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保元排毒丸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3例维持性血透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22例,对照组21例,对照组予血透、降压、纠正贫血、补钙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保元排毒丸治疗.使用KDQOL-SFTM表进行问卷调查以及血红蛋白、白蛋白检测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保元排毒丸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元排毒丸能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身菊;陈岱;张福产;张志坚;赵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注射、饮食疗法三者结合综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运用中药、穴位注射、饮食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病人46例,通过中药二乌革薢汤、穴位注射、饮食综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观察,血沉、类风湿因子等血生化检测,分析中药、穴位注射、饮食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二乌草薢汤、穴位注射、饮食综合治疗能显著减轻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和恢复关节功能,降低血沉,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77.5%.结论:中药、穴位注射、饮食综合疗法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观察自拟五虫方(水蛭、蜈蚣、全蝎、乌梢蛇、僵蚕、蚕蛹)治疗128例脂肪肝的疗效,并与舒肝丸和丹参片治疗的32例进行对照,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组128例,治愈39例,显效38例,有效34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32例,治愈2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2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五虫方治疗脂肪肝有较好疗效.
作者:李毅;伍彩霞;沈玲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为了探讨治疗癌性疼痛更为有效的方法.方法:将已被确诊的癌症患者136例,按住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72例,采用穴位注射胎盘注射液和普鲁卡因法;对照组64例采用肌肉注射上述药物法.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药物是缓解癌性疼痛的有效方法.
作者:谢玉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加内服白芥子散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对关节液、血清中IL-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5例OA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关节镜手术并配合内服白芥子散1~3个疗程(1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单纯采用关节镜手术,然后观察术后3个月的临床疗效,并检测术前和术后3个月血清与关节液中的IL-1的含量.结果:治疗组在改善OA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关节液、血清中IL-1含量平均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手术结合白芥子散治疗OA近期疗效满意,但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
作者:李嵩柏;晏云桥;文艺;周晓连;龚滨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老年人因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引起的腰腿痛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属中医内科痹证范畴.临床上治疗多采用综合方法治疗.笔者20多年来用自拟鹿角利腰汤治疗腰腿痛,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对老年人的腰腿痛效果更加明显.现将近几年的资料较全的60例总结如下.
作者:王在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自2002-2004年,笔者采用参灵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金亮;吴相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药垫结合负压装置治疗慢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慢性溃疡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中药垫结合负压装置治疗)58例,对照组(单纯换药)29例.每3天换药,观察创面肉芽生长及细菌培养情况,10天为1个疗程.并对肉眼及病理检验观察创面肉芽生长采用记分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创面肉芽生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创面细菌培养转阴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表明中药垫结合负压装置治疗慢性溃疡是一种操作简便、痛苦小、疗效高的方法.
作者:杭明富;王跃;肖经丙;徐东来;刘锁华;邹正平;金寿同;黄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益心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2例病毒性心肌炎小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综合疗法,治疗组给予益心汤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0.6%,治疗组总有效率96.8%(P<0.05).心肌酶谱恢复情况:对照组恢复正常率为68.0%,治疗组恢复正常率为90.0%(P<0.05).结论:益心汤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可使心肌酶水平下降,有明显临床疗效.
作者:石淑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将符合药物流产指征220例早孕妇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同样方法服用米非司酮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对其妊囊排出后阴道出血的时间,出血血量,转经情况等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妊囊排出后阴道出血总有效率为87.5%.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组出血天数(9.76±7.82)天,明显短于对照组(15.56±6.40)天.对药物流产后10天左右复查B超检查,治疗组宫内异常改变少于对照组.结果:加味生化汤对缩短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减少阴道出血血量疗效显著,分析如下.
作者:任秀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自拟方小儿止汗液(黄芪、太子参、白术、防风等)治疗儿童单纯性多汗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8例用自拟方小儿止汗液治疗,对照组用谷维素治疗.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治愈率及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自拟方小儿止汗液治疗儿童单纯性多汗疗效显著,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孙晓静;胥庆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中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后出现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出现脑血管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中药治疗;对照组用尼莫地平治疗.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及颅内压的变化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后出现脑血管痉挛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刘荣辉;李皓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慢性前列腺炎,为成年男性极常见的疾病,分为特异性(结核性、淋病性)和非特异性两种[1].临床上出现尿频、尿道有白色分泌物滴出,会阴、睾丸不适,少腹坠胀,腰酸乏力,性欲下降等症状.自1998年-2004年,笔者自拟益肾化瘀汤治疗非特异性慢性前列腺炎10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濮玉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心血管神经症是以心血管病的有关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神经症的一种类型,属中医心悸、郁症等病范畴.以35~50岁者多,且女性多于男性,尤其是更年期妇女多见,病理上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病人自觉症状显著,求治心切.笔者运用<金匮略方论>中的甘麦大枣汤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心血管神经症30例,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任宏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舒萎逍遥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4例患者随机分成舒萎逍遥膏观察组与延参健胃胶囊对照组各102例,运用胃镜与活检进行疗效评定,并采用快速尿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清除率.结果:观察组病理有效率为73.53%,总有效率为94.12%,前后比较,P<0.01;幽门螺杆菌清除率86.2%.对照组病理有效率为36.27%,总有效率为66.67%,前后比较,P<0.05;幽门螺杆菌清除率62.4%.组间比较:病理有效率、总有效率和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具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结论:舒萎逍遥膏可有效改善CAG患者的生理与心理症状,起效快,疗程短,临床治疗意义重大.
作者:阮鹏;彭成静;阮浩然;卫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升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中医归属眩晕、头痛等症.随着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血压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并且向年轻化的趋势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有1.3亿人,并每年以300万例的惊人速度增长,它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早就超过癌症而成为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相反人们对高血压认识水平和控制率很低.怎样来治疗和预防高血压是应该引起社会重视的一个课题.控制高血压的真正出路只有预防.预防可分为二级,一级预防是指不去沾染导致高血压疾病的危害因素,如吸烟、饮酒及避免心情、工作过度紧张;二级预防则是在治疗中防止病情的发展.下面分肝郁、肾虚、五脏俱虚三个类型来分析.
作者:王培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心理治疗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疼痛的疗效.方法:240例慢性盆腔炎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心理治疗即通过与患者交流、行为分析、认识干预的方法加用康妇消炎栓每晚睡前1枚肛用,并联合输注抗生素,10天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对照组:传统疗法即静脉输注抗生素联合超短波物理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率75%,1年内复发率2.2%;对照组治愈率42%,复发率为42%.两组治愈率、复发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心理治疗加康妇消炎栓组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疼痛明显优于传统疗法.
作者:王颖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笔者自2000年以来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将临床观察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邓照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探讨失眠症的中医药治疗,用甘麦大枣汤合半夏汤加减治疗28例顽固性失眠患者,用养心清肝、和胃安神、调理阴阳的方法治疗.治愈14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9.2%.提示甘麦大枣汤合半夏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有较好疗效.
作者:张德新;潘丰满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足部骨折脱位,是指距骨以远部位,包括前组的跖趾骨,中组的跗骨,后组的跟距骨一类的损伤[1].自2000-2005年,笔者采取祖国传统医学的手法复位方法,治疗足部骨折脱位7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涤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重用黄芪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补中益气汤重用黄芪,对25例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随症加减治疗,每天1剂,水煎3次,取汁700mL,分3次温服,坚持服药半年以上.结果:25例中,痊愈10例,好转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2%.结论:脾胃虚损、气虚下陷是重症肌无力的主要病机,补脾益气、升阳举陷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要法则,以补中益气汤重用黄芪一方统治.
作者:刘建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糖尿病性胃轻瘫是由于糖尿病日久,引起胃植物神经病变,导致胃动力低下,胃排空延迟,称为糖尿病性胃轻瘫(DGP),西医目前一般选用胃肠动力药,但长期服用胃复安、吗丁啉其促进胃动力作用可能减弱而致症状复发.自2002年5月-2004年3月,笔者采用三参滋胃饮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齐柏;李冰;董宇翔;李有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奥沙利铂是继顺铂和卡铂第3代铂类抗癌药物,国内的多中心Ⅱ期临床试验结果,联合用药有效率为34.4%[1],成为初次化疗失败或复发转移大肠癌病人的一线治疗方案.
作者:宁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复方风灵颗粒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PS)的疗效.方法:65例CPPS病人给予复方风灵颗粒治疗,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CPPS患者临床症状与前列腺液中白介素-8的变化,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65例病人有效率为85.12%;前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8(IL-8)下降明显(P<0.05).无严重副作用发生.结论:复方风灵颗粒对CPPS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晓玉;黄新飞;崔宏亮;何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自2002年2月-2004年9月,本科采用AO跟骨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25例,随访3~15个月,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建平;严松鹤;沈杰枫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丹黄生肌栓治疗肛裂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治疗作用.方法:肛裂患者85例,便后肛内纳入丹黄生肌栓,连续治疗1周,治疗期间普食(多食纤维性食物),忌辛辣、油腻.观察治疗后①临床疗效及证候积分变化;②肛管静息压和肛管蠕动波变化,并以体检健康的志愿者25例进行对照研究;③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三烯B4(LTB4)、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变化.结果:1周后,肛裂Ⅰ、Ⅱ、Ⅲ期治愈率为80.0%、77.8%、66.7%,总有效率为100%、100%、95.8%;中医证候疗效,血热肠燥、阴虚津亏、气滞血瘀愈显率分别为84.0%、83.4%、83.4%;肛管静息压、肛管蠕动慢波振幅及频率、极慢波出现阳性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01),且均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或P>0.5);治疗后血清CRP、IL-1β、LTB4、PGE2水平均显著下降(均P<0.001).结论:丹黄生肌栓治疗肛裂疗效显著,且具有松弛肛内括约肌、抗炎及外源性镇痛作用,抑制辣椒素受体激动,降低痛觉反应可能也是其镇痛作用的机理之一.
作者:刘国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用银杏叶制剂干预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变化,探讨银杏叶制剂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组(不加压眼为自身对照,列为A组,加压眼列为B组)和缺血再灌注+银杏叶制剂治疗组(加压眼列为C组).前房灌注加压左眼建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按不同再灌注时间又分为2h、6h、8h、12h、24h、48h组,各组随机分配4只大鼠,分别于相应时间点将大鼠处死快速取视网膜.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视网膜组织ICAM-1阳性细胞数.结果:ICAM-1阳性细胞在A组可见一定的表达数量;B组ICAM-1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至再灌注48h达高峰,自6h开始同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增量不明显,与A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比B组增量少,自6h开始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银杏叶制剂可能通过下调ICAM-1的表达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视网膜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张军富;王竫华;王大博;武海军;康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消积止痛散对神经干结扎致慢性神经源疼痛大鼠的影响.方法: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在解剖显微镜下,分离右侧坐骨神经,在腓总神经与胫神经分支处的中枢端轻度结扎神经干,并记录灌胃给药后的自残现象和腓肠肌肌电变化.结果:消积止痛散可降低神经干结扎所致疼痛大鼠的自残率和腓肠反应的刺激阈.结论:消积止痛散对慢性神经源疼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作者:葛信国;曾晓辉;王缨;夏卫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以<黄帝内经>的养生理论为基础,从顺应四时、避邪防病、食饮有节、调畅情志、起居有常,勤于锻炼、不妄作劳,房室有节等不同角度探讨中医养生方法在糖尿病防治中的关键作用.提倡在中医养生理论指导下,做到顺时摄养,避邪防病,调和七情,食饮有节,勤于锻炼,劳逸适度,房室有节,终达到形与神俱,控制疾病的目的.
作者:董天宝;卞镝;李敬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对近年中医男科诸家提出之新说,如男科四大主症腺性精育说、内肾外肾论、阳痿阴亏说、从肝论治阳痿说、精瘀论说、天癸物质说、男子奇恒之腑精室说等理论体系之研究作了较为详尽的分析探讨.
作者:王劲松;王晓虎;徐福松;曾庆琪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而病、症、证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又贯穿其中,正确认识病、证、症是准确辨证的关键.病,是人体在病因的作用下,由于某一部分阴阳失调产生的特殊本质变化,构成不同的病机及有规律的演变过程,具体表现出若干固定的症状和相应的证候.证、症两字的含义有互通之处,在医学上都是指疾病的征象、特征、证据、验证,故在医学中常混淆使用,然而,在近代中医学中已逐渐界定证、症的各自含义.
作者:陈凤春;侯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COPD稳定期的中医病机进行了讨论.认为,病机特点为虚实并见,互为因果;病理因素为痰浊、瘀血,胶固难解;病位首先在肺,渐至脾胃,病久及肾.以期为中医治疗COPD稳定期提供依据.
作者:陈宪海;崔荣珍;刘兆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司徒仪教授是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从80年代开始致力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科研与临床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独具理论及治疗特色,在临床上获得满意疗效.笔者随司徒仪教授临证,受益良多,现将其治疗经验总结介绍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黄艳辉;司徒仪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导师陆德铭师承名老中医顾伯华,得其心传,擅长治疗外科疑难杂病,对中医扶正法治疗癌症研究有很深的造诣,根据肿瘤的病因病机及自己的临床经验,形成了的独特的学术思想.笔者有幸跟随陆师学习,体会颇深,兹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红梅;张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介绍陈锐深教授治疗卵巢囊肿的经验.陈教授认为,卵巢囊肿的病机可概括为虚、瘀、痰、湿、毒,治疗常在疏肝理气的基础上,辨证使用活血化瘀、消癥散结、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健脾利湿、补肾活血等治法,或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治气治血,标本兼治,常屡治屡验.
作者:黎壮伟;张广丽;陈志坚;谭开基;曹洋;陈锐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随着传染病的逐年被控制,恶性肿瘤--肿瘤对人类的威胁日益增大.世界卫生组织根据世界各地区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和世界人口资料估计:2020年全球肿瘤病人将增加到1470万人.我国每年有160万人患肿瘤,近130万人死于肿瘤,肿瘤死亡率已占死亡人口的1/5,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
作者:王晓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汪慰寒教授是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病的临床工作,医术精湛,学验俱丰,在中医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病、风心病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将吾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经验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何红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慢性胃病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它包括了现代医学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笔者在临床诊治该病时,辨证严谨,遵古不泥,遣方用药多法并施,标本兼顾,中西并用,每获良效.现将治疗慢性胃病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作者:张玉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左归丸、右归丸对老年大鼠HPA轴所属组织形态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以自然衰老大鼠为肾虚证动物模型,HE染色,光镜观察HPA轴所属组织结构的增龄性变化,以及补肾方药(左、右归丸)的改善作用.结果:老年大鼠垂体、下丘脑、肾上腺皮质组织形态结构呈现明显的老年性退化,左归丸、右归丸能不同程度改善这些组织结构.结论:左归丸、右归丸能从组织结构形态方面延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的老年性变化.
作者:龚张斌;姚建平;金国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血塞通注射液对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体外血浆抗凝法.结果:血塞通注射液4.5mg/kg、9.0mg/kg、18.0mg/kg明显延长血浆凝血时间,显著降低血小板大聚集率.结论:该药具有抗凝血作用.
作者:赵金明;石玲;商威;李伟;李绍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阿是穴(A Shi Xue)穴位有三种类型,一是经穴,二是奇穴,三是阿是穴.经穴指有经络所属,有明确的解剖位置.经外奇穴多数没有所属经络,但是,位置较为明确,通常是指治疗作用较为显著功效独特的部位.阿是穴与前两者不同,又叫天应穴、奇穴、奇腧、别穴、扪当穴、畦穴、痛腧、不定穴等,其穴位随病变而出没,位置飘忽不定.关于阿是穴的命名和定位古人论述很多,如<千金要方>:吴蜀多行灸法,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成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日阿是穴.其实,阿,就是啊,是语气词;是,则是病人对医生触按时,手所触及位置的肯定,表示已经感觉到触按的疼痛和按压时病变部位的轻松.
作者:陈以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为手、足少阳、阳维和阳蹻之会,是临床常用的腧穴之一.但其针刺方法,各家经验不一:有向鼻尖方向斜刺者,有向对侧眼眶刺者,有向同侧眼眶刺者,有向咽喉方向刺者,更有横刺透风府等多种针刺方向,且进针深度亦因人因病而异.气至病所是取得疗效的关键.本文就风池穴不同针刺方法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林翠茹;张金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神经麻痹是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引起的一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一侧(极少为双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等.本病病因未明,病情的轻重程度和是否处理恰当及时,对预后有重要影响.笔者近2年采用电针加苇管灸治疗面神经麻痹,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不明原因与免疫因素有关以血小板减少为主的出血性疾病.轻者是皮肤、黏膜出血,重者是内脏出血,甚则颅内出血危及生命.现代医学多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丙种球蛋白、切脾、免疫抑制剂,但对少数病人运用疗效较差,属于难治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本着辨证施治、整体观念两大中医理论精髓进行证治,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对ITP的辨治思路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浅谈如下.
作者:甘欣锦;张文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干眼症是眼科一种常见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本文通过对该病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进展的综述,对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加以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作者:张云霞;高卫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局部表现,极易毁足致残,甚则危及生命.1998年6月-2003年6月,本院中西医结合治疗1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建强;王淑卫;李浩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婴儿肝炎综合征属中医胎黄范畴.胎黄湿热阻遏肝胆,致肝失疏泄是本病主要因素.文中将88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分为两组,其中48例为治疗组,另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以静滴泰特或百能注射液,口服联苯双酯滴丸为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加用自拟中药方剂虎蛇茵陈蒿汤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优于对照组13个百分点.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
作者:邓玉萍;彭兆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也称胡桃夹现象,是指左肾静脉回注下腔静脉过程中需穿经由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artery,SMA)形成的夹角内受到挤压而引起的血尿、蛋白尿和左腰腹痛等临床症状,故又称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1].1950年El-Sadr和Mina首先描述左肾静脉受压现象,当时未引起注意.当1972年Deschepper首报告NCS引起左肾出血后,该病才引起临床重视.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NCS引起血尿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分为湿热型、气虚型、阴虚火旺型及脾肾两虚型,强调辨病和辨证相结合.陈以平教授[2]认为其形成机制符合祖国医学血瘀而致出血,治疗应以活血止血为主.本科2005年7月13日收治NCS 1例,采用左肾静脉狭窄处血管支架置放术(ES),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特报道于下.
作者:陈惠;李少坤;彭雪枝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著名中医儿科专家黄明志教授.临证50余载,医术精湛.在其晚年,对小儿外治疗法有较深入的研究,他拟了许多外治方运用于临床,收到了较显著的疗效.特总结其经验,以供同仁参考.
作者:黄甡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黄保中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倡导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思想,提倡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经典著作的反复学习,临证中思路独特,遣方精简,疗效显著,善治急慢性肝病及内科疑难杂证,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匪浅,现举几例与同仁共析.
作者:吕文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颈椎病是由椎间盘退行性变,形成椎管狭窄,使神经根、脊髓受压而产生的病症;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失明、耳聋、大小便失禁,甚至是高位截瘫.
作者:王桂芬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威灵仙性辛咸温,有祛风湿、治骨鲠之功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笔者辨证使用于便秘和咳嗽等病证之中,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杨金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中风病人由于疾病的影响,便秘者甚多,且类型也较多,但临床上多见于热秘和虚秘.对此类型的便秘患者实施了辨证的饮食护理,采取了针灸按摩等方法,效果良好.
作者:朱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当归补血汤是一首补气生血的经典方剂,中医临床多将之用于血虚证,因其疗效确切,自问世以来广为使用.从目前的相关研究中,显示出中、西医学对其所涉及病证、治疗机理等认识存在着某些共性,为寻找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切入点,从中、西医学两方面对当归补血汤进行探索研究,以便进一步探讨中西医结合的内在规律及联系.
作者:范颖;陈信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中西医结合日益深入发展,中西药同时合用十分普遍.然而,中药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和中西药配伍使用的相互作用的临床药理尚有待深入研究.中西药在临床治疗中各具优势,各有特色.怎样才能取长补短,提高疗效,减毒增效,趋利避害,缩短疗程,这是中西药临床药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如何加强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面临新的挑战.本文结合对中药的现代研究成果和西药药理学,对中西药配伍药代动力学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以期对临床中西药联合配伍应用有所裨益.
作者:张庆荣;赵世芬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药神农33注射液(简称神农33)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7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Ⅰ组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神农33静脉点滴,Ⅱ组仅采用西医综合治疗.结果:Ⅰ组总有效率为95.23%,Ⅱ组为83.33%,两组比较,P<0.05.血常规白细胞、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改善时间,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神农33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孙元莹;李志军;王今达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在西医常规抗心力衰竭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并采用西医常规治疗128例做对照,两组均治疗14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53%,明显优于对照组74.22%(P<0.05),且疗程明显缩短.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作者:周仲羽;刘冀东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