系.方法 对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53例前列腺癌患者行肝脏快速容积采集序列(LAVA)动态增强扫描和DWI检查,获得双侧外周带癌区与非癌区信号强度-时间(SI-T)曲线,计算达峰时间(Tmax)、大强化程度(SImax)、快强化率(Rmax)和ADC值,分析DCE-MRI灌注指标与ADC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前列腺癌患者癌区和非癌区Tmax、SImax、Rmax分别为(17.13±3.33)s、(1.60±0.26)%、(9.31±2.43)%和(34.20±11.53)s、(1.20±0.18)%、(4.00±1.52)%,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5、7.50、13.38,P均<0.01);癌区和非癌区ADC值分别为(0.91±0.18)×10-3mm2/s和(1.62±0.13)×10-3mm2/s,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2,P<0.01).前列腺癌癌区Tmax与ADC值呈正相关(r=0.53,P<0.01),SImax和Rmax与ADC值均呈负相关(r=-0.33、-0.46,P均<0.01).结论 前列腺癌DCE-MRI灌注指标与MR DWI ADC值具有相关性,两种技术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前列腺癌定位、定性及分期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李鹏;杨文君;陈志强;杜奕;李燕;郭玉林;王燕蓉;王晓东;侯登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超声诊断29例卵巢妊娠

    异位妊娠发生率约0.5%~1.0%,其中卵巢妊娠约占0.7%[1].卵巢血供丰富,且表面无腹膜覆盖,生发上皮下仅为一层纤维膜、无平滑肌组织,孕卵着床于卵巢后,易在早期发生破裂,引发大出血.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9例卵巢妊娠的声像图特点.1 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 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卵巢妊娠患者,年龄19~38岁,中位年龄29岁,初诊时尿HCG均呈阳性,血HCG升高.

    作者:朱晨;孙莉;常才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