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的孩子真够人小鬼大的,甚至在血管方面是这样.近在一个大型学术会议上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一些肥胖青少年的血管,跟老他们30岁的中年人差不多.
作者:柳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近,来自美国和爱尔兰研究小组的关于维生素B12缺乏,可增加婴儿出生大脑或脊髓缺陷的报道,发表在09年3月份美国<儿科>杂志上.维生素B12是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及产生红血细胞所必不可少的营养成分.因维生素B12存在于肉类及动物食品中较为常见;对素食主义女性来说,其机体的维生素B12的水平低,就不足为奇.
作者:侯亚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儿童多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行为的持续异常,其典型的症状是多动、冲动及注意力不集中,通常被诊断出是在孩子五、六岁的时候,其实在更早年龄的时候,已开始出现了一些症状.这些典型的症状,往往会影响孩子在社会或学习中的正常活动.早在1994年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的有关精神健康的诊断及统计手册中,就写出了儿童多动症的诊断标准.
作者:王可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日本的研究者成功地用冷冻了16年的老鼠细胞克隆出老鼠.研究者表示,应用这些技术克隆恐龙恐怕不太可能,可能是距今太久了,但用于拯救和保留目前濒临灭绝的物种则是可行的.也有专家表示,掌握干细胞技术是一个重要的资本,但把这些技术用于恐龙,还是用于人类,则是另外一个问题.干细胞技术有很大的优点.如果科学家掌握了操控干细胞的技术,对于目前的临床问题将有很大的好处.
作者:罗芸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在心脑血管疾病日益肆虑的今天,世界各国的专家和学者都在不断地努力寻找解决的有效方法.从对症药物的研究到外科手术的探索,已有不少的推进.但由于现代人的高脂饮食和生活环境、精神压力等方面的影响,问题越来越严重,中国已患高血压及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已逾2亿人,这确是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
作者:方君;李为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养生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人们都普遍认为:中医的医生或懂些中医的人都比较长寿,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中医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比较合理有效的养生学说.
作者:魏文康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近1亿人在接受超声显影技术进行心血管系统和各器官的检查,这种技术已经成为检测心血管系统和其它器官疾病的必要手段之一.然而,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间的超声显影对比差很小,要检出它们之间的差别并不是一件易事.
作者:王身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医学院的一个研究显示,给患者书面和口头的指导教导患者,包括如何定期检测防止出血的指标,如INR指标等,可明显降低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发生胃肠道出血和脑出血的风险.研究也发现,只看同一个医生、只在同一个药房购买药物的患者发生严重出血事件的几率也比较低.
作者:林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从脐带血中收集得到的干细胞可塑造出新的心脏瓣膜,用于治疗心脏瓣膜有出生缺陷的孩子.德国的研究者表示,这些组织工程学瓣膜还有一个优点,它可能会随着孩子长大而长大.
作者:苏子涵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血压以及各种血脂的检查帮助我们找到隐匿的心脏病,但也有很多将来会发生心脏病或者中风的人成为漏网之鱼.有证据显示,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大部分心脏病发作及中风的根源所在)不可分隔的一部分.这推广了一种反映炎症水平的检查--C反应蛋白(CRP).发生感染、组织损伤或者炎症的时候,肝脏就会合成这种蛋白.
作者:姚惠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一、问题的提出20世纪70年代末期,人们开始认识到胆固醇水平越高,出现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可能性也越高.20世纪80年代初期,临床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的胆固醇都是不好的:只有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才是坏的,LDL胆固醇聚集在动脉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斑块,导致动脉狭窄;而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实际上是好的,HDL胆固醇实际上可以清理和疏通动脉,且越高越好,有资料显示,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每升高0.4mmolL,冠心病的发病危险性可下隆2%-3%.
作者:汤泰秦 刊期: 2009年第04期
24小时动态监测血压的意义24小时动态监测血压用处较大,除了可以避免白大衣高血压的误诊,隐蔽性高血压的漏诊外,还可以具体了解高血压病人24小时中血压的变化特点,评价降压治疗效果、制定符合时间治疗学的治疗方案以及判断预后等.
作者:徐南图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提起糖尿病的危害,李梅感触良多,这还得从她的母亲谈起.老人家十多年前查出有2型糖尿病.打那以后就一直口服优降糖等药物治疗,头几年血糖控制得还不错,可是越到后来效果越差,每次查血糖都高.
作者:王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打开你的药盒子,很可能你至少可以找到一种仿制药.从经济角度来说是件好事,因为仿制药要比专利药便宜很多.但有人担心,这些知名度不高的仿制药效果和安全性或许不如知名品牌的专利产品.有分析对仿制药和专利药进行了对比,发现这种担心纯粹是多余的.
作者:杨玉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来自德国的研究者认为溶栓剂替奈普酶(一种溶解血栓的药物,Tenecteplase TKNase)可以提高心脏骤停的患者的生存率.不幸的是,它在临床研究中的效果并不如预期,但研究者还没有放弃这个想法.
作者:高源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每年打流感疫苗,除了能帮助预防流感之后,可能还有意外收获: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在美国心脏协会年度科学论坛上发表的一个研究显示,这样的好处在52岁以下的人身上尤为明显.
作者:袁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在过去的一年中,有关维生素的报道热的就是维生素D.维生素D的缺乏可以引起各种疾病,从抑郁症到癌症:
作者:李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前列腺癌是男性中第二常见的癌症类型,每年大约25.4万人死于前列腺癌.近,美国临床肿瘤协会和美国泌尿协会两大医学团体建议,为了避免男性前列腺癌的发生,对于55岁及以上的健康男性来说,应该考虑服用非那雄胺(Finasteride,又名保列治Proscon).
作者:方嘉凯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李先生来信说他有颇发室性早搏,听别人说心律平治疗早搏效果特好,就到药店买了一并吃起来.吃了10多天早博基本消失,但总觉得胸部发闷,去了医院检查心电图,心电图结果是:窦性心动过缓,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作者:冯海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有学者分析了33个关于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研究的数据,发现这类药物对非心脏手术的患者没有好处.事实上,一些科学家甚至认为非心脏手术前用β-受体阻滞剂只会帮倒忙,增加患者中风的风险.进行这项汇总分析的学者,建议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心脏病学院负责撰写临床指南的委员会修改相关的建议,减少β-受体阻滞剂在非心脏手术前的应用.
作者:颜立卫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根据美国心脏协会近公布的数据,美国心脏病和中风的死亡率有所下降,自1999年来下降了30%.专家指出,尽管美国人比以前更安逸更肥胖,但心脏病和中风的死亡率还是降低了.美国心脏协会的主席加德纳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因为心脏病和中风的危险因素并没有跟死亡率同步下降,而且有些危险因素甚至呈上升态势.
作者:康金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美国胸科医生学院的年会上公布一个研究显示,女性患者肺动脉高压的风险是男性的4倍.肺动脉高压是一种可能致死的慢性进展性疾病.这种疾病是肺部动脉血压升高引起的.由于输送到肺部的血液减少,因而在肺部进行氧合的血液也减少,从而供应给全身的含氧量高的血液也相应减少.临床症状有疲倦,头晕和气促等.
作者:孙艺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美国加州大学神经学教授,在1988年到1994年进行的第三次全国健康和营养调查中,对9384名40岁以上的咖啡爱好者,其中已有500名患有中风;有2793名有中风的症状或称小中风,也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经过长期的调查发现:对于每天喝6杯咖啡的人来说,突然发生中风的几率是2.9%;而对于每天喝1-2杯咖啡的人来说,突然发生中风的几率是5%.
作者:张光耀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一项丹麦的研究显示,高甘油三酯使患者发生中风的风险增加.其中一位研究者更表示,新的甘油三酯测量方法,可能会改变目前的一项基本的医疗操作.这项研究观察持续了31年,研究者观察了14000名丹麦的男女性患者.结果显示,高甘油三酯的患者,缺血性中风的风险也升高.缺血性中风,是指有血栓引起大脑动脉堵塞,导致大脑组织部分缺血死亡.这项研究的报告发表于近期的<美国医学会>杂志.
作者:谢峻荣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心力衰竭是心脏不能有效的将血液泵到全身的组织与器官,而不是心脏停止工作,只是心脏功能减退.心力衰竭是心脏病的严重并发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延缓心脏病的进展.
作者:陈林祥;余泽洪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近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成年期早期心率过快会增加老年后患心血管病的风险.该研究通过对日本一个农村中的614名居民进行长达多年的随访后发现:在1979年检查其心率>80次/分的受试者,其后发生肥胖和糖尿病的概率增高,而肥胖和糖尿病又都是诱发心脏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宜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新的研究显示,摄入酸樱桃可以降低胆固醇,减轻全身性炎症,减少身体脂肪含量--这些都是心脏病的危险因素.这个研究的结果将会在美国芝加哥的营养学会年会上公布,研究者在实验室用老鼠进行的实验得出了这些结论.
作者:高浠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一个新的研究显示,如果心脏病患者在接受搭桥手术前的5天内还在服用波立维,那么患者手术中出血的风险会较大,需要再次手术的几率也较高,术后住院的时间也会延长.这个研究的结果跟现行的指南是一致的.
作者:郑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近日发布的两个大型研究的结果,对小剂量阿司匹林和维生素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提出质疑.日本的研究发现,小剂量阿司匹林不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而在另外一个研究中,来自哈佛大学的研究者得出结论,认为维生素E和C并不能帮助低风险中年男性人群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作者:施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一类常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双磷酸盐(它有很多种,在中国常用一种商品名:福善美)可能具有心脏副作用.虽然很罕见,但性质颇为严重.相关研究的回顾分析发现,这类药物可增加心房颤动的风险.心房颤动是一种心脏跳动不规则的心律失常,可导致心房内血栓形成,如果血栓脱落的话,可导致心脏病发作或中风.
作者:鲁向楠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近,英国牛津大学的俄美艾兰(Naomi Allen)和其同事,通过对从1996年起收集了年龄介于50到64岁之间的128万女性的健康信息,分析发现:其中的68775例癌症患者与自己的饮酒习惯有关.艾兰和她同事得出结论认为,在那些每天平均饮酒一杯的女性中,酒精导致每千名女性中,增加11例乳腺癌;口腔癌、咽癌和直肠癌各一例以及0.7例的食管癌、喉癌和肝癌.
作者:曾力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近,通过对近15000名男性医师进行了长达8年之久的随访研究表明,维生素C和维生素E并不能预防心脏病和中风.过去,大家都认为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等抗氧化剂有预防心脏病的作用,因为有动物试验表明,抗氧化剂可以通过减缓血管中粥样斑块的形成速度来预防心脏病.
作者:康子妮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大部分人都会关注自己吃了什么,却很少关注自己喝了什么,这样是不全面的.在美国,人们一天摄入热量的1/5来自饮料.选择什么样的饮料,能够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抑制食欲、减少热量,终起到减肥的作用呢?
作者:刘家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谁都知道吸烟对健康非常有害.但在不久前,美国疾控预防中心表示,美国将不能按计划完成2010年的健康目标,即不能使全民吸烟率降低到12%以下.这意味着在未来的很多年内,持续升高的吸烟率,将带来更多的相关疾病、死亡和生产力下降,阻碍国家的发展.
作者:叶子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正常的工作时间,是我们大多数人所向往的,即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但现实中,对于许多工厂的工人、医院的工作人员、警察、消防员、飞行员等来说,通常是需要进行日夜轮换,以保证24小时的正常运转.
作者:肖欣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下肢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DA)是动脉粥样硬化在肢体的重要表现.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老龄化,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发病将越来越多.
作者:付凌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英国的研究者指出,如果收集心脏跳动的能量,可能可以转变为起搏器或除颤器提供电源.这样,这些装置或许可以持续更长时间,或者承担更多的功能.研究者将在美国心脏协会年度学科论坛上公布他们的研究发现.
作者:麦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在美国有超过200万的人患有心房颤动.心房颤动通常是用药物治疗,在某些重症患者,也可以用开放性心脏手术治疗.
作者:朱小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研究者用捐赠的器官以及患者自身的干细胞做出一段气管,然后将这段气管移植到患者体内,这是医学史上的第一例.接受移植的患者是一名30岁的女性,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这位母亲名字叫卡斯XX,住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她接受气管移植后不需要服用抗排斥反应的药物.
作者:洪德恩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美国的研究者比较分析了1998-2007年间接受心脏移植手术的18240名患者.结果显示,如果器官捐助者和患者的性别匹配的话,患者手术后的短期和长期预后会比较好.
作者:沈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动脉粥样硬化,即动脉壁上脂肪样物质堆积形成的斑块,是使大部分心脏病发作的根本原因.如果这样理解的话,冠脉疾病就可以理解为:滋养心脏肌肉的血管网出现了问题,塞满了大大小小的胆固醇的斑块.
作者:费青 刊期: 2009年第04期
2008年11月,在美国心脏协会的年会上一项称为朱必特(JUPITER)的临床研究引起医学界很大的轰动.表面上,这个研究的结果只是支持扩大他汀的适应范围:目前来说,一般受检者如果血液胆固醇正常,那就没有需要服用他汀类药物使胆固醇降低,但是,根据朱必特的试验结果,提示即使胆固醇水平正常的人也可以或者更确切地说他们也需要服用他汀;其次,这个研究结果也显示,应该在更大范围的人群内进行C-反应蛋白筛查.
作者:蓝亦辉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