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0-1174
  • 国内刊号:37-1167/R
  • 影响因子:0.13
  • 创刊:1981
  • 周期:月刊
  • 发行:山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ASPT来源刊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4年1期文献
  • 闭式切除修补术加硬化剂注射治疗直肠前突398例疗效观察

    为观察闭式切除修补术(BLOCK术)加硬化剂注射治疗直肠前突的疗效,回顾性总结经手术治疗的786例直肠前突患者的资料.结果显示,治疗组采用BLOCK术加硬化剂注射治疗398例,术后随访,复发1例;对照组采用BLOCK术治疗388例,术后随访,复发43例.结果表明,BLOCK术加硬化剂注射是目前治疗直肠前突的首选术式,疗效可靠.

    作者:叶艳;于永铎;黄国威;张志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肛瘘内口切除缝合黄连膏引流术治疗低位肛瘘的疗效观察

    为观察肛瘘内口切除缝合黄连膏引流术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疗效,将112例低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采用肛瘘内口切除缝合黄连膏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肛瘘切除开放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创口愈合时间、术后创口感染、肛瘘复发、肛门自控功能受损等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创口愈合时问短于对照组,创口感染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两组随访1.6年均无复发,无明显肛门自控功能受损病例.结果表明,肛瘘内口切除缝合黄连膏引流术治疗低位肛瘘具有创口愈合时间短、创伤小的优势,在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时可以优先选用,但需注意预防术后创口感染.

    作者:奎继中;罗鹏;王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女性产后盆底失弛缓综合征

    为探讨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女性产后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疗效,选取产后42d的产妇进行盆底肌电图及肛管压力测定,评估其盆底功能,将临床便秘症状明显的40例产后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自己进行提肛锻炼,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盆底肌力测定数据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肌力情况改善不明显;但肛门压力及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有效改善女性产后盆底肛门压力及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大琤;谢雅;刘小文;胡斌;吴青峰;张宁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闭合式侧切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临床应用

    为探讨闭合式侧切术治疗耻骨盲肠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将60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分别采取闭合式侧切术与经骶尾入路改良耻骨直肠肌松解术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进行疗效比较,在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创口愈合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疼痛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远期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闭合式侧切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优于经骶尾入路改良耻骨直肠肌松解术.

    作者:赵莉;黄洪涛;吴开军;刘艳;王靖;赵泽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封闭式负压引流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观察

    因高位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手术难度较大,为寻求一种微创、不损害肛门功能和外观、患者痛苦小的手术方式,将30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5例采用传统切开引流术治疗;治疗组15例在传统切开引流术的基础上,采用闭式负压引流术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术后在疼痛评分、肛门失禁评分、创口愈合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率及脓肿复发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应用闭式负压引流治疗高位肛周脓肿可以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管步高;王业皇;周芳平;蒋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参冬养阴汤口服治疗气阴两虚型便秘的疗效观察

    为观察参冬养阴汤口服治疗气阴两虚型便秘的临床疗效.选择气阴两虚型便秘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参冬养阴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聚乙二醇4000散联合莫沙比利U服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随访6个月.对两组治疗前、后总积分及各症状积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参冬养阴汤口服治疗气阴两虚型便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口眼聚乙二醇4000散联合莫沙比利.

    作者:柳玲;张伟先;于世元;姜丽阳;郝秀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盐酸利多卡因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骶管麻醉用于肛周手术的临床观察

    为观察盐酸利多卡因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骶管麻醉用于肛周手术的合适剂量及影响因素,将90例肛肠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盐酸利多卡因7.5ml复合0.898%甲磺酸罗哌卡因7.5ml)和B组(2%盐酸利多卡因5ml复合0.898%甲磺酸罗哌卡因5ml),每组45例.结果显示,A组阻滞完善时间短于B组,骶管麻醉20min后麻醉平面高于B组,麻醉维持时间长于B组,患者满意度高于B组(P<0.05).两组大运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直肠牵拉反应、术后排尿情况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骶管麻醉20min后麻醉平面与局麻药剂量有关,与身高、体重无关.结果表明,盐酸利多卡因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15ml骶管麻醉用于肛周手术,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郭大为;赵长策;田小禹;陶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经肛直肠黏膜缝扎加注射疗法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

    为探讨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简便实用术式,采用经肛直肠黏膜、黏膜下多点缝扎加注射疗法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20例.结果显示,本组全部治愈,无并发症.19例随访6个月至10年,无复发.结果表明,采用经肛直肠黏膜、黏膜下多点缝扎加注射疗法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方法简便、有效,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

    作者:吴明克;肖洁如;陈燕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直肠癌Dixon术后早期肠内外联合营养的临床研究

    为了探讨直肠癌患者行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Dixon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将64例行Dixon术的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PN组)32例和肠内外联合营养组(EN+ PN组)32例.术后早期即给予不同的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均未发生吻合口漏,EN+PN组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PN组;术后第7天检测各项营养指标,EN+PN组前白蛋白(PA)、淋巴细胞总数(TLC)高于PN组(P<0.05).结果表明,直肠癌Dixon术后早期肠内外联合营养是安全可行的,不但能更好地改善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还能促进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并且能降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孔维民;王吉侯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肛裂术后复方丹参注射液长强穴封闭促进创面愈合的观察

    为探寻肛裂术后复方丹参注射液长强穴封闭对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研究其作用机理.将60例肛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在肛裂术后每日换药时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ml长强穴封闭.对照组30例单纯换药.结果显示,术后第14天,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00%和86.7%,术后第21天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0%.结果表明,将复方丹参注射液封闭于长强穴中能明显缩短肛裂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刘同明;马媛媛;房文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两种术式治疗混合痔的疗效比较

    为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联合外痔切除术与外剥内扎术治疗Ⅱ、Ⅲ期内痔为主的混合痔的临床疗效,采用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该类混合痔65例(观察组).与同期单纯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55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在平均单个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口愈合时间、水肿发生例数、术后出血评分、术后尿潴留例数、疼痛评分、术后1年复发例数方面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可缩短单个痔手术时间、住院时问及创口愈合时间,且可明显减轻术后疼痛、创缘水肿及术后出血,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1年复发率、术后尿潴留情况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在治疗Ⅱ、Ⅲ期内痔为主的混合痔时可优先选择RPH联合外痔切除术,以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减轻术后并发症.

    作者:雒福东;代述东;何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MMP-3在大肠腺瘤及大肠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为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在大肠腺瘤及大肠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关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MP-3在20例大肠腺瘤和60例大肠癌中的表达.结果显示,(1)MMP-3在20例大肠腺瘤及60例大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和41.7%(P=0.031).(2)MMP-3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17)呈正相关,与预后呈负相关.结果表明,MMP 3的上调表达可能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对临床上判断预后具有较大意义.

    作者:鲁明良;何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盆底表面肌电生物反馈配合心理认知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

    为观察盆底表面肌电生物反馈配合心理认知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将符合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的30例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症状及SCL-90量表中的积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功能性便秘患者治疗前后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排便时间及SCL-90量表中抑郁、强迫及偏执因子的积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果表明,盆底表面肌电生物反馈配合心理认知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肯定.

    作者:陈峰;黄如华;郑玉金;邓正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一次性根治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观察

    为观察一次性根治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将37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采用一次性根治术治疗,均一次性治愈,治愈率100%,无并发症和后遗症.结果表明,采用一次性根治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晁民;孔令玉;张静锋;王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24例临床分析

    为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疗效,选取行保肛手术治疗的24例低位直肠痛患者,对其手术方式、适应症及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24例保肛手术均一期愈合,近期无并发症及局部复发,肛门括约肌功能正常.结果表明,对低位直肠癌患者应根据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结合Dukes分期及病理分化程度行结直肠吻合保肛手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周正武;韩圣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新型胶圈套扎器治疗混合痔100例临床疗效分析

    为探讨新型胶圈套扎器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20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治疗组采用新型胶圈套扎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创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出血、水肿等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愈率均达90%以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水肿、创口愈合时间等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新型胶圈套扎术与外剥内扎术相比,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水肿轻微,恢复较快,并发症少.

    作者:杜燕红;龚建明;范建明;顾俊;罗志渊;徐琴;须海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观察

    为观察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疗效,对36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采用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便秘症状及肛门直肠压力的变化.结果显示,经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后:(1)治疗患者便秘临床症状的有效率为77.8%,治疗后大便性状、排便次数、伴随症状等有所改善;(2)肛管静息压、直肠感觉阈值、直肠大耐受量、肛管直肠反射阈值降低(P<0.05).结果表明,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效果满意,是一种无创、简单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韩玲玲;程卫东;孙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综合疗法治疗腹会阴急性坏死性筋膜炎11例

    为探讨腹会阴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综合性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11例腹会阴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综合治疗方法进行讨论.11例患者中,10例经及时多点切开引流、彻底清创、中西药联合局部冲洗、抗生素纱布填塞、中药液湿敷,结合全身治疗而治愈.1例患者因基础病变过重,全身衰竭死亡.本病为严重感染性疾病,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应在全身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局部早期切开、彻底清创、通畅引流、中西药冲洗、中药液湿敷等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治愈率.

    作者:房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棉棒持续扩肛法预防环状混合痔术后肛门狭窄60例

    为观察自制棉棒持续扩肛法预防环状混合痔术后肛门狭窄的疗效,将120例环状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棉棒持续扩肛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指扩肛法治疗,通过观察创口出血、愈合时间、肛门狭窄发生率及复发率等指标对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肛门狭窄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 vs25%)(P<0.05),治疗组创口出血及愈合时间分别少于和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均无复发.结果表明,自制棉棒持续扩肛法是预防环状混合痔术后肛门狭窄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文小军;廖毅;易其星;唐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混合痔内扎外剥术后平衡镇痛的临床研究

    为观察混合痔内扎外剥术后平衡镇痛的临床效果,将6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20例.A组术后给予平衡镇痛,B组手术结束时采用局部注射复方盐酸利多卡因进行术后镇痛,C组手术结束时单纯使用自控镇痛泵进行镇痛.结果显示,A、B、C3组患者术后2~48h内疼痛VAS评分均值分别为(0.92±0.35)分、(3.91±0.51)分和(3.73±0.75)分(P<0.01);术后首次排便时VAS评分均值分别为(1.59±0.34)分、(3.98±0.75)分和(3.86±0.59)分(P<0.01).结果表明,平衡镇痛用于混合痔术后是一种切实可行、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作者:王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三联手术治疗肛门松弛型直肠脱垂58例疗效观察

    为观察三联手术治疗肛门松弛型直肠脱垂的疗效,回顾性分析58例肛门松弛型直肠脱垂患者资料,均采用三联手术治疗方法:PPH、直肠黏膜结扎固定术、肛门紧缩术,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结果显示,58例患者均一次性手术治愈,治愈率100%,临床随访无一例复发,且无大便失禁、肛门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结果表明,PPH、直肠黏膜结扎固定术、肛门紧缩术三联手术疗法治疗肛门松弛型直肠脱垂疗效确切,具有损伤小、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恢复快、痛苦小等优点.

    作者:黄尊显;王敬源;刘星;李玉意;李金良;齐玉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高位虚挂线法与实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对比研究

    为探讨高位虚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在肛门功能保护及术后并发症方面的优势,将高位肛瘘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术中分别以实挂线法和虚挂线法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肛管静息压及大收缩压的变化、术后肛管锁眼畸形、肛门漏气漏液、复发情况.结果显示,术后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肛管锁眼畸形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肛管静息压和大收缩压方而,治疗组术后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术后较术前降低(P<0.05);治疗组未见术后肛门漏气漏液,对照组为20例(P<0.05);两组各有1例复发.结果表明,高位虚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在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减轻患者疼痛方面优于传统的实挂线法.

    作者:张增强;韩松;毛葵;郑昌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药苦柏颗粒冷湿敷治疗急性肛周湿疹40例疗效观察

    为观察中药苦柏颗粒冷湿敷治疗急性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将80例肛周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局部外用曲咪新乳膏治疗,治疗组予中药苦桕颗粒冷湿敷治疗,1周为1个疗程,观察1个疗程后两组疗效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为42.5%,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率为17.5%,总有效率为82.5%,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中药苦柏颗粒冷湿敷治疗急性肛周湿疹能明显减轻患者症状.

    作者:于明庆;吕纯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综合疗法治疗肛裂325例临床观察

    针对陈旧性肛裂常伴有内痔、混合痔、肛乳头肥大(瘤)、皮下瘘的情况,本文采用综合疗法,即内痔消痔灵注射、肛乳头肥大(瘤)电刀切除或丝线结扎切除、混合痔内扎外剥、肛门后侧位内括约肌松解术等一次性手术疗法及术后中药坐浴治疗陈旧性肛裂患者325例.结果显示,治愈322例,占99%;好转3例,占1%,有效率100%.疗程14~22d.肛管口径及功能恢复良好,无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后遗症.结果表明,综合疗法治疗肛裂具有一次性治愈率高,愈合时间短,疼痛轻等特点.

    作者:林兰香;游万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外剥内扎加直视下部分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255例

    笔者采用外剥内扎加直视下部分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25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30例,女125例;年龄35~55岁,平均45岁;病程5~15年,平均8年.其中Ⅲ度肛裂10例.治疗方法:患者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腰俞穴麻醉.充分扩肛,了解内痔分布情况,然后在内痔相应的外痔基底部作一V形切口,并钝性剥离至齿状线处,用大号止血钳钳夹内痔部分,经止血钳下用10号丝线作一8字缝扎,剪除外痔游离部分,然后以同样方式处理其它混合痔3~4个.自5点或7点肛缘外1.5cm处做一放射状切口(尽量选择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的原切口).

    作者:汪永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6点位切口手术治疗陈旧性肛裂114例

    手术治疗陈旧性肛裂,切口位置多有分歧,笔者采用6点位切口手术治疗陈旧性肛裂患者11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1例,女83例;20~50岁90例,20岁以下4例,50岁以上20例.肛裂在6点位98例,其他点位16例.治疗方法:患者取右侧卧位,常规消毒后,局部浸润麻醉.6点进针并向两侧扩大注药,不管裂口在仆么位置,都在6点位距肛缘1~1.5cm处切一小口,用球头探针或弯止血钳与肛管平行方向插入,将左手食指伸入肛内,在肌间沟处引出探针于肛外.用高频电刀切开探针挑出的内括约肌,合并肥大肛乳头及哨兵痔者一并切除,切口充分止血后不缝合.

    作者:梅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挂线松解术治疗PPH术后吻合口狭窄25例

    近年来,笔者采用挂线松解术治疗PPH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2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6例,女9例;年龄21~65岁;均发生在PPH术后3个月至1年内.全部患者均为吻合口严重狭窄病例.治疗方法:患者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骶管麻醉.尽量置入PPH环形扩肛器(CAD33),如置入困难,可换用喇叭口肛门镜,于狭窄环明显处以10号线缝扎挂线,深度以贯穿狭窄环为宜,切勿缝扎过深穿透肠壁.一般于截石位6、12点位各做垂直吻合口平面的贯穿缝扎一针,必要时在瘢痕明显处加缝2~3针挂线.仔细检查吻合口无出血后,留置胶管引流一根于吻合口处,包扎.术后给予抗感染保留灌肠5~7d,每日一次,常规应用太宁栓,一般缝扎线5~7d自然脱落,2周不脱落可拆线.

    作者:王连生;韩玲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消肿止痛汤熏洗坐浴治疗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水肿

    肛门疼痛、肛缘水肿是混合痔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我院采用院内制剂消肿止痛汤术后熏洗坐浴治疗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和肛缘水肿,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将600例Ⅲ、Ⅳ期内痔为主的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0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见表1.

    作者:平丽红;惠新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骶尾部藏毛窦15例治疗体会

    1995~2011年,我们收治骶尾部藏毛窦患者1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5例,均系青壮年男性,体胖多毛;年龄18~30岁,平均22.6岁;病程5个月至6年.其中9例因骶尾部皮下软组织反复肿痛破溃流脓就诊,6例在外院误诊为肛周脓肿或肛瘘而行多次切开引流术,多者有1例曾行5次切开引流术.窦口位于骶尾部后正中线即臀沟处,部分患者窦口内有少许脓性分泌物外溢,窦口周围皮肤红肿或为炎性瘢痕组织.12例有1个外口,2例有2个外口,1例有3个外口.8例患者病灶中发现毛发,其中3例术前在窦口内发现,5例术中在窦腔内发现,余病例未发现毛发.触诊窦口周围组织变硬,或扪及条索状物,部分窦口内有脓性分泌物溢出.直肠指检肛内未扪及条索状物或包块,探针检查未见内口,窦道不与肛门相通.骶尾部X光片检查未见异常.15例患者病理诊断为异物肉芽肿.

    作者:张林刚;韩军;罗伟;汪姝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双白止痒袋泡洗剂熏洗坐浴治疗肛门湿疹112例

    2010~2011年,我科采用自制双白止痒袋泡洗剂熏洗坐浴治疗肛门湿疹患者11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8例,女44例;年龄17~81岁,平均46岁;病程1个月至10年.药物组成及配制:白蒺藜,白鲜皮,黄柏,苍术,苦参,百部,川椒,荆芥,防风,胡麻仁,赤芍,当归,蜂房,紫草等.将上述中药充分混合,加工粗粉末20目,选用HB全自动包装机分装入茶叶滤纸袋中热封,每包30g.

    作者:王丽璞;杨新伟;李志新;石焕芝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外切内挂术治疗高位肛瘘135例

    我们采用外切内挂术治疗高位肛瘘患者13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0例,女55例;年龄11~53岁;病程1个月至11年.瘘管数目:1条95例,2条36例,3条4例.外口数目:1个105例,2个25例,3个5例.135例均为1个内口,瘘管均经过肛管直肠环.治疗方法:患者取截石位或胸膝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或鞍麻.扩肛,进一步确定瘘管走行方向及内口位置,用美蓝液作瘘管染色,再用探针自外口沿瘘管走行方向轻柔探入,受阻后将探针变换方向直至顺利探入,将右手食指伸入肛内,在确定的内口处抵达探针头部,并从内口将探针从肛门外牵出.继续沿探针向内剖开瘘管达直肠腔处,切开肛管皮肤及皮下组织,将橡皮筋从管道引出,钳夹备用.

    作者:侯立强;漫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小柴胡汤加味口服治疗气滞型便秘

    我科应用小柴胡汤加味口服治疗以气滞为主的功能性便秘患者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功能性便秘患者80例,男37例,女43例;年龄15~66岁,平均44.8岁;病程3个月至12年,平均7.1年.按就诊顺序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17~63岁,平均44.6岁;病程3个月至12年,平均7.2年.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15~66岁,平均44.9岁;病程4个月至11年,平均6.9年.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陈士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龙珠软膏外涂促进肛门病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观察

    笔者将龙珠软膏(武汉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用于肛门病术后创面换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将240例肛门病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0例.治疗组120例中,男60例,女60例;年龄4~78岁;其中痔60例,肛裂20例,肛瘘20例,肛周脓肿20例.对照组中,男60例,女60例;年龄3.5~77岁;其中痔59例,肛裂21例,肛瘘21例,肛周脓肿19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王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ZZ型肛肠综合治疗仪治疗痔980例

    我院采用杭州大力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ZZ-ⅡC型肛肠综合治疗仪治疗痔患者98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80例,女500例;年龄16~78岁;病程3d至42年.其中混合痔480例,单纯性外痔272例(静脉曲张性外痔62例,结缔组织性外痔92例,血栓性外痔60例,炎性外痔58例),单纯性内痔228例(无痔核脱垂者80例,痔核脱出可回纳者82例,痔核脱出不能回纳者66例).

    作者:冯道得;王世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心得安口服治疗肛肠病术后排尿障碍26例

    近年来,笔者采用心得安口服治疗肛肠病术后排尿障碍患者2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6例,女10例;年龄19~51岁,平均35岁.混合痔内扎外剥术后15例,肛瘘切除术后4例,高位肛瘘切除挂线术7例.术前均无引起排尿障碍的器质性疾病,所有患者均感觉下腹胀满,排尿不出或排尿不畅,膀胱区叩诊呈浊音.

    作者:王灵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肛周脓肿根治术与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效果比较

    为探讨肛周脓肿根治术与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将526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取肛周脓肿根治术395例,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131例,对两组患者疗效、手术时问、住院时间、术后复发及形成瘘管的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526例中,男355例,女171例;年龄18~53岁,平均35.5岁;病程3~10d,平均6.5d.全部患者均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肛周脓肿根治术组(根治组)395例,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组(引流组)13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

    作者:段伟民;刘迪;杜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亚甲蓝混合液肛周注射对肛门病术后止痛作用的临床观察

    我院对肛门病术后患者采用亚甲蓝混合液肛周注射以减轻术后疼痛,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00例肛门病手术患者中,男176例,女124例;年龄16~78岁;病程5d至20年.其中混合痔226例,肛裂36例,肛瘘13例,肛周脓肿25例.治疗方法:将2%利多卡因注射液5ml,1%亚甲蓝注射液2ml,注射用水3ml配成复方混合液.根据创面大小及深浅,将药物注射于创面切口边缘、封闭于结扎线根部或挂线组织周围,尽量行点状注射使其均匀弥散浸润.

    作者:李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直肠前壁子宫内膜异位致慢性盆底痛误诊1例

    患者女,56岁.因肛门部持续性疼痛伴下坠感2年收治入院.患者2年前始感肛门部疼痛,疼痛呈持续性钝痛并伴有下坠感,疼痛逐渐加重.近1年来感会阴部、阴道及尿道口周围亦出现持续性疼痛、下坠感和发热感,在取坐位时除感肛门部疼痛外,双大腿内侧亦感疼痛.且疼痛与大小便无关.该患者曾在外院行排粪造影检查诊断为:直肠黏膜内脱垂、直肠阴道隔前突、混合痔.经对症治疗和混合痔切除术后,效果不明显.查体:取胸膝位,镜检距肛缘约6cm处直肠前壁有一约0.5cm大小的淡紫黑色斑点.指诊斑点区可触及一1.0cm×1.0cm大小结节,结节质硬、固定、边缘光滑、边界清晰、有压痛,经阴道、肛门双合诊,结节位于直肠黏膜下,与直肠阴道隔粘连较紧,未浸润到阴道壁及阴道黏膜.

    作者:刘百羽;蒲文红;刘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肛内挂线术治疗直肠狭窄1例

    患者男,29岁.入院前2个月因食带壳西瓜子出现粪团蚨塞.在外院行直肠异物取出术,术后5d出现排便困难,肛门胀痛,便条变细.在外院多次行扩肛治疗,症状未见好转.入我院后行专科检查见肛门外观正常,直肠指诊齿状线上约2cm处食指可触及一较坚硬环形狭窄,食指不能通过,仅容小指勉强通过.治疗方法: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骶管麻醉.手法扩肛,食指进入狭窄环后分别向各方向加压扩肛至食指可顺利通过.将左手食指伸入肛内作引导,右手持小弯血管钳于3点位狭窄环下缘沿直肠纵轴刺入穿过狭窄环基底部自上缘穿出,左手持橡皮筋一端伸入肛内,以小弯血管钳钳夹住橡皮筋一端,引出橡皮筋适度拉紧并钳夹结扎.

    作者:余洪艳;韦俊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高位肛周脓肿合并盆腔脓肿2例

    高位肛周脓肿合并盆腔脓肿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此类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容易被误诊,进而延误治疗而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今报告2例.[例1]患者男,51岁.因“肛周脓肿术后伴下腹疼痛11h”于201 2年2月17日入院.入院症见发热及下腹部剧烈疼痛.查体:T39.9℃,神清,腹软,全腹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肝脏脾脏肋下未触及,中下腹部压痛、反跳痛,无肌紧张,莫氏征(一),移动性浊音(一),双肾区无叩击痛,肠呜音正常.专科查体:肛门截石位5点位见一约3.5cm放射状手术切口,可见少许黏稠淡黄色脓液由切口溢出,直肠指诊未扪及肛管直肠下段有明显包块,但肛管直肠环偏硬.血常规:WBC 23.26×109/L;N 89.9%.

    作者:李艳德;杜忠群;王晓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直肠前突的诊治概况

    直肠前突是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常见原因之一,多发于经产妇、多产妇以及中老年女性.中、重度直肠前突保守治疗远期疗效多不理想,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可以一定程度的缓解临床症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手术治疗直肠前突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1 诊 断症状:排便困难,肛门梗阻感,肛门及会阴部坠胀、疼痛.用手指伸入阴道内按压阴道后壁方能排出粪便,这是直肠前突特有的症状.

    作者:王建设;王立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的慢性直肠和结肠炎症性疾病.近年来,中医药在本病的治疗上显示出了优势,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且具有疗效稳定、无毒副作用等特点,现将中医学近几年来有关本病的治疗研究综述如下.1 UC的病因病机UC属于中医学“泄泻”、“痢疾”、“肠澼”、“休息痢”、“便血”等病证范畴.《黄帝内经》中多见肠澼、便脓血等叙述与UC症状描述十分吻合.“肠澼”一证,杨上善《太素·调阴阳》云:“澼音僻,泄脓血也.”肠游不仅有便溏、水泻、久泻等症状,而且有便下脓血、里急后重等类似痢疾的症状.

    作者:那缤文;王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医药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的概况

    儿童功能性腹痛(functional abdominal pain,FAP)是指持续或频繁发作的以腹痛为主要表现,且与胃肠道功能异常无关或关系小大,病程超过3个月,但无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的一种功能性疾病.该病中医学称为盘肠气痛、盘肠内吊、肠痛,属中医学“腹痛”、“气腹痛”范畴.其症状明显,病因隐匿,持续数月反复多次的发作,一般的常规治疗效果不佳,使家长和患儿精神紧张焦虑,影响患儿的正常生活和学习,也给家庭日常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作者:齐立聪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肛肠疾病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因素及防治

    手术是肛肠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但术后创口大多为开放或半开放式,且创面不易保持清洁,易导致部分患者创面愈合缓慢或迁延不愈.因此,促进肛肠疾病术后创口愈合,减少或消除影响创面愈合的因素,缩短愈合时间,是肛肠疾病治疗的重要方面.现将近年来关于影响肛周创面愈合的因素及其防治分析如下.1 影响肛肠疾病术后创面愈合的因素

    作者:马波;李东平;雷彪;周仕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王业皇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经验

    高位复杂性肛瘘是肛肠外科难治性疾病之一,今介绍王业皇教授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经验,以飨同道.1 重视内口的探查及处理绝大多数肛瘘是由于肛隐窝腺感染所致,肛隐窝及其腺管为肠内细菌沿括约肌间隙进入肛周疏松组织提供了门户和通道,因此术前准确寻找和术中正确处理肛瘘真正的内口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直肠指检:根据肛瘘的复杂程度和瘘管的大体走向,在直肠指诊时即可在肛内触及硬结或凹陷,有时可伴有压痛、酸胀等不适感,往往即为内口位置.

    作者:吴菊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