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神昌滴丸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反应.方法:急性毒性试验:小鼠一次性经口灌胃给药,观察动物7天内的反应情况,改良寇氏法计算LD50、95%可信限.长期毒性试验:大鼠连续3个月经口灌胃给予神昌滴丸,药后进行病理、血液学、血液生化学检查;停药观察2周后,同样进行上述检查.结果:急性毒性试验:小鼠经口灌胃LD50为5.1255g/kg,此剂量相当临床剂量的410倍;长期毒性试验:高剂量组剂量相当于临床剂量的93倍,有些动物活动减少,毛发松散,精神状态稍差;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数和血糖升高,血红蛋白降低(P<0.05),但未超出正常范围;2只大鼠心肌有灶状水肿、空泡变性,其中1只伴纤维化瘢痕形成;病理解剖及器官指数未见异常;其余动物及其它剂量组未见异常.停药2周后,各项检查未见异常.结论:神昌滴丸在正常的临床剂量下没有明显毒性反应,是安全的.
作者:李翎;邹衍衍;王丽新;匡忠生;魏刚;林双峰;方永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益气、温阳、活血化瘀与清热燥湿的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可诱导肝癌细胞分化,补中益气与清热解毒中药复方也可诱导肝癌细胞分化,养阴、温阳等不同治法都有诱导肝癌细胞分化的作用,相互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中药可通过下列途径诱导肝癌细胞分化:细胞形态改变:细胞由原来的卵圆形为主转变为多边形、长梭形或树枝状;细胞核变小,核浆比例减少;细胞器成熟增多;细胞微绒毛减少.生化指标改变:AFP分泌量和γ-GT的活力下降,ALB分泌量、OCT、TAT的活力升高.细胞周期改变:人参总皂苷、苦参碱使肝癌细胞G1/G0期细胞数减少,S期细胞数增加;羟基喜树碱则使肿瘤细胞阻滞于G2/M期.信号传导变化:cAMP含量增加,cAMP/cGMP升高.基因表达改变:抑癌基因wp53、P27、P16、Rb表达增强,癌基因c-myc、c-ras、突变型P53表达降低,cyclinD1表达减弱.
作者:吴雄志;陈丹;陆重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蛇胆川贝散和蛇胆湖贝散在镇咳、祛痰、平喘等方面的药效差异.方法:分别以小鼠氨水引咳法、小鼠酚红祛痰法、药物引喘法测定蛇胆川贝散和蛇胆湖贝散的药理活性.结果:蛇胆川贝散和蛇胆湖贝散均显示显著的镇咳、祛痰、平喘的药理活性.
作者:蔡金艳;张勇慧;阮汉利;皮慧芳;赵薇;吴继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论述了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特点,并根据腧穴功能的多因素影响及其特异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二者结合的可行性和优点.对目前正交试验设计在针灸研究中应用的现状进行了总结.认为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的运用,将会有效的促进腧穴功能特异性的研究乃至整个针灸方法的研究.
作者:解秸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 NO的合成及生物特性NO是一种非蛋白多肽无机小分子物质,水中溶解度为1mmol/L,具脂溶性,极易通过细胞膜扩散,拥有额外电子,生物半衰期为3~5s,为高活性的自由基,在高浓度时可以直接杀伤细胞和微生物而产生病理和生理作用.在体内主要参与以下3个反应[1]:其一,NO激活鸟苷酸环化酶,发挥信号传导功能;其二,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生成亚硝酸血红蛋白而失去活性;其三,与超氧阴离子反应,产生毒性很强的过氧化亚硝酸.L-精氨酸在NOS作用下生成NO,NOS可分为结构型(cNOS)和诱生型(iNOS),cNOS分布于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平滑肌和血小板,为Ca2+依耐性,生理情况下产量较低,且作用主要是血管的舒张和神经信息的传递.iNOS在生理情况下不表达,主要产生于巨噬细胞,炎性中性粒细胞,组织中的免疫细胞及胰岛细胞等,iNOS可以催化产生大量的NO,其催化产生的高水平NO是巨噬细胞杀伤肿瘤细胞和病原微生物的主要物质.
作者:余建;尤昭玲;申玉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广佛手组织培养中的污染问题,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采取广佛手顶芽、带节茎及叶片为材料,以MT为基本培养基,附加0.1mg·L-1的6-BA,对影响外植体消毒效果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采用0.1%升汞(HgCl2)消毒6min后再用50mg/L的头孢噻肟(Cefotaxime)浸泡30min,消毒效果好;广佛手外植体在夏季污染率和死亡率均高,冬季广佛手的污染率和死亡率均降至低,成活率高,达67.9%;不同外植体中顶芽的污染率低,成活率高,叶片次之,带节茎的污染率高.结论:升汞与抗生素配合使用,消毒效果较好,能明显降低污染率与死亡率,提高成活率;冬季取材,外植体带菌率较低,可以提高广佛手组织培养的成功率.
作者:张桂芳;贺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用体外细胞培养法观察山梨猕猴桃根提取物乙醇浸膏正丁醇溶解部分对肿瘤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细胞集落形成法、生长曲线法测定山梨猕猴桃根提取物乙醇浸膏正丁醇溶解部分对白血病细胞株L1210和P388D1、宫颈癌细胞株Hela、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黑色素瘤细胞株B16、神经性肿瘤细胞株NG108-15、人肝癌细胞株Hele7404的生长抑制情况.结果:山梨猕猴桃根乙醇浸膏正丁醇溶解部分对7类肿瘤细胞株生长均有抑制作用,MTT法抑制率在30%以上,细胞集落形成法抑制率在50%以上,细胞生长曲线图提示其对肿瘤细胞生长也有较好抑制作用.结论:山梨猕猴桃根乙醇浸膏正丁醇溶解部分在体外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作者:张凤芬;钟振国;张雯艳;陈希慧;黄初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肺炎衣原体和大肠杆菌脂多糖诱导的E-选择素和一氧化氮的影响.方法:在24孔板培养人脐静内皮细胞(ECV-304),待长成单层后加入肺炎衣原体(CPN)为衣原体组,加入CPN和黄芩苷0.48g/L为实验1组,加入大肠杆菌脂多糖(LPS)为LPS组,加入LPS和黄芩苷0.48g/L为实验2组,不加任何刺激物为正常组,每组设4个复孔,培养4d后,各组细胞消化后用流式细胞仪技术进行E-选择素检测,上清检测NO.结果:血管内皮细胞经CPN刺激后E-选择素表达增加,NO分泌没有改变;血管内皮细胞经LPS刺激后E-选择素表达增加,NO分泌也增加;黄芩苷可降低LPS诱导的E-选择素和NO.结论:CPN和大肠杆菌LPS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刺激有不同的病理结果,中药黄芩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作者:邝枣园;吴伟;黄衍寿;孟繁甦;罗海燕;张赛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肾性蛋白尿是肾脏疾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之一,笔者采用自拟黄龙汤与苯那普利合用治疗本病,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作者:杨建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丹参素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的影响.方法:40只成年Wistar鼠分成正常注制备UC大鼠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和模型组各10只.用5%乙酸和三硝基苯磺酸(TNBS)经结肠灌正常组、模型组每天灌服生理盐水10mL/kg,中药组、西药组每天灌服丹参素和柳氮磺胺吡啶(SASP)1次,每次2mL,3周后处死.按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结果:中、西药物组TNF-α和IL-1β分别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显著,而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丹参素可以显著降低UC大鼠TNF-α和IL-1β的水平,有治疗UC的前景.
作者:陈志伟;许惠玉;冯占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尿Col-Ⅳ、LN水平变化与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关系及应用价值及血、尿Col-Ⅳ、LN变化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慢性肾脏病患者90例和健康对照者20例血、尿Col-Ⅳ、LN水平,同时测定内生肌酐清除率、24h尿蛋白定量.结果:气阴两虚组血、尿Col-Ⅳ、LN高,与其他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失代偿期血、尿Cd-Ⅳ、LN高与其它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血Col-Ⅳ、LN与无明显相关性;各期血、尿Col-Ⅳ、LN无等级相关.结论:气阴两虚组肾小球固有细胞分泌合成Col-Ⅳ、LN多,尿Col-Ⅳ、LN可以反映肾小球及小管间质的损害.
作者:郑京;陈淑娇;刘新迎;丘余良;洪江淮;梁文娜;王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界,是目前倍受关注的天然活性产物之一.近年来,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逐渐增多.大量研究证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艾滋病、抗菌、抗过敏、抗炎等多种生理活性及药理作用,且无毒副作用,对人类的肿瘤、衰老、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构效关系的研究,对从中草药中筛选出更安全、有效的药物是十分必要的手段.同时,从实验中获得大量有关构效关系的信息,应尽快写进<中药化学>的教材中,填补空白,提高教材的理论水平.
作者:佟铁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建立一种可测定炎可宁糖衣片中黄芩苷含量的RP-HPLC方法.方法:采用ShimpackVP-ODS(150mm×4.6mm 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22:78);检测波长为278nm;流速为1.0mL/min;峰面积外标法定量;结果:黄芩苷在40.2μg·mL-1~321.5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4%;RSD1.91%;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作为该制剂的质控方法.
作者:周静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根据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中医药学刊>的载文量、引文量、文献类型、引文语种、引文年代进行量化分析得出统计结果.目的是了解本刊作者吸收和利用文献资源情况,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该刊以及中医药学科的发展现状.供大家参考.
作者:李春杰;韩明舫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培养基是人们提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生物合成各种代谢产物所需要的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多种营养物质的混合物,培养基的组成对菌体生长繁殖、产物的生物合成、产品的分离纯化乃至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都有重要影响.下面的实验就是以G3-Ⅰ为菌株,采用正交试验筛选法,确定了灵芝菌的常规发酵配方,佳碳源、氮源组合及佳发酵工艺参数.
作者:张玉珠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由于体内有大量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造成组织损伤,临床可出现各个系统和脏器损伤的症状;发热是SLE活动期的常见表现,尤以低、中度热为多见.笔者在临床中根据SLE的中医病因病机特点,运用温病理论指导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热,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钟嘉熙;黎壮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加减地黄饮子对实验性痴呆大鼠的防治作用.方法:凝聚态Aβ1-40直接定向注射右侧海马CA1区造成AD大鼠模型,以大鼠跳台实验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行为,测定脑组织中SOD活性、MDA及脂褐素含量,光镜观察海马病理变化.结果:加减地黄饮子可以通过清除自由基,提高抗氧化能力,改善细胞的退化、变性程度,提高Aβ致痴呆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结论:加减地黄饮子可以通过影响自由基水平对老年性痴呆大鼠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谢宁;宋琳;牛英才;邹纯朴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三七复方成分对炎症子宫内膜形态学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Rhesus猴子宫内膜炎动物模型,治疗组以复方三七成分灌胃治疗,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另设空白对照组,3个疗程后,在预测下一次月经来潮前一天切取三组猴的子宫内膜,固定后置光镜下观察.结果:模型组为慢性子宫内膜炎的改变,内膜上皮坏死,间质炎性细胞增多明显,出血严重,螺旋动脉扩张较明显,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空白组为正常行经前期图像,治疗组间质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有少量出血,螺旋动脉较模型组管径缩小.结论:复方三七成分可以促进螺旋动脉的修复和收缩从而达到止血的作用.
作者:尤昭玲;刘文娥;王若光;付灵梅;马红霞;谭朝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对<金匮要略>关于风湿病的治法进行了探讨.主要有祛风寒湿法,如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利小便祛湿法,如麻杏苡甘汤用薏苡仁;微汗法,如麻黄加术汤、麻杏苡甘汤;温阳祛风湿法,如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温中祛寒湿法,如肾着汤;涌吐风痰法,如藜芦甘草汤;外治法,如纳药鼻中、针刺;补肾法,如八味肾气丸;补气养血法,如防己黄芪汤、薯蓣丸.
作者:黄仰模;赵诗哲;刘丽娟;郑献敏;赵威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治存在一些误区:单纯强调生物医学的原因,忽视社会、心理因素;中医病因重视湿热,忽视肾虚、湿热、瘀滞三者的相互为患;诊断片面强调生物医学指标,忽视心理诊断;治疗重视寻找有效抗菌素、特殊用药途径,单纯清热利湿或滋补肾阴、温肾壮阳,或寻找特效中成药,而忽视本病的综合调理、中西结合、内外并治,特别是心理治疗和生活调养.
作者:何清湖;刘朝圣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制定前列腺增生症(BPH)证候调查表,为BPH的证候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手段.方法:采用文献调研及德尔菲法(Delphi),结合临床病例调查,运用描述性分析.结果:自行设计的BPH证候调查表临床小范围试用对证候分型及证候指标分布规律有较好的概括性.结论:采用文献调研及德尔菲法(Delphi)结合临床试验可构建临床证候调查表,为BPH的证候研究提供一定参考,并可为疾病证候学的研究提供方法与思路.
作者:陈志强;代睿欣;王树声;欧爱华;毛炜;王昭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主要讨论了<内经>中的阴虚、气虚的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指出<内经>中阴虚的涵义有三:一是与阳气虚相对,是指阴气虚亏及其凉润、宁静等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二是与在外或在上之气的不足相对,是指在内或在下之气的不足;三是与气属阳相对而指精虚.<内经>中的气虚概念,主要有二:一是指人体之气虚亏及其各种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属阴阳二气对等的皆不足;二是指以针刺泻法使气得散的一种状态.目前临床应用的阴虚概念,是指阴气虚而非精虚、血虚或津液亏虚.阴虚与阳虚都是人体之气某一部分的虚亏,阴阳两虚是阴气与阳气不对等的皆虚,它们都属于气虚的范畴.气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气虚包括阴虚、阳虚、阴阳两虚等,狭义的气虚是阴阳二气对等的皆不足.气阴两虚与气阳两虚在理论上是悖论,不可再用于临床疾病的病机和证候的表述.
作者:孙广仁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赵刚教授认为慢性肾衰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主要指脾、肾两脏虚弱,邪实主要指湿浊、瘀血为患,治疗以扶正祛邪并用,同时注重补益气阴,顾护胃气,临床取得较好疗效,试对赵师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经验进行总结.
作者:张秀娟;宁红雨;赵刚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王道全教授为著名推拿专家,从事推拿临床、教学20余年,不断探求杏林精微,学验俱丰,尤其对颈椎病、腰椎问盘突出症等运动系统疾病的诊治颇具造诣.笔者有幸从师学习,每见颈椎病患者的病痛在王师手中逐日减轻,真有妙手回春之效,现将王师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经验举要如下.
作者:周长春;王进;崔晓鲁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先师米伯让(1919-2000)第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全国著名中医学家.从医60余年,造诣颇深.
作者:米烈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黄恩申,男,1942年12月生,辽宁省辽阳县人.出身中医世家,师承沈阳市骨科医院创始人著名骨伤专家孙华山.2003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人事部审定为全国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导师.曾任沈阳市骨科医院小儿骨科、成人骨科主任.主管医疗副院长兼沈阳市创伤骨科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
作者:刘旸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石菖蒲,味苦辛,微温,无毒,入心、肝、脾经.其功效有开窍豁痰,化湿和中.治热病神昏、癫痫、痰厥、健忘、耳聋、心胸烦闷、胃腹疼痛、风湿痹痛、痈疽肿毒、跌打损伤等.现代药理研究:石菖蒲含挥发油(β-细辛醚、α-细辛醚、玉竹烯、α-律草烯、石草醚、氨基酸、有机酰和糖类),具有镇静抗惊厥、抗老年痴呆、抗癫痫、调节心率、解痉、促进学习与记忆等作用.
作者:林祖辉;王珏;裘昌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王铁良教授从事肾病临床与科研已40余载,对肾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将IgA肾病辨证分为4型:风热上犯,结于咽喉;脾失健运,气不统血;气阴两虚,湿瘀阻络;肝肾阴虚,湿热内蕴.分别遣方用药,并强调治疗中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作者:孙瑞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金匮>腹满腹痛的教学内容应包括辨证论治要领,脾胃虚寒、血虚寒滞肝脉、脾肾阳衰、脾虚寒盛、寒饮内盛上逆、寒盛痹阻中阳、寒实内结胃肠、胃肠气滞热结、蛔虫内扰、饮聚肠间、瘀血内结、肝气上逆等常见证型的证候特征、辨证方法与思路、治疗,并应包括类证鉴别等,通过上述教学,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
作者:宋建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肝脏是人体的器官之一,人之情志、气血、消化、水液代谢,女子冲任的调和全赖于肝.现就其生理特性及病变规律和治疗法则略谈如下.
作者:徐经世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痛经平抗痛经的药效学作用.方法:采用镇痛、实验性痛经模型及大鼠在位子宫方法评价痛经平的主要功效.结果:痛经平具有明显的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和热板致痛作用,抑制PGF2α所致的大鼠原发性痛经,显著降低PGF2α引起的大鼠在位子宫平滑肌收缩幅度,降低血粘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论:痛经平具有明显的抗痛经作用.
作者:张会常;冯勤喜;于春艳;吴宜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究二仙汤加生龟板、女贞子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口服二仙汤加生龟板、女贞子中药煎剂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62例,与对照组(同样口服二仙汤加生龟板、女贞子中药煎剂,并同时联合服用尼尔雌醇等西药)38例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09%,对照组为89.47%,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二仙汤加生龟板、女贞子中药煎剂具有明显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症状之功效.
作者:杨芳娥;王琐杏;张朝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把循证医学的理念融入中医的教学中去,是新世纪中医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中医教学中,如何体现循证医学的理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看法:从单纯的传播知识转变为教会学习;从短期学习转变为终身学习;开展以问题为引导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循证医学与辨证论治的关系;谨慎、准确、明智地应用佳证据;尊重病人的价值观和意愿.
作者:辜孔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前,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仅低于东欧少数几个国家,而高于世界其他各国[1].根据已知的主要危险因素,预计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不断升高,以及很多人采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若不尽快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则本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将会继续上升,危害将日趋严重.继续深入探讨我国脑卒中发病的特点、病因及各种危险因素的作用,仍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美国自80年代初开始进行卒中数据库预试验研究,80年代后期陆续发表文章,至今有关卒中数据库研究资料文献已达数十篇[2],对于分析研究卒中的原因、发病过程、临床特征、诊断分类以及预后等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如由北京市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牵头并联合北京7家医院开展的卒中临床数据库研究[3]等.
作者:江涛;刘金民;王玉来;尹岭;唐大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它与疾病和健康密切相关,体质分类是体质医学中的重要理论内容.历代医家对体质从现象分类到本质分类,逐步对中医体质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通过分析体质分类方法,对中医体质理论中的逻辑思想作一简述.
作者:高京宏;龚海洋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对桑属植物化学和药理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桑属植物所含的化合物类型较多,化学成分复杂,主要有酚类成分及生物碱.黄酮化合物主要有黄酮、异黄酮、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查耳酮等.生物碱为四氢吡咯类生物碱、去甲莨菪烷类生物碱、六氢吡啶生物碱及其甙.桑属植物尚含有甾体、三萜、香豆素类、挥发油及酸性成分.药理活性主要有抗高血压、抗菌和抗病原微生物、抗病毒、降血糖、抗癌等作用.
作者:孙胜国;陈若芸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中药、西药新药研究的异同点中药新药研究的重点在于由传统剂型改为现代剂型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中药传统剂型的有效性、即药效是千百年临床应用的经验总结,是已得到证实的医药学成果.
作者:裘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临床运用清毒饮、养正片配合化疗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通过生存质量量表调查,探讨清毒饮、养正片对AML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运用分层随机对照试验方法,把32例AML患者分为清毒饮、养正片配合化疗组(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对照组);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AML患者治疗前、化疗后10天、化疗4疗程后分别进行生存质量调查.结果:提示治疗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药参与白血病的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后盾;丘和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动态研究(CFU-GM)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隔日计HCMV AD169体外持续感染后1~19天内黄芪注射液对CFU-GM细胞簇、集落、大集落及细胞总数变化规律.结果:培养后各组CFU-GM增殖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7天达峰后减少.病毒组CFU-GM增殖均较空白组有明显降低(P<0.05);黄芪组、更昔洛韦组和空白组细胞增殖明显高于病毒组(P<0.01);更昔洛韦组和黄芪组CFU-GM增殖显著高于病毒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以促进体外培养HCMV感染CFU-GM的增殖.黄芪注射液;粒--单系祖细胞;人巨细胞病毒;细胞增殖.
作者:赵自明;张迎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近年来大量的中药实验和临床研究从多方面阐明了中药神经保护的药理作用机制,现就其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周志焕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健胃胶囊对胃液分泌和小肠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幽门结扎法测定健胃胶囊对胃液分泌的影响;正常小鼠给药后给予3H-葡萄糖,测定小肠肠壁及肠腔内残留的葡萄糖量.结果:健胃胶囊各剂量组对正常大鼠胃液分泌量及正常小鼠肠腔3H-葡萄糖残留量无明显影响(与对照组比较,P>0.05),但可以提高胃蛋白酶的活性,高、中剂量组还可提高胃液的游离酸度与总酸度(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健胃胶囊对小肠吸收功能无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可以提高胃蛋白酶的活性,促进胃酸的分泌.
作者:何岚;蔡宇;陈宝;徐月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高血压与肾脏的关系十分密切,美国近的一项调查表明:近10年导致终末期肾病患病率迅速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原发性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症,占28%[1].而高血压导致的肾损害,会进一步致血压升高,对心脑的危害性更大,因此,对高血压患者应评估其肾脏的受损情况,在降压治疗的同时保护肾脏.
作者:徐向青;郑三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针灸按摩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64例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针刺按摩组33例,以针刺按摩方法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针刺方法治疗.结果:针刺按摩组显效17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97%.对照组用常规针刺疗法总有效率为77.42%.两组比较,总有效率具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按摩疗法比单纯针刺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鄂建设;文碧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药浸泡联合微波治疗甲周疣的疗效.方法:随机将甲周疣患者57例分成两组,治疗组32例使用微波治疗后加中药浸泡(木贼草、马齿苋、大青叶、紫草、苦参、蛇床子、苍术、细辛、桃仁、红花、川芎)与对照组单纯使用微波治疗对比.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3.75%,对照组治愈率60.0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中药联合微波治疗甲周疣的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作者:李丽桂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内关和公孙配伍可治疗心、胸、胃、腹等疾患如原发性低血压,不稳定心绞痛、化疗期胃肠道副反应、食管癌梗阻、妊娠呕吐、呃逆等.从临床和科研两个角度较全面地论述了内关、公孙的配伍机理及两穴的配伍应用.
作者:钟鸿;武哲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就按摩在运动性疲劳恢复中的作用机理从中医及现代医学的角度分别进行阐述;并结合按摩在运动性疲劳恢复中的类型以及其在不同类型运动性疲劳中的应用作以综述,以此指出中医按摩在抗运动性疲劳中的优势及展望.
作者:白雪冰;陈祥岩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功能性尿潴留原因诸多,但多见于由中风等神经性疾病引起的后遗症.多发于中老年人.笔者自1993年以来,采用针药并用治疗该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天安;刘群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妊娠期间发生的与妊娠有关的疾病称为妊娠病.妇女受孕后因其体质差异及随着胚胎的发育,可产生诸多疾病.
作者:宋阳;何燕萍;单丽囡;单静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马王堆帛书<脉法>和<阴阳脉死候>,主要论述经脉病证治疗及三阴五死证候,书中没有关于诊脉的内容,参阅<灵枢·经脉>篇中的经循路线、脉病主证、经病治疗及五阴死候等内容,初步认定二书不是脉象诊断学书籍,也不是独立成篇的著作,它们应与<阴阳十一脉灸经>是同一部书,即今之<灵枢·经脉>,只是前者成书较早,文理简略,而后者成书较晚,论述详尽.
作者:金仕荣;姚纯发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