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民军医杂志

人民军医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总后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人民军医出版社
  • 国际刊号:1000-9736
  • 国内刊号:11-2657/R
  • 影响因子:0.47
  • 创刊:1950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1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期刊奖提名奖
  • 军事医学与卫生
人民军医杂志   2002年3期文献
  • 新学员队列训练致踝肿痛调查分析

    军校新学员在入学后队列训练中,常发生踝、膝、髋关节疼痛、肿胀,尤以踝肿痛多见,严重影响正常训练和学习.1994年以来,我们对1 138名新学员队列训练期间踝肿痛进行了现场调查,以探讨有效的防治方法.1 对象和方法

    作者:赵树磊;赵军;张清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丹参、骨碎补片预防爆震性聋效果观察

    军事噪声,特别是爆震声常可导致听力下降,甚至聋,因此,对其如何防治是国内外军事医学研究的重点.1994~1995年,我们选用有改善内耳微循环作用的丹参、骨碎补进行防治噪声损伤的疗效观察,证实丹参、骨碎补合成中药片剂对预防爆震性聋的效果满意.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用药组274例,年龄17~21岁,平均18.6岁;对照组168例,年龄17~21岁,平均18.5岁.两组均为男性.

    作者:薛希均;王丕琳;张金淑;于克敏;成诗黔;杨建云;邵付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冻伤病理生理和诊治研究进展

    军人在严冬季节野外值勤、训练,或执行战备、作战、救灾等任务时,因冻伤造成截肢、甚至牺牲者不乏先例.因此,在寒区,冻伤一直是危及野外作业人员健康、甚至生命的严重伤害.为深入探索冻伤的病理生理和准确判断冻伤程度,以指导临床治疗,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对于冻伤伤员的诊治较有帮助,故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冻伤伤员的救治成功率.

    作者:阮仕荣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装甲车辆内主要有害气体及其主要危害与对策

    在作业条件下,装甲车辆驾驶室内空气污染十分严重,如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氮氧化合物(NOX)和氨气(NH3)等.据对国产某型坦克模拟实战作业(单纯行驶、非行进射击和行进射击)条件下无机有害气体和挥发性有机物(VOC)进行测定的基础上,对不同条件下产生的主要有害气体 CO、SO2、总悬浮颗粒(TSP)和总烃的不同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为采取相应防护对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杨绍勃;张伟;郝向阳;王惠先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装甲车辆乘员体型选拔标准的研究

    我国现役坦克、装甲车辆大部分驾驶员在车内处于强迫体位,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持续作业能力,说明驾驶员选拔标准和驾驶室设计存在某些缺陷.为此,我们对我国人体体型特征和坦克驾驶室工效学设计进行了研究,发现中国人体体型主要为长躯干、亚短腿型,且只有7.0 %的坦克、装甲车辆乘员适合前苏制坦克、装甲车辆工效学对体型特征的要求.为此,我们认为除了加强坦克、装甲车辆驾驶室工效学研究之外,还必须加强驾驶员体型选拔标准的研究,以提高坦克、装甲车辆的工效学.

    作者:吴圣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装甲车辆内热环境对乘员的影响与对策

    装甲车辆绝大部分由金属材料制成.由于金属比热小、导热快,故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加上车内空间狭窄,关窗行驶时舱室密闭,空气对流差,散热困难;车内热源多,如发动机、车载电子设备、枪炮射击等,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下行驶,装甲车辆舱内的高温将直接影响乘员的身心健康及工作效率,从而极大地影响人-机系统性能的发挥,甚至可能引发重大事故.因此,基层卫生人员了解装甲车辆车内热环境的影响,并采取相应对策,以减轻或消除其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郝向阳;白香成;张旭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战时重型颅脑伤高级救治系统的建立与探讨

    颅脑伤发生率在所有战伤中仅次于四肢伤,是主要致死原因之一[1].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颅脑伤病死率为38.4 %~46.6 %;1979年,西南自卫还击作战中,由于神经外科医生的部署前伸,我军颅脑伤病死率降为30.3 %[2];越战中,美军95 %颅脑伤使用直升飞机后送,平均46 min 即获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病死率仅为11.2 %~4.5 %[2].针对受伤现场复苏、快速后送、早期手术等救治环节,建立现代战争战时重型颅脑伤高级救治系统,是减少其病死率的重要措施[3].我们对此进行探讨,并结合前卫-201演习进行可行性分析.

    作者:熊家锐;王庆宣;张斌;王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战伤救治时麻醉处理的探讨

    我军卫勤工作条例对战伤救治的麻醉处理有非常明确的规定.但近年来,战伤的情况更加多样化,麻醉技术也取得长足进步,而救治原则尚无明显变化.因此,我们认为战伤救治的麻醉处理,尤其在麻醉方法的选择、麻醉期间的管理及围麻醉期的处理等方面,应作适当的调整,使战伤麻醉应随着现代麻醉学范畴的不断拓展而扩大处理的范围,不要仅局限在战伤手术的麻醉处理上,而应扩展到战伤危重伤员的抢救、多器官功能不全的处理,以及伤员后送过程中的监测和急诊处理等方面.

    作者:张毅;罗义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装甲车辆行进砂尘对乘员的影响及其对策

    研究证明,自然砂尘环境与装甲车辆行进诱发的砂尘环境会严重影响乘员的观察,使车辆操纵难度加大,故障率增加,甚至失去战斗力和严重危害乘员的健康.因此,基层卫生人员应掌握砂尘对乘员的影响,并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提高乘员有效操纵装甲车辆的能力和减轻砂尘对乘员健康的危害.

    作者:吴圣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应重视装甲兵卫生勤务学的研究

    装甲兵卫生勤务学是基于装甲部队卫生勤务保障实践的需要,并伴随装甲兵技术发展而逐步形成的,是在医学科学、管理科学、军事科学的基础上,并吸收有关装备技术知识而形成的一门交叉科学,是研究卫生勤务规律及组织管理的科学.

    作者:杨善芝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折叠式野战担架的研制和应用

    我院于1999年10月研究了一种折叠式野战担架,其结构简单合理,体积小、重量轻、组装方便快捷,尤其适用于部队野战、紧急救护和伤病员搬运等,也可作为普通担架使用.1 研制该担架由担架主杠、横杠和布面(附图)组成.担架主杠由多节空心棒串连而成,每节空心棒的一端为束口,另一端为宽口,束口套入宽口中,主杠的空心内设置一弹性绳,其两端固定于主杠两端的空心棒中,用于拉紧主杠每节空心棒之间的连接,并可使空心棒快速回位.横杠套在主杠端部,并设有限位钮.内侧限位钮为横穿于管壁两端的销钉;外侧为弹性钮,可方便横杠的拆卸和安装.弹性绳固定在限位钮的销钉上.布面的两个侧边制成管状,主杠套入其中,并使布面可沿主杠滑动收起集于一端.

    作者:曾岚;凌小明;王瑜;吴耀建;蔡敏;代绪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坦克振动对人体的影响及其防护

    坦克振动主要来自发动机运转、部件之间的摩擦、履带与路面的碰撞、车体的颠簸、射击时的空气扰动等.根据振动作用于人体的部位和传播方式,坦克振动可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两者的影响是不同的.因为坦克的局部振动对人体的作用较小,下面主要介绍全身振动的影响.

    作者:吴铭权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提高中药材质量的几点措施

    中药材质量优劣对临床药效是否能正常发挥至关重要.笔者通过调查发现,近年来,中药材在种植采集加工等环节中存在诸多不足,为此,提出几点改进措施,供同行参考.1 种苗的选育与种植药材种子、种苗的优劣,是药材质量好坏的基础.目前,在药材品种的选育和生产上基本上仍处于半原始的自然生长、采集状态.有的品种药材严重退化,药效和功能下降;嫁接技术的滥用,产生出一批混杂的种苗.这些均是造成药材质量低劣、品种混乱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重视药材种子、种苗的选育和生产.

    作者:于福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手指鞘管麻醉413例

    1995年以来,我们对单纯手指手术麻醉采用屈指肌腱鞘管阻滞413例546指,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413例中,男232例,女181例;年龄7~66岁,平均30.5岁.急诊手术368例,485指;清创缝合、切开引流、拔甲40例,54指;清创内固定,血管、神经、肌腱修复205例,271指;断指再植123例,160指,其中4指断离2例.择期手术45例,61指:取异物5例,5指;神经、肌腱探查修复22例,26指;手指瘢痕挛缩松解18例,30指.

    作者:汪宁华;刘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射频治疗无休止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

    1 病例报告病人男,23岁,反复特发性胸闷、心悸1年,再发5 d 入院.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体检、X线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异常,心电图示电轴左偏,呈右束支加左前分支阻滞型室性心动过速;QRS 时限0.12s,心室率136/min.动态心电图检查:室性心动过速24 h无休止发作.诊断:无休止性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作者:侯建萍;林文珍;宋青杨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双功能折叠拐凳结构、形态及应用

    为更好地方便下肢伤残人助行、休息,我们研制了腋下拐杖和坐凳双重功能拐凳器.此拐凳可徒手操作,并可随时拐、凳互换.1 结构及形态双功能折叠拐凳框架由铝合金制作,关节及连接部由不锈钢和尼龙材料制成,表面喷有迷彩色,展开时为腋下拐,立高115cm,下部设有自由伸缩腿,活动范围35 cm,适于身高165~185cm伤病员使用.折叠后为3腿坐凳.高50 cm,负重250 kg.拐凳自重2.5kg(附图).

    作者:高吉昌;包双青;王仑;王正雷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乙双吗啉治疗银屑病致恶性组织细胞病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男,28岁.因全身反复起红丘疹、脱白色鳞屑伴瘙痒5个月,于1991年8月在外院诊断为银屑病,经服用乙双吗啉治疗后缓解.服药总量约350片(200mg/片).2000年9月出现全身乏力,伴干咳、低热、盗汗及进行性消瘦.2000年11月在外院查全血细胞减少、血沉快,予抗结核治疗20余天无效来我院.体温37.6℃,脉搏90/min,呼吸22次/min,血压13/8kPa.

    作者:杨文博;张鲁文;姜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阑尾切除术后并发急性坏死性筋膜炎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男,28岁.因急性阑尾炎入院.阑尾切除术后第5天右上腹壁红肿、剧痛,并出现高热,经积极抗炎治疗无好转.手术探查发现皮下组织和筋膜组织坏死,腹直肌水肿但无坏死.诊断为急性坏死性筋膜炎.切除皮下脂肪和筋膜等坏死组织,给予联合抗感染、营养支持及积极处理创面.术后2d切口皮肤病变向周围扩展,高热不退.再次切除坏死的皮肤、深浅筋膜等组织,并沿切口边缘皮肤呈放射状切开减张引流.多次做细菌、厌氧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创面分泌物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血培养为溶血性链球菌,对氯霉素、庆大霉素敏感.调整联合抗菌药物,病情仍无好转,后改用亚胺培南-西拉司丁钠(泰能)和甲硝唑联合抗感染,并积极处理创面,病情迅速好转,腹部创面肉芽生长良好,取右大腿邮票状皮片移植于创面,植皮全部成活.3个月后痊愈出院,随防2个月,恢复良好.

    作者:张彦亮;杜会改;张徐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双介入疗法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效果观察

    1995~2000年,我们采用双介入方法,即肝动脉栓塞和经脾动脉行间接门静脉灌注化疗方法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进行疗效观察,并与肝动脉栓塞方法作为对照,双介入法疗效较好.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72例,男154例,女18例;年龄24~73岁,平均51.9岁.均经B超、CT、肝动脉造影及甲胎球蛋白(AFP)测定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双介入组65例中,巨块型34例,结节型及小肝癌型26例,弥漫型5例;Okuda 分期:双介入组Ⅰ期38例,Ⅱ期27例;肿瘤<5cm10例,~10cm 24例,>10cm31例.

    作者:夏占统;吕爱民;徐景卫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手术误伤20例分析

    1970~2000年,我科收治因手术失误伤20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男16例,女4例;年龄19~74岁.损伤发生在胆道手术7例,胃肠道手术6例,泌尿科手术3例,甲状腺手术2例,脾切除手术和疝修补术各1例;急诊手术5例,择期手术15例.术中发现并及时处理11例;再次手术12例次.治愈18例,死亡2例.

    作者:贾曙光;周景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食管化学灼伤26例肠腔替代食管手术体会

    强酸强碱灼伤食管往往遗留瘢痕狭窄或闭锁,通常行胃替代食管手术.近20年,我院收治食管化学灼伤致食管瘢痕性狭窄或闭锁26例,用结肠、空肠、空肠瓣及前臂皮瓣重建修复食管,效果良好.

    作者:李安富;焦鸿生;张勤;段振泉;杨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胆囊切除术后再手术93例分析

    1987~1999年,我院共收治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ostcholecystctomy syndrome PCS)127例,其中实施再手术93例,现就其再手术原因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93例中,男35例,女58例;年龄19~77岁,平均50.98岁.原为本院行胆囊切除9例,外院84例,门诊均以第1诊断收住院.

    作者:付由池;高志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坐位躯干角度与腰肌疲劳关系的观察

    长时间保持坐位工作者,由于长期处于这种强迫体位易引起腰肌劳损.为此,我们对20名健康医学生在坐位时五种躯干角度与疲劳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期探讨预防方法.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被试者男女各10名,平均年龄24岁.身高男170.9±7.16 cm,女159.8±5.23 cm;体重男61.50±6.51kg,女50.96±6.27 kg.身体健康,无肌肉骨骼系统疾患史.即往无腰背痛史,每天坐位学习、工作8~10 h,年以上.

    作者:牛云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双黄连液治疗颅内血肿35例

    双黄连液是金莲花、黄苓、连翅等提取液,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通常用于由病毒和细菌引起的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治疗.1997~2000年,我们采用双黄连注射液胃管注入、静滴等方法,治疗适于非手术治疗的颅内血肿35例,疗效较好.

    作者:狄凤桐;范明;狄宁;张永靖;于峰;梅小龙;韦冬玲;陈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非手术治疗肝破裂18例

    1985年5月~1990年10月,我院共收治肝破裂20例,其中2例因合并胃肠破裂中转手术,8例采用非手术治疗获得成功.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肝破裂20例中,男17例,女3例;年龄4~65岁.右季肋部直接受力13例,上腹部直接受力5例,全腹和右腰部直接受力各1例.就诊距受伤时间3h 以内11例,~6 h 6例,~8 h 3例.伴休克15例,合并肋骨骨折13例,肾损伤7例,脾损伤6例,胃损伤1例,肺损伤致血气胸9例,小肠损伤1例.2个脏器复合伤3例,个脏器复合伤2例.

    作者:王志如;付淑琴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磺胺嘧啶银乳膏治疗烧伤效果观察

    为了减少烧伤后的感染机会,使创面干燥、结痂,促进上皮组织生长,缩短治疗时间,我们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单位制剂规范(1991年版)>,对磺胺嘧啶银乳膏的处方做了调整改进,配制成新的磺胺嘧啶银乳膏,治疗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引起的烧伤创面感染和浅、深度烧伤创面及各种残余创面,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汪涛;胡芸;胡艳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高压电烧伤4例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高压输电线路和变电设施密度增加,加之人们对安全因素重视不够,高压电接触烧伤时有发生.1998年4月~2000年4月,我们收治高压电烧伤4例,报告如下.

    作者:戴海华;海恒林;李华涛;李克荣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前额皮瓣修复面部电烧伤组织缺损5例

    1993年2月~2001年5月,我院收治高压电击伤面部组织毁损性烧伤5例,在综合救治原则下,采用前额皮瓣一期重建修复治疗,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5例均为男性,年龄6~47岁,平均36.8岁.工人3例,农民1例,儿童1例.致伤电压为0.5万~3万V.电流损伤3处4例,5处1例.伤后至就诊时间:30~60 min 2例,5~10 h 2例,26 h 1例.烧伤总面积4 %~6 %,颞眶区创面坚硬、黑色、凹陷,上下眼轮肌外侧断缩,眼睑高度肿胀,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组织干性缺损7 cm×5 cm 3例,10 cm×7 cm 2例.

    作者:余顺先;刘同发;帅秀蓉;刘克莉;陈能彬;刘永林;刘俏春;李华琼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蛛网膜囊肿9例内镜治疗体会

    1996年始,我们对脑底部或脑室内体积较大、有占位效应,且有临床症状的蛛网膜囊肿9例采用德国产 Storz 硬质内镜治疗,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男6例,女3例;年龄6个月~58岁,平均34.5岁;病史3d~13年.头晕2例,头痛3例,恶心、呕吐2例,癫NB0472例.有外伤史3例均为6个月婴儿,表现为间断性溢奶.均行头颅CT扫描,病变位于脑室内3例行MRI检查.部位:颞叶底部、脑室内各3例,外侧裂区、顶叶、侧脑室旁各1例.病变位于外侧裂区及侧脑室旁的囊肿直径5~12 cm,对侧脑室均有压迫,导致侧脑室变形.

    作者:周杰;雷鹏;荔志云;张玉;王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头皮撕脱伤11例手术治疗体会

    头皮撕脱伤多见于女工违章操作,头发卷入机器所致,严重者甚至连颅骨、骨膜、耳郭及眉毛一并撕脱.1988~2000年,我们共收治头皮撕脱伤11例,治疗效果较好.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11例均为女性,年龄18~35岁.急诊10例,头皮撕脱植皮后贴骨瘢痕1例.致伤原因均为留长发女工未戴工作帽,长发卷入机器致头皮撕脱.撕脱面积为70 %~100 %.受伤至手术时间:2~12 h 10例,伤后半年二次手术1例.合并症:一侧耳郭撕脱性缺损1例,耳郭部分撕裂2例,眉缺损4例,颅骨骨折1例.

    作者:汤海萍;刘亚平;姜凯;程国良;潘达德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外伤性血气胸189例诊治体会

    外伤性血气胸是胸部外伤中常见的损伤.1988~1999年,我院共收治胸部外伤342例,其中血气胸189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男157例,女32例;年龄5~82岁.致伤原因:车祸98例,刀刺伤61例,高处坠落伤22例,重物砸伤8例.血气胸类型:闭合性111例,开放性69例,张力性9例;右98例,左63例,双侧28例;伴复合伤172例,占91%,主要为肋骨、四肢骨、锁骨、脊柱、心、肺、肝、脾、胃肠、膈肌、肾、颅脑等脏器的损伤.以肋骨骨折多181例,占95%;复合伤1处87例,处44例,处24例,处25例,处以上9例.早期合并休克162例,占32%.

    作者:黄维坤;司娜;孙新平;顾琦;杨旭凯;周栋;张安平;朱宗迅;赵文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生脉注射液加多巴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为评价中药生脉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性低血压的疗效,1996年9月~2001年5月,我们对 AMI伴有低血压状态的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静滴治疗,并与极化液组进行比较,证明生脉液组疗效明显.

    作者:吕孙成;曾爱萍;荣竹青;徐晓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苦参碱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

    苦参碱化学分子式为C15H24N2O,是苦参的主要有效成分[1].近年来,人们发现苦参碱具有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促使人们加大了对苦参碱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的力度,并取得一些有意义的进展.

    作者:张萍;陈伟忠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急性脑梗死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动态观察

    急性脑梗死时D-二聚体(D-dimer)可以反映体内凝血与纤溶的病理变化[1].为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997~2000年,我们对急性脑梗死80例进行了血浆 D-dimer 动态检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急性脑梗死组80例,均为我院急诊和住院病人,男42例,女38例;年龄46~71岁,平均58.6岁.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并经头颅CT、MRI 证实,且排除其他部位血栓形成和栓塞凝血性疾病,以及肝、肾功能异常,近期感染,个月内行手术和外伤者.

    作者:王昌铭;彭昌鼎;孙鸣;吉国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食管癌性狭窄24例微波烧灼扩张加支架治疗体会

    食管癌性狭窄严重时,导丝能否通过狭窄段是食管内支架置入术能否成功的前提.1998年,我们采用内镜微波烧灼扩张术后,放置支架治疗食管癌性完全性闭塞24例,近期疗效满意.

    作者:马兴;王磊;史春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酒石酸二氢可待因治疗中、晚期癌性疼痛40例

    癌性疼痛止痛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存质量和抗癌的信心.1999年4月~2001年4月,我科应用北京萌蒂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镇痛药物酒石酸二氢可待因(双克因控释片)治疗中、晚期癌性疼痛40例,效果较好.

    作者:庞东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尿激酶胸腔注射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效果观察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除抗结核治疗外,如何彻底引流胸腔积液,减少胸膜肥厚和粘连亦是不容忽视的治疗问题.为此,996年1月~2000年1月,我们采取抗结核等常规治疗,加尿激酶胸膜腔内注入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以观察尿激酶的治疗效果.

    作者:胡建英;陈静;唐秀媚;李金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药致肝损害23例

    中药通常被认为是不良反应小,甚至无不良反应.事实上,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中药的不良反应同样应当引起高度重视.1991~2000年,我们共诊治因中药所致药物性肝损害23例,其中多数是忽略中药治疗不良反应所致.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男17例,女6例;年龄22~60岁.因牛皮癣10例,白癜风和其他皮肤病各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4例,骨髓炎1例,性病3例,周围性神经病变1例而内服或外用中药制剂.否认同时使用其他药物.

    作者:李静;王淑英;冯玢;韩仁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高甘油三酯血症致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高胆固醇血症与冠心病的关系已得到肯定,而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否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曾有过长期的争议.近年来,大量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甘油三酯是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1].不少研究表明,在胆固醇酯运转蛋白(胆固醇TP)的介导下,脂蛋白及其残粒与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即高密度脂蛋白与低密度脂蛋白之间存在复杂的脂质交换,甘油三酯水平越高,交换越活跃,其结果是使小而致密的低密度脂蛋白(sLDL)浓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脂蛋白残粒水平增加、胆固醇含量增多,这些因素均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关.

    作者:曹志友;张文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现状

    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成人为0.3 %~0.4 %,60岁以上2.0 %~4.0 %,75岁以上高达8.0 %~11.0 %,男性为2.2 %,女性为1.7 %.房颤的病死率为1.3 %~2.6 %[1].其治疗方法虽多,但药物疗法依然是其基本的治疗方法,其目的主要包括满意控制心室率、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以及预防栓塞.

    作者:熊焕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纤支镜活检诊断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32例

    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病因复杂,仅凭影像学检查难以确诊,因此,肺组织活检仍然是主要确诊手段.1997年以来,我院对 X线片提示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32例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术(transbronchial lung biopsy,BLB),阳性率87.5%.

    作者:刘艳萍;唐东良;刘艳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抢救氨气中毒36例

    2000年12月16日晚,某食品公司制作冷冻食品的氨气灌泄露,致使值班职工及前来救援的某部官兵共发生急性氨气中毒36例,经积极抢救全部康复出院.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男24例,女12例;年龄21~50岁.中毒前有慢性支气管炎史8年1例,年1例;有消化道溃疡史1例,余33例均健康.均为呼吸道吸入中毒,吸入至中毒时间为10~20 min,中毒至就诊时间为30~60 min.

    作者:燕书琴;陈裕湘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结核性腹膜炎15例

    随着人口流动性增大等原因,结核性腹膜炎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为此,我们将结核性腹膜炎15例的特点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15例均为男性;年龄19~28岁,平均20岁.病程15 d~2个月,平均24d.均为初次发病.有结核中毒症状6例,以腹水为主15例,腹胀11例,腹痛9例,发热8例,腹部包块2例.

    作者:张树荣;范宗江;陈卫华;田学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肺结核并发自发性气胸42例

    1986~2001年,我院收治肺结核并发自发性气胸42例,经治疗后随访1年以上,现将诊治情况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42例中,男31例,女11例;年龄16~67岁.粟粒型22例,慢性纤维空洞型11例,浸润型9例.单纯型25例,交通型10例,张力型3例,液气胸4例.单侧气胸34例,双侧气胸8例.自发性气胸1次31例,2次9例,3次以上2例.发病诱因:咳嗽34例,用力屏气7例,酗酒1例.首次确诊39例,多次检查后确诊3例.

    作者:张钦发;杨艳杰;程华;宋瑾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射频治疗鼻腔粘连33例

    2000~2001年,我们采用射频治疗鼻腔粘连33例,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男17例,女16例;年龄16~63岁.双侧21例,单侧12例.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后致鼻腔粘连24例,鼻息肉摘除、下鼻甲切除术后各3例,鼻中隔矫正术后2例,中鼻甲切除术后1例.均有鼻塞,严重者有流脓涕、头晕、头痛.查体:鼻中隔与下鼻甲粘连16例,鼻中隔与中鼻甲粘连2例,中、下鼻甲粘连15例.

    作者:黄超洋;沈国民;李天传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肌松剂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25例

    小儿气管异物病情紧急,取物时麻醉方法很多,但可术中憋气,气道痉挛等并发症导致严重缺氧,重者危及生命.为此,我们在麻醉中大胆应用肌松剂,效果比较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25例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1~8岁,平均3.5岁;体重8~24 kg.急诊手术20例,择期手术5例,手术时间30~70min.并发肺部感染4例,肺脓肿1例.异物有瓜子、黄豆、塑料口哨等.

    作者:彭家宽;李准民;易礼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肩关节手术颈浅丛、臂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12例

    肩关节手术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切皮时往往疼痛,加用局部浸润麻醉不便于使用电刀.我们采用颈浅丛、臂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12例中,男8例,女4例;年龄12~76岁.肩关节习惯性脱位2例,肩关节脱位并肱骨外科颈骨折8例,肩锁脱位并骨折2例.手术时间1~3h.

    作者:杨艳梅;王太清;闫友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误、漏诊原因及对策

    2000年,我们对30个基层部队医疗单位进行调研中发现,多数存在着对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诊治认识不足和重视不够,加之医疗条件差等,致使许多可能是视神经间接损伤病人丧失了救治机会.为此,我们制定了以一线诊断、紧急处理、及时转诊、分工救治为原则,并对误诊、漏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其诊治对策,供基层部队医疗单位参考.

    作者:王志强;马志中;张素炎;乔岭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人类羊膜移植治疗眼表疾病12例

    近年来,羊膜移植术能有效修复和稳定受损的眼表,为进一步的复明手术创造了条件.1998~2000年,我院用人类羊膜移植术治疗眼表疾病12例(12眼),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12例(12眼)中,男10例,女2例;年龄19~62岁,平均42.6岁.严重角结膜化学伤或热烧伤后角膜溶解、结膜缺血坏死5例,陈旧性化学伤后严重睑球粘连3例,巨大复发性翼状胬肉2例,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2例.

    作者:邹振环;董芳;吴海燕;王志云;刘泽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真菌性角膜炎35例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致盲率较高的感染性角膜病.近年来,我部该病发病率逐年增高,为有效控制治疗本病,我们对1996~2000年收治的真菌性角膜炎35例(35眼)的发病原因及诊治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35例(35眼)中,男32例,女3例;年龄16~35岁,平均21岁.近5年发病情况:1996年3例(8.6%),1997年5例(14.3 %),1998年6例(17.1 %),1999年9例(25.7 %),2000年12例(34.3%).致病原因:有角膜外伤史32例(91.4%)中,植物性外伤17例,金属异物外伤10例,沙石异物外伤5例,其他原因3例.伤后使用抗生素眼液2周以上30例.

    作者:陈从麟;聂海燕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后囊膜残缺不全5例

    后囊膜残缺不全或完全缺如的无晶体者,以往采用闭合襻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并发症较多.近年来,我们对后囊膜残缺不全5例采用一点式二期人工晶体植入缝线固定术,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5例(5眼)中,男4例,女1例;年龄20~58岁,平均45.6岁.左眼3例,右眼2例.均为后囊膜残缺不全1/3~1/2.其中高度近视1例,后囊膜混浊2例.

    作者:苟文;吴成跃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驻高寒城区部队皮肤病调查分析

    为了探索驻高寒城区部队士兵皮肤病发病特点及新老兵的差异,以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我们对驻乌鲁木齐市部队新老兵皮肤病发病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8~2000年士官套改前在我部体检人员共2064人,男1822人,女242人;年龄19~31岁,均服役2年以上.1998~2000年新兵入伍后在我部参加身体复查人员共1 697人,男1420人,女277人;年龄17~22岁,军龄均不满1个月.两组人员的入伍地相似.新疆本地入伍的新老兵分别为17.5 %和18.9%,其余来自内地.由城镇入伍的分别占20.3 %和21.5%,其余来自农村.老兵体检时间为每年11月20~30日,当时乌市气温为-4~12℃.新兵复查时间为每年12月10~20日,当时乌市气温为-6~10℃.

    作者:张保新;王金城;王清传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速效足癣净治疗足癣87例

    部队训练强度大、常穿胶鞋、脚汗多且洗涤条件有限,足癣发病率高达68.5 %.市售外用软膏及敷剂显效慢、疗程长,且涂药易引起运动不适,不适合作战训练的需要.1991年以来我们用自行研制的速效足癣净在基层单位治疗足癣11 072例,其显效快,治愈率高.现将门诊87例报告如下.

    作者:于天杰;陈淑华;李臻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输液配伍稳定性实验观察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栓等,起效快,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但其成分复杂,在输液配伍时稳定性差,易混浊.临床使用中应特别小心谨慎,以免发生输液反应.

    作者:胡芸;汪涛;王红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伍用阿托品治疗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1995年8月~2000年10月,我们采用阿托品配伍用药治疗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并与常规抗炎、止咳、平喘治疗相对照,结果证实前者疗效显著.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男38例,女54例;年龄2个月~1岁.病初2~4d均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低热、咳嗽,后逐渐出现哮喘性呼吸困难,时轻时重.肺部听诊以哮鸣音为主,也可闻及湿性NFDE1音,叩诊可呈鼓音.白细胞总数偏低,淋巴细胞增高.

    作者:闫君山;冯秉爱;方莉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