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HBV-DNA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FQ-PCR)方法定量检测523例患者的血清HBV-DNA含量(临界值为500 copies/ml),同时用ELISA法测定HBV血清标记物.结果:经FQ-PCR检测,116份HbsAg,HbeAg,HbcAb,ProS1-Ag都阳性的标本,HBV-DNA阳性率为98.7%,平均拷贝数为1.87×108copy/ml,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 HbsAg,HbeAg,ProS1-Ag一项或多项阳性者的HBV-DNA阳性率和平均拷贝数显高于三项抗原全阴者.结论:FQ-PCR可以快速而准确地检测HBV-DNA拷贝数.HBV-DNA可准确、灵敏地反映HBV复制.与HBV血清标记物联合应用可使诊断更准确,治疗更合理.
作者:童红莉;田亚平;邓心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药物力谷源不同制作加工工艺后的抗疲劳功能差异.方法:普通力谷源和力谷源纳米制剂分别喂养小鼠,通过小鼠负重游泳实验观察不同喂养组之间游泳时间差异,分析抗疲劳能力.结果:与对照组及力谷源喂养组比较,力谷源纳米制剂喂养组可明显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P<0.001).结论:力谷源纳米制剂具有抗疲劳作用.
作者:谷峰;姜辉;汪德清;宋淑珍;董矜;田亚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液样品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取30份血液样品,分为轻度溶血(Hb浓度为0.8~3.0 g/L)、中度溶血(Hb浓度为3.1~5.0 g/L)、重度溶血(Hb浓度为大于5.0 g/L)三组,分别比较溶血前后血清中32项生化指标变化,分析仪器为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溶血除对ALP、GGT、LDL-C、TG、APOA-1、APOB结果无明显变化,其余26项生化指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溶血可导致多项生化指标测定结果的明显改变,且随溶血程度的增加,测定结果所受影响加剧,因此血液样品应严防溶血.
作者:董振南;高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联合应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颏舌肌前徙术和舌骨悬吊术治疗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方法:在26例患者结合不同体位的X线头影测量侧位片观察和测量以及多导睡眠仪检查结果的基础上,应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颏舌肌前徙术和舌骨悬吊术等不同手术方式组合.术后随访包括术区检查及与术前同样的检查.结果:应用不同手术方式结合治疗可以明显地扩大上、下咽腔的气道,症状改善非常明显.结论:由于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患者的阻塞部位和阻塞程度各不相同,有针对性的选择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是合理的,也是有效的.
作者:胡敏;温伟生;肖红喜;周宏志;杨舸;布静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纳(丹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的患者192例确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丹奥治疗组(A组)112例和对照组(B组)80例.两组患者分别以治疗前后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心电图变化、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用药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达88.48%、心电图变化总有效率达83.93%,与对照组比较(P<0.01).甲襞微循环各项指标和血液流变学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奥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缺血变化好转,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
作者:刘平;张素荣;袁宇;张卫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质量和活性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患有心血管类疾病和非心血管类疾病的患者以心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T,cTnT)表达阳性、阴性分组.结果:非心血管疾病组CK-MB活性结果异常与质量异常无明显相关(P>0.05).心血管疾病组cTnT>0.1,质量和活性的结果异常明显相关(P<0.05);cTnT<0.1组,CK-MB质量与活性结果异常也具有相关性,且CK-MB活性略高于正常参考值,CK-MB质量均数在参考值范围内.结论:CK-MB质量和活性在心脏类疾病的诊断中都很敏感,CK-MB质量对于因素干扰稳定性好于活性的测定.
作者:董矜;董振南;田亚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玉米活性肽对X线照射正常机体造血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观察20只NIH小鼠按对照组(正常饲料)、给药组(含玉米活性肽30g/100g饲料)进行照射3d后血象的改变(能量6mVX线,剂量6Gy,面积30cm×30cm),和2周后血象的恢复情况.结果:放疗后与放疗前比较,3d后对照组与给药组的白细胞均明放疗后与放疗前比较,3d后对照组与给药组的白细胞均明显降低,并且MDA 升高,SOD 活性下降.2周后与放疗前比较,SOD 活性恢复,MDA降低,给药组与对照组白细胞数得到恢复,给药组白细胞增加明显,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血色素水平于照后3d变化不大, 14d后降低明显.试验组与对照组无差别.血小板在照后3d时无明显变化,但2周后下降明显,给药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玉米活性肽可能通过提高小鼠抗氧化水平,对X线照射小鼠造血功能具有防护作用.
作者:王玲;宋淑珍;田亚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阐明异氟烷预处理脑保护作用的神经递质机制及其保护作用是否具有限时性.方法:1.4%异氟烷+空气连续吸入5d预处理大鼠,后一次预处理24h后缺血.采用清醒全脑缺血模型.观察清醒、缺血及再灌注后海马组织间液谷氨酸递质浓度改变及再灌注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变化,记录翻正反射恢复的时间及运动功能评分.双盲记数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和TUNEL阳性细胞的百分率.结果:全脑缺血10min、15min后预处理组BIS及翻正反射恢复好于对照组;谷氨酸递质浓度变化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全脑缺血15min,预处理组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预处理组缺血10min、15min海马CA1区神经细胞计数及锥体细胞凋亡明显好于对照组.全脑缺血20min两组各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异氟烷预处理对非致死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但有限时性;其脑保护作用与降低谷氨酸递质浓度无关.
作者:孙永海;岳云;王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黄芪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Astragalus, TFA)在体外实验条件下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生长、繁殖的影响.方法:以BEL-7402细胞为实验对象,5-氟尿嘧啶(5-FU)为阳性对照,比较观察了不同浓度的TFA与BEL-7402细胞共同培养不同时间后,TFA对BEL-7402细胞的形态学、细胞存活曲线、细胞生长曲线和细胞有丝分裂指数的影响.结果:数据表明TFA处理48h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40μg/ml, 5-FU为0.3μg/ml;TFA浓度达80μg/ml时可使BEL-7402细胞生长明显受挫(P<0.05),有丝分裂指数下降;与对照比较细胞形态主要表现为胞浆中颗粒明显增多,胞浆出现大量空泡,核固缩.结论:TFA对BEL-7402细胞生长繁殖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汪德清;李煜;田亚平;王成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L-精氨酸、硝酸甘油、氨基胍在不同浓度情况下对Lewis肺癌(LLC)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方法:细胞形态学观察,四甲基偶氮唑(MTT)法检测LLC细胞增殖活性,检测培养液中亚硝酸盐浓度的变化.结果:L-精氨酸、硝酸甘油、氨基胍三种药物随浓度降低对LLC细胞增殖抑制减弱,L-精氨酸和氨基胍组中细胞培养液中NO2-水平逐步升高,但硝酸甘油组中NO2-水平与药物浓度正相关; L-精氨酸和氨基胍在一定浓度出现拮抗作用,而硝酸甘油和氨基胍基本为协同作用.结论:NO双向调节细胞生长,肿瘤细胞自身生成NO水平与增殖能力有关.
作者:姜辉;房征宇;董矜;田亚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细胞分化诱导剂尿多酸肽(CDA-II)对乳腺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的影响.方法:将CDA-II与不同生物学特性的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MDA-MB-231进行体外培养,同时以维甲酸为阳性对照,观察CDA-II对乳腺癌细胞生长曲线、ICAM-1表达及形态学等方面的影响.结果:CDA-II可减缓两株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能力,增加乳腺癌细胞ICAM-1表达.结论:CDA-II可抑制不同生物学特性的两株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能力,诱导乳腺癌细胞ICAM-1表达,为CDA-II治疗乳腺癌提供了实验依据,揭示了其治疗乳腺癌的可能应用前景.
作者:郭小泉;郑伟;陈凛;李荣;蒋彦永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myotonic dystrophy,DM)的骨骼肌病理及电生理变化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分析8例DM患者肌肉病理和电生理特点,并比较两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所有病例均呈典型的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的病理变化,其中Ⅰ型纤维占优势4例,Ⅱ型纤维占优势4例.肌电图变化特点为肌强直电位及肌原性损害,神经传导速度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按活检I型或II型纤维优势将肌电图检测结果分成两组后,I型纤维优势患者的自发电位插入延长率(83.3%)、MUP时限缩短程度(36.8%)及多相波比例(24.4%)均明显高于II型优势者(16.7%,19.3%,11.0%; χ2 =14.9610,P= 0.000,Fisher exact=0.000; t=2.7253/3.1901,P= 0.0102,P=0.0030).结论:DM的电生理改变程度与病理变化中的优势纤维类型相关.
作者:赵晓萍;蒲传强;吴卫平;陈朝晖;毛燕玲;刘洁晓;罗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健康家兔32只,复制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灯盏花素(Bre)小剂量用药组和灯盏花素大剂量用药组,每组8只.观察缺血前,缺血45min、再灌注30和60min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及灯盏花素对不同时限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灯盏花用药组的SOD、MDA、GSH-PX和ALT在再灌注的各时限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灯盏花素能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强氧自由基的清除,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起着良好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作者:史小琴;张晶晶;刘秀平;史宝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大切口切开手术治疗原发性滑膜软骨瘤病的疗效,初步分析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对我院1973年5月~1999年3月间19例采用大切口手术治疗的原发性滑膜软骨瘤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术后病理证实.本组随访到8例患者,随访时间9月~8年5个月,平均随访4年5个月.3例膝关节、1例髋关节和1例踝关节患者术后复发.所随访到患者均未见有恶变.结论:①手术应彻底切除游离体,必要时可附加切口;②对于术前X线片显示较明显的钙化游离体,如钙化点分布较分散,术中有必要进行X线监测;③对于X线片未显示钙化影的,术前应进行CT或MRI检查.
作者:韩纲;王岩;周勇刚;王继芳;史宏途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金力源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为开发防治高脂血症的中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Wistar大鼠6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普通饲料组、高脂模型组,按剂量金力源分别为高剂量组(4g/kg)、中剂量组(2g/kg)、低剂量组(0.8g/kg)、和力平之对照组.于实验后第12周测定大鼠血清总胆固醇(Ch)、甘油三脂(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与高血脂模型组相比,金力源各组大鼠体重和肝体重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血清Ch,Tg,LDL-C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HDL-C含量无显著变化.结论:金力源对实验性高血脂大鼠有明显的降血脂效应,使实验大鼠的Ch、Tg和LDL-C显著降低,而且能显著减轻实验大鼠的体重和肝体重比例.
作者:童红莉;汪德清;董振南;邓心新;田亚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后大鼠外周血多形核白细胞(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PMN)及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转换酶(interleukin-1β converting enzyme,ICE,现称caspase 1)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大鼠外周血PMN及组织中ICE mRNA的表达.结果:CLP术后循环血中多形核白细胞(PMN)中ICE mRNA表达逐渐增高,达峰值后开始降低,但仍明显高于正常.ICE mRNA表达的增高首先出现于血PMN中,迟后转移至肺、小肠和肝组织中.结论:ICE mRNA表达的增高在脓毒症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隰建成;马远征;周宝桐;常国友;马诺山;陆连荣;郭振荣;盛志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笔者将<军医进修学院学报>近3年的影响因子与相关期刊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对自身学术地位及价值进行评估.
作者:董陆宁;杨正生;苏凤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马尾松花粉(松花粉)对大鼠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饲普通饲料,组2和组3每日投料前分别饲安慰剂(淀粉片)和松花粉片,并与组1实行对喂.2周后组1每天肌肉注射橄榄油1ml*kg-1,组2和组3每天肌肉注射橄榄油配制的丙酸睾酮液4mg*kg-1,持续2周,并按相同方法继续饲喂4周后全部处死.结果:组3大鼠前列腺增殖状态明显低于组2,血清睾酮(T)和雌二醇水平与组2相比均显著降低.结论:松花粉可以通过调节机体雌、雄两种激素水平,发挥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作用.
作者:丛涛;赵霖;鲍善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筛选并克隆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4A(NS4A)反式激活新型靶基因.方法:以HCV NS4A蛋白表达质粒pcDNA3.1(-)-NS4A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为平行对照,提取mRNA并进行抑制性消减杂交分析.分析筛选得到的克隆,其中之一与GenBank中注册的已知功能基因序列没有同源性,通过序列同源性比对和电子拼接,根据基因起始密码子的Kozak规则和终止密码子下游保守的多聚腺苷酸信号序列,确定新型基因序列.从转染pcDNA3.1(-)-NS4A的HepG2细胞提取总RNA,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扩增获得该新基因的全长序列,并对克隆的基因及其编码产物的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该新基因的编码序列全长为963个核苷酸(nt),编码产物由321个氨基酸残基(aa)组成,并测序证实,命名为NS4ATP1,在GenBank中注册,注册号为AY 740521.结论: 分子生物学技术与生物信息学技术相结合,发现并鉴定、克隆了HCV非结构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新型靶基因NS4ATP1,为进一步研究HCV非结构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探索新型治疗技术奠定基础.
作者:刘妍;成军;纪冬;吴顺华;严福明;崔玉芳;张黎颖;张玲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建立液体纳米药物的观察方法.方法:用原子力学显微镜观察液体纳米药物.结果:未纳米药物在云母片上呈不均匀分布,呈现大小不同的颗粒,而液体纳米药物则呈均匀分布,并且颗粒比较均一.结论:为进一步探讨液体纳米药物在生物医学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提供了依据.
作者:宋淑珍;田亚平;汪德清;纪小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实验性哮喘大鼠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系统的改变,以探讨NO的生成机制.方法:用卵蛋白致敏并激发建立了SD大鼠哮喘模型,3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为正常对照A组、卵蛋白激发哮喘发作B组、L-精氨酸对照C组、L-精氨酸+卵蛋白刺激D组,用铬粒还原法测定血浆中硝酸盐水平,免疫组化观察iNOS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大鼠各级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上皮细胞均呈iNOS阳性反应,气道上皮下平滑肌呈iNOS阴性反应;哮喘大鼠各级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囊上皮细胞呈iNOS强阳性反应,气道上皮下平滑肌呈iNOS阳性反应,且浸润的炎细胞也呈强阳性表达;L-精氨酸对照组大鼠各级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上皮细胞均呈iNOS阳性反应,气道上皮下平滑肌呈iNOS弱阳性反应;L-精氨酸+卵蛋白激发组大鼠各级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上皮细胞均呈iNOS阳性反应,气道上皮下平滑肌呈iNOS阳性反应.与A组相比,B组大鼠SOD活性明显下降(P<0.01),MDA水平明显增高(P<0.01),B、D组大鼠NO3-水平明显增高(P<0.05), C组与A组比较没有明显变化.结论:L-精氨酸对哮喘大鼠NOS/NO的产生具有调节作用.
作者:宋淑珍;田亚平;王成彬;汪德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D-半乳糖脑老化模型小鼠脑组织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衰老模型组,通过给小鼠腹腔注射D-半乳糖建立衰老动物模型.8周后,处死小鼠制备大脑皮层电镜标本和脑组织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衰老模型组小鼠大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下降,丙二醛(MDA)、脂褐素含量升高,一氧化氮(NO)水平下降.结论: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脑组织抗氧化能力下降.
作者:王怀颖;张玮;石少慧;户志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纳米化加工技术对玉米活性物质(corn activity proteins)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提取玉米抗氧化活性物质通过纳米化技术加工成玉米活性肽(corn activity peptides),毛细管电泳法分析纳米化前后物质成分变化,化学发光法测定玉米活性物质和玉米活性肽抗氧化水平及影响因素.结果:纳米化加工后的玉米活性肽较玉米活性物质新出现一些小分子物质,原有大分子物质消失,活性肽抗氧化能力明显提高(P<0. 05).加分散剂后对抗氧化能力有促进作用,随放置时间延长该作用下降.结论:纳米化加工技术可以使玉米活性物质成分发生改变,新生小分子活性肽能够提高抗氧化能力.
作者:姜辉;汪德清;宋淑珍;董矜;田亚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核黄素的光敏作用对细胞端粒、端粒酶及生长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MTT)法检测光照核黄素对Hela细胞的抑制率;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8-羟基鸟嘌呤的生成;Southern Blot检测细胞端粒长度、端粒酶活性变化;结果:光照核黄素对Hela细胞有抑制作用且随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加强;受核黄素作用后细胞损伤产物8-羟基鸟嘌呤染色结果显示细胞核强阳性;细胞端粒随核黄素作用时间的延长有缩短的趋势,而端粒酶活性在开始的1h左右略有下降,而至后则有上升趋势.结论:核黄素光敏反应可造成细胞DNA富含鸟嘌呤区域羟基化损伤,该羟基化损伤与富含鸟嘌呤的端粒重复序列缩短有关.
作者:董矜;田亚平;房征宇;曹东维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悬雍垂组织的病理变化.方法:显微镜观察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低通暂停综合征患者悬雍垂手术标本的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患者悬雍垂的黏膜、腺体、肌肉、神经、血管等均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这些变化可能是患者长期打鼾、缺氧引起,但反过来,还会加重上气道阻塞.
作者:吕春雷;韩东一;翟所强;孙建和;杨伟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有效手术方法.方法:对41例43臂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进行显微松解、切断微神经支手术,同时对45例48臂进行封闭术治疗.结果:经随访13月~3年1月,显微组治愈率90.1%,封闭组治愈率25.0%,二组方法疗效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进行显微松解、切断微神经支,术后早期活动可取得明显临床效果.
作者:陆晓文;张少成;马玉海;桑井贵;羊国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索酶法与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在不同水平段的测定偏差,并建立新旧方法测定结果的转换方法,以满足临床医生的需求.方法:用两种血清肌酐测定方法同时测定667例来我院门诊就医的不同疾病患者血清肌酐水平,并根据酶法测定值,将其分为5个水平组,统计两种方法的测定数据.结果: 酶法与苦味酸法测定值在各水平组的平均值分别为:A:64.0μmol/L,92.7μmol/L;B:182.5μmol/L,201.9μmol/L;C:378.4μmol/L,384.6μmol/L;D:561.2μmol/L,549.4μmol/L;E:1077.7μmol/L,1025.7μmol/L.两种方法相关均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71,0.987,0.950,0.983,0.994.结论:血清肌酐水平较低时,酶法测定值较与苦味酸法测定值低;在血清肌酐水平为471μmol/L以上时,酶法因方法学优于苦味酸法,而使测定值能够达到真实水平;若已知酶法测定值,临床医生可通过以下公式y(苦味酸法)=0.9186x(酶法)+34.385,得出苦味酸法测定值.反之,则可通过公式y(酶法)=1.0872x(苦味酸法)-37.065,得出酶法测定值.
作者:高静;董振南;田亚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活化支气管上皮细胞后对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分泌的影响.方法:正常和1%多聚甲醛固定的嗜酸性粒细胞分别与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细胞联合培养,应用流式细胞微珠实验(CBA)方法定量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的浓度,用RT-PCR方法分析经嗜酸性粒细胞活化后支气管上皮细胞中IL-6的基因表达.结果:经嗜酸性粒细胞活化后,支气管上皮细皮中IL-6基因表达显著上调,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蛋白质浓度升高,多聚甲醛固定后的嗜酸性粒细胞能够刺激支气管上皮细胞中IL-6基因表达和蛋白质释放.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可活化支气管上皮细胞中IL-6基因表达和促进其蛋白质分泌.
作者:王成彬;黄振国;叶伟基;鲍依希;田亚平;林伟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上皮细胞活化对ICAM-1基因和细胞表面ICAM-1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用10ng/ml TNF-α作用于正常培养的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 12h,通过RT-PCR分析ICAM-1在BEAS-2B细胞中的基因表达和用流式细胞仪分析ICAM-1在BEAS-2B细胞表面蛋白质量.结果:TNF-α与BEAS-2B细胞共同培养12h,可上调BEAS-2B细胞ICAM-1基因的表达和增加BEAS-2B细胞表面的ICAM-1蛋白质量.结论:TNF-α可诱导BEAS-2B 细胞ICAM-1基因和蛋白质表达.
作者:王成彬;黄振国;叶伟基;田亚平;林伟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回顾性研究肿瘤标志物Ca125、AFP、CEA、Ca15-3、Ca19-9、NSE,CYFRA21-1及Ca72-4在确诊恶性肿瘤中的阳性率及联合检测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肿瘤标志物测定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应用ROCHE公司生产的E170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结果:回顾分析妇科恶性肿瘤(n=50),肝恶性肿瘤(n=263),其它消化系统恶性肿瘤(n=252)和肺部恶性肿瘤(n=294)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发现联合检测不同肿瘤标志物可提高阳性率.以2~4项为佳,与8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水平基本接近.结论:适当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对提高所观察恶性肿瘤的阳性率有一定价值,各肿瘤标志物间有明显的互补性,但无明显组织特异性.
作者:原新红;田亚平;郭广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以酪蛋白为对照,观察大豆蛋白、花生蛋白、麦绿素(叶蛋白)三种植物蛋白质对生长期大鼠脂代谢的影响.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含20%酪蛋白、20%大豆蛋白、20%花生蛋白和14%酪蛋白加6%麦绿素的人工半合成饲料,5周后测定其肝脏和血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浓度.结果:四组大鼠血清TC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除花生蛋白组T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外,其它各组TG水平无显著差异;大豆蛋白组血清HDL-C和LDL-C水平与对照组相当,而花生蛋白组和麦绿素添加组血清HDL-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大豆蛋白组(P<0.01),而其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花生蛋白组和大豆蛋白组肝脏TG水平显著降低(P分别为<0.05和<0.01),麦绿素添加组TC水平显著升高(P<0.01);花生蛋白组的肝脏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大豆蛋白和花生蛋白均能降低实验大鼠肝脏TG水平,花生蛋白还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TG、LDL-C及肝脏LDL-C水平,提高血清HDL-C水平.
作者:陈贵堂;赵霖;鲍善芬;丛涛;李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为了解不同月份采摘的绿茶中茶多酚含量及其营养学意义,开展了本项研究.方法:新鲜茶叶样品采自江西省婺源县大樟山茶场的5个不同种植区,茶叶采摘时间分别为2000年8月、2001年3月、4月和5月.按常规炮制方法处理,制成绿茶.分析测定了其中9种茶多酚类化合物,以及没食子酸及其衍生物和黄酮醇类化合物.结果:4月份采收的绿茶中茶多酚类化合物总量高、占绿茶总重量的32.3%,是3月份采摘的绿茶所含茶多酚类化合物总量的1.41倍、5月份的1.34倍、8月份的2.45倍,绿茶中茶多酚类化合物总量的排列顺序为4月>5月>3月>8月.其中绿茶中所含的功能因子,茶多酚类化合物中含量高的主成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含量顺序同样是4月>5月>3月>8月.结论:不同采摘期绿茶中具有代表性的生物活性物质--茶多酚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作者:赵霖;Dieter Treutter;罗永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舌前腺解剖及其囊肿的佳治疗方案.方法:对34例舌前腺囊肿患者采用在常规手术基础上加以切除同侧或双侧舌前腺治疗舌前腺囊肿.随访1~4年,观察疗效.结果:34例患者均Ⅰ期愈合,经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舌前腺囊肿以手术切除囊肿及同侧或双侧舌前腺为佳方案且疗效确切.
作者:王克恭;温伟生;胡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索血清细胞因子在正常人群中的稳定性及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观察健康人群中血清细胞因子的参考范围,为细胞因子测定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应用生物芯片技术和EVIDENCE180全自动芯片分析仪动态观察了27例健康志愿者 1 个月内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和86例健康志愿者血清细胞因子在不同年龄、性别中的分布.结果:血清细胞因子在被随访的27例健康志愿者中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血清细胞因子的浓度与年龄和性别无明显相关.结论:细胞因子在健康人群中稳定存在,与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作为评价机体免疫功能的一组指标,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作者:郭广宏;田亚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 材料和方法1.1 标本来源从2002年1月31日~2004年6月30日,以我院临床确诊病例的脑脊液(CSF)为检测标本,计90份,其中结核性脑膜炎(结脑)64份,非结核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非结脑)26份(作对照组).1.2 材料普通离心机和FMU-5型脑脊液细胞离心沉淀器系第四军医大学产品.
作者:包殿芝;胡天喜;翟源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北京地区幼儿园及学校体检儿童760例,2~15岁经体检符合WHO1997年CNHS标准.分5个年龄组:A组2~3岁,B组4~6岁,C组7~9岁,D组10~12岁,E组13~15岁.1.2 方法1.2.1 试剂柯达干化学胶片(简称干试剂片,由美国Johnson & Johnson Clinical Diagnostics公司生产).
作者:尹俊青;周和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2001年4月~2004年4月单根桩核固位修复磨牙残根、残冠112例共143颗,其中女性78例、93颗,男性34例、50颗;年龄16~70岁.牙体缺损情况:残冠缺损1/2~3/4,103颗;残根:其中龈上31颗,龈下≤2mm 9颗.
作者:杨建玲;李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①对照组:50例健康查体者,年龄18~41岁,男34例, 女16例.②疾病组:经临床明确确诊的血液病患者32例,男25例,女7例,年龄15~55岁.③肾脏病患者20例,年龄30~50岁,男12例,女8例.④风湿性疾病患者14例,年龄46~60岁,男5例,女9例.
作者:原新红;董振南;田亚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①Ⅰ组:69例藏族青年是从西藏、迪庆高原进入到亚高原昆明地区生活半年后的某院校学员,均为男性,平均年龄18岁,体检正常.②Ⅱ组:正常对照组35例.均是昆明本地某高校学生,汉族,均为男性,平均年龄19岁,体检正常.
作者:李雪梅;王惠萱;汪洋;郑勤;吕耀;夏正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 对象和方法1.1 调查对象 2004年9~11月随机选择濮阳市4所学校的中、小学生2130名,其中男生1082名,女生1048名,年龄6.5~18岁.
作者:杨建玲;李红;王伟建;凡朝法;孙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 材料和方法1.1 对象1.1.1 正常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0例,符合健康人标准.1.1.2 恶性肿瘤组 42例均经病理学明确诊断:①妇科恶性肿瘤患者11例,其中包括卵巢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②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18例,其中包括胆囊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癌、肝癌.③肺部恶性肿瘤患者13例,为肺癌.1.2 仪器和试剂采用日立715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RANDOX公司提供的总抗氧化活性测定试剂盒.
作者:郭广宏;董振南;田亚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1.1.1仪器雅培(ABBOTT)architect Ci8200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日立(Hitachi)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罗氏(Roche)E17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作者:董矜;董振南;田亚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卷调查1.1问卷编制本调查测量工具源自于<当代青年考研动机因素结构研究>,根据在校护理学生的特点,我们从中选取了29个与其密切相关,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组成<在校护理学生考研动机调查表>,将该表经医学院护理系教师及附属医院的护士长和主管护师以上人员组成的专家组客观评价,后取得一致认可.
作者:王瑛;杜秋雁;溪月琴;付俊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1.1.1 仪器日立7600自动生化分析仪.1.1.2 试剂日本协和株式会社研制腺苷脱氨酶(ADA)试剂盒.1.2 方法采用速率法对腺苷脱氨酶(ADA)进行检测.2 结果2.1 试剂稳定性①取患者混合血清,同时测定20次,计算得批内变异系数(CV%)为1.45%.②用同一混合血清,每日测定一次,连续测定15d,计算得批间变异系数(CV%)为2.49%.
作者:康健;董振南;田亚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 材料和方法1.1 标本的收集随机选取394名住院患者为考核对象,抽取静脉血2ml,离心后取血清,血清量不少于500μl,-20℃保存.1.2 标本纳入标准及样本量 CLIA法设定的cutoff值为5ng/ml, TRFIA法按试剂盒推荐的Cutoff值(6ng/ml).
作者:刘红鹰;田亚平;宋淑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 临床病例男性患者,52岁,主因确诊鼻咽部非霍奇金病(T/NK细胞型)半年入院行第5次化疗.
作者:李素霞;吴晓雄;赵瑜;达万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