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静雯;曾莉莉
超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是指已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或半抗原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反应,引起组织损伤和/或生理功能紊乱[1],如呼吸系统的变应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皮肤科的变应性皮炎等,这类疾病病因复杂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特异性脱敏疗法,是对已被某种变应原致敏的机体通过一定的途径,连续、小剂量、多次给予该种变应原,使机体对其敏感性逐渐降低以致脱敏,从而再次遇到该种变应原时不发生变态反应.这种特异性脱敏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1].我科对20种常见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的变应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及变应性皮肤病160例病人进行特异性脱敏治疗,现将观察护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郝风玲 刊期: 2008年第27期
长期以来,绝大多数人认为白血病病人的治疗效果主要决定于所患白血病的类型、所选择的化疗方案以及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而对白血病治疗过程中支持治疗,特别是严重骨髓抑制期病人出血的护理时预后的影响重视不够,特别是在大剂量化疗严重骨髓抑制期[1].现将我院1996年-2002年大化疗后出血的护理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秋霞 刊期: 2008年第27期
硬膜外阻滞麻醉是腹部手术首选麻醉方法之一,尤其是中、下腹部的手术.麻醉效果确切、操作简便、容易掌握.但是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些问题.首先是手术过程中牵拉内脏.出现鼓肠、恶心、呕吐等反应.给手术带来了操作方便.我们随机总结600例,观察到哌替啶和芬太尼、氟哌利多对内脏器官牵拉反应或牵引痛有针对性治疗和预防效果,作为硬膜外阻滞麻醉的辅助用药,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韩建国;李聪;张惠广 刊期: 2008年第27期
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已经认识到医学的目标不只是保存生命和改善器官功能,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成为新的生活指标.所以,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日趋呈现出来,在医院有无卓有成效的健康教育体系,将成为衡量医院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1].国外专业健康管理者一般具有医学或护理学和公共卫生管理双学位,并通过规范的临床实践培训,而国内预防保健方面的人才相当缺乏.现在国内护士角色正从单纯的病人照顾者转变为健康教育者和施护者.如何开展长期有计划、有组织、有实施、有评价、有协调的全院性健康教育工作是护理管理者面临和探索的新课题,我院自2006年1月开始自创一套完整的健康教育体系,以期探讨解决临床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
作者:任巧花 刊期: 2008年第27期
[目的] 调查冠心病病人家属对冠心病急救知识的了解程度. [方法 ]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法,对来我院就诊的60名冠心病病人家属进行院前处理程度调查. [结果] 急诊冠心病病人家属对冠心病发病的院前处理知识缺乏,病人家属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 [结论] 制订冠心病急救知识教育方案,加大对病人家属的指导力度,使病人在院前能够得到有效及时的救助,提高病人的救治时间和康复率.
作者:杨冬梅;刘淑媛 刊期: 2008年第27期
护理专业学生在临床场所获得专业知识、技能和态度,并在临床场所中发展实践能力[1],因此实习期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随着医学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人数也逐年增多,给医院的实习管理部门带来很大压力[2].实习生在实习初、中、末期不同阶段均出现不同程度和特点的管理问题.为了解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问题、专业价值观、自我工作能力评价等多种实习体验,以便针对性地实施管理,现就其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康凤英;杨辉;王少芹 刊期: 2008年第27期
重症病人是一些病情危重,随时有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病人.他们不仅身体陷于危机状态,而且精神上也承受着很大的刺激,常因被置身于生疏环境,加上复杂仪器监测设施的应用,本身又缺乏对病情程度的认识,对治疗缺乏信心,对疾病和死亡有强烈的恐惧感,以及在治疗与护理过程中所承受的种种痛苦体验等多种因素,易造成严重心理失衡,导致并发症增加及住院天数延长和住院费用的增加[1].因此,在护理重症病人时,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当中,做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不仅从躯体上治疗疾病,减轻病痛,还要从心理上关心、安慰病人,使病人尽快康复.现就其人文关怀在重症病人护理中的体现探讨如下.
作者:史彦梅;贺维权;左东风 刊期: 2008年第27期
临床上,对有空肠造瘘管的病人行肠内营养时,常采用持续滴入法,有时空肠造瘘管较短,与一次性输液器连接后,常出现病人翻身活动受限且易滑脱的现象.2007年6月-2007年12月对临床20例需经空肠造瘘管行肠内营养的病人进行临床观察证明,使用一次性尿袋能有效解决病人翻身活动受限且易滑脱的难题,提高了临床工作效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晓霞;王红伟;丁双英 刊期: 2008年第27期
危重病人由于严重感染、创伤、应激等因素使机体处于高分解状态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生命器官系统功能损害和病死率增加,营养支持是各种综合治疗措施的重要部分[1].现临床一般选择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从而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益生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应用可以纠正病理因素下肠道菌群的破坏,对肠道微生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2],而酸奶含丰富的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本文从肠内营养中添加酸奶对危重病人肠道微生态的影响作探讨.
作者:章富莲 刊期: 2008年第27期
危重病人易发生肠道功能失调引起腹泻,反复稀便致肠液从肛周渗出,引起肛周及骶尾部皮肤湿疹、发炎,破溃甚至出血.传统的护理方法是反复清洗保持局部清洁干燥,这种方法不仅加大了护理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局部皮肤护理效果.我科对27例肛周淹红的病人使用康纳乐霜局部涂擦,经临床应用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黎;李小燕 刊期: 2008年第27期
甲培新(甲磺酸培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由海南长安国际制药有限公司生产,适用于培氟沙星敏感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如:皮肤感染、败血症及心内膜炎等;注射用核糖核酸Ⅱ(BP素)是由吉林敖东药业集团延吉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免役调节药,适用于胰腺癌、肝癌、肺癌、乳腺癌、软组织内脏及其他癌症的辅助治疗,临床上常将两种药物联合应用于癌症术后的病人,但在配置过程中发生了配伍禁忌,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海燕 刊期: 2008年第27期
甲状腺手术由于其切口部位的特殊性,术后敷料难以固定.如果采用常规的敷料固定方法,不但难以固定,而且容易因固定过紧张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或者因固定过松引起感染.鉴此,我们采用了一种新的敷料固定方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红 刊期: 2008年第27期
冠心病介入治疗是在心导管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1].它是一种有创性治疗方法,病人手术后会发生一系列过高或过低的应激反应,从而影响其康复.本研究将放松训练应用于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病人中,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疼痛水平,为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病人的康复护理提供依据.现将其研究报道如下.
作者:胡经文;刘美丽;高春燕;李小妹 刊期: 2008年第27期
阿司匹林作为冠心病的二级预防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冠心病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CI)的广泛开展,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等抗凝药必须常规使用.选择 2007年1月-2008年1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符合入选标准的588例病人进行分组对比研究,旨在探讨冠心病病人抗凝药物使用期间静脉穿刺后适当的局部按压时间,指导护士临床工作,减轻病人的痛苦.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邵小莉;刘晔;马倩;朱琳;赵慧 刊期: 2008年第27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病人明显增多,而且高血压病有年轻化的趋势[1].由于中青年人的生活阅历、工作以及相关疾病的知识缺乏,往往不能正确地对待血压高,甚至造成严重的危害.尽管高血压药物治疗较大进展,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不良生活方式对高血压的影响,且不良生活方式的纠正十分困难,有赖于多方面的配合.我科采用的病房干预-社区干预-家庭干预的措施对不健康生活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德全 刊期: 2008年第27期
[目的]探讨三甲医院联合社区医院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居民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60例确诊的糖尿病居民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三甲医院与社区医院联合的方法对糖尿病病人进行生活方式指导,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精神健康(MH)、情感职能(RE)、社会功能(SF)、精力(VT)、一般健康状况(GH)及社区就诊率、疾病知识知晓率、医药费用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1年后实验组居民常见疾病知识知晓率、社区就诊率等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生存质量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年平均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甲医院联合社区医院健康教育的方式可以更有效地提高糖尿病居民的健康教育效果,改善糖尿病居民生存质量.
作者:邓红艳;田玉凤;黄骥;李平;吴小玲 刊期: 2008年第27期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癌症成为人类的主要杀手之一,姑息护理作为一种新的服务项目,填补了现代医疗服务体系中的空白.姑息护理其目的在于给临终病人减轻精神上和肉体上的痛苦,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让临终病人在有限时间内,安详、舒适并有尊严而无憾地走过人生旅程的后一站,同时也为病人家属提供一个较为理想的精神过渡期-心理缓解,创造一个优良的情感与外部环境,从而达到让死者安然、生者无憾的目的.随着我院收治的各类妇科晚期癌症病人的增多,姑息护理的实施尤为重要.现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对2004年-2007年收治的妇科晚期癌症病人其中10例实施系统的姑息护理,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范杏红;邹敏;刘小蓉 刊期: 2008年第27期
在合理用药中护理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医嘱的执行者是护士,若该环节出现问题,即使医嘱合理、药学调剂正确,也不能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护理工作者在执行医嘱,配药、输液过程中应本着严谨的工作作风,掌握合理的用药途径,注意配伍禁忌[1].现将临床护士在实施药物治疗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赵国清;薛爱芳;聂晶晶 刊期: 2008年第27期
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它不仅引起心、脑、肾功能障碍,也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故有效控制血压、保持血压稳定,降低这种危险性十分重要[1].由于高血压病程漫长,许多病人对高血压基本知识掌握不足,老年人又常伴有记忆力减退、健忘、反应迟钝、思维混乱等,降压疗效难以巩固,不能很好地控制血压,增加了此病的危险性.我院于2006年8月-2007年8月对56例老年高血压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以增强降压疗效,促进病人康复.现将其介绍如下.
作者:王励;张桂花 刊期: 2008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双极电凝在颈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0例颈椎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双极电凝组)和对照组(单极电凝组)各35例,分别采用双极电凝镊和单极电凝器头进行手术操作,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和切口疼痛VAS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累计出血量和切口疼痛VAS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颈椎手术中,双极电凝与单极电凝相比,应用双极电凝缩短了手术时间、止血效果确切、对周围组织损伤更小,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万静雯;曾莉莉 刊期: 2008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