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673-7717
  • 国内刊号:21-1546/R
  • 影响因子:1.00
  • 创刊:1982
  • 周期:月刊
  • 发行:辽宁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
  • 中医学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2009年2期文献
  • 安胎合剂对GnRHa超排卵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安胎合剂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超排卵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5只小鼠随机分成3组:模型组(GnRHa+HMG+HCG)即GnRHa长周期促排卵方案,治疗组(安胎合剂+GnRHa+HMG+HCG),对照组为生理盐水组.采用免疫组化法(SP两步法、Envision法)检测子宫内膜整合素β3、白血病抑制因子(LIF)以及腺上皮细胞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结果:①治疗组子宫内膜整合素β3、白血病抑制因子表达呈强阳性,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治疗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雌孕激素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01).结论:中药安胎合剂可能通过促进GnRHa长周期超排卵小鼠子宫内膜整合素β3、白血病抑制因子以及腺上皮细胞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以改善其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妊娠率.

    作者:王素霞;赵红丽;孙玉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芹菜素对间歇低氧后幼鼠脑区p38 MAPK的影响

    目的:研究芹菜素对间歇低氧后幼鼠部分脑区p38MAPK的影响.方法:SPF级健康雄性SD幼鼠(3~4周龄)40只,随机分为4组:间歇低氧组(IH组)、对照组(C组)、芹菜素+二甲基亚砜组(Q组)和二甲基亚砜组(R组).建立间歇低氧幼鼠模型,以RT-PCR法和Westernblot法分别测幼鼠海马及前额叶皮层p38MAPK mRNA和磷酸化p38MAPK(P-p38)蛋白的表达.结果:IH组幼鼠海马、前额叶皮层的p38MAPK mRNA及P-p38蛋白均明显高于C组(P均<0.01),Q组的表达则明显低于R组(P均<0.01).结论:芹菜素可降低间歇低氧幼鼠脑区p38MAPK的激活.这可能对减轻间歇低氧后脑损伤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周永海;蔡晓红;张存雪;李源;李宁;龚永生;胡良冈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瘀血阻滞证糖尿病足大鼠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瘀血阻滞证糖尿病足大鼠动物模型.方法:给SD雄性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后,降低环境温度,造成糖尿病足动物模型;同时监测各组大鼠的体重、饮水量、空腹血糖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各组大鼠舌下、耳廓脉络变化,进行各组大鼠肢端坏疽症状评分.结果:糖尿病足造模成功率75%.糖尿病足组与正常对照不降温组、降温组相比,体重明显减轻,饮水量明显增加,空腹血糖、肢端坏疽症状评分、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升高,舌质紫黯,舌下脉络增长增粗,耳廓苍白或紫黯.结论:本方法可成功建立瘀血阻滞证糖尿病足大鼠模型,为探讨糖尿病足的发病机理和筛选药物奠定基础.

    作者:陶茂灿;曹毅;许经纶;黄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济坤煎剂对PCOS高雄激素血症小鼠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从性激素内分泌角度探讨济坤方促排卵的作用机制.方法:丙酸睾丸酮造模,雌性小白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克罗米酚组、济坤煎剂组,放免法测定小鼠血清雄激素(T)、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激素(E2)水平.结果:济坤煎剂组、克罗米酚组小鼠血清E2、FSH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济坤煎剂组T、LH水平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济坤方能够通过调整内分泌功能,影响性激素水平而起治疗作用.

    作者:张永锋;吴正治;彭姝峰;王俊玲;杨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附子甘草配伍与炮制对乌头碱含量影响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附子甘草配伍与附子炮制对乌头碱含量的影响.方法:建立HPLC测定乌头碱含量的方法,比较附子、附子炮制品、附子单煎、附子甘草配伍煎液中乌头碱的含量.结果:乌头碱在0.65~32.5μg/mL(r=0.9996)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附子炮制后乌头碱含量明显降低,附子与甘草配伍后比单用附子其乌头碱含量明显降低.结论:附子与甘草配伍能有效地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体现了中医配伍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作者:沈少华;张宇燕;杨洁红;万海同;王玉;郭莹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方剂学》课程病案综合教学方式的研究

    目的:探讨<方剂学>课程病案综合教学法和传统<方剂学>的优劣.方法:试验班级采用病案综合教学法,对照班级采用传统教学法.然后通过考试成绩采评价两种教学法的优劣.结果和结论:试验班级考试成绩要优于对照班级,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病案综合教学法要优于传统教学法.

    作者:张鸣;金晓东;李美珍;袁晓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三七皂苷对糖尿病大鼠肾脏骨形成蛋白7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三七皂苷(PNS)对糖尿病(DM)大鼠肾脏骨形成蛋白7(BMP7)表达的影响,探讨PNS对DM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四氧嘧啶复制DM大鼠模型,动物分为正常组、模型组、PNS高、低剂量[生药含量分别为PNS200mg/(kg·d),100mg/(kg·d)]治疗组.生化检测空腹血糖(FBG)、尿素氮(UN)、肌酐(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尿蛋白(Upro);HE染色光镜观察肾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BMP7蛋白表达.RT-PCR检测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BG,BUN,Cr、Upro、TC、TG(P<0.01)水平升高,肾小球基底膜增厚,TGFβ1 mRNA表达增加,BMP7表达减少.PNS治疗组大鼠,以上生化指标都降低,肾小球纤维化程度减轻,TGFβ1 mRNA表达减少,BMP7表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三七皂苷可能通过增加BMP7表达,进而对DM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杜月光;柴可夫;杨明华;金国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大肠癌的中医药实验研究进展

    从中药抗癌的机制,包括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影响细胞增殖、抑瘤及抗转移、逆转多药耐药、改善免疫功能、减毒增效等方面,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的实验研究进行了概述,并对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定的见解.

    作者:李灵常;霍介格;王小宁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本草纲目》妇产科活血止血用药成就

    以现代药理研究成果为据,对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丹参、当归、红花、益母草、黄芩、蒲黄、三七、川芎、地黄、剂芥等10余种妇产科常用活血、止血药物作了详细阐述,认为<本草纲目>中妇产科活血、止血用药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对今之指导临床用药具有宝贵的参考价值,说明<本草纲目>对妇产科用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者:庄爱文;李荣群;王香桂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丹参注射液经导管腺内灌注治疗Ⅱ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丹参注射液经双囊四腔管(简称导管)腺内灌注治疗Ⅱ型前列腺是的疗效.方法:Ⅱ型前列腺炎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38例.均经导管持续恒压腺内灌注.治疗组用丹参注射液结合西药;对照组用西药.1个疗程后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81.6%.两组NIH-CPSI总积分、EPS WBC数均降低,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结论:丹参注射液经导管腺内灌注治疗Ⅱ型前列腺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马友全;李禄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寿胎丸对小鼠CD4+T细胞SOCS1和SOCS3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寿胎丸对体外小鼠Th1高分化的CD4+T细胞SOCS1和SOCS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寿胎丸治疗反复自然流产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以OVA及IL-12刺激CD4+T细胞,建立Th1高分化的CD4+T细胞模型,按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不同将细胞模型分为A、B两组,其中A组又分为空白血清对照组和寿胎丸低、中、高剂量药物血清组,B组分为0h、1h、2h、4h和8h组,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SOCS1和SOCS3蛋白的表达.结果:寿胎丸中剂量和高剂量药物血清可显著降低Th1高分化的CD4+T细胞SOCS1蛋白的表达(P<0.05),同时高剂量药物血清还可显著提高其SOCS3蛋白表达水平(P<0.05);寿胎丸高剂量药物血清分别作用2、4、8h均可显著降低SOCSl蛋白的表达(P<0.05),作用4h时达到小值,高剂量药物血清分别作用2、4h可显著提高SOCS3蛋白表达水平(P<0.05),作用4h时达到大值.结论:抑制Th细胞中SOCS1的表达和增加Th细胞中SOCS3的表达可能是寿胎丸治疗反复自然流产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

    作者:何冬梅;尤昭玲;赖毛华;刘慧萍;卢芳国;雷磊;周薇;罗湘姣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内外合治对实验性甲亢大鼠垂体病理改变的影响

    目的:探讨内外合治对实验性甲亢大鼠垂体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用优甲乐灌服造成大鼠甲亢模型,观察甲亢方内服和甲亢平膏外贴相结合对大鼠垂体病理改变的影响.结果:内外合治可明显改善甲亢大鼠垂体病理改变.结论:内外合治能改善甲亢大鼠垂体功能.

    作者:胡方林;刘仙菊;阳春林;易法银;张国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开窍通腑汤对MCAO大鼠内皮素-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的影响

    目的:通过CGRP和ET-1探讨开窍通腑汤的活血及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栓线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3h再灌注模型.放射免疫法观察MCAO后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血清ET-1与CGRP的变化.结果:开窍通腑汤有提高CGRP水平以及拮抗ET-1的作用,促使ET-1/CGRP的调节平衡,能使ET-1水平下降,CGRP释放增多,能减少脑动脉痉挛,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保护脑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从而达到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目的.

    作者:刘树权;关欣;李檀;金岩;孟宪生;池明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矮小症肾精亏虚型雄性大鼠病证结合模型的研制

    目的:探讨矮小症肾精亏虚型动物模型的研制.方法:对孕鼠采用烟熏法造成宫内发育迟缓模拟矮小,选择该模型雄鼠并在此基础上再予房劳和惊恐造成肾精亏虚,造成矮小症肾精亏虚雄性大鼠病证结合模型.结果:研究表明,矮小症肾精亏虚雄性大鼠病证结合模型雄鼠的外观表现、睾丸脏器指数、体重和股骨长测量、血清睾丸酮(T)、雌二醇(E2)、股骨和下丘脑形态学改变均有异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宫内发育迟缓结合房劳和惊恐可较好地模拟矮小症肾精亏虚模型.

    作者:屈娅婷;何军锋;李路丹;谭克理;谢梦洲;喻道贵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参麦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大鼠血浆ET-1的影响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大鼠血浆ET-1水平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采用40只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空白组)、缺血再灌注组(模型组)、参麦+缺血再灌注组(参麦组)、丹参+缺血再灌注组(丹参组),观察脑缺血2h,再灌注4h后,各组动物肺组织病理、动脉血气分析及血浆中ET-1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肺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损伤,参麦组和丹参组肺损伤均明显改善.模型组PO2明显低于空白组,参麦组与丹参组PO2均显著高于模型组.模型组ET-1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参麦组、丹参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参麦组与丹参组比较,血浆ET-1含量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可导致大鼠急性肺损伤,参麦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均能改善肺损伤,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并且以参麦注射液作用较佳.

    作者:韩宁;张永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神经细胞损伤的细胞模型研究概况

    在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药物的研究中,利用体外细胞模型进行药物的筛选成为重要的研究手段.主要结合神经细胞损伤的机制.综述了各种体外神经细胞损伤的细胞模型建立的方法,为开展中药及其方药防治脑血管痰病的研究提供合适的细胞模型.

    作者:邓奕;汪宁;朱荃;谢晓梅;段金廒;丁安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促炎抗炎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及大承气汤的调节作用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促炎抗炎细胞因子TNF-α、IL-1、IL-10不同时间点的动态变化及大黄复方的调节作用,探讨大承气汤治疗SAP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法建立大鼠SAP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P模型组和大承气汤治疗组,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血清淀粉酶、TNF-α、IL-1、IL-10水平.结果:SAP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血清淀粉酶、TNF-α、IL-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IL-10水平降低(P<0.01),TNF-α/IL-10比值降低;大承气汤治疗组与SAP比较,血清淀粉酶、TNF-α、IL-1水平明显降低(P<0.01),IL-10水平不同程度上升(P<0.05,P<0.01),TNF-α/IL-10比值回复接近假手术组水平.结论:大承气汤治疗SAP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下调IL-1、TNF-α等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并一定程度提高抗炎细胞因子IL-10水平,重建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的平衡,进而减轻组织损伤,阻止SAP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吕冠华;王长洪;王立新;陆宇平;高文艳;杨卓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参丹饮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栓调节蛋白和内皮素-1的影响

    目的:探讨参丹饮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A)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UA患者随机分成中医组、西医组、中西医结合组各30例,治疗组予中药参丹饮,西药组予常规西药治疗,中西结合组前两组治疗均给予.分别比较3组心绞痛分级、中医证候积分,测定治疗前后血栓调节蛋白(TM)、内皮素(ET-1)水平.结果:用药后3组UA患者心绞痛均明显改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医证候积分、TM、ET-1水平用药后各组均有显著降低(P<0.05).在降低TM、ET-1方面,中医组、西医组与中西医结合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参丹饮能通过降低血浆TM、ET-1水平,保护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毛以林;简维雄;袁肇凯;刘叶辉;孙贵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活血熄风方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IL-1β TNF-α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活血熄风方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光化学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用放免法观察活血熄风方对模型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IL-1β、TNF-α含量的影响.结果:活血熄风方能降低模型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IL-1β和TNF-α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活血熄风方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血清及脑组织中IL-1β、TNF-α的含量有关.

    作者:高红莉;刘昭纯;高允生;齐永秀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中医院校肿瘤病理学选修课的开设与教学改革

    介绍肿瘤病理学选修课在中医院校开设的必要性及近年来对该课程教学模式、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

    作者:戴晓明;蒋凤荣;戴建国;王子妤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艾灸疗法活血化瘀作用研究进展

    活血化瘀是中医学治疗血瘀证的重要法则之一,艾灸疗法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功效.对近年来艾灸疗法活血化瘀的临床运用及相关机理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与分析.

    作者:谭琳蓥;刘慧荣;吴焕淦;蒋枫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电针周围性面瘫患者地仓穴的fMRI研究

    目的:采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研究电针周围性面瘫患者地仓穴对脑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6例左侧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电针刺激,同时行全脑fMRI扫描,SPM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t检验(P<0.01)分析得出电针不同穴位的脑功能图像.结果:双侧中央前回、双侧中央后回等多个脑区信号发生变化.结论:电针刺激引起了多个脑区信号的变化.穴位治疗作用的发生可能是多个脑区互相联络,对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唐宏图;王华;徐海波;韩俊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以阳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中西医结合与单纯应用西药治疗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76例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并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组,疗程8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4、8周末,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进行临床疗效评定,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进行不良反应评定.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显效率为86.4%,有效率为94.4%;西药组显效率为79.5%,有效率为88.6%.中西医结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药组.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以阳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高,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清亚;王晓慧;宋瑞华;张尚荣;张清洁;王耀东;谷军川;李家凤;赵荷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影响各中医证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存质量主要因素的研究

    目的:初步研究影响各中医证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方法:通过统一的生存质量量表SF-36中文版;进行回顾性研究.结论:在各证型中痰瘀阻滞型得分低,而阴虚燥热型得分高.阴虚燥热型以精力损害为主,其次为疼痛.气阴两虚型以总体健康、躯体角色损害为主,其次为精力和情绪角色.脾肾两虚型以总体健康、躯体角色损害为主,其次为精力.血行瘀滞型以总体健康损害为主,其次为精力、躯体角色、情绪角色及心理健康.痰瘀阻滞型以躯体角色、情绪角色、总体健康损害为主,其次为精力及心理健康.

    作者:刘求红;王冼生;张细芝;余杨桂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蝉贝口服液的澄清工艺研究

    目的:优选蝉贝口服液的澄清工艺.方法:通过观察澄清度、测定总生物碱含量,比较了硅藻土吸附法、乙醇沉淀法、壳聚糖澄清法、离心法、大孔树脂吸附技术5种澄清工艺的差异.结果:5种澄清工艺对2个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大孔树脂吸附技术既能保留有效成分,且溶液澄清.结论: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可作为蝉贝口服液的澄清工艺.

    作者:王佩;刘晓昱;吴锡铭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增生颗粒正交试验优选佳提取工艺

    目的:优选增生颗粒提取工艺.方法:以黄芩苷的含量作为考察指标,确定生产中乙醇浓度;以干膏收率和黄芩苷的含量为评价指标,确定佳醇提工艺.结论:增生颗粒的佳提取工艺为采用70%乙醇,8倍量回流提取2次,每次1.5h.

    作者:廉丽;张铭;马丽颖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马钱子炮制前后士的宁及马钱子碱氮氧化物的含量变化研究

    目的:用RF-HPLC法测定并考察马钱子炮制前后士的宁及马钱子碱氮氧化物的含量变化.方法:Lichrospher C18柱(4.6mm×150mm,5μm),以乙腈(A):0.2%乙酸-0.2%三乙胺(B)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的方法(Omia:8:92:10min:91.5:8.5;30min:79:21;60min:40:60),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经炮制以后,士的宁氮氧化物由0.0033上升到0.0044,上升率为133%,马钱子碱氮氧化物由0.0025上升到0.0033,上升率为132%.结论:马钱子经砂烫后,士的宁及马钱子碱氮氧化物的含量有所增加,实验结果为制定马钱子饮片的质量标准提供了一定依据.

    作者:王丹丹;李俊松;蔡宝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大黄酸对AGE-BSA诱导的大鼠系膜细胞TGF-β1和CTGF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诱导培养下,大黄酸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RMC)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及体外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培养方法,用糖基化牛血清白蛋白(AGE-BSA)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采用RT-PCR法检测系膜细胞TGF-β1 mRNA、CTGFmRNA的表达.结果: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上调TGF-β1 mRNA、CTGFmRNA的表达,大黄酸呈剂量依赖性降低TGF-β1 mRNA、CTGFmRNA表达,中剂量作用明显.结论:大黄酸可通过下调AGE-BSA诱导的系膜细胞TGF-β1 mRNA和CTGFmRNA表达,达到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作用.

    作者:刘颖慧;周旦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中医脑学说概要及脑形成研究思考

    通过文献整理研究对中医脑的定位、功能和形成进行总结,借助现代科学新成果提出中医脑发育形成的研究思路,希望形成脏腑发生理论,丰富脏象学说,为中医药防治脑部疾病提供指导和理论依据.

    作者:刘柏炎;陈雪梅;蔡光先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阳和汤含药血清对MCF-7细胞和MDA-MB-23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鉴于清代著名医家王洪绪和马培之对阳和汤能否治疗乳岩(乳腺癌)持不同现点,通过实验探讨阳和汤用于治疗乳腺癌的可行性.方法:通过体外实验探讨阳和汤大鼠含药血清对人类乳腺癌ER(+)细胞MCF-7和人类乳腺癌ER(-)细胞MDA-MB-231的增殖抑制作用,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结果:阳和汤对MCF-7细胞和MDA-MB-231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并能影响细胞周期分布,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但是阳和汤对ER(-)的MDA-MB-231细胞的抑制和杀伤作用远比ER(+)的MCF-7细胞要强.结论:阳和汤可以运用于乳腺癌的治疗,但是更适用于ER(-)的乳腺癌患者.

    作者:刘亚娴;田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逐饮Ⅰ号对恶性胸水大鼠模型血清TUM2-PK含量和胸膜组织bFGF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逐饮Ⅰ号对恶性胸水大鼠模型血清中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TUM2-PK)和胸膜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的影响.方法:建立艾氏腹水瘤细胞株(EAC)恶性胸水大鼠模型,用ELISA法检测恶性胸水大鼠血清中TUM2-PK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胸膜组织中bFGF的表达.结果:①恶性胸水大鼠模型组的血清TUM2-PK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空白组,中药组、顺铂组、中药+顺铂组血清TUM2-PK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中药+顺铂组的血清TUM2-PK含量明显低于顺铂组和中药组,中药组与顺铂组含量相近.②恶性胸水大鼠模型组的胸膜组织bFGF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中药组、顺铂组、中药加顺铂组的bFGF表达低于模型组,中药+顺铂组的bFGF表达,明显低于顺铂组和中药组,中药组与顺铂组相近.结论:①逐饮Ⅰ号可明显降低恶性胸水大鼠模型血清TUM2-PK含量.②逐饮Ⅰ号可明显降低恶性胸水大鼠模型胸膜组织bFGF表达.③逐饮Ⅰ号可能通过降低恶性胸水大鼠模型血清TUM2-PK含量及胸膜组织bFGF表达,达到抑制恶性胸水的目的.

    作者:刘建秋;李竹英;蒋鹏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川芎嗪注射液不同时机对急性期脑出血大鼠GFAP的影响

    目的:川芎嗪注射液对大鼠急性期脑出血GFAP的影响及应用时机的探讨.方法:采用大鼠尾状核胶原酶注射法造模.分假手术组、模型组、6h、12h、24h、36h治疗组.观察出血区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检测血肿体积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6h治疗组可见出血坏死灶扩大,GFAP更高表达(P>0.05);而12h、24h、36h治疗组病灶较小,GFAP表达降低(P<0.05),尤以12h治疗组降低为明显(P<0.01).结论:川芎嗪注射液在一定时间窗(12h或以后)对急性期脑出血大鼠可减轻脑水肿,使血肿变小,其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GFAP表达来实现的.

    作者:周天梅;诸葛丽敏;冯为民;黄晓明;韦志益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水溶性珍珠粉的毒理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水溶性珍珠粉的安全性.方法与结果:急性毒性试验采用大耐受剂量法,雌雄小鼠经口MTD>10.0g/kgBW,属实际无毒级.在遗传毒性试验中的Ames试验中的各浓度下,无论是否加入S9混合液,回变菌落数均未大于自发回变数的2倍,并且未见剂量--反应关系.而各阳性对照组均显示强烈的诱变作用.在骨髓细胞微核试验中,试验组动物在各试验剂量下,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出现率、PCE/成熟红细胞(RBC)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显示强烈的致突变作用;在小鼠精子畸形试验中,阴性对照组的精子畸形率为1.86%,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组)的精子畸形率为5.32%.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试验3个剂量组的精子畸形率分别为1.92%、2.02%、2.06%.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大鼠30天喂养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水溶性珍珠粉3个剂量组大鼠的一般情况、体重、食物利用率、血液学、血液生化学、脏体比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见异常.结论:水溶性珍珠粉属实际无毒级,未见遗传毒性,长期服用是安全的.

    作者:吴家瑜;竹剑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过山枫乙醇提取物抗类风湿关节炎机理及安全性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对过山枫乙醇提取物对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的实验研究,探讨过山枫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理作用机制和进行安全性评估,为下一步新药开发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制作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肾功能影响采用脲酶-BERttelo法.结果:醇提小剂量组血清SOD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给药30天,GSF对Ⅱ型胶原诱发关节炎模型大鼠肝脏功能无明显毒副作用,模型大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给药5周后,胸腺指数均高于模型对照组,水提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实验组肝脏指数小于模型对照组.结论:过山枫乙醇提取物具有抗炎作用;过山枫乙醇提取物在治疗浓度时,对肝脏、肾脏和子宫等重要脏器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作者:王国宝;朱传武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青心酮对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青心酮对内皮祖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脐血中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培养板,培养7天后,收集贴壁细胞,加入不同浓度青心酮(分别为10-4、10-5、10-6mol/L)培养一定的时间(6、12、24、48,72 h).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Ⅰ和DiI-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被认为是正在分化的EPCS.然后分别采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黏附能力测定实验观察EPCs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及黏附能力.结果:青心酮显著增加EPCs集落形成数,并且EPCs集落形成数随青心酮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10-4mol/L浓度青心酮作用72h对EPCs数量的影响为显著.青心酮也显著改善了脐血EPCs的黏附能力、迁移能力和增殖能力.结论:结果提示青心酮可增加EPcs的数量且伴随着EPCs功能的改善.

    作者:刘小利;程胜;黄艳君;周洁;黄引平;熊春秋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基于益气养阴法治疗肺癌的科学性探讨

    通过对肺癌的基本病机、肺癌气阴两虚证候的临床研究、基于益气养阴法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和基于益气养阴法治疗肺癌的实验研究这4方面阐述中药基于益气养阴法治疗肺癌的科学性.

    作者:沈敏鹤;阮善明;陆宁;陈喆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黄连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概况

    回顾了黄连素近年来在治疗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和缺血性心脏病的应用概况,总结了黄连素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机制和应用进展.认为黄连素是一个治疗心血管疾病十分有价值的药物.

    作者:林棋;林镇海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乳头溢液辅助检测与中医证型相关性

    目的:从现代医学角度讨论乳头溢液辅助检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520例患者按中医诊断标准进行辩证后行乳腺超声检查及乳管内窥镜检查.170例行乳头溢液常规检查.结果:肝郁气滞、冲任失调型溢液常规检查以脂滴居多,肝郁火旺、脾不统血型、痰瘀互结型溢液常规检查以红细胞居多,其次为白细胞.肝郁气滞、肝郁火旺、脾不统血、痰瘀互结及冲任失调型乳腺超声检查无显著差异.肝郁气滞、冲任失调型多见于非占位变,肝郁火旺、脾不统血型多见于占位变.结论:乳头溢液辅助检测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为乳头溢液辨证提供客观化指标.

    作者:朱建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348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因子分析

    目的:探讨冠心病的特异症状表现及证候特点.方法:收集348例行冠脉造影患者四诊信息,剔除四诊信息中低于20%阳性率的指标,应用因子分析降维处理得出冠心病主要中医证候分型.结果:得到16个公因子F1虚证脉象;F2脾肾气虚;F3痰湿证;F4肝气郁滞;F5热盛津伤;F6心气虚;F7脾虚不运;F8阴虚津亏;F9肝阴亏虚;F10气阴两虚;F11气化不利,水湿内停;F12~F16血瘀证.结论:虚证为冠心病主要中医证型.

    作者:吴旸;王轩;崔杰;任文林;彭建军;郭维琴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从脾虚辨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从脾虚辨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盐酸氟桂利嗪加尼莫地平为主的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健脾为主中药辨证治疗,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两组均以14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8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经颅多普勒观测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以健脾为主辨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具有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

    作者:王新华;丁自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论《黄帝内经》中三焦的实体解剖结构

    从<黄帝内经>中的解剖学内容入手,阐述了<黄帝内经>对于解剖学的认识.论证出<黄帝内经>中的三焦是实体解剖器官.通过对<黄帝内经>全方位的了解,结合现代解剖学知识,得出的结果是,三焦的实体解剖结构应该是食管、胰和输尿管.

    作者:徐勇刚;魏晖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电针足三里穴对脓毒症大鼠脾淋巴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穴对盲肠结扎穿孔(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致腹腔感染脓毒症大鼠脾淋巴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非经非穴组、足三里组.采用CLP致腹腔感染脓毒症模型,应用流式细胞仅以Annexin-PI双染色法及光镜、透射电镜观察CLP致腹腔感染后36h脾淋巴细胞的凋亡情况,并观察脾淋巴细胞中Bcl-2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CLP致腹腔感染脓毒症可导致脾淋巴细胞凋亡增多,模型组、非经非穴组、足三里组的胸腺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3.3%±5.1%)、(36.1%±5.3%)、(21.7%±4.6%),高于正常对照组(6.5%±2.1%)(P<0.05);电镜和光镜显示脾淋巴细胞凋亡典型的形态学特征;而足三里组的脾淋巴细胞凋亡率低于模型组和非经非穴组(P<0.05).CLP致腹腔感染后脾淋巴细胞Bcl-2蛋白含量下降,模型组、非经非穴组、足三里组分别为(32.4±5.2)、(37.5±4.8)、(56.0±4.9),低于正常对照组(82.6±5.1)(P<0.05);而足三里组的脾淋巴细胞Bcl-2蛋白含量高于模型组和非经非穴组(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可以减轻CLP致腹腔感染大鼠脾淋巴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促进Bcl-2基因的表达、提高脾淋巴细胞中Bcl-2蛋白含量有关.

    作者:雷澍;徐勇刚;江荣林;吴建浓;朱美飞;智屹惠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颈项舌下9针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颈项舌下9针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偏瘫肢体运动训练、接受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针刺风池、翳风、金津、玉液、上廉泉、上夹廉泉等穴,两组治疗3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项舌下9针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疗效较好.

    作者:刘波;唐晓军;陈红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代温灸膏敷贴穴位防治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代温灸膏敷贴穴位防治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均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3个月,按需口服丙卡特罗片;治疗组加用代温灸膏贴敷穴位,咳嗽发作期贴风门、肺俞穴,农历三伏、三九天贴定喘、肺俞、脾俞、肾俞穴;观察咳嗽及2年内喘息情况.结果:治疗组夜间及晨间咳嗽消失所需时间少于对照组;治疗组2年内典型哮喘发病率为6.25%,对照组为36.67%(P<0.05);治疗组治疗3个月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由(393.44±192.85)降到(298.13±98.75),对照组由(392.33±199.51)降到(294.67±175.96),两组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结论:代温灸膏敷贴穴位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较单用西药咳嗽症状缓解更快,停用吸入激素后,坚持穴位敷贴治疗可降低典型哮喘转化率.

    作者:曾莺;邓丽莎;李伟元;莫珊;谢学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五行杂和的含义与应用

    万事万物均由五行按照比例轻重相杂相和而成.杂,指同一事物中包含了不同比例的五行;和,指组成事物的五行之间达到协调统一的状态.五行杂和可用于更好地理解五行、倒五行、五脏互藏等五行学说、藏象学说中存在争议的内容,亦可用于加深对脏腑生理功能、病因病机的理解,指导治法、方药的运用.在今后临床实践中,不仅需要应用五行杂和思想解决新问题,更要根据遇到的问题不断对其进行补充完善,有效指导中医理论发展及临床应用.

    作者:陈少藩;李盈;杨秋晔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浙江地区篇蓄及其混伪品的形态组织鉴定

    目的:对浙江地区篇蓄及其混伪品进行形态组织鉴定.方法:调查浙江市场篇蓄的混伪品情况,并从原植物、药材性状、显微特征等方面进行鉴别.结果:篇蓄与大叶篇蓄形态组织相似,与鸡眼草、短萼鸡眼草有明显区别.结论:鸡眼草和短萼鸡眼草不能混作篇蓄使用.

    作者:潘亚琴;张斌;余亚敏;黄坚钦;姚振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心血管亚健康状态常见脏腑及情志证候类型

    以正常高值血压及血脂边缘升高为例,以心血管亚健康常见脏腑证候类型为切入点,探讨心血管亚健康状态,为中医研究心血管亚健康状态尤其临床研究打下基础.

    作者:周宝宽;陈民 刊期: 2009年第02期