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 主办单位: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 国际刊号:1009-6493
  • 国内刊号:14-1272/R
  • 影响因子:1.37
  • 创刊:1987
  • 周期:旬刊
  • 发行:山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22-130
  • 全年订价:7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 连续6年获山西省一级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护理研究杂志   2008年27期文献
  • 护理本科生实习体验调查的质性分析

    护理专业学生在临床场所获得专业知识、技能和态度,并在临床场所中发展实践能力[1],因此实习期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随着医学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人数也逐年增多,给医院的实习管理部门带来很大压力[2].实习生在实习初、中、末期不同阶段均出现不同程度和特点的管理问题.为了解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问题、专业价值观、自我工作能力评价等多种实习体验,以便针对性地实施管理,现就其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康凤英;杨辉;王少芹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实习护生在护理操作中遭到拒绝的原因调查与对策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生在临床学习的主要途径是实习.通过实习才能增进自己的技术,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但很多的实习护生在初步进入临床时,由于操作不熟练[1],未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等[2]原因,很容易遭到病人的拒绝,使其渴求学习与胆怯畏难的心理产生矛盾[3],严重影响了护生的实习情绪和学习积极性,甚至导致身心疾病.就此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勤;李文涛;殷艳玲;王飞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对92例产后妇女接受家庭访视效果的调查研究

    产褥期妇女保健是社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分娩后的整个产褥期基本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1].为了解产褥期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状况以及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对92例接受家庭访视的产妇做了问卷调查.现将其方法和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叶晓群;卢华;陈启蓉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病人对优质护理观点的调查研究

    优质护理是医院的一种形象标志,是指导护士实现护理目标,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病人对护士所提供的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日益成为优质护理的一种评价标准.护理质量对于三级甲等医院的评审也是非常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只有发现病人对护理服务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护理质量改进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通过对黑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的住院病人应用问卷调查法,调查病人对优质护理的看法,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士宏;蒋蕾蕾;赵文莹;杨叶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对急诊冠心病病人家属进行院前处理程度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冠心病病人家属对冠心病急救知识的了解程度. [方法 ]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法,对来我院就诊的60名冠心病病人家属进行院前处理程度调查. [结果] 急诊冠心病病人家属对冠心病发病的院前处理知识缺乏,病人家属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 [结论] 制订冠心病急救知识教育方案,加大对病人家属的指导力度,使病人在院前能够得到有效及时的救助,提高病人的救治时间和康复率.

    作者:杨冬梅;刘淑媛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对提高门诊采血室病人满意度的探讨

    门诊采血室是医院的对外窗口科室之一,病人流动量大,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其医疗服务的需求差异较大.门诊采血室病人满意度是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1,2],病人的满意度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整体形象.提高静脉采血技术、提高穿刺成功率,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现就其探讨如下.

    作者:周兰兰;何跃;邢建立;吴敏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双极电凝在颈椎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双极电凝在颈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0例颈椎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双极电凝组)和对照组(单极电凝组)各35例,分别采用双极电凝镊和单极电凝器头进行手术操作,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和切口疼痛VAS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累计出血量和切口疼痛VAS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颈椎手术中,双极电凝与单极电凝相比,应用双极电凝缩短了手术时间、止血效果确切、对周围组织损伤更小,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万静雯;曾莉莉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缓解护士心理压力对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影响的研究

    [目的]为了缓解护士来自于病人及家属的心理压力而影响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方法]将输液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常规法进行静脉穿刺操作;实验组除按常规方法外,对病人及家属提前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加强病人及家属的有效沟通,入院后问卷了解病人及家属对静脉穿刺的要求和配合程度,集中讲解静脉输液的目的、方法及影响护士一次穿刺成功的因素及配合方法.[结果]一次穿刺成功率实验组(98.5%)较对照组(82.5%)高;实验组干预前后来自病人及家属的压力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病人对穿刺疼痛的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病人及家属提前进行心理行为干预,能有效缓解护士心理压力,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作者:张洪芬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应用条形码处理检验医嘱存在问题及对策

    条码是美国学者 Wood Land在1949年提出来的按照预先规定的条形码编码规则和有关技术标准,由条和空组合而成[1].在医药系统领域中,条形码系统主要用于药品、病例、血库管理上[2].医院内通常在内部和单机使用[3].2007年8月,我院心内科医生工作站和护士工作站引用上海科华齐效电脑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条形码信息检验系统处理检验医嘱,但由于取消了医生传统的手写开化验单,在实施该条形码检验系统2个月内,就出现了医生布置检验出错、护士补救不及时、标本送错检验科等现象.为此,分析原因,制定相应对策,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爱华;庄海峰;沈莹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人文关怀在重症病人护理中的体现

    重症病人是一些病情危重,随时有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病人.他们不仅身体陷于危机状态,而且精神上也承受着很大的刺激,常因被置身于生疏环境,加上复杂仪器监测设施的应用,本身又缺乏对病情程度的认识,对治疗缺乏信心,对疾病和死亡有强烈的恐惧感,以及在治疗与护理过程中所承受的种种痛苦体验等多种因素,易造成严重心理失衡,导致并发症增加及住院天数延长和住院费用的增加[1].因此,在护理重症病人时,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当中,做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不仅从躯体上治疗疾病,减轻病痛,还要从心理上关心、安慰病人,使病人尽快康复.现就其人文关怀在重症病人护理中的体现探讨如下.

    作者:史彦梅;贺维权;左东风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健康教育在预防疾病中的应用

    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已经认识到医学的目标不只是保存生命和改善器官功能,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成为新的生活指标.所以,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日趋呈现出来,在医院有无卓有成效的健康教育体系,将成为衡量医院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1].国外专业健康管理者一般具有医学或护理学和公共卫生管理双学位,并通过规范的临床实践培训,而国内预防保健方面的人才相当缺乏.现在国内护士角色正从单纯的病人照顾者转变为健康教育者和施护者.如何开展长期有计划、有组织、有实施、有评价、有协调的全院性健康教育工作是护理管理者面临和探索的新课题,我院自2006年1月开始自创一套完整的健康教育体系,以期探讨解决临床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

    作者:任巧花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健康宣教班在妇产科病房的应用

    目前,世界上护理人力资源紧缺,中国的护理人员编制更加不足.在社会高度发展的情况下,病人对护理人员及其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我科在护理人员少、护理工作量大的情况下,2006年6月开始更新观念,改变排班模式,在基于传统排班方法的前提下增设了健康宣教班,所谓健康宣教是指通过个体化宣教方法与途径帮助病人了解康复知识,引导病人养成良好习惯,形成健康行为,达到佳健康目的的方法[1].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取得满意的成果.现将新的排班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吴晶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临床护士在实施药物治疗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在合理用药中护理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医嘱的执行者是护士,若该环节出现问题,即使医嘱合理、药学调剂正确,也不能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护理工作者在执行医嘱,配药、输液过程中应本着严谨的工作作风,掌握合理的用药途径,注意配伍禁忌[1].现将临床护士在实施药物治疗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赵国清;薛爱芳;聂晶晶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1例急性酒精中毒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急性酒精中毒是由一次饮入过量酒类饮料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由兴奋转抑制的状态,大多数成人致死量为纯酒精250 mL~500 mL.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压力的增加、人际交往的增多,近年来急性酒精中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此引起的严重并发症也越来越多[1].酒精进入体内后,80%由十二指肠及空肠吸收,其余部分在胃内吸收,90%以上在肝脏内乙醇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的作用下代谢,只有2%以原型由肾脏排出,当体内摄入过量酒精,超过肝脏的代谢能力时,则进入大脑,发生皮质功能抑制,波及脑干和脊髓,严重时引起呼吸与循环衰竭.因此它对胃肠道、肝脏、神经系统损害较多见,急性肾衰竭少见,引起多脏器功能障碍更为少见,尤其是在南方地区[2].我院近期收治1例急性酒精中毒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横纹肌溶解,进而发生多脏器功能障碍的病人,疗效满意,现结合相关文献总结治疗与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张琼鹰;李静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介绍一种改良手术床棉被

    传统的手术床棉被由于比较窄、不服帖,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遇到一些肩周炎、颈椎病的病人,更会影响病人的舒适度.为此,改良的手术床棉被,克服了这一弊端,经临床使用效果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罗静枝;田金红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甲状腺术后伤口敷料固定新方法

    甲状腺手术由于其切口部位的特殊性,术后敷料难以固定.如果采用常规的敷料固定方法,不但难以固定,而且容易因固定过紧张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或者因固定过松引起感染.鉴此,我们采用了一种新的敷料固定方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红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一次性静脉输液针接头在留置胃管中的应用

    留置胃管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护理操作.临床上用的一次性胃管接头为喇叭形,与一次性注射器乳头不匹配,出现衔接不紧,松动漏气现象,导致检查胃管时因不能形成负压致抽吸胃液困难或注气时漏气现象,影响到胃管判断.近年来,笔者发现将一次性静脉输液针接头应用于衔接胃管中,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吕世平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甲培新与注射用核糖核酸Ⅱ存在配伍禁忌

    甲培新(甲磺酸培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由海南长安国际制药有限公司生产,适用于培氟沙星敏感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如:皮肤感染、败血症及心内膜炎等;注射用核糖核酸Ⅱ(BP素)是由吉林敖东药业集团延吉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免役调节药,适用于胰腺癌、肝癌、肺癌、乳腺癌、软组织内脏及其他癌症的辅助治疗,临床上常将两种药物联合应用于癌症术后的病人,但在配置过程中发生了配伍禁忌,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海燕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巧用一次性尿袋延长空肠造瘘管

    临床上,对有空肠造瘘管的病人行肠内营养时,常采用持续滴入法,有时空肠造瘘管较短,与一次性输液器连接后,常出现病人翻身活动受限且易滑脱的现象.2007年6月-2007年12月对临床20例需经空肠造瘘管行肠内营养的病人进行临床观察证明,使用一次性尿袋能有效解决病人翻身活动受限且易滑脱的难题,提高了临床工作效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晓霞;王红伟;丁双英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一种治疗肛周淹红的新方法

    危重病人易发生肠道功能失调引起腹泻,反复稀便致肠液从肛周渗出,引起肛周及骶尾部皮肤湿疹、发炎,破溃甚至出血.传统的护理方法是反复清洗保持局部清洁干燥,这种方法不仅加大了护理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局部皮肤护理效果.我科对27例肛周淹红的病人使用康纳乐霜局部涂擦,经临床应用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黎;李小燕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封条在抢救室管理中的应用

    长久以来,我院对抢救室的管理实行的是主班护士负责、班班交接、护士长和护理部抽查制度,显得费时又费力,并很难确实做到抢救器材的完好性.自2007年以来,结合我科抢救室实际工作情况,对抢救室管理方法进行改革,改用封条式管理,效果甚佳,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珺;胡冬梅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静脉留置针直接滴入采血法

    在临床护理中动、静脉留置针输液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的输液方法,是对创伤性休克,需要补液的病人及术后维持输液的理想方法.可以在静脉穿刺后连接输液器前先留取血标本,以便检查备用.通过对60例病人的试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户倩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120例闭合性腹部损伤病人的诊治及救护

    我院自1999 年1 月一2006 年4 月共收治闭合性腹部损伤120 例,现就其临床观察及救护报告如下.

    作者:秦继杰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800型肠内营养泵在结肠癌根治术后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研究

    对于外科结肠癌根治术后的病人,术后肠道营养至关重要,我科2007年4月-2008年1月收治结肠癌根治术后的病人60例,术后6 h应用800型肠内输液泵开始输注能全力,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营养液的输注,病人能够很好地接受,应用营养泵后病人胃肠道功能恢复快,没有出现腹泻、急性机械肠梗阻,肠瘘和代谢性并发症,理想的肠内营养泵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1], 现将其介绍如下.

    作者:侯丽英;张惠玲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硬膜外阻滞麻醉腹部手术病人内脏牵拉反应处理及临床观察

    硬膜外阻滞麻醉是腹部手术首选麻醉方法之一,尤其是中、下腹部的手术.麻醉效果确切、操作简便、容易掌握.但是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些问题.首先是手术过程中牵拉内脏.出现鼓肠、恶心、呕吐等反应.给手术带来了操作方便.我们随机总结600例,观察到哌替啶和芬太尼、氟哌利多对内脏器官牵拉反应或牵引痛有针对性治疗和预防效果,作为硬膜外阻滞麻醉的辅助用药,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韩建国;李聪;张惠广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电动冰帽在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

    颅脑损伤病人早期控制温度治疗能显著减轻脑水肿,降低脑耗氧量,促进脑细胞功能的恢复,有效控制颅内压,促进脑损伤病情的恢复,我科自2005年1月-2007年10月对颅脑损伤病人给予头枕电动冰帽,将腋温控制在36.3 ℃~38.0 ℃,治疗病人4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爱琴;武芳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免气腹单孔法迷你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护理

    随着外科微创观念的发展及腹腔镜技术的进步,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已逐渐广泛运用于临床[1],已成为普外科医师的常规术式,但普遍依赖气腹技术.我院在国内首先报道了免气腹单孔法迷你腹腔镜阑尾切除术[2],该术式不依赖气腹技术,具有切口小、美观、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疼痛轻、康复快、住院时间短、节省耗材、减少医疗废物产生等优点,容易被病人接受,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将免气腹单孔法迷你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滕艳玲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手术后病人改良铲式担架与徒手搬运方法的比较研究

    手术后病人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肢体活动不利、呼吸、循环不稳定、伤口且带有管道、衣着少甚至未着衣等特点.将应用于院前急救的铲式担架进行了技术改进并用于手术后病人的搬运,将之与传统徒手搬运方法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云洁;陈燕;楚鑫;谢世敏;何晓丽;涂红云;周紫燕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术后护理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目前已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成熟方法,传统手术方式有后外侧入路、外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等,但都存在手术创伤大、出血量多、髋部肌群损伤多及术后功能恢复慢等缺点[1],外侧小切口则优势明显.我院2003年6月-2007年6月对88例病人采用外侧小切口技术进行THA,通过精心的护理及有效的康复指导,效果良好,现将术后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吴玉玲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对老年高血压病人护理干预的研究

    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它不仅引起心、脑、肾功能障碍,也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故有效控制血压、保持血压稳定,降低这种危险性十分重要[1].由于高血压病程漫长,许多病人对高血压基本知识掌握不足,老年人又常伴有记忆力减退、健忘、反应迟钝、思维混乱等,降压疗效难以巩固,不能很好地控制血压,增加了此病的危险性.我院于2006年8月-2007年8月对56例老年高血压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以增强降压疗效,促进病人康复.现将其介绍如下.

    作者:王励;张桂花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电话随访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精神疾病且反复发作,病人的思维、情感、意志活动呈现一个衰退的疾病过程,生活处理能力和社会功能退化,对病人、家庭、社会造成很大的损失.精神分裂病人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待症状基本消失后,仍需较长时间的药物维持治疗并接受心理方面的治疗和康复训练,以减轻其精神功能的衰退,使其社会功能和行为大限度得调理和恢复.但病人及家属对维持治疗的依从性较差,可能是不了解疾病的特点、不能耐受药物的副反应或对治疗失去信心等[1,2].这些问题的发生很大程度上与护理质量密切相关,为提高病人服药的依从性,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从2006年2月-2006年8月由专职精神科护士对我院出院后的57例病人进行电话随访并进行量表测评,从服药依从性、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贝佳妮;李婷;徐丽芬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护理干预对中青年高血压病人不健康生活方式影响的研究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病人明显增多,而且高血压病有年轻化的趋势[1].由于中青年人的生活阅历、工作以及相关疾病的知识缺乏,往往不能正确地对待血压高,甚至造成严重的危害.尽管高血压药物治疗较大进展,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不良生活方式对高血压的影响,且不良生活方式的纠正十分困难,有赖于多方面的配合.我科采用的病房干预-社区干预-家庭干预的措施对不健康生活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德全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特异性脱敏疗法治疗超敏反应性疾病病人的观察和护理

    超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是指已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或半抗原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反应,引起组织损伤和/或生理功能紊乱[1],如呼吸系统的变应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皮肤科的变应性皮炎等,这类疾病病因复杂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特异性脱敏疗法,是对已被某种变应原致敏的机体通过一定的途径,连续、小剂量、多次给予该种变应原,使机体对其敏感性逐渐降低以致脱敏,从而再次遇到该种变应原时不发生变态反应.这种特异性脱敏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1].我科对20种常见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的变应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及变应性皮肤病160例病人进行特异性脱敏治疗,现将观察护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郝风玲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急性白血病病人剂量化疗合并出血的护理

    长期以来,绝大多数人认为白血病病人的治疗效果主要决定于所患白血病的类型、所选择的化疗方案以及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而对白血病治疗过程中支持治疗,特别是严重骨髓抑制期病人出血的护理时预后的影响重视不够,特别是在大剂量化疗严重骨髓抑制期[1].现将我院1996年-2002年大化疗后出血的护理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秋霞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放松训练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影响的研究

    冠心病介入治疗是在心导管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1].它是一种有创性治疗方法,病人手术后会发生一系列过高或过低的应激反应,从而影响其康复.本研究将放松训练应用于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病人中,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疼痛水平,为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病人的康复护理提供依据.现将其研究报道如下.

    作者:胡经文;刘美丽;高春燕;李小妹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眼科健康教育系列图谱在门诊实施与效果评价分析

    我院是一所有百年历史的眼科专科医院,眼科门诊年接诊量达20余万人次,主要病源是来自于基层的农村病人,且高峰期就诊集中.受经济条件和知识水平的限制,许多病人或其家属对眼科疾病知识知之甚少、重视不足,所以在诊治、护理和操作过程中,常常需要反复的讲解才能明白,不但浪费了医患双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教育效果欠佳.鉴此,护士于2006年12月至今设计编印了眼科健康教育系列图谱,经临床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立改;王崇山;张清生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三甲医院联合社区医院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居民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三甲医院联合社区医院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居民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60例确诊的糖尿病居民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三甲医院与社区医院联合的方法对糖尿病病人进行生活方式指导,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精神健康(MH)、情感职能(RE)、社会功能(SF)、精力(VT)、一般健康状况(GH)及社区就诊率、疾病知识知晓率、医药费用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1年后实验组居民常见疾病知识知晓率、社区就诊率等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生存质量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年平均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甲医院联合社区医院健康教育的方式可以更有效地提高糖尿病居民的健康教育效果,改善糖尿病居民生存质量.

    作者:邓红艳;田玉凤;黄骥;李平;吴小玲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姑息护理在妇科晚期癌症病人中的应用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癌症成为人类的主要杀手之一,姑息护理作为一种新的服务项目,填补了现代医疗服务体系中的空白.姑息护理其目的在于给临终病人减轻精神上和肉体上的痛苦,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让临终病人在有限时间内,安详、舒适并有尊严而无憾地走过人生旅程的后一站,同时也为病人家属提供一个较为理想的精神过渡期-心理缓解,创造一个优良的情感与外部环境,从而达到让死者安然、生者无憾的目的.随着我院收治的各类妇科晚期癌症病人的增多,姑息护理的实施尤为重要.现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对2004年-2007年收治的妇科晚期癌症病人其中10例实施系统的姑息护理,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范杏红;邹敏;刘小蓉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音乐心理疗法对产后抑郁症病人康复的影响

    妊娠分娩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也是充满着激动和期待的事情.但随着现代家庭和工作的变化,分娩也可能成为产妇的应激源,同时体内激素和能量水平的明显变化进一步加重产妇的心理负担,许多产妇分娩后在心理和生理双重应激源的影响下,出现心理和情绪变化.有报道,抑郁情绪是孕妇产褥期常见的症状或寻求咨询的主要原因[1],抑郁情绪是一类严重的精神卫生问题,它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到了婴儿、婚姻、家庭及社会[2].因此,如何促进产后抑郁症病人的早日康复是广大医务人员所面临的又一重大课题.2002年6月-2005年7月对20例产后抑郁症病人在治疗和护理的同时辅以音乐心理疗法,并与20例未实施音乐心理疗法的病人进行比较,探讨音乐心理疗法在产后抑郁症病人康复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玉琴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对输注多巴胺病人实施静脉保护的做法和用药护理

    在重症监护病房,多巴胺是维持血压的首选药物.由于药物对局部血管刺激性强,药物浓度过大,应用时间维持较长等因素,使用中局部血管反应也较大,常规用量也可引起局部皮肤苍白、发红,甚至坏死[1],发生局部并发症甚至引发护理纠纷情况时有报道.我科于2004年7月-2007年7月,接受各类心血管疾病使用多巴胺治疗病人共41例,通过采用合理的静脉保护,无一例局部并发症发生,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艳萍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对冠心病病人抗凝药物使用期间静脉穿刺后局部按压时间的对比研究

    阿司匹林作为冠心病的二级预防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冠心病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CI)的广泛开展,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等抗凝药必须常规使用.选择 2007年1月-2008年1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符合入选标准的588例病人进行分组对比研究,旨在探讨冠心病病人抗凝药物使用期间静脉穿刺后适当的局部按压时间,指导护士临床工作,减轻病人的痛苦.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邵小莉;刘晔;马倩;朱琳;赵慧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改良排气法用于静脉输液排气的效果观察

    为了减少排气过程中出现输液管壁上残留小气泡或者输液管终端过滤器内残留空气,空气随液体进入血管,给病人造成心理压力,于2007年12月始, 我科采用改良排气法用于静脉输液排气, 结果发现此法能减少上述问题的发生,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温英;秦庆力;莫凌云;苏英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鼻饲酸奶对危重病人肠道微生态的观察与护理

    危重病人由于严重感染、创伤、应激等因素使机体处于高分解状态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生命器官系统功能损害和病死率增加,营养支持是各种综合治疗措施的重要部分[1].现临床一般选择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从而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益生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应用可以纠正病理因素下肠道菌群的破坏,对肠道微生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2],而酸奶含丰富的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本文从肠内营养中添加酸奶对危重病人肠道微生态的影响作探讨.

    作者:章富莲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老年护理保险的发展

    老年护理保险,又称长期护理保险,是一种健康保险制度,指通过合同约定,当被保险人因疾病或衰老以至于生活无法自理,需要入住康复中心或需要在家中接受他人护理时的有关费用由保险人提供补偿[1].

    作者:王斌全;赵晓云 刊期: 2008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